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庾镇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19348人 邮编:412000 代码:430202100
全镇辖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永福;樟桥、霞山、三八、东山、黄塘、双泉、柏冲、徐家塘、夏家段、蝶屏、仙庾、香草塘、青草冲、董家冲、黄陂田、东元冲、帅家塅。镇 *** 驻永福。
境内有名山仙庾岭,镇以山名。1956年为蝶屏乡;1959年划归株洲市郊区,1961年成立蝶屏公社;1979年恢复乡建制,属株洲县;1984划归株洲市郊区;1997划归荷塘区。2001年撤销蝶屏乡,设立仙庾镇。2005年明照乡的帅家塅、东元冲2个建制村划入仙庾镇。
株洲,古称建宁,又名槠州。
公元214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郡。唐贞观元年,建宁并入湘潭。
古时,当地多槠树,湘江过而多沙洲,故株洲又称槠洲。到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为株洲。
1949年8月3日,株洲宣告解放。湘潭县下设株洲区,辖株洲乡,藕灵乡。
8月19日,株洲区党政机关建立,株洲区公所、株洲乡人民 *** 驻大胜岭。株洲区所辖株洲集镇面积约半平方千米,人口7264人。
1950年1月,株洲区改为第一区。1950年6月中旬,湘潭下设株洲镇(区级)。
株洲镇辖一至四街居民委员会、田心塅乡、董家塅乡、石子头乡、株洲镇公所驻殷家祠堂(今芦淞区区委、区 *** 所在地)。1951年3月,株洲镇公所更名为湘潭县株洲镇人民 *** 。
1951年由湘潭县析置株洲市,属长沙专区。3月30日,湖南省人民 *** 长沙区专员公署呈文省府并中南军政委员会,拟将湘潭县株洲镇设市,请示设市的理由主要是:“株洲镇人口密集,交通便利,为粤汉、浙赣、湘黔(现车通湘潭)等铁路的交叉点,湖南的工业区将来发展大有前途。
全镇面积为36平方千米,人口45914人……根据发展趋势,拟将设市,并计划将该镇接近郊区划入市区,面积从36平方千米增至48平方千米,人口从45914人增至100000人,乡从3个增至25个。”1951年5月7日,中南军政委员会具文批复湖南省人民 *** 同意并报请中央设立株洲市。
6月11日,中南军政委函告湖北、湖南两省 *** :“接政务院1951年6月6日政行齐字第一四九号批复:1951年5月8日(51)会办民字第1917号报告悉。所拟将湖北省襄阳、樊城合设为丁等市,称襄樊市;湖南省株洲镇改设为丁等市,由长沙专署领导,经核同意,准予备案……。”
(注:丁等是按人口划分)6月29日,长沙区专员公署令决定宣布成立株洲市人民 *** ,自7月1日起正式对外办公。实际上到7月17日才对外办公。
株洲市人民 *** 驻殷家祠堂(今芦淞区区委、区 *** 所在地)。1951年8月20日,株洲市城区设街,株洲市设郊区,成立郊区区公所,辖11个乡。
1952年1月14日,株洲市人民 *** 向省府民政厅报告称,市界问题已遵照政务院令,将湘潭所辖南华、荷塘、百井、白关、龙州、大京、太平桥等7乡及与湘潭协商将荷花五个村划入株洲市。1953年株洲市改为省辖市。
3月,根据湘潭区专员公署1953年2月20日通知,株洲市郊区分为株洲市郊东区、株洲市郊北区,共辖32个乡。6月5日,湖南省人民 *** 主席程潜签发省府令,株洲市授权湘潭专署领导。
1955年2月22日,经 *** 株洲市委批准,株洲市郊东区、株洲市郊北区合并为株洲市郊区,设立株洲市郊区区公所,辖22个乡。1956年3月23日, *** 湖南省委发出通知,省委决定:株洲市委即由省委直接领导,希望各有关部门即办理交接手续。
4月9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发出通知:“现决定将株洲市人民委员会改由我会直接领导。该会建设、房地、劳动、卫生、商业科、均改为局。
希转知有关部门分别办理交接手续。”6月14日,撤销株洲市郊区区公所,设立株洲市郊区办事处,辖5个大乡。
1958年9月5日,撤销乡级建置,株洲市郊区所辖5个大乡合并组成株洲市郊区人民公社。1959年6月26日,经湖南省人民委员会第335号文件批准,撤销株洲市城区1955年和1958年相继成立的5个街道办事处,分别设立中心、清水塘、荷塘铺、田心、董家塅等5个区人民委员会;撤销郊区办事处,设立株洲市郊区人民委员会。
1960年7月23日,经株洲市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心、清水塘、荷塘铺、田心、董家塅等5个城市人民公社,分别与中心、清水塘、荷塘铺、田心、董家塅等5个区人民委员会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所辖居委会37个,居民小组682个,农场20个,生产队205个,总计人口186468人,总面积150平方千米。
1963年4月,撤销株洲市郊区人民委员会,由株洲市农林水办公室直接领导农村各区、社。1965年4月30日,经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55次会议决定设立株洲县。
以株洲市部分行政区域为株洲县行政区域。株洲县建县后,全县划分为渌口、淦田、朱亭、三门、白关、古岳峰、雷打石、龙头铺8个区和渌口镇(直属镇),共辖27个公社,4个建制镇,4个农、林、渔、茶场。
共计人口367932人。株洲县由株洲市领导,驻渌口镇。
1966年1月18日,国务院(66)议字3号文批准,设立株洲市郊区(县级),将株洲市农林水办公室直管的荷花、曲尺两个公社和清水塘、田心、荷塘铺、中心、董家塅五个农场,以及农科所、园艺场、果树园艺场、畜牧场、鹅颈洲渔场、水产试验场划归郊区管理。1970年1月20日,国务院(国发文53号文件)同意株洲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撤销株洲市中心区、清水塘区、董家塅区、田心区、荷塘区5个区。
7月8日,根据国务院53号文件批复,株洲市城区设立株洲市东区(县级),株洲市南区(县级)、株洲市北区(县级)。东区全区万余人,下设田心、茨菇塘、月塘和宋家桥4个街道办事处;南区全区万余人,下设董家塅、东风(1972年11月29日改名为建宁)和建设3个街道办事处;北区全区万余人,下设清水塘、响石岭和白石港(197。
一座城市的历史总是饱经沧桑,株洲建城至今1700多年,因三国孙权、刘备的争夺而有城。今天的株洲人知道有一条建宁河(港),知道有一个古建宁县,却很少有人了解,从东吴孙权立县,到唐太宗李世民撤县,株洲“建宁”竟然存在四百多年(公元214-627年)。
株洲市部分区域,古称建宁县。建宁立县,始于东汉建安19年(214)。《三国志》、《资治通鉴》,以及其他国史、地方志,都有记载。
建宁立县,势所必然。有关国史记记载:东汉建安13年(208),曹操初定北方,大举南进,兵锋直指荆州江陵一带。孙权采纳鲁肃、周瑜的建议,联刘抗曹。赤壁大战,火烧曹营,大败曹操,“三国分立”的局面从此形成。建安14年(209),孙权封周瑜为南郡太守,以下隽(今湖北通城县)、汉昌(湖南平江县)、刘阳(今浏阳市)、州陵(今湖北嘉鱼县)为周瑜俸邑。建安15年(210),周瑜病死,孙权又采纳鲁肃建议,借荆州于刘备。孙权封鲁肃为汉昌太守,把周瑜的俸邑封给了鲁肃。同年,刘备用诸葛亮计策,攻取益州(今四川)。建安19年(214),刘备定蜀,自称益州牧。其时,孙权以为刘备已得益州,要求归还荆州,并封了三郡长吏。关羽驱逐了孙权的官吏,孙权十分愤怒,派吕蒙领兵2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尽得三郡将守;又令吕蒙支援鲁肃,屯兵巴丘(今岳阳市),拒关羽于益阳。刘备因曹操进攻汉中,怕失去益州,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同意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东吴,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刘备。从此,孙、刘分湘江而治。孙权取建立“安宁边疆”之意,始设建宁县,县治驻槠洲,以防“蜀湘南之渡”。
建宁立县,两迁县治,皆有其因。一是三国吴太平2年(257),建宁县治从槠洲迁驻淦田(今株洲县淦田村)。其时,吴从长沙郡东部都尉区域,分设湘东郡。同时,又分湘南、湘乡县区域,立湘西县,县治据考设今株洲县堂市乡土城村(抑或在王十万乡荷包洲村)。吴为扼守空灵峡,防蜀渡湘东进,只好将驻防重心南移,县治便迁入淦田,二是晋泰始年间即吴宝鼎元年(266),建宁县治又复迁槠洲。因魏咸熙2年(265)12月,司马炎逼魏元帝禅位,晋取曹魏,始立晋国。吴永安7年(264),吴景帝病死,四子皆幼弱。当时,东吴北有强晋压境,南兼交趾叛乱,为防司马炎南侵,建宁县治,又从淦田复迁槠洲。
晋代一统中国,建宁县治仍驻槠洲。南朝齐时期,建宁县属湘州长沙郡。隋开皇9年(589),废建宁县入湘潭县。唐武德4年(621),复置建宁县,县治仍驻原址,属南云洲(州治在今攸县县治)。
唐太宗贞观元年,废除南云洲,取消建宁县。建宁县域划归湘潭、醴陵两县。历400余年的建宁县虽不再存在,但从孙权时代开始,建宁县治槠洲(株洲),一直是人口聚集地、货物流散地、交通要道,南朝梁武帝在这里还修了资福寺,杜甫、朱熹等历代迁客骚人,在此留下诸多佳话.(载
株洲又名槠洲,最早见于南宋人文集。“株”字可能取自株田之“株”。株洲、株田相距数里,五代时株田已较著名。“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两岸为洲之“洲”。联缀而成地名。一说因地多槠木,且“槠”、“株”同音,故又名“槠洲”。
远古时期,株洲地区就有先民生息繁衍,炎陵县鹿原陂安葬着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据考古发现,在株洲县漂沙井黄霞垅磨山有60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大溪文化遗址,以及叠在其上的4000多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
春秋战国时期,株洲属楚之黔中郡。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巫中地区为黔中郡,株洲属之。公元前202年,建长沙国,株洲是长沙国领地。三国时吴设建宁县,属长沙郡,这是株洲建县之始。公元589年,隋灭陈,废建宁。公元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复置建宁县,属南云州;六年后即唐太宗元年,将建宁并入湘潭,直至解放前株洲一直属湘潭县管辖。1949年8月3日株洲宣告解放,8月12日成立湘潭县株洲区人民 *** 。
1951年5月,株洲从湘潭县划出成立专辖市。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株洲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国家将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的四项安排在株洲建设,即株洲硬质合金厂、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电厂、株洲洗煤厂。随后,又安排兴建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车辆厂等20多个中央、省属企业。
1956年3月,株洲升格为省辖市,同时新设立市郊区。1965年4月又设立由市管辖的株洲县。1983年5月,为发挥工业城市的中心作用,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属湘潭地区的醴陵县(市)、攸县、茶陵县、酃县(今炎陵县)划归株洲市管辖,共辖城市四区(含市郊区)、五县(市)。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市区湘江西岸设立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至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株洲市撤销郊区建制将市区划分为天元、芦淞、荷塘、石峰四个行政区。
袁国志资料:男,1934年4月生,湖南省株洲县人。
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音乐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原太原师专艺术系系主任、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多年来,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教学于一体,整理出一套《路子正、收效快》的教学方法,教的学生有七名参加全国性声乐比赛获奖十二次,是山西省有贡献有影响的声乐教师。 为此,1993年由中国声乐教育学会牵头举办了《庆祝袁国志声乐教学35周年暨优秀学生演唱会》。
近年来,与赵育市合作,在二级以上刊物发表《美声唱法线介》、《关于通俗唱法》、《用最快的速度使学生获得美好的高音》、《歌剧茶花女的艺术形象》等论文十二篇。 其中一篇获国家级艺术作品奖,四篇获省市文艺创作奖,三篇载入国家级论文集。
任系主任期间,大力进行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由学生组建的合唱队参加全国合唱比赛及北京国际合唱节分别获特等奖及和平奖,艺术传略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名人录》。
站名:株洲站
站址:湖南省株洲市人民南路
邮政编码:412000
历史:建于1910年
位置:离北京西站1639公里,离广州站655公里(京广线)离贵阳站905公里(湘黔线)
归属:隶属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管辖
等级:现为特等站
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
货运:办理整车、零担、集装箱货物发到;办理整车货物承运前保管;不办理罐装危险货物发到;不办理整车爆炸品及一级氧化剂发到
地理位置:株洲站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位于京广、湘黔、浙赣铁路的交汇处。
株洲新火车站选址天元区群丰镇响塘村,距新长沙站39公里,新衡山站67公里。总面积3万平方米,其中站房规模万平方米。该站采取合作建设的模式,我市出资6000万元。同时配套建设长途汽车站、公交站等设施,方便乘客零距离换乘。该站预计年底动工,2009年建成。近期预计年旅客发送量为869万人次,远期预计年旅客发送量为1241万人次。
原《武广客运专线初步设计》确定新株洲站等级为中间站,站房建设规模仅5000平方米。经争取并再次获批,新株洲站规模扩大到平方米,车站总面积3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其中站房面积万平方米,配套建筑为万平方米。配套建筑功能设置为长途汽车客运站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地面一层为到达,地面二层为出发,地下一层为地下通道及城市轨道交通站场。主要交通设施包括城市公交始末站、社会车辆停车场、出租车停车场、长途汽车客运站,远期考虑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站场。
(一)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新型工业化推动有力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2007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粮食播种面积千公顷,增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千公顷,增长。
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全市粮食产量万吨,增长,从2004年起已连续4年保持185-188万吨的生产规模,为近5年来的最好水平。
蔬菜万吨,增长;生猪生产恢复增长,其他畜牧业稳定增长。全市出栏生猪万头,增长;出栏牛羊万头,增长;出笼家禽2703万羽,增长。
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306公里,农村通达工程247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增长。
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到268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06家。“十百千”工程扎实推进,农村面貌明显改观。
(二) 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2007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增幅高于同期个百分点,为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占GDP的比重达,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
规模工业中采选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及供应业分别完成增加值亿元、 亿元和亿元,增长、和。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前六名的行业依次为交通装备制造、化工、有色冶炼及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医药食品加工和金属制品业,分别完成增加值亿元、亿元、亿元、22亿元、亿元和亿元,分别增长、、、、和28%,累计拉动规模工业增长个百分点,贡献率为69%。
全市规模工业聚氯乙烯树脂产量万吨,增长;金属切削刀具507万件,增长倍;十种有色金属万吨,增长。年末园区有工业企业462家,其中规模工业271家,新增企业49家,园区技工贸总收入亿元,增长。
(三) 投资消费拉动强劲,内引外联成效明显 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亿元,增长42%,增幅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为5年来的最高增幅。
其中,城镇投资亿元,增长;农村投资亿元,增长。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增长;工业投资亿元,增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亿元,增长,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内资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增长。
(四) 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2007年公路货运量9302万吨,增长,公路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增长;公路客运量亿次,增长,公路客运周转量亿人公里,增长。
(五) 旅游收入较快增长。2007年全市接待游客万人次,增长14%;旅游总收入亿元,增长,年末株洲市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34家,比上年增加5家。
(六) 外向型经济取得新成效。招商引资有新进展。
2007年实际利用内资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6家,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增长。
来株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9家、中央企业达到10家。对外贸易出现回落。
2007年进出口总额11亿美元,增长,增幅为5年来最低。其中出口额亿美元,下降,进口额亿美元,增长。
有人对世界汽车巨头瓜分中国市场提出了自己的忧虑,认为中国汽车若不能独立发展,而只是企图以市场换技术,最后只能沦为世界汽车巨头的加工厂,永远不可能在世界市场上与其并驾齐驱。更严重的是,以低廉的劳动力换来的投资必将不会长久,一旦出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市场,跨国巨头马上就会进行产业转移,那时,中国汽车业就会被抽空,拉美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未来,这种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 一、中国汽车面临诸多挑战 虽然,“入世”对汽车生产与消费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六年里,中国本土的汽车工业并没有迅速成长壮大。尽管入世后中国汽车市场空前活跃,汽车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跃式发展,中国汽车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数字背后的隐忧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汽车产量在5年内增长3倍,世界排名从第8位跃至前3位。中国国内汽车贸易出口额自2001年起每年增长15%,2005年达200亿元。2005年,中国汽车进口贸易额超过180亿美元。目前,中国的汽车和零部件合资合作企业已有800多家,累计资本约960亿美元。2006年7月1日,我国进口汽车关税从28%降低至25%,我国加入世贸时有关汽车及其零部件降税的承诺已经全部兑现,并成为世界汽车工业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汽车企业有充分理由对已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2006年前三个季度,虽然自主品牌的国产车销售量近两年逐步提高,但自主品牌轿车仍只占市场的两成左右;加上产品都是中低档轿车,销售额占市场不到一成;我国汽车进口量远远大于出口量,可出口额只有进口额的1/10。目前国际汽车巨头依然占领了3/4的中国市场,这些喜人的数字背后依然存在着不足,繁荣景象背后暗藏忧患:尽管汽车产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日本,中国仍不是一个汽车强国。 (二)自主创新成发展短板 入世后,我国汽车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繁荣的市场,但在5年间,用市场换技术并未让中国汽车得到更多的实惠,中国汽车产业仍不能自立。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主要体现在载货汽车上,而轿车方面的自主品牌缺乏竞争力。自主创新的匮乏,依然是目前我国汽车的短板。 中国汽车制造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提升自主产品开发能力,必须逐步积累完善产品开发流程。当前,国内生产和销售的轿车大部分是依靠技术引进和合资开发的国外品牌,实质上只是世界汽车巨头的“组装车间”。 2000年我国汽车工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达到最高,为,2001年下降为,之后几年变化不大。面对如此低的自主研发经费比例,有专家认为,入世后汽车零部件的价格更便宜,企业可以实行全球化采购,并且通过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用最低的成本获取先进的技术,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但若不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就只能掌握在外方手里。 (三)品牌未能形成竞争力 汽车销量在经历了5年的“井喷”之后,中国将迎来第一次的换车高潮。面对日益繁荣的市场,中国汽车的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依旧没有形成,品牌忠诚度已成为国产车的现实之忧。 “在车市井喷的2002年,汽车厂家降价至少有29次;2003年,先后60余次的降价涉及了国产车的全部品牌,近三分之二的进口车也大幅降价;如今降价的频次早就超出了消费者的预期。”汽车市场专家且小刚说。 降价的幅度不断的加大,消费者无疑尝到了不少甜头。同时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却削弱了。“降价太频繁,不注重培养品牌忠诚度,只能是得到眼前的利益,提高暂时的销量。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这意味着更高的收入和更低的风险。”且小刚说。 (四)出口规模亟待翻番 入世后,中国汽车出口也迎来了机遇。从2006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情况来看,经过5年的蓬勃发展,我国汽车出口正在改变以国有企业为主渠道的局面,中外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汽车出口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据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国有企业汽车出口金额和出口数量占比分别为和;2005年为和。民营企业名列出口金额占比,出口数量占比,均比去年有所增加。国外一些研究机构也认为,尽管目前中国汽车还不能和欧洲、美国汽车形成竞争,但这种竞争的形成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汽车批量进入欧洲市场,将不会超过5年的时间。 同时有专家认为,在看到汽车出口市场兴旺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危机。目前,亚洲、非洲仍然是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产品质量和档次都还比较低,价格仍然是最有力的竞争武器。目前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也仅占世界汽车贸易总额的,还要面对国际间技术性贸易壁垒、抑制恶性竞争等问题和挑战。 商务部2006年制定了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中国汽车出口占世界汽车贸易总额10%的目标,即实现1200亿美元的出口规模。为了促进中国汽车及零部件的出口,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首批44家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的企业名单,这些挂牌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汽车出口的计划。 中国汽车出口的起始阶段面临困难与挑战在所难免,但这不会真正阻挡中国汽车的出口之路,良性出口有从量的增长向质的增长递进,才能完成飞跃。 二、中国汽车产业路在何方 (一)中国汽车需要自主创新 1、自主创新是一种体系化的能力。(1)自主品牌的核心是对品牌的定位、发展,后续一系列的规划是否有自主权,而非名称的中式或西式。因为现在很多国外品牌的车也用中文的名字,而一些中国的品牌恰恰使用洋文的名字。(2)自主研发即技术创新,对汽车的底盘、动力等等是否能够掌握核心技术,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也是现在讨论最多的也是最遗憾的方面,正是在这方面的差距导致中国的汽车制造业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3)完整的自主生产或自主创造体系显得非常重要,没有好的配件体系、质量控制过程、制造工艺、员工素质,就无法生产出好的产品。(4)自主论证,若不能掌握、实现标准,甚至都不知道这个标准的体系是什么,那么自主能力的提升将受到相当大的限制。一些发达国家常常用所谓先进的标准体系来限制中国的自主企业发展。所以中国汽车需要实现从比较的竞争优势到核心竞争力的转变,即通过自主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 2、从“中国自造”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智造”。(1)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学习型创新——“三联合”。对自主汽车制造业来说,必须考虑研发链和产业链(可以统称为创新链),必须有整体谋略。汽车制造领域的技术研发涉及多领域、多学科,需要有效组织分散于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的各类人才,实现人才的优势互补,通过建立高效的组织体系,寻求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上海华普汽车通过独特的“三联合”战略增强自身科技研发实力,“三联合”战略即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国外工程技术公司、联合知名供应商。通过这种创新模式,上海华普汽车保持了产品良好的科研优势。(2)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走充分竞争的产学研合作之路。在“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转变的过程中有很多途径,上海华普探索的是产、学、研联盟的这么一条路。他们和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紧密联盟,将高校和科研机构前沿技术的研究通过生产平台转化为一个有效的产品,开发适合国人的低成本混合动力环保车型、100%甲醇燃料汽车、柴油发动机车型以及高新车用电器技术,真正做到了技术领先和成本优势的平衡。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分析用户需求的分析和市场动向,将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各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可能有助于中国制造业的优势的形成。 (二)对汽车产业结构调整 1、打破“近亲配套”体系。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零部件产品规模和水平的竞争,零部件质量和技术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品牌和销售。目前,广东省零部件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不高,处于只具备加工生产能力的层次,单家企业参与整车产品同步开发能力低。尽管汽车零部件的全球化采购战略是大势所趋,但大部分名牌外资汽车企业的配套体系“近亲化”十分明显,例如广州本田在国内的一级配套企业,全部是日本本田原配套企业在广州的合资、独资企业。由于日资整车厂原有配套网络中涉及复杂的股权控制和利益关系,一级配套企业又控制着二、三级上游企业,所以即使产品质量过关,国内一些零部件企业,仍然很难进入一级配套体系。业内人士提出,要在短期内壮大国内零部件产业,就应该以“移植嫁接”为主要途径,采用产业招商、品牌招商等方式,引入整车厂原配套的国外企业,但引进外资不是壮大本国汽车产业的根本出路。广东省汽车行业协会理事长李赐勋表示,坚决反对外商独资企业进入中国,中国的零部件产业发展应通过合资、合作消化和吸收国外技术,不断壮大本国自主研发力量,以促进本国零部件产业的升级。 2、自主研发能力是关键。中国的汽车产业要可持续发展,就要从合作、合资开始,培养一批拥有自主创新、管理、品牌和生产能力的零部件生产企业。据了解,广州东凌集团与本田核心配套商日本旭株式会社、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戴卡旭铝合金轮毂有限公司,首期生产轮毂规模达150万只/年,整个项目投资完成后,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轮毂生产研发和销售基地。广州最大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有限公司与世界知名零部件企业合资组建了十多家企业,其中与日本最大的零部件公司日本电装中国投资公司合资的广州电装有限公司,建成了广州本田轿车空调系统生产线,年产24万台套,新增产值亿元。在国家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基础上,广东省政府还将集中力量鼓励一些有资金积累的企业进行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研发,由龙头企业牵头、主要零部件企业参与成立技术攻关联合体,或设立多企业参股的技术开发中心。据报道,首期投资亿元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乘用车公司研发中心于2006年底建成投入使用。该中心不仅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研发基地,也是华南地区第一个真正具有现代竞争意义的汽车研发中心,同时还将是日产公司全球汽车研发体系的重要研发中心。此外,广州汽车工业集团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首期投资7000多万元,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目前也已经进入验收阶段。广州市经贸委透露,广州约有五成零部件企业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其中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已拥有省级研发中心。有关专家指出,对于开发难度较大、投资风险较高的汽车电子产品,尽量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引进国际知名企业,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汽车电子行业的竞争力。 (三)中国汽车业应借鉴德国经验 世界上汽车品牌主要集中在德国。据德国一位参加展会的业内人士介绍,2005年德国前20位最有价值的品牌中,戴姆勒-克莱斯勒、奔驰、宝马、大众、奥迪等汽车品牌都榜上有名。德国的一家研究所从十几年前开始对汽车品牌进行专门评估。主要评估依据是市场占有率、产品形象和企业经营状况等。作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德国各大汽车厂商十分重视品牌价值,使得德国汽车在竞争激烈的全球高档车市场中占据7/10的份额。 同样,德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也有自己的品牌,如博世、大陆、ZF、蒂森·克虏伯、西门子VDO、巴斯夫等。在过去六年里,德国汽配工业的销售增幅均超过整车工业,但市场主要被少数大型汽配企业占据。 (四)开启农村汽车市场的大门 1、“新农村建设”契机。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实施,“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将是我国农村汽车市场的黄金发展期。这些年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但农村现有交通工具仍是载货汽车、农用运输车、拖拉机、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并存,相对比较落后。新农村建设将促进农村汽车需求的增长和汽车市场的形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投资重点将转向农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国家每年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将达到数千亿元。二是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将逐年提高。三是农村公路进一步改善。四是农村机动车开始升级换型,汽车逐渐成为首选。五是新农村建设对运输工具的需求旺盛。目前,我国农村低速汽车和拖拉机的保有量约为2000万辆,摩托车保有量近4000万辆,远高于城市汽车的保有量,且基本为农民个人拥有,仅保有量更新和升级换型的市场就相当可观。 2、生产适合农民的汽车。我国拥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有亿,另有2万多个小城镇,人口约为亿,这些地域蕴藏着巨大的汽车产品消费潜力。但到目前为止,没有真正意义上适合农村、农民使用的汽车。在目前的农村地区,农用车和轻卡有比较明晰的分工:农用车适应农村复杂路况,主要承担从田间地头到公路边界的短途运输任务;而轻卡不受相关道路交通法规的限制,因此可以负责相对长途的跨区域运输工作。显然,农用车、轻卡两者都不可能单独满足农村生产运输的充分需求。因此,专家提示,对于农村用车市场的开发,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做出特色。从目前看,农村用车需要既能载货又能拉人、经济实用,装饰不用很讲究,有些功能不必具备。同时,汽车厂商在开发适合农村使用的车型时应注意不同地域的特点,地理、道路的差别也造成了地区要求的差异。此外,生产厂商还要改变以往品种过于单调的状况,给农民一个选择的空间。不可否认,受经济条件影响,价格仍然是农民买车时最关注的部分。而所有这些因素,汽车制造商在开发产品时都应该事先考虑到,以便开发出适销对路的农村用车。 3、期待政府的具体措施。显然,目前,单纯依靠农用车和汽车生产企业的热情和对未来市场的期待去开拓农村汽车市场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相关专家也期待政府出台更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此促进农村汽车市场的发展。而对于农用车及小排量汽车生产企业,国家在政策上应给予一定的倾斜与扶植。现在单单依靠行政命令是不够的,企业都在向市场要效益。对生产农村用车的企业减免一定的税收,给予一定的优惠,可以提高生产企业对新产品开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农民用车不能与城市用车一视同仁,要适当减免购置税和使用环节的收费。2005年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减免了三轮农用车的养路费和购置税,而有关专家也正在积极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在第三者责任险等保险内容上对农民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国家大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下,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有更多的惠农政策出台,而国家对于农村汽车市场的引导性政策也值得我们期待。 (五)汽车业需要政府援手 中国汽车产业经过50多年的成长,2005年产销量已分列全球第四和第三,成为世界公认的汽车工业大国。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至今并未成为汽车工业强国。 产业政策引导不力和支持不够是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采取鼓励合资合作的政策,但该政策早已不适应今天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却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和修正。鼓励性的政策支持不完善,措施不配套。企业在自主创新上获得的具体政策支持少,自主创新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没有形成系统竞争能力。政策协调,政出多门,缺乏协调和延续性,往往使企业不知所措,影响企业技术发展方向。一个政策出台前,没有对企业现有基础技术水平对政策实施的支撑能力、政策实施需要的准备时间和技术来源进行充分的评估、论证,特别是在整车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不足和零部件企业技术支撑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导致企业一次次把满足新政策规定和新法规要求的希望寄托于跨国公司,依靠不断的合资、引进或直接购买国外相关的零部件来确保其市场地位。 因此,在2007年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诸多汽车界代表呼吁“国家对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的产品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他们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自主品牌希望内外公平税负、政府采购不能忽视自主品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认为:“目前,汽车的自主创新主体是企业,但为企业创新提供环境和条件主要在于政府。因为很多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上,包括政策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工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其他资源。”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指出,自主创新是新的国家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核心词汇。作为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汽车业的自主创新对整个工业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据他介绍,国家正抓紧研究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 综上所述,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参考文献: 1、蓝朝晖.中国汽车入世后得到跳跃式发展 仍面临诸多挑战[N].北京商报,2006-12-12. 2、跨国巨头完成布阵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路在何方[N].解放日报,2003-04-21. 3、中国汽车业应借鉴德国经验[N].经济参考报,2006-09-22. 4、开启农村汽车市场的大门[N].机电商报,2006-03-31. 5、徐刚.中国汽车如何面对自主创新[N].中国经济周刊,2006-02-13. 6、金晶.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路在何方?[N].中国工业报,2005-06-01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是普通关注的问题,人们对于这一问题关注的目的在于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中华文化之所以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而不衰,可持续。近代工业文明以前是为农业文明。KING称以中国为中心的农业为可持续农业。探讨中国传统农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天人关系。从中得到启示。天人关系指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1]在传统的中国人心中,农业中的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人、天、地、稼的关系。故《吕氏春秋·审时》说:“夫稼,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为之者,人也”。其中天和地是大自然的代表,相当于现在人们所说的环境,人和稼生于天地之间,天人关系也可以理解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过其中加入了稼的因素,稼同时具有自然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人按照需要与可能选择和种植作物。传统农业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过去在研究农业史时,强调人定胜天,强调人对于环境的改造,过份地强调人及其技术的作用,而技术又过分地强调土壤耕作技术。原始农业中刀耕农业和耜耕农业阶段的划分;传统农业中北方旱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南方水田技术体系的形成等,都是主要以土壤耕作技术为依据来划分的。现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重新用审视的目光看待人与自然环境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一些历史地理学家开始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甚至有学者重新祭起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大旗,[2]受此影响农业史研究中,一些学者过多地把目光指向环境及其变迁对于农业的影响,指向农业对于环境的破坏,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人对于环境的保护[3]与改造,更忽视了人对于环境的适应。这些都不符合中国传统农业发展历史的实际。我们认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环境变迁也引起过中国农业的波动,但真正决定中国农业发展的是人对于环境的适应和改造。一、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了环境对于农业的影响。同时也注意到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各种因素对于农业的影响并不相同,具体说来,天和地对于作物的影响是不同的。古人将它归纳为“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地,即土壤。由于在构成环境的诸多因素中,土壤与作物的关系最为直接,因而也最先为人所注意。古人认为作物的种类是由“地”来决定的。经常提到的例子是:“桔逾淮而北为枳,鸐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4]“菘菜不生北土。有人将子北种;初一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有将芜菁子南种,亦二年都变。”[5]前者说“此地气然也”,后者说“土地所宜”。地气和土地,指的都是土壤。土壤是导致变异的根源。[6]在土壤中首先注意到的是土壤上生长的植被。《师旷占术》曰:“五木者,五谷之先;欲知五谷,但视五木。择其木盛者,来年多种之,万不失一也。”《杂阴阳书》则将“五谷”和“五木”一一对应起来,有所谓:禾生于枣或杨,黍生于榆,大豆生于槐,小豆生于李,麻生于杨或荆,大麦生于杏,小麦生于桃,稻生于柳或杨。”孔子也说:“平原大蔽,瞻其草之高丰茂者,必有怪鸟兽居之,且草可财也,如艾而夷之,其地必宜五谷。”植被不仅是土壤状况的标志,同时还可以用作改善土壤的物质。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杂草“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并将“于草木茂盛时芟倒,就地内罨腐烂也”,称为“草粪”。还有意识地种植一些豆科植物充当绿肥。民族学调查表明,中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在进行刀耕火种的时候,首先选择林地而不是草地去作为土地,而在林地的选择方面主要考虑的是林木的长势和种类,而不是土壤的质地。决定什么地种什么庄稼也是根据树木,而不是根据土壤。其次是土壤的性状(颜色、手感、水份、土壤中的生物活动等)。禹平洪水之后,茫茫禹迹,划为九州,九州的土壤,各不相同,《尚书·禹贡》言之凿凿。不同的土壤进而有不同的农产品,《周礼·职方氏》记载甚详。《管子·地员》说:“九州之土,为九十物。每州有常而物有次。”书中还具体指出了九州土壤性状及适宜种植的作物。被李约瑟等称为是最早的地植物学著作。由于决定适宜作物的是土壤而不是行政区划,所以元代孟祺在《论九谷风土及种莳时月》又做了这样的发挥:“苟涂泥所在,厥田中下,稻即可种,不必拘以荆、扬。土壤黄白,厥田上中,黍、稷、粱、菽即可种,不必限于雍、冀。坟、垆、黏、埴,田杂三品,麦即可种,又不必以并、青、兖、豫为定也。”再次是地势。或认为《禹贡》中的“厥田中中”、“厥田中下”等,指的就是地势。“凡草土之道,各有谷造,或高或下,各有草木。”植物的垂直分布也直接影响到了作物的分布,古人说:“三农生九谷”[7],所谓“三农”,郑司农(众)曰:“三农,平地、山、泽也。”(郑)玄谓三农,“原、隰及平地”。“三农生九谷”,正反映了环境因素中地势对于作物的制约。水流径于地。和土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水,有时水甚至是土壤的组成部分,如《禹贡》中所说的“涂泥”,其中的“泥”,实际上就是水和土的混和物[8]。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发生变异的根源,所以古人又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9]今人有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某些生物来说,水更是须臾不可或缺。如水稻,《天工开物》说:“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水成为发展水稻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于是中国历史上就有了“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的故事发生。上述因素,古人统称之为“土”,“土气”或“地气”、“水土”。不同的土壤是有不同的物产,它们之间的引种是不可能的。即使强行为之,不是死亡,就是变异。于是有“桔逾淮而北则为枳”,“芜菁南种则为菘”的说法。狭义的天,指的是环境中的气候因素。气候随季节而变化,故称之为天时,用之于农业称之为农时。《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吕氏春秋·审时》更从“得时”和“先时”、“后时”对六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不同生产效果作了细致的对比。来论证“时”对庄稼生长的极端重要性。宋人将地势引入到农时之中,提出天时有“地势高下之不同”[10],认为“高下之势既异,则寒燠肥瘠各不同。”[11]元代农学家更将时与地(纬度和海拔高度)结合起来。不仅指出了气候寒暑与纬度高低的关系,而且强调共性之间的特殊性,要求人们在选择农时的时候,应当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这就叫做“因地为时”。[12]古人尽管对农时重视有加,但是他们对天时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就是说,古人只是注意到了气候对于作物生长的影响,而没有注意到气候对于作物分布的影响,他们把各地作物不同的原因更多地认为是土壤的不同的结果,尽管元代引入了风土的概念,部分地考虑到了气候的因素,但他们总体上还是将土壤看作是根本的原因。只是到了明末,这种认识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徐光启认为作物栽种中的地区差异性,在引种的过程中“亦有不宜者,则是寒暖相违,天气所绝,无关于地”;是以“果若尽力树艺,殆无不可宜者,就令不宜,或是天时未合,人力未至耳”。“若谓土地所宜,一定不易,此则必无之理”。[13]徐光启明确提出了气候是引起作物分布差异的原因的观点。
现在乜没有九方双语了只有田心中学了据了解田心中学的硬件设施没有景炎哪些地方好但是工资都一样
株洲田心中学的确实九方的初中部,但是待遇就不清楚了,我初中在九方双语读的,好像待遇也比较一般。
已经发给你邮箱了,请查收!
好像中学部搬离了高中部哈! 老师的待遇好像还不错哦! 都是铁饭碗了,也不是很累!!
106 浏览 5 回答
241 浏览 7 回答
147 浏览 3 回答
213 浏览 3 回答
353 浏览 7 回答
292 浏览 6 回答
317 浏览 6 回答
151 浏览 6 回答
326 浏览 4 回答
247 浏览 4 回答
163 浏览 4 回答
247 浏览 5 回答
321 浏览 4 回答
179 浏览 7 回答
143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