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殖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同时要面临高死亡率的风险。
海参有夏眠的习性,最适宜生长温度是10-18℃,高于24℃左右开始进入夏眠。到了夏季高温期,如果池水温度过高会直接导致海参死亡,水温32℃时停止夏眠,个别海参开始化皮死亡,水温33-34℃时海参大面积化皮死亡,持续的高温天气会导致70%的海参出现化皮、掉底、胀肚、化皮、排脏甚至死亡现象。现在正值夏季高温天气,制定合理的海参养护措施,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成效。
海参之所以要进行高温时期的养护工作,主要是因为高温期海参池塘中残饵、粪便及老化的腐朽生物沉积池底,分解时消耗大量氧气并产生有害物质,造成海参机体受损引起大量死亡。
如若是短暂的高温期,往往海参还能“挺”过去,但持续高温晴天,水温较高,在早晚温差较大的地方,或者夜晚风较大时,上层水温下降较快,下层水温下降较慢,就会形成底热、分层现象,出现底层缺氧,池底有机质进行厌氧发酵产生底热。底热问题如果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水体分层不对流,底热无法散发,同时厌氧发酵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最后导致海参出现白点、肿嘴、皮肤溃烂、大面积吐肠、漂参等严重问题。
防控措施
一、增加养殖池深度
许多养殖池虽然具备良好的海参养殖条件,而且也有一定的深度,但是在夏季高温情况下,为避免池塘(特别是底部)的水温上升很快,需要加深池塘的深度。据调查,水深每增加1米,池塘的底层水温就可以降低 ℃。随着池塘的深度不断加深,可以控制水草的滋生,还可以避免水草因温度太高而出现死亡与腐烂,污染水环境。因此,为了减少海参的死亡率,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深池塘的深度。
二、设置遮光网
高温季节,要加强对阳光的遮挡。一般要在池塘上方打桩拉线,设置遮光网15-20 d。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池塘的温度下降2℃以上,大大提高海参成活率。设置遮光网时,通常要保持彼此 50米左右的间隔,还要确保整个池塘有足够的透风空隙,提高池塘表面空气的流动性。
三、改善栖息环境
池塘底部礁体的材质和形状对夏季高温期海参的成活率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夏季池塘底部缺氧时,适宜的栖息环境是提高海参成活率的关键。在礁体选择方面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礁体遮阴面积应充足,以保证有足够的空间供海参附着;二是礁体应由硬质材料构成,以利于海参栖身;三是礁体形状和高度应利于海参在池塘底质恶化时顺利上行。
四、清除有害物质
在长期养殖过程中,池塘会积累许多有机废物、杂质、淤泥等,在这些有害物质分解过程中,不仅会产生以甲烷为主的有毒气体,还会消耗池塘中大量的溶氧,使得池塘中的氧气含量越来越少,池塘也会因有害物质增加而出现污染,影响海参正常生长,诱发海参死亡。因此,使用“强效底改”对池塘底部的有害物质进行清除,同时增加底部溶氧,夏季使用还能避免高温底热的产生,再搭配“解毒100+全能”进行全面彻底的解毒,为海参营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减少海参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