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健,王容燕,杜立新等. 铜绿丽金龟和黄褐丽金龟幼虫感染Bt HBF-1菌株后的病症及中肠组织病理变化 [J]. 昆虫学报, 2008, 51 (10) _6 . [2] 李耀发,高占林,党志红等. 18种杀虫剂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的毒力比较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24 (3) _4 . [3] 杨子祥,袁理春,段曰汤等. 铜绿丽金龟对云南干热河谷区莲雾的为害及防治 [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15) . [4] 宋健,王金耀,王容燕等. 苏云金芽孢杆菌HBF-1菌株对铜绿丽金龟和黄褐丽金龟幼虫生长发育及取食的影响 [J]. 农药学学报, 2006, 8 (2) _5 . [5] 王容燕,王金耀,宋健等. 铜绿丽金龟的室内人工饲养 [J]. 昆虫学报, 2007, 50 (1) _5 . [6] 李奕震,郑柱龙,谢治芳等. 背沟彩丽金龟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的研究 [J].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 (3) _5 . [7] 孙瑞红,李爱华,王涛等. 不同食料对两种金龟甲繁殖力的影响 [J]. 环境昆虫学报, 2010, 32 (4) . DOI:. [8] 姚永生,原国辉,罗梅浩等. 铜绿丽金龟成虫触角感受器的超微结构观察 [J]. 华北农学报, 2004, 19 (3) _4 . [9] 刘锦乾. 粗绿彩丽金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J]. 植物保护, 2007, 33 (4) _3 . [10] 陈红印,陈长风,王树英等. 春臀钩土蜂两个地理种和日本丽金龟臀钩土蜂搜索能力的比较 [J]. 中国生物防治, 2006, 22 (1) _6 . [11] 胡晓婷,宋健,王容燕等. 对铜绿丽金龟幼虫有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 (6) _3 . [12] 林平. 弧丽金龟属一新种(鞘翅目:丽金龟科) [J]. 昆虫分类学报, 2003, 25 (3) _2 . [13] 黄华,苏宝玲,张媛等. 丹东地区越橘园铜绿丽金龟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 [J]. 北方园艺, 2010, (17) . [14] 宋健,王容燕,张海剑等. 感染Bt的铜绿丽金龟幼虫对化学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及相关酶活性测定 [J]. 中国生物防治, 2006, 22 (2) _5 . [15] 徐金叶. 福建省丽金龟科形态分类、区系分析和种群动态研究 [D]. 2007. [16] 熊集瑞,李元文,林莉等. 日本金龟臀钩土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J]. 广东农业科学, 2005, (5) _2 . [17] 林平. 中国异丽金龟属一新种(鞘翅目:丽金龟科) [J]. 昆虫分类学报, 2000, 22 (2) _3 . [18] 程辉彩,刘丽云,张丽萍等. 绿僵菌防治铜绿丽金龟蛴螬药效试验 [J]. 现代农药, 2007, 6 (5) _3 . [19] 赵文琴,樊美珍,蔡守平等. 不同绿僵菌、白僵菌菌株对铜绿丽金龟幼虫的毒力生物测定 [J]. 生物学杂志, 2005, 22 (5) _3 . [20] 王文,甄伟玲. 四种药剂防治李园四纹丽金龟比较试验 [J]. 北方园艺, 2006, (6) _2 . [21] 林平. 中国蓝盾异丽金龟种组及其分类问题讨论(鞘翅目:丽金龟科) [J]. 昆虫分类学报, 2000, 22 (1) _5 . [22] 贾春生. 利用绿僵菌防治舍恩菲尔德异丽金龟研究 [D]. 2002. [23] 曾凡梅,刘义. 草坪铜绿丽金龟幼虫空间分布型研究 [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0) . [24] 铜绿丽金龟的生活习性及其防治技术 [J]. 吉林林业科技, 2009, 38 (5) _2 . [25] 杨生丰,祁如雄. 铜绿丽金龟在玉树人工林的蔓延与防治对策 [J]. 青海农林科技, 2009, (1) _3 . [26] 汪洪江,胡淼,吴文龙等. 南京地区常见金龟子种类及防治方法 [J]. 林业科技开发, 2008, 22 (3) _5 . [27] 杨海燕. 庭院丽金龟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对策 [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4) _1 . [28] 李龙臣,曹磊,李连忠等. 四纹丽金龟对冷季型草坪的危害及防治 [J]. 中国园林, 2001, 17 (4) _3 . [29] 田方文,彭彦明,张伟华等. 山东省无棣县农田金龟子种类调查及发生规律研究 [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28) _2 . [30] 罗英,罗明华. 危害川麦冬蛴螬的田间鉴别与分布特征 [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6 (4) _3 . [31] 王天喜,和泉勇,刘敏等. 铜绿丽金龟成虫对吴茱萸花序的为害及防治措施 [J]. 中国植保导刊, 2006, 26 (2) _2 . [32] 冯书亮,王容燕,王金耀等. 苏云金芽孢杆菌HBF-1菌株防治金龟科幼虫的效果评价 [J]. 植物保护学报, 2006, 33 (4) _6 . [33] O,张倩. 铜绿丽金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J]. 现代农村科技, 2010, (2) _1 . [34] 张亚坤,盖新敏. 福建松针金龟概述 [J]. 林业勘察设计, 2002, (1) _3 . [35] 陈松笔,杨怀文,崔景岳等. 诱剂对食花金龟诱捕效果的初步观察 [J]. 中国生物防治, 2001, 17 (3) _3 . [36] 刘树森,李克斌,刘春琴等. 河北异小杆线虫一品系的分类鉴定及其对蛴螬致病力的测定 [J]. 昆虫学报, 2009, 52 (9) _8 . [37] 袁莹华. 金龟甲对不同植物叶片的趋向反应和引诱剂的筛选 [D]. 2006. [38] 冯书亮,王容燕,范秀华等. 一株对金龟子类幼虫具有杀虫活性的苏云金杆菌新分离株 [J]. 中国生物防治, 2000, 16 (2) _2 . [39] 汪荣灶,胡勇. 如何识别与防治茶园的2种丽金龟 [J]. 中国农技推广, 2006, 22 (8) _1 . [40] 张继敏,高九思,张玉洁等. 河南省苹果园丽金龟科害虫发生种类记述 [A]. 华中昆虫研究——华中三省(湖南、湖北、河南)昆虫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及全国第四届资源昆虫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