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据风险 A、在票据的风险防范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贸易成交以前,一定要了解客户的资信,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特别是对那些资信不明的新客户以及那些外汇紧张、地区落后、国家局势动荡物客户。 2、对客商提交的票据一定要事先委托银行对外查实,以确保能安全收汇。 3、贸易成交前,买卖双方一定要签署稳妥、平等互利的销售合同。 4、在银行未收妥票款之前,不能过早发货以免货款两空。 5、即使收到世界上资信最好的银行为付款行的支票也并不等于将来一定会收到货款。近年来,国外不法商人利用伪造票据及汇款凭证在国内行骗的案件屡屡发生,且发案数呈上升趋势,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B、汇票的风险与防范 在汇票的使用过程中,除了要注意以上所说的之外,还要注意遵循签发、承兑、使用汇票所必须遵守的原则: 1、使用汇票的单位必须是在银行开立帐户的法人; 2、签发汇票必须以合法的商品交易为基础,禁止签发无商品交易的汇票; 3、汇票经承兑后,承兑人即付款人负有无条件支付票款的责任; 4、汇票除向银行贴现外,不准流通转让。(注:这规定已被后来的银行结算办法所突破)。 C、如何识别真假本票
一、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1、融资性风险。即商业银行签发或贴现无真实交易背景或不能确定有真实交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而形成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无交易合同或使用虚假、无效合同;超合同金额或期限签发、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无增值税发票复印件、重复使用或伪造增值税发票复印件办理贴现业务。有的商业银行假借企业名义违规开立账户,借用这些账户自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到其他商业银行贴现,贴现资金回流该行后,增加其存款,自称为“融资性存款”。签发、贴现无真实交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违反了《支付结算办法》和《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因此,银行不仅存在融资性风险,同时还承担着潜在的法律风险。2、信用风险。即在没有缴纳保证金或保证金不足的情况下签发、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导致大量银行垫款而产生的信用敞口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未按规定比例收取保证金或保证金偏低;二是对保证金不足额部分担保不足或担保无效,如担保合同金额小于保证金不足额部分、担保企业担保能力不足、质押物不符合相关规定、质押手续办理不及时不规范、由关联企业担保或企业相互担保、担保合同无董事会同意的决议等;三是以本行贷款作为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或将贷款转为定期存款,作为申请承兑的质物。银行的上述做法实际上是把承兑风险转化为信贷风险,并没有真正落实偿还来源,同时还虚增了存贷款规模。银行通过这样一种非正常方式扩大存贷款和票据业务的规模,形成了“企业用贷款资金作保证金→银行签发承兑汇票→企业到银行贴现→企业用贴现得到的资金再作保证金→银行再签发承兑汇票→企业再贴现……”的怪圈,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信用徒然膨胀,货币信贷成倍数地虚增扩大,从而形成了信贷泡沫。3、道德风险。一是关联企业、关联交易方相互串通,套取银行资金。主要方式为:出票人与收款人为关联企业或关联交易方,出票人以一定比例保证金申请承兑,不足部分由收款人提供保证担保,最后资金由收款人账户流向出票人账户,实现了资金的逆向回流。二是社会上的一些不法人员利用伪造、变造票据、“克隆”票据或票据“调包”等欺诈手段,有意识地骗取银行资金而使银行面临资金损失的风险。三是银行内部人员在办理票据业务时不认真把“三关”,即票据记载事项合法合规审查关、背书核实关、票据真伪核实关,或是违法违规,盗用银行票据,而使银行蒙受资金损失。4、操作风险。一是先贴后查,逆向操作。有的银行为了争揽业务,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求企业采取出具承诺书的方式先行贴现,而查复日期比贴现出账日期晚几天甚至半个月之久。这种查复未明即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或质押的做法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银行资金的安全性难以保障。二是办理贴现和质押取得的票据背书不合法、不完整。主要表现为票据贴现时空白背书、多次背书时背书不连续等。这不仅违反了《票据法》的规定,在发生法律纠纷或出现票据流失等情况的时候无法主张票据权利,而且容易引发道德风险。5、内部管理风险。一些中小银行票据业务的基础工作较薄弱,票据保管和使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内部控制不力,导致票据案件屡屡发生,风险损失不断产生。目前大部分中小银行不同程度地存在档案资料不完整不规范的问题,如承兑协议、商品交易合同等要素不全,承兑申请人的基础资料不全,业务会办记录不详等。还有些银行存在账实、账账不符,未真正落实印、证、押“三分管”,印章交接无监交人,保证金记账串户,银行承兑汇票委托收款时以盖行政公章代替结算专用章等问题。6、利率风险与流动性风险。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较少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业务,中小企业贷款和一些规模较小的项目贷款一般是先由中小银行进行票据承兑贴现,然后由中小银行向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转贴现。中小银行赚取的是票据市场的利差。一旦市场资金紧张,转贴现利率上升,中小银行就会面临利率风险,严重的还将导致流动性风险。二、风险成因分析1、经营思想错位,盲目扩大业务规模。中小商业银行受经营区域的限制,普遍存在资金紧张、经营规模小的问题,而票据业务则具备规模扩张的功能,可以获得额外业务量。因此,中小商业银行首先把票据业务的发展作为实现规模增长的一个主要手段,通过向企业发放贷款或办理贴现,转存为保证金或开具定期存单,再签发票据,如此滚动办理可以实现存款、贷款的双重增长。其次,票据业务可以稀释不良贷款:通过增加票据资产扩大贷款规模,做大分母,降低不良贷款率。同时票据业务可以调整利润,增加营业收入:通过票据业务的买入卖出,提早实现利息收入,调整利润实现状况;贷款转作保证金,银行获得的是贷款利息,而向企业支付的是存款利息,利差则成为银行的营业收入。2、内控建设不完善,风险意识淡薄。中小银行虽然普遍建立了票据业务的内控制度,但票据业务的操作流程和责任制度不够统一规范和严密,未能覆盖所有风险点,不能有效防范风险。有的银行未将票据融资全部纳入单一客户授信范围,不利于控制和防范单一客户的信用风险;有的银行“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对企业信用状况不能充分掌握;有的银行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重要岗位人员的定期轮换尚未形成制度,不利于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还有的银行受审计人员不足的制约,对票据业务的审计监督比较薄弱。3、法制体系不完善。现行的《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商业银行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的有些条款过于笼统,对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业务中涉及的银行承兑汇票的法律法规未作专门的司法解释,监管中缺少法律依据。一是对商业银行承兑业务没有相应的监控指标。在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承兑总量不得超过上年末存款余额的5%的控制指标后,未有其他指导性指标出台,对于资产规模小、风险控制能力较低的中小金融机构来说,缺乏外部约束,容易造成盲目发展。二是对承兑保证金的管理和保证金的收取方式、数量没有统一的规定,对贷款转保证金的做法没有具体界定和处罚标准。三是对企业多头开户、重复使用增值税票在多家银行办理贴现缺乏控制措施。4、银企信息不对称,票据防伪手段落后。一些企业法制观念薄弱,通过伪造合同或发票,来骗取银行资金,而相关的信息共享机制还不够健全,如银行与税务部门未实现联网,无法查询发票的真实性,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也缺乏票据承兑贴现的信息。另外,一些企业提供的合同与增值税票不能互相对应,少数企业无法提供增值税票,给银行审查真实交易背景带来难度。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票据签发、查询和签证的系统或机构,票据的电子化程度较低,使“假票”、“克隆票”有可乘之机。5、弱势地位受歧视。由于中小商业银行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缺乏全国性网络,对票据的查询需由大银行代理,有些代理行歧视小银行的委托,故意拖延查复的时间,票据查复速度较慢,最长的需1个月之久,迫使委托行不得不对急用资金的企业先行贴现或对大客户实行见票即贴的简单审核方式,形成票据业务的操作风险。三、风险的防范与管理1、端正经营思想,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中小商业银行要纠正片面追求规模和速度的行为,正确处理好票据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不要为了票据收益去承担巨大的垫款风险。应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指定票据业务发展目标和规划,不要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的扩张,业务的发展应建立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2、加强内部控制,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中小商业银行应坚持“内控优先”原则,以风险管理为重点,加强票据业务内控制度建设,制定规范、操作性强的出票、登记、查询规程和制度,强化对票据真实性的审查和检查,确保票据交易真实性和资金的安全性。同时对票据业务环节中的各个风险点进行认真的预测和剖析,对每个风险环节设置“防火墙”,并定期对风险管理程序进行评估。中小商业银行还应加强对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对票据业务风险的认识与把握能力,提高从业人员的防范技能,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执行操作、检查和监督制度。3、修订完善制度,规范票据市场。现行的《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商业银行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的有些条款已不适用于当前票据业务的发展状况,票据业务中企业当事人的准入退出制度、票据融资的管理、各种票据交易行为管理、票据信用评估、票据交易的价格约定、资金清算、票据业务的风险准备等制度都应尽快纳入规范化轨道。从监管的角度来讲,应对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控制作出具体规定:一是将票据融资全部纳入信贷授权和客户授信范围,以便于外部监管和内部监控;二是对票据业务制定指导性的承兑总量、单户或最大十户的承兑比例监控指标、向异地企业出票的控制制度等,以剔除票据市场中的泡沫;三是实行保证金等级管理或规定保证金最低限额,将票据风险敞口与资本金规模挂钩,降低银行承兑风险;四是对以贷款作保证金、关联企业套取银行信用等行为制定明确的界定标准和处罚规定;五是规定所有金融机构对已办理贴现的增值税票原件加盖戳记,注明贴现金额和贴现机构名称,从源头上堵住重复使用同一增值税票办理贴现的问题。4、加强合规性监管,促进票据业务健康发展。监管部门应充分认识票据业务中潜在的风险,加大现场检查的力度,重点检查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的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贴现资金流向、发放贷款作为保证金、票据业务的内控机制和存在的风险等问题,注重对内控的有效性、操作行为及各个风险点的监管,进一步加大对票据业务中违规违法的处罚力度,加强检查监督,及时纠正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最大限度地防范控制风险。5、完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央行和监管当局应尽快建立银行承兑汇票签发和贴现业务的数据库,实现票据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网络查询功能,提高业务效率,实现与税务部门的联网,及时识别企业提供的增值税票复印件或原件的真伪,加强真实贸易背景审查,防范和化解票据风险。
试论金融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的要: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金融会计是金融工作的基础,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为此金融会计在金融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本文就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成因开始分析,进而提出防范措施,以规避金融会计风险。 关键词:金融 防范 风险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金融会计是金融工作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牢固,必将会严重危及到金融安全稳健运行。特别是在金融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会计在金融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因此,加强金融会计风险的分析研究,对于进一步改进金融会计工作,夯实金融会计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风险是指未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如决策风险、市场风险、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等等,其中金融会计风险便是各类风险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种风险。事实上,在金融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几乎每一笔业务都需要金融会计的核算与操作,由此导致的风险问题时有发生。现阶段我国金融会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会计核算风险、决算编制风险、结算编制风险、会 计监督风险、会计操作风险、人员管理风险等。 二、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系统是金融风险会计防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在整个会计防范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防范措施是必要的。 (一)进一步改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谨慎会计标准,改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不仅是我国金融业适应国际标准的需要,也是有效防范金融会计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的需要。从目前情况看,改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真实核算资产质量。对贷款质量的分类,按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标准进行;对其它资产的核算,按照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孰低原则计量。同时,按照各类资产的实际风险,提高提取呆、坏帐准备比率,适当放宽呆、坏帐核销条件,以体现金融企业的高风险性;二是合理确定收入期限。缩短应收未收利息核算期限,由目前的六个月缩短到三个月。同时,考虑过去金融机构应收未收利息核算期限长,形成大量表内应收未收利息的实际,对历史应收利息实际逐年税前冲减政策;三是改进固定资产拆旧办法。在目前实际分类折旧的基础上,实行加速拆旧法;四是适当降低金融机构税负水平。虽然财政部、税务总局对降低金融企业营业税做出规定,即从2001年起,每年下调一个百分点,分三年将营业税率从8%降至5%。但与国内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行业的营业税3%相比,同第三产业营业税负担相比,金融业仍是最高的。在所得税方面,1997年开始, 金融企业所得税由55%降为33%,但同外资银行相比仍高18%。在金融机构存在大量应收未收利息的情况下,税负重,形成了金融机构垫付税金,财务信息失真。因此,需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税负水平;五是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应充分考虑金融创新、金融新业务加速发展趋势,制定规范金融新业务相关会计标准及规定,使金融会计制度建设具有超前性,防范金融新业务会计风险。 (二)改革现行金融会计管理体制 实践证明,会计工作受同级领导的体制,不利于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目前,较为可行的改革措施是实行金融会计委派制。金融会计委派制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总行对各分行和直辖支行实行会计经理委派制度,分行对所辖分支机构实行会计经理委派制度。会计经理的人事关系隶属派出行,工作关系由派出行财会部和派入行双重管理;二是建立委派会计经理资格制度。委派会计经理必须符合《会计法》规定的任职资格,德才兼备,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经委派人员管理机构按有关程序考核确认后,报行领导批准其委派资格;三是赋予会计委派经理与履行职责相当的权力。主要包括: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的权力;重大经济事项研究的参与权;重要业务审核权;对下级行会计经理任免的专业审批权等;四是明确委派会计经理的义务和职责。委派会计经理必须积极支持、配合、协助单位负责人合法依章经营,严格执行各项会计制度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和核算各项业务,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加强会计内控建设;及时完成单位领导和 上级会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等;五是建立对委派会计经理的考核制度。坚持日常考核、定期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考核为称职的继续留任,对考核为不称职的及时调整;六是建立委派会计经理定期轮换制度。凡在同一单位担任会计经理3-5年的,必须进行轮换,这样有利于防范会计经理在一个单位呆的时间较长,而引发道德风险,有利于会计委派制度职能作用的发挥。 (三)加强金融会计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金融会计各监管主体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发挥合力作用。金融机构内审部门及社会监督审计部门应建立工作情况通报制度,这样既有利于各监督管理部门充分掌握金融会计工作情况,又能够有效防止各部门检查内容雷同,避免重复劳动;有利于各监督主体根据各自监督管理需要,增强检查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检查 效果;二是坚持对金融会计工作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并重的原则。从金融机构内部监督看,加强事前监督,关键是要强化“接柜制”职能。即:单独设置接柜岗位,对客户提交的一切凭证,必须经过接柜员审查,验证其合法性、合规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后,分类传递给各个业务柜组进行下一步处理。对有重大疑点的票据凭证及时向会计主管汇报,以便做出准确判断,予以正确处理。比如对票据**风险的防范,这一环节的工作是相当重要的。加强事中监管,要强化核对监督职能。要建立符合金融会计特点和适应金融会计发展要求的一整套会计内控评价制度,检查手段和金融会计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及预警系统。 (四)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是一个多层次的任务。首先,金融行业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在思想上要统一认识,重视会计工作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在岗位设置上、人员配备上对会计工作适度倾斜。特别要改变那种会计工作只是简单劳动的错误认识,要真正把那些热爱会计工作岗位、德才兼备的干部配备到会计工作岗位。 (五)建立有效风险预警机制 当我们强调要将单纯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控制时,风险预警机制就是必不可必的。另外在会计工作中,要设置一系列有效的指标体系,通过日常核算,反映出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银行决策部门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实现规避风险的目的。 (六)发展现代会计运作手段 现代会计手段既表现在形式上,也表现在内容上。内容上指强调会计核算监督制度的完善,形式上则是指会计电算化方法。银行业应大力推广业务处理电算化,这样对改善服务、增强竞争力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它的推广运用可以规范会计操作程序,减少人工处理业务的随意性和灵活性,减少差错和违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有了会计电算化不等于万无一失,因为电脑处理系统本身有一个是否完善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操作管理问题。如果对此掉以轻心,仍会潜伏较大的风险。在我国金融改革发展进程中,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金融会计风险,但只要我们高度重视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 化解工作,加强对金融会计风险表现的研究分析,找准形成风险的症结,并从体制、制度、操作手段、监督、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范化解金融会计风险工作水平,就会使金融会计减少事最低度,从而进一步夯实金融会计这个基础,推动我国金融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慧娟.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9). [2]苏友维.银行会计风险及内控体系的建立[j].特区经 济,2005,(5). [3]魏许莲.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金融风险中[j].国管理信息化,2006,(12).□
金融学位论文
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以下是我收集的金融学位论文,欢迎查看!
对于金融管理工作而言,金融会计在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从金融危机之中,我们就可以清楚的认识到金融会计的重要性,因此,对金融会计的风险要予以高度的重视。本文主要围绕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化解方法。
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各种金融案件的频繁发生,人们对金融会计的风险规避变得更加重视。而在金融会计的主要功能中,核算与经营管理是其中的主要功能,故此,通常所说的金融会计风险,也就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为核算出现了失误,继而导致企业的决策出现了重大的失误,进而引发一些不确定的损失,金融机构也会受到信誉乃至财产生的损失。因此,我们要切实安继强对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一旦出现风险,那么就急需要用最快的方法进行解决,以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类型
1.信息失真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因为人为的原因,也就是会计人员做出了一些违规行为,以促使自己的利益需求得到满足。二是因为技术方面的原因,当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对会计准则以及制度的理解不够深入,也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而会计信息失真又会带来较大的风险,因为其掩盖了真实的情况,导致经济运行偏离了正常的运行轨道,最终造成决策失误。
2.监督乏力
会计监督属于一种监督方式,能够进一步改善企业管理内部的经济,能够极大的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由于会计工作往往会与金钱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会计工作人员很容易做出一些违规行为。而这些违规行为的产生主要还是因为会计核算的监督不力,虽然我国大多数法律都要求企业要依法经营,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惩罚制度却未能跟上。与此同时,内部监督力度不强更是会导致会计人员更加嚣张,不仅会存在技术上的失误,还会导致一些携款潜逃的案件发生,这种违规行为也就增加了经营风险。
3.财务成本风险
财务成本核算主要是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成本耗费进行计算,故此,与经济利益有着较深的影响。然而,如果在财务核算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不恰当,那么就会蒙受较大的财务风险。对于银行而言,存款就如同救命草,它能够促使银行的资金实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但是银行在扮演着存款角色的同时,还扮演着支出大户的角色,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然而对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都面临着融资困难的困境,向银行借款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因此,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银行就是其救命草。然而,无论什么银行都不愿意提供长期信贷,所以,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困难,而这就会产生债务风险。若投资者没有对所筹集而来的资金予以科学合理的利用,那么就会造成银行的财务成本风险。
4.操作与管理
若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或者说操作人员的法制观念非常淡薄,那么也会带来较大的财产损失,而这项风险往往是由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所导致的,一旦处理不当,那么会导致企业的信誉受到损失,此外,还会导致领导的决策出现失误。
5.会计创新风险
不管是从摆脱当前的困境出发,还是要应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会计都是需要不断创新的。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有着较大的发掘潜力。但是如果创新不结合自身的情况,就会导致一些无法控制的效益风险的发生。
6.支付结算风险
会计结算制度历经多见的发展与实践,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然而,在实际工作之中,尚有较多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特别是在大额提现方面,需要高度重视。而在大额提现中,越权办理大额支付是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由于一些会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极度缺失,这种状况的表现非常突出,并且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如果对大额的提现不进行严格的审核,那么就很容易导致支付结算风险的产生。另外,随着票据的使用范围被逐渐的扩大,许多伪造的票据纷纷涌现,而这就给我国银行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假票所设计的范围较广,存在着较大的隐蔽性,一旦出现内外勾结的情况,那么将造成恶劣的影响,会扰乱企业的正常生产,会使银行的经营活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之所以会出现假票泛滥的现象,还是因为我国各部门对票据风险的认识较为缺乏,制度观念较差。主要来说,假票泛滥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所造成,(1)协调不够、(2)票据的印制不够规范、(3)票据的质量存在较大的问题、(4)银行辨别假票的技术还较为落后。
二、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
在金融这种高风险行业中,金融会计是其中的基础,如果这种基础不够稳固、不够扎实,那么就会使金融安全难以有效的运行,会导致企业不能够取得良好的发展。因此,对金融会计风险进行防范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对相关的'制度规范进行完善
现如今,金融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之有关的会计制度去没有得到完善,因此较易导致一些会计风险问题的存在。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各金融企业应该对会计的职能管理进行完善,加强对会计的工作秩序的整顿,以提升真实核算资产的质量,进而更好的来防范会计风险。与此同时,在对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不断规范的同时,还要以国家的法律为基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现状。在制度上,我们又分为以下几种,第一,会计工作制度、第二,管理职能制度。会计的工作制度主要是以自身为基础,改变一些方法,例如,对一些账目的条件限制进行放宽,对于一些苛刻的规定进行相应的改革。但是管理职能制度则不同,其主要是为了实现内部控制,为了实现监督职能的更好发挥。
2.建设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在金融机构中,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与监督是其中的运行机制。从决策实施再到控制与监督,能够促使金融企业的管理者在一个最短的时间内发现所存在的风险,进而予以及时的解决,以减少因为监督乏力而导致的利益损失,促使会计工作能够井然有序的运行下去,从而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若没有一个较好的内部控制,那么就会造成信息失真的现象频繁发生,会导致混乱的财务收支管理出现违规操作,这就会导致国家或者是单位蒙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加强会计人员的建设
加强会计人员的建设,对会计人员的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行培训,防止它们在技术上出现失误,从而减少因为技术失误而导致风险的产生。此外,要对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进行教育,防止他们因为满足自身的私益而出现了违规的操作。还要加强会计岗位的考核制度,对于表现优秀的会计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工作不负责的会计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如果会计队伍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政治素质好、(2)业务素质硬、(3)管理水平高,那么就能够有效的防范与化解金融会计危险,
4.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操作手段
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操作手段,是对金融会计风险进行防范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是由于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对各种报表进行整理,当对各类账目进行查看与分析时,只要进入到会计核算系统之中,就能够得到预期的结果,这也就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继而大大降低了出错率。因此,要提供信息完整的的会计信息,就要建立一个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在今后必然会取得更好的发展。
三、分析与建议
综上,会计金融的风险与以下几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1)机制、(2)企业的管理、(3)会计工作人员,因此,我们就需要予以各个击破。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会计制度,建立一个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通着这个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对会计人员予以管理,以培养出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进而防范因为个人的疏忽大意而导致效益的风险。
四、结语
对于金融管理工作而言,金融会计在其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发生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在金融工作中,金融会计的作用至关重要,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金融会计的防范措施。而这就需要我国对与金融会计有关的制度机制进行不断的改革,要求企业要加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此外,企业还要以当前的市场情况为基础,结合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来不断的完善本企业的经营策略,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规避金融会计风险。
摘要 :在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改革,金融体制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波动而波动。现代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核心是金融行业,而拥有良好的金融环境对金融行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金融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金融行业存在着高风险性,世界经济秩序发生混乱,发生金融危机,也就会制约着金融行业发展。因此,金融行业为了有效防止和控制风险,就必须事先做好防范措施。本文介绍了新型金融环境下金融会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 :金融环境;风险;措施
一、浅析金融会计风险的成因
1.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的实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过快的前提下,市场经济的不足日益显露,垄断、官场腐败和社会腐败、不公平竞争等,使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加重了金融会计的风险。
2.金融会计机制存在问题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推动我国经济越快越好的发展,金融行业实行了金融改革,促使金融机构设立门槛相对降低,更多的金融机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金融机构毕竟处于起步阶段,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相差甚远,发展还不够成熟,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一些中小型金融机构尤其刚起步的金融机构还不能完全符合金融会计制度的要求,对风险发生的防范意识薄弱,不能做好控制和防范措施。而且,我国的现行的金融会计制度存在不足,它更多强调金融机构在运行过程中的情况,并未对前期的风险防范措施做出合理准确的说明。
3.管理模式不健全
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一系列关于金融会计的管理条例和法规出台,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在外部减轻金融会计风险,营造了相对安全的外部环境。但是最主要的风险出在金融机构的内部。很多金融机构的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管理模式不健全,管理机制混乱。内部的改革停滞不前,监督体制不健全,监管力度差,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金融会计机构内部的人员不能坚守职责,出现一些凭证填制错误,会计信息失真、不按工作流程走,越权工作、私吞企业内部资金等混乱内部管理现象,内部更容易产生金融风险。
4.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从业人员是金融机构正常运行的重要主体,当前,很多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无法达到金融行业发展的要求,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而这个金融机构的发展。我国虽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大力支持金融企业的发展,高校设立专门的金融专业来培养和训练人才,但是这些人才最后都不能成为金融机构的中坚力量。而且在人才短缺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往往会降低招聘标准,招到一些综合素质不高,缺少专业知识的人员。所以,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也是加大金融风险的一个因素。
二、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金融会计体系
建立健全金融会计体系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措施,是金融机构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推动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就要建立健全金融会计体系,建立内部规范化体制,加强内部管理体制,明确各岗位职责。与其他业务相互配合,提高工作效率,更有效的防范金融会计风险。
2.有效发挥金融会计核算监督职能
不管在各行各业,监督这个职能是必不可少的。规范金融监督体系是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的有效举措。有些金融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把监督这个职能直接缺失了,从业人员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降低风险,必须有效发挥金融会计核算的监督职能,做好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制定好事后补救措施。各个部门相互独立,以避免出现越权工作,互相串通勾结等现象,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从业人员也要积极参加监督工作,调动从业人员监督的积极性,坚持工作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工作原则。最大限度的防范风险。
3.注重综合人才培养
人才对于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机构在人员配置方面要慎重,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为金融从业人员提供合适的岗位。并要求从业人员熟知金融行业的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建立奖惩措施,激励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在工作中要优秀表现的,自觉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又能对工作有效监督的人员进行奖励。对于工作不认真,违反法律法规,不遵守规章制度的人员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从而提高了整个从业团队的素质。
结语
金融环境是金融机构的依托,没有良好的金融环境,金融机构也很难实现良性发展。当前,在新型金融环境下,金融机构想要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实现自身的健康快速发展,获得更多的基金,那么也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金融风险和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各行各业相互关联,金融行业出现波动也会影响着其他行业的发展,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要对新金融环境下的金融会计风险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把握金融发展的大局,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以促进金融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鹤.新型金融环境下金融会计风险成因与防范措施分析[J].商业会计,2016,01:49.
[2]李泽翊.新型金融环境下金融会计风险成因与防范措施[J].时代金融,2017,02:215.
[3]韩雪松.浅议金融会计的风险与防范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6:87-88.
269 浏览 5 回答
124 浏览 4 回答
278 浏览 4 回答
200 浏览 3 回答
168 浏览 4 回答
346 浏览 3 回答
193 浏览 2 回答
154 浏览 3 回答
186 浏览 3 回答
356 浏览 3 回答
329 浏览 2 回答
319 浏览 4 回答
187 浏览 3 回答
165 浏览 4 回答
330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