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主要任务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对定西蓄势转型、谋求更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球经济初步回暖和国内经济整体向好,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央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经济结构、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力度,扶持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以及正在研究制定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我市争取项目、扩大投资、改善民生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为我市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发挥区位、交通、产业和后发优势,围绕中心带动捕捉机遇,围绕组团发展争创优势,围绕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农业设施化、工业集群化、城镇规模化,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按照这一战略部署,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施全省区域发展战略,坚持“打造两都、弘扬三苦精神、建设四大基地、实施五项工程”总体思路,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加强项目建设、扩大投资规模,更加注重发展壮大工业、培育特色产业,更加注重加快城镇建设、增强带动能力,更加注重夯实发展基础、改善生态环境,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大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 .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 .3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这些目标是预期性和导向性的,体现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今年的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力求项目建设与投资拉动相促进。坚持发展抓项目,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以争取国家投资,带动民间投资,促进招商引资,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力求调整结构与转变方式相统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消费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推动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力求城镇建设与农村发展相协调。统筹城乡建设,着力壮大工业、带动农业,做大城镇、带动乡村,创新机制、增强活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力求夯实基础与改善生态相配套。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更加重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努力增强发展后劲。———力求社会建设与保障民生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与发展社会事业、增加居民收入、落实惠民政策、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力求改革发展与维护稳定相并重。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社会稳定,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以扩大投资为核心,大力实施项目推进战略。把项目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全方位、多层次推进项目建设,促进大项目、生产经营性项目、改善民生项目不断增多。准确把握国家投资导向和产业政策,继续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多渠道筹措项目前期经费3000万元以上,论证储备项目1600个以上,其中70%以上项目完成可研编制,争取渭河源区生态建设专项规划上报国家审批并付诸实施。不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主动沟通衔接,积极跟踪落实,争取政策性投资30亿元以上。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全面完成四批中央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引洮一期配套工程建设,完成10条支渠、4项农村供水水厂及管网、2项城镇供水水厂、4项田间配套工程和6万亩平田整地年度建设任务。积极配合引洮工程、天定高速公路、兰渝铁路、宝兰客运专线等省部属重大项目建设,争取临渭高速公路、定临二级公路内官至临洮段、文殪二级公路开工建设。继续实行重点项目领导责任制,严格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严格项目资金监督管理,严格项目实施督查考核,确保工程质量、建设进度和资金安全。(二)以城镇建设为龙头,切实改善城乡基础条件。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开展“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活动,着力打造绿色定西,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修编定西市城市总体规划、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市区新城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市区建设实施各类项目68个,力争完成投资增长87%,达到 2 亿元。完成生态园、关川河景观带和翻板坝、江厦广场、西环路南段绿化工程以及新城大道等6条道路建设任务,开工建设行政中心水体景观、大小碱沟治理、政府北路等7条道路和凤安路大碱沟桥、友谊桥等9座桥梁工程,启动建设行政中心和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规划展览馆,加快市医院等13个单位建设进度。实施新城区供水项目,开工建设集中供热工程。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实施项目120个,力争完成投资25亿元以上。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重点开展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占道经营、违章建筑等综合整治活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基本农田、农村道路、农村沼气、安全饮水和农村电网等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修梯田2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万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320平方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9座。巩固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成果,建设文冠果基地、沙棘基地各5万亩,完成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各5万亩,新增市区和县城面山绿化4万亩。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立足定西依然是一个贫困市的实际,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积极探索农村低保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9个、整村推进项目49个。(三)以产业开发为抓手,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投入财政扶持资金1亿元以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牧业和旱作高效农业,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着力打造“中国薯都”,加快建设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及良种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精深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现代物流及价格形成与发布中心;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继续实施良种工程,建设一级种扩繁基地15万亩,原种扩繁基地1万亩,其中网棚扩繁7000亩,脱毒种薯应用率提高5-10个百分点;提升马铃薯精深加工水平,积极支持加工企业联合重组,提高设备使用率;依托圣大方舟等重点企业和马铃薯工程研发中心,加大高端产品研发力度,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以安定为核心区,争取规划建设省级马铃薯产业园,打造马铃薯产业发展新平台;改进和创新马铃薯大会举办方式,注册“薯都”商标,不断提升品牌效应。着力打造“中国药都”,加快建设全国最大的优质中药材药源基地、重要的饮片加工及大型制药企业前处理基地和“健”字号产品基地、全国中药材物流中心和期货市场;建设道地优势地产药材优质种子种苗基地4万亩、GAP基地35万亩;支持扶正制药、岷海制药、众友药业、陇原中天等骨干企业研发名优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甘肃陇西中医药产业园建设步伐,争取规划建设陇西现代中医药综合交易市场,推动中药材产业集群化发展。着力推进设施农牧业建设,加快发展绿色无公害肉蛋奶和蔬菜、瓜果生产,争取把定西建成兰州鲜活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坚持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集中连片推进洮河、渭河、漳河灌区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建设,重点培育精品蔬菜、高档瓜果、新型花卉和休闲农业四大品牌;完成基础母畜扩群35万头只,青贮氨化玉米秸秆110万吨,促进草畜转化;抓好安定、岷县牛羊养殖大县建设,争取将临洮、陇西列入全省牛羊养殖大县扶持范围;大力推广旱作高效农业技术,完成全膜双垄沟播242万亩。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充分发挥农业、畜牧、科技等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把技术培训、推广、服务贯穿于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形成以科技支撑产业开发、以服务保障生产经营的良好机制。继续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进一步拓宽农民持续增收渠道。(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发展地方新型工业。按照“建园区、上项目、扩总量、调结构”的要求,修订完善并全面落实工业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力争实施的工业项目数和投资额翻一番,工业增加值达到亿元,使工业经济进入一个新的较快发展阶段。高标准建设市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兰州高新区临洮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其他县循环经济示范区,努力把循环经济园区打造成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地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组建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投资开发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2亿元以上,加快完成起步区“六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力和吸引力;认真落实企业入园优惠政策,面向省外再引进一批企业入园发展。配套完善各县示范区基础设施,争取年内各引进3户以上企业入园投资置业。坚持技改、续建、新上并举,突出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确保杨家河水电站等21个项目达产达标,三易公司100万吨、祁连山公司1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等17个项目建成投产,螺钉公司出城入园等16个项目完成年度计划,一方公司现代制药等29个项目开工建设。围绕有色冶金、精盐化工、电能开发、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现代制药、矿产开发等重点行业,谋划完成47个项目前期工作。坚持走质量立市、品牌兴企的路子,实施名牌战略,争创省级名牌产品2-3个、省著名商标5-10个,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实做深项目,靠实领导责任,落实县区任务,严格考核奖惩,创新工作方式,突出节会推介招商、企业主体招商、产业对接招商、小分队跟踪招商,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实效,引进到位资金力争增长25%。(五)以扩大消费为重点,努力提升第三产业水平。按照“现代物流引领、市场体系支撑、旅游产业带动、新兴业态补充”的思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增强发展活力。依托境内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围绕沿线站点和出口,规划建设一批县域物流中心和区域物资集散地,重点打造定西物流园区和陇西、岷县、临洮、渭源物流中心,形成现代物流园区、功能性物流中心、多层次配送中心协调发展格局,尽早把我市建成兰州以东现代物流重要枢纽。新建一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实施好万村千乡工程、集贸市场改造工程,扎实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不断扩大农村消费。规划建设定西市车辆维护保养中心,推进市区修车、洗车、租车及配件经营集聚发展。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健全旅游市场监管体系,完善区域旅游协作机制,联合开发绿色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黄土风情旅游,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特色休闲旅游,把定西打造成兰白都市经济圈的重要休闲度假之地。巩固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外向型企业,确保进出口稳定增长。从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营造宽松创业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六)以促进和谐为目的,着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支持定西理工中专、定西工贸中专转型发展,实施临洮农校搬迁工程,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作用,培育定西职业教育品牌。推动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办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较快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育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化科技合作交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抓好医德医风建设,认真落实婚前医学检查,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开展门诊统筹试点,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完成15个县级医疗机构建设任务。发展文化事业,培育文化产业,挖掘马家窑文化、李氏文化、老子文化,繁荣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备战参加全省第十二届运动会,配合实施好临洮国家亚高原训练基地建设。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步伐,深入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有线电视通达乡镇工程,不断扩大广播影视覆盖面。认真落实市政府与省移动和电信公司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努力提高信息化水平。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创新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利益导向机制、综合治理机制和优质服务机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修编,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充分发挥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作用,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重要任务,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综治工作水平,依法从严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继续创新各项体制机制。完成市县政府和乡镇机构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坚持“低水平、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原则,稳妥有序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行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管理和“乡财县管”、“村财乡管”制度,提高财政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强财源建设,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继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新增财力更多向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倾斜。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信用环境,加强银政银企合作,积极争取各类信贷支持,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争取兰州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上市融资,开辟企业融资的新渠道。健全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制度,引导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镇落户和就业。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盘活陇西渭水酒业公司资产,完成红旗山煤业公司产权转让。(八)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普惠制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加大农村敬老院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水平。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做好防灾减灾、救灾救济、医疗救助、临时性救助、优抚安置、双拥和老龄工作。不断完善城镇职工保险体系,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增强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实效,开展漳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多形式安置军转干部和复退军人。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组织化输出程度,输转城乡劳动力60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0亿元。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继续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努力解决特困企业职工基本生活问题。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落实好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切实维护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争取建设市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加大住房公积金归集力度,增加城镇保障性住房供给,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努力改善贫困家庭住房条件。加强市场物价监管,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加大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管、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执法力度,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各位代表!在全面抓好以上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要认真总结“十一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未来发展大势,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深化市情认识,注重上下衔接,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各方力量,坚持“科学发展、民生优先,项目支撑、创新驱动,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着手制定“十二五”规划,力求规划指导思想科学超前、指标体系完整健全、发展重点明确具体,为今后五年及更长一段时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