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概念: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如水样为主症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系疾病。 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泄下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久泻迁延不愈者,则易转为疳证。六个月到两岁发病率最高。 病因病机:1.感受外邪。2.伤于饮食。3.脾胃虚弱。4.脾肾阳虚。 辨证要点:以八纲辨证为纲,常证重在寒热虚实,变证重在辨阴阳。 常:湿热泻发病率高,便次多,便下急迫,色黄褐,气臭秽,或见少许黏液,苔黄腻。风寒泻大便清稀多泡沫,臭气轻,腹痛重,伴外感风寒症状。伤食泻有伤食史,纳呆腹胀,便稀夹不消化物,泻下后腹痛减轻。脾虚泻病程迁延,脾气虚弱征象显露,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脾肾阳虚泻病程更长,大便澄澈清冷,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阳虚内寒证象显露。 变:泄下不止,质稀如水,精神萎软,皮肤干燥,为气阴两伤证属重症。精神萎靡,尿少或无,四肢厥冷,脉细欲绝,为阴竭阳脱,属危证。 治疗原则: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实证祛邪,虚证扶正,变证护阴,回阳,救逆固脱。 分型: 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车前子,甘草。 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藿,苏叶,白芷,生姜,半,陈,苍术,茯,甘,枣.》 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山楂,神曲,鸡内金,陈,半,茯,翘》 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党参,白术,茯,甘,山药,莲子,扁,薏,砂,桔》 脾肾阳虚泻——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和四神丸,《党参,白术,茯,甘,干姜,吴茱萸,附子,补骨脂,肉豆蔻》。 气阴两伤证——健脾益气,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 阴竭阳脱证——回阳救逆,固脱养阴——生脉散和参附龙牡救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