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油画肌理油画常借用肌理来充分表现物体的外在特征。肌理能使画面产生可触摸的特殊艺术效果,是平涂着色难以达到的,它包括画布的纹理、粗糙的底子、笔触的变化、刀法的应用以及添加物的使用。 古代油画作品不乏利用肌理的典范,伦勃朗的肌理制作是其技法的一部分。古典绘画大师多数运用自己调和的白色制作肌理,然后用透明画法一层一层地画上去。现代画家通常利用大白粉调和乳胶在底子上做肌理或直接用白油画颜料制作肌理。比如画家艾轩用白颜料调快干油(日本产的快干油,与白颜料调和使用24小时内干透),使用大号狼毫油画笔在画面需要的地方运用揉搓等表现方法铺设有蓬松感的肌理。画家何多苓则用“Modeling”塑造软膏(具有可塑性强、易干等特点)来制作肌理,根据物象的质感变换笔意。 制作肌理的常用材料有: (1)石灰粉。可研制成细粉状和沙粒状,能与油画颜料混合使用,但不能添加过多,否则将减弱附着性。 (2)大理石粉。类似石灰粉,但此石灰粉硬且重,不易磨碎。 (3)沙子。使用前需用水清洗,易于油画颜料混合。 (4)赤铁粉。需和油画颜料调和充分才能获得均匀的肌理。不适合浓厚用法。 (5)其它。玻璃、锯末、杂草等均匀使用。 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添加物,都会影响颜色的附着力。若使用极多的添加物,可利用上光油增加此媒材的附着力,而且使表面产生光泽。下面介绍几种制作肌理的简单方法: (1)利用大白粉或立德粉调白乳胶成膏状,利用画笔或画刀在需要的地方制作出斑驳的笔痕肌理,或将白粉膏涂于底层,用刀具、梳子、滚子等制作出所需要的肌理。 (2)将达玛或玛蒂树脂溶解于松节油再调和白颜料,达到一定粘稠度时再用画笔或大画刀在刮过胶的画布上制作理想的肌理。松节油挥发后,铅白会很快变硬(约二分钟),因此要恰当地掌握时间,如果太迟,涂料变硬,肌理制作就难以进行。 (3)使用丙烯颜料或丙烯塑型膏制作肌理非常方便,因丙烯材料干得快,亦可以堆砌。但如果在油底子或着色后的油膜上使用,丙烯颜料易剥落,所以使用前应先用砂纸打磨一下。 (4)作画过程中可以通过稀、稠、薄、厚等色彩变化,借用笔触与刀法直接做出凹凸不平的粗糙效果,或在颜料中掺入砂子、锯末、玻璃碎末、面包渣等颗粒状材料制作肌理。绘画用色彩和线条在平面上描绘形象的美术种类。绘画 是一切画种和品类及其所有样式、形式的统称,广义还 包括图案装饰纹样和建筑设计图等。它借助于可被利用 的物质材料和相应的制作方法以创造艺术形象,包括运 用笔、刷、刀、手指等各种绘画工具和挥洒、涂抹、拓 印、腐蚀等各种绘制手段,将颜料、墨汁、油墨及其他 有色物质描绘和移置到纸张、纺织物、木板、皮革、墙 壁或岩石等平面上,以线条块面、色彩、明暗等造型因 素,通过构图形成视觉形象的画面或图像。 沿革 绘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门类,可以上溯到原 始社会。迄今已发现的最早的绘画作品大约是15000年 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和法国拉斯科的 原始洞窟壁画。稍晚的主要有:印度卡纳塔克贝拉里县 汉皮附近一个山洞里的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石壁 画,北非阿特拉斯山脉、撒哈拉沙漠、利比亚以及南非 罗得西亚等地岩洞中的新石器时代壁画,中国新疆、内 蒙古、广西、云南、黑龙江一些地区的峭壁悬崖上或阴 刻或涂绘的新石器时代的岩画。原始壁画多绘动物形象 和狩猎场景,与当时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 在人类几大文明发祥地最早出现的彩陶,是在陶器 坯体上描绘装饰纹样,再经烧制完成的。公元前4000~ 前3000年美索不达米亚的欧贝德文化、乌鲁克文化和西 亚其他地区,公元前2000~前1700年爱琴文化的克里特 岛,都曾出现几何图形和动植物图形的原始彩陶。世界 原始彩陶中,以中国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装饰纹样 最为丰富多采,除几何图形及鱼、鹿、人面形外,还有 排列成组的人形纹样,在彩陶中属罕见。出现于公元前 6~前5世纪的希腊陶瓶有红地黑花和黑地红花两种式样, 也称黑绘、红绘。东南欧其他地区,也曾出现过彩陶。 人类社会出现阶级和国家后,在宫廷、神殿、寺庙、 陵墓等处,普遍都有装饰性壁画。壁画成为古代社会中 绘画的主要形式。公元前4000~前3000年,尼罗河盆地 部落首领的墓穴墙壁上有狩猎仪式的装饰图样,埃及墓 穴和神庙墙垣上的壁画主要题材是歌颂法老的权威以及 狩猎活动。公元前17世纪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时代玛里宫 殿壁画中,有采集、祀神和凯旋的场面。公元前8~前7 世纪亚述宫殿壁画的主题是国王的生活及战争场面。中 国最早的壁画,据文献记载,可上推到商纣王时的“宫墙 文画”;周代用于祭祀和会见诸侯的明堂以及战国楚先 王庙等,都已绘有壁画。迄今所见最早的实物则是1959 年以来考古发掘的陕西咸阳秦宫殿遗址中色彩瑰丽的车 马图等壁画残片。中国历朝的宫殿厅堂多有装饰壁画,其 题材内容一般为文武功臣、祥瑞、奇禽异兽以及山川景 物等。画在墓室四壁、顶部和墓道两侧的墓室壁画,以 汉、唐时最为盛行,通常以死者生前生活情景和历史故 实、神灵怪异等为题材。在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各石 窟中,保存着大量的自南北朝至元代各时期的壁画,其题 材多为佛教造像、经传、本生故事以及一般社会生活场 景。佛教寺院及道教庙观也常绘壁画,保存至今的著名 寺庙壁画有元代道教的永乐宫、佛教的兴化寺和明代佛 教的法海寺等。公元前1~公元7世纪之间开凿的印度阿 旃陀石窟和巴格石窟的壁画主要是宗教题材。在公元前 4~公元10世纪玛雅人所居住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危 地马拉、洪都拉斯一带,也有壁画。公元前20~前17世 纪克里特的克诺索斯宫墙垣上的装饰壁画是迄今所知欧 洲最早的建筑壁画。考古发掘出来的公元1世纪罗马庞 培城,到处都有彩色壁画。中世纪的欧洲,尤其是13~ 14世纪的意大利,壁画大为发展。文艺复兴时代,西欧 及北欧各国广泛流行壁画,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是米开朗 琪罗绘制的西斯庭教堂天顶画。文艺复兴后,天顶画仍 盛行一时。壁画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时有兴衰。现 代壁画,无论其题材内容、艺术形式,或制作材料和工艺 等,都品类繁多。同时,壁画设计强调与建筑物谐调,形 成统一的艺术整体。 与壁画相应发展的有镶嵌画,即用彩色的陶片、石 块、珐琅或玻璃小块拼嵌成图画,除装饰于墙壁、天花 板上以外,也有装饰地面的。它在古代伊朗、希腊、罗 马以及中世纪的拜占庭,都曾盛极一时。现代壁画用镶 嵌形式者亦不少见。 除壁画外,以独立的画幅形式出现的绘画作品,在中 国主要是卷轴画。目前所见最早的一幅是晚周帛画。卷 轴画在中国发展,历千年而不衰。 欧洲于15世纪以前,非壁画的绘画形式有祭坛拼板 画,即在大幅的木板、皮革上绘以耶稣受难图等,置于 祭坛上的圆龛中。 希腊、罗马和伊朗一带,曾普遍流行一种小型绘画, 即以手抄书插图为主的细密画。7世纪以后,基督教的圣 经和祈祷书上普遍应用此画种。8世纪,印度流行贝叶经 的插图。中国明清以来的小说书刊中所附人物绣像,以 及故事内容的全图,也属插图一类。 用刀在木板上刻画,而后用纸拓印的木刻,是一种 最早的版画形式。中国早在唐代即有木刻,元明时代,小 说和戏曲说唱本中的木刻插图,其艺术水平已相当可观。公元前16~前15世纪埃及新王国时期,由素描发展而诞 生了埃及的版画。欧洲中世纪时,为印刷圣经而延续下 来的木刻图画,发展而成版画。15世纪,德国画家A.丢 勒将文艺复兴的科学成果,诸如人体解剖学、透视法等 运用于木刻版画。版画历经画家们的改进、创造,出现 多种材料和刻制手法。15~16世纪,欧洲流行铜版画,即 在以铜质为主的金属材料版面上刻制,有干刻和腐蚀铜 版两种。18世纪末,在发明石印技术的基础上,出现用 石版或铅版绘制的石版画。此外,有以黄麻布作底子,用 树脂干燥油和软木屑混合压制而成的麻胶版画。20世纪 又创造了丝网版画等。 约自13世纪起,欧洲许多地方的画家都着手在中世 纪流行的湿壁画和蛋彩画的基础上,探索一种比较方便 又更有表现力的绘画材料,逐渐形成了油画。蛋彩画多 用于拼版画,其颜料中加蛋黄、蜂蜜、无花果汁及胶水 和溶剂溶合而成。15世纪以后,蛋彩画逐渐为油画所取 代。油画的颜料用快干油,如亚麻仁油、核桃油、罂粟 油等调和,颜料中含有硬脂酸,既能表达出丰富的色彩 效果,又能塑造形象的层次、质感和肌理。所以油画从 文艺复兴以后,成为西方绘画中主要的画种,现在普遍 到世界各国。 与油画近似的绘画形式有水彩画,其颜料以胶水调 制,使用时以水溶解,画于水彩纸上,18世纪在英国发 展为独立的画种。18世纪在欧洲,还流行色彩笔画,又 称粉彩画。 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和各个民族,由于社会风情 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由于采用的物质材料和表现 手段的不同,因而各自创造了独特的绘画样式;又随着 各国文化的交流,彼此学习和借鉴,再加以发扬创造,使 绘画发展成为品种极其丰富多采的一个艺术门类。大体 上可分为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欧洲绘画为代 表的西方绘画两大体系,不但物质材料、工具不同,其 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段亦各具特色。 在欧洲,约自15世纪开始,油画技术广泛地流传开 来,逐渐形成西方传统绘画的特色。一般说来,它以具 象摹写、再现客观现象为基础,重在反映客体真实,故 重视远近、大小和明晦的正确性,讲究透视、明暗和投 影的关系,以造成空间实体如能触摸的效果。然而,油 画也并不停留于如实模写对象。西方绘画的诸形式因素, 如色调、结构的巧妙运用和安排,也极大地影响作品的 艺术表现力。画家用富于情感的色彩、构图、节奏和韵 律,以突出创作的意图表达作品的内涵,使它更加强烈 地感染观众。西方绘画发展到19世纪印象派之后,在强 调主观精神、表现自我及形式探索等方面,大幅度突破 传统写实的束缚。到了20世纪,各种流派纷呈,从强调 形式到否定形式,从具象到抽象,出现了各持己见的诸 种极端见解。 中国绘画传统,以“神形兼备”为皈依,重在抒发 主体精神。绘画创作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 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把握,由表及里地强调对精神 特征的理解,通过画家的主观精神因素,包括修养、品 德、秉性等,与客观世界相融合,从而创造出具有深刻 内涵的美的形象和境界。中国画在长期发展衍变过程中, 又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技法经验,包括以毛笔纵横挥洒,皴 擦,运用线描和墨、色的变化,来表现形体和质感,强 调传达神韵和气势。文人画派又将诗、书、画、印相结 合,形成富有东方特色的艺术情趣。 分类 绘画艺术发展至今,从材料工具来分,其种类 主要有:水墨画、油画、版画、壁画、水彩画、水粉画、 素描等。许多画种又可细分为不同的品种和样式,如版 画可细分为木刻、铜版、石版、胶版、丝网版等。其中 木刻版画,因印制技法不同,又有水印木刻和油印木刻之 分。水墨画若从表现手法不同特点来区分,有工笔、写 意和兼工带写,或谓工笔重彩、水墨写意;若依装裱形 式,则可分为卷轴和册页。油画又可分为无光的和有光 的品类。壁画的发展,除了传统的湿壁画、镶嵌画外,还 有陶瓷壁画和有色水泥壁画以及木板拼嵌的壁画,还有 用放大的照片制作的壁画,这些都是边缘画种。此外还 有丙烯以及多种塑料颜料的画种。 习惯上还以绘画的题材内容和社会作用来区分画种: ①以人物为主体的人物画。其中描绘具体人物的称肖像 画,15世纪西画中,肖像画很盛行;中国的肖像画,传统称 为写照、传神、写真。②以社会生活风貌为题材的风俗 画。16世纪,风俗画在欧洲发展为独立的绘画体裁。17 世纪荷兰画派的风俗画著名一时。17~19世纪日本的浮 世绘,即是著名的风俗画流派。中国宋代画家李嵩的《货 郎担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也是著名的风 俗画。③专以宣传为目的的招贴画,又称宣传画。④以 宗教教义及故事为题材的宗教画。⑤以讽刺幽默为特征 的漫画。⑥以战争事件及军事活动为题材的军事画。⑦ 以历史事件、故事及传说为内容的历史画,如中国唐代阎 立本所绘《步辇图》、宋代陈居中所绘《文姬归汉图》 等;欧洲历史画于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独立的绘画形式,17 ~19世纪发展鼎盛。⑧在中国又有专为春节喜庆活动绘 制的年画。除人物画外,依题材划分,中国画又可分出 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西洋画可分别为肖像画、静 物画、动物画、风景画、室内画等。此外,又可根据画 面形式和体裁,区分为独幅画、架上画、组画、连环画 和插图等。 特点 在绘画发展的历史中,不仅在实践上出现了 千姿百态的表现手段、形式技巧和风格特色,而且,在 理论上形成了众多的派别,反映着世界观和艺术观的差 异。从原则上说,一切绘画都要求思想性与艺术形式的 完美结合,而绘画又是个体性很强的艺术劳动。古今中 外,其风格流派更迭变幻,纷纭繁复,呈现出百花齐放 的状态。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有的重视绘画的社会 功能和教化作用,强调题材内容的思想性及社会意义,要 求作品表现一定的哲理、信仰、伦理道德观念等;有的 则强调绘画的审美作用,以美感为最高境界,追求完美 的形式技巧。在主体(画家)和客体(描写对象)的关 系上,有的恪守客观对象的形与质,并力求生动地传达 其神态;有的则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即自我感受 和激情以及心理效果。从绘画的发展来说,不同的画家, 总是有所侧重,现实的、理想的、写实的、写意的、具 象的、抽象的、形似的、神似的、或神形兼备的,从 不同角度和程度上各自强调某一方面。从创作方法来说, 自古以来,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表现主 义等主要派别;在西方,现代流派更是层出不穷,有的 刻求逼真,有的完全摒弃任何意义的具象,以至产生了 只求理性思考的以及非具象性的绘画。 绘画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自有它最基本的要素与 特征。区别于其他文艺形式的绘画,是依赖视觉来感受 和欣赏的造型艺术。画家可以充分利用绘画的造型因素 (形、色、光、线条等)和笔法的魅力来感染观者。但 绘画有其局限性,即不能像小说、诗歌、戏剧、电影和 乐曲那样,利用人物对话、表现情节发展和心理状态,只 能展示出静态的形象。因此,画家需善于选择和捕捉最 富有启发性的瞬间形象,予以概括、提炼和升华,创造 出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并富于联想的形象,使之超越相 对静止的时空范畴,而达到深广的艺术境界。 绘画造型不像雕塑、建筑及一部分工艺品那样,占 有三维空间,它是在平面上表现形象,因而有它独特的 艺术语言。它运用透视学原理、明暗向背关系、色彩的 浓淡冷暖变化等,表现景物的远近层次,使平面的画幅 呈现出具有深度和立体的空间效果。中国画章法布局的 虚实、疏密,运笔的轻重疾徐,用墨和色的浓淡干湿以 及□擦点染等形式技巧的妙用,油画的笔触、色块和各 种形象化的手法等,无不使平面的画幅反映出形象的质 感、气势、神韵和风采。 即使最写实的绘画,也区别于摄影艺术。模写客观 现实生活的绘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通过画家的主观意 识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画家在对客观世界的观察、理 解和感受中,产生艺术的想像与联想,融合个人的主观 精神因素,包括修养、品性、气质及情思,按照自己的 审美意识和趣味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因此,绘画作品远 不是客观事物的单纯摄取和反映,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 意志及技艺作客观事物的表现。现代超现实主义和照相 现实主义流派的作品,仍然具备着绘画的素质,绝非照 相术所能代替。 此外,不同的绘画种类,由于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工 具和表现技法的互异,产生着各自特殊的审美意趣,如 油画的变化多端的肌理感的技法美感,版画的黑白灰关 系中的刀法趣味,中国画的富有生气的笔墨情趣等,都 说明绘画的物质材料、手段技巧所构成的形式美是绘画 形象统一整体不可分割的因素。并不是很完整、准确,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