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会计教育
专业课教师要把理论联系实际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不能搞满堂灌,应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计教育的毕业论文该怎么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硕士论文浅谈中职会计教育,希望能帮到你哦,更多内容请浏览()。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创新的初步探索,提出将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提倡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步完善实践性教学的支撑体系,大力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 会计教学 实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 创新
近年来,很多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明显“滞销”,而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会计人才。这一现象警示我们,目前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对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已经严重地束缚了会计人才的培养。因此,中职学校会计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一、打破传统,开设新型会计专业课程
第一,课程设置要结合中职教育特点,不能照搬。中职学校的课程要结合中职生自身情况以及市场就业的需求,坚持需求导向、教育先行、学用结合、自主创新的原则。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教学工作,并及时了解会计工作的最新发展,避免出现专业课程的教育滞后于现实会计实务发展的现象。
第二,杜绝设置不合理课程,整合重复内容课程,既可节约课时,又能加深不同课程之间的融合渗透,有利于学生对整个会计体系的了解与认识。在理论课程之外,应该多设与中职生就业岗位相适应的实践课程,比如出纳员操作流程、点钞等。
第三,各个地方学校可按本区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参加在职会计人员的.继续培训学习,使学生更加了解各时期的新准则、新制度和新规定,增强教育的适用性和实效性,不断进行知识、技能的更新和补充,拓展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完善其知识结构,加快培养会计人才的步伐。
二、创新课程体系,增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在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应尽量增大实践、实训的课时比重,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要从改革教学内容入手,对会计专业的若干课程内容,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适应予以调整,简化、删除空洞的或与本专业不密切的内容,增添会计实践应用性较强的内容。
如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引进项目教学法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既能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又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灵活创新,教学方法多样化
专业课教师要把理论联系实际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不能搞满堂灌,应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其精髓在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可通过设置疑难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激发其探求知识的欲望;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由单向灌输式改变为双向引导式或双向交流式。
多媒体教学能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外辅导,可以将授课内容上网,利用网络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
四、创新会计专业师资建设举措,提高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中职会计教师一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加之学校不提供教师培训经费,所以在中职学校,理论型教师不缺乏,缺的是既有理论基础又懂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大多数职业学校没有专门的会计技能指导教师,而是由相关财会专业课教师兼任,让自身实践经验不足又得不到相关培训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培养,效果可想而知。
中职教育的立足点在于社会需求,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也不例外。它必须以市场为向导,以社会需求为己任,通过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才能达到会计专业的预定培养目标--向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中初级应用型会计技术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服务。 要使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受到社会的青睐,就要正视当前中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这亲友才能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才能使教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梁伟玲 浅谈中职财会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J].职业,2007,(30)。
[2]李俊梅 项目课程开发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9)。
[3]马斌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时代创新[J].职教通讯,2006,(8)。
[4]石伟平 徐国庆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