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的三个立论基础是其客观性、存在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前提和理据。其中的逻辑理路是:如果没有“关联序链”的启示和指向,那么,就不可能思考翻译活动(翻译生态)与自然界(自然生态)关联和共通问题;如果没有翻译活动(翻译生态)与自然界(自然生态)类似性和同构性问题的进一步研究,那么,就不可能将适用于自然界的“适应/选择”学说引入到翻译学的研究中去;如果没有将“适应/选择”学说引入翻译学研究,那么,就不可能构建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理论体系;如果没有以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理论体系为基础,那么,就不可能进一步开发和拓展宏观生态理念、中观本体理论、微观文本操作的生态翻译学的“三层次”研究;最后,如果没有生态翻译学的“三层次”研究,那么,相对完整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也就难以实现了。这是一个由较小到较大、由局部到整体、由不太系统到比较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生态翻译是从原文内在的生态结构出发来对翻译作品进行选择,并且在翻译的过程中循环原作固有的生态结构来在另一种语言中进行再现,它不片面强调翻译过程,所以,生态翻译首先注定要带有特色。
生态翻译作为一个跨学性的途径,是运用生态理性、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