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主要思想:
1、民本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2、仁政
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 教民两个方面,合理解决土地、衣食、教育 土地问题 等基本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问题。
孟子认为统治者在征 用劳役时就以“不违 农时”为前提,同时也反对滥捕乱伐,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 鱼鳖不可胜食也;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3、王道
“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 孟子认为民本与仁政能否实现, 关系到能否实现现“王道”这一目标。 孟子所谓“王道”,即“以德行政者王,他列举商汤、周文王行王道的例子:“以力假仁 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4、性善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 远。 在孟子思想中,性善论是其伦理思想和政治 思想的根基。 吾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认为,人的本性与动 物本性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有道德, 即人生而 具有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
人们都有 一种先天向善的能力, 即“良知”、“良 能”“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其所不虑而 知者,其良知也。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说:“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扩展资料:
孟子及其生平简介
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 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
主张行 “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最早提出了“民贵 君轻”的主张,宣扬“仁政”、“王道”。 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均不见用。退而与 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孟子》简介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 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 哲 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 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 弟子万章等合著的。
与《论语》、《大 中庸》合称四书。 孟子的文章说 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善用比喻 和寓言。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 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 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 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