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感作用[11]主要是指活体植物通过根系分泌、茎叶淋溶、挥发及残株腐解等形式向环境释放某些化学物质,抑制或促进自身及其邻近植物生长发育的现象。化感作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对农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如作物连作障碍、植物种群分布及生物入侵等过程都与化感作用密切相关。植物体中的化感物质主要来自次生代谢物质。某些植物能释放化学物质,可能对周围环境的生物产生益或害的作用,这类化学物质被称为“化感物质”随着水生植物对藻类化感作用的发现,通过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由于化感作用具有高效性、选择性和生态风险性小等特点,利用化感物质寻找新一代的高效、低毒、环境亲和的抑藻剂,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进行抑制,成为防治“水华”、“赤潮的一条新型、有效的途径。然而,相比水生植物,对陆生植物的化感抑藻作用的研究却较少。在某个生境中的生物有机体已经适应了该系统内的化感物质,所以,化感作用可能仅仅存在于处在不同生境中的有机体之间 。因而,如果来源于不同的湖泊、河流之中的水生植物,甚至不同的地理区域,其化感相互作用会更为显著。例如,来源于陆地的大麦秸秆经常被用于水生生态系统中藻类的控制,事实证明,该方法简便易行,生态安全性好,易降解,无残留。因而,从陆生系统中提取化感物质应用于水生生态系统有很强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