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赏析课应充分发挥艺术感性形式的优势,以情切入,以理导引,情理并重,才能引导学生以切实的内心体验参与艺术的感悟,以情感激发理性,促进艺术教育目标的达成。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艺术作品赏析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艺术作品赏析论文参考范文篇1 试谈《镀金时代》中黑色幽默语言艺术的应用 《镀金时代》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扭曲的价值观以及人们对于财富的疯狂向往。其中,应用了大量的黑色幽默表达方式,让“镀金时代”这个词语成为美国社会的代名词。本文拟对《镀金时代》中黑色幽默语言的应用进行探析,以深入理解马克?吐温的写作手法。 一、《镀金时代》的创作背景 《镀金时代》是马克?吐温创作生涯中的首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受到了业界的高度评价,为读者展现是美国经济膨胀时期人们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扭曲。《镀金时代》完成于1873年,当时南北战争结束,为经济的发展扫平障碍,大量移民聚集到美国,希望可以趁机发笔横财,而当时美国西部的矿产资源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者,整个美国经济实力开始膨胀,一跃成为当时的世界强国。美国南北战争彻底摧毁了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工业革命大大提升了当时的工业生产效率,让美国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马克?吐温用诙谐、幽默的表达手法创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镀金时代》。 二、《镀金时代》中蕴含着现实主义的黑色幽默语言 《镀金时代》中,作者应用大量蕴含现实主义的黑色幽默语言来讽刺与鞭笞当时美国社会的掠夺和投机行为,成功的刻画出西部投机者、政府官吏与东部企业家等人物形象,将当时社会的投机取巧、贫富差别、巧取豪夺刻画的入木三分。书中内容描写的是美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阶段,看起是“黄金时代”,实际上人性异化、物欲横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单纯,而演变为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每一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着小算盘。 在《镀金时代》中,郝金斯老爹为了给子女带来巨额财富,期望他们“生活得像王子,受到追求和崇拜,名字在大洋与大洋之间传播”,于是乎大肆买地,在当时人们的思想中,有钱就拥有了一切。小说的主人翁塞勒斯上校一贫如洗,但是内心深处却有很多的发财计划,其中一个计划就是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销售假的眼药水。一些贪婪的投机者,骗取他人钱财来给自己投资,露丝的父亲正是因为想一夜暴富而屡屡被骗子欺诈。露丝不禁向父亲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难道所有戴着大钻石胸针的人,都是这样在餐桌上挥舞刀叉,讲话时语法错误百出的来欺骗么?” 这种哭笑不得的幽默表达方式给读者揭示出当时美国社会人们心理的畸形,其中应用了大量的现实主义表达手法,也让马克?吐温氏的黑色幽默更加直逼人物内心。 三、以反语、讽刺表达手法为基础的黑色幽默艺术 《镀金时代》语言中最显著的艺术特色就是反语与讽刺表达手法的应用,这种表达手法,在《镀金时代》的卷首语中便得到了体现。马克?吐温在描写亨利与参议员的交往时,就应用可这样的表达手法: “参议员热情好客,喜欢在自己的家中招待朋友,亨利谈笑风生、口若悬河,参议员听起来觉得非常有趣,连最忙碌的政治家们、最虔诚的人,都会抽空来散散心。”然而,亨利的虔诚,是对自己利益和金钱的虔诚,参议员所谓的忙碌,并不是为了人民而忙碌,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种畸形的虔诚与忙碌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中屡见不鲜,也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马克?吐温反语、讽刺表达手法的应用极为成功,起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四、源自与小生活环境的黑色幽默语言 在马克?吐温生活的美国社会,相当一部分的民众都是早期建设开荒者,他们的生存环境非常艰难,只能够苦中作乐,后期移民时代中又到处充斥着文化冲突,因此,幽默也开始成为人们化解生活烦恼的重要手段。研究显示,幽默主义是早期美国人缓解生活压力的重要手段,在艰难的环境下,美国社会中大量充斥着幽默、乐观的精神。马克?吐温《镀金时代》的最大价值就是多元化的幽默讽刺艺术,这种艺术的应用与马克?吐温的自身经历密不可分。 马克?吐温黑色幽默艺术的诞生正是来源于他对于美国太平洋沿岸、边境矿区与西南部的深刻感悟,当时的边疆生活异常艰苦,文娱活动匮乏,面对着生活的苍凉与冷瑟,马克?吐温产生了深刻的悲观主义情绪,交织着憎恨与愤怒的情绪。一个长期悲观的人,需要用乐观的情绪来丰富他们的生活,于是马克?吐温开始用独特的幽默艺术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黑色幽默能够将憎恨、愤怒和乐观的情绪融为一体,有的时候,他会用乐观的语言来描写血腥的流血事件,令人人俊不俊的同时却又毛骨悚然。马克?吐温由于对边疆生活的绝望和失落,用幽默的表达方式为人们讲述这一个个的故事,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摆脱这种绝望的生活,马克?吐温的黑色幽默中既有讽刺,也有哀怨。 总而言之,马克?吐温在《镀金时代》中大量使用黑色幽默语言,不仅为了逗人发笑,而是为了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他曾经说过:“幽默本身的来源并非快乐,而是悲伤”。《镀金时代》中的人物和语言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笑料,但是却能够从中透视到社会的荒诞。 艺术作品赏析论文参考范文篇2 从电影《大鱼》看影视艺术中的文化隐喻 《大鱼》是美国哥伦比亚影业公司于2003年出品的一部奇幻片。该影片由导演蒂姆?伯顿执导,由伊万?迈克格雷戈、阿尔伯特?芬尼、杰西卡?兰格主演。故事改编自丹尼尔?华勒斯于1998年创作的小说《大鱼老爸》,从儿子威尔?布鲁的视角叙述其父爱德华?布鲁的传奇一生。 一、影片名称的隐喻 影片名称“大鱼”的多重隐喻已为人所知,本文据此探讨这些隐喻中的文化内涵。 首先,最直观的是,爱德华讲述的故事中有一条黑色的大怪鱼,它不会被任何人钓到。爱德华说:“有些鱼人们抓不到,不是因为他们壮硕敏捷,而是因为它们拥有别的特质。”这里的鱼可以理解为文化:文化是自由的,是没有国界的,也是不可捉摸的。 其次,影片的英文名“big fish”可以通过“big fish story”的语境进行理解。“big fish story”是美国俗语,意为有趣的或夸张的童话,弥天大谎。这一名称暗示了爱德华讲述的奇幻故事是不真实的,或者说是经过修饰的。事实上,承载各民族文化意象的神话传说都是人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力编造出来的,而这些传说正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它们深植于民族文化之中。 最后,大鱼也可以指代爱德华本人。影片中爱德华读到百科全书里“养在小鱼缸里,金鱼就会一直维持它的大小。若有更多空间,金鱼就会数倍化地成长。”这句话时,认为自己在艾许镇里是“小池塘里的大鱼”,因此要出走寻找更大的世界。这一隐喻暗示了文化不能固守一隅,而需要在交流得以传承和发展。 二、主人公的经历与美国文化 《大鱼》作为一部美国奇幻片,不可避免地带有美国文化的特点。爱德华的传奇一生在某种意义上讲其实是“美国梦”,即美国文化,的体现。自美国宣布独立以来,美国人深信只要经过自身不懈的奋斗就可以拥有更美好的生活。影片中的爱德华正是这样一个乐观并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向往的人。他心中虽有畏惧,但仍旧提起勇气走到女巫门前。他不满足于自己在家乡艾许镇的成就,满怀雄心抱负探索镇外的世界。他偶然来到了充满欢声笑语、绿草如茵的丰都镇,却不打算在这世外桃源中安度一生,而是对镇民说:“我还没准备要落脚在任何地方。”他为马戏团免费干活三年之久,仅仅为了获取他心爱的姑娘的消息。他用尽一切浪漫的手段追求自己的姑娘。他在他的生命即将结束时,仍旧乐观地面对一切。美国文化深深地潜藏在这些美好的故事中,正如爱德华的一生笼罩在为自己编织的梦境中。 但也应清晰地认识到,“美国梦”只是一个美好的期许和幻想。资本主义世界更多地是在为人们编织一个个梦境,让人们沉迷于虚假的满足之中,而缺乏实现梦境的现实路径。我们应警醒这样的美国文化。 三、作为文化载体的影视画面 画面作为视觉符号,是电影语言符号的表现载体,也是影视文化的载体。索绪尔认为,任何语言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对影视作品而言,“能指”指电影画面,“所指”指电影画面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与内涵。因此,电影画面往往有其内在的含义,即文化的体现。通过分析电影画面,可以解读电影中包含的文化内涵。电影《大鱼》中,当巨人卡尔出现在艾许镇时,导演并非直接将他的真容展现在观众面前,而是通过几个镜头――墙上的洞、巨人偷羊羔时的影子和大手等,让观众想象巨人的身形。这种充满悬念的画面正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危机与冒险。当爱德华从阴森的树林中来到丰都镇,画面色彩由灰暗变成亮绿。这种色彩的对比突出了爱德华“绝处逢生”的惊喜。这一系列画面不止与美国文化中的乐观色彩有关,也与中国文化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概念产生交流。 影视画面之所以成为文化的载体,一方面因为电影的制作者本身便是某个文化的一部分,他们深受其民族文化的影响,他们的作品也必然处处体现该文化的精神内核;另一方面因为“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影视作品即是某种生活方式的荧幕展现,同时它也加强并塑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四、音乐与文化 音乐作为影视艺术的一部分,无疑具有文化的属性。包含在音乐中的文化属性必然外化为具体的音乐形式。电影《大鱼》的配乐在这种意义上讲,正蕴含着美国文化。《大鱼》的配乐由好莱坞著名电影作曲家丹尼?艾夫曼创作,并于2004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提名。配乐或优美动听,或紧张诡异,具有丰富多彩的心理暗示作用。当爱德华内心忐忑地走向女巫的房间时,音乐颇为诡异,有着明显的节拍,好像他的心跳,又像他一顿一顿的脚步声。当女巫打开门蓦地出现时,声调立即变高,符合爱德华瞬时惊恐的情绪。这是美国悬疑文化的体现。爱德华坐在马戏团的观众席时,音乐节奏欢快活泼,则表现出他离开丰都镇后准备探索世界的愉快心情。他对未来充满期待,正像音乐所描绘的那样。这正是美国文化的体现――年轻人应该出游世界去冒险。当爱德华追求他的爱人珊卓提普顿时,音乐是梦幻轻柔的,体现了美国人对浪漫爱情的向往。音乐是人类世界共通的语言,它不受时空限制而为全人类所理解。这些与画面内容相符合的配乐能够帮助受众理解人物情感,从而使他们理解影视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五、小结 影视艺术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人类的语言各有不同,但影视作品可以不受语言和国界限制被解读。文化便通过影视这一载体在世界范围进行沟通。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一代一代积淀下来的,我们生长在各自的文化土壤中,应该懂得欣赏自己文化中的韵味。同时,人们常常有崇拜自己文化的倾向,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又是巨大的。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人们很可能对外来文化产生不解和偏见。当处理自己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时,我们应该尊重其他文化,尝试以另一种思维方式理解其他文化。如果说爱德华象征浪漫主义文化,威尔则象征现实主义文化。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正像影片中威尔与父亲经历思想碰撞后相互理解的过程。文化最终会在交流中得到融合,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正像威尔最终融入了父亲的故事,与父亲达成和解。 猜你喜欢: 1. 艺术类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2. 浅谈绘画艺术赏析论文 3. 艺术鉴赏论文范文参考 4. 有关艺术鉴赏方面的论文参考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我难忘的一件事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让我难忘的是老师亲切的关怀,是难以割舍的同窗友谊。但让我无法忘怀的却是“红领巾”带给我的震撼。
曾几何时大哥哥与大姐姐胸前的红领巾让我羡慕不已,曾几何时为了戴上红领巾发奋图强,曾几何时为没有第一批入队而伤心、流泪,曾几何时又为光荣入队兴奋不已……。
现在我已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了,低年级时对红领巾的珍惜与爱护已荡然无存。直到一次与“红领巾”的偶遇让我对红领巾改变了看法。一次我正准备回班级,就在我回头之际,目光与几个可爱的小朋友相遇。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我胸前的红领巾,脸上挂满了羡慕。一个男孩走了过来,踮着脚轻轻的抚摸着我的红领巾,他开心的笑了,好像完成了一个心愿。其中一个男孩问我“大哥哥,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带上红领巾呀?”我沉默了,想了许久后说:“只要你们认真学习、遵守纪律,马上就可以带上红领巾了。”看着他们迫切的眼神,勾起了我的回忆。
回到班级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不断问自己,是谁承载了我们童年的梦想?是谁见证了我们六年的时光?难道不是胸前的红领巾吗?
现在与我一样厌烦红领巾的人一定不少,但你们理解了红领巾的真谛吗?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戴上它我们应该无比自豪!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如果你们还仅仅把它当成一块红布,还在埋怨它限制了你的玩耍,限制了你的自由,那就大错特错了。任何时候不能忘记自己的初衷。”
让红领巾在我们胸前飘扬吧!
在我的记忆中,有许多往事像沙滩上的脚印,当浪花来的时侯,便消失无踪。而有些往事就如海底的珊瑚丛,永远鲜亮。其中有一丛珊瑚最大,最美,那就是这件事。
那年我才五岁,对什么都感兴趣。一天,爸爸要出门,他把脸洗干净,打上肥皂,然后用刮胡子刀一点一点把胡子刮掉。我一看,嘿,爸爸真是太精神了,像年轻了一样,他照过镜子就出门了。
我呆在家里:爸爸刮胡子可真神奇,小猫不是也有胡子吗?刮了应该非常漂亮吧!说干就干,我找来了剪刀和梳子先用小鱼把小猫从床下逗引出来,然后抱在怀里,用梳子梳着小猫的胡子,可小猫不满的摇晃小脑袋,从我怀里蹿出去,我刚想捉它,可惜它逃走了。
我好不容易捉到了小猫,把它放到腿上,嘴里唠叨着:"小猫乖乖,"等小猫闭目养神时,我连忙用剪刀“咔嚓、咔嚓”几下,把小猫的胡子全部剪掉了,小猫顿是大叫一声。跳到了地上,这时我满意的欣赏我的“作品”任他自己去玩。
晚上,我们全家人都在看电视,突然听见厨房传来“扑令”咣——的声音,我们全家人马上去看,狡猾的老鼠钻进洞里,小猫却撞墙了,妈妈马上把它抱过来一看,胡子全部都没有了,便问我究竟发生什么事?我把这件事一五一十告诉妈妈,妈妈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傻孩子,毛的胡子是用来测量老鼠洞的大小,你剪了它的胡子,当然就会撞墙啦!不过,过几天就会长回来了。
想起白天做的事我哈哈大笑起来,这件事过去了好多年,慢慢的人生道路是非常坎坷,是艰辛的。这件有趣得事,再从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不了解和不认识的事情不要莽撞的去做,这件事就是一个可笑的例子。
有一年的春天,我兴高采烈的和爸爸妈妈去洛带买乌龟。
一路上都是琳琅满目的商品,最后在一位和蔼可亲的大叔那里挑选到了两只乌龟。
一只是公的,却小得可怜,只有两块一元硬币那么大,另一只是母的,竟然有拳头那么大。两只乌龟都是巴西龟,有意思的是,它们绿翡翠般的脖子上都有两个小红点儿,非常可爱。可爱的母龟取名叫朵朵,公的叫红点点。
虽然都是乌龟,可是它们的性格却完全不一样。朵朵很好动,喜欢运动,于是我就给朵朵量身定制了一套迷宫,迷宫外壳用玻璃做成,迷宫里面弯弯曲曲,设了很多障碍物,没想到朵朵却轻而易举地通过了。当然有时候它也会晒太阳,先四脚朝天躺在阳台上,然后把小爪子慢慢伸开,静静地躺上一中午。红点点却截然不同,成天只知道爬上阳台去做白日梦,直到吃饭才起床,哎,真是个大懒虫。
可一件事打破了往日的安宁,朵朵不吃不喝,生病了,这下家里炸开了锅,爸爸去求助爷爷、妈妈把红点点隔离开。急得我直跺脚:“爸爸、妈妈快救救我的朵朵,我不能没有它。”朵朵送去了爷爷家,红点点又开始冬眠,这才使家里平静下来。朵朵在爷爷家养病,经过爷爷的精心照料,终于好了起来。第二年朵朵回到家里,我也去上小学了,每天放学快快乐乐的回家后,总是要去戏弄它俩。
样乐活的时光日复一日,但是祸不单行,有一天我突然得知一件不幸的事。朵朵和红点点永远的离开了我,因为它们被阿黑(一只大黑狗)咬死了。一切都结束了,我只能目送两只心爱的乌龟离开,最后含着眼泪,亲手把它们埋在小区池塘边的黄桷树下。
现在朵朵和红点点经常与我在梦里相见,它们没有离开我,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那年秋季,我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学,一星期休息一次,总是来去匆匆。因为对新环境的不熟悉和不适应,再加上对考试的紧张、焦虑,我在新学校的第一次重要的考试——期中考试中,成绩出乎意料地糟糕。回到家老妈和老爸问我成绩咋办?想到这儿,我变得忧虑起来。
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村庄,刚进村头,就看见老爸和老妈、老姐、老弟在哪儿等我回来的身影。回到家,桌上满是冒着香气的饭菜。我和家人围在桌前,端起老爸做的八宝粥,开始了团聚。
此时,所有的不愉快似乎都随着热闹的吃饭而消失不见。但是,想起自己的考试成绩,想起老爸和老妈对自己的关心和期望,想起自己从他们那粗糙的手里接过的充满汗水的钞票,再想起自己的蛮不讲理和不争气,我的眼圈红了。老妈看着我,知道这次没考好,就没有问,只是对我说:“好孩子,考试只是对前一段时间学习情况的检验,你刚刚适应新的生活,学习要慢慢来!快点吃饭吧。”妈妈对我露出鼓励的微笑。我坐了下来,感到很内疚,很没用。老妈看着我又对我说:“看这火锅,虽然汤汁看起来红红的,但是其中也有杂质,那杂质就如失败一样,谁没有经历过失败?失败乃成功之母呢!现应需要的是改变,改变自己的心态。”老爸点点头,看着我对老妈的话表示认可,又给我夹了菜。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出来。
窗外的风还在刮着,雨还在下着,但我己不再是原来那样了,因为老妈的话如一颗种子般在我心中生了根,发了芽,让我重新做自己,变得知道努力,用心地学习,因为全家人都在为我加油、鼓气。
第二天,我踩着又厚又滑的积雪,踏上了反校的路程,此刻,我装着全是信心的行囊开始了新的学习之旅。
那一年我八岁,二胡郭老师推荐我参加徐州市少儿民乐大赛,刚接到这个消息时,我非常兴奋,在家里苦苦地练习三年多,终于有机会能登上舞台展示一下自己了,我憧憬着这一时刻快点到来,不过随着比赛的临近,我也开始紧张起来,如果比赛时我拉错怎么办?如果音没拉准怎么办?如果我忘记谱子怎么办。我越想越担心,几乎不能集中精力进行赛前训练,幸亏郭老师及时发现了我的不安,调整了我的情绪。
令我兴奋又紧张的比赛终于到了,一大早我带着装备早早地来到了比赛现场,这种庞大的整容我真是第一次见到,二胡、古筝、竹笛、琵琶。各种各样的民族乐器,这可真是个民乐展示的大舞台,各类选手都已进入紧张的备战状态,经过了一段时间忐忑不安地等待,终于轮到我上台了,我学着前面几位哥哥姐姐们一样,介绍了一下自己和参赛曲目,此时,我感觉脸上热热的,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几乎不敢抬眼看台下的观众,手指都紧张得僵硬了,这时,郭老师走到了台下,微笑着用她那惯有的鼓励的眼神看着我,并顶了顶大拇指。我开心地笑了,紧张的感觉减轻了不少,音乐响起,我张开双臂,放松手腕,抬手,微笑,手指熟练地在琴弦上上下滑动,欢快的乐曲声此起彼伏,引来了一阵阵掌声,这时我感到信心十足,勇气倍加,后面的曲子也都很顺利的完成了,比赛结束了,评委对我的演出给出了满意的评价,我拿到了银奖,并得到了我第一次二胡比赛的荣誉证书。
到今天我已经参加了很多次的比赛和演出,但是这第一次的登台比赛是让我终身难忘的,经过这次比赛,让我变得勇敢了许多,胆大了许多,并使我终身受益,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次比赛。
我难忘的一件事发生在一个冬天,那还是漫天飞雪的一天。
冬天里的雪最受我们欢迎,一到下雪的时候,我与朋友们便迫不及待的冲到了雪地里。我们张开双手迎接着这场雪,也期待着这场雪能够尽快的将大地覆盖。等到雪停的时候,也就到了我们放开来玩的时候。
雪花将大地铺上了厚厚的一层,等了这么久,我们也着手在雪地里玩了起来。“接住!”朋友喜欢玩恶作剧,往往说要我们接住的都是反话,但是一个不留神,我们也得中招。就比如此刻,朋友一声接住,我听到里立马偏过头,瞧着朝自己抛过来的物体顺手一接。接着寒意侵人,手上接住的是一团雪花。还不待我反应过来,朋友又接连着朝着我抛了好些个雪球过来。
“哈哈!”朋友在一侧笑的开怀,可苦了我了,尽管连忙躲着,但还是有好几个雪球直接抛到了我的身上。
我瞪着不远处的朋友,绝心着要扳回一局。于是我故技重施,“接住!”朋友也是个聪明的,立马就躲到了一侧。但是,这不过是我略施小计,我不过是朝着朋友吼了一声,但是我可并没有真的往他那丢了雪球过去。等到朋友意识到我没有丢雪球的时候,他正想看向我,但是,我当然不会错失这一个机会了。立马也如之前朋友那样,一连丢了好些个雪球过去,将他的身上砸的到处都是雪。
“这下可就扯平了。”我瞧着朋友抱着头,拍拍手,一脸高兴的道。但是,这场游戏可还没有结束。见到我没有攻击了,朋友趁机再度反击,而我自然也不敢示弱的抓起地上的雪朝着他扔了过去。
我们一直打雪仗,玩了很久,这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冬天,冬天里的这件事也是我最难忘的一件事。
在我的记忆匣里有许多难忘的`事,但是那次难忘的事却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抹不掉,擦不掉。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独儿一人走在泠泠清清的大街上,寒风迎面吹来,刮在脸上刺痛刺痛的,好冷啊。妈妈让我把两封信交给王奶奶和张阿姨。我一步一步艰难地行走,终于到王奶奶家了,我赶紧把信封从暖烘烘的口袋里取出来,放进了王奶奶家的信箱,接着我又去了张阿姨家,把信放进信箱里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一个“王”字,我默默地想:咦?不对呀,张阿姨信上的“收信人”怎么会有“王”字呢?该不会是王奶奶的吧……接下来的事我不敢想了,赶紧把双眼闭紧,翻到有收信人的那一面,净开双眼,一看,不好,真的是王奶奶的信,我被吓得不敢动,腿脚发软,刚才的冷气变成了热气。好久,我的心才平静下来,我急忙安慰自己:没事的,没事的,只要我说是别人搞恶作剧就行了。我不安地把信封投进了信箱。
这几天里我吃不好,睡不好,晚上做恶梦,怕张阿姨和王奶奶来找我。
最后,我还是打算向张阿姨、王奶奶道歉,来到王奶奶和张阿姨家,我跟她们都道了歉,并把信换了回来。张阿姨和王奶奶对我说:“做错事,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诚实,诚实是金。”
“诚实是金”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它时时刻刻提醒我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这件事像刻字一样刻在了我的脑海参里,我永远忘不掉。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有些事情也许会被铭记,也许会被淡忘。而我也不例外,我遇到过的事情像天上闪烁的繁星一般多,有些被我遗忘的一干二净了,但是有些事情却在脑子里挥之不去。我就向你们细细道来一件事吧!
记得在一个骄阳似火的中午,我和妈妈从茂名回来。我们两个一回到家中,马上把大包小包的袋子放在一旁,坐在餐桌旁的椅子上,望着一桌子的美食,我们立马以狼吞虎咽、风卷残云、秋风扫落叶之势把饭桌上的美味吃完了。
吃完后,妈妈回到房间里做她要赶的事,而我在外屋看动画片,待一会儿,妈妈脸色阴沉、铁青着脸出来,沉着声音问:“雅丽,到我房间来一下。”“哦”我疑惑不解的说,心里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我进去冽。
进入房间后,妈妈发怒的问我:“是不是你偷了我在口袋里的五十元?”一个偷字像一把锋利的刀字一般,狠狠的划过了我的心口,心在流血。生平最讨厌被人误会,于是我反驳道:“我没有。”声音高涨,情绪激昂。妈妈听了这话,火冒三丈的说:“还不是,今天就你一个人打开过我的上衣口袋,不是你是谁呀?”“我根本就没有碰过你的口袋。”“还敢狡辩,给我好好的到房间里面壁思过!”说完,就把我锁在房间里了。我感到非常委屈,不禁哭了起来。
后来,爸爸在打扫房间的时候在妈妈的上衣口袋找出了那五十元钱,原来是妈妈的上衣口袋有一个洞,钱顺势这那个口袋掉进衣服缝里了。后来爸爸叫出了在屋里泪眼汪汪的我,妈妈给我道歉,说自己做事情真是粗心大意,请我原谅,并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像刚才那样了。我终于破涕为笑了!
这件事情告一段落,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啊!
在小学六年生活里,我遇到很多感动的事,但有一件事,使我终身难忘。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看到同学们都在复习功课。有的复习语文,有的复习数学……而我一个人却孤独地坐在一边,因为我的复习资料前天在放学的路上丢失了。今天来了也只能这样,当我用羡慕的目光看同学们时,我的课桌上放着一本复习资料。开始我觉得很奇怪,是谁的复习资料放错了位置,再过细一看,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此时,我高兴地大叫一声:“我的资料找到了。”声音惊动了周围的同学们。他们目光投向我,刹那间,我像做错了事被人发现了似的,心里好不是滋味。我低着头,红着脸,惊呆了。这不是我原来的复习资料,那整整齐齐的字一笔一画,我抬头观察着,猜着是谁帮我重抄的,想来想去,是班长高从兰的笔迹。她怎么知道我的资料丢了?正在纳闷中,班长高从兰走过来说:“复习吧!这资料是我送给你的,前天我听说你复习资料丢了,昨天复习时,你就坐在那里玩,我看后,回家帮你抄了一份。”此时,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真不知道怎样感谢,只好说:“我一定好好复习,用优异的成绩感谢你。”
这件事感动了我,从那以后我对学学习产生兴趣,到期末考试,语、数达到80分以上,成为优秀生。
在我的人生中有很多是我难忘的事,但有一件事,是我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日,我在家没意思就玩起了妈妈的胸针,我在想:如果我用胸针去钻砖头,胸针会不会坏呢?于是我灵机一动,就找了块砖头,便开始“钻针取火”。呀!妈妈的胸针坏了,这可是妈妈最喜爱的胸针,怎么办呢?想着想着,妈妈回来了,妈妈见我没在客厅,便大声喊道:“然然,快出来,妈妈给你买了你最爱吃的冰激凌。”我听到妈妈的喊声,变得更加恐惧不安,我胆怯的走出来,妈妈看我愁眉苦脸,就问:“然然,怎么了?”我连忙说道:“没事,没事。”“那你为什么不高兴?”妈妈说。“妈,真的没事,你赶紧做饭吧,我回卧室了。”
第二天,妈妈要出去了,不知要穿什么,于是她想起了那件漂亮的带胸针的衣服,可她只找到了衣服,没有胸针,她便问:“然然,妈妈的胸针到哪里了?”我支支吾吾地说了声:“我……我没见”妈妈一听就问:“是不是你把我的胸针藏起来了?”我心里忐忑不安,就哭着说:“妈妈,对不起,是我把你的胸针弄坏了,对不起,对不起!”妈妈听了并没有批评我,她说:“胸针坏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知错就改,勇敢承认错误,就是个好孩子。妈妈永远爱你。”我听了,感到无限的幸福:“你真是我的好妈妈,我爱你。”
这件事让我难忘,并告诉了我:做错了事,一定要勇敢承认错误,因为,诚实比什么都重要!
今年寒假,去了云南一趟,而那“世外桃源”坝美村则让我记忆犹新。
如果不是有人带路,实在找不到坝美村的入口。乘车走过蜿蜒曲折的小道,还要撑着一条独木舟,从水路穿过连绵起伏的高山,两个小时以后,终于到达了坝美村的入口。
小河两侧是成荫的绿树,树上有三三两两的红花,蜜蜂在飞舞,小鸟在欢唱。忽然就觉得空气清新了,忽然就觉得天空变蓝了,忽然就觉得景色变美了,忽然就觉得春天来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到了。
一路上,我们都在大口大口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些空气在城市里算得上是稀罕的物件,询问之后才知道,别说汽车了,摩托车在这里也算得上稀罕物,一般人都不用——村子就这么大,走一个来回也就半个小时,有摩托车也用不上啊!
在这么好的环境底下,我们破例在这里住了两天,没有汽车,没有废气污染;没有工厂,没有工业污染;没有“亮晶晶”的房屋,没有光污染;没有刺耳的“嘟嘟”声,没有噪音污染,我们还奢求什么呢?怪不得妈妈开玩笑说以后就住在这了,一张床位一天才10块钱,还有这么好的环境,真是赚大了!
这两天我们过得很快活,应该说是旅途中最快活的两天了,吃的是刚抓来的,还“扑棱棱”直飞的走地鸡,喝的是新鲜的从没有污染的小河中打来的鱼做的汤,还有幸放了一回鞭炮,要不是因为时间太紧,春节临近,简直都不想走了!
最后一天,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里,依然是那条小道,依然是那条小河,依然是那一座座山,我们离开了坝美村。
如果每一个城市的天空都如此之蓝,多好!如果每一条小河的水都如此之清,多好!
坝美村的天,坝美村的河,让我难忘。
墨水能写字,能画画,我们都离不开。可你喝过墨水吗?你知道墨水是什么滋味吗?我喝过一次。五岁那年,我常听叔叔阿姨跟我讲:长大了上大学,能当大官,能坐小汽车。我便牢牢记在心里。有一天,我听邻居张阿姨和妈妈说:“楼上小明考上大学了”。张阿姨说:“是啊,那孩子喝了不少墨水,学问深。”
我似乎明白,“墨水”喝多了就能上大学,当大官,坐小汽车。我便找来爸爸的墨水瓶,看了看,里边不少,怕弄错了,就拿着去问妈妈:“这是墨水吗?”“是。你这孩子,快放下,别弄脏了衣服。”妈妈拿过去放在了书架上。等妈妈一走,我就爬上床,上了桌子,把墨水瓶拿下来,慢慢的拧开盖,先用手沾了点,一看是蓝色的,用舌头舔舔,也没有什么味。我便抓起墨水瓶,嘴一张,头一仰,“咕咚咕咚”喝了几口。
我觉得嘴里有些酸、咸,也说不准是什么味道。我赶忙跑到妈妈跟前说:“妈妈,我是大学生了,能坐小汽车吗?”妈妈一看,我满嘴是墨水,就问:“小博,你嘴是咋弄的?”“我喝了一瓶墨水,学问深了,能不能赶上小明哥哥?”妈妈一听抱起我就往外跑。这时我觉得肚子里翻江倒海,直想吐,后来就不知道是怎么了,等我醒来已经躺在病床上了。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想起小时候幼稚的我,想起那又酸又咸的墨水味,那件事就会历历在目,因为它给我上了一堂难忘的课。
每当看到我的书皮折皱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发生的趣事。
那是在上幼儿园,发新书了,我就争着让妈妈给我买书皮,妈妈就给我买了一个。这个书皮是一个米奇的书皮,他那圆圆的脑袋带着一个漂亮的小帽子,有限的走在田间小道上。我对她倍加珍爱可使着使者,我那可爱的小书皮却折皱了,可把我急坏了。
过了几天,我看见妈妈用电熨斗熨折皱的衣服,把衣服熨的平平整整。我忽然灵机一动想到:“如果衣服能熨平,那我可爱的书皮也能熨平”,等到妈妈买菜去了,我看到妈妈运去的身影,心里暗自高兴。我马上就要看见平整的书皮了。
我小心翼翼插上电熨斗的插销,耳边响起妈妈常常叮嘱我的话:“在家不要瞎插电器。”那可怎麽办,妈妈不让插,可是......不管了,先把书皮熨好再说,妈妈可能还会表扬我呢,我把书皮放在桌上,拿起电熨斗,正想着书皮熨好后,妈妈在表扬我呢。等我放好后,只听“哗“一声,便传来了塑料味,我一听不对,立刻把熨斗拿上来,我立刻傻眼了,书皮上的米奇已经不知去向了,只留下一块黑黑的东西。我想难道米奇被电熨斗抓走了,我哇哇大哭起来。
这时妈妈买菜回来,看见我哇哇大哭,又闻见屋里的塑料味,问我怎麽了,我哭着说:“米奇被电熨斗捉走了......”最后妈妈才知道了真相,她说:“书皮皱了,用书压一压就好了,不用电熨斗熨,你这个小笨蛋。
想起小时候的那些趣事我就觉得自己很可笑很幼稚。虽然过去了很长时间了,但是我始终也不会忘记,因为我懂得了每个事物都有置理它的方法,不能胡乱的瞎用,不然会闹成笑话。
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
转眼间,童年已经渐渐离我远去,与我挥手告别。但那段美好的时光,记录了我成长的脚印。有一件事,令我刻骨铭心。
回首六年前,我还是一个纯真稚嫩的小女孩。那时看着大哥哥,大姐姐们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时,心中非常羡慕。同时,也有个志愿埋藏在我的心中---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那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伴随着沁人心田的微风,仪式开始了。首先由大哥哥,大姐姐为我们佩戴红领巾。那一刻,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我无比的自豪。接下来,大家一起唱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的声音如钢铁般坚定,如海啸般洪亮。每句歌词都印刻在我们的心中,时刻铭记着,时刻提醒着自己。最后,我们与辅导员一起宣誓。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不是海誓山盟,而是此生难忘!我们严肃的向国旗致敬。看着随风飘扬,舞动在空中的国旗,我不禁想到了革命英雄在战场上奋勇拼搏的场景。从那一瞬间起,我骄傲我是一名中国人!
现在回想起那时老师说的话:“你们要珍惜红领巾,它是由无数先烈的鲜血染红的,它代表着无数英雄的心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啊,我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奋发图强,以后为祖国效力!我爱红领巾,爱国旗,爱我那伟大的祖国!
第一次佩戴红领巾,将成为我最美好的回忆。是我人生中一道绚丽的色彩,让我难以忘怀!
打开记忆的水晶盒,记忆精灵一跃而出。你瞧,欢乐的精灵正眉开眼笑,翩翩飞舞,迫不及待地诉说着它的故事!
清晰地记得那是风和日丽的一个下午。全家人都处于放松的状态:我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看着《喜羊羊和灰太狼》;爸爸坐在椅子上,津津有味地看着报纸,了解着国事、天下事;妈妈则是无精打采地打理着各种琐碎的家务。就在这时,一只苍蝇进入我的视线,“苍蝇!”我大吼一声,立马从沙发上一跃而起,爸爸扔下手里的报纸,妈妈从房间“飞奔”而来。全家人立即进入了作战状态,爸爸“砰”的一声关上了窗户,差点把玻璃震碎;妈妈拿起苍蝇拍,在空中“大肆挥舞”;我嘛,轻松一点,只是用“火眼”搜寻着“敌人”的方位。突然,苍蝇在我眼前飞过,正要前往厨房呢,“快……点去……厨房……”我轻声地对妈妈说。可是,冲动的爸爸却按耐不住寂寞,忙从妈妈手里抢走了苍蝇拍,嬉皮笑脸地嘲笑道:“你这‘眯眯眼’,能看见苍蝇吗?还是我来吧!”没等妈妈反应过来,爸爸已经举着拍子蹑手蹑脚地走进苍蝇的“暂住地”,发现苍蝇“趴”在一袋醋上,“啪”,一拍打下去,苍蝇死了,却洒了一桌子的醋……
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酸味儿,但欢畅淋漓的笑声却在屋里响起,“哈哈,哈哈……”,欢乐的记忆精灵也记住了这快乐而难忘的瞬间。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1820年5月12日-1910年8月13日),英国护士和统计学家,出生于意大利的一个英国上流社会的家庭。在德国学习护理后,曾往伦敦的医院工作。于1853年成为伦敦慈善医院的护士长。
克里米亚战争时,极力向英国军方争取在战地开设医院,为士兵提供医疗护理。分析过堆积如山的军事档案,指出在克里米亚战役中,英军死亡的原因是在战场外感染疾病,及在战场上受伤后没有适当的护理而伤重致死,真正死在战场上的人反而不多。更用了圆形图以说明这些资料。南丁格尔于1854年10月21日和38位护士到克里米亚野战医院工作。成为该院的护士长,被称为“克里米亚的天使”又称“提灯天使”。
由于南丁格尔的努力,让昔日地位低微的护士,于社会地位与形象都大为提高,成为崇高的象征。“南丁格尔”也成为护士精神的代名词。她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开创了护理事业。“"国际护士节设立在南丁格尔的生日这一天,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近代护理事业的创始人。
扩展资料
主要贡献
创立护校
1855年11月29日,伦敦社会名流共同发起成立南丁格尔基金会。英国人将她看做新的圣女贞德。一经呼吁,国人捐款源源不断,单是在克里米亚的军人,一天中就捐助了九千英镑。英国维多利亚女皇捐了一幅威灵顿公爵的画像,她为表示个人对南丁格尔的嘉许与感谢,特地送给南丁格尔一个金质钻石胸针,胸针上镌刻着《圣经》里的名言:怜恤他人的人有福了!
1860年6月24日,南丁格尔将英国各界人士为表彰她的功勋而捐赠的巨款作为“南丁格尔基金 ”在伦敦圣多马斯医院创建“南丁格尔护士训练学校”。圣多马斯医院成立于1213年,在英国久负盛名。该院与其他医院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从来不受宗教的控制。
这所被后人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校的办学宗旨是将护理作为一门科学的职业,试验一种非宗教性质的新型学校。她对学校管理、精选学员、安排课程、实习和评审成绩都有明确规定并正式建立了护理教育制度,开创了现代护理专业这一伟大事业。这对整个人类是一项空前的贡献,为此,她当之无愧被后人誉为护理事业的先驱。她深感培育护理人才极不容易,遂订立两项原则:其一,护士不可只做“刷洗工”的工作;其二,除非受过训练,否则,不可做护士长并教导他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俄狄浦斯悲剧的特征与根源悲剧向来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形式,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悲剧的典范,它充分代表了古希腊悲剧的不朽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思考。本文旨在分析俄狄浦斯悲剧的特征与根源。索福克勒斯通过俄狄浦斯的不幸遭遇揭示了导致其悲剧的原因是无处不在又无时不在地主宰着人的不可知的“命运”。 探讨俄狄浦斯悲剧的特征及根源有利于更加深入、客观地了解古希腊文化,激发对古希腊文化的兴趣,启示我们正确理解悲剧的本质,引导我们对人生命运的终极思考。 在命运的强大力量面前,人的力量是那么渺小。人虽解不开命运之谜,但却勇敢地行进在茫茫的人生征途上,去挑战命运 ,反抗无涯的苦难。关键词:索福克勒斯 俄狄浦斯 特征 根源一、俄狄浦斯悲剧的特征1. 主人公命运的特征①主人公命运的独特性《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希腊古老的传说。故事情节极其特殊,骇人听闻:传说俄狄浦斯出生后,其生父忒拜王拉伊俄斯从神谕中得知他长大后将会杀父娶母,因而用铁丝穿其脚踵, 令一个仆人把婴儿抛到荒郊野外。仆人怜惜这个无辜的孩子,把他送给科林斯的一个牧羊人。科林斯国王因为没有儿子,于是就收养了他。成年后,当俄狄浦斯从神那里得知自己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时,他为了躲避神示的厄运降临,就逃离了科林斯,因为他以为科林斯国王和王后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可是俄狄浦斯万万没想到正是这种刻意的躲避加速了他人生悲剧的步伐。他离开养父母,朝忒拜城走去,在逃离的路上俄狄浦斯受到了一伙路人的凌辱,一怒之下杀了四个人,其中就有他微服私访的亲生父亲——年迈的忒拜国国王拉 伊俄斯。不久之后,俄狄浦斯以其非凡的聪明才智除掉了危害忒拜民众的人面狮身女妖斯芬克斯,被忒拜人民拥戴为王,并且娶了前国王的王后——他的生母为妻,还和她生育了两个孩子。 俄狄浦斯就这样成为了杀父娶母的罪人,可他自己对此却毫不知情。为了平息忒拜国内流行的瘟疫,按照神的指示,俄狄浦斯寻找杀害前王拉伊俄斯的凶手,结果发现要找的凶手就是自己,而杀父娶母的命运还是降临到了他的身上。俄狄浦斯的母亲伊俄卡斯忒在悲痛中自尽,来洗净自己的罪孽。俄狄浦斯在百感交集中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然后自我放逐眼,然后自我放逐,与他的两个女儿远离了忒拜城,到处流浪,以求忏悔。在《俄狄浦斯王》之前,希腊悲剧中的主人公大多是神,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俄》剧把主人公锁定为不具备任何神力的凡人,其独特命运更是世界文学作品中绝无仅有。②.主人公命运的典型性俄狄浦斯的命运是独特的,骇人的。但是作者索福克勒斯又赋予这个独特的悲剧英雄以一定的典型性。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其他主人公一样,俄狄浦斯出身高贵。所不同的是,他虽然是神的后代,但是他已经是人间的英雄。索福克勒斯对俄狄浦斯充满赞赏,赋予他非凡的智慧,性格刚毅勇敢,敢于承担责任,一心要解救他的城邦于困苦之中,可以说是集人类理想的出众品质于一身。为了逃避可怕的命运,避免对父母的伤害,他放弃王子的地位去流浪。在瘟疫肆虐下的忒拜城郊,当走投无路的人们把求生的希望寄托在俄狄浦斯身上,聚集到王宫前向他乞援时,他成了忒拜人心目中的救星。为了挽救濒于毁灭的忒拜城,他派出妻舅克瑞翁亲王到阿波罗神庙乞求神示,乞问究竟怎样的言行才能拯救黎民。如果用民众的标准衡量他的行为,他称得上是一个堂堂正正的英雄,一个理想的民主派领袖的形象。因此,在俄狄浦斯身上,已经可以看出英雄人物正从传统的神的家族体系中分离出来,走向人化,超人的色彩在渐渐淡化,俄狄浦斯真正成为依靠自我力量的“人”的典型。2. 《俄狄浦斯王》中不朽的悲剧魅力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之所以被推为古希腊戏剧的典范,它忠实地表现生活中最黑暗的一面,却又不让人感到压抑和沮丧;相反的是,让观众从有限的人体与无限世界的冲突中体会生命的激情和对真理的渴望。主要表现于主人公以下几方面的独特的抗争和矛盾:①. 智慧与无知的矛盾俄狄浦斯虽然集英雄人物的勇敢、无私、智慧于一身,但对于自身的命运,他始终是无知的。在对外部世界的关系上,他处于被欺骗的地位,他始终想要离真相近一些,即使隐约预感到结果的可怕,他还是不顾劝阻,用自己的智慧解开了斯芬克斯的谜语谜底,却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和自己的生身母亲结婚,他成为和他同住的儿女的父兄,他生母的儿子和丈夫,他父亲的凶手和共同播种的人。全剧最后俄狄浦斯刺瞎双眼有着双重寓意,一方面预示只有靠刺瞎双眼进行自我惩罚,他才能看清这个无法令他接受的世界;另一方面暗示他在命运中其实早就相当于一个盲人,对一切茫然无知。在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是自我反思的第一个例证,是阿波罗神庙墙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的第一次实现。②. 自我与伦理的抗争俄狄浦斯的出生就是同伦理相悖的,这也是该剧主要的矛盾之一。女妖斯芬克斯的谜语谜底是“人”,俄狄浦斯猜到谜底,也正是他自我理性的强烈表现。他是忒拜城的国王之子,一出生即面临被亲生父亲杀死的厄运。也就是说,他的自我是有罪的,与他人冲突的。而他的亲生父亲则是自私的,为了保全自己,意图杀死刚出生的亲生儿子。如果俄狄浦斯死去,这个可怕的神谕可以避免,但是他的父亲老国王则犯了伦理大罪。希腊神话体系中一向有杀父夺权的传统,例如宙斯就是杀死自己的父亲之后成为众神之主的,但是俄狄浦斯的杀父行为却是无意的。为了保护养父母,同时也保存自我,他回到了忒拜城,但他更快地陷入了杀父娶母的命运。追查杀害老国王的凶手时,他完全是想按照自我意志,依靠自我力量完成,但是已经无法从进退两难的窘境中脱身,因而使得自我的个性毁灭。当使者从科任托斯带来老王波吕玻斯病逝的消息时,俄狄浦斯感到的是很大的安慰。并不是他真的不悲痛,而是他害怕犯伦理禁忌,这个消息毕竟让俄狄浦斯感到逃脱了杀父的命运。这是西方伦理学上DILEMMA(进退两难的困境)的一个最典型例子,这也说明,当时希腊社会中的伦理体系刚刚建立,尚未完善。③.接受与逃脱的抗争希腊人看到人间的苦难,命运的残酷,但是他们没有像佛教徒一样对现世否定,而是做出悲壮的反抗。英国美学家斯马特认为:“悲剧全在于对灾难的反抗。陷入命运罗网中的悲剧人物奋力挣扎,拼命想冲破越来越紧的罗网的包围而逃奔,即使他的努力不成功,但在心中却总有一种反抗。……如果苦难落在一个性格懦弱的人头上,他逆来顺受地接受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只有当他表现出坚毅和斗争的时候,才有真正的悲剧,哪怕表现出的仅仅是片刻的活力、激情和灵感,使他能超越平时的自己”。面对命运,俄狄浦斯也竭力逃脱,但是他越是挣扎,越是被步步紧逼,被命运的绳索捆得无法呼吸。无论怎样逃避,神谕仍然一步一步地实现,而俄狄浦斯本人始终是盲目的,他的每一个努力都使自己反而更加接近厄运,尽管没有任何道义上的责任,可他却无法逃脱这命运的最后审判。人类的英雄的悲壮的抗争在神谕的力量下显得那么渺小。至此他已经完全陷入了人生最大的悲剧之中,但是最可悲的还在于,命运让他亲自来揭穿这个悲剧。尽管他的母亲在揭穿悲剧的过程中已隐隐地察觉到了什么,而且极力地阻止他揭穿这个事实,但他还是固执己见地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俄狄浦斯惊慌、恐惧,但是他始终不曾退缩过,所以他的抗争具有了普遍性。俄狄浦斯的命运让人感到恐惧,他的无知令人同情,而他的英勇又无畏的抗争则令人深深体验到《俄》剧的独特魅力。正如亚里士多德在《悲剧理论》中指出的,恐惧与怜悯带给人的震撼正是悲剧的快感。二、俄狄浦斯悲剧根源的一些观点1.自由意志和理性精神缺乏是否因为俄狄浦斯理性精神缺乏、自由意志不足导致了其悲剧呢?答案是否定的。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作者着力表现的是人是有理性精神与自由意志的。俄狄浦斯对斯芬克斯之谜的破译,意味着古希腊人自我意识和理性精神的觉醒,。当忒拜国王拉伊俄斯从神谕里得知他的儿子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时,他竭力逃避这一命运,命人将襁褓中的儿子弃于荒野。俄狄浦斯更是被当作理性精神与自由意志的象征与化身进行塑造。当成人的俄狄浦斯从神谕里得知他必将杀父娶母时,他放弃了王位继承权,离开“父母”,前往“邻国”忒拜,以反抗这可怕的杀人逆伦的命运。他不仅反抗杀父娶母的无理命运,而且运用智慧解开斯芬克斯之谜,为忒拜人解除了灾难。在他当上忒拜国王后,又勤政廉洁,一心为民。当他得知忒拜发生瘟疫是因为杀死前任国王拉伊俄斯的凶手仍逍遥法外时,他发誓一定要将凶手抓住。他不顾一切劝阻,包括知情的预言者忒瑞西阿斯的劝阻,一味地追下去。特别是当他得知杀死前任国王的凶手是他自己时,他也没有逃避,而是勇敢地承担了责任,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自我流放。这些都是理性精神与自由意志的体现,因此说将俄狄浦斯悲剧的原因归结为理性精神缺乏,自由意志不足是不符合剧情的,也不符合索福克勒斯的创作宗旨。2.性格上的弱点亚里士多德将俄狄浦斯的悲剧归结为他性格上的弱点,《俄狄浦斯王》就是他的“过失说”理论的主要依据。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俄狄浦斯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因为他“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而他之所以陷于厄运,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恶,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 。由于俄狄浦斯一时动怒,导致判断上的失误,给他的命运带来了不幸。是否这样呢?我们所见到的俄狄浦斯,尽管他有时有些武断,猜疑他人,喜欢动怒,但总的来说,他正直、诚实、勇敢、民主,信守诺言,尊重神,相信神,爱护人民,有责任感,视城邦的利益为生命,是一个深受人民尊重与爱戴的好国王,是忒拜人心目中绝对的强者。的确,他一怒之下杀死了前任国王,即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然而他杀死拉伊俄斯完全是出于自卫,而且他也不知道他所杀的是他的父亲。他是按照忒拜国的风俗(在一个历史时期,继任者要将死去首领的财产连同诸多妻室一同继承)娶王后为妻的,同样,他也不知道他娶的就是他的母亲。况且,在他未杀父娶母之前,他的悲剧命运已经被决定了。再者说,古希腊悲剧的主题是人与命运的抗争。这同莎士比亚笔下人物由于性格上的弱点导致其自身悲剧有本质的不同。将其悲剧归结为他性格上的弱点,不符合作者的创作宗旨。因此可以说,他是无罪的,他性格上的原因决不是他悲剧形成的最根本原因。3.伦理禁忌的破坏持这一观点的研究者认为:这出悲剧在当时的意义在于教诲,即用生活中的事实告诉人们乱伦将会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要求人们严格遵守这一禁忌。俄狄浦斯的悲剧是人类在伦理道德建设进程中付出的代价,反映了古代希腊人的伦理观念的演变过程。索福克勒斯极力渲染乱伦的悲剧性后果,其目的在于警示乱伦的禁忌是不容破坏的,乱伦是一种污染,是要被清除掉的。导致俄狄浦斯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他犯罪的对象的特殊性,即杀的是自己的父亲,娶的是自己的母亲。如果不是这样,最多只是犯罪而已,但有可能不会导致他的悲剧。也就是说,导致俄狄浦斯悲剧的并不是他命中注定要做某一件事,而是他做的这件事的性质。所以,真正导致俄狄浦斯悲剧的并不是他的命运,而是他所犯罪行杀父娶母的伦理性质,是他破坏了当时的伦理禁忌。他在戳瞎双眼后寻找自己的妻子。他是在寻找自己的妻子,还是在寻找自己的以及自己儿女的母亲?他永远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因为这个有关人间伦理的问题比斯芬克斯的谜语更难让人回答。俄狄浦斯破解斯芬克斯之谜实际上是第一次给人下的定义。虽然对于俄狄浦斯的智慧而言,回答这个谜语根本算不了什么难题,但是对于这个谜语被解开却意义重大。既然俄狄浦斯能够给人下定义,这说明俄狄浦斯具有了人的全部理性,说明他已经依靠人的理性摆脱了兽性,并且彻底从兽转变成了人,从而具有了人的伦理意识和伦理禁忌。当他得知自己命中注定要玷污他母亲的床榻,生出一些使人不忍看的儿女,而且会成为杀死生身父亲的凶手时,他流亡他乡,在流亡中看不见亲人,也回不了祖国。当使者从科任托斯带来老王波吕玻斯病逝的消息时,俄狄浦斯感到的是很大的安慰。并不是他真的不悲痛,而是他害怕犯伦理禁忌。正是因为他有了强烈的伦理意识,他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伦理犯罪,才能产生沉重的罪恶感,并残酷地惩罚自己。俄狄浦斯对自身失伦罪过的惩罚是触目惊心的。在“我成了不应当生我的父母的儿子,娶了不应当娶的母亲,杀了不应当杀的父亲”的自责声中,俄狄浦斯刺瞎了自己的双目,并且请求放逐作为罪过的代价。他把与母亲的乱伦关系视为人间最可耻的事。这一切都说明,他在主观上并没有破坏伦理禁忌。倘若我们再继续追问下去:俄狄浦斯为什么会犯此禁忌?恐怕很多人都给不出答案。也可以这样说,导致俄狄浦斯犯伦理禁忌的因素才是其悲剧的真正根源。所以,伦理禁忌的破坏不能作为其悲剧的真正根源。4. 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学说关于俄狄浦斯悲剧形成的原因,还有许多解释,但都带有这样那样的片面性。比较典型的是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1900年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探讨了《俄狄浦斯王》中的恋母因素及其对观众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相信,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冲动,在男性表现为“杀父娶母”,在女性表现为“杀母嫁父”。他把这种现象命名为“俄狄浦斯情结”和“厄勒克特拉情结”,又称为“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这个理论对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它的影响下产生了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一大流派,即精神分析学派。他认为俄狄浦斯弑父娶母并非命运注定,而是他指向母亲的无意识性欲冲动所致。他推而广之地认为幼儿都有这种本能倾向,把初发的性欲冲动指向异性别的父母,同时把初发的嫉恨指向同性别的父母。他强调幼儿的人格发展都必须经过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意义重大的阶段。在弗洛伊德看来,除了父亲的阉割威胁之外,促使幼儿最终放弃乱伦幻想,克服俄狄浦斯情结,从而基本完成社会化、道德化过程的原因是这样一种无意识的自我慰藉:总有一天他会成为一位父亲,把他早期散乱的力必多通过俄狄浦斯情结以一种集中于生殖的性行为方式而组织起来。这就是说一种更现实的考虑,一种父亲的角色期待:到那一天他可以象父亲那样占有一个女人 ( 妻子) 以夫妻性生活的方式把集中起来因而更加强烈的性欲冲动释放出来以满足性的欲望,无须现在犯乱伦大忌。于是,传说中的俄狄浦斯无意中弑父娶母的过错便被他赋予了精神分析的普遍、必然的意义。弗洛伊德从这个悲剧中为他的俄狄浦斯情结概念找到了灵感,但这出戏描绘的是人类意识的局限性而不是俄狄浦斯与其母亲的乱伦欲望。他的“罪过”实际上是不知道或没有“看到”。他没能充分观察到周围的许多迹象,其中有些是潜在的迹象。如果他知道了当然就不会这样做了。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是把人的心理生活生物学化了。他虽然看到了人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却很不重视;他完全无视人的历史性;他轻视人的理智性,夸大本能、性本能冲动在心理生活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把人降低到了动物的水平。大大减弱了悲剧带给我们的审美情趣。任何将俄狄浦斯定性为主动的杀父娶母的罪恶个体从而试图对个体的心理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的尝试都是非常的不科学的。因为俄狄浦斯内心所想的只是失伦行为的避免,杀父娶母行为的发生是社会驱动的结果。而其将恋母情结命名为俄狄浦斯情结,也将高雅的文学变为心理学分析的材料。尽管它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俄狄浦斯悲剧形成的原因,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但其局限性是明显的,就像许多评论者所指出的那样,他将悲剧的根源解释为人的生物本能,否定了悲剧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活动中悲剧性现象的反映,对于俄狄浦斯悲剧形成的原因的分析显得牵强附会。三、俄狄浦斯悲剧根源的真正原因—-命运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俄狄浦斯的悲剧呢?为什么这样一位具有理性精神与顽强自由意志的人,一个无罪的人却最终也无法冲破命运的罗网。他的智慧,他的求知求真,他的诚实勇敢,他的责任感,所有的一切,不仅没有使他逃脱命运的魔掌,相反使他陷入到命运的怪圈中。正当防卫成了凶手, 荣誉带来的婚姻是乱伦,主持正义的人是凶手, 明察秋毫的人是瞎子, 解救城邦的人成了污染源。 解开谜的人,却解不开自己。为什么崇高变成了丑陋,智慧变成了愚蠢,无辜变成了有罪?这到底是为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命运,他的悲剧是命中注定的。1.什么是命运命运到底是什么呢?是否像许多人所说,命运是某种超越于人之外的而人对之又不可抗拒和无法解释的主宰人乃至神的神秘力量呢?这一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又带有局限性。它肯定了人的有限性,承认世界的无限性,具有辩证的观念。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它泯灭了人的主动性,过于悲观,陷入到神秘主义与虚无主义的泥淖中。如果说俄狄浦斯解开斯芬克斯之谜意味着古希腊人的自我意识和理性精神觉醒的话,那么俄狄浦斯的命运悲剧则是古希腊人在自我被再度放逐后对人的追问与反思,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反思,对人的悲剧性处境的朦胧理解,是人的有限性与世界的无限性的形象表达,它昭示着西方文学中信仰拯救之维的萌芽。命运是一种冥冥之中超越于人之外、支配人的力量,人虽然看不到,却可以感觉到。它其实就是人的有限性与世界的无限。在神话中,命运作为神意志被表现出来。命运往往借助神来体现,如运女神。但是命运往往又凌驾于神之上,因为不仅人要接受命运的安排,就是神也要服从命运安排。按照现代人的观点,命运是一种来自社或自然的抽象和普遍的力量,一种来自未被揭的寓于偶然之中的必然性。古希腊人的命运只属于人的想象的概念范围,而且是对抽象物想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这样评价希腊人眼中的命运:“命运好像一个喜欢表现自己的威力的任性的权势人物,常常预先对他打算加害的人说,‘我就预备那样干,你倒试试来阻挡我’,它就是这么干的,他预先宣布自己的决定,向我们证明,我们无力与他抗争,也无力躲避;同时在嘲笑我们的软弱、笨拙以及从我们失败的抗争中体味恶意的快感。”毫无疑问,在希腊人眼中,命运是最无法蔑视的事物。而《俄狄浦斯》正是把这种古希腊的命运观以最形象的方式图解了出来。人生而自由,然而枷锁却无处不在,这枷锁就是“命运”。2.命运观在《俄狄浦斯王》中的体现俄狄浦斯一方面认为自己有罪,另一方面又认为自己无罪。他悲剧的根源在于他无视人的有限性与世界的无限性,夸大了主体性的作用,过分相信和依赖理性的力量。他将经验形态的一切——智慧、力量、勇敢、对神的信仰、自由意志与世俗化的价值规定——正直、诚实、民主、信守诺言、爱护人民、有责任感等,看做世界的终极尺度。妄图通过它们穷尽世界的奥秘,摆脱人悲剧性的处境,寻找到人的解放、自由与幸福。在他看来,只要自己用自由意志反抗这一厄运,只要遵循了一切世俗化的价值规定,就可以摆脱悲剧性的处境。然而,人企图通过主体的力量走出封闭性自我,就如同用自己的手托起自己的身体一样不可能,人性中的魔性也势必在这种精神的迷误中显现。就在他企图通过主体的力量走出封闭性的自我,通过自由意志反抗杀父娶母的厄运时,厄运却降临在他的头上。就在他负起道德责任,宣布他对杀死前任国王的人的诅咒的时候,他也就宣判了自己的罪行。就如同罗念生先生所说:“他之所以遭受苦难,与其说是由于他自身的过失,毋宁说是由于他的美德。” 他用智慧解开了斯芬克斯之谜,自以为世上最大的智者。然而他只解开了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人,而并未弄清人是什么,既没有认识自己,也没有真正认识和主宰外部的世界。否则他就不会迈出人的界限,陷入毁灭的深渊。在人是什么、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上,他是无知的。他面对自己的父母,却不认识,做了杀父娶母的事也不知晓。他的遭遇表明,人越是企图通过理性与自由意志摆脱人悲剧性的处境,就越是制造了更大的灾难。人越是企图自我拯救,就越是陷入毁灭与虚无的深渊。人越是企图解开所有的谜底,就越会变得无知。有限的,有限的“理性和道德都不是精神的最后宿地。” 对于那些企图以理性与自由意志执著地追求自己所肯定的价值和穷尽世界的无限与永恒的英雄们,悲剧的命运是注定的。古希腊人是敬畏命运的,命运总是变幻无常,无法预测,许多人因此而浑浑噩噩打发日子,不敢直面惨淡的人生、无力承受命运的重轭,他们或者蒙蔽双眼及时行乐,或者犯下过错却想逃避惩罚。正如俄狄浦斯的母亲伊俄卡斯忒所说:“偶然控制着我们,未来的事又看不清楚,我们为什么惧怕呢?最好尽可能随随便便的生活。别害怕你会玷污你母亲的婚姻;许多人曾在梦中娶过母亲;但是那些不以为意的人却安乐的生活。”索福克勒斯在悲剧的最后也写到:当我们等着瞧那最末的日子的时候,不要说一个凡人是幸福的,在他还没有跨过生命的界限,还没有得到痛苦的解脱之前。 当俄狄浦斯意识到他的遭遇是命中注定时,他也就理解了人的有限性。承认了人的有限性,也就承认了世界的无限性。在世界的无限性中,包含着他性拯救意识。俄狄浦斯一方面执著地追求自己所肯定的价值,另一方面又在不自觉中摧毁了他所肯定的价值。在摧毁他所肯定价值的一刹那,他触摸到了所肯定价值的极限,看到了它被否定的可能性,意识到了人性中的魔性。也就在这一刹那,他意识到了世界的无限。俄狄浦斯之所以陷于悲惨的命运,不是由于他有罪,而是由于他竭力逃避杀父娶母的命运,无视人的有限与世界的无限,自不量力地与命运抗争,最后陷入到悲惨的命运中。俄狄浦斯的悲剧是人的有限性的体现。悲剧并非仅指悲剧事实的发生状态,也包括精神的存在状态。就个体而言,俄狄浦斯是无罪的。他杀父娶母的预言降临之前,他并没有做过错事。他杀父娶母也并非有意。而就整体而言,他又是有罪的。人性中的魔性潜藏在他心中,他的罪行是预定的。即使他避免了杀父娶母的厄运,他也无法摆脱作为人类整体中的一员的悲剧性处境。3. 《俄狄浦斯王》中人与命运的抗争命运总是轻视甚至嫉妒人的智慧和理性的,它以其变幻莫测的神秘性和人神共惧的可怕力量给人以致命打击。俄狄浦斯的父母担心自己亲生的孩子会犯下神谕中杀父娶母的罪行,就策划了谋杀亲子的行动,命仆人把刚出生的孩子丢弃深山荒野,他们以为这样就避开了命运的打击,从此过上逍遥快活的日子,而却因此承受了更惨痛的命运。俄狄浦斯最终找到了他要的真理,代价却是父母的生命和自己的一生。在真相被揭穿后,俄狄浦斯用母亲的胸针刺瞎了双眼,对此举一般有两种说法 。一是俄狄浦斯恨自己的双眼看不到真相,于是惩罚自己生活在永久的黑暗中 ;二是怕自己的双眼看到真相被揭穿之后身处的尴尬境地 。但不管哪一种说法,都证明俄狄浦斯没有放弃生命,没有听任命运的摆布,没有诅骂命运的残酷,而是维护作为人的高贵和尊严,以尊严的方式去和命运抗争,他要看看命运还能给他带来什么更大的灾难。在他目盲之后 ,我们看到了一个强烈的对比 :一个具有无上智慧与权威的有眼睛的国王的盲目无知和一个因得罪了神而失去了视力但却因此被赋予预言能力的老人的洞悉一切。也可以说俄狄浦斯因失去了双眼而多了一只眼睛。他对自己的命运和价值有了清醒的认识 。俄狄浦斯自行戳瞎双眼,反而使自己走进光明。但俄狄浦斯最后也没有摆脱命运,没有做成文明人,但他还是个失败的英雄,是文明放在蒙昧祭坛上最高贵也是最后的祭品。俄狄浦斯最后戳瞎双眼,自行放逐,用这种悲壮的斗争的照亮了人生阴暗的一面,命运可以剥夺他们的幸福和生命,却不能贬低他们的精神;可以把他们打倒,却不能将他们征服。“命运”和俄狄浦斯王既两败俱伤,“命运”因其邪恶无理招致人们的批判、厌恶,俄狄浦斯王因其主动抗争招致苦难;又获得双赢,“命运”的不可避免性让人们认识到了人生的必然性:有限性和悲剧性 (缺憾性) ,俄狄浦斯王的抗争让人认识到了人的命运其实就在自我书写的过程中,而不是结局。命运所代表的世界的无限性是人们永远都欲超越的梦想。而在这种永恒的超越中,人性一次又一次的得以升华。主要参考资料:[1] 包利民.生命与逻各斯•希腊伦理思想史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2] 陈洪水,水建馥.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3] 马 晖.民族悲剧意识与个体艺术表现[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4] 尼 采.悲剧的诞生[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6]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7]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4.[8] 肖四新.人的追问与反思[J].宁夏大学学报,2000.(3)[9] 周春生.悲剧精神与欧洲思想文化史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0]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
音乐以它独特的魅力打动人心,而影视音乐又以它的特殊性占据着影视与音乐的双重重要地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西方影视翻译的语言艺术赏析
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摘要
[摘 要] 历年来人们概念中的影视,不管国产影视还是西方影视都只是茶余饭后的“甜点”,仅供娱乐,其自身只具备娱乐性,但是随着影视自身行业的发展,影片被赋予的东西越来越多,更多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各种人生意义被电影人载入到影片当中,影视淡漠其娱乐性,顺利成长为各国 文化 交流的使者,西方影视的翻译要求语言的真实准确性,也要求译文的优美诗意性。本文从翻译中的几个 方法 与技巧出发,赏析其中几例西方影视翻译。
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内容
[关键词] 西方影视;翻译;语言艺术
当福尔摩斯的名字飘浮在所有侦探电影 爱好 者的心中,当迈克俊俏沉默的面孔深深地埋在《越狱》迷的脑海,当所有的电影爱好者身上都开始流淌着蓝色的“阿凡达之血”,蓦然回首,我们终于发现,西方影视作为一种视觉盛宴,正在入侵人们的精神生活。
电影在全世界文化传播的轨迹中无疑是最闪亮的一幕风景,“如果电影是一场梦,那就让我醉生梦死”,这句话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笔者的QQ签名。电影的变革我们历历在目,从最初的无声、黑白的“卓别林式幽默时代”——粗糙的黑白有声电影——声音色彩画面俱全的彩色电影——3D电影时代——5D电影横空出世,在这些电影变革流程中,电影语言的变革,像是衬托红花的绿叶,成为不可或缺的变革章节,语言作为文化传播里面最强有力的支撑系统,对文化的发展、传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影视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担负起传播人类文化的重任,当岁月的章节翻到华丽的21世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这些概念像浪花一样四处翻飞,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际的影视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一部通过翻译工作者精心翻译的外国影视作品,就像长着翅膀的使者,双翅携带着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在世界之间传播着人类文化。纵观现今影视翻译,不难看出,与普遍的书本翻译、音译迥然,电影翻译无论是从其翻译规律或者翻译的语言艺术上都有其独特的规律属性。
一、影视语言翻译的理论基础
语言翻译历史悠久,中国最著名的翻译理论是大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所谓“信、达、雅”指的是在翻译的时候一要“信于原文”,即翻译要与原文原意相符;二要“达于原文”,即翻译时表达要顺畅;三要“雅于原文”,即翻译时译文要有文采要优美。严复的翻译理论很大程度上适用于文本翻译,因为一个成功的影视翻译,需要不只是台词即影视脚本文字的“信达雅”,还需要考虑影片其他非文字因素的翻译,比如影视演员的情感表达、影视图像信息的传达、不同国家语言表达的差异性等,影视翻译翻译的不是文字,而是一部有血有肉的影片,它或许是由风格迥异的图像、南辕北辙的声音、代表不同文化的文字构成的一个预期向观众传达海量情感信息的多符号载体,是一个信息量丰富的整体。所以影视翻译不仅局限于语言学、翻译学,它还涉及媒体传播学、影视本身所具备的艺术特征等,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整体。
二、翻译的诗意性
我们都知道,一部地道的外国影片,它身上往往携带着巨大的信息资源,它包含着本地民族的历史血脉与文化背景,深刻地反映本地民族原汁原味的生活方式与思维节奏。且电影语言与一般语言不尽相同,电影语言是指电影艺术在传达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中使用的媒介手段的结合,它直接为观众的视听感官服务,它直观、鲜活、具体,用形象来表达语言,携带着巨大的感染力。要将西方影视的电影脚本翻译成中文,绝非易事。原因如下:中西文化差异巨大,西方信奉上帝就如同我们中国人相信客厅里有一张茶几存在一样;中国文化往往重视意会、注重自我感悟,较为感性,而西方文化则注重概念内涵、注重分析,较为理性。这些差异性反映到语言上,就是中国语言较为感性,靠语意贯彻全文,而西方语言则强调语法、词语的上传下达,语句的相互衔接与呼应。相信大家看到“中国式英语”,都会莞尔一笑,在影视翻译中,这个问题无处不在。
Gone With The Wind:
This car,Goeth would have bought this do I keep the car? Ten people by that,ten people,ten more pin,two is gold,two more would have given me two for it,at least would have given me one ,one more,one more person,person,Stern,for could have got one more person,and I didn’t ,and I didn’t…
译文如下:
这辆车,歌德应该会买。我为什么留这辆车,它能换十条命,十条命,多救十个人。这枚胸针,可以救两条命。这是黄金,可多救两个人,他会让我换两个,至少一个人,他会多救一个人,多一个人,是一个人,斯滕,这个可以换一人的命,我本可多救一个人,可我没有,可我没有……
这段译文语气柔和哀伤,语义流利通畅,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淡淡的伤感与诗意,忠实于原文的语义,文字诗意优美,文字情感与原文相契合,可称上乘译作。
再比如《狮子王》:
I laugh in the face of danger.
译作:越危险就越合我心意。
三、翻译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人们在观赏一部影片时,要同时启动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内心丰富的情感神经,可谓“工作量巨大”,这就一如我们看小说,很多小说当我们看第一遍时,感觉是囫囵吞枣,云里雾里的只知大意,很多细节都是模糊的,但是纸质的小说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读很多遍,一部好的作品总是百读不厌,而且每读一遍随着读者年龄与阅历的增加就会产生新的情感体验,但是电影不一样,电影主要是以画面和声音相结合向人们传达信息,很多信息转瞬即逝,所以人们在处理这些信息时出现用时短的特点,如果翻译中出现一些艰涩难懂的词语或者某个词义含糊不清,而且很多电影本身的魅力也具有时效性,很多电影在欣赏的时候感觉很震撼,但是却总是提不起兴趣再看第二遍,只有一些经典影片,才能经得起时间推敲,与时光一起变成永恒。很多翻译,如果不具备时效性与准确性,那么就很可能影响观众的整体感官,让整部影片索然寡味。 比如《教父》:
I never wanted this for work my whole life——I don’t apologize — to take care of my family,and I refused to be a fool,dancing on the string held by all those big don’t apologize——that’s my life——but I thought that,that when it was your time,that you would be the one to hold the Corleone; Governor ,it wasn’t enough time, wasn’t enough time.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带给你这些。我工作了一辈子,来养家糊口,我没有道过歉,我不愿意当个傻瓜,可我总是在大人物所牵的绳子上跳舞。我不会道歉的,这就是我的本色,不过我也想到过那一点,我想那时候是你的天下,你就是牵绳子的那个人。考利昂参议员,考利昂州长。好了,时间不多了,迈克尔。时间不多了!
这段台词赋予了丰富的信息,首先,这是维多的心里独白;第二,维多是个清醒的傻瓜;第三,维多愿意做个清醒的傻瓜,即便迫于无奈。
比如:《飘》
I think it’s hard winning a war with words.
译文:我认为纸上谈兵没什么作用。
四、翻译的直白性与深刻性
在一段成功的影视翻译中,电影文字脚本翻译在忠于原文进行翻译时,要注重刻画其深刻性。
比如:Schindler’s List
What is right? When a person committed a crime,the judge sentenced him to deat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This is not right,It’s called justice.
When a person has committed a crime Similarly,the emperor could sentence him to death,
Can not sentence him to death,then pardoned him,this is called right!
什么是权利?当一个人犯了罪,法官依法判他死刑。
这不叫权利,这叫正义。
而当一个人同样犯了罪,皇帝可以判他死刑,
也可以不判他死刑,于是赦免了他,这就叫权利!
当听到这句台词的翻译时,相信很多人都会内心深深地呼出一口气,然后,心里产生强烈的共鸣。翻译出来的语句,使权利深刻得入木三分,相信多年后,很多人都会忘记这部Schindler’s List,但是却没有人会忘记什么叫权利!
五、翻译的口语性
在观看国外的电影大片的时候,笔者相信大家在沉醉于这些好莱坞大片带来的精彩情节时,一定也会像看我们的国粹京剧一样,看到精彩处,不禁大叫一声“好”!而西方影视译制片里口语化式的翻译,就具备这个特征。翻译片里对于口语化的需求不外乎要考虑到观众范围广,年龄跨度大,口语化可使影片通俗易懂,老少皆宜。
Batman:How much do you weight?
Vicky: About 1 20 pounds,I think.
Batman: Hold :AAH!OOH!
译文1:蝙蝠侠:你的体重是多少?
维奇:我想大概有120磅吧。
蝙蝠侠:坚持住。
维奇:啊!噢!
译文2:蝙蝠侠:多重?
维奇:120磅吧。
蝙蝠侠:抓紧。
维奇:啊!噢!
译文2使用的语言简洁明了,口语特色一览无遗,恰如其分地增加了影片的紧张感与幽默感。
现今的影视已不仅仅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越来越肩负着各国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命,随着大量西方影视作品进入我国,我国的影视翻译团队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翻译水平也日渐攀升,翻译的语言艺术涵盖广阔。本文只选取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以期抛砖引玉,在国外影视翻译上推陈出新。
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文献
[1] 郭建中.实用性 文章 的翻译(下)[J].上海科技翻译,2001(04).
[2] 刘学云.翻译新论[M].武汉:湖北 教育 出版社,1996.
[3] 孙迎春.翻译学语林[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4] 孙致礼.文化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1).
[5] 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 柳耀辉.影视文化论文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英美影视赏析课与大学英语教学
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摘要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校开设了英美影视赏析公选课,旨在完善多元生态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学习英美文化和文学知识,提高其英语听说和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内容
关键词:英美影视赏析课;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89-03
英美影视赏析课作为一门公选课,有利于加强文化教学,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学生灵活地应对各类文化差异。英美影视赏析课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为学生营造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英语 的积极性。
目前我校力争完善多元生态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多元生态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指根据生态学原理把课程设置看作一个动态、开放的生态整体,讲究‘兼容、动态、良性’。”在这种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当中,各种课程要素相互依存、作用,灵活协调,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实现动态平衡。相比之下,传统教学过程和手段缺乏开放性和灵活性,教学评价体系缺乏层次性、多元性和激励性,学生常感受不到学习的成就和喜悦。增设英美影视赏析课,可以改善这种状况,寓教于乐,实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多元生态化。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般说来,学生 兴趣爱好 的广度和深度,会影响其学习动机的稳固性和深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丰富有趣的内容以及生动的 教学方法 来吸引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异事物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探究,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与变化,可以不断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在此基础上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电影一般都有有趣或刺激的 故事 情节,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给人带来感官上的享受。相对于刻板的教材,电影集画面、声音、故事情节于一体,更能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达到有效地学习语言目的。
二、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氛围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非常重要。电影语言生动活泼,取材于现实生活,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电影中的光、色、声、影、形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视听神经,形成相对直观的语言交流和自然吸纳的语言环境。
著名语言教育理论家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取决于大量的语言输入。他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即通过接收“理解性输入”而产生的。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大于学生目前语言能力的信息输入。Krashen提出了“理想输入”的说法,认为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可理解性,既有趣又有关联,非语法程序安排和要有足够的量。“语言环境决定语言输入的质量。‘此时此地’原则从语言习得的角度论证了这一观点。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应该为学习者提供较为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影视赏析课能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心理障碍最小的状态下自然习得语言。
三、有助于学生提高听力和口语水平,赋予学生成就感和满足感
英语电影中富含原汁原味的语音素材,其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真实地道,表达句式多样。电影台词可分为采访、演讲、购物等。这些台词可作为学生真实自然的听力材料。台词大都语速正常,属于实际生活中的正常语言,有利于学生模仿并学以致用;还利于学生体会 英语口语 中常用的弱读和连读,养成听说英语的正确习惯。
如影片《阿甘正传》中脍炙人口的语句:“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狮子王》中:“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在微妙的平衡中生存。”《TITANIC》中:“我觉得生命是一份礼物,我不想浪费它,你不会知道下一手牌会是什么,要学会接受生活。”这些 名言 言简意赅,富含人生哲理,既可教给学生新词汇,又可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在观看有趣的电影时,学生会自觉使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假设和预测,从而学习吸收信息。教师可以使用电影语料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情景对话时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比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讨论电影内容,交流感受。在交流时,要求学生灵活使用电影中的词汇、句式和 名人名言 。好的电影比教材更能激发学生的交谈欲望,促使他们用新词汇交流感受,学以致用,给学生带来学会新知识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四、有助于学生学习英美文化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好的影视作品可以更直接地向学生展示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俗。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文化所涵盖的大量信息是促使语言鲜活、推动语言发展的强大动力。学生社会文化能力中最薄弱的环节在于语言本身所涉及的文化因素上,尤其是词汇的文化内涵。”学生如果不了解目的语背后的文化,就会使该语言的表达苍白无力,有时甚至会产生误解。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法和句式,还要向学生传授背景文化知识,“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及其文化传统,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使学生达到语言与文化融会贯通。
通过电影学生会学到很多文化差异,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比如,美国新娘结婚时身着白色长裙并佩戴面纱。新娘还要按照四句韵文去做,即穿戴something old,new,borrowed,and blue。舞会结束前,新娘会将花束扔向未婚的女子,接到花的女子被认为是下一位该结婚的人。这些习俗跟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相差甚远。学生在欣赏《老友记》中菲比和莫妮卡两位主角的婚礼时,就可以学习到这些文化差异。由此可见,“外语影视以其最直接、最真实、最准确的方式集中表现着目 标语 文化场景,并以其丰富的语汇和具体生动的形象传递着异域文化的语言习惯、 思维方式 、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
在课堂上,教师应精选与教材中课文主题相似的影片,并解释影片背后隐含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比如在解释文化差异时,笔者选用了《世界是平的》这部电影,影片中多次描述了印度和美国的文化差异:印度房东初次见面就问美国房客的收入、家庭和婚姻状况,这对美国人来说都是隐私;牛在印度宗教中是神圣的,印度人不吃牛肉,可是美国在印度的外包服务中居然卖烙牛的烙铁和牛排煎锅,印度人对这难以接受;印度人对美国人独有的一些小商品很陌生,因不知道具体用途而无人购买,如美国人在观看比赛时戴的奶酪形状的帽子。这一系列文化差异使得美国的外包业务在印度进展得很不顺利,从美国来的销售经理在了解了大量印美文化差异后,终于取得了成功。看完电影后,学生们踊跃发言,补充了很多印美和中美文化差异的例子,有效地练习了英语口语,并对中西文化差异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五、有助于学习英美文学知识,提高其 英语写作 能力
学生在赏析由名著改编的电影时,会学到很多英美文学知识。如《哈姆雷特》、《傲慢与偏见》等作品,会使学生对经典作家和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电影《死亡诗社》故事情节曲折,内涵发人深省。主角基丁是一位被学生们亲切地叫做“船长”的教师,他提倡学生们用崭新的视角观察世界,学生被他那反传统的教育方法所感染,创建了新的“死亡诗社”。基丁所提倡的自由发散式的思维哲学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同时也遭到这所传统学校中各种腐朽思想的抵触。该影片台词中出现了很多著名英美诗人的名句,如莎士比亚、梭罗、惠特曼、罗伯特・弗罗斯特等。基丁老师的话也很有哲学意蕴和音韵美。如:(1)因为信不信由你,这个房间里的每个人,总有一天都要停止呼吸,僵冷,死亡.我要你们向前到这儿来,细细玩味过去的面孔,你们经过这儿无数次,但从未真正看过他们,和你的差异并不大,对吧?……孩子们,让你的生命超越凡俗。(2)森林,因为我要为了活着而活着,深刻地活着,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髓。把生活的糟粕抛到九霄云外,以免当我的生命终结时,才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的教法要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来获得效能。教师要善于激励、启发和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生赏析完影片后探讨了 经典台词 的人生哲理,同时对英美诗歌知识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外,笔者就影片内容设置了两个辩题(基丁老师的反传统教育模式是否可行?学生自杀的悲剧应由基丁老师负责还是由家长负责?),鼓励学生采用合作式学习的方法,展开小组 辩论 ,学生可以随意进行 观后感 与影评等思想交流。鼓励语言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一篇观后感或影评,也可对故事进行改写,对学生提出更高一层的要求。写完之后学生提交,由老师评分。很多学生就片中的教育体制、亲子关系等问题有感而发,写出了切身体会,比以往写的大学英语精读课后 作文 更有深度,遣词 造句 也不错,由此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部分学生还主动背诵了挑选出的经典台词,展现出极大的学习英语的热情。
综上所述,英美影视欣赏课作为一门大学英语选修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英美文学和文化知识,可以提高其英语听说和写作能力。这门课还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机制弹性化和课堂管理方式人性化。广大教师应有效规划课堂教学活动,使英美影视赏析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到更好的作用。
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文献
[1]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221-222.
[2]Krashen,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New York:Longman,1985:63.
[3]钟华.非英语专业社会文化能力调查[J].外语界,2001,(4):23.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 专业英语 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姚范美.大学英语影视文化教学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4,(9):145-146.
[6]张明.英文电影欣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5).
[7]王晓芬.英文电影欣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0,(7).
[8]刘丹,张家荣,任晓辉.英语影视欣赏与文化意识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09,(5).
[9]浅谈英文电影欣赏与英语教学[J].百度文库.(),2012-09.
[10]王晓辉.浅谈英文电影欣赏与英语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有关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推荐:
1. 浅谈中西方音乐教育的差异论文
2. 有关民族音乐欣赏论文
3.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4. 关于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5. 谈音乐欣赏中的心理活动论文
6.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
7. 当前网络音乐传播的现状分析论文
8. 浅谈音乐的功能论文
275 浏览 4 回答
278 浏览 3 回答
193 浏览 5 回答
257 浏览 5 回答
129 浏览 4 回答
267 浏览 3 回答
308 浏览 5 回答
85 浏览 4 回答
81 浏览 4 回答
236 浏览 3 回答
139 浏览 3 回答
196 浏览 3 回答
271 浏览 3 回答
195 浏览 5 回答
196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