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舞的审美特征包括: 和谐、宁静的美、传神的美和抒情的美。
手的形状丰富多姿、纤细秀丽,富有中国的古典美。手臂柔曼多变,手腕和肘部呈棱角。赤足,脚的基本形状为勾、翘、歪。体态基本下沉、出胯、冲身形成三道弯。使用长绸、腰鼓、琵琶等道具而舞的形象,也是其鲜明特色之一。
出胯动作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推胯;一种是坐胯。推胯是在提胯惹出上推出,线条较硬,动作有力;坐胯有向前和向后的不同方向,动作柔和。总的构成刚柔相济、曲线鲜明的一种柔、韧、沉、曲相结合的动作特征。
敦煌舞蹈的起源
“敦煌舞”始于中国舞蹈史学家们智慧的发现和设想。当初,已故前辈董锡玖先生建议甘肃省艺术团体把敦煌壁画中的乐舞艺术搬上舞台,让伟大的敦煌乐舞艺术在当代民族舞蹈事业中放射出光芒。
这一非同小可的建议得到甘肃省相关领导的支持,并积极付诸实践。从而便产生了著名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使得敦煌艺术得以活化在舞台上,在舞蹈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是甘肃省歌舞团的巨大贡献。
实际上“敦煌舞”起源于甘肃省歌舞团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后来在甘肃省艺术学校的教学建设中才正式建立并发展壮大。这恰恰证明:一个舞种或流派的形成,需要具备教材、人才、剧目三大要素。这也正是我研究敦煌舞教学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