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肚里有货不在嘴上”,“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这是一句家乡人常说的口头禅,形容那些不显山不露水的人,也用来告诉那些爱出风头的人大可不必那般锋芒毕露。 “包子有肉不在摺上。”大概意思是说作人要把真本事藏在里面,要内敛,要不显山不露水。 这句再普通不过的俗话,恰恰准确地反映了中国的特质。 中国人祖祖辈辈是农民,在这片并不肥沃的土地上,吃饭问题自古至今都是第一大问题。从孔圣人的“民以食为天”到现在的党中央的一号文件,无不在谈吃饭问题。中国人见面第一句话自然是最关心的“您吃了吗?”农耕需要风调雨顺,因此中国人的性格和顺而含蓄;农民整年春种秋收,秋收的东西要收藏囤积起来吃上一整年,所以中国人把包容与内敛视为美德。反应在吃上,也就自然喜欢把各种好东西藏在内里。因此,包着精华美味,用貌似温柔的水蒸制而成的包子,无疑是最能体现中国人特质的经典美食了。而且不论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有不吃饺子的地方,却少见不吃包子的区域。顺便提一下海洋文学熏陶下的西方人。渔民最希望的是晴朗的天气,所以他们见面首先是问“天气怎么样?” 渔民捕上鱼来当然是先吃最新鲜的,包藏和存储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所以他们喜欢吃的东西也是把精华的部分放在外面,然后简洁明快地用烈火干柴去烤。批萨、蛋糕,无不如此。吃,其实就是一面映照出不同地域人性特质的镜子。 回过头来再说包子。包子的外表大同小异。但包子里所蕴藏的内容却实在丰富多样,异彩纷呈。从最粗俗的大菜包子到精细的蟹黄小笼,还有那让外国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灌汤包儿,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水里游的,这么说吧,只要是能吃的东西,几乎没有什么不能做成包子馅儿的。这真是体现了中国兼收并蓄,融合包容的文化品性。也确实应了“有肉不在摺上”的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