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小学教育因材施教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教育因材施教的毕业论文

因材施教的议论文,就是要写这个议论文的客观点。

“量体裁衣”、“因地制宜”,这无疑体现了哲学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教育中的“因材施教”也说明了这一道理。“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从而使他们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因材施教”语出《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中宋代朱熹集注,朱熹归纳孔子的教学方法时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因材施教”可谓渊源深远,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总结了前人的教育经验,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教育方法。孔子很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并且善于区别对待。在《论语》中,孔子因材施教的事例很多。如: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先进》)冉有畏缩不前,故鼓励他前进;子路好胜过人,故抑而退之。颜渊、仲弓、司马牛和樊迟都向孔子问仁: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关于为政之道: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无倦。”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则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是因人而异的,他认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颜渊是孔门弟子中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自汉代起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子便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即视、听、言、行都要合乎礼的规范;仲弓对人谦恭不够,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樊迟较鲁钝,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含义,平时生活严肃庄重,处理事情严肃认真,与人交往忠心诚意等。孔子的教育目标在于“成人”“成德”,因学生的不同资质而各有侧重,孔子最重视的是“德行”。宰我虽以“言语”闻名,但孔子斥之为“不仁”,因为他不行三年之丧而自觉心安理得。冉有善于“政事”而为季氏聚敛,孔子告诉他的学生们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子夏以“文学”见长,孔子责之以“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仲弓长于德行,但讷于言而敏于行,时人评价其只知“仁”而不知“佞”之机变,孔子则称赞仲弓,虽然不一定称得上“仁”,但“佞”却是绝不会去作的。孔子对学生的特点了然于胸,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予不仁”“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等。他随时注意了解学生,有时他能对不同学生作比较分析,比如《先进》中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过犹不及。”再如《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教育注意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季氏》中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的“因材施教”已化成了成语,《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和优秀的教育传统之一。再看看现实中人们又是如何使用“因材施教”的呢?现实中,“因材施教”既可指教育思想,又可指教育原则,也可指教育方法,还可指教育评价。“因材施教”是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教育的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对教育宏观的、理性的认识,是指对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教育的总的看法。教育是育人或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教育的客观存在:一是人的多样性,二是人的发展的多样性,人的发展的多样性又包括发展过程的多样性和发展阶段(或结果)的多样性。教育多样性的客观存在,使人们认识到必须以多样性教育与教育多样性相适应,这就是因材施教。换言之,教育面临的是“因材施教”的客观存在,教育须以“因材施教”的思想作指导,教育只能是也必须是“因材施教”才能与教育的客观存在相适应。作为教育思想的“因材施教”,既是教育的指导方针,也是教育实践的依据,是教育“纲举目张”之纲。“因材施教”是教育原则;教育原则是教育实践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法则有规律和法规之意,从教育规律的角度看,因材施教反映了教育各要素或过程之间的必然联系,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从法规的角度看,因材施教是教育必须遵循的规定。因材施教作为教育原则,既反映了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也说明人们在制度上、法规上对教育作了因材施教的“硬性”规定,也可以说,无论是从遵循教育规律还是从教育必须遵守的法则看,教育都应按照“因材施教”的规定行事。“因材施教”是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关于解决教育中的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作为教育门路,“因材施教”是教育的诀窍,是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作为教育程序,“因材施教”反映了教育须遵循的先后次序,如现在人们常说的“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不是让孩子适应教育”这包含了这个意思。由于人的遗传、成长环境以及心理发展在向度与水平上均有很大差异,在教育方法上是不能“一刀切”或“一视同仁”的,正如水稻、小麦、果树和蔬菜等其种植方法千差万别。因此,作为教育方法的“因材施教”,是基于人们对教育的多样性的认识,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表现出的多样性。因材施教是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依据收集到的关于教育事实的各种信息所作出的价值评判。关于教育评价要注意三点,一是根据教育事实,二是根据收集到的各种信息,三是根据教育目标或教育理想对各种信息反映出的教育事实作出是否有效或有价值的评定或判断。作为教育评价的因材施教,就是要紧紧围绕“因材施教”进行评教。实际上,若教育是因材施教的教育,那么教育评价就必须是对因材施教作出的全面评价,包括教育是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教育过程是否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是否运用的是因材施教的方法,是否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从因材施教的效果与效率看因材施教的教育事实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有多大的价值。从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四个方面看“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才是一个完整的概念。现实中,人们对因材施教的理解,有些是高悬在观念的层面,没有通过形成为教育原则和方法落实到实践中;有些是停留在原则上,并没有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有些是在方法上采用了,但并没有以因材施教作依据教育行为或事实进行评价。一般说来,人们将因材施教作为教育原则多于作为教育方法多于作为教育思想多于作为教育评价。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作为一项教育原则,因材施教成为了“原则上”的东西,而人们往往又是原则多策略少,或原则有而策略无,亦即有因材施教的愿望、想法,但苦无因材施教的门路、措施。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因材施教”起始于2500年前的孔子而成为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之一,但现实中的教育仍然只是将其作为教育原则的多,而将其为方法进行研究和实践的就少了很多,将其作为教育思想的就更少,将其作为教育评价的就鲜见了。总之,明确什么是“因材施教”,是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这需要我们在教育中,不仅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和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而且更应树立因材施教的思想,将“因材施教,因教而评”贯彻到包括教育评价在内的教育全过程中。“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每个受教育者的思维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因而对他们进行个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个性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纠正不良个性,发扬优良个性,最终使学生的个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就是教育中常讲的因材施教原则。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不但存在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而且始终受到普遍重视。我们要不失时机,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加勇气,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如何针对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行观察,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环境和机会,让其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同时也要认真分析学生从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是因为性格上的原因,那就必须在改造性格上下功夫。如果是因为懒惰、贪玩,那么除了帮助他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外,还要与家长密切配合,督促好好学习。面对学习或其它方面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当受到挫折时要鼓励他敢于面对,敢于向困难挑战,帮其树立自信心。二、寻找每个学生尤其是寻找较调皮或是性格内向的孩子的优缺点,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从而使学生具备良好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同时积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尝试成功的乐趣。三、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说,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或是组织一次小讨论,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或让孩子亲手试一试,亲自表演一下等等,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在教育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达到既有利于个性充分发展,又有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使他们养成自信、自尊、有顽强进取心、勇于合作的良好个性品质。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育。一个人的天赋再好,不因材施教,不有的放矢,他的各方面素质也很难提高。所以在进行教育时应针对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当今社会,人才竞争十分激烈。这种竞争的实质,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为此我们要抓住每个教育契机,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而为他们将来能经得起挑战,能担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任打下坚实的基础。

问题一:关于“扬长避短”或“因材施教”作文素材 素材一 田忌赛马的故事 田忌与齐威王赛马,但是他的马略逊一筹。孙膑给他出了个主意,说:“用您的下等马去与公子的上等马比赛,用您的上等马与公子的中等马去比赛,用您的中等马去同公子下等马去比赛,臣能令君必胜。”田忌按照这个办法做了,结果赢了齐威王三千金。 我们要懂得发现自己的长处,以此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素材二 当今社会无论我们做任何事,在辛勤付出的同时,更需要对客观事实的了解,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 兔子是短跑冠军不会游泳,这是由它先天条件决定的,即使再努力地学习也不会成功。兔子发展短跑的特长,不去学习游泳,打洞之类的薄弱项目,才能在优势项目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游泳没学会却把短跑给忘了,那又该怎么办? 所以说,发扬长处,避开短处,才是成功的硬道理。 聪明的人懂得扬长避短。从《三国演义》到《雍正王朝》再到《长征》,唐国强在观穿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今年,凭借在《长征》中的出色表演,唐国强得到了“美菱杯”观众最喜爱的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电视剧演员金奖,使他的演艺事业达到了又一个顶峰。有观众问唐国强有没有信心演好《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张大民,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自己演不了,并说还有一些角色也演不好,比如说鲁智深等。因为每个演员由于外型、气质等天生的原因,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大家都在尝试突破自己,但不是任何角色都能够胜任,聪明的人懂得去扬长避短。 在团队合作中懂得扬长避短。在现代的许多公司和企业中,都流传着这样一个“长板和短板”的理论。在一个公司中肯定会有地域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管理优势等诸多优势中的其一或全部,这就是“优势”,也就是所谓的“长板”。不具备的就算“短板”。 每个公司都是“长板”和“短板”的组合,只有将“长板”和“短板”互补,发挥“长板”的优势,弥补“短板”的不足,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由此可见,扬长避短是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 的确,纵古观今,扬长避短成就人生的人和事比比皆是。春秋时期,田忌通过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的方式来弥补自身马匹的不足,从而赢得胜利;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钱仲书,虽然年轻的时候数学不及格,但是清华大学还是破格录取之,终在文学方面成为一代大师;抗战时期,中国中央放弃走苏联红军“城市包围农村”的老路,毅然决定发挥自身优势“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人必须悦纳自己,扬长避短,不断前进”。一个成功的人,他一定懂得发扬自己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他能够发掘自身才能的最佳生长点,扬长避短,脚踏实地朝着人生的最高目标迈进。 素材三 孙膑是继孙武之后我国又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战国初期,他佯狂脱祸离开魏国到达齐国后,住在大将田忌家里,“忌尊为上宾”。齐威王瑕时常常与宗族公子赛马赌胜为乐,“田忌马力不及,屡次失金。”有一次,田忌引孙膑同至观看赛马,孙膑见马力不甚相远,而田忌三局皆负。于是,他给田忌出主意说:“用您的下等马去与公子的上等马比赛,用您的上等马与公子的中等马去比赛,用您的中等马去同公子下等马去比赛,臣能令君必胜。”田忌依计而行,结果以二胜一负的比赛成绩嬴了齐国公子五千金。冯梦龙在叙述完这个故事后,随即又引用唐太宗所说:“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我弱,奔逐不过数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而后击之,无不溃败。”并指出了这就是采用了孙膑赛马的战术。 素材四 《战国策齐策》有一个故事值得深思......>> 问题二:有关因材施教的作文题目 因材施教,作文发展 问题三:长善救失 因材施教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因为没有受到益处,反而带着“为善累、让别人去为吧”这样的心 态而多数选择“不为”.殊不知,在出海的渔民因为一个小小的漏洞没有补,人行道上因为没有及时捡起的香蕉皮,都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漆工在给船涂 漆的时候顺手拧紧了一颗螺丝,如果路过的行人顺手捡起那片香蕉皮,那么所有一切的严重后果都不会发生.可是,生命最经不住的就是“如果”这两个字. 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让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增添了一份浮躁,这种浮躁越来越体现在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它让我们变得更加功利、 更加势利、更加自私,而忘记了个人是处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的,没有谁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那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更加能显示出这个社会团体的温暖和 温馨来. 随手捡起的一片香蕉皮,可能使过路的老人免于受到摔倒的危险,这是举手之劳,却是一份免于他人受苦的善念.也许某一天你生病了去医院 看病,而主治医生正是这位老人的儿子,正是因为老人的平安健康,这位医生才能更加安心尽心的医治病人.也许这样假设带着功利性的思想,可生活中的因与果谁 又能解释的通呢,“蝴蝶效应”不也正好诠释了这一点么.为“小善”的善念虽不带有回报的思想,可意外的收获喜悦,也是人生中的一种幸福吧. 我 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中的一份子,这个社会是我们的大家庭.家庭成员之间是有义务和责任为家庭尽职尽责和付出的,更何况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一个善举呢.总有 人在说,这个社会没有以前温暖了,到处高楼林立,玻璃砖瓦,人心都仿佛隔着一片墙.可是,“只有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才能变成“美好的人间”啊.没有付 出,又谈何得到呢.给老人让个座,擦桌子时顺便把同学的也擦一擦,邻居出门时帮着看看门户,这些都是生活中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却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 的,也许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帮助我们身边的人解决了很大的麻烦,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有心,那该是多么的美好啊! 问题四:2016高考作文因材施教可以吗 “量体裁衣”、“因地制宜”,这无疑体现了哲学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教育中的“因材施教”也说明了这一道理。“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从而使他们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因材施教”语出《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中宋代朱熹集注,朱熹归纳孔子的教学方法时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因材施教”可谓渊源深远,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总结了前人的教育经验,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教育方法。孔子很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并且善于区别对待。在《论语》中,孔子因材施教的事例很多。如: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先进》)冉有畏缩不前,故鼓励他前进;子路好胜过人,故抑而退之。颜渊、仲弓、司马牛和樊迟都向孔子问仁: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关于为政之道: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无倦。”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则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是因人而异的,他认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颜渊是孔门弟子中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自汉代起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子便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即视、听、言、行都要合乎礼的规范;仲弓对人谦恭不够,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樊迟较鲁钝,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含义,平时生活严肃庄重,处理事情严肃认真,与人交往忠心诚意等。孔子的教育目标在于“成人”“成德”,因学生的不同资质而各有侧重,孔子最重视的是“德行”。宰我虽以“言语”闻名,但孔子斥之为“不仁”,因为他不行三年之丧而自觉心安理得。冉有善于“政事”而为季氏聚敛,孔子告诉他的学生们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子夏以“文学”见长,孔子责之以“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仲弓长于德行,但讷于言而敏于行,时人评价其只知“仁”而不知“佞”之机变,孔子则称赞仲弓,虽然不一定称得上“仁”,但“佞”却是绝不会去作的。孔子对学生的特点了然于胸,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予不仁”“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汀钡取K随时注意了解学生,有时他能对不同学生作比较分析,比如《先进》中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过犹不及。”再如《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教育注意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季氏》中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的“因材施教”已化成了成语,《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和优秀的教育传统之一。再看看现实中人们又是如何使......>>

“因材施教”这是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思想。成功需要汗水需要付出,但更需要对学习主体客观的分析与了解,扬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兔子是短跑冠军不会游泳,这是由它先天条件决定的。而鸭子教练却逼着兔子、松鼠学游泳,功夫费了不少,但成效却不大!自己却还不明原因地而嚷嚷“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加油!”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例子,试想,如果那只兔子不但没有学会游泳,反而把跑步的本领也给忘了,那又该怎么办呢?有一篇文章曾写道:“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太嫩的竹子质地过于松软,无法吹出悠扬的笛声来。但他们不是没有用了,它们还可以发挥自己柔性强的特点,还用做编竹席的材料!”倘若非要嫩竹做笛子,那想必是费力不讨好,别说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那样勾起客居者的思想(乡)之情,恐怕是自己自娱自乐也显它声音太艰涩难听了吧!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材施教,辩证客观地看待人和物,而不是一个模板育人办事,这样才能突出每个人的个性,使其成为自己领域中的“爱因斯坦”、“毕加索”,而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客观地分析我们的潜能,我们才能实现飞跃!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是否文理分科。我想:作为一个学生当然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我们美好的愿望。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个人爱好不同,目标和愿望不同,因此很难实行一个模板的教育方式。让热爱文学、醉心于诗词歌赋的文学少年整天沉浸在物理、化学艰涩难懂的公式中,让精于严密推理的明日科学家整天哼吟着散发着发散性思维气息的散文长诗,这是多么难以想象!就像非得让陈景润写抒情诗,让李白研究数学公式一样,最后只能一心期望,终归要破灭!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个性。“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扬长避短让我们都成为自己世界的“爱因斯坦”。

因材施教的实践研究论文

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特别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的样式有社论、评论、读后感等。写这类作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因材施教的议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因材施教”这是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思想。成功需要汗水需要付出,但更需要对学习主体客观的分析与了解,扬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兔子是短跑冠军不会游泳,这是由它先天条件决定的。而鸭子教练却逼着兔子、松鼠学游泳,功夫费了不少,但成效却不大!自己却还不明原因地而嚷嚷“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加油!”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例子,试想,如果那只兔子不但没有学会游泳,反而把跑步的本领也给忘了,那又该怎么办呢?

有一篇文章曾写道:“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太嫩的竹子质地过于松软,无法吹出悠扬的'笛声来。但他们不是没有用了,它们还可以发挥自己柔性强的特点,还用做编竹席的材料!”倘若非要嫩竹做笛子,那想必是费力不讨好,别说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那样勾起客居者的思乡之情,恐怕是自己自娱自乐也显它声音太艰涩难听了吧!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材施教,辩证客观地看待人和物,而不是一个模板育人办事,这样才能突出每个人的个性,使其成为自己领域中的“爱因斯坦”、“毕加索”,而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人!

“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客观地分析我们的潜能,我们才能实现飞跃!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是否文理分科。我想:作为一个学生当然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我们美好的愿望。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个人爱好不同,目标和愿望不同,因此很难实行一个模板的教育方式。让热爱文学、醉心于诗词歌赋的文学少年整天沉浸在物理、化学艰涩难懂的公式中,让精于严密推理的明日科学家整天哼吟着散发着发散性思维气息的散文长诗,这是多么难以想象!就像非得让陈景润写抒情诗,让李白研究数学公式一样,最后只能一心期望,终归要破灭!

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个性。“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扬长避短让我们都成为自己世界的“爱因斯坦”。

有这样一幅漫画,一棵树上,父亲正在用,母亲,地上来的,苹果,杂树下看着书的儿子,父母不信不把儿子砸成牛顿第二。

这一副漫画很好的讽刺了当下急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他们照搬了别人的成功过程,这种肤浅的育儿方式,我并不赞同,我认为父母应因材施教,切记,简单模仿照搬,成功人士的方式。

先不说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否理智,单从上班,牛顿被苹果砸中而发现地心引力,这一事情,砸苹果,这一做法,就是错误的,无论怎么咱孩子都不会成为牛顿第二,因为牛顿被砸之前已经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然后进行了思考与研究,牛顿不是被砸成,天才的,本来就是天才,父母没有正确定位孩子,颠倒因果关系,生搬硬套的教育方式注定不会成功的。

许多例子都告诫我们不要简单的模仿别人,正如东施效应的故事,东施在街上看到心痛而捂住心口走路的西施,羡慕西施被行人称赞美丽娇弱,于是之间模仿西施愁着脸走路,结果反而被嘲笑,没有达到她的预期效果。却忘记了,西施被称赞是因为她本来就美丽,正如同父母忘记了牛顿本来就是天才。他们渴望成功,而忽略了过程,忘了对症下药,没有因材施教的父母是无法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激发孩子的潜能,而培育出天才的。

其次父母的方法过于简单粗暴,也并非良策,前不久一位狼爸,引人关注,她为了锻炼而女儿的胆量而让十岁的小女孩训埋并与之相处,艺龙如此教育方式,即使最终得到了成果也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北宋散文家苏澈当初教育贪玩的,舒适,他没有直接命令他们认真学习,而是根据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用成熟的方式让孩子们去寻找书籍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可见孩子的特性出发选择适合孩子的方式,才是达到成功目的的保证简单的肉体,锻炼也并非最持久的方式,激发孩子内心的渴望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孩子的最高境界,也是最容易让他们成才的方式。

因此衷心的希望父母能能因材施教,而并非生搬硬套,别人的做法。理智育儿才是良策。

问题一:关于“扬长避短”或“因材施教”作文素材 素材一 田忌赛马的故事 田忌与齐威王赛马,但是他的马略逊一筹。孙膑给他出了个主意,说:“用您的下等马去与公子的上等马比赛,用您的上等马与公子的中等马去比赛,用您的中等马去同公子下等马去比赛,臣能令君必胜。”田忌按照这个办法做了,结果赢了齐威王三千金。 我们要懂得发现自己的长处,以此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素材二 当今社会无论我们做任何事,在辛勤付出的同时,更需要对客观事实的了解,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 兔子是短跑冠军不会游泳,这是由它先天条件决定的,即使再努力地学习也不会成功。兔子发展短跑的特长,不去学习游泳,打洞之类的薄弱项目,才能在优势项目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游泳没学会却把短跑给忘了,那又该怎么办? 所以说,发扬长处,避开短处,才是成功的硬道理。 聪明的人懂得扬长避短。从《三国演义》到《雍正王朝》再到《长征》,唐国强在观穿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今年,凭借在《长征》中的出色表演,唐国强得到了“美菱杯”观众最喜爱的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电视剧演员金奖,使他的演艺事业达到了又一个顶峰。有观众问唐国强有没有信心演好《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张大民,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自己演不了,并说还有一些角色也演不好,比如说鲁智深等。因为每个演员由于外型、气质等天生的原因,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大家都在尝试突破自己,但不是任何角色都能够胜任,聪明的人懂得去扬长避短。 在团队合作中懂得扬长避短。在现代的许多公司和企业中,都流传着这样一个“长板和短板”的理论。在一个公司中肯定会有地域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管理优势等诸多优势中的其一或全部,这就是“优势”,也就是所谓的“长板”。不具备的就算“短板”。 每个公司都是“长板”和“短板”的组合,只有将“长板”和“短板”互补,发挥“长板”的优势,弥补“短板”的不足,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由此可见,扬长避短是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 的确,纵古观今,扬长避短成就人生的人和事比比皆是。春秋时期,田忌通过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的方式来弥补自身马匹的不足,从而赢得胜利;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钱仲书,虽然年轻的时候数学不及格,但是清华大学还是破格录取之,终在文学方面成为一代大师;抗战时期,中国中央放弃走苏联红军“城市包围农村”的老路,毅然决定发挥自身优势“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人必须悦纳自己,扬长避短,不断前进”。一个成功的人,他一定懂得发扬自己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他能够发掘自身才能的最佳生长点,扬长避短,脚踏实地朝着人生的最高目标迈进。 素材三 孙膑是继孙武之后我国又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战国初期,他佯狂脱祸离开魏国到达齐国后,住在大将田忌家里,“忌尊为上宾”。齐威王瑕时常常与宗族公子赛马赌胜为乐,“田忌马力不及,屡次失金。”有一次,田忌引孙膑同至观看赛马,孙膑见马力不甚相远,而田忌三局皆负。于是,他给田忌出主意说:“用您的下等马去与公子的上等马比赛,用您的上等马与公子的中等马去比赛,用您的中等马去同公子下等马去比赛,臣能令君必胜。”田忌依计而行,结果以二胜一负的比赛成绩嬴了齐国公子五千金。冯梦龙在叙述完这个故事后,随即又引用唐太宗所说:“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我弱,奔逐不过数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而后击之,无不溃败。”并指出了这就是采用了孙膑赛马的战术。 素材四 《战国策齐策》有一个故事值得深思......>> 问题二:有关因材施教的作文题目 因材施教,作文发展 问题三:长善救失 因材施教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因为没有受到益处,反而带着“为善累、让别人去为吧”这样的心 态而多数选择“不为”.殊不知,在出海的渔民因为一个小小的漏洞没有补,人行道上因为没有及时捡起的香蕉皮,都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漆工在给船涂 漆的时候顺手拧紧了一颗螺丝,如果路过的行人顺手捡起那片香蕉皮,那么所有一切的严重后果都不会发生.可是,生命最经不住的就是“如果”这两个字. 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让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增添了一份浮躁,这种浮躁越来越体现在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它让我们变得更加功利、 更加势利、更加自私,而忘记了个人是处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的,没有谁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那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更加能显示出这个社会团体的温暖和 温馨来. 随手捡起的一片香蕉皮,可能使过路的老人免于受到摔倒的危险,这是举手之劳,却是一份免于他人受苦的善念.也许某一天你生病了去医院 看病,而主治医生正是这位老人的儿子,正是因为老人的平安健康,这位医生才能更加安心尽心的医治病人.也许这样假设带着功利性的思想,可生活中的因与果谁 又能解释的通呢,“蝴蝶效应”不也正好诠释了这一点么.为“小善”的善念虽不带有回报的思想,可意外的收获喜悦,也是人生中的一种幸福吧. 我 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中的一份子,这个社会是我们的大家庭.家庭成员之间是有义务和责任为家庭尽职尽责和付出的,更何况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一个善举呢.总有 人在说,这个社会没有以前温暖了,到处高楼林立,玻璃砖瓦,人心都仿佛隔着一片墙.可是,“只有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才能变成“美好的人间”啊.没有付 出,又谈何得到呢.给老人让个座,擦桌子时顺便把同学的也擦一擦,邻居出门时帮着看看门户,这些都是生活中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却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 的,也许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帮助我们身边的人解决了很大的麻烦,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有心,那该是多么的美好啊! 问题四:2016高考作文因材施教可以吗 “量体裁衣”、“因地制宜”,这无疑体现了哲学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教育中的“因材施教”也说明了这一道理。“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从而使他们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因材施教”语出《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中宋代朱熹集注,朱熹归纳孔子的教学方法时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因材施教”可谓渊源深远,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总结了前人的教育经验,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教育方法。孔子很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并且善于区别对待。在《论语》中,孔子因材施教的事例很多。如: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先进》)冉有畏缩不前,故鼓励他前进;子路好胜过人,故抑而退之。颜渊、仲弓、司马牛和樊迟都向孔子问仁: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关于为政之道: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无倦。”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则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是因人而异的,他认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颜渊是孔门弟子中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自汉代起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子便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即视、听、言、行都要合乎礼的规范;仲弓对人谦恭不够,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樊迟较鲁钝,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含义,平时生活严肃庄重,处理事情严肃认真,与人交往忠心诚意等。孔子的教育目标在于“成人”“成德”,因学生的不同资质而各有侧重,孔子最重视的是“德行”。宰我虽以“言语”闻名,但孔子斥之为“不仁”,因为他不行三年之丧而自觉心安理得。冉有善于“政事”而为季氏聚敛,孔子告诉他的学生们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子夏以“文学”见长,孔子责之以“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仲弓长于德行,但讷于言而敏于行,时人评价其只知“仁”而不知“佞”之机变,孔子则称赞仲弓,虽然不一定称得上“仁”,但“佞”却是绝不会去作的。孔子对学生的特点了然于胸,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予不仁”“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汀钡取K随时注意了解学生,有时他能对不同学生作比较分析,比如《先进》中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过犹不及。”再如《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教育注意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季氏》中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的“因材施教”已化成了成语,《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和优秀的教育传统之一。再看看现实中人们又是如何使......>>

有人说成功的90%来自汗水,但假如去做一件自己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即使付出100%的努力,成功也遥不可及。因此,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汗水,而是因材施教。在文化底蕴浓厚的古代,就已经提出了因材施教。古代圣贤注重自己的文化修养,因材施教在儒家经典学说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针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特长,间接补充不足,全面地完善自己,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一个意大利男孩,从小酷爱足球,他一直希望自己在足球上有很好的发展,然而身体不断地发胖使他放弃了足球梦。他转身了第二个梦想——唱歌。在名师的指点下,他不断进步,并且成为了茂名的歌唱家。他就是帕瓦罗帝。认清自己的长处,注意扬长避短,能够始终重视自己的长处,这也是因材施教的体现。众所周知,兔子擅长奔跑,鸭子擅长游泳。倘若使小兔子和小鸭子一起学游泳,结果会怎样?当然小鸭子学会会,小兔子学不会。那说兔子有4条腿,还不能游?生存的本领不止一种,我们不仅仅要发挥特长,也要发挥其他,但不能盲目,可以选择较为容易的,比如句子可以学打洞呀,不只是非要学会游泳。因此,要因材施教,才能全面发展。在当今社会,有不少家长会强迫孩子去学习许多特长,有些并不是孩子所想要的。这样,结果往往不是很好,若家长能以孩子的特长为主,因材施教,相信孩子一定能很好地发展。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很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能够完美,在各方面都能成功。还是要说,只努力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认清自己,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这是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思想。成功需要汗水需要付出,但更需要对学习主体客观的分析与了解,扬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兔子是短跑冠军不会游泳,这是由它先天条件决定的。而鸭子教练却逼着兔子、松鼠学游泳,功夫费了不少,但成效却不大!自己却还不明原因地而嚷嚷“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加油!”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例子,试想,如果那只兔子不但没有学会游泳,反而把跑步的本领也给忘了,那又该怎么办呢?有一篇文章曾写道:“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太嫩的竹子质地过于松软,无法吹出悠扬的笛声来。但他们不是没有用了,它们还可以发挥自己柔性强的特点,还用做编竹席的材料!”倘若非要嫩竹做笛子,那想必是费力不讨好,别说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那样勾起客居者的思想(乡)之情,恐怕是自己自娱自乐也显它声音太艰涩难听了吧!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材施教,辩证客观地看待人和物,而不是一个模板育人办事,这样才能突出每个人的个性,使其成为自己领域中的“爱因斯坦”、“毕加索”,而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客观地分析我们的潜能,我们才能实现飞跃!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是否文理分科。我想:作为一个学生当然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我们美好的愿望。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个人爱好不同,目标和愿望不同,因此很难实行一个模板的教育方式。让热爱文学、醉心于诗词歌赋的文学少年整天沉浸在物理、化学艰涩难懂的公式中,让精于严密推理的明日科学家整天哼吟着散发着发散性思维气息的散文长诗,这是多么难以想象!就像非得让陈景润写抒情诗,让李白研究数学公式一样,最后只能一心期望,终归要破灭!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个性。“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扬长避短让我们都成为自己世界的“爱因斯坦”。

教育学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目前,许多高校设置小学 教育 专业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教育是我们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非常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 措施 ,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 反思 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 学习计划 ,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 总结 。 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 经验 丰富。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 课前预习 、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如密.教学风格综合分类的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1995.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摘要】数学素质主要指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良好的数学意识、科学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创造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数学素质教育,能很好的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规定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略作探讨。 【关键词】数学素质;数学素质教育;数学能力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使数学索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下降。因此,在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要把握整体教育观,深挖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要想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对其恰到好处的点拨,在数学教学中从占据主导地位“灌输”的局面转变为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好活动方案,课上为学生留取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重视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是“填鸭式”的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与个性。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异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 三、科学 文化 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 方法 、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加强实践教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现代数学教育思想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括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很感兴趣,有较强求知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处理教材,使问题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身边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数学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学习的本领。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独到的见解,独特的发现和特别的做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尽量提倡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应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纯数学型的封闭式习题,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限制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习题,则可设计答案不唯一,不确定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开展自主活动,锻炼独立思考意识和培养创造精神 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理,说出解题的每一步依据,逐步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求最佳的解答方法,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深刻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全面观察问题,诱发学生的直觉灵感,不仅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动课的教学,既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又不是学科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实际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实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拓宽,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活动课教学时,有针对性设计多种求解的 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只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训练,就能使学生自始至终怀着强烈的愿望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法,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四、生理心理素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素质 (1)智力素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着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 记忆力 、思维力与 想象力 ,其中思维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准备阶段,都应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创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逻辑性与形象性等诸方面下功夫。 (2)非智力素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数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素质培养。重点要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的主动性,还可从组织竞赛、巧解习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平衡,此外还可尝试一下学生应变力培养与挫折教育问题,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小学教育改革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和课堂有效性教学改革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挑战,有效的教育教学也为小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小学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小学教育在每个人的学习成长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兴教强国的第一步,而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则是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对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直面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实施有效改革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 在传统应试教育以分数为评价学生好坏唯一标准的考评机制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评价标准也受着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和引导变得有效无趣,教师和学生逐渐沦落为传授概念和学习考试的机器,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学生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受到了无情的扼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知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实践功能和创新意识的要求,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不再是培养有用人才的最佳教学模式了,所以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教职人员对教育管理相关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处置能力 直至如今,仍有不少小学教师面对新课改教材以及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总部署的新要求面露难色,他们习惯了按照书本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而在课堂上缺少有效的互动和探索试验。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培养出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反而会觉得十分无聊无趣或紧张排斥,他们也许只是本着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和被管理者的低姿态,才会忍受着无趣的课堂,其实他们的心早已飞出教室外了。所以,教师切不可认为学生没有捣乱就是听话,这也是十分片面的认识。 二、进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小学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虽然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优势,也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的知识经济环境人才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纯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了,新的知识体系推动新型小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已势如破竹。 2.小学教育改革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 世界的发展有着其适应的规律,是一个新老更替、推陈出新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其规律的本质,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而如今,其中的一些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到了该消亡的时候了。 3.小学教育改革是教育工作改革现状的要求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绩和问题同时构成了教育工作改革的现状,所以小学教育改革打下的基础牢不牢,对教育工作改革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 小学教师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速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来决定教材的使用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分组讨论、实践运用、引导提问、情景设置等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症下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人生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性。教师不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要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让学生树立以班为家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课堂大环境中,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进展。 3.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往往被教师以及家长忽略,以至于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所以小学教师一定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引导,注重各学科德育教育的渗透和思想引领,让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4.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有一支综合教学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没有好的教师,一切的教育是空谈,所以学校要持续加强师资人员专业化培训,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考评评价制度,以不断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师人员教学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学校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改革、会改革、敢于以自身工作实验教育改革成效的,充满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教职人员真正得到重用。 小学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的第一步,作用十分重要,但改革的进行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潮流。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共同坚持,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小学教育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教育事业全面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飞.浅谈小学教育改革的趋势[J].政府法制,2006(9). [2]徐跃.小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J].消费导刊,2007(4). [3]隋娟.论小学教育中的 创新思维 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20).

教育 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教育学百年进程中,教育学中国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教育学的论文篇一:《试谈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实践》 摘要: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世界各国对教师教育研究的中心逐渐从注重教师教育的外部因素如教学环境、政策因素等转移到教师教育的内部因素,即教师本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发展上,即自我专业成长上。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师范教学模式由于能够“通过集中精力对教学过程进行思考、分析、评估、或者改变教育意义、教育目的、教育信仰、教育决策、教育行动或者教育产品而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充分利用教学的内部知识,提升 反思 能力,因而日益成为教师教学专业化运动中的一项基本教育原则。 关键词:反思能力;实践;参与式学习;建构主义 有关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前研究者的分析主要从两个视角展开。一是教师教育机构转型视角,分析我国自中等师范院校升格后,在新的两级师范教育体系内教师培养的不足与缺陷;二是师范生职业生涯发展视角,将师范生培养与教育培养模式联系起来,探讨制约师范生胜任教学岗位的因素。 (一)教师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 从教师教育机构转型视角出发,研究者认为当前教师培养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生源素质下滑严重; 2.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陈旧、封闭(李尚卫等,2009),没有地方特色,偏重学术性,实践环节偏弱(苏春景等,2010)。从教师培养的学段来看,小学与幼儿教师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更为严峻。有研究者认为(彭小奇等2011),除生源质量下降之外,小学与幼儿教师培养还遇到了学生可塑性和培养潜质不足,培养模式不适应小学教育要求的突出问题,甚至于出现“高师 毕业 生站不稳三尺讲台”的情况。就其原因的分析而言,研究者认为(李尚卫,2009;阮成武,2008),随着我国传统的三级师范教育体系向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转型,原有的教师教育、特别是面向农村培养教师的职能被削弱的“去师范化”演进。并且,随着教师教育体系的升格,中等师范学校相对于普通高中教育的政策性优势并未转化到高等教育层次的教师培养当中,再加上教师职业的社会声望、福利收入等方面差强人意,部分地方师范院校或师范专业生源质量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次,在转型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培养机构盲目追求综合化、研究型,缺乏服务于基础教育需求的意识,没有投入精力和资源去了解幼儿园教育需求,探索培养教师的有效模式和路径,导致课程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毕业生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因此,面对此现状,笔者尝试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尝试来改进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 (二)学前教育学教学模式改革尝试 1.突出实践性,实行模块化教学针对实践环节薄弱的状况,结合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大专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学前教育学》课程构建了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体现为“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两大模块。两大部分指在每一个模块中均分为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内容。第一大模块指:专业理论学科教学模块。如理论学习内容包含学前教育历史、目标、任务、等内容,与其相对应的实践学习内容则为与之理论相对应的实践技能。模块二的内容主要指通过课外社团活动进行的非正式学习,如:通过组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评比,真正调动起学社国内参与学习的积极与主动性。 2.突出参与性,项目化教学教材部分共有十二章,由学生自己来确定将其分为六大主题13个项目,尤其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与有效性。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结合项目研讨,开展研究性学习,凸显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学模式.非正式学习以小组 报告 、小型研究的形式,重在提升合作能力和反思意识。探索实践———讨论———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前教育学》基本理论为依托,将周教育见习活动与课堂教学活动结合,将课外活动与学校教学技能大赛相结合,同时结合本专业周见习活动(20学时)或者隔周半天下园开展专题性研究,使学生对学前教育理论的学习更为扎实。另外学生思维模式僵化不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仍是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教学反思是形成实践性知识的过程。舍恩主张实践在本质上是一系列的问题解决过程(赵明仁,2009)。教学反思以发现问题为起点,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调试,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陈向明,2010)。站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 方法 的角度来讲,师范生通过教学反思将已有的理论运用于具体的实践,不断积累实践 经验 并在此基础上更新其思想观念、丰富其知识结构,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从而有助于其专业能力的提升(陈薇,2012)。因此,从实践与参与的角度去对教学模式进行重新组合,将有利于培养出具有一定反思意识和参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师范生,这也就立于将实践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融合,真正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向明.范式探索-实践———反思的教育质性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04):41-53. [2]陈薇.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个案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2. [3]李尚卫.袁桂林.我国农村教师教育制度反思.教师教育研究,2009,21(3):34–38. [4]苏春景.张济洲.从农村教师教育现状调查看地方高师课程改革.课程•教材•教法,2010,30(8):84–87. [5]彭小奇.刘志敏.陈梦稀.蒋蓉.李茂平.创新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培育农村优秀小学教师.中国高等教育,2011(8):29-31. 教育学的论文篇二:《浅谈高等教育学专业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本文通过对近12年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研究进行综述,了解当前现状、分析影响专业认同因素,为完善该专业培养模式、提高该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使得该专业学生有效服务社会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专业认同;影响因素 1.概念的界定 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通过搜索关键词“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可搜索到1678篇,然而以“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为研究对象的 文章 只有3篇,时间是从2011年到2014年,其中两篇是同一人所写。最早学者开始发表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文章是在1993年,总体来讲从1993年到2014年学术界对“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的关注持上升趋势。关于“专业认同”的概念至今未有统一的定义,我个人更倾向王顶明的说法,将专业认同分为认知、情感和持续三个维度。首先是认知性专业认同,即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是产生其专业认同的基础。其次是情感性专业认同,指个人与专业的情感连结程度。再次,对所学专业的情感认同使个体获得心理上的安全与情感愉悦满足会直接导致积极的行为动机和外显的行为效果,从而形成可持续性的专业认同。 2.影响因素 找出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是提升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水平关键。通过搜索的文献可以看出影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水平主要受学校、社会、个人三个大方面因素的影响,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影响因素也是如此。一是学校方面,比如导师、专业认识、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等等。(1)学者袁长林通过个案访谈的方法得出,导师具有比较丰富的研究经历与比较高的专业水平,经常指导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学生对导师的喜好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认同水平。(2)刘旭指出因缺乏对该专业的专业属性的清晰认识导致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出现理论性与实践性并未相统一的问题,从而影响学生对该专业的认同。(3)学者萧琳指出现行的高等教育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质上是一种“本科化”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形式与本科雷同,科研训练不足和考核流于形式,阻碍着该专业教育质量的提高。(4)学者王艳表明“应试教育”在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中依然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纯理论的教授、就业竞争的加剧造成很多学生不愿意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降低了其对专业认同度的水平。二是社会方面,主要社会人才需求的狭隘观念。当今社会需要全方位的创新型人才,然而高等教育学的专业课程培养注重理论忽略了实践能力培养,再加上高等教育学的就业方向与其他专业相比更为单一、社会上对此专业的认识较少,使得高等教育学这种看似“没有专业”的专业失去了与其他专业公正的就业竞争机会。此外,社会人才选拔机制存在缺陷。 比如看重学历而忽视能力,看重工作经验而忽视潜力,看重考试成绩而忽视素质,看重人才的录用而忽视人才的培养等等。高等教育学专业刚刚毕业的学生不是因为学历层次低而无法从事高校教育工作,就是因为经验缺乏而影响就业,还有的学生希望 考公务员 来改变命运,放弃专业课程的学习、以拿到学历为目的,专攻公务员考试等等,这些都使得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降低了对其专业的认同度。三是学生个人方面,比如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专业了解、 自我评价 、 职业规划 等等。(1)学者袁长林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到,一些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之所以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或者学习热情不高在于他们认为自己专业的价值不高,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帮助不大,更愿意把精力花在其他方面。(2)学者王艳表明,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学生自身对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掌握匿乏,该专业成为了很多仅仅想要获得硕士学位又想短时间内投机取巧的学生的“避风港”,缺乏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入校后也不积极去增加对专业的认识,这种不积极的态度让部分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普遍低。(3)李俊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并没有对自己职业进行规划的习惯,因此多数该专业学生并没有较强的增强专业能力的倾向,而是以获得学历为目的,从而降低了该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综上,学校、社会、个人三个方面在不同的具体方面、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相比较于 其它 两方面因素,个人认为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个人方面的因素对该专业的认同度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自我评价、职业生涯的规划。较低的自我评价不仅会影响专业认同度,还会造成个人自卑心理,最终导致自己一事无成;过高的自我评价可以提高专业认同,但是会形成自负心理,影响成败。合理的自我评价不仅可以提升专业兴趣,还可增强对专业的了解,从而自信满满处理相关专业问题,拥有较高的专业认同。再者,完整、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提升专业认同的关键。 学生做出一个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它将是一切前进的动力,不仅可以提高专业兴趣、提升专业能力,提高专业认同,明确合理的职业规划还可以丰富学习生活、获得较高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王顶明,刘永存.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2]李俊.N大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3]萧琳.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 [4]王艳.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专业认同度调查研究———以庆西省为例[D].西北大学,2011. [5]刘旭.高等教育学的专业属性及其对人才培养的规定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 [6]袁长林.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与社会支持、自我意识的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2. 教育学的论文篇三:《试谈教育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若干问题》 前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一些地区已经全面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制度改革,且对于改革工作来说,就是要将各级的责任落实到实际中,并由中央地方来共同承担,做好省级的统筹管理。 一、目前教育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农村中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中的一条,从制定到实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它不仅可以提高会计监督效果,还能够有效提高共工作的效果,促进了财务上的监督。但是对于这一项监督管理制度来说,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增加了会计监督中的难度。就其实际来讲,由于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只能从财务制度的角度上出发,对凭证与手续等方面的合法性与完整性等进行审核,这样也就不能掌握好业务的实际情况,只是采用了相关的规定与办法来进行判断,并进行机械式的财会核算,这样也就对一些被精心包装后的“支出”难以识别。 (二)收入不报账与体外循环。对于学校来说,所进行的财政拨款已经由财政部门直接划入到了教育会计核算中心中了。虽然控制好了这一源头,但是对于一些预算外的收入等却并没有纳入到会计核算中心核算中,出现了体外循环的现象。 (三)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就目前的会计中心来说,只能够进行核算、管理及对校产明细账的登记等方面,但是在实际中,一些单位中的固定资产明细账却存在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如账实不符以及资产流失等现象。对于经费的使用部门来说,过于重视财政资金的运作,这样也就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尤其是对于资产的后期控制来说,也没有有效的进行,这样也就出现了只核算不清查的现象,最终也就出现了信息失真的现象[2]。 二、提高教育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 措施 (一)加大审查的力度。针对体外循环与虚假发票来说,核算人员要对所要进行的核算业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同时还要参与到核算单位的管理工作中去,明确各项收支项目等。且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还要对收入的来源进行重点审查,明确是否全部入账,避免发生不报账或是漏账等现象的发生。此外还要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以此来形成有效的管理方法,全面落实管理制度。 (二)做好内外中的监控工作。要做好对固定资产进行的管理,制定出严格的资产范围,同时还要制定出有效的固定资产入账标准,以此来完善资产的审批制度。对于预算单位来说,还应当要最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健全资产的保管制度,坚持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以此来保证账面与实物上的一致性。此外还要制定出全面的资产清查制度,以此来及时对资产的变动情况进行跟踪与掌握。 (三)做好自身的管理工作,避免出现形式化的管理。首先对于核算中心来说,要做好定期岗位的轮换。对于核算中心会计人员来说,如果处于固定的工作状态,那么就很容易与单位中的报账人员产生出工作之间的感情,这样在进行报账审核时,也就不可避免会出现情面上的问题。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就可以采用岗位的轮换制度,以此来避免出现人情关系。且对于核算中心的人员来说,在面对全新的核算单位时,就可以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来进行报账,这样也就增大了会计上的监督管理效果。其次,是要做好内部中的审计工作。在实际中可以将学校与核算中心共同纳入到检查的范围中去,同时还里可以对会计资料进行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审计,这样也就规范了财务上的管理工作,对收支的行为也起到了约束的作用。此外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还要不断适应好会计核算形式的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上来对方式方法等进行调整,这样也就可以有效降低教育内部中的审计风险。最后,是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的制度。对于核算中心来说,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管理制度与要求,以此来保障会计核算的质量。此外还要不断健全相关的管理措施,对于出现错账等现象要严格追究其责任,通过以制度来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可以有效保证资金的运转。 结语

谈语文教学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中国论文网(谈语文教学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近年来,在小学阶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事实。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成了当前教育变革的一项新课题。新大纲也要求: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指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提问题也正体现了大纲的精神。在义务教材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我结合教材训练重点尝试把阅读课上成学法指导课,把教学重点由“使学生读懂文章”转移到“使学生学会读懂文章”的方法上来,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收到较好效果。下面就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做以下简要阐述。一.读文题时提问题。文题,犹如人的眉眼,是文章最精采、最醒目之处,它那精练的文字有着无比深刻的蕴含。课文的题目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最精炼的概括,有些题目每字每词都有它的作用。如《飞夺泸定桥》,就抓住“飞夺”这两个词,指导学生提问。学生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最有价值的几个问题:为什么在“夺”的前面加上“飞”这个词?为什么不用“强夺”或“抢夺”而用“飞夺”呢?我认为这个“飞”一定有它的作用等。这样仔细推敲之后,再要学生带着问题去反复读课文,学生对“飞夺”真实生动的写照体会得淋漓尽致,使学生掌握看课题提问的方法。再在其它课文的学习中不断训练、巩固,逐步养成审题提问的习惯,并使这种本领不断地有所提高。二.围绕重点段中的重点词句提问题。所谓重点词句,指的是那些能够直接反映文章中心内容的词语、句子,它于课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能。抓住它,对于把握全篇课文十分重要。像《草船借箭》中的“神机妙算”一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海底世界》中的“海底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均属此类词句。《草船借箭》通篇都是围绕诸葛亮“神机妙算”展开的,理解了一个“诸葛亮是怎样‘神机妙算’”,也就是把握了理解全篇课文的关键。同样,《詹天佑》的全篇文字都是围绕“杰出的工程师”展开的。“接受任务、勘测线路、开凿隧道、人字形线路”等文字是对“杰出”、“爱国”的最好诠释。从这些重点词句提问题,也就是把握全篇的线路。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和中心句提问题。分析小学语文教材的“例子”,无疑这二类文章占多,一类以事情发展写的文章,一类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或说明的问题写的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具体说就是按照“起因 经过 结果”这个顺序写的。所以,我们指导学生掌握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提问题的学法是:1.弄懂文章的起因 经过 结果。2.问一问: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做了后果如何?3.思一思:重点部分有几层意思?具体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学生提出了:董存瑞为什么要舍身炸暗堡?他是怎样舍身的?舍身结果怎样?在“怎样舍身”重点部分,学生根据已有的写人文章的知识对董存瑞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进行刨根问底的提问。第二类文章我们是指导学生围绕中心句提问题,学法是:1.找出一段话的中心句。2.根据中心句的意思提问题。如《太阳》第二段,第一句话:太阳虽然离我们这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学生发问:太阳为什么和我们关系密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四.回读课文时提问题。本着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我们在回读课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再提问。如是记事的文章,学生可提:作者着重写了哪几方面的事;反映(或说明)了什么问题等。写人文章,学生可问:写的什么人;写了这个人物哪些表现;怎么会有这些表现;说明(或反映)了什么。将这些问题归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一目了然了。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教学“一边读书,一边提问题”的实验,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经历了:教师示范指导 优秀生带路 中下游学生逐步上路。提问也经历了:多而杂 有价值 一一创造性。根据实验,一般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都能不同程度地做到边读边提问。问题的质量逐步趋向有价值、有深度、有创意。学生逐步学到一套思维提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了学习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及教师的“教”时曾说过:“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教师要朝着促进“反三”这个目标精练地讲。由此可知“一边读书,一边提问”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是一种创造,也不是一成不变,只要“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教师也就成了“善教者也”。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素材

小学教育专业优秀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优秀论文。目前,许多高校设置小学教育专业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教育是我们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非常重要。下面是我推荐小学教育专业优秀论文相关内容!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措施,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反思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学习计划,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总结。

2、1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经验丰富。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2、2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 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2、3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 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3、1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3、2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 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3、3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小学教育改革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和课堂有效性教学改革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挑战,有效的教育教学也为小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小学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小学教育在每个人的学习成长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兴教强国的第一步,而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则是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对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直面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实施有效改革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

在传统应试教育以分数为评价学生好坏唯一标准的考评机制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评价标准也受着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和引导变得有效无趣,教师和学生逐渐沦落为传授概念和学习考试的机器,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学生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受到了无情的扼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知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实践功能和创新意识的要求,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不再是培养有用人才的最佳教学模式了,所以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教职人员对教育管理相关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处置能力

直至如今,仍有不少小学教师面对新课改教材以及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总部署的新要求面露难色,他们习惯了按照书本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而在课堂上缺少有效的互动和探索试验。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培养出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反而会觉得十分无聊无趣或紧张排斥,他们也许只是本着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和被管理者的低姿态,才会忍受着无趣的课堂,其实他们的心早已飞出教室外了。所以,教师切不可认为学生没有捣乱就是听话,这也是十分片面的认识。

二、进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小学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虽然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优势,也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的知识经济环境人才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纯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了,新的知识体系推动新型小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已势如破竹。

2、小学教育改革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

世界的发展有着其适应的规律,是一个新老更替、推陈出新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其规律的本质,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而如今,其中的一些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到了该消亡的时候了。

3、小学教育改革是教育工作改革现状的要求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绩和问题同时构成了教育工作改革的现状,所以小学教育改革打下的基础牢不牢,对教育工作改革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

小学教师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速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来决定教材的使用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分组讨论、实践运用、引导提问、情景设置等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症下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人生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性。教师不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要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让学生树立以班为家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课堂大环境中,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进展。

3、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往往被教师以及家长忽略,以至于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所以小学教师一定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引导,注重各学科德育教育的渗透和思想引领,让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4、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有一支综合教学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没有好的教师,一切的教育是空谈,所以学校要持续加强师资人员专业化培训,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考评评价制度,以不断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师人员教学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学校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改革、会改革、敢于以自身工作实验教育改革成效的,充满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教职人员真正得到重用。

小学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的第一步,作用十分重要,但改革的进行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潮流。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共同坚持,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小学教育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教育事业全面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许多高校设置小学 教育 专业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教育是我们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非常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 措施 ,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 反思 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 学习计划 ,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 总结 。 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 经验 丰富。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 课前预习 、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如密.教学风格综合分类的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1995.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摘要】数学素质主要指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良好的数学意识、科学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创造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数学素质教育,能很好的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规定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略作探讨。 【关键词】数学素质;数学素质教育;数学能力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使数学索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下降。因此,在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要把握整体教育观,深挖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要想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对其恰到好处的点拨,在数学教学中从占据主导地位“灌输”的局面转变为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好活动方案,课上为学生留取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重视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是“填鸭式”的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与个性。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异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 三、科学 文化 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 方法 、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加强实践教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现代数学教育思想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括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很感兴趣,有较强求知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处理教材,使问题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身边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数学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学习的本领。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独到的见解,独特的发现和特别的做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尽量提倡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 发散思维 ,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应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纯数学型的封闭式习题,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限制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习题,则可设计答案不唯一,不确定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开展自主活动,锻炼独立思考意识和培养创造精神 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理,说出解题的每一步依据,逐步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求最佳的解答方法,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深刻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全面观察问题,诱发学生的直觉灵感,不仅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动课的教学,既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又不是学科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实际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实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拓宽,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活动课教学时,有针对性设计多种求解的 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只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训练,就能使学生自始至终怀着强烈的愿望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法,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四、生理心理素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素质 (1)智力素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着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 记忆力 、思维力与 想象力 ,其中思维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准备阶段,都应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创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逻辑性与形象性等诸方面下功夫。 (2)非智力素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数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素质培养。重点要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的主动性,还可从组织竞赛、巧解习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平衡,此外还可尝试一下学生应变力培养与挫折教育问题,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小学教育改革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和课堂有效性教学改革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挑战,有效的教育教学也为小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小学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小学教育在每个人的学习成长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兴教强国的第一步,而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则是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对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直面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实施有效改革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 在传统应试教育以分数为评价学生好坏唯一标准的考评机制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评价标准也受着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和引导变得有效无趣,教师和学生逐渐沦落为传授概念和学习考试的机器,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学生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受到了无情的扼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知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实践功能和创新意识的要求,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不再是培养有用人才的最佳教学模式了,所以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教职人员对教育管理相关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处置能力 直至如今,仍有不少小学教师面对新课改教材以及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总部署的新要求面露难色,他们习惯了按照书本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而在课堂上缺少有效的互动和探索试验。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培养出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反而会觉得十分无聊无趣或紧张排斥,他们也许只是本着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和被管理者的低姿态,才会忍受着无趣的课堂,其实他们的心早已飞出教室外了。所以,教师切不可认为学生没有捣乱就是听话,这也是十分片面的认识。 二、进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小学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虽然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优势,也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的知识经济环境人才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纯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了,新的知识体系推动新型小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已势如破竹。 2.小学教育改革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 世界的发展有着其适应的规律,是一个新老更替、推陈出新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其规律的本质,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而如今,其中的一些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到了该消亡的时候了。 3.小学教育改革是教育工作改革现状的要求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绩和问题同时构成了教育工作改革的现状,所以小学教育改革打下的基础牢不牢,对教育工作改革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 小学教师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速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来决定教材的使用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分组讨论、实践运用、引导提问、情景设置等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症下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人生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性。教师不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要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让学生树立以班为家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课堂大环境中,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进展。 3.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往往被教师以及家长忽略,以至于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所以小学教师一定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引导,注重各学科德育教育的渗透和思想引领,让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4.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有一支综合教学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没有好的教师,一切的教育是空谈,所以学校要持续加强师资人员专业化培训,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考评评价制度,以不断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师人员教学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学校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改革、会改革、敢于以自身工作实验教育改革成效的,充满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教职人员真正得到重用。 小学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的第一步,作用十分重要,但改革的进行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潮流。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共同坚持,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小学教育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教育事业全面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飞.浅谈小学教育改革的趋势[J].政府法制,2006(9). [2]徐跃.小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J].消费导刊,2007(4). [3]隋娟.论小学教育中的 创新思维 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20).

因材施教的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其一】,关于教育指导思想。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卫灵公》),即受教育者不应分贵贱、贤愚,应该机会均等。这一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扩大了教育对象,使教育扩及于广大平民,这在当时无疑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其二】,关于教育的基本方法。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以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为贯彻这一思想,孔子很注意对自己学生的观察了解,诸如“由也果”、“赐也达 ”、“求也艺”(《雍也》),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冉求办事畏怯,所以要鼓励他;子路胆大过人,自以为是,所以要故意抑制他。即:“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孔子还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不要求学生死读书,而贵在触类旁通,即所谓:“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子夏谈诗“巧笑倩分,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从而体会到“礼”应该以忠信仁义为本的道理,因此孔子称赞他道:“起予者商也!始可与信《诗》已矣。”(《八佾》)能启发我的人是子夏啊!现在我可以与你谈论《诗经》了。颜渊听老师讲学后“亦足以发”(《为政》),子贡也说他“闻一以知十”(《公冶长》),所以孔子特别称赞颜渊的聪明好学。这正是启发诱导式教育的必然结果。孔子特别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即:不到他苦苦思索而想不通时,我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讲而讲不明白时,我不去开导他。例举一个道理而他不能类推出三个道理,我就不再教诲他了。孔子还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循序渐进,即:“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这种使学生竭力钻研,“欲罢不能”的情状,正是对循循善诱启发教育的写照,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三】,关于教育的基本内容。 孔子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但他所用的教材多是沿用周代贵族学校所用的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子所雅言,《诗》《书》执礼。”(《述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季氏》)由此可见,孔子是以诗、书、礼、乐为普通教材教育学生的。至于“易、春秋”只是在孔子的晚年才进行研究并付诸教学的内容,所以孔子说:“五十以学《易》”(《述而》)。也可能因为《易》、《春秋》是比较精深的学科,只有少数高材生才能学习,所以说“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孔子世家》)。那么,在这些教学内容中孔子最为重视的是什么呢?从《论语》的许多思想中可以看出,《诗》《礼》是孔子教学的主要课程。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季氏》)“诵《诗》三百,授之以政。”(《子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又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八佾》)“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为政》)这些思想说明,孔子不仅重视《诗》《礼》的教育,而且重视这些内容的总结挖掘与研究,它对中国古代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四,关于教育的培养目标。再说关于学习————————————————————————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鉴。这些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 世俗所累。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针对冉求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孔子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述而》)。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2、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3、关于学习的内容。 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值得借鉴。4、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关于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现出来。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路》)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这一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要想当好官必须学习,学习的目的应是更好地当官,体现了学习与应用的关系,也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作教师培养政治人才,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你读《论语》吧

《论语》、 《四大名哲之孔子》、《史记之列传》或《百家讲坛之孔子》

幼儿挫折教育论文的参考文献

幼儿挫折教育论文的参考文献,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而幼儿挫折教育论文替我们打开了新的教育方法。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幼儿挫折教育论文的参考文献的相关内容。

摘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给孩子过多、过细的照顾保护,造成幼儿依赖性强,自觉性和独立性差。幼儿应付挫折能力普遍较差。幼儿的挫折承受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可得,它是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获得的。

关键词:应付挫折能力;挫折教育的含义;挫折教育的误区;挫折教育的方法

幼儿的挫折教育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例如:一次,班上有个小朋友拓拓在去班里的台阶上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后哭闹了一小时。我安慰了很长时间无济于事。还有一次,班里的三个小朋友为一个玩具哭闹不止,谁也不肯让步。

这就可以看出,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给孩子过多、过细的照顾保护,造成幼儿依赖性强,自觉性和独立性差。另外,一些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幼儿应付挫折能力的培养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所有这些都是造成幼儿应付挫折能力普遍较差这一现状的原因。让孩子全面成长,挫折教育应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挫折教育由来已久,中国有,国外也有。挫折教育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境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孩子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孩子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幼儿的挫折承受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可得,它是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获得的。

暂不说国外的挫折教育如何,中国古代的挫折教育是以打、骂、责、罚为主的,谈不上人性化的教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应该算是古代“挫折教育”的写照吧。既然挫折教育自古有之,为何现在还要提呢?这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与国外相比,在某些方面还有一些差距,如心理承受方面等。而较好的心理素质要从幼儿时期抓起,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提倡素质教育、尝试教育、愉快教育的同时,也该增加一些挫折教育的内容。

在这之前首先我们要认清挫折教育的误区,一些自认为懂得挫折教育的家长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批评、罚站、与孩子对着干、让孩子服输等。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耐挫力差是因为家庭溺爱造成的,所以只要让他们吃点苦就能解决问题。其实不然,这种强行措施不仅很难生效,往往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挫折教育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教育,决不是苛刻的'批评、大声的谩骂和严厉的责打就能实现的。

在幼儿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随机利用现实情景,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幼儿开动脑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例如,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有的孩子不会系鞋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让老师帮忙。但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我只帮他们系一次,并让他们看着我是怎样系的。第二次让他们自己动手,如果的确有困难就再指导一下。幼儿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完成的过程后,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感,同时也锻炼了自理能力。成人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如:让幼儿到黑暗的地方取东西等。但是,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境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

1、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设置的情境要能引起幼儿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强,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同时,幼儿一次面临的难题不能太多,否则,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

2、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在孩子作出努力并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新的困难。

3、对陷入严重挫折情境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疏导,防止孩子因受挫折而产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实现目标。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家长、老师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对幼儿提出过高要求,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进行培养,否则,幼儿在压力面前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经常笼罩在这种挫折感中,会损害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总之,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成人要正确引导,使幼儿能正视并战胜挫折。

浅谈幼儿挫折教育的论文

《浅析幼儿挫折教育》

摘要:幼儿园要有的放矢的实施挫折教育,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教育。在尊重的基础上,注重因材施教,寻找合理满足挫折教育的支撑点。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和敢于尝试的精神。

关键词:挫折教育;榜样;困难;鼓励;赞扬

人生恰如一次远征,挫折将永远伴我们而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挫折是人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著名心理学家冯斯洛说过:“挫折并不是坏事,关键是人对挫折的态度。”

挫折教育,是以科学的教育为指导,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利用和创建一些环境,有针对性地制造一些难题,启发和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乐于尝试的信心、勇于克服困难的胆量

引导他们逐步摆脱依赖,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在反复的体验中认识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好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问题的解决,从而产生稳定的心态。

作为3~6岁的幼儿群体,他们的社会交往需求正处于一个爆发期、高涨期,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迫切希望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并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交流。在这期间幼儿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特别是在游戏中。

由于经验不足,更容易遇到挫折。大脑的不断丰富,对社会的认识,对周围的认识,游戏角色的增加,同伴交往次数的增加,那么随之而来遇到的困难、挫折也会不断的增加。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

一、幼儿正确认识挫折及心理培养

教师与幼儿在进行教育活动及自由等各种活动时,遇到困难尤其是面临困难时,让幼儿直观认识事物,让幼儿知道挫折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的心态。

幼儿的心理培养是幼儿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幼儿的整个发展。从小培养幼儿对心理和生理困扰的认识和忍受能力,能提高幼儿克服困难的能力和自信心。

幼儿的年龄决定了他们自制力较弱,为提高幼儿的自制力,教师在教学中可创设一种没有批评、没有指责,幼儿的各种想法、做法都能受到重视、尊重和赞扬的环境,这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制力。

同时,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为了寻求奥秘,获得成功,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克制一些因困扰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及行为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增强孩子的自制力。

二、树立榜样,增强信心

幼儿期是爱模仿,爱表现的时期,所以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对幼儿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让幼儿身临其境或者角色互换切实体会失败及困难,增强其心里免疫力。

在平时活动中,可以有机的给幼儿讲述一些名人名事,借机向幼儿讲述他们的成功事例,同时,孩子也是孩子们的榜样。在我工作中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浩浩妈妈送他来上幼儿园,他在门口不肯进来,询问后才知道,老师让他昨天画《我想飞》的主题画他没画出来,所以今天不肯上幼儿园。在后来的活动中,他撅着嘴不肯动笔

老师鼓励他自己学着想想画画,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他终于完成了一幅画,开心的笑了。老师特意对浩浩进行了表扬,同时其他小朋友也对他进行了表扬和肯定。浩浩的`脸上更是笑的灿烂了。

下午离园的时候,他高兴的跟妈妈说“老师和小朋友都表扬我画画棒,我明天还要上幼儿园,还要讲故事和唱歌跳舞呢。”老师就借此机会对跟浩浩有类似情况的娜娜也进行了鼓励,结果第二天娜娜就交给老师一幅颜色特别鲜艳漂亮的《我想飞》……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

三、创设情景“制造困难”

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努力创设一些情景,为幼儿“制造困难”,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如故事表演“天冷我不怕”,体育游戏“勇敢的小蚂蚁”、“我最棒”,音乐游戏活动“小小男子汉”“战胜大灰狼”等活动,充分使幼儿亲身经历一些有困难的情境,在情境磨炼中提高幼儿的挫折能力

使幼儿真实感受到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关键是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告诉幼儿,困难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去自信,那任何事都不会成功。当然在创造困难的同时,应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心理发展特点

同时困难的情景要适宜、适度和适量,多对幼儿运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其加油和信心;若陷入严重挫折情境中,老师应及时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出失败之处防止孩子因此而产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如果幼儿在克服困难时几经尝试都失败告终,那么老师应当给予具体的帮助。

四、鼓励、赞扬、改变幼儿的受挫意识

自信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是人们自己相信自己,追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的心理倾向,是人类健康的核心!自信心坚信自己的力量,即使遇到困难挫折的阻挠,也坚信自己,勇往直前,直至实现自己的理想。

幼儿只有不断的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在进行挫折教育时,家长和教师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整理书包,自己系鞋带

帮家长扫地擦等等一系列幼儿有能力自己做到的事情,都要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自己独立去做。当然在幼儿完成之后,哪怕是幼儿只有一丁点的进步或者做的真的不尽人意

那么家长或者教师也要给予幼儿肯定和认可,“宝宝你真棒”、“你做的真漂亮”等等。鼓励性语言会让幼儿认为自己真的会做好,真的是最棒的。

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太多、过大也不行,成人要正确引导,使幼儿能正视并战胜挫折,健康发展。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要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不要刻意追求,要顺其自然。

应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意识地进行,坚持不懈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持之以恒,要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挫折,学会克服挫折的、战胜挫折的本领。在挫折中学会坚强,生活中才会微笑。

幼儿挫折教育

现今的孩子大都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任性、脆弱、自我,依赖性强,独立性差。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了,这些"蜜罐罐"里长大的孩子们在享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可能会缺乏某些对他们终生发展都具有极重要意义的心理素质。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家长、教师等都纷纷呼吁,"今天孩子需要挫折教"。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景,提出某种难题,让幼儿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矛盾,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应该适时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公认。幼儿已有了一定的体力,也具备了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这就使幼儿有可能去面对一定的困难,并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难。

况且,幼儿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绝大多数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是能够克服的,因此,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

那么,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时,尤其是在幼儿面临困难时,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

幼儿在接触外界事物、学习知识时,的确离不开成人的帮助,但如果这种帮助变成了代替,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一旦因为遇到挫折而达不到预期目标时,就会产生畏难、懒惰的情绪,造成学习障碍。

因此,幼儿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幼儿学习的依赖性,要让幼儿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自己感受困难,并为克服困难做出自己的努力。

例如,当幼儿摔倒后,应让他自己爬起来,成人不要大惊小怪地赶紧去扶,否则,幼儿很容易形成"摔倒就等人扶"的依赖心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

二、利用和创设困难情景,提高幼儿挫折承受力

在幼儿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成人可以随机利用现实情景,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幼儿开动脑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例如,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有的孩子新买的鞋不会系鞋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让老师帮忙。但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我只帮他系一次,并让他看着我是怎样系的,第二次我就不再帮忙,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如果幼儿的确有困难就再指导一下。

幼儿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后,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成人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

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让幼儿寻找,让幼儿到黑暗的地方取东西等。但是,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景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

1、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设置的情景要能引起幼儿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强,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同时,幼儿一次面临的难题不能太多,否则,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

2、 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在孩子作出努力并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新的困难。

3、 对陷入严重挫折情景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疏导,防止孩子因受挫折而产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实现目标。

三、利用榜样作用教育,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孩子以这些名人做榜样,不畏挫折;要注意父母和老师的榜样作用,在幼儿眼中,父母和老师非常高大,无所不能,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师",教师要抓住同伴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增强幼儿抗挫折能力。

例如:有些幼儿不敢走平衡木,老师在旁边鼓励说?别怕,你行!"或者说:"你像某某小朋友一样勇敢,老师相信你!" 在榜样的影响下,幼儿会树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难。当战胜困难后,老师的"你真行"就会变成幼儿心理上的"我真行"。

四、多鼓励,改变幼儿的受挫意识

幼儿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成人要多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旦进步,要立即予以表扬,强化其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态。成人的鼓励和肯定既能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家长、老师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对幼儿提出过高要求,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进行培养,否则,幼儿在压力面前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经常笼罩在这种挫折感中,会损害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总之,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成人要正确引导,使幼儿能正视并战胜挫折,健康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