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台湾新电影三十年:乡土与本土的纠结》,《台湾研究集刊》,2012年1期。《后殖民乡愁:当代台湾电影的日本想象》,《东方论坛》,2012年1期。《论新世纪中国电影的文化主体性》,《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3期。《认同与/于卑贱:萧红小说的性别与国族》,《湘潭大学学报》,2012年4期。《从竹内鲁迅到竹内赵树理:近代的超克与作为方法的现代中国文学》,《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10期。《重写文学史的终结与新启蒙史观的复归》,《理论学刊》,2012年12期。2011年:《后革命时代的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5期。《沉默的她者:二周失和叙事中的羽太信子》,《文艺争鸣》,2011年5期。《俳谐中国:扮装、反讽与乌托邦——丁西林喜剧的越界想象与异质空间》,《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1年6期。《中国新电影三十年:神话的兴起与终结》,《北华大学学报》,2011年4期。《新女性、左翼电影与历史的幽灵》,《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3期。《台湾后新电影:庶民美学与本土想象》,《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5期。2010年:《洋气》,《天涯》,2010年3期。2009年:《中国女性电影话语的三个理论资源》,《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1期。2008年:《草根图景:第六代的底层电影》,《粤海风》,2008年1期。《民族寓言的前世今生——<鬼子来了>与抗战电影的历史演变》,《艺术百家》,2008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8年5期转载。《贾樟柯电影论》,《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年2期。《记忆的政治——论1990年代的第五代电影》《齐鲁艺苑》,2008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8年8期转载《后革命时代的失忆与记忆》,《天涯》,2008年3期。《内心之境/镜:新生代女性电影的时空想象》,《文艺研究》,2008年6期。2007年:《时代的盲井与草根的命运——第六代的底层影像》《天涯》,2007年1期。 《承认的政治与第六代电影的边缘影像》,《东岳论丛》,2007年2期。《对抗的激情与快感的政治——同性恋亚文化与第六代的同志影像》,《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3期。《后革命时代的青春期小史——论青年亚文化与第六代电影的青春叙事》,《东方论坛》, 2007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7年11期转载。《从性别自觉到文化自觉——中国当代女性电影思潮的流变、意义及悖论》,《烟台大学学报》,2007年4期。 《先锋与媚俗——大众文化与中国先锋电影》,《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4期。2006年:《千古文人江南梦》,《名作欣赏》,2006年2期。2002年:《历史的挽歌与生命的绝唱——论莫言新作<檀香刑>》,《小说评论》,2002年2期。:会议论文:2012年5月,《第十一届国际青年学者汉学会议:域外经验与中国文学史重构》(台湾嘉义,国立中正大学),入选论文《幻灯事件、帝国之眼与入戏的观众》。2012年10月,《现代中国文学史编写高层论坛》(山东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入选论文《重写文学史的终结与新启蒙史观的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