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幕红尘这本书中,关于见路不走的总结要数方迪最为细致,她在决定以见路不走为着手点准备答辩论文后,就将平时与九哥的交谈内容、九哥的笔记进行了汇总精练,结合久悟杠子面这家餐馆的改革实践,最终写出了《决策的法则——见路不走》这篇论文。遗憾的是在书中并没有将这篇论文的全部内容展现出来,只有极少的一部分,反而对答辩的内容进行了细致描写。在这篇文章里我将会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简单描述,并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最近几年来“创新”这个词在各个媒体频频出现,恨不得任何事情都和创新扯上关系,好像只要是和创新有关的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到底什么是创新?在已有条件下该如何创新?一。创新的定义 通过百度搜索给出创新的定义是:“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从本质上说,创新是创新思维蓝图的外化、物化、形式化。” 在书中,方迪对创新的理解是:“创新并不是执着于创新,而是要善于发现和创造更符合实际的方法。市场条件在变,必然要求决策和管理相适应,而不断催生的方法普遍具有“新”的特质,人们就习惯了用创新这个词来表达。这是一个方便地表达,其本质是“更适应条件”和“更符合需要”的意思。” 二。强调创新精神的目的 为什么忽然社会上吹起了一股强调创新精神的风潮?这是由于目前我国所处的社会、国际、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方迪在论文中对于这个问题的观点是:“强调创新精神是为了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不希望我们拿某个固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衡量,不要去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也就是希望能培养我们见路不走的能力,能够特殊问题特殊分析,能够着眼于当期具备的、能实现的、能满足的条件来进行决策。”三。什么是正确 什么是正确?是和错误绝对区分的吗?有句话说,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在涉世未深的时候,我们在判断事物的时候都是两极分化,非黑即白、非好即坏、非此即彼,殊不知在社会中很多问题并不能以对错来简单的判断、区分。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对、错两者在变化的先决条件下也会发生对调。 方迪以解放思想这一概念对创新进行深入探讨,支出,解放思想和创新是殊途同归,都是希望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挣脱模式思维的束缚,用实事求是、辨别的、证明的科学思维去认识事物。 四。如何正确的决策 在每天的生产、生活中,都有很多问题需要正确的决策才能可靠的解决问题、产生效益。如何正确的决策显得非常有意义,决策指的是具有方向性意义的重要决定,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正确的决策时期生存、发展的根本。方迪在论文中着重指出“见路不走”是企业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的法则,在决策的过程中不唯经验、教条,不唯标签、模式,只以企业的根本利益为目的,遵循因果律,走条件的可能。结束语 在上学的时候,我们都学过思想政治这门课,课程内容往往晦涩难懂、记忆内容还最多,每到考试都让很多人头疼不已。但是有些词语相信大家还是有较深映像的,如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论等,这些概念都能与见路不走这个词产生联系,彼此补充、佐证。都说最有意义的学习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回想下我们曾经学过的很多知识,好像在生活、工作中都用不到,那这些课程就是无意义的吗?在写这段话的时候,脑子里忽然想到,以前学过的东西、每天经历的事情、别人口中的见闻,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思维,在影响着我们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思维决定你的眼界,眼界决定你的人生高度。那我们能不能主动地去培养自己的思维呢?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多读书、读好书,哪怕是一本小说,在小说中你也能体会到别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