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是设计者个人或设计团体有目的进行有别于艺术的一种基于商业环境的艺术性的创造活动,设计就是一种工作或职业,是一种具有美感、使用与纪念功能的造型活动。下面我给大家带来设计类 毕业 论文题目与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广告 设计毕业论文题目
1、浅析长沙开福万达广场设计管理
2、基于功能的H5广告研究
3、浅谈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4、户外广告的文明传承与创新研究
5、基于无线传输的LED广告屏设计
6、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观念创新及表现形式
7、浅谈创意广告设计
8、户外广告效果评估的研究综述
9、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影视广告设计--评《影视广告设计》
10、基于视觉传达设计下的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
11、广告设计方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究
12、从国人传统思维到现代设计研究--字说广告的起源、发展、标准探析
13、广告设计的新理论--评《新形态广告设计》
14、新时期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应用研究
15、工业产业经济中汽车广告设计策划研究
16、公益广告语言的艺术化
17、商务目的引导下的广告转喻机制研究
18、平面广告设计中的情感化 思维训练 实践
19、广告牌灯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20、平面广告设计中计算机图形图像软件的运用与实现
21、浅谈电视广告中幽默元素的应用
22、微电影广告的情感表现
23、动画元素在电视广告中的修饰作用解析
24、浅谈商业摄影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25、基于消费心理的茶生态旅游广告设计初探
26、平面广告设计中的“隐性美”探析
27、情感共鸣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表现和影响研究
28、数字生活空间公益广告有效传播策略
29、浅析图像处理软件入门案例
30、数码影像在平面广告设计表现中的整合应用
31、探究数字媒体艺术中运用 逆向思维 的探究
32、浅析插画在现代商业招贴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33、无语声设计在动画广告中的优势运用
34、影视广告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之探析
35、app广告的互动设计与探究
36、消费者对原生广告态度的实证研究--从认知、情感、行为角度探析
37、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品牌互动广告传播的策略研究
38、简述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视觉展示
39、多重感官体验--动画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融合
40、非物质设计与广告话语形态研究
41、基于TCB定位模式和IDU效益分析的青少年戒酒广告设计
42、 传统 文化 元素在茶叶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
43、视觉语言在广告中的应用及创意策略
44、关于平面广告设计中的“隐性”之美的讨论
45、浅谈广告设计中的色彩
46、“新丝路”下户外平面广告的立体化视觉语言分析
47、公益海报设计作品《节约用水》
48、美国商业广告设计中的文化价值观
49、平面广告设计中的扎染技术应用分析
50、网络广告中的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探究
包装设计论文题目
1、交互式包装设计中情感体验的融合与设计优化探讨
2、论人性化包装设计在商业环境下的体现
3、绿色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4、基于芒编与纸盒相结合的包装设计研究
5、彝族 刺绣 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6、探究包装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
7、浅析地域文化在秦皇岛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8、国潮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9、植物纤维制可分解包装袋的营销策略
10、艺术品包装设计理念分析——以书画类艺术品为例
11、折叠结构在快餐包装设计中应用所思
12、浅析插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13、文化旅游创意视角下的信阳毛尖包装设计
14、蔚县土特产品包装设计现状及对策探究
15、情感化设计在食品包装中的运用
16、基于淘宝SEO的度尾文旦柚包装设计
17、基于情感化设计的 儿童 产品包装研究
18、情感视角下插画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19、贺岁生肖纪念瓷包装策略研究
20、网红思维角度下的包装设计营销策略研究
21、中老年降压药品的交互式包装设计
22、中国风视觉语言在国产化妆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23、基于Ansys Workbench的电炖锅包装设计与仿真分析
24、塑壳式低压断路器纸质运输包装设计
25、民国时期“三星”牌膏类化妆品包装设计解读
26、洛阳地域文化在葡萄酒包装设计研究中的应用——以洛阳宝石酒庄包装设计为例
27、木版 年画 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28、电饭煲运输包装设计及跌落仿真分析
29、糕点包装设计中的视觉元素研究——以四喜岷县点心系列包装设计为例
30、蜂蜜包装中的视觉元素研究——以Miel(蜜尒)蜂蜜系列包装设计为例
31、东阳竹编文化元素在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32、浅谈视觉阅览顺序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宋玉洁
33、以茶产业为例谈中小型食品企业包装设计的推广研析
34、论茶包装的设计维度
35、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包装设计
36、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包装设计研究——以吉林人参为例
37、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8、民族手工艺在包装设计中的转型应用研究
39、网购产品包装设计研究
40、浅析趣味性包装设计与受众消费心理
41、探究物联网发展视角下的包装设计
42、电子商务模式下山西农特产品包装创新性设计研究
43、插画艺术在中国农副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44、包装的色彩运用与广告效果探究
45、动漫元素在农特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ui设计生毕业论文题目
1、浅谈UI设计中的视觉设计风格发展
2、浅谈UI设计中的视觉表现
3、UI交互智能迷你净化器设计--创意思维设计
4、回合制手游新增UI设计规范研究
5、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终端UI设计
6、基于HTML5和jQueryMobile的移动学习APP设计与实现
7、UI设计中图形创意 方法
8、UI设计的交互性与界面视觉设计研究
9、浅谈艺术设计中UI界面设计及应用
10、手机 操作系统 ui设计浅析
11、浅析用户交互设计中的视觉性设计
12、UI设计中用户体验研究
13、一种嵌入式UI界面的设计原理浅谈
14、基于Android的大学生“学习伴侣”系统
15、中国传统元素在UI界面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16、基于Android的自定义通用可视化控件
17、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传统媒体客户端用户使用行为研究
18、基于特定主题的手机UI界面设计
19、儿童数字读物UI设计原则与风格探析
20、从街头 篮球 游戏分析游戏UI设计
21、浅谈交互设计流程中的视觉因素
22、基于jQueryMobile技术的移动网站开发研究
23、纬编立体提花织物的计算机仿真
24、纪检监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5、移动医疗类产品的UI设计研究
26、网页UI设计中“中国风”元素的应用研究
27、基于移动终端微信平台的UI界面优化设计研究
28、UI设计中用户交互体验的视觉思维分析及探讨
29、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农村科普 教育 的UI视觉表现形式研究
30、动态插画在视觉传达中的创新与应用
31、断舍离在UI设计中的思考及应用
32、古代装饰器物在中国风手游UI设计中的拟物与抽象
33、UI设计与用户体验在产品中的重要性
34、物联网猪场三维建模与视景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5、如何培养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高技能人才
36、浅谈UI设计中“扁平化设计”的运用和发展趋势--以IOSUI为例
37、论手机游戏UI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38、基于UI设计原则的网页界面评价
39、浅谈适应老年用户的手机社交应用UI设计
40、基于IOS平台的服装品牌APP开发设计
41、数字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42、智能手机教务学工系统APPUI设计的色彩研究
43、谈立体主义对手机UI设计发展的影响
44、移动学习APP软件生成平台的对比研究
45、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46、研析电子设备界面设计的方法及准则
47、基于Cocos2d-x的电视UI架构设计
48、一种基于AndroidUI分析与设计方法
49、智能手机UI界面设计分析
50、基于WPF的UI设计模式研究
设计类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相关 文章 :
★ 艺术毕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
★ 艺术毕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2)
★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选题
★ 艺术类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 艺术毕业论文题目
★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 设计类专业的开题报告范文(2)
★ 设计类专业的开题报告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 毕业论文题目来源
酿造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随着我国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红酒在国内已形成一股新的饮酒 文化 ,那大家对红酒文化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为此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酒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西方葡萄酒差异
翻开历史的画卷,酒就像人类的影子一样如影随形,有人的地方必有酒的出现。因此,在无尽的岁月中,酒文化渐渐沉淀成型,成为一本厚重又充满历史韵味的教科书,留给后人品评。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拥有悠久灿烂的酒文化。“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即爱酒,爱酒不愧天”,东方的诗仙李白这样热烈的去爱酒;并在酒给的灵感下,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所以后人都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见李白对酒的喜爱。同样的,西方也有对酒情有独钟的名人。如:西方的红酒之父巴斯德把葡萄酒比作赐予万物生命的阳光,说:“没有葡萄酒的日子就相当于没有阳光”,他把葡萄酒当做自己毕生热爱的事业,燃尽生命的去热爱直至生命终结。李白和巴斯德两个同样热爱酒的人人,把对酒热爱的火种分别在东方和西方洒下,茁壮成长,孕育出截然不同又各有千秋的东西方酒文化。
葡萄酒的诞生是大自然的杰作,葡萄酒的历史远比人类文明史要长。公元前3世纪左右,海上开拓者将之带到希腊诸海岛,随即传人高卢(今法国);同时,罗马人也从希腊学到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技术,罗马帝国进行殖民扩张将这种技术传遍了法国,西班牙,北非以及德国莱茵河流域地区。15世纪至16世纪,这种技术传入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朝鲜;19 世纪中叶,传入美国。现在,世界各地都有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
随着葡萄酒进入人类文明并与之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葡萄酒文化并得以广泛传播。这种葡萄酒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宗教的兴起与发展,海内外殖民扩张,政治经济贸易往来,文化艺术的传播密不可分的。当我们尝试着去了解葡萄酒文化的时候,也必须先去了解人类文明入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
“葡萄美酒夜光杯” 唐代诗人王翰所作的中国人几乎耳熟能详的诗句是葡萄或葡萄酒这种舶来品与中国 传统文化 相融合的结晶。在中国,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技术的传入应归功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也。”后经过魏晋南北朝,唐宋元三朝发展,这种技术得到较好的发展,葡萄酒文化也逐渐形成发展,并到达一个顶峰。但当时只有极少的地区如凉州能栽培葡萄,加之交通并没有像现在那么发达,葡萄酒只能作为一种流传在王孙贵族以及部分文人之间的珍贵饮料,没能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没有成为大众饮料。
因此,葡萄酒文化在古代中国的普及有很大的局限性。明清两代葡萄酒业没有得到更多的发展,直到1892年张弼士创建张裕葡萄酒厂,中国葡萄酒业开始工业化生产。然而大多数酒厂在长时间的内外战争中遭到严重的打击,逐渐衰落下去,纷纷倒闭。新中国成立之后,葡萄酒业得到政府的重视,才慢慢的再次发展起来,逐渐成为受欢迎的饮品。因此,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还没来得及形成深入民心的浓厚的属于本土的葡萄酒文化,可以说存在着文化断层。
从广义上讲,葡萄酒文化包括几千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葡萄栽培管理技术、葡萄酒酿造技术,法律制度,酒俗酒礼,饮酒器皿以及文人墨客所创作的与葡萄酒相关的书画、诗文词句等,狭义上的葡萄酒文化则仅指葡萄酒品饮的礼节,风俗,逸闻等。中国本土的葡萄酒文化并没有得到全面地发展,多数停留在简单的论述及文人们的饮酒逸事上,没有发展出如白酒类似的酒俗酒礼,没有让中国人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
与此相比,西方国家的葡萄酒文化要更为完整的多。在西方国家持续不断的探索中,葡萄酒文化得到了全面地发展,大大牵引了东方的葡萄酒文化的成长。举例为证:如 中国人在饮用葡萄酒的礼仪方面,会受到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引导。具体来分析:在中国,葡萄酒仅仅被作为一个新的酒种来推广,人们是出于猎奇心理和跟风心理来购买葡萄酒。缺乏对葡萄酒的欣赏与辨别能力,缺乏文化的支撑。相比之下,西方人则多为了喝酒而喝酒,更注重喝酒的过程,注重对酒本身的品尝和欣赏。
在西方的宴会上,敬酒一般选择在主菜吃完、甜菜未上之间,敬酒时将酒杯高举齐眼,注视对方,且最少要喝一口酒,以示敬意,喝多少酒则随个人喜好,轻松自在。另外,他们在斟酒,倒酒,品尝,菜肴的配搭各方面都有近乎严格的要求。我想,中西方葡萄酒文化有此差异也离不开饮食结构的影响。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注重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搭配,而多数西方国家如法国,美国,英国饮食结构偏向动物性食品,肉,蛋,奶占较大的比例,高脂肪高蛋白,而饮用葡萄酒有助于消化,适量引用能预防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西方独特的饮食结构使西方国家更偏向于饮用葡萄酒。
那么,我来具体向大家介绍一下中西方葡萄酒的不同。
1酒种的不同
中国的酒文化渊远流长,虽然历史最长的当属黄酒,但最能代表中国酒的莫过于白酒了,从某种角度可以说中国的酒文化酒是白酒文化。因为在中国的诸多酒种中,她历史悠久、工艺成熟、至今为止仍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蒸馏酒。中国为农业大国,因而食物酿酒最为普遍。
而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三面环海,境内遍布群山和岛屿,土壤相对贫瘠,属于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谷类作物产量低,仅能满足食用,很难有富余的用来酿酒。而更喜欢沙砾土壤的葡萄,以其耐旱性和对地中海式气候的适应性而在希腊广泛 种植 ,葡萄酒满足了西方人对酒类的需求。所以,从某种角度可以说西方的酒文化是红酒文化。
2饮酒礼仪不同
中西方的酒文化有大差异,因而饮酒礼仪也各不相同。仔细琢磨,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个规律,中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要看和谁喝,要的是饮酒的气氛;西方人饮酒重视的酒,要看喝什么酒,要的是充分享受酒的美味。
中国的饮酒礼仪体现了对饮酒人的尊重。谁是主人,谁是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都有固定的敬酒次序。敬酒时要从主人开始敬,主人不敬完,别人是没有资格敬的,如果乱了次序是要受罚的。而敬酒一定是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敬起,敬酒时酒杯要满,表示的也是对被敬酒人的尊重。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敬酒要主动敬酒,而且讲究的是先干为敬。而行酒令、划拳等饮酒礼仪,也是为了让饮酒人喝的更尽兴而应运而生的。显然,中国酒文化深深的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而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应出对酒的尊重。品鉴葡萄酒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调动各种感官享受美酒。在品饮顺序上,讲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品较淡的酒再品浓郁的酒、先饮年轻的酒在饮较长年份的酒,按照味觉规律的变化,逐渐深入地享受酒中风味的变化。而对葡萄酒器的选择上,也是围绕着如何让拼饮者充分享受葡萄酒的要求来选择的。让香气汇聚杯口的郁金香型高脚杯、让酒体充分舒展开的滗酒器、乃至为掌握葡萄酒温度而为品饮专门设计的温度计,无不体现出西方人对酒的尊重,他们的饮酒礼仪、饮酒文化都是为更好的欣赏美味而制定的。
3饮酒目的不同
在中国,酒常常被当做一种工具。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人们更多地是依靠饮酒而追求酒之外的东西。青梅煮酒是为了论证谁是英雄,杯莫停的将进酒,为的是与尔同消万古愁;竹林里狂歌的七贤,为的是借酒避难。酒在中国人眼里更多的是当作一种交际的工具,所以在中国的酒文化中缺乏对于酒本身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品评,更在意饮用他后带来的美妙作用。
在西方,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为了欣赏酒而饮酒,为了享受美酒而饮酒。当然,在西方葡萄酒也有交际功能,但人们更多地是追求如何尽情的享受美酒的味道。
比较中西方酒文化,可以发现,酒文化之间的差异其实就是中西方 思维方式 的差异。中国人的大写意式的 发散思维 ;西方人则是工笔 素描 式的直线思维。
目前,中国葡萄酒文化仍然不尽成熟。这主要是由于葡萄酒消费在中国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中国葡萄酒不讲究与饮食的搭配、价高质低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
可喜的是,随着中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日益增大,中国人对葡萄酒的兴趣也愈加深厚。对于西方葡萄酒的文化关注也日益增多。相信随着葡萄酒在中国的普及,国人的葡萄酒消费心理和方式将越来越成熟,而创造出属于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之梦也将很快实现,不再遥远。
浅议红酒文化
一、红酒的历史文化
葡萄酒的历史很长,向上可以追索到远古时代。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波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
据说,葡萄酒酿造的 方法 ,从波斯、埃及传到希腊、罗马、高卢(即法国)。然后,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和消费习惯由希腊、意大利和法国,传到欧洲各国。由于欧洲人信奉____,基督____面包和葡萄酒称为上帝的肉和血,把葡萄酒视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饮料酒,所以葡萄酒在欧洲国家就发展起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成为当今世界葡萄酒的"湖泊"。欧洲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人均消费葡萄酒最多的国家。欧洲国家葡萄酒的产量,占世界葡萄酒总产量的80%以上。 红酒文化的起源,在不同的产地,都附会着不同的 传说 。这也许就是红酒中,蕴藏着浪漫文化的根源之一。不同的世界文明史都在红酒文化中,发酵滋生了世界最大的流行性红酒文化。在中华大地,最早可查的记录是在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就带回了葡萄和酿制葡萄酒的工艺,那时,中国就开始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的酿造。
但是由于战争、朝代更替等历史原因,虽然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在唐代和元代时曾取得过长足发展,但是,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葡萄酒酿造历史几乎是空白的,直到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创办了张裕。然而,由于战乱,中国的葡萄酒行业依然没有得到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才开始有了比较好的发展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环境,中国的葡萄酒行业也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中国的酒在以前几乎都是以粮食为主原料,做酒耗损的粮食难以计数。全球粮食与农业组织的研究曾发现全球生产供人们食用的粮食,有三分之一损失或浪费。瑞典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对该 报告 研究分析后说,全球大约近13亿公吨的粮食因为食品供应链的低效率而浪费。
研究者说,在现在全球价格普遍上涨的趋势下,发展中国家减少食品损失对人们的生活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在一些贫穷国家也可以起到维持粮食够用的水平。据该报道研究表明,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年中损失的粮食量大约相同,分别为670万吨和630万吨。食品的损失也意味着农民的收入减少,而食品价格对发展中国家的一些贫穷农民。又太高。可以说,粮食安全问题,用与酒类生产的粮食,已经引起了国家的关注。俗话说,一斤酒,三斤粮。大力发展果酒产品,减轻粮食压力,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国策。
早在2008年,在粮价波动时,国家粮食部门明确发出了:"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保障居民口粮和饲料用粮供给"。从长远看,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步伐缓慢,而城市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数量下降、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的制约、自然灾害发生、粮食消费需求增加,使得粮食安全形势更为严峻。
在我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一个重大命题,国家粮食安全并不能高枕无忧。只有改变中国酒文化的内涵,倡导健康饮酒,饮健康酒的理念,才能够从根本上扭转,贪杯误事,贻害自己和他人的恶果。而大力提倡果酒产业,也是改变中国粮食现状,实施粮食安全的国策。红酒文化的推广,其积极意义也在于此。
二、红酒文化的推广
说起饮酒,女人最有发言权。因为女人是男人饮酒最大的受害者。红酒文化的推广,可以让女人从健康的角度,引导更多的男人,正确饮酒,健康饮酒。红酒文化,在西方被称为,绅士文化。因为葡萄酒在西方,最早来源于贵族阶层的使用和推崇,来源于宗教仪式的需要和传播。红酒文化中,蕴含的礼仪要求也很严格,如果饮用红酒,不懂得红酒文化中的礼仪会闹出笑话的。正是这种礼仪的内涵,使得红酒成为大型酒宴和庆典的礼仪用酒。在现在的大型庆典场合,已经很流行红酒作为礼仪用酒。而真正的红酒文化,被各个阶层接纳,才会彻底扭转中国酒文化中的传统饮酒观念。中国是礼仪之邦,恰恰在中国的饮酒文化中,却缺乏了礼仪的传承和扩散。这与饮酒文化普及天下大众,而礼仪讲究仅停留在祭祀,国典等场合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西方国家喝葡萄酒有着一系列严谨的规矩、复杂的讲究,可不像我们喝二锅头那样简单地"感情深,一口闷"。葡萄酒的乐趣正是体现在这些"繁文缛节"之中,一个人的修养、趣味、风度,以及沟通能力,也往往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过程中暴露无遗。因为,每一个红酒文化的要求细节,都会影响到饮酒者品尝红酒的色香味的过程和结果。中国红酒文化与世界红酒文化的差距数百年,这个差距很多地方就来自于红酒文化中,礼仪、欣赏、品尝的细节。我们常常看到,中国人饮红酒,一片狼藉,脸红声粗,大声喧哗,这无疑都大煞风景。
美国研究人员分析了7万多名中年男性的数据,4年间,210人被诊断患肺癌。研究发现,喝啤酒、白葡萄酒或含酒精饮料与肺癌的发病无关,但随着这些人消费的红葡萄酒的增加,患肺癌的风险逐渐减少,每增加一杯酒一个月相应下降约2%的患病风险。这对于男性烟民来说,应该算个好消息,每天喝一杯红葡萄酒可能会减少60%的患肺癌风险(相比那些不喝红葡萄酒的男性烟民)。优质的红葡萄酒中含有丰富的铁,对女性非常有好处,可以起到补血的作用,使脸色变得红润。
同时,女性在怀孕时体内脂肪的含量会有很大增加,产后喝一些葡萄酒,其中的抗氧化剂可以防止脂肪的氧化堆积,对身材的恢复很有帮助。"红酒可美容减肥,是因红酒中所含的丹宁能抑制细菌繁殖,有效帮助消化,其所含的维他命C、E及胡萝卜素,亦具有抗氧化功能,可预防老化,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使体形不会随岁月流逝而逐渐臃肿走样。要发挥红酒的瘦身效果,最好在睡前饮用。含有少量酒精的红酒可以辅助睡眠,更能缓慢升高身体的温度,让本来新陈代谢缓慢的夜晚也能参与脂肪的燃烧代谢,红酒中的葡萄多酚还能舒缓身体压力,有效抑制压力性的暴饮暴食。
葡萄酒带给人的价值有两大方面,一精神方面,这是葡萄酒特有的贵族文化,典雅而高贵。这方面的心理暗示,不低于单纯的营养价值。二营养价值,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氧化,美容,预防癌症等。葡萄酒一般按颜色分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从营养角度讲,红葡萄酒功效多,白葡萄酒香甜,口感好,桃红葡萄酒居中。任何的酒都要讲究适量,不可过度,一旦,过度都有害健康。从这方面的意义上来说,红酒文化的推广,更是健康理念的推广。
三、"人类的第二生命"
葡萄酒,在中国俗称半汁酒或勾兑酒,以前没有严格的标准规范,随着葡萄酒标准的规范,只有100%的葡萄汁经过酿造工序完成,生产的葡萄酒才可以叫葡萄酒。我们在选用红酒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的阅读标签上的各种含量标注。随着经济的发展,寻常人都有机会品尝真正的葡萄酒,但是,要喝到真正的高端葡萄酒,也需要仔细甄别厂家和产地。目前的葡萄酒市场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沿海进口的散装葡萄酒,被国内分装后出售。在外国很多的劣质酒和低端葡萄酒,大量进入中国。
葡萄酒在运输过程中,质量会发生变化,很难保证纯正的质量要求。因为葡萄酒对温度、湿度以及在运输、保存环境等要求很严格。有一个环节出问题,葡萄酒品质就难以保障。山西欧美国际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的葡萄酒都来自智利、澳大利亚、法国、葡萄牙、南非等原产地的原包装瓶装酒。在质量上,可以保障纯正的原产地葡萄酒品质。严格设计的酒窖,保证恒温、恒湿等储存技术要求。窖藏的20万瓶原包装进口瓶酒,有1/3的高端酒。各个进口品牌系列酒,从50多元/瓶到1000多元/瓶,可以满足各个阶层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是13亿的人口大国,但是红酒的消费平均量很低,所有红酒类产品加起来,中国每人年均消费不足一瓶。在外国,人均消费红酒,年平均每人8瓶。
增加红酒消费量,可以抵抗患各种疾病的危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酒普及以及红酒文化的普及,对与民族健康这篇大 文章 ,是有着其他消费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红酒文化的普及,可以提高人的素养,特别是红酒礼仪文化、绅士文化的要求,更可以使得消费者身心健康人类对葡萄酒的认识历史就像人类历史一样悠久,一些有古老文化的民族曾相信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都是由神赏赐的,所以把"饮用适量的葡萄酒"比作"人类的第二生命"。
猜你喜欢:
1. 中国葡萄酒产业文化
2. 有关葡萄酒市场营销论文
3. 有关葡萄酒市场研究论文
4. 浅谈葡萄酒市场营销论文
浓香型酒、例如泸州特曲,五粮液酒属此类之代表,它们的主要特征是:窖香浓郁,绵甜甘冽,香味协调,尾净余长。它以己酸乙酯为主体香。很受消费者喜爱,这种香型酒在市面上较多,贵阳大曲、习水大曲,鸭溪窖酒等都属于浓香型白酒。江苏地方的三沟一河也都是这种酒。浓香型白酒:窖香浓郁,口味丰满,入口绵甜干净,纯正。如以泸州特曲、五粮液、剑南春、全兴大曲、沱牌曲酒为代表的四川派,以洋河、双沟、古井、宋河粮液为代表的纯浓派。 浓香型白酒,香味浓郁,以四川泸州老窖酒为代表,所以又叫“泸香型”。这种香型的白酒具有窖香浓郁,绵甜爽净的特点。它的主体香源成分是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泸州窖酒的己酸乙酯比清香型酒高几十倍,比酱香型白酒高十倍左右。另外还含丙三醇,使酒绵甜甘冽。酒中含有机酸,起协调口味的作用。浓香型白酒的有机酸以乙酸为主,其次是乳酸和己酸,特别是己酸的含量比其它香型酒要高出几倍。白酒中还有醛类和高级醇。在醛类中,乙缩醛较高,是构成喷香的主要成分。除泸州老窖外,五粮液、古井贡酒、双沟大曲、洋河大曲、剑南春、全兴大曲等都属于浓香型,贵州的鸭溪窖酒、习水大曲、贵阳大曲、安酒、枫榕窖酒、九龙液酒、毕节大曲、贵冠窖酒、赤水头曲等也属于浓香型白酒。贵州浓香型名牌白酒品种较多。 表面上看,白酒的香型与其化学组分密切相关,这些化学组分都是发酵工艺的产物。因此,工艺不同,酒的化学组分不同,香型不同。反之,香型不同,工艺也不同,其化学组分也不同。影响酒的香型和化学组分的主要因素有:原料、制曲(糖化发酵剂)工艺、发酵酿酒工艺,操作、窖池结构、生产环境等,此外,还与贮存时间、贮存容器有关。化学组分前已介绍:浓香型酒则不同,原料虽然是高梁、小麦,制大曲则是中温(55~60℃),原料混蒸混烧,采用周而复始的万年糟发酵工艺,用曲量为20%左右。窖池是肥泥窖,为丁己酸菌等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并强调百年老窖。泸州特曲、五粮液都号称是数百年老窖酿成,贮存期为一年。
200 浏览 3 回答
360 浏览 3 回答
140 浏览 4 回答
153 浏览 4 回答
107 浏览 4 回答
208 浏览 4 回答
214 浏览 5 回答
270 浏览 4 回答
352 浏览 4 回答
139 浏览 3 回答
270 浏览 4 回答
165 浏览 7 回答
276 浏览 5 回答
105 浏览 3 回答
354 浏览 6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