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签名产生于互联网背景之下。2005年,《电子签名法》正式落地,从法律上为其“验明正身”。《电子签名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
电子签名有两个特性:其一,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其二,表示签名人认可所签文件的内容。
目前,实现电子签名(即在电子档文件上签名且保障其具有识别和认可功能)的技术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就是基于公钥密码技术的数字签名技术。
根据《电子签名法》相关规定,使用可靠的电子签名签署的电子合同具备与手写签字或盖章的纸质合同同等的法律有效性。
又根据《电子签名法》第14条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同时,第13条规定,电子签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才可视为可靠的电子签名:
(1)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
(2)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
(3)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4)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第16条规定,电子签名需要第三方认证的,由依法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认证服务。
选择可靠的第三方电子合同订立系统即可签署有效的电子合同。这也符合商务部在《电子合同在线订立流程规范》的规定:“通过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提供商)的电子合同订立系统中订立电子合同,才能保证其过程的公正性和结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