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更新了《李笑来:把「坚持」这个字眼从自己的字典中拿掉,你才有可能成事》这篇文章后,有朋友告诉我,她羡慕极了我现在的状态——做着喜欢的事情,还能赚钱,朝着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
我喜欢阅读和写作是真的,可写作并没有如你所想的那般轻松自在,灵感和素材不会自动出现在头脑中,不管你有多喜欢一件事,只要让你长期坚持做这件事,事情就会变得复杂起来,区别在于你是否真正享受这种做事的状态。
刚开始写作时,我也经常会有思绪枯竭,不知道该写些什么的时候,你要问我会不会觉得痛苦,老实讲,其实会有一点。
我痛苦的点在于,任凭自己挖空心思,看了很多相关素材,依然脑袋空空,对于写文章没有任何构想和思路,眼看夜色渐浓,万籁俱寂,窗外的灯火一点点熄灭,内心的焦灼感愈发强烈。
后来,我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偶然一次,我在阅读《季羡林谈人生》中,看到季羡林讲到自己在德国求学时的一件事,很受启发。
季羡林先生在写毕业论文时,导师要求论文中所有引用的书籍、报刊和杂志都必须仔细核对,不能发生任何一点错误,这一点让季老烦恼不已,因为论文里涉及的引用材料实在太多了,再从图书馆借用一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后来,季老发现,导师的要求与德国出版书籍举世闻名的错误率低有很大关系,错误率低并非因为德国人天资聪颖,而是因为他们在出版之前,会再三认真核对校样,确保无误之后才会出版。
这跟梁思成曾说过的「 要做笨人,下笨功夫 」如出一辙。
这极大地启发了我,我知道自己如果想在写作上有所成就,就不能怕走冤枉路,不能幻想通过向某个大神学习就能走捷径,而是应该踏踏实实地下笨功夫,把基本功练扎实。
于是我从19年初刚开始每月只能写两三篇文章开始,逐渐提高阅读量,在生活中不断累积各种文章素材,不断地提升输入和输出能力,终于在5月份能够每月写到10篇文章。
这件事让我突然明白了人的潜力有多大,不妄想走捷径,敢于下笨功夫,真的能带来很大的改变和惊喜。
有些时候,不是你做不了,而是你在无意识中给了自己做不了的心理暗示,于是你的潜意识开始了拖延的把戏 ——你有很多追剧的时间,有很多刷手机朋友圈的时间,还会看很多短视频。
但只要开始做正事,你的潜意识就会告诉你「哎,那个太难了,我工作一天已经很累了,还是 娱乐 一下吧」,结果导致你始终没有时间做那件对你重要的事情。
一旦你意识到自己其实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时,并开始专注做那件对你重要的事情,你就能形成做那件事的肌肉记忆和神经反射。
比如说写作,当我持续一年每个月更新10篇文章之后,10篇文章对我而言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
持续的、大量的写作练习让我的肌肉形成了记忆,同时大脑里的相关神经元也建立起了通道和条件反射,每当我决心写文章的时候,这套系统就会开始起作用,让我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写完一篇优质文章。
而当你尝到成事的甜处,你就再也不愿意回到当初那种混沌、无序的生活中。写作已然成为我的生活习惯,在我不写作的时候,大脑也会自动搜索写作素材,将可能的选题和素材记录下来,让我成为自律且高效的写作人。
不过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人好像逐渐失去了“下笨功夫”的精神,他们日益浸泡在贩卖焦虑的各种推文中,间歇性努力,持续性颓废,总是幻想一夜暴富,却又不肯踏踏实实在某个领域好好地付出时间,不肯花费笨功夫让自己慢慢成长。
刚读了几页书,就抱怨读书无用,自己还是没任何长进,连年度总结都写不好;
明明才在一个行业呆了没几年,眼巴巴瞅着工资缓慢爬坡,赶不上房价的上涨速度,天天开始琢磨着要不要转行到风口行业;
明明刚毕业三四年,看到朋友圈买房买车的同学,整夜焦虑地睡不着觉,恨不得抓住最后的风口,赶紧创业,走上人生巅峰。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天资没那么高,人生中又缺乏人脉资源背景,还想过得比别人体面,不付出额外的努力和功夫,怎么能爬到高峰看到美丽的风景呢?
不管是否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只要你想有所成,甘于做笨人,敢于下笨功夫,就肯定能超越大多数人。
与你共勉。
豆瓣高分必读书单,这10本书能帮你提升视野和格局,强烈推荐阅读
如何快速启动潜意识,让潜意识帮你实现你想要的一切?
28岁男子不吃不睡,打50小时 游戏 后丧命,警惕大脑“激励系统”!
这4个方法让他年赚百万,每周却只工作4小时,赚钱旅行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