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了《试论非语言交际的作用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公关语言与跨文化交际》、《Indirectness Is Culture specific》、《Perspectives on Modesty Are Cultuere-specific》等30余篇论文。1.Accultura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文化适应与第二语言习得),《跨文化交际:探索与实践》,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2.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国外语》,2005年第1期3.“貌合神离”词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第9期4.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irectness (婉言法的文化特性),《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5.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1期6.Politeness Is Culture-specific (礼貌具有文化特性),《跨文化交际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7.汉英感谢语的文化特性,《语言文化论丛》第1缉,华语教学出版社,1997年8.礼貌的文化特性研究,《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1期9.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文化研究的问题(合),《语言文字应用》,1994年第2期10.汉英句子结构与思维方式初探,《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11.中外思维方式对比在外国人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中文教师学会学报》(美),1989年第1期12.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及其与外语教学之间的关系,《汉语学习》,1993年第3期,另见《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13.提高跨文化意识是外语教师的重要任务(合),《中国文化与世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14.如何理解和揭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合),《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4期15.汉语和英语称谓词用法比较,《世界汉语教学》,1989年第3期16.中国文化介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另见《美国中文教师学报》,1987年第3期17.英美高等教育比较初探,《外国教育动态》,1984年第1期18.公共关系与跨文化交际,《公关语言学》,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19.“牛崽”与“牛崽风格”,《语文建设》,2001年第9期20.“蜜月”的由来,《语文建设》,2001年第8期21.“香格里拉”的故事,《语文建设》,2001年第7期22.“五一节”不是“May Day”,《语文建设》,2001年第2期23.”Family Doctor”不是“家庭医生”,《语文建设》,2001年第1期24.“老外”一词还是慎用为好,《语文建设》,2000年第11期25.”Motel”不是“汽车旅馆”,《语文建设》,2000年第9期26.望文生义要不得,《语文建设》,2002年第2期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语文建设》,2000年,第6期28.“朋友”的文化含义,《语文建设》,2000年第5期29.“礼貌”的语用悖论与礼貌的文化差异,《语文建设》,1996年第6期30.汉英感谢语的差异,《语文建设》,1996年第7期31.“谦逊”的文化特性,《语文建设》1996年第10期32.汉英社交称谓的差异,《语文建设》,1997年第1期33.汉英招呼语的差异,《语文建设》,1997年第2期34.汉英寒暄语的差异,《语文建设》,1997年第4期35.汉英介绍语的差异,《语文建设》,1997年第6期36.汉英告别语的差异,《语文建设》,1997年第7期 37.汉英请客与授礼习俗差异,《语文建设》,199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