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护理模式对骨折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Study on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5A nursing model on fracture patients摘 要目的:通过对骨折患者进行术后5A护理干预,对比骨折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状况,从而探讨5A护理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效果,以期为骨折患者术后护理方案中5A护理方法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照研究。选取62名2022年8月1日-2022年12月31日A医院中入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后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名,分别为对照组、干预组。其中,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术后护理,干预组则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入5A护理进行干预,5A护理干预共持续8周。结果:。结论:5A护理的干预能够使骨折术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有所降低,从而使得患者的术后恢复更快。关键词:5A护理;骨折患者;焦虑;抑郁ABSTRACTBy conducting postoperative 5A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fracture patients and comparing thei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5A nursing in alleviating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ostoperative care for fracture pati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5A nursing methods in the postoperative care plan for fracture patients. Method: Comparative study. 62 fracture patients who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nd were admitted to Hospital A from August 1, 2022 to December 31,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fter selection, the stud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1 patients in each group, namely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mong them,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routine postoperative care, whil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while also receiving 5A care for intervention. The 5A care intervention lasted for a total of 8 words :5A care; Fracture patients; Anxiety; depressed绪论伴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理解与转变,医学模式已经从一个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在临床工作中,病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骨科,大多患者都是急诊。严重的创伤会引起身体相应的生理功能障碍,肢体残缺,生活能力下降,这不仅会给病人的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还会使病人产生很大的心理反应,如果心理应激反应太强或者持续的时间太长,会对骨科住院病人的治疗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这对病人的身体恢复及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另外,由于骨折病人的病程较长,大部分病人都需要通过手术或其他手法等方法来恢复,并且常常需要经过几次的治疗才能完全恢复。因此,患者在骨折后,会产生比其它科室患者更多的恐惧、焦虑和担心等心理反应。研究表明,负性情绪是影响矫形外科患者治疗效果、转归及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对骨折病人的心理压力反应及其治疗方法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前,临床上对骨折病人的相关护理制度和体系还没有形成,护理对策也不够健全,护士对这方面的认识还不够;因此,为了适应新时代医疗模式的变化,目前最优先考虑的就是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对骨折病人的护理工作,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干预有重要的意义。5A的护理模式,既有开拓性,又有实践性,对临床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但目前还没有在骨折病人中使用过。本项目将借鉴国外5A戒烟管理模式,结合我国临床实际,对改变传统医疗模式,提高全面、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5A护理模式运用到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并对5A护理模式在骨折患者焦虑、抑郁等方面的干预效果进行探索和验证,希望能够为临床上更好地对骨折患者进行科学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文献综述5A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近年来在临床的护理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而5A护理之所以被称之为5A是因为其护理环节分为5个阶段(评估、建议、共识、协助、随访),并且每个阶段的英文首字母均为A。5A护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这也是该模式的优点,因此该模式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且也逐渐得出了不少研究成果。其中国外学者对5A护理模式的研究相对较早,研究领域也相对较多。格拉斯哥等人提出了5A护理的5个步骤,并且认为这种护理模式基于的是循证依据,能够改变人们的认知行为,同时还可以使得人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得以提高,是一种系统性的管理方法。Maryam Haidari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5A护理模式的干预,可以减少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运动耐力。Marzieh moattari等人通过研究发现5A护理模式的干预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影响到患者的空腹血糖等相关指标。Katie O Washington Cole等人则通过实验研究,发现5A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帮助孕妇控制孕期的体重。而美国在妇产科方面对5A护理模式的应用比较重视,并且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提出应当给孕妇提供5A护理模式的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孕妇进行孕期体重控制。Jennifer K Carroll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应用5A护理模式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疾病治疗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提高医生们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患者收缩压的改善。Sallyanne G Storer等人则通过5A护理模式的干预,使得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改变了对疾病的认知,同时积极配合医生改变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从而减少自身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另外,国外学者还将5A护理模式应用在了戒烟管理、糖尿病控制、癌症治疗、心衰、肺康复训练等各个领域,由此可见国外对5A护理模式的应用十分广泛。而我国对于5A护理模式应用较早的就是临床戒烟,在2007年我国首次推荐应用5A护理模式对吸烟者进行戒烟干预。之后5A护理模式就被广泛应用于国内临床护理的各个领域,近年来国内学者对5A护理的研究成果也随之增多。王维凤将5A护理模式应用到IVF-ET方式受孕的孕妇孕期体重管理中,通过改变该类孕妇的体重管理、饮食营养指导、运动指导、生活方式指导等管理方案,从而对该类孕妇预期体重管理进行干预,发现5A护理模式能够提高该类孕妇孕期的体重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能够降低她们孕期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提高他们的孕期增重适宜率以及顺产率。肖敏则将5A护理模式应用在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其研究结果表明5A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使得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同时也极大的缓解了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庄丽芬学者则是以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5A护理模式应用到了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最终发现5A护理模式的干预可以改善此类患者的负面情绪,还能提高他们的自我护理能力。毕蒙蒙,周甜甜,舒越等人,应用5A护理模式对UIA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发现干预后患者的自我能效有所提高,焦虑的情绪得以改善。总的来说,当前国内外学者对5A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都十分重视,也在逐步扩大应用范围,但是在进行文献收集和查阅的过程中发现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5A护理模式的少之又少,因此对5A护理模式对骨折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5A护理模式对骨折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病例均为2022年8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A医院骨科进行住院治疗的骨折手术患者。 纳入标准(1)医院确诊为骨折并在给医院进行骨折手术的患者;(2)有清楚的意识,能够配合填写调查表格,并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愿;(3)已成年,自愿参与5A护理干预治疗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精神病患者或神经系统病变患者;(2)意识不清楚,以及认知功能有缺陷无法配合完成表格的患者(3)不愿意接受或者家属不同意进行5A护理干预的患者。 样本量计算当前5A护理模式干预的样本量计算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选用SAS样本量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样本量。首先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0名患者进行预实验,其中对照组5人,干预组5人,得到SAS得分后进行样本量计算,计算公式如下:计算得出N约为56,而考虑到有患者可能在实验中途要求退出或者发生其他意外事件无法继续参与试验,因此增加10%样本量,则总样本量为62例。 护理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法传统的骨伤护理方式,包括疼痛治疗、健康教育及相关知识的传授。在患者入院期间:负责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各种评估,口头宣传教育和心理辅导,包括对患者病情的介绍,疼痛的评估,并发症的预防等;同时进行常规的围术期护理,术后功能训练、术后护理以及出院注意事项的嘱咐。通过对病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进行观察,给予病人心理上的帮助。在患者出院期间:对患者进行了门诊随访,并对其进行电话访谈。病人于出院后一至两个星期内接受一次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手术后一个月和两个月的门诊随访,随访的主要问题有:出院后的恢复情况及复诊时间的知晓情况。 干预组护理方法(1)干预前准备成立5A护理小组,具体工作内容分配如下:表1 护理小组分工表医生类别人数工作内容骨科医生2人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对病情和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并在网上平台上进行问题反馈。康复科医生1人与骨科医生一起,展开对研究方案的制定工作,在各个阶段,对病人的康复情况,以及5A护理干预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监督和指导,制作出宣传视频及宣传卡片。心理咨询师1人制定改善心理状况的方案,进行心理疏导副主任护师1人创建微信群并维持微信群里的秩序,定期发布一些骨科方面的知识,并在线解答问题主管护师2人进度责任护士进行住院期及居家期干预和随访在5A护理模式干预之前先对护理小组进行小组培训,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普及5A护理的理念和工作方法,以及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小组成员进行骨折术后临床愈合过程,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步骤、频率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温习。具体措施如下:(1)评估阶段:通过“一对一”的沟通,对病人进行综合评价,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进行焦虑和抑郁量表的评定,按照入选和排除条件筛选病人,然后进行随机分组。负责护理人员除了每日的护理工作外,还要对病人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重点关注病人病情的发展和变化,评估病人的病情和心理状况。在进行治疗性工作时,可以用“看”、“问”等方法,对患者进行观察、提问,从而找到蛛丝马迹。(2)建议阶段:依据评估结果,结合病人各个层面的接受程度,对病人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以提升病人的认知,使病人对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并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做出正确而又及时的回答。(3)达成共识:在与病人及其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一个明确的、专业的个性化的、延续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在此过程中,负责护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协助患者在主动参与和选择康复行为目标的时候,要给他们一些可行的意见,让他们一起来制定一个合理的治疗康复目标,同时还要让双方一起努力,来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在此过程中,设定了一个短期的(症状缓解),一个长期的(改善病人的幸福感,减少病人的心理压力,调整他们的生活方式,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目标,研究人员用量表得分来对这些指标进行定量,并判断他们能否达成期望的目标。(4)协助阶段:按照联合制订的方案,在医生的指示下服用药品,并鼓励病人积极参与社会交往,逐步实现病人的自我护理,并培养病人的自信。配合音乐及放松动作,可缓解病痛,助眠。为病人和家人提供必要的支援,特别是那些心情不好的病人,可聘请心理医师来做心理辅导,以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家庭成员的配合下,积极引导病人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5)随访阶段:通过电话和微信等方式,对病人进行后续随访,并确定下一次的复诊日期,了解病人的病情,了解病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良习惯,并给予相应的矫正和引导;随访内容包括术后的恢复情况、疼痛情况、心情、焦虑和抑郁自评情况,在康复后应该进行哪些检查和评估,比如对肢体功能进行评估,对饮食和作息进行评估等,从而让病人得到更加专业化、个性化、连续性的治疗。 观察指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分析其干预的效果。其中,焦虑量表中一共有20个条目,该表的分数评定分为4等级,分级如下:1——有或很少时间2——小部分时间3——相当多时间4——绝大部分时间需要注意的是表中条目5、9、13、17、19,这5个条目分数计算为反向计分,其余的15个条目分数计算均为正向计分。将20个条目的得分进行相加,随后将总分乘以,得出的结果整数部分就是患者焦虑评分的标准分,最后进行焦虑程度判定,判定标准如下: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重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中也有20个条目,等级分级与焦虑自评量表的相同,但抑郁自评量表中反向计分的条目与焦虑自评量表中的不同,其反向记分条目为2、5、6、11、12、14、16、17、18、20,其标准分计算方式与焦虑自评的相同,抑郁程度判定标准如下:53分以下——正常53-62分——轻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73分及以上——重度抑郁 统计学方法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分析均为双侧检验,置信水准为α=,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一般资料的比较由表2可知,本研究共纳入62例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月收入、付费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抑郁自评表(SDS)评分分表1 干预前后研究对象SDS评分比较(x± 基于5A护理模式患者焦虑、抑郁的变化3 讨论 研究对象焦虑、抑郁水平的分析 5A护理模式对研究对象焦虑水平的影响 5A护理模式对研究对象抑郁水平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正面临不断发展与创新时代,高新知识,尖端科技,是需要医务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生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1方法
基础护理
通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意识障碍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程度,瞳孔的变化可以反应患者的出血情况,瞳孔缩小说明出血的是患者的大脑半球,瞳孔散大,说明患者出血严重病情危急。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浅程度决定是否对患者进行通气支持,一般情况下都需进行呼吸机通气。患者容易发生恶心呕吐的症状,对于此类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让其保持侧卧,并指导正确的咳痰呕吐方法,在必要时可进行机械吸痰,及时清理口腔,减少肺炎发生率,如患者属于深度昏迷,自主呼吸能力不强,可进行氧气支持。
并发症的护理
脑出血昏迷患者常出现的并发症有肺炎、褥疮及尿道感染等,为防止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急诊护理中可进行相应护理,发生意识障碍的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吞咽与咳嗽,这样造成口腔分泌物在口腔内的淤积,为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可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吸痰护理;为防止褥疮的发生需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护理,注意保持患者口腔卫生及床褥的清洁干燥,如患者病情严重,需多位护理人员协助翻身,动作轻柔,注意导管的固定;导管的留置是因为患者排尿失禁,为防止尿路感染放置导尿管。观察患者的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如呕吐物颜色变深,大便颜色为黑色,则表示患者的胃部出血严重,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颅内高压的护理
颅内血容量的增加会引起颅内高压的发生,颅内高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患者部分脑组织发生移位,进而压迫神经或脑干,引起一系列的症状,也是脑疝发生的表现,应该及时给予药物降低颅内压,多是应用利尿剂及甘露醇治疗,本组患者静脉滴注25min左右的甘露醇,并在间隔7h后再次滴注,如果患者心肺功能不全,可减缓滴注速度,防止患者发生胸闷心慌症状,如果患者年龄过大,可相应减少甘露醇的剂量。
饮食的护理脑
出血昏迷的患者无法正常进食,为免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现象需及时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对于上消化道无出血症状的患者可鼻饲流质食物,食物主要以清淡高蛋白为主,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胃液颜色,防止患者出现胃出血。
其他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与并发症护理之余护理人员需严格交接班制度,务必做到时刻有人监护,时刻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保证护理的完全有效。在巡查病房过程中需注意脑出血昏迷患者的体动,看其是否有情绪不稳不安乱动情况的发生,为防止患者不自觉的动作引起病情加重,可适当应用保护带,在护理人员巡房的同时嘱咐陪护家属注意患者的情绪及动作。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舒适,为防止深度昏迷患者由于身体长时间处于同一位置而发生褥疮,可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按摩护理,促进血液循环与肢体功能的恢复,注意动作轻柔,防止用力过度造成患者的再损伤。
2结果
在对3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有效急诊护理后有2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抢救成功率为80%,其中14例患者治愈出院,7例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未能治愈。
3讨论
脑出血是颅内血管畸形、中老年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患者临床上常见严重并发症,病情发展迅速,抢救难度大。在急诊护理中除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常规护理外需要特别注意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消化道有无出血及并发症的预防,观察记录中如发现患者的异常症状需及时通知医生检查与处理,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帮助他们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争取他们的配合,为接下来的治疗创造积极的条件。
摘要:在医学教育中,护理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所承担的责任是为卫生健康事业培养人才。而护理方面的人才在培养中需要护理教育的关注,这可以保证护理职业人员的素质水平。
关键字:医学教育;培养;护理教育
当今的时代在进步,社会的经济与卫生方面也都在进步,因此我国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的医生在人口中的比例相比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来说已经有所超出,但是护士却很少,因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严重失调。为医护教育寻求与医院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道路,培养医院所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卫生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是如今急需得到解决的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于护理教育现今的情况和发展形势进行分析,为我国护理教育方面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一、为我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护理人员
现在我国护理教育的方式已经成为了多层次,多渠道的体制,例如专本硕博代表着我国高级护理教育,这个层次的教育已经基本步入正轨。但是护理基层还需要更多的基础工作人员。中级护理教育就是以培养基层护理人才为目标,让毕业的医护学生在就业时选择各个层次的医护单位从事护理工作。在护理教育中,需要着重注意实践理论结合,尤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教育不仅要重视技术,还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教育。一方面,我国的护理人员不论是服务的意识或者理念都不及先进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必要。另一方面,现今的生源对教育有一定的影响,而且现在的护士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所以品德教育比之理论的教授与技能提高更加重要。一个人的事业是否成功,与他的思想品德有很大的关系,良好品德的培养是一个缓慢培养的过程,因此应该在教育中对学生们进行培养,让我国的护士具备真诚,尊重,关爱等优秀品质。
二、对医学护理教育的发展投入更多关注
1.增加人文教育类课程。如今,人文关怀在在医学上需要更好的彰显出来。人文关怀简单来说就是“对人展现的关怀,”更多的体现在于弱势群体上。而在医院,体现人文关怀的地方在于对患病者的服务上。在现在的竞争趋势下,很多医院已经对原有的体制进行了改进,在医生与护士的职责中要求对于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时需要尊重患者,开导患者。需要从患者的角度进行思考,考虑病人患病的心情。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为了快速且更好地跟上现代的医学模式转变的脚步,护理专业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加入人文课程,使其比重上升,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医护意识,使其走上岗位时可以把更为人性化的医护服务提供给患者。为和谐医院的建设铺好道路。医院是为人进行服务的,而医护人员是员工的核心人员,也是医院的护理文化的创造与传递者。因此对于护士培养应当从医护学院抓起,也就是对在校生的人文教育加大关注。
2.护理界男性护理人员更有优势。在护理教育的领域中,男护士有其特有的优势,因而成为了护理教育培养的一个新的亮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仪器、设备被投入使用,护理也已经不再是以往单纯的健康指导和病情观察等内容了。以前只有女性的临床护理工作慢慢的正被男性给替代。男护士因其特有的优势把大部分医院的护士基本上为女性的局面给打破。要培养有特色的男护士,在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经验的积累,培养优秀的男护士,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将女性没有的优势展现出来,让男护士在就业时有可以更有优势。
三、改变护生的思想从择业观开始
科学技术在进步,社会也在发展。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已经开展,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现在的护理工作模式也已经不是传统观念上的护理模式,护士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开始扩大,护士角色和任务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变化都对开展护理教育的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提出了挑战。因此,护理教育事业的路还有很长要走。我国人口众多,且农村的人口比例在我国有一多半的比重。因为我国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城乡医疗资源的配置也还不够合理,学生的就业观念也还不够完善,还有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愿意生活在大城市中,想在大医院中就业。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健康的认识不断的完善起来,护理的人员数量目前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的指导,让学生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学校应该教育学生有在社区就业护理工作的观念。要让学生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的发展付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的思想观念。国家应该对护理生毕业后走向基层、走进社区的思想给予支持。护理生应该把所学的知识本领应用在基层,社区中。为基层的人民提供保健性的护理服务,提高基层人民的身体素质,造福于民、造福于基层、造福于百姓。为护理的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出一份力。
综上所述,护理生的教育依然是严峻的。护理教育的工作者应该加强护理生的职业情感教育,设置合理的护理课程教育,加强教育护理生的护理观念,强化教育学生的护理职业态度和观念,身为一名护理人员,发扬南丁格尔精神不是说说而已。我国应该在保持系统的理论教育的同时,借鉴西方的先进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还有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护理人才。护理学院应该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心里素质培养,在临床护理和技术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培养出新时代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剑珍.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蒋颖.护理专业校本高职课程设置改革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护理管理 运用科学的 方法 组织、实施临床护理工作;为病人创造优美的休养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研究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急诊护理人员角色技能论文 》
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护理工作已由单一疾病护理转向了整体全面护理。即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模式。护理模式的转变符合社会的要求,符合病人的需求,它使护士的角色和技能得以扩展。作为医院窗口形象的急诊科护士,其自身角色和技能将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1.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技能:
急诊科是抢救伤病员的场所,亦是一个缩小的社会环境,在面对突发危重病人的同时,也必须面对不同知识修养、不同 文化 背景、不同生活习俗、不同经济能力的形形色色的人,因此,急诊护士首先是一位社会工作者,她必须有高尚的敬业精神,丰富的社会工作 经验 ,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注意与患者单位、患者家属、肇事方、警察和 保险 人员的协作关系。
面对成批的、突发的急、危重病人,能及时给病人提供来自社会团体、单位、家庭和亲朋好友的社会支持。它包括两方面的支持:
(1)精神的支持,即上述团体和人员对患者的理解、安慰、鼓励,有助于减轻或缓解患者的情绪紧张或精神上的压力。这点对自杀未遂、突遇重大事故的患者很重要。
(2)物质和经济的支持:及时给患者提供有关法律、保险及治疗方面的信息,协助患者争取上述团体和人员的物质和经济援助,以解决生活困难,筹集治疗资金。尤其对刑事案、治安伤害案、购买了保险的意外伤害和车祸伤患者应提醒其及时报案,收集保存好相关资料非常重要。能有预见地、有序地、有效地与各医技科室合作,创造一个高效救治环境,为患者赢得宝贵的后续治疗时间医|学 教育 网整理。急诊护士还必须有较强的法律法规意识,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效应,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专业工作者的角色和技能:
以前护理是从属于医疗的专业,随着护理的发展,它已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护士必须改变其处于被支配地位的观念,树立专业工作者的意识,掌握本专业技能,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独立判断病情的能力和对各种危险信号的鉴别能力及突出的应变能力。熟练掌握急救复苏技术,迅速正确地使用各种急救监护器材,熟悉各专科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具有解决护理上具体疑难问题的知识和技巧,能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了解急诊专业的新进展。护理专业的发展除与医学专业同步外,还与许多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社会人文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急诊护理更是处于护理变革的前沿。因此,急诊护理人员还必须具备获取和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的技巧,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完善自我,从而更有信心、更有方法、更有预见地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提高配合医生抢救病人的成功率。
3.心理工作者的角色和技能:
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是直接面对突发的急危重病人,致病致伤原因复杂,患者及其家属难以面对残酷的现实,因而情绪不稳或失常,加之抢救工作紧张繁忙,有时甚至不能按时下班,因此急诊护士还必须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且掌握了心理工作技巧的人。她应具有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乐观开朗的性格,善于调节患者及其家人情绪的能力。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患者、患者家属、同事和其他协作者,获得他们的拥戴、信任、支持及配合。能尊重病人的感情,对待病人个人感受表示理解并认同,通过耐心解释,真诚劝导,热情鼓励,细致关心,周到服务,使病人身心受到裨益。不当众探究和议论患者隐私,防止命令、责备、泄密、无用等消极情绪传递,从而避免患者产生自我价值低估和无助的恶劣情绪。另外,急诊护士还要善于控制和消除来自自身的不良情绪及压力,防止可能无意中伤害患者、患者家属及同事和协作者的言行,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救治氛围。
《 急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探微论文 》
急诊护理是研究各种急性疾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性危重病人抢救护理的一门新专业,其发展迅速,而目前尚未出现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反映专科特色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各医院仍采用常规评价标准。这种标准不能充分体现各科室护理特色,缺乏实用性、专业性、完整性、科学性。为了体现实用性、科学性、完整性和专业性,急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标准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突出实用性。
急诊科病人发病急骤、时间性强、随机性大、可控性小、专业性强等特点,这给急诊科医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兼具多重角色,除了医疗服务主体外,也是灾难救援的组织者、协调者,更是公众急救教育的指导者、咨询者、教育者医|学教育网整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体制的改革,人们对急诊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诊治上要求时间快、效率高、收费低、服务全。在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时要从急诊护理的工作内容及临床实际情况着手,突出工作重点,体现实用原则,评价各项工作流程应简捷、便利,分诊、出诊、抢救、诊治、健康教育令人满意。
2.注重终末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环节评价,突出科学性。
目前护理质量评价仍以终末质量评价为主,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假象,具有不稳定性和失真性,护理人员易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表面形式上以应付检查,难以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实施终末评价的过程中结合环节质量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能动性、创新性,开拓思维、引进竞争,以期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促进学科发展之目的。例如同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同样的结果,这不同的途径、方法就是环节评价所需控制的,它是从原因和本质上改进质量,其方法更切实可行。
护理人员是质量评价的核心,环节评价还要求其了解质量评价的目的、方法、标准,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做到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3.护理质量评价系统要全面,突出完整性。
急诊科具有门诊性质又具有病房特色,其质量评价也应兼顾一般病室和特殊门诊的管理标准。病室管理上除设施规范、职责明确外,在排班上更应突出灵活性、机动性;病历书写除客观、规范、简洁、详实外,在时间记录上更要求真实、精确;技术操作评价上要突出高效(准确、及时、规范);院内感染评价上除常规院内感染评价标准外,急诊科在各类传染病的上报和消毒隔离上也应有相应评价标准;整体护理评价上应突出实用性、创新性、实惠性、服务性,护理管理应制定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标准,增强法律意识。
4.评价系统分区管理,体现专科性。
急诊科的急、重特点要求每个医护人员要有时效意识、救命意识。评价时集中表现在急救呼叫后能否迅速做出反应(出诊时间、出车速度),各项 措施 是否得当,各种急救物品是否齐全、功能是否良好,各种异常情况是否能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急救物资是否有较大的储备能力,联系通讯系统是否通畅有效,协作系统是否同步配合等方面。急诊病人和突发事件多,而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又极其有限,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分区管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分区管理就是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集中分级分区诊治,变无计划性、无秩序性的工作为相对有计划性、有秩序性,突出工作重心,把技术力量、仪器设备重点放在危重病人抢救上。
目前急诊科多分为初诊区、观察区、监护区、手术区。初诊区主要负责就诊病人的分诊,初步诊治和维持就诊秩序。根据病情优先处理的原则,体现生命第一的观念,并且还参与危重病人的初步紧急抢救和灾难救援组织协调工作。因此,对初诊区的护理质量的评价应体现分诊正确率、病情上报率、出诊及时率、危重抢救成功率等。观察区主要负责一般急诊病人(无生命危险及暂不需住院治疗的病人)的观察治疗,主要体现的是服务意识和多学科专业技能,因此质量评价应从服务理念、就诊环境、病人满意度、基础护理操作、专科健隶教育、病情观察处理等方面人手。
监护区主要负责危重病人抢救直至生命平稳。随着我国急救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和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型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床旁化验分析仪、心肺复苏器等均需要有一支高专业水平、高技术操作的急救护理人员。因此,对她们的护理质量评价重点应放在业务技术上,考查以各种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对各种急重症病人的观察应对能力和创新科研意识。手术区主要负责急诊的手术治疗,评价重点在于手术的成功率、术后感染率、手术配合熟练程度及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
总之,护理管理者应更新观念,掌握最新动态,建立服务于急诊护理实践的管理标准,以促使急诊护理质量向着高水平方向发展。
《新生儿窒息护理论文 》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除两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及时抢救和有效的复苏及复苏后正确的护理和治疗,能够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观察;护理
1.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出生和外院转入我科的新生儿中,有42例发生窒息。中轻度窒息(阿氏评分)28例,重度窒息14例,因母亲患糖尿病引起窒息1例,母亲患妊娠高血压5例,前置胎盘5例,脐带绕颈6例,羊水胎粪污染有胎儿宫内窘迫7例,产程延长5例,头盆不称2例,破宫产3例,早产8例,合并颅内出血9例(头颅CT证实),肠麻痹1例,肺出血1例,临床治愈38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2例。
2.抢救方法:
在胎头娩出后,助产者必须用左手自鼻根向下颌挤压,尽量挤尽口鼻内粘液和羊水。胎儿娩出后使新生儿仰卧,肩下垫起,使头后仰,用吸管吸净鼻咽喉及口腔粘液、羊水,负压不超过30mmHg,每次吸10秒,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呼吸道粘液堵塞部位深,可用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吸出。亦可用徒手插入法。动作必须迅速及时,要在生后1分钟内完成,注意勿损伤呼吸道粘膜。清除呼吸道异物后不能呼吸者,可以进行人工呼吸,同时给予吸氧。心率慢于60次/分钟者应先用胸外心脏挤压。经上述处理,心率仍不见改善,应予药物辅助治疗,复苏过程中要确保输液通畅。整个复苏过程中必须保暖。患儿娩出后立即擦干新生儿潮湿的身体,减少散热,最好有远红外线保温床设备。因寒冷会提高代谢增加耗氧,加重酸中毒。
3.窒息后的护理:
对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复苏,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呼吸,增加通气,保证氧气的供给。其次是维持有效循环和药物治疗等。
保暖:
在无暖箱的情况下,可将婴儿贴身放在母亲怀中,外面盖上衣被,或用热水袋保暖。但需防止意外,发生烫伤,水温以不超过50℃为宜。
如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患儿置于暖箱中。暖箱温度应根据患儿体重调节。患儿皮温尽量维持在℃左右的中性温度,以减少耗氧量。
监测生命体征:
呼吸是监护的重点。如果呼吸频率持续大于60次/分,呼吸暂停大于15秒~20秒/分,伴有心率下降,唇周及四肢肢端发绀,并常有呼气性呻吟,这时患儿常需要氧气吸入。一般采用头罩给氧4~5升/分。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氧浓度,因为低氧会造成重要器官不可逆的损害,长期高浓度吸氧又会造成氧中毒。
心率和血压的监测,它们常随呼吸情况而改变,监护中主要测心率,注意心音强弱,心律齐否。心率如果低于80次/分,应采取胸外心脏按压或应用兴奋心脏的药物。如果心率高于180次/分以上,并伴有肝肿大,可能有心衰发生,根据医嘱使用强心药等。如果有心动电流图、心脏超声等设备,则可早期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对提高患儿的成活率起到积极作用。血压的收缩压约45~80mmHg.
观察病情变化:
因新生儿窒息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良好。我们必须严密观察患儿的不良表现,如哭声大小、有无尖叫、四肢肌张力、末梢循环、皮肤温度及颜色、各种反射是否正常、意识有无障碍、大小便情况等。如发现上述有异常,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影响患儿的生命。
由于窒息缺氧患儿的肛门括约肌松弛,胎粪可在生前已部分排除,而生后无粪便或因肠蠕动减少而少粪便,也可因窒息缺氧血液重新分布而致肠道缺血。于生后几天出现腹胀和带血性大便,小便也因缺氧缺血导致肾脏受损引起排尿减少。故对大小便的次数、量、颜色、性状的观察和记录都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感染:
因为新生儿机体抵抗力低,病原菌易侵入机体引起感染,可适当应用抗生素。新生儿要求住单间或同病种患儿住在一起,减少探视人员,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戴口罩、穿工作服及干净鞋子。有呼吸道感染者禁止接触患儿。患儿所用物品必须清洁,必要时需经过高压消毒后使用。病房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做好患儿的皮肤、臀部及脐部护理。
喂养:
轻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如反应好、吸吮力好,可直接喂母乳。如果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或胃管喂养。重度窒息复苏恢复欠佳者,适当延迟开奶时间,防止呕吐物吸入再次引起窒息。如果喂养不能保证营养供给者,给以静脉补液,一般先静脉点滴10%葡萄糖,以后根据需要加滴复方氨基酸、中性脂肪、血浆等进行静脉高营养治疗。
安静:
窒息儿必须保持安静,减少搬动,护理和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头部略抬高以减少颅内出血。
4.体会:
本文中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在胎儿出生后,采用新法复苏技术及复苏后生命体征和病情的监护及精心的护理,及时的治疗,除2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提示我们在新生儿发生窒息时,必须及时进行有效的复苏技术及监护生命体征的变化,因缺氧可引起多器官的损害,特别是大脑在缺血缺氧四分钟以上,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而且窒息儿的智能异常,并发症发生均与缺氧时间存在重要关系医|学教育网整理。因此,应正确有效地处理,力争尽快复苏,减少后遗症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优生优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生儿窒息的治疗与护理,不需要名贵药物、名贵仪器,最主要的是需要医务人员的责任心、爱心和信心。
有关护理研究论文范文推荐:
1. 护理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2. 护理研究本科论文范文
3. 最新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 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 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6. 医院护理科研论文范文
223 浏览 4 回答
297 浏览 5 回答
143 浏览 5 回答
226 浏览 2 回答
312 浏览 4 回答
150 浏览 3 回答
217 浏览 4 回答
268 浏览 4 回答
111 浏览 4 回答
85 浏览 3 回答
271 浏览 3 回答
103 浏览 7 回答
284 浏览 4 回答
210 浏览 5 回答
266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