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 海伦·亚当斯·凯勒 (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 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父亲亚瑟是位南方邦联老兵。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沙利文 (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1900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最后于1904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而这么多年来沙利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说是对海伦·凯勒不离不弃,因此海伦·凯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 从1902年4月开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在美国的一家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My Life)。第二年结集出版后轰动了美国文坛,甚至被誉为1902年世界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海伦·凯勒的作品还有: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1953年美国上映海伦·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 10岁的海伦曾为一个5岁聋盲儿童成功地募集到了两年的教育费用。也许从那时起,她就已经立志要帮助世界上所有像她这样需要帮助的人。她给世界以爱心,世界回报她崇高的荣誉。1919年,海伦的故事被好莱坞搬上银幕,由她本人出任主演。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1955年,她荣获哈佛大学的荣誉学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受此殊荣的妇女。马克·吐温称她和拿破仑是19世纪最杰出的两个人物。 从海伦童年时起,每一任美国总统都邀请她到白宫做客,还被政府称为全美三十名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之一,1964年荣获美国总统亲自颁发的 “自由奖”,并被誉为美国的高级公民。1959年,联合国在全球发起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海伦·凯勒”运动,以资助世界各地的聋盲儿童。1960年,描写她成长经历的剧本《奇迹的创造者》获普利策奖,并被拍成电影。同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在海伦八十岁生日那天,宣布颁发“国际海伦·凯勒奖金”,以奖励那些为盲人公共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海伦·凯勒于1924年组成了海伦·凯勒基金会,并加入了美国盲人基金会,作为其全国和国际的关系顾问。其后她在国际狮子会的年会上发表演说,她要求 国际狮子会成为“协助失明人战胜黑暗的武士”。并说:“我为你们开启机会的窗,我正敲著你的大门。”1946年,海伦·凯勒担任美国全球盲人基金会的国际关系顾问,并开始周游世界,并游历了 欧、亚、非、澳各大洲35个国家。她尽力争取在世界各地兴建盲人学校,并常去医院探望病人,与他们分享她的经历,以给予他们生存意志。她同时亦为贫民及黑人争取权益,以及提倡世界和平。 1968年6月1日,88岁高龄的海伦走完了传奇般的一生。而在她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而有人曾如此评价她 :“海伦·凯勒是人类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相信众多的有疾病而聋、哑、盲的人都能在黑暗中找到光明”。 1971年,国际狮子会的国际理事为了纪念海伦·凯勒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宣布将每年6月1日定为“海伦·凯勒纪念日”。而在这日,环球的狮子均会举办与视力相关的服务性活动。 桑兰: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 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3年来,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回答者:569977013 - 初入江湖 二级 12-11 20:43 海伦凯勒: 海伦•亚当斯•凯勒 (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 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父亲亚瑟是位南方邦联老兵。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沙利文 (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1900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最后于1904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而这么多年来沙利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说是对海伦•凯勒不离不弃,因此海伦•凯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 从1902年4月开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在美国的一家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My Life)。第二年结集出版后轰动了美国文坛,甚至被誉为1902年世界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海伦•凯勒的作品还有: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1953年美国上映海伦•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 10岁的海伦曾为一个5岁聋盲儿童成功地募集到了两年的教育费用。也许从那时起,她就已经立志要帮助世界上所有像她这样需要帮助的人。她给世界以爱心,世界回报她崇高的荣誉。1919年,海伦的故事被好莱坞搬上银幕,由她本人出任主演。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1955年,她荣获哈佛大学的荣誉学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受此殊荣的妇女。马克•吐温称她和拿破仑是19世纪最杰出的两个人物。 从海伦童年时起,每一任美国总统都邀请她到白宫做客,还被政府称为全美三十名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之一,1964年荣获美国总统亲自颁发的 “自由奖”,并被誉为美国的高级公民。1959年,联合国在全球发起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海伦•凯勒”运动,以资助世界各地的聋盲儿童。1960年,描写她成长经历的剧本《奇迹的创造者》获普利策奖,并被拍成电影。同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在海伦八十岁生日那天,宣布颁发“国际海伦•凯勒奖金”,以奖励那些为盲人公共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海伦•凯勒于1924年组成了海伦•凯勒基金会,并加入了美国盲人基金会,作为其全国和国际的关系顾问。其后她在国际狮子会的年会上发表演说,她要求 国际狮子会成为“协助失明人战胜黑暗的武士”。并说:“我为你们开启机会的窗,我正敲著你的大门。”1946年,海伦•凯勒担任美国全球盲人基金会的国际关系顾问,并开始周游世界,并游历了 欧、亚、非、澳各大洲35个国家。她尽力争取在世界各地兴建盲人学校,并常去医院探望病人,与他们分享她的经历,以给予他们生存意志。她同时亦为贫民及黑人争取权益,以及提倡世界和平。 1968年6月1日,88岁高龄的海伦走完了传奇般的一生。而在她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而有人曾如此评价她 :“海伦•凯勒是人类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相信众多的有疾病而聋、哑、盲的人都能在黑暗中找到光明”。 1971年,国际狮子会的国际理事为了纪念海伦•凯勒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宣布将每年6月1日定为“海伦•凯勒纪念日”。而在这日,环球的狮子均会举办与视力相关的服务性活动。 桑兰: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 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3年来,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霍金和爱迪生还有海伦.凯特 斯蒂芬.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60岁,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光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 40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本书一出版 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时间简史》对我们这些喜用言语表达甚于方程表达的读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书。她长于一个对人类思想有接触贡献者之手,这是一本对知识无限追求之作,是对时空本质之谜不懈探讨之作。 《时间简史续编》 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 《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辩论。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成。 《未来的魅力》本书以斯蒂芬•霍金预测宇宙今后十亿年前景开头,以唐•库比特最后的审判的领悟为结尾,介绍了预言的发展历程,及我们今天预测未来的方法。该书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还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读来饶有趣味。 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智慧的大脑诞生了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个时候他的家乡伦敦正笼罩在希特勒的狂轰滥炸中。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伦敦附近的几个小镇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后,他们的邻居回忆说,当霍金躺在摇篮车中时非常引人注目,他的头显得很大,异于常人———这多半是因为霍金现在的名声与成就远远异于常人,邻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记忆里重新刻画一下天才儿童的形象。 不过霍金一家在古板保守的小镇上的确显得与众不同。霍金的父母都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从事热带病研究的医学家,母亲则从事过许多职业。小镇的居民经常会惊异地看到霍金一家人驾驶着一辆破旧的二手车穿过街道奔向郊外——汽车在当时尚未进入英国市民家庭。然而这辆古怪的车子却拓展了霍金一家自由活动的天地。 霍金热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当他看到一件新奇的东西时总喜欢把它拆开,把每个零件的结构都弄个明白——不过他往往很难再把它装回原样,因为他的手脚远不如头脑那样灵活,甚至写出来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他仍旧不是一个用功的学生,而这种态度与当时其他同学是一致的,这是战后出现的青年人迷惘时期——他们对一切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霍金在学校里与同学们一同游荡、喝酒、参加赛船俱乐部,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职员或教师。然而,病魔出现了。 病魔出现了 从童年时代起,运动从来就不是霍金的长项,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 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这种病恶化得相当迅速。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习和研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一天。然而,一个女子出现了。 轮椅出现了 霍金的病情渐渐加重。1970年,在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没离开它。 永远坐进轮椅的霍金,极其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乡间别墅,上坡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不料这位引力大师却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丛中。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惟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霍金取得巨大成功,但生活的现实取代了爱情的浪漫,他和简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来自直觉的启示:黑洞不黑 霍金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但他对观测天文从不感兴趣,只有几次用望远镜观测过。与传统的实验、观测等科学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觉。 “黑洞不黑”这一伟大成就就来源于一个闪念。在1970年11月的一个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时开始思考黑洞的问题。他突然意识到,黑洞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样它就会释放辐射。也就是说,黑洞其实并不那么黑。 这一闪念在经过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地辐射出X光、伽马射线等,这就是有名的“霍金辐射”。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黑洞只吞不吐。 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霍金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畅销书之王:《时间简史》 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全世界的销量已经高达2500万册,从1988年出版以来一直雄踞畅销书榜,创下了畅销书的一个世界纪录。在这本书里,霍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等。 司马迁——受宫刑,完成《史记》 贝多芬——失聪,但成为音乐大师 霍金——高位瘫痪,缺身处科学前沿 张海迪——高位瘫痪,身残志不残 海伦——失聪加失明,却成为优秀的作家 武则天——身处压迫女性的封建制度,成为杰出额政治家,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海伦 凯勒:一个度过88个春秋却只有19个月光明和声音的弱女子,但她不向命运屈服,经过不懈努力毕业于哈佛大学。建立了数以万计的慈善机构。一生共有14部作品,处女作<<我的生活>>,被喻为无与伦比的著作.命运有还是无,其实并不重要。 人生的关键在于,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来,在面对选择时,你永远无法知道哪个选择更好,因为人生不能重来,你不可能选择以后,再重新回来做另一个选择,来看看到底哪个选择更好,因为这不能,所以永远没有人知道答案。 我认为有命运,就因为人生的不可重来的性质,人生的轨迹只能向前发展,只有一个人生,只有一个事实。所以,你的一生,只能是一种实际的发生,那你的一生就是注定的。 所说的命运能不能改变,这是另一个问题,其实根本不存在改变这回事,因为只有一个人生吗。没有另一个人生在发生。 黄易说过,命运,一是有,一是无,不存在命运改变的事。 因为,如果一个人的命运会改变,那么,一个人的命运改变就会导致所有人的命运改变,因为人与人的活动都是相关的吗。所以,不可能有命运改变的事。
从业的最大障碍应该是资格考试部分。现在虽然没有对咨询师从业的身体状况有明确要求,但考试、复习部分很难找到专门针对聋人的培训学校。如同楼上说的,三级考试只是笔试,二级考试则需要口试答辩,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困难。至于实际从业,只要你有足够的来访者就可以了。
1、海伦·凯勒
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在出生的第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故事》、《石墙故事》。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2、霍金
1963年,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
1979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获得CH(英国荣誉勋爵)、CBE(大英帝国司令勋章)、FRS(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A(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会员)等荣誉。
3、弗里达·卡罗
弗里达·卡罗是一位著名的画家,1907年生于墨西哥城。她的一生长时间受到身体损伤的侵害。6岁时就得小儿麻痹,从此成了拐子。
1925年遭遇交通事故,这次事故使她丧失了生育能力,并且一生都要与铭心的痛苦为伴。生命暗淡到极处时,她从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找到了安慰。她写道:“我的画是对我自己最坦白的表达。”4、苏哈.占德让
是著名的印度古典舞演员,因遭遇一场车祸,不得不截去右腿,之后配上假肢,却没有阻碍她的舞蹈梦想,当有人问她是如何再次跳舞时,她说“你不需要用脚去跳舞”。人的信念真的可以战胜困境。
5、张海迪
1991 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 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
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做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身患高位截瘫,而她在病床上,用镜子反射来看书,最后张海迪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4国语言,并成功的翻译了16本海外著作。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张海迪
百度百科-霍金
百度百科-海伦凯勒
1、史铁生:男,汉族,北京人。1958年如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史铁生初期有的小说,如《午餐半小时》等,带有暴露“阴暗面”文学的特征。发表于1983年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既是史铁生,也是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品。它在多个层面上被阐释:或说它拓展了“知青文学”的视野,或称它在文学“寻根”上的意义。在“寻根”问题上,作者表达了这样的见解,“‘根’和‘寻根’又是绝不相同的两回事。一个仅仅是,我们从何处来以及为什么要来。另一个还为了:我们往何处去,并且怎么去”。关于后者,他认为“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诞,去为精神找一个可靠的根据”(《礼拜日·代后记》,华夏出版社1983年版)。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史铁生《我与地坛》)。这种对于“残疾人”(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小说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命若琴弦》就是一个抗争荒诞以获取生存意义的寓言故事。 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2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2、斯蒂芬.霍金的生平简历及其著作简介: 斯蒂芬.霍金(1942-)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63岁,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光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 40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本书一出版 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时间简史》对我们这些喜用言语表达甚于方程表达的读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书。她长于一个对人类思想有接触贡献者之手,这是一本对知识无限追求之作,是对时空本质之谜不懈探讨之作。 《时间简史续编》 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 《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辩论。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成。 《未来的魅力》本书以斯蒂芬•霍金预测宇宙今后十亿年前景开头,以唐•库比特最后的审判的领悟为结尾,介绍了预言的发展历程,及我们今天预测未来的方法。该书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还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读来饶有趣味。 3、约翰库缇斯 生命中没有“不可能” 约翰?库缇斯 (John Coutis),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所经历的逆境与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巨大的个人感召。他天生严重残疾,但他以拒绝死亡来挑战医学观念。他的演讲雄伟壮丽,他有清晰的头脑,很好的幽默感,他乐于付出他的时间和才能。约翰在全世界向千千万万热情、热切的人们演讲,他没有腿,也不依靠轮椅生活、移动和存在,却形成了世界级的自尊、自信和自立。他是当前世界上最著名的残疾演讲大师。 每天都是一场战斗 现年34岁的约翰.库缇斯天生下肢瘫痪并做了截肢手术,然而却取得一系列让正常人惊叹的成就:夺得澳大利亚残疾网球冠军、成为澳大利亚板球队荣誉队员、一直坚持不用轮椅而用“手”走路、考取了驾照...... 约翰形容自己“每一天都是一场战斗”:他刚生下来时,医生对他的父母断言他活不过一周;过了一周,医生又说他活不过一个月;过了一个月,医生又说他活不过一年;然而父母并没有放弃,只是更加悉心的照料他。周围有不少小孩骂他是“怪物”,10岁哪年被一群同班的小学生绑起来扔进点燃了的垃圾桶,差点送命,后来幸被一位女老师发现并冒死救了出来;更有一些同学恶作剧,在他的课桌周围撒满图钉。生活中的遭遇曾让他一度想自杀,后被父母劝阻。在父母爱的力量鼓舞下,他以超人的毅力生活、学习,虽然他被确诊患了癌症,但他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面对哪些在成长过程中歧视、敌视他的人......他每天都像战士一样,时刻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他认为,生活中的冠军远比体育中的冠军重要。真正的富有不是银行里存折上数字的多少,而是身体的健康、家庭的幸福。一个人必须给自己设立目标,并朝着目标不断向前,不要自暴自弃,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在还没有采取行动之前,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 生活并非理所当然 “正常人总把现有的一切想得理所当然,不珍惜手中所有,却追逐自己所无”。约翰.库缇斯提醒我们:在抱怨自己掉头发或发型不好看的时候,到医院看看因癌症而接受化疗的人,这些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头发都掉光了,相比之下自己不应该觉得很幸运吗?谁总说自己的鞋子不好看或不合适的鞋码难找?哪么是否愿意和我交换一下!生活并非理所当然,应该知足常乐。 意志坚定万事皆成 约翰.库缇斯的口头禅是:“因为我们能行”。就是因为这种信念,他不坐轮椅,坚持用手走动;为能够走远路,还学会使用溜冰板,他坚持参加体育运动并取得许多人认为不可能的成绩。 谁是生命中最强的敌手?人的惰性其实才是我们每天所要殚精竭虑对付的对手。对于约翰.库缇斯来说,如果懒惰,列异于接受死亡。 今天的约翰.库缇斯,已经成为了国际著名激励演讲家。他的格言是“因为我们可以”,他无视艰苦阻难,很多正常人没有去做的事情,他已经先一步做了。约翰.库缇斯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家和赋予灵感的演讲师,曾经在澳大利亚对25万人和世界上超过100,000个人的企业及社团演讲 约翰·库提斯(澳大利亚籍):国际著名激励大师 无论你认为自己多么的不幸,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比你更不幸的人! 无论你认为自己多么的成功,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比你更强大的人! --国际著名激励大师约翰·库缇斯 约翰·库缇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所经历的逆境与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巨大的个人感召,他天生严重残疾,但他以拒绝死亡来挑战医学观念。他的演讲雄伟壮丽,他有清晰的头脑,睿智的幽默感,他乐于付出他的时间和才能。他在全世界向千千万万热情、热切的人们演讲,他没有腿,也不依靠轮椅生活、移动和存在,却形成了世界级的自尊、自信和自立。他与世界大师乔·吉拉德、汤姆·霍普金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同台演讲,并曾得到曼德拉总统的亲切接见。约翰·库缇斯现在已迅速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残疾演讲大师。并在国际上享有非常高的声誉。4、海伦.凯勒的简介: 海伦凯勒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以下则是她的生平年表: 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 1882年1月因患猩红热致盲致聋。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为凯勒的老师。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 1908–1913;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 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30年旅游英国。 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 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 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5、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作家。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同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所诞生的》)。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时被邮局弄丢了。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 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6、贝多芬生平介绍 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反抗命运 ——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十二岁,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别是即兴演奏)的称谓。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贝多芬的作品有“月光曲”、“欢乐颂”、“第一交响曲”、“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庄严弥撒曲”等等,这些都是摆脱古典主义、展现自由、热情奔放的美丽乐章
残疾人运动员宫宝仁身残志坚,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刻苦训练,努力拼搏,在国际残疾人奥运会的游泳比赛中获得金牌,被人们誉为“无臂蛙王”。
商业明星蓝金康,中学毕业后就参加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从一名普通营业员成为高级验光师,被人们誉为“眼睛状元”。
由21名聋哑演员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以近70%的支持率成为2005年“春晚” 最受欢迎的节目。
在网上,网友们“狂顶”(网络用语,意为“支持”“赞同”)《千手观音》,纷纷表示《千手观音》是“视觉、精神双重的享受”,“演员们很不容易,就算是正常人都很难这么整齐”。
还有人建议“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出《千手观音》”。
担任该舞蹈领舞的当代聋人舞蹈家邰丽华在演出结束后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通过手语老师向大家讲述了《千手观音》的“幕后”故事。
舞蹈《千手观音》的首次亮相是在2004年9月雅典残疾人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代表全国6000万残疾人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风采,轰动雅典残奥会会场,得到很多世界友人的赞扬。
在雅典表演之后,《千手观音》没有再公开演出,所有演员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春晚”的排练当中。
邰丽华表示:“我们大家憋足了劲,希望尽心尽力能为全国人民献上一次精彩的表演。我们正式接到剧组的通知是在二十多天之前,时间很短。
为了保持演出状态,每天我们都要早起跑步,很多演员刚从南方回来,在瑟瑟的寒风中脸吹得生疼。除此以外,我们在‘春晚’彩排之前,上午和下午还要自己排练。
能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代表残疾人为全国电视观众奉献最美的演出是我们的心愿。”
舞蹈《千手观音》共有21人表演。千手观音的千手以扇面排列数层,如孔雀开屏。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表示遍观世界,千手观音表达渡一切众生,广大圆满无碍之意。
邰丽华介绍,这个舞蹈是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艺术指导、总政歌舞团的团长张继钢编导的。“心手相连,我们聋哑人平时通过手语交流,手指灵活,更善于用手来表达感情。
《千手观音》通过观音丰富的手姿变幻来诉说内心的语言,特别适合我们聋哑人表演,手语应用在舞蹈之中变为了舞蹈语言,变幻的动作表达了我们的心声,更富有艺术美和感染力。”
对于在听不到音乐的情况下,演员们是如何配合节奏、完美地演绎舞蹈《千手观音》,邰丽华透露,在演出的现场,有四位艺术团的手语老师分别位于舞台四角用手语指挥她们演出。
“虽然我们听不到音乐,但是手语老师就是我们的耳朵,她们随着音乐的节奏用优美的手语传达给我们。
在无数次的排练之后,我们对音乐的旋律已经非常熟悉了,音乐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身体,融入了我们的血液。”
现任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队队长、团长助理、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的邰丽华生于湖北宜昌。
两岁时因发高烧失去了听觉,15岁开始正式学习舞蹈,曾多次获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一等奖并多次出国演出,被誉为“关与人性的使者”,并担任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形象大使。
对于自己人生的路,她很坦然地称:“残疾不是缺陷,而是人类多元化的特点;残疾不是不幸,只是不便;残疾人,也有生命的价值。
残疾人不仅仅渴望‘平等、参与、分享’,还希望以自己的意志和智慧,与大家共创人类美好!”
聋人当然可以,所有能再逆境中出来的人,都会有超强的表现。
1、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
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桑兰,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
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等,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3、童年的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而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
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
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 ”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4、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于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于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他凭着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
5、海伦凯勒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凯勒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
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像英子一样勇敢坚强的残疾人有很多请搜集他们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有关资料并选择最让你感动的事迹记录下来 一
盲人,他不能用眼睛去感受四季带给他的美丽的事物和快乐。
但是,盲人别的器官却异常灵敏,老天关上了他明亮的眼睛,但却打开了他美好的心灵,让它能够顽强的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聋哑人,他不能听见人与人之间快乐的交谈,不能参与这快乐的交谈。
不能听见世间那美妙的音乐。但是,他的生活依然很美好。
他用心灵去感受大自然,感受身边的点点滴滴,纵使她快乐。 手脚不便利的人,他不能轻松自如地像健全人一样做许多体育运动。
在常人眼里,也许写一个字,画一幅画,打一件毛衣……都是那样简单。可是在他眼里,做那些事,是多么多么的困难。
世界上所有的残疾人,也许老天对他们有些不公平,但是他们没有就此放弃。他们用比常人多十倍、一百倍、一千倍,甚至更多更多的努力来完成常人所能轻易完成的事情。
就是他们这种热爱生活的精神使他们并不比健全人差一丁点儿。他们用自己特有的优点去感受大自然。
虽然他们的身体不健全,但他们的心灵之窗并没有关闭。他们用努力换来的成果,比我们一般人要多得多。
也许他们所体验到的常人并不能体验到。看不见的海伦•凯勒在自己的努力下,成功了,成为了一名大名鼎鼎的作家,可有些人却不如他。
残疾人在生活中也许有许多不如我们的地方,但是,他们热爱生活的心灵远远要比我们更强大。
残疾人的精神
———观千手观音挑战人生
那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千手观音挑战人生》。这个节目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残疾人那种刻苦的精神、坚强的意志,他们真的很乐观。
看到了主持人在采访《千手观音》的主角邰丽华时,我觉得她真的很乐观。她相信别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同样也能做到。虽然《千手观音》的演员都是聋哑人,他们听不到音乐。我想,如果大家看到如此精彩的表演,也许不知道他们都是聋哑人吧。他们排练这个舞蹈时,是经过千辛万苦,一次又一次的试失败,付出的许多汗水才会取得成功。大家别以为做任何事都在于聪明,聪明在于勤奋、努力!残疾人的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精神吗?如果他们没有坚强的意志、刻苦的精神,他们会成功吗?相比之下,我们健全人是不是会感到羞愧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健全人真的还不如残疾人。他们虽身残,但心不残,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在不段地改变命运。我们的生活条件这么好,但有些人却身在福中不知福。例如:在学习上,我们应该比残疾人更加积极向上,努力读书。但有些同学不用功读书,没有恒心。遇到困难不会随机应变,不会自己多动脑筋,一遇到困难就很想放弃。但残疾人说过: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把它放弃了就很可惜。这是一句多么富有哲理性的话啊!我们健全人很多都怕辛苦,很多人都想不劳而获。大家有没有想到过,成功是要靠我们的努力,只要我们下苦功夫,就功到自然成了!我们做事不能自卑,自己对自己没信心怎么行呢??我也是个例子。我非常爱弹琴,但有时一些曲子很难弹或怎么也练不好时,我会怪自己,很伤心。但现在看完了《千手观音挑战人生》后,我深受启发。他们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我被当时的场面深深感动了。
看了《千手观音挑战人生》,我真的受益匪浅。我记得节目结束时,主持人说过:“人不能选择命运,但能改变命运。只要一个人心地善良,心中有爱,就会有一千张手来帮助你。”是啊,难道我不要学习残疾人这种苛刻的精神,减轻的意志吗?
盲人,他不能用眼睛去感受四季带给他的美丽的事物和快乐。但是,盲人别的器官却异常灵敏,老天关上了他明亮的眼睛,但却打开了他美好的心灵,让它能够顽强的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聋哑人,他不能听见人与人之间快乐的交谈,不能参与这快乐的交谈。不能听见世间那美妙的音乐。但是,他的生活依然很美好。他用心灵去感受大自然,感受身边的点点滴滴,纵使她快乐。
手脚不便利的人,他不能轻松自如地像健全人一样做许多体育运动。在常人眼里,也许写一个字,画一幅画,打一件毛衣……都是那样简单。可是在他眼里,做那些事,是多么多么的困难。
世界上所有的残疾人,也许老天对他们有些不公平,但是他们没有就此放弃。他们用比常人多十倍、一百倍、一千倍,甚至更多更多的努力来完成常人所能轻易完成的事情。就是他们这种热爱生活的精神使他们并不比健全人差一丁点儿。他们用自己特有的优点去感受大自然。虽然他们的身体不健全,但他们的心灵之窗并没有关闭。他们用努力换来的成果,比我们一般人要多得多。也许他们所体验到的常人并不能体验到。看不见的海伦•;凯勒在自己的努力下,成功了,成为了一名大名鼎鼎的作家,可有些人却不如他。
残疾人在生活中也许有许多不如我们的地方,但是,他们热爱生活的心灵远远要比我们更强大
我与残疾人同行社会的爱,对于残疾人来说就像疲倦的人得以依靠;就像迷路的人,找到一盏明灯;就像炎热的人找到浓浓的绿荫;就像心灵干枯的人们找到一泓清澈山泉.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在这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在导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海伦学会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痛苦.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张海迪在1991年做了癌症手术,但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她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创造,以不完整的身躯奏响了一曲完美的生命乐章.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虽然身体的残疾越来越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关爱是一个眼神,给人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缕春风,给人身心的舒畅;关爱是一问候,给人春天的温暖;关爱是一场春雨,给人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个微笑,给人亲切的关怀;关爱是一湾清泉,给人心灵的洗涤.让我们一起关爱残疾人,和他们共享一片蓝天。
文章1每当我们望着这美丽的世界,会觉得生活如此五彩斑斓,但是你是否想过,这个看似美丽的世界,还有许许多多与我们不一样的人享受不了生活的美好,大自然的生机,他们就是——残疾人.残疾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他们与我们没什么不同,只是比我们少了些东西,但他们也有心,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支撑着他们,阳光地生活下去!可残疾人在一些人心中看来是卑微的,对他们冷嘲热讽!但是你是否想过,他们用比我们残缺的,弱小的身体,同样的担起生活,担起希望.在北京西单看到的一幕,自今还震荡着我的心灵.去年暑假,我和妈妈到北京的阿姨家做客,从东直门乘地铁到了西单,出口通道边一位并不显眼的残疾人让我停下了脚步,他没有手,也没有脚,只能用断臂勉强地支撑着自已的身体,他的身体微微地颤抖着,与众不同的是,他的嘴里衔着一支沾满墨汁的毛笔,在一张宣纸上认认真真地写下一横一划,字迹十分工整,浑厚有力,给大字赋予了生命.但他用的是——嘴,我不禁肃然起敬,他的形象在我心中顿时变得高大起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八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是啊,这不仅是他写的字,更是他心的呐喊!只要生命存在,生活就是美好的.让我们尊重残疾人,关心残疾人,学习残疾人,让我们共享一片蓝天!文章2是夜,月光朦胧,笼罩着这个城市华美的灯火.于是那浮躁不安的灯火变得安静而美好起来,恍如一个童话. 女孩用唯一的一条腿支撑着瘦弱的身体,站立在广场的边缘,决心去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没有左腿的生活.一条腿使她蒙受无数一样的眼光,但她依然从容而自信地坐了下来,在身旁放上一个塑料小桶,开始用身前的脚踏琴弹奏起来.是德彪西的《月光曲》,琴声跳跃着,滴入无边的夜色,溅起的波澜静静回荡在整个广场. “多美啊!”女孩想.她要用乐声去证明生命是以偏偏舞动的姿态而存在的,并且应当永远是这样的.因为她知道命运夺去她的左腿,意在让她更勇敢的站立,而绝非倒下.生命的价值不会因身体的残缺而贬值.她有用!比曾经那个碌碌无为的少女,更有用! 乐声飞了起来,漫入无际的夜空,拉起星星的小手,跳起了圆圈舞…… 女孩轻轻地闭上了双眸,仿佛看到了琴声中人们陶醉的表情.像是城市这伟大音乐家快速颤抖的琴弦突然被按住了,人们都停下脚步,倾听着她——这个敢于向伟大音乐家挑战的残疾女孩.他们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内心的欲望逐渐消失殆尽,慈悲的、险恶的、初生的、腐坏的、迷人的、丑陋的、坦然的、狼狈的、高傲的、卑微的……都仿佛被音符带向黑洞,再也不会回来了.人们的神情如睡梦中的幼婴,恬静而纯真. 女孩睁开眼,带着迫切的渴望寻找,寻找这黑夜中属于她的听众.可是,根本无人为她驻足,甚至连空气也不愿为她停留,只是化成风,送她一阵清凉,便掠过她与叶子唱歌去了. 她空洞的望着前方,琴声停止,周围的一切像睡着了一样安静,她只听到行人投入塑料桶中的硬币狠狠地击碎了她从命运魔爪中夺回的自尊,声音清脆…… 而没有人知道,他们给予女孩的怜悯是药,亦是毒.作为毒,它正一步一步地侵害这着女孩以肢体为代价所建立起的内心世界,是药所无法挽救的.人们总以为给了残疾人足够的同情就可以使他们心中的伤口愈合,殊不知,这是在剥夺他们作为人的最后一点尊严. 关爱残疾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尊重.认真地聆听他们弹完一首曲子;真诚地赞美他们画的一幅画;耐心地等待他们做好一份工作;仔细地欣赏他们写的每一段文字……就是这样,像对待普通人一样对待他们.收起你的怜悯,因为怜悯只会让他们认为自己以没有了价值,从而越发感到自卑.尊重残疾人,并相信,他们会将阴影抛在背后,微笑面对阳光. 让时间倒流…… 城市浸在如水的月光中,女孩在广场弹奏着德彪西的《月光曲》.琴声跳跃着,滴入无边的夜色,溅起的波澜静静回荡在整个广场.在她身边,站着驻足聆听的人们,他们的神情如睡梦中的幼婴,恬静而纯真……OK不,楼主?。
自强不息的残疾人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经常在我们的头脑中徘徊成为挥之不去的回忆。
记得去年的一天早晨,我走在上学的路上,看到路边有一位身材特别矮小大哥哥。他戴着一幅黑边眼镜,书生气十足,他的旁边有一位年轻漂亮高个子的少女,陪伴着他一起去上学。
看起来那位年轻的少女好像是那位大哥哥的姐姐吧!我心想大哥哥的个子怎么这么矮小呀?我想也许是个侏儒吧!但我仔细一看啊!原来他是个残疾人,他大腿以下的部分竟然都没有了。他是靠截肢后的大腿上裹着厚厚的棉套艰难地走路的。
他和姐姐正在一起背英语单词。难道他还是学生吗?我不禁感叹了一声多么刻苦的残疾人大哥哥啊!在此后的日子里,我去上学常常看到他们姐弟俩的身影随着岁月流失,我已经好久没有看见他们俩了。
前些天的一傍晚,我因为有急事,等了半天的公交车没来了。就在这时,眼前岀现了一辆残疾人车,我走上前去,准备坐在车上时,咦!这这不是去年我常看见的那位大哥哥吗?“小朋友,你要去哪里?”大哥哥热情地问了我。
我说:“去新华书店。”上车后我开口问:“大哥哥,我去年还看见你和你姐姐每天上学时,一边走,一边背单词,难道你不是学生吗?”大哥哥说:“不是,我只不过是趁早晨散步的时间,回顾一下英语单词时间长了怕忘记。”
在谈话中我了解到,大哥哥是因为一场车祸而失去双腿的。我非常同情他。
我又继续问:“大哥哥你腿脚不方便干吗还岀来赚钱呢?”“哎!我不做事,难道在家里等着吃白饭吗?如果自已能照顾自已呀!就能家减轻家里的负旦,再说能为别人提拱方便也是一种乐趣” 今天才让我真正地感受到了什么叫身残志残。只有自强不息的人,才能正确地笑对人生。
“小朋友到了,下车吧!”大哥哥说。“大哥哥多少钱。”
“看在你这么了解我的分上,我请客不用付钱了。”大哥哥说完开着残疾车走了。
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望着大哥哥远去的背影,我的心灵在呐喊:“谢谢你大哥哥。”你的故事让我的灵魂接受了一次最高的礼遇。
你在我的生命词典里补充进了一个可贵的词儿——崇敬。
关爱空巢老人
一个孤苦伶仃的身影,一个傻乎乎的笑脸……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她经常拄着拐杖,在小区的垃圾桶里捡些废旧报纸,塑料瓶,颤巍巍地走着。她是谁?她的儿女呢?
她就是生活在我们小区里的一位老奶奶。听妈妈说,老奶奶的老伴早已去世,儿女不在身边。家里只剩下了她,因为身体不太好,需长年吃药,退休金不高的她只能靠捡些垃圾来贴补生活。每当我放学时,我都会笑着说上一句:“奶奶好!”接着她就冲着我傻乎乎地笑着。每天吃过晚饭,我都会在小区里散步。我常常见她坐在小区门口的椅子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这时,我会坐在她身旁,和她聊一聊我们的校园生活,发生在班级里的有趣的事情,学校开展的活动等。因为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跟她说话。而她回答我的总是一个傻乎乎的笑脸。
像老奶奶这样的老人,被称之为“空巢老人”。而当今社会,这样的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多了。一天,我翻开报纸,几个数据跳进我的眼帘: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预计“十二五”期末,全国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关爱空巢老人,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说的就是孩子想孝敬亲人,可亲人早已不在。 有些事情是你想做也做不了的,而有些你现在能做的事情不去做的话,等你想去做了有可能就没机会做了。试想,很多的年轻人,远离父母,外出打拼挣钱,也许他们挣钱是为了让父母有更好的生活,可也许等你挣到了很多很多的钱以后,你才知道你失去的是什么?也许你会后悔,没有陪同自己的父母走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本该幸福的时光——晚年。我想,每一个人都要在情感上关注父母、理解父母,常回家看看。社会也应该给这些老人更多的关爱。
关爱空巢老人,让他们的晚年不再孤单,成为我们践行的中国梦。
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我们有时候会无视他们,但是他们很希望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爱。
所以,我们要去帮助他们,给他们所需要的关爱和温暖。对他们而言,一些小小的帮助,便是他们最欣慰的事情。
这种帮助就像是春天里的出芽,给他们无私,给他们最值得留恋的。 有时候春风拂过柳树时,我们正在欣赏着,但我们可否想过那些盲人是否能感受到这景色的美丽;有时候夏日炎炎时,我们正在聆听着,但我们可否想起那些聋人是否能感受这鸣蝉的声音;有时候秋风萧瑟时,我们正在丰收着,但我们可否想起那些肢残是否能感受丰收时的喜悦;有时候冬天雪花飘零时,我们正在感受着,但我们可否想起那些痴呆是否能感受雪降临大地时那种唯美的景色。
我们正在欢笑中,正在幸福中,正在喜悦中。但他们呢,什么都感受不到什么都体验不到只能呆呆的看着我们,渴望着我们。
他们只有默默的祈求得到快乐,但事实总是违背心愿,他们什么都没得到,只得到了终身的残疾,终身的遗憾。这对他们对谁来说无非是一种痛苦。
我们要更加关心他们,去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把他们当做正常人,不留歧视,不留抛弃。
残疾人,短短的三个字,却影响了一个人的人生,给他们的人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281 浏览 3 回答
295 浏览 3 回答
321 浏览 9 回答
283 浏览 5 回答
170 浏览 3 回答
163 浏览 5 回答
99 浏览 2 回答
117 浏览 4 回答
219 浏览 6 回答
267 浏览 4 回答
261 浏览 2 回答
135 浏览 3 回答
107 浏览 3 回答
80 浏览 6 回答
245 浏览 6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