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的辨证论治及其他疗法 1.辨证论治 (1)脾失健运 证候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而乏味,或伴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大便不调,偶尔多食后脘腹饱胀,形体尚可,精神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尚有力。 证候分析本证为厌食初期表现,除厌恶进食症状外,其他症状不显著,精神、形体如常为其特征。若失于调治,病情迁延,损伤脾胃,则易转化为脾胃气虚证。 治法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方药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2)脾胃气虚 证候不思进食,食而不化,大便偏稀夹不消化食物,面色少华,形体偏瘦,肢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证候分析本证多见于脾胃素虚,或脾运失健迁延失治者。以不思乳食,面色少华,肢倦乏力,形体偏瘦为辨证依据。若迁延不愈,气血耗损,形体羸瘦,则应按疳证辨治。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方药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味。苔腻便稀者,去白术、加苍术、薏苡仁燥湿健脾;大便溏薄加炮姜、肉豆蔻温运脾阳;饮食不化加焦山楂、炒麦芽、炒谷芽消食助运;汗多易感加黄芪、防风益气固表;情志抑郁加柴胡、佛手解郁疏肝。 (3)脾胃阴虚 证候不思进食,食少饮多,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短黄,甚或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证候分析本证见于温热病后期或素体阴虚,或嗜食辛辣伤阴者。以食少饮多、大便偏干、舌红少苔为特征。 治法滋脾养胃,佐以助运方药养胃增液汤(经验方)加减。 2.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①体针:脾失健运证取脾俞、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脾胃气虚证取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脾胃阴虚证取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中脘、内关,用补法,均用中等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②耳穴:取脾、胃、肾、神门、皮质下。用胶布粘王不留行籽贴按于穴位上,隔日1次,双耳轮换,10次为1疗程。每日按压3-5次,每次3-5分钟,以稍感疼痛为度。用于各证型。 (2)推拿疗法:脾运失健证补脾土、运内八卦,清胃经,掐揉掌横纹,摩腹,捏脊;脾胃阴虚证揉板门,补胃经,运八卦,分手阴阳,揉二马,揉中脘。 (3)中药外治法:可用高良姜、青皮、陈皮、筚拨、荜澄茄、苍术、薄荷、蜀椒各等量,研为细末,做成香袋,佩带于胸前;也可用藿香、佩兰、槟榔、山药、扁豆、白芷、砂仁、黄芪、白术、党参各等份,用无纺棉制成11cm×9cm药棉,盖神阕穴。30日为1疗程,每10日换药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