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兰州大学地质工程教学计划,由于各学校办学特色不同,所以各学校也有所不同!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地质工程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技术专业,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对具有良好素质的地质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及地质学等理论基础及系统的地质工程理论、技能和方法,获得工程科学和技术的基础训练,能独立从事各种建设工程中的勘察、设计、施工、评价和管理等的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高级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在能源、水利水电、城建、交通、市政、环保和国防等部门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以及工程病害评价和治理。二、基本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地质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研究的思维和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通过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掌握地质工程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初步具备生产、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工程建设管理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 坚实的数学、力学和地质学基础。(2) 地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3) 运用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的基本能力。(4) 对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和地质工程等开展勘察、评价、治理、设计、规划的能力。(5) 了解地质工程学科的前沿理论及技术发展动态。(6) 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阅读本专业技术文献资料。(7) 掌握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技能,初步具有运用计算机完成地质工程及其相关工作的能力。(8)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三、学制与学位(一)学制学制四年。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但具有学籍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八年,累计修业时间不超过六年。(二)学位完成本专业学业,修满170学分,符合学校相关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四、主要学科主要学科:地质工程学,包括:方向A(工程地质学)、方向B(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五、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一)基础课程地球科学概论、基础水文地质学、工程力学、工程化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二)主干课程构造地质学、工程岩土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原理、工程地质勘察(三)特色课程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工程、地质体改造、环境岩土工程、地球物理六、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总学分170学分。必修课占102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57学分(含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1学分、形式与政策1学分)、专业类基础课26学分、专业课19学分;选修课46学分,其中专业指选修课23学分、专业任选课17学分、跨学科选修课6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2学分。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公共基础课 必修 56 1062 指选 0 0 专业类基础课 必修 25 450 专业课 必修 19 342 指选 24 432 任选 23 414 课外活动和实践环节 必修 25 414 合 计 1721003114 100(一)公共基础课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1 思想品德修养 2 36 1 2 法律基础 2 36 2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54 6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2 36 6 5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36 7 6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3 54 7 7 形式与政策 1 自学,全校统考8 大学英语 16 288 1,2,3,4 9 体育 4 144 1,2,3,4 10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3 54 1 11 高等数学 12 216 1,2 12 线性代数 3 54 1 1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54 3 小计 (二)专业类基础课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1 地球科学概论 4 72 1 2 工程制图 3 54 2 3 工程化学 4 72 2 4 工程力学 5 90 2 5 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 4 72 3 6 Fortran程序设计 2 36 3 1-17周7 工程测量学 3 54 4 1-14周小计 25450(三)专业课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1 构造地质学 3 54 3 2 工程岩土学 2 36 4 1-6周3 土力学 3 54 4 7-16周4 岩体力学 4 72 5 5 工程地质勘察 3 54 5 11-20周6 工程地质学原理 4 72 6 1-14周小计 19342 (四)指定选修课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1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 3 54 3 2 地基基础工程 3 54 5 3 边坡工程 3 54 6 1-14周4 地下工程 3 54 6 1-14周A6 结构力学 3 54 3 A7 弹塑性力学 3 54 3 A8 工程与环境物探(含实习) 3 54 4 1-14周A9 工程渗流力学 3 54 5 B6 数学物理方法 3 54 3 B7 地球物理学原理 3 54 3 B8 VC++(含实习) 3 54 4 1-14周B9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与方法 3 54 5 小计 24 432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1 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 1 1 2 基础地质认识实习 1 1周 2 20-20周3 综合地质填图实习 3 3周 4 18-20周4 地质工程综合实习 4 4周 6 17-20周5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10 7,8 6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和实习 18 1 7 Fortran程序设计实习 1 36 3 1-17周8 工程力学实验 18 2 9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18 3 10 工程测量实习 1 1周 4 16-16周11 土工实验 1 36 4 5-13周12 岩体力学实验 1 36 5 5-13周13 工程地质勘察实习 18 5 15-19周小计 25828 注:未计入随课程讲授进行的课间实验和实习。(六)任意选修课为了增强学生对社会需要的广泛适应性,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和需要,选修本专业或其他专业的课程,至少选修23学分,其中专业任选课至少17学分、跨学科(指学科门类,包括本学院力学和土木工程等)任选课6学分。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1 遥感地质学 2 36 5 1-10周2 土木工程概论 2 54 7 1-10周3 地质灾害与防治 2 54 7 1-10周4 道路工程 2 54 7 1-10周5 矿业工程 2 54 7 8-14周6 水利水电工程 2 54 7 1-10周7 地震工程 2 36 8 3-8周8 工程概预算、招投标与监理 2 54 8 3-11周9 地理信息系统 2 36 8 3-11周10 地质工程专题讲座 2 54 8 1-11周A11 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含课程设计) 2 54 4 1-14周A12 工程建筑概论 2 54 5 1-14周A13 特殊土工程地质特性与改良 2 54 5 1-10周A14 工程钻探与取样 2 36 6 1-14周A15 环境岩土工程 2 54 6 1-10周A16 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 2 36 6 1-10周A17 地质体改良 2 54 7 1-10周A18 动力工程地质学 2 36 8 3-8周A19 环境工程地质学 2 36 8 3-8周A20 其它 B11 重磁电勘探 (含实习) 2 54 5 B12 地震波与声波勘探 (含实习) 2 54 5 B13 测井理论与方法(含实习) 2 36 6 8-14周B14 放射性勘探 (含实习) 2 36 6 1-7周B15 数字信号处理 2 54 6 1-15周B16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 2 54 7 1-16周B17 混凝土无损检测 2 54 8 3-11周B18 其它 小计 其它(根据当年就业形势,临时安排) 七、课外活动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和要求本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地质工程专业类必不可少的内容,与课堂教学任务相辅相成。(一)课外活动除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外,学生应积极参加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和课外学习,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1) 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班级组织的书画比赛、辩论赛及演讲赛、英语比赛、知识竞赛、文体活动及比赛、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2) 开展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在低年级开展政治思想、爱国广义和专业思想教育,在高年级开展毕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3) 结合各级野外实习,因时因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二)科研与生产的初步训练(1) 广泛参加各级各类学术活动。系或研究所负责开展不同形式的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报告会、专题和前沿科技讲座、学术讨论与学术交流。学生应积极参加专业类学术活动,同时参加其它相关的学术活动,拓宽知识面。(2) 鼓励学生在课余参加老师的科研工作,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科研机会,培养科研兴趣、掌握科研方法、锻炼科研能力。(3)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生产实践活动,掌握地质工程生产实践的工作程序、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三)任意选修课的实验和教学实习任意选修课的实验和教学实习未单独列出,由任课教师根据课时总量灵活掌握。(四)教学实习时间与安排(1) 实习时间及安排工程测量综合实习:1周,安排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基础地质认识实习:1周,安排在第一学年第2学期最后一周进行;综合地质填图实习:3周,安排在第二学年第4学期最后三周进行;地质工程综合实习:4周,安排在第三常年第6学期最后四周进行;地质工程毕业实习:因目前条件尚不成熟,本计划暂不列入。(2) 排课要求第2、4、6学期的课堂教学时间应做出相应调整(总学时不变),以保证野外实习正常进行。其中:第2学期,课堂教学(含考试)应在第19周末结束,第20周为基础地质认识实习;第4学期,课堂教学(含考试)应在第16周末结束,第17周为工程测量综合实习,第17~20周为综合地质填图实习;第6学期,课堂教学(含考试)应在第16周末结束,第17~20周为地质工程综合实习。八、副修和双学位专业教学计划(一)副修和双学位教学计划以“地质工程”作为副修和双学位专业的学生,需按下列计划修学满学分(副修30学分、双学位50学分),按学校有关规定,可获得地质工程专业副修证或地质工程专业学士学位。课 程 学 分 副 修 双学位地球科学概论 4 4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 4 4构造地质学 3 3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 3 3工程岩土学 2 2土力学 3 3工程地质勘察 3 3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4 4工程渗流力学 3 3工程建筑概论 3 3岩体力学 / 4工程与环境物探(含实习) / 3地基基础工程 / 3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 8合计 32 50(二)副修和双学位教学计划说明(1) 对于副修地质工程专业或以地质工程为第二专业学位的学生,应完成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指定选修课和必要实践教学环节,达到规定学分。(2) 授课时间、内容、要求均与地质工程专业相同,不另外单独安排。(3) 若原专业已修本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则免修相应课程,不计学分,不足学分从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中选择。九、其它有关说明(一)本教学计划修订宗旨针对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的实际情况、地质工程学科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反馈信息,本着“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拓宽口径”的理念,在2004年“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经修订而制订本教学计划,突出兰州大学地质工程学专业的特色。与2004年教学计划相比,本教学计划在以下方面进行的修订。(1) 注重工程地质学基础,主要反映在课程教学内容的修正与更新、部分课程名称的更改与相应教学内容的变更、增设部分专业选修课,使学生系统掌握地质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建设中的若干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就业口径。(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二)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相辅相成,在教学计划修订的同时,对教学大纲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尤其加强了工程地质方面的内容,保证学生在掌握地质工程工作方法(勘察→设计→施工→工程对策)的基础上,熟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各领域和各类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问题。任课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新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以保证教学内容的相互衔接,避免重复和遗漏。(三)选修课的考核方式本计划不对选修课的考核方式作统一要求,由任课教师在公平、公共的原则下,评定学生的成绩。鼓励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如课程设计、论文撰写、学生学术讲座等)对学生进行考核,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和更进一步的基本技能训练,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四)临时选修课程的安排根据当年就业形势,适当开设部分本计划中未列课程,供学生选修。(五)生效日期本教学计划从2006级开始执行。 十、地质工程学本科教学计划总体安排一览表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学时总数 课时分配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讲授 习题讨论 实验或上机 课外辅导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1 2 3 4 5 6 7 8 公共基础课 必修 1 思想品德修养 2 2 36 36 2 2 法律基础 2 2 36 36 2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3 54 54 4 1-14周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2 2 36 36 3 1-14周 5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2 36 36 2 6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3 3 54 54 3 7 形式与政策 1 0 1 自学 8 大学英语 16 4 288 288 4 4 4 4 9 体育 4 2 144 144 2 2 2 2 10 高等数学 12 4 216 216 6 6 11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3 3 54 54 3 12 线性代数 3 3 54 54 3 1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3 54 54 3 专业基础课 必修 14 地球科学概论 4 4 72 72 4 15 工程制图 3 3 54 54 3 1-18周 16 工程力学 5 5 90 90 5 17 工程化学 4 4 72 72 4 18 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 4 4 72 72 4 19 Fortran程序设计 2 2 36 36 2 1-17周 20 工程测量学 3 4 54 54 4 1-14周专业课 必修 21 构造地质学 3 3 54 54 3 22 工程岩土学 2 6 36 36 6 1-6周 23 土力学 3 6 54 54 6 7-16周 24 岩体力学 4 4 72 72 4 25 工程地质勘察 3 3 54 54 3 26 工程地质学原理 4 6 72 72 6 1-14周 方向指选 27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 3 4 54 54 3 28 地基基础工程 3 4 54 54 3 29 边坡工程 3 4 54 54 4 1-14周 30 地下工程 3 4 54 54 4 1-14周 A31 结构力学 3 3 54 54 3 A32 弹塑性力学 3 3 54 54 3 A33 工程与环境物探(含实验) 3 3 54 54 3 A34 工程渗流力学 3 3 54 54 3 B31 数学物理方法 3 3 54 54 3 B32 地球物理学原理 3 3 54 54 3 B33 VC++ (含实习) 3 3 54 54 3 B34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与方法 3 3 54 54 3 任选 本专业任意选修课 17 跨学科任意选修课 6 实践教学环节 必修 35 工程力学实验 1 18 18 2 36 Fortran程序设计实习 1 2 36 36 2 1-17周 37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及实习 2 18 18 2 38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2 18 18 2 39 土工实验 1 4 36 36 4 5-13周 40 岩体力学实验 1 4 36 36 4 5-13周 41 工程地质勘察实习 2 18 18 4 15-19周 42 工程测量实习 1 1周 1周 X 16-16周 43 基础地质认识实习 1 1周 1周 X 44 综合地质填图实习 3 3周 3周 X 45 地质工程综合实习 4 4周 4周 X 46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10 X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 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 1 1 专业实践教学 24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环节学分合计 25 414 0 414 3 2 4 4 8 0 0 0 必修课学分、学时、实验合计 100 1854 1854 25 26 21 22 7 13 5 0 选修课学分、学时合计 47 846 432 0 0 6 3 3 8 0 0 (+414)总学时、实验、上机学时合计 170 3114 2286 414 28 28 31 29 18 21 5 0 注:备注栏中“(+414)”为任意选修课总学时;各学期课时合计中不含任意选修课的课时;实践课学时为折合学时,且不含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实验和教学实习。附: 各学期课程分配第1学期(第一学年第1学期)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周讲授学时 周实践学时 备注1 思想品德修养 公共基础 2 36 2 2 大学英语 公共基础 4 72 4 3 体育 公共基础 1 6 2 4 高等数学 公共基础 6 90 6 全院合班5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公共基础 3 54 3 6 线性代数 公共基础 3 54 3 全院合班7 地球科学概论 专业基础 4 72 4 8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及实习 实践教学 18 0 2 9 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 实践教学 1 小计 (必修&指选) 第2学期(第一学年第2学期)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周讲授学时 周实践学时 备注1 法律基础 公共基础 2 36 2 2 大学英语 公共基础 4 72 4 3 体育 公共基础 1 36 2 4 高等数学 公共基础 6 6 6 全院合5 工程力学 专业基础 5 90 5 6 工程制图 专业基础 3 54 3 2 7 工程化学 指定选修 4 72 4 与土木合8 工程力学实验 实践教学 18 0 2 9 基础地质认识实习 实践教学 1 1周 0 20-20周小计 (必修&指选) 24 第3学期(第二学年第1学期)学期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周讲授学时 周实践学时 备注1 大学英语 公共基础 4 72 4 2 体育 公共基础 1 36 2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公共基础 3 54 3 全院合班4 Fortran程序设计 专业基础 2 36 2 全院合班5 构造地质学 专 业 课 3 54 3 6 Fortran程序设计实习 实践教学 1 36 0 2 7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实践教学 18 0 4 8 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 专业基础 4 72 4 9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 指定选修 3 54 3 A10 结构力学 指定选修 3 54 3 A11 弹塑性力学 指定选修 3 54 3 B10 数学物理方法 指定选修 3 54 3 B11 地球物理学原理 指定选修 3 54 3 小计 (必修&指选) 540 27 第4学期(第二学年第2学期)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周讲授学时 周实践学时 备注1 大学英语 公共基础 4 72 4 2 体育 公共基础 1 36 2 3 工程测量学 专业基础 3 54 4 1-14,与土木合班4 工程岩土学 专 业 课 2 36 6 1-6周5 土力学 专 业 课 3 54 6 7-15周6 工程测量学实习 实践教学 1 1周 0 16-16周7 土工实验 实践教学 1 36 0 4 5-13周8 综合地质填图实习 实践教学 3 3周 0 18-20周A9 工程与环境物探(含实习) 指定选修 3 54 4 1-14周A10 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 任意选修 2 54 4 1-14周B9 VC++ (含实习) 指定选修 3 54 4 1-14周B10 小计 (必修&指选) 21 586 26 第5学期(第三学年第1学期)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周讲授学时 周实践学时 备注1 岩体力学 专 业 课 4 72 4 2 工程地质勘察 专 业 课 3 54 6 3 地基基础工程 指定选修 3 54 6 4 岩体力学实验 实践教学 1 36 0 4 5-13周5 工程地质勘察实习 实践教学 18 0 4 6 遥感地质学 任意选修 2 36 4 1-10周A7 工程渗流力学 指定选修 3 54 3 A8 工程建筑概论 任意选修 2 54 3 A9 特殊土工程地质特性与改良 任意选修 2 54 3 B7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与方法 指定选修 3 54 3 B8 重磁电勘探(含实习) 任意选修 2 54 3 B9 地震波与声波勘探(含实习) 任意选修 2 54 3 小计 (必修&指选) 288 19 第6学期(第三学年第2学期)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周讲授学时 周实践学时 备注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公共基础 3 54 3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公共基础 2 36 2 3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专 业 课 4 72 6 1-14周4 地质工程综合实习 实践教学 4 0 0 17-20周5 边坡工程 指定选修 3 54 4 1-15周6 地下工程 指定选修 3 54 4 1-15周A7 工程钻探与取样技术 任意选修 2 36 4 1-10周A8 环境岩土工程 任意选修 2 54 4 1-15周A9 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 任意选修 2 54 4 1-15周B7 测井理论与方法(含实习) 任意选修 2 36 6 8-14周B8 放射性勘探(含实习) 任意选修 2 36 6 1-7周B9 数字信号处理 任意选修 2 54 4 1-15周小计 (必修&指选) 19 1923 第7学期(第四学年第1学期)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周讲授学时 周实践学时 备注1 毛泽东思想概论 公共基础 2 36 2 2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公共基础 3 54 3 3 土木工程概论 任意选修 3 54 6 1-10周4 地质灾害与防治 任意选修 2 54 6 1-10周5 道路工程 任意选修 2 54 6 1-10周6 水利水电工程 任意选修 2 54 6 1-10周7 矿业工程 任意选修 2 36 6 8-14周8 地震工程 任意选修 2 36 6 1-6周9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实践教学 0 A10 地质体改良 任意选修 2 54 6 1-10周B10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 任意选修 2 54 6 1-10周小计 (必修&指选) 5 5 第8学期(第四学年第2学期)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学分 总学时 周讲授学时 周实践学时 备注1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实践教学 10 2 工程概预算、招投标与监理 任意选修 2 54 6 3-11周3 地质工程专题讲座 任意选修 2 54 6 3-11周4 地理信息系统 任意选修 2 36 6 3-8周A5 动力工程地质学 任意选修 2 36 6 3-8周A6 环境工程地质学 任意选修 2 36 6 3-8周B5 混凝土无损检测 任意选修 2 54 6 3-11周小计 (必修&指选) 10 0
[中图分类号] [文献码] B [ 文章 编号] 1000-405X(2013)-7-229-2 中国地质调查局是我国目前唯一组织公益性地质钻探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单位,自1999年成立以来,在组织地质钻探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对我国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面对地质工作大发展的新形势和实现地质工作现代化目标的要求,地质钻探技术如何发展,如何更好地起到对地质工作的支撑作用,笔者对这些问题有些不成熟的想法,在此发表,希望能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问题。 1地质工作对钻探技术的需求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紧缺,资源问题成为制约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引起了国家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提出的地质工作主要任务中,突出能源矿产勘查和加强非能源重要矿产勘查是两项首要任务。国家为此投入了大量经费,除了正在实施的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基金之外,又启动了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基金和地质勘查基金。此外,地方、甚至个人也在找矿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并进行积极的投资。近年来,随着地质工作的加强,地质钻探工作量成倍增长,一些省区的年钻探工作量达到了几十万米。钻探工作项目资金来源有国土资源大调查、矿产资源补偿费、中央财政补贴、省资源补偿费、地方财政补贴、市场项目等。钻探工作量加大,使得对钻探设备和技术的需求同时加大。 2地质钻探技术应用现状 与世界先进的钻探技术相比,目前我国地质勘探工作中采用的钻探技术总体水平比较落后。钻探施工主要采用立轴式岩心钻机,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左右的设计。现代的全液压动力头钻机依靠进口,我国自己研制的产品已经开始出现,但还未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而且现在只有个别钻深能力(1000m)的钻机,还未形成系列。钻探工艺方面,一些先进的钻进工艺方法还没有得到推广应用。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方法虽得到了较多的应用,但还未能大面积普及。液动锤钻进(液动冲击回转钻进)方法的优点虽然为人们所认识,但由于该方法在恶劣的泥浆条件下使用时,钻具可靠性和寿命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以及这些年钻探现场管理水平的下降,使其在地质钻探中的应用较以前更少。一些具有较好前景的先进的钻进工艺方法,如绳索取心液动锤钻进方法和不提钻换钻头方法虽然都已研制成功,但实际应用很少。空气反循环取样钻进方法尽管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但由于没有得到地质人员的认可,至今未能得到推广。除此之外,目前地质钻探施工中所用的钻孔护壁堵漏技术、测斜技术等,基本上也是20世纪80年代左右的水平。由于采用的钻探技术水平不高,地质勘探中钻探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不太理想,表现在台月效率较低、复杂地层钻进问题多、深孔钻进能力差、钻进成本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钻探技术对地质工作的技术支撑效果受到影响。 3地质钻探技术发展目标 笔者认为,考虑地质钻探技术发展目标时应该分阶段,应该分成近期、中长期和远期。划分原则是:至2010年为近期,至2020年为中长期,至2050年为远期。 远期(至2050年)目标 实现地质钻探技术的现代化应该是钻探技术发展的远期目标。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温家宝就贯彻决定所作的重要批示中,都明确地提出了要实现地质工作现代化。关于地质工作现代化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笔者的理解是:地质工作现代化的标志应该是,在地质工作中普遍采用具有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地质勘查技术。钻探技术是地质勘查技术的种类之一,地质钻探技术的现代化也应该符合此项标准。然而,此项目标的实现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因为只有国家的整体工业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后,我国的地质钻探技术才有可能从总体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地质钻探技术现代化与国家的现代化应该是基本同步的。邓小平同志在介绍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时,明确提出到2050年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1999年10月22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向公众宣布:我们的目标是,到下世纪中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由此看来,我国地质钻探技术现代化实现的时间应该是21世纪中叶。 中长期(至2020)年目标 地质钻探技术发展的中长期(至2020年)目标应该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地质钻探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自主研发的新型钻探设备和先进钻进工艺方法得到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钻探装备与施工技术总体上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近期(至2010年)目标 地质钻探技术发展的近期(至2010年)目标应该是:初步完成2000m深度以内的新一代地质岩心钻探设备系列研制;改进完善一批先进的钻进工艺方法,使之达到推广应用的水平;取得一批深孔钻探、复杂地层钻探和高精度定向钻探技术研究成果;研发成功现代的深水井和煤层气井钻探用全液压动力头钻机;地质钻探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取得较显著的成效。 4地质钻探技术近期研发工作重点 中国地质调查局近期组织开展的地质钻探技术研发工作基本上是按照上述的近期目标的思路安排的,重点研究内容如下: (1)2000m深度以内的新一代地质岩心钻探设备系列;(2)满足覆盖区化探和异常查证需求、适应复杂地层条件的轻便、高效、多功能取样钻机及其配套的钻进工艺方法和器具;(3)1000m全液压动力头水井和煤层气井钻机及其配套的钻进工艺方法和器具;(4)改进完善一批先进的钻进工艺方法,包括冲击回转钻进方法、绳索取心冲击回转钻进方法、不提钻换钻头方法和深孔绳索取心方法;(5)解决复杂地层钻进技术难题,包括复杂地层钻孔护壁堵漏技术问题、复杂地层取心技术问题等;(6)高精度定向钻探技术,包括提高钻孔测量精度和定向钻进施工中靶精度的技术以及取心定向钻进技术;(7)万米科学超深孔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除了研究与开发工作以外,钻探新方法、新技术推广应用也是中国地质调查局钻探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拟开展以下一些工作: ①新型岩心钻探机具应用培训;②地质调查浅层取样钻技术应用培训;③地质钻孔测量技术应用培训;④新型地质钻探泥浆体系应用培训;⑤节水钻进技术应用培训;⑥空气反循环取心钻进技术培训和应用示范;⑦车载式浅层取样钻机应用示范。 5几个值得强调的问题 加强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其直接结果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通过技术创新可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在短期内获得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使一些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这里举2个钻探技术领域技术创新取得显著成效的实例。第一个实例是科拉超深钻。前苏联的工业技术发达程度比不上西方国家,却钻成了世界上唯一一口深度超万米的钻井——12262m深的科拉超深井。钻万米超深井的难度非常大。这口井之所以能钻进成功,是因为前苏联人在施工这口井时进行了大量的钻探技术创新,其中3项对钻进施工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创新是:超前孔裸眼钻进方法;铝合金钻杆;带减速器的涡轮马达井底驱动。第二个实例是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该项目是在坚硬的结晶岩中施工5000m连续取心钻孔。这种施工在我国没有先例,在世界上也属高难度钻井工程。该井在施工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涉及套管和钻进施工程序、取心钻进技术、扩孔钻进技术和井斜控制技术,最终获得了高效、优质的施工效果。由于采用螺杆马达-液动锤-金刚石取心钻进方法,使机械钻速提高50%以上,回次长度由3m提高到8~9m,大大节省了施工时间和成本。 加强新方法、新技术推广应用 新方法、新技术从研发出来,到在钻探施工中得到普遍应用,通常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做大量的推广应用工作。推广应用工作包括宣传、现场演示、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等。这些环节工作效果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到科技成果转化及其得到实际应用所需的时间,影响地质钻探技术现代化的进程。为获得好的效果,该项工作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因为研发单位通常只是从本单位的利益和眼前的利益考虑推广应用工作,而该项目工作的计划和组织实施需要一种全局性和长远的考虑。这些年来,在钻探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所有环节中,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是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加强此方面工作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王达.探矿工程(地质工程)未来20年科技发展战略研究[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4,31(1).看了“地质钻探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工程地质勘探中的钻探技术应用论文 2. 工程地质勘查论文 3. 工程地质勘察论文 4. 地质毕业论文范文 5. 地质学毕业论文范文
论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的发展进程与《规程》的执行在近年来较大范围的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一些共性的问题不断地引起了同行们的关注,很有必要深入探讨下去。例如在执行《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时,怎样理解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准确把握,如何处理规程中明显与工程实际不相符合的条款规定;堤防险情与隐患的分类;堤基工程地质分段分类方法;堤防勘察资料的整理等等,我们都进行了一些粗浅讨论。关于堤防工程地质分段分类的问题,一直是各勘测单位颇感难以照顾周全的焦点,我们提出的分类法但愿对此有所帮助,并希望有助于堤防工程勘测设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一、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的过去与现状 我国已建江河堤防工程总长20余万公里,98特大洪水后尚有大量堤防工程正在规划建设中。许多已建堤防工程过去基本上没有进行过真正工程意义上的工程地质勘察,更谈不上各大江河湖海堤防工程系统化规范性的地质资料的汇编与分析整理工作。正因为如此,许多堤防工程在98特大洪水期间险象环生,出险堤段堤基的地质条件没有足够的资料可供抢险分析,为确保万无一失,只能按最坏情况进行抢险,其人力物力的巨大付出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洪水期间上至中央下到地方的各级领导以及全国人民的精神紧张程度和精力耗费更是无法用实物价值去衡量。如此被动局面,一方面是大自然教训人类的生动一课,另一方面则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世纪难题。建国以来,随着大规模工程建设的需要,工程地质专业从无到有,日益发展壮大,成为国家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性专业。工程地质勘察的法规性准则也逐渐成熟与完善,与工程地质相关的规程规范相继出台,并结合工程实践的反馈信息进行修订修编。水利部1997年2月发布了行业标准《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编号SL/T188,同年5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的第一部法规性行业标准。而国家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编号为GB50286-98,自1998年10月15日起施行)则是98特大洪水之后出台的。 如需Q传给你
141 浏览 3 回答
250 浏览 3 回答
233 浏览 3 回答
349 浏览 3 回答
222 浏览 2 回答
241 浏览 4 回答
228 浏览 4 回答
128 浏览 5 回答
217 浏览 4 回答
153 浏览 4 回答
144 浏览 4 回答
262 浏览 3 回答
308 浏览 3 回答
312 浏览 3 回答
152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