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_static/assets/images/user_logo/35a48f9db4bd7487c72afdfc74f85322cd77e82a.jpg)
甲:我们俩给大家表演乙:对,说一段相声甲:我们俩啊, 上了台啊是搭档乙:下了台呢,是同桌甲:他就是我同桌的你,(唱)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乙:这位唱上了甲:(继续唱)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的把你的长发剃去,谁给你画的胡须乙:我哪有胡须啊甲:这不么,八字胡,哦,看错了,是眉毛乙:你什么眼神啊甲:开个小玩笑,现在我们俩可是亲如兄弟的好朋友乙:对,关系特别的铁甲:如果我是任天堂乙:我就是那魂斗罗,最好的玩伴甲:如果我是哈利波特乙:那我就是邓布利多,时时刻刻关心你甲:如果我是擎天柱乙:那我就是大黄蜂,亲密的战友甲:如果我是玉米加农炮乙:那我就是高坚果,好嘛,植物大战僵尸甲:我们俩从小就是同学乙:对,小学我们俩就同班甲:我们俩从小就是好朋友,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宿敌乙:宿敌甲:对,他的名字,叫别人家的孩子乙:别人家的孩子?甲:对,我小时候一调皮,我妈就说,你看看,别人家孩子多听话乙:对,我一考试不及格,我妈就说,你看看,别人家总考一百甲:这个别人家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从来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乙:这个别人家的孩子,长得好看,又听话,回回年级第一甲:上学在外地一个月只要400生活费还嫌多乙:说了半天,这别人家孩子到底长什么样啊甲:是啊,这么完美的孩子得长什么样啊乙:从来就没见过,那只是一个传说甲:有一天,学校广场上号召同学们献血,说是200CC送一盒巧克力,400CC送个手表。我想那我捐400,献了爱心,还有手表戴,我的搭档不一样乙:我怎么了?甲:我的搭档听说了,跑过去问护士:“一万CC送什么?”乙:霍,一万CC甲:护士淡定的说:“骨灰盒。。。”乙:连骨髓都抽没了甲:我这搭档很有爱心乙:爱心什么啊爱心,我这不是财迷转窍么甲:还有一次,我和搭档去看电影,演的是哈利波特乙:对,我们都喜欢这个甲:进场的时候,一小女孩和她妈妈在我们背后,是个小粉丝,穿着斗篷,拿着一个玩具的魔杖玩,乙:哈利波特的小影迷甲:她举起魔杖指着我搭档的后背:我要把你变成丑八怪!这也搁别人,可能就生气了,我的搭档,他很有度量,他听完,笑了乙:小孩啊,咱不能和他一般见识甲:他转身过去,“小朋友,你也来看电影啊”,就听到一声惊叫:妈妈!妈妈!魔法显灵了。乙:唉哟,去你的吧
一天, 老师走进课堂,学生们一齐起立喊:“老师早上好!”老师愤愤地说:“只叫早上好?那我下午呢?难道就不好了吗?”于是学生们又一齐喊:“老师下午好!”老师说道:“坐下!今天我们要复习反义词,我们这样练习,我说一句,你们大声说出反义词。现在开始。”老师:“今天天气很好。”学生:“今天天气很坏。”老师:“到处阳光明媚。”学生:“到处阴云密布。”老师:“年轻。”学生:“年老。”老师:“站立。”学生:“躺倒”老师:“有个年轻人站立在路上。”学生:“有个年老人躺倒在路上。”老师:“我捡到一元钱。”学生:“我丢了一元钱。”老师:“我捡到一元钱,交给老师。”学生:“我丢了一元钱,去偷老师。”老师:“错误,不能这样说!”学生:“正确,应该这样说!”老师:“这不行,这是违法行为!”学生:“这可以,这是合法行为!”学生:“这可以,这是合法行为!”老师:“听老师的,老师说的才是正确!”学生:“听我们的,老师说的都是错误!”老师:“你们愚蠢。”学生:“我们聪明。”老师:“停止!”学生:“继续!”老师:“你们现在停止!别说了!”学生:“我们现在继续!还要说!”老师:“你们这些蠢猪,我说停止!”学生:“我们都是天才,我们说继续!”老师:“你们听老师的!”学生:“老师听我们的!”老师:“学生都得听老师的!”学生:“老师都得听学生的!”老师:“现在你们停止练习!”学生:“现在我们继续练习!”老师:“你们没完没了了吗?”学生:“我们有始有终的呀!”老师:“那你们就停止!蠢猪!”学生:“那我们该继续!天才!”....之后老师怒气冲冲地抱着书本走出了教室
甲 听说相声演员都是知识渊博,很有学问。 乙 唉,哪儿,我们知道的都很浅薄。不过干我们这一行那得要多学、多问。 甲 噢,不,我听说您在数学方面很有研究。 乙 哎,什么研究啊,在过去上学的时候啊,这一门比其他的功课略微的强一点儿。 甲 嗯,好!在数学方面您都学过什么? 乙 也就是:加减乘除,比例、四则,算术、代数,三角、几何,微积分儿。咳,其实啊,马马虎虎。 甲 嘿!好家伙1 乙 哎,您别瞧学了这么些个啊,可是成绩不太好啊。您算:哪次考试的时候啊,总是九十多分,连一百分都不保证。 甲 您这成绩还不好吗? 乙 咳!马马虎虎。 甲 那行了,我有一道算术题得跟您请教请教。 乙 唉呀,那可不敢当,咱们这互相的研究。 甲 噢不,肯定地说向您学习。 乙 哪里哪里。 甲 这道算术题啊,我算了好几年,都没有得出一个圆满的答案。 乙 噢。 甲 我想去找一位数学专家请教一下。 乙 嗯嗯。 甲 怕人家工作忙。 乙 噢。 甲 这碰见您了,行吗?您给帮帮忙吧。 乙 噢。, 甲 嗯? 乙 我也不一定能解决得了啊。那么,您可以说一说是怎么样一道题呢? 甲 我的跟您请教。 乙 哎,不敢。 甲 您说这个一等于几? 乙 嗯,您说什么? 甲 一等于几? 乙 就是这道题啊? 甲 算了好几年没算上来。 乙 哎呀,这道题可是太难啦。 甲 要不怎么我想找一位数学专家请教呢! 乙 您哪,不用了。 甲 嗯? 乙 您就向我请教就行了。 甲 噢,您能解决我这个难题? 乙 当然喽。 甲 我可是请教过一些朋友。 乙 那么人家怎么说的啊? 甲 他们表示无能为力啊。 乙 我看哪,这人都不愿跟您怄气啊! 甲 这叫什么话! 乙 就这样的算术题,您还要去请教专家呀? 甲 我算不上来嘛! 乙 哎,我就能做出准确而使你满意的答案。 甲 那我非常感谢啦。您说这个一等于几? 乙 这个一呀等于两个零点五。 甲 噢,一嘛等于两个零点五? 乙 对了!要列成式子:一乘一等于一。 甲 要按您的计算方法,似乎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嘛还等于一。 乙 干吗还似乎应该呀,它就等于一! 甲 谁告诉您一等于一?嗯,您是数学专家吗? 乙 我呀,小学刚毕业. 甲 那就奇怪了,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乙 不奇怪啊,这样的算术题啊,几岁的小孩子他都知道。 甲 您这叫什么话啊?几岁的孩子都知道?就是等于一。我怎么大个子白活了,我不知道? 乙 啊......其实您也不知道。 甲 我知道我干吗还问你? 乙 啊......可说呢! 甲 要这么简单,我还去请教数学专家。 乙 是啊......您还请教数学专家。 甲 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充分表现你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对任何问题不要轻易地过早地下结论,应该多思考思考。拿起就说,哼,岂有此理! 乙 嘿,这倒是怨我。我应该思考思考再说。我再算一算。一乘一等于......还是等于一啊。嘿,差点儿没让他把我给唬住啊。我说先生...... 甲 多思考思考吧。 乙 哎,这甭思考了。这个呀就等于一。这是肯定的,这是推不翻的公式。 甲 你这是书本上的学问。 乙 嗯? 甲 您这叫死啃书本。古人说那么句话—— 乙 说什么啊? 甲 读书死,死读书,读书读死不如不读书。我们念书讲究活念活用,你撇开书本再想想这个问题。 乙 您这话我不懂。 甲 你是相声演员吧? 乙 是啊。 甲 是搞语言艺术的,语言词汇一定很丰富喽。 乙 哎,也不敢再那么说啊。 甲 有这么个谚语,你听说过吗?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一等于几? 乙 这个一等于一呀。 甲 那么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又怎么讲呢? 乙 啊......是呀!这是顶俩不是等于俩! 甲 那么顶俩和等于俩有什么区别呢? 乙 嗯,顶俩和等于俩,似乎......应该是......一样。 甲 哼,这不是废话么! 乙 不不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有知识,有经验,肯于钻研,一个人能做出两个人的工作来。 甲 少说废话,我问你一等于就几呢? 乙 等......要根据这句话的意思,似乎、应该、这个一就等于二。 甲 为什么又等于二了呢? 乙 这,不等于二,你不满意啊。 甲 哎,这话叫什么意思?我强迫你了啊? 乙 唉,没有,这个事实说服了我了。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等于二。 甲 嗯,还有这么两句谚语您知道吗? 乙 嗯,什么? 甲 好汉不用多—— 乙 一个顶十个! 甲 一等于几? 乙 好么,这一又等于十了。 甲 等于十了?这不是结论。在大跃进中,我们工人搞发明创造,创造了很多机器,过去手工操作的现在是机器操作。 乙 哎,您说说什么工作? 甲 说最简单的吧,包装。 乙 噢,包装。 甲 包针,包仁丹,包糖果,过去都是手工包装。 乙 是啊,现在不都改了机器包装了吗? 甲 对啊,有这么两句谚语啊,一把工具改,一人顶一百。 乙 好,这结论又改了,一等于一百了。嗯。 甲 要是人人都把窍门钻—— 乙 还可能一人顶一千。 甲 还有这么句农业上的谚语儿,一籽入地—— 乙 万粒归仓! 甲 这一等于几? 乙 等......哎呀,这个一就等于万啦。 甲 还有这么几句谚语—— 乙 我说你有完没完。算术里加谚语啊?没法算清楚喽。你见哪个会计净往这帐本学谚语来了?查帐的来一瞧,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好汉不用多,一个顶十个”。你说这叫做什么玩意儿? 甲 那么你说怎么样才能算清楚? 乙 这算术题嘛,你得有具体的钱数。 甲 说具体的,你也算不上来。 乙 那也不一定啊! 甲 你说:一厘钱等于多少? 乙 一厘钱哪......一厘钱它等于......我,我,你说五厘钱行不行啊? 甲 干吗呀? 乙 好按一分钱算哪。 甲 五厘钱干吗算一分哪? 乙 你要四舍五入么! 甲 我没让你写账,我就说一厘钱等于多少? 乙 那好算哪,一厘钱等于一分钱的十分之一,一角钱的百分之一,一元钱的千分之一。咳,微不足道。 甲 不对,一厘钱有它的经济价值呢。 乙 有什么经济价值?您买根冰棍儿还得五分钱呢。五十个人一根冰棍,这怎么吃啊? 甲 一人咬一口。 乙 多大口? 甲 小口。 乙 小口啊?不够,每人只能拿那舌头尖就那么一沾,小沾,还别大沾。你要遇见个大舌头啊,这根冰棍没了。有什么经济价值啊? 甲 你说一厘钱有多大分量? 乙 没约过。看得见用得着,银行里不出,帐本上不写。有多大分量啊。 甲 有这么几句谚语,您知道吗? 乙 您听吧,这谚语又来啦!什么啊? 甲 大海大不大? 乙 大! 甲 一滴一滴水汇成的。 乙 那倒是! 甲 万丈布匹多不多? 乙 多呀! 甲 一丝一丝线织成的。 乙 当然喽! 甲 首都人民大会堂高不高?它是一砖一瓦砌成的。您姥姥的年纪老不老? 乙 我...... 甲 她是一天一天老起来的。 乙 你这不废话么? 甲 一厘钱搁一个人身上是微不足道的。 乙 哦! 甲 你要知道我们全国有六亿多人口。 乙 是啊! 甲 每个人都应该有着一本大账,每个人都应该注意一个细小的数目。 乙 哦。 甲 用六亿多这个数子去乘,就会得出一个巨大的数目。 乙 嗯。 甲 是吧? 乙 对。 甲 所以说点滴节约对我们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精神,节约一厘钱、一寸布、一滴油、一度电、一针一线、一砖一瓦、一灰一石、一丝一毫,把这些微不足道的“一”汇集到一起,变成一个巨大的“一”字。 乙 嗯。 甲 让它在建设中发挥巨大的威力! 乙 对! 甲 你嚷什么? 乙 哎,您说的是太对了! 甲 可您对一厘钱是什么样的看法呢? 乙 啊? 甲 你只喜欢这个大大的多多的。 乙 嗯,我的不喜欢那小小的通通的。我是外国人哪? 甲 你呀,只知从大处着手,不在小处着眼:只看问题的一面,没有全局观点;只会铺张浪费,不去节约从俭。这种思想发展,真正危险——危险! 乙 好嘛,他这儿给我做坚定来啦!您不问我一厘钱是等于多少吗?可是谁知道您这一厘钱后面又有六亿多呢?一会儿乘,一会儿加的,这谁也算不上来! 甲 我再问你一个问题。 乙 嗯,什么? 甲 您说一个人等于多少? 乙 一个人哪?一个人他等于......那得看个儿大、个儿小啦!这个儿大的分量就多,他个儿小的分量就少。 甲 干吗你,过秤哪? 乙 我干吗过秤啊,你不说清楚喽,我知道一个人等于多少? 甲 有这么两句谚语你知道吗? 乙 这位的谚语儿倒真不少。嗯,什么? 甲 工人常说的话:“为了社会主义早实现,两天的工作一天干!”这个一等于几? 乙 这个一——等于二。 甲 还有这么两句谚语儿。 乙 什么? 甲 争分夺秒抢时间,仨人工作一人担!这个一等于几? 乙 这个一就等于三啦。 甲 现在我们中国人民都有社会主义的觉悟,都有主人翁的态度,有无穷无尽的智慧,有忘我的劳动精神,在生产上都是一人多艺、一机多能,生产效率是一翻再翻,你说这个一究竟等于几? 乙 这个一呀? 甲 嗯。 乙 这个一那就等于——好些个0啦。 甲 别含糊启辞,说准喽。 乙 说准喽啊? 甲 嗯。 乙 就这个一啊,哼哼——不知道! 甲 这半天才答对! 乙 怎么着,答对啦? 甲 我说的一等于几啊,就是没有答案的一个算术题。是多是少都看我们主观能力性。有一分热必发一分光。节约一分钟,为国家创造一分财富。节约一厘钱,为国家积累一分资金。这是我们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责任感。是吗? 乙 对,应该发扬这种精神。 甲 可是具体到我身上,你说这个一等于几了呢? 乙 那么,到我身上啊?到我身上......咳,那就马马虎虎。 甲 你在为国家创造财富方面等于几? 乙 没告诉你是马马虎虎吗? 甲 那么你在节约方面等于几? 乙 马马虎虎! 甲 那么你整天睁着眼睛看着这些新人新事都有什么看法? 乙 马马虎虎嘛! 甲 噢,你是马虎眼! 乙 谁是马虎眼呀? 甲 什么眼? 乙 我这眼是好眼啊,左眼一点三,右眼一点二。 甲 噢,正好。 乙 嘿嘿! 甲 二五眼。 乙 我呀?
1:我们街坊有这么一个姑娘。 这个姑娘长得还是不难看的。 就是这个嘴啊,略微大了一点儿。 2:大嘴,这没什么。 1:她自己觉得很难看,见不起人。怎么办呢,想了一个非常不高明的办法 2:什么办法? 1:每天她把这个嘴撅起来 2:撅起来? 1:啊,她这样(学撅嘴状) 2:这是干什么呀? 1:叫别人一看这嘴不就小了嘛 2:那她说话怎么办呢? 1:说话她也找那个不张嘴的话说。 2:说话也不张嘴?行吗? 1:那当然可以了,你不信我给你学学 2:哦?你还能学那姑娘? 1:你随便问我,问我什么我都不带张嘴的 2:那咱们试试 (汪撅起嘴) 1:哎,就嘴还真小了,看她怎么说话吧 2:姑娘你姓什么? 1:姓吴~~ 2:姓吴~这还真没张嘴 2:姑娘你叫什么啊? 1:葫芦~~ 2:啊??哪个大姑娘叫吴葫芦啊? 2:那你多大了? 1:二十五~~ 2:哦二十五~~那你属什么? 1:虎~~ 2:错了不是,二十五岁应该属马。 1:一说“马”那嘴就大了 2:你家里都有谁啊? 1:父母~~ 2:哦父母~~那你有兄弟姐妹吗? 1:无~~ 2:无?!她不说没有,她说无! 2:那你有对象没有? 1:捏嘟~~ 2:捏嘟?哦~就是没有 哎,不对啊,那天我看见你跟一男的上马路。那是? 1:二叔~~ 2:二叔??那你跟你二叔去哪啊? 1:百货楼~~ 2:错了,是百货大楼。 1:一说大,那嘴就大了 2:哦百货楼~~你去百货大楼买什么? 1:买醋~~ 2:啊??百货大楼里卖醋吗?那买醋你吃什么? 1:烤白薯~~ 2:嗨!!!胡说八道嘛,那你那醋呢? 1:全洒了~~~ 2:哎,张嘴了~!!!
《珍惜时间》 甲:日月如穿梭,光阴快似箭。 乙:呦,你又在这拽呢? 甲:拿你来说吧,今年有11了吧? 乙:都12了。 甲:你瞧瞧一晃儿这么大了。 乙:一晃儿? 甲:这“晃”也是形容时间的词儿。刚生出来这么一点儿,一晃儿3岁进幼儿园,又一晃儿6岁读小学,再一晃儿12,该小学毕业了,你再这么晃几下...... 乙:怎么样? 甲:你就没了。 乙:敢情我一辈子净晃晃了。 甲:这个晃,跟刚才讲的箭是同一个意思。 乙:形容日月、光阴。 甲:让你自己说,时间快不快? 乙:太快了。 甲:可我们一些小伙伴不珍惜时间,嫌时间用不了。 乙:还有嫌时间多的? 甲:有个同学,老嫌时间过的慢。你看他那劲头,一天到晚两眼老跟挣不开似的,磨磨蹭蹭耗时间。听不见他说话,一说准是这句话。 乙:说什么呢? 甲:“怎么还不放学呀?” 乙:老盼放学啊? 甲:脾气倒是不错,冲谁都笑:“你这儿干吗呐”? 乙:我学习呢,你干什么呢? 甲:“嘻嘻,不知道。” 乙:作业写完了吗? 甲:“嘻――不知道。” 乙:考试及格了吗? 甲:“嘻――不知道。” 乙:嘿,这也不知道啊! 甲:“嘻――不知道。” 乙:嗨!你这次数学考多少分? 甲:“9分......” 乙:不是不知道啊? 甲:上次考试得10分。 乙:得,又少1分。 甲:你说,要这样发展下去,小学还能毕业吗? 乙:我看,再不珍惜时间,就不能毕业了。 甲:你古语知道的多吗? 乙:知道一些。 甲:有一句老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乙:知道,这是说光阴无价。 甲:大诗人苏轼有句成语:“一刻千金”。 乙:对,一刻钟一千两金子。 甲:时间对谁都是一样的。 乙:非常公平的。 甲:可有人要多得点时间。 乙:从哪儿来? 甲:得去挤。 乙:对。 甲:鲁迅讲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乙:对,少壮须努力! 甲:一天能多挤一点时间学习。 乙:就要挤时间学习。 甲:一天找半个小时,写上一篇百字短文。 乙:循序渐进,你会练出秀丽的文笔。 甲:一天抽十分钟时间,读一首唐诗。 乙:那......一年能熟读三百首哇。甲:由此看来,只要善于运用时间,学习也不是难事。乙:对。甲:不光如此,珍惜时间就能延长寿命呢!乙:既然这样,咱俩就别在这磨蹭了,多延长些寿命吧。甲:好,咱退场吧。
甲:您在这儿说哪?乙:可不是嘛。甲:这最爱听您的相声啦。哪天我得上您家登门拜访,请教您的高超技艺。乙:那可不敢,咱们互相研究研究。甲:您府上在哪儿住?乙:哪儿敢当“府上”啊,我家就住在××街××胡同。甲:太巧啦,我家也住在××街,××胡同呀。乙:住在一个胡同?那,我怎么不认识您哪?甲:您出去得早,我回来得晚——不得拜街坊!失敬失敬。乙:好说好说——我这人也马虎。甲:您在××胡同多少号?乙:我住在十六号。甲:我也住在十六号。乙:在一个院里?我怎么不认识您哪?甲:您出去得早,我回来得晚——不得拜街坊。乙:我这人也真够马虎的!甲:您住的是靠哪边儿的房?乙:我住的是靠北的房。甲:我也住的是北房!乙:我怎么?……跑一屋里去啦!我也太马虎啦!我怎么不认识您哪?甲:您出去得早,我回来得晚——不得拜街坊。乙:住一个屋里都不认识。甲:您在炕上睡,还是搭铺?乙:我腰痛——盘了一面火炕。甲:我也在炕上睡。乙:嘿!到一个炕上啦!我怎么不认识您哪?甲:您出去得早,我回来得晚——不得拜街坊!乙:我就知道是这句嘛!甲:您睡觉,铺什么,盖什么呀?乙:我铺一个蓝褥子,盖一床红被子。甲:我也铺一个蓝褥子,盖一床红被子。乙:那,我怎么不……我别问啦!我也太马虎啦!都钻一个被窝儿啦!我还不认识呀!甲:您晚上陪谁睡呀?乙:我们老两口,陪我媳妇睡。甲:我也陪你媳妇睡!乙:走!去!(若有所悟,向观众)得让他回来。回来。(向观众)我呀,来个照方抓药!我说,你在哪儿住哇?甲:我……还没找着房呢!乙:没……不行!你得有个住处!甲:庙里。乙:你让我找和尚去呀?得是住家的地方!甲:我住在××胡同。乙:行啦,我也住在××胡同。甲:那儿挺好,就在那儿住着吧。乙:嘿,他不抬杠啊!你得问我:“我怎么不认识你呀?”甲:明摆着我认识你呀!乙:不行!你非说这句不可!甲:好,依着你。我怎么不认识你呀?乙:您出去得早,我回来得晚,不得拜街坊……甲:您住在门牌多少号?乙:我住在十六号。北房……还问我呀?甲:那我怎么办?乙:等着我问!您住多少号?甲:我住门牌半号。乙:我也住半……啊?门牌有半号的吗?甲:先前是一个大门儿——一号。后来改俩小门儿了——一边儿半号!乙:瞧这寸劲儿!好。我也住门牌半号。你住的是哪面的房?甲:我住北房靠南头儿。乙:我也住北房靠南……转腰子房啊?甲:先是北房,后来掏了个穿堂门儿——从后院看,是南房,从前院看,是北房!乙:这新鲜事儿都让我遇上啦!行。我也住北房靠南头儿!甲:好哇,过堂儿风,夏天凉快。乙:只要住一个屋儿,冬天冻死我也不怕!(向观众)这就快问到啦!您睡的是炕啊?还是铺哇?甲:我是炕上搭铺!乙:我也是炕上搭……有那么睡的吗?甲:我怕发大水。乙:咱俩泡啦!我也睡炕上搭铺!甲:这样儿还练腰腿儿。乙:(向观众)他总不抬杠!你还得问:“我怎么不认识您。”甲:好,我怎么不认识您哪?乙:您出去得早,我回来得晚,不得拜街坊。您睡觉铺什么,盖什么?甲:我铺着麻袋,盖着凉席儿、枕着夜壶!乙:我也……这都什么卧具呀!我也铺着麻袋,盖着凉席儿,枕着夜壶!甲:睡惯了又舒服又方便。乙:您晚上陪谁睡呀?甲:嗐,我打了不少年光棍儿,上星期四,朋友把你寡妇嫂子给我说合上啦——我就陪她睡上啦!乙:我也陪着我嫂子……去!我怎么得罪你啦?拿我这么开心!甲:我是得拿你开开心。你成名角啦,“乍穿新鞋高抬脚,发财不认老乡亲”啦!孩童起首的发小儿弟全忘啦!乙:这您真得原谅,我们这行是住无定居,交无准友,真正记得的人,有时候知名知姓,可一见着,就眼拙了。甲:可是,你不该把我忘了哇。咱哥俩虽然比不了羊角哀、左伯桃舍命全交,也比不了桃园三结义刘关张那种义气。可是也称得起咱们小时候常说的“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格高”哇。乙:我怎么一点儿也想不起来啦?您先说这“鸟随鸾凤飞腾远”。甲:比方说,我是个小家雀儿(麻雀),交上了您这么一位大鹏金翅鸟的朋友——您是跟凤凰平起平坐的人物,有时候比它们还硬气,它们要去西天,得飞两天两夜,可您哪,两膀一忽搭,来回儿不用一个钟头!我连飞都不用,就随着您——叼着一根翎毛儿——一到西天了!这叫“鸟随鸾凤飞腾远”。乙:那,“人伴贤良品格高”呢?甲:比方说:我本来是个挺笨的人,可是跟你这位贤良的人交上朋友啦,日久天长,我就聪明啦!乙:(得意地)当然啦,你遇上“贤良”了吗!甲:对,遇上贤妻良母了吗!乙:噢!我是老娘儿们呀!“贤良”是说我这个人在行为上,说话上都是正直的,这叫贤良。甲:对,所以说,“人伴贤良品格高”嘛!乙:嗯,这才够朋友哪!甲:不,这还不够!真正够的,得讲究“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一死一生,乃见交情”!“穿房过屋,妻子不避,托妻献子”之交哇!乙:您说的这些,我有的懂,有的不懂。像穿房过屋,妻子不避,这好懂。它就是说:你到我家随便出入,孩子老婆都不避讳你。这我明白。可是头一句:“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这怎么讲?甲:“一贵一贱”哪?比方说吧:您是中原公司的总经理,怡和太古招商局的副局长,瑞蚨祥的东家,开滦矿务局的董事长……乙:我哪儿有那么大的家业呀!甲:这就是个比方。我哪,小时候家里也够过儿,可是一把天火烧得片瓦无存,只好靠卖报为生。乙:这可太惨啦!甲:有一天我刚趸回报来,背着报口袋从《时言报》馆出来,由顺治门大街一边往北走一边吆喝着:“看报来,看报!《北平日报》、《时言报》、《大公报》!”就听见:嘎——!乙:怎么回事?甲:一辆小汽车停在我旁边儿了。您在车上跳下来,穿的可不是今天这样儿。身穿西服,足登革履,笑容可掬的握着我的手:“你好?二傻子!”乙:“你好,四狗子!”甲:你怎么叫我小名儿呀!乙:这是高兴的。甲:您是客客气气地表示亲热:“您怎么不认识我啦?”乙:我不敢认啦。甲:“我是×××——小名儿叫四德子。”乙:到他这儿改好名儿啦。甲:您问了我的遭遇,然后说:“我还得去北方饭店会客。”说着掏出支票本子,签了一张两千大洋的支票,递给我,你到交通银行取出来先花着。有事再找我吧,我就住在前门外施家胡同八号,电话是三局四五六七。”乙:这倒好记。我这朋友够意思吧?甲:我这是打比方。乙:甭管怎么着,就算假装儿的,你两千块大洋也到手啦。甲:是呀,我把它掖在报口袋里,从菜市口往北走:“瞧报来瞧报!《时言报》……”走到护城桥头儿上,我一想:有这两千块开个茶酒馆也够啦,何必还扯着嗓子卖报哇!乙:对呀!甲:想到这儿,把报口袋摘下来,一甩手——咚!就扔护城河里啦!乙:报口袋下去啦!甲:接着我也下去啦!乙:你干吗下去呀?甲:支票在报口袋里哪!把支票捞出来,换成现款,做个小买卖儿,日子慢慢地也缓起来啦。我全凭您一膀之力呀!这就叫“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乙:那么,这“一死一生,乃见交情”呢?甲:再打个比方吧。乙:可以。甲:比方——你让汽车撞死啦!乙:你才撞死了哪!甲:这不是比方嘛!乙:比方也丧气!我当横死鬼呀?甲:刚才你怎么当大财主来着!不这么比方看不出交情来呀!乙:好,我让汽车撞死啦!甲:您别着急,撞得不厉害。乙:也就蹭点油皮儿。甲:身子在东单,脑袋带到崇文门去啦!乙:嚯!还不厉害哪!甲:您死了。我嫂子娘家还没人,只好由我出头请律师,告肇事的,一折腾就是仨多月呀。打完官司领下抚恤金来,原封不动交给我嫂子。诉讼费、棺材钱、出殡、下葬,都是我拿的。事完之后,把我嫂子接到舅妈家,她们娘儿俩靠着别人缝缝补补,拆拆洗洗过苦日子。乙:总算能活过来呀,这就是“一死一生,乃见交情”吧?甲:对。乙:还有这“托妻献子”怎么讲?我不光知道有句成语叫“托妻寄子”——就是把妻子和子托付给朋友,既放心,又信任,自己干事业去。甲:这“托妻献子”就应验在咱俩身上。乙:我还得让汽车撞死呀?甲:您别害怕,这回是好事。乙:那您说说。甲:您这人说相声最受欢迎啦。乙:那是大家捧场。甲:有一位“常座儿”每天来听你说相声。不论白天晚上,每场必到。乙:他有那么多时间吗?甲:这位常座儿有来头哇。人家是一位候补总督,净等哪个省的肥缺一下来,马上走马上任啦。在等委任状的时候啦,闲着没事就听您的相声。听着听着入迷啦!听了足有两个多月。乙:真是知音人哪!甲:到仨月头儿上,差事下来啦。乙:哪儿呀!甲:广西总督。乙:大官儿呀。这下儿高兴了吧?甲:发愁啦!乙:怎么回事?甲:月俸二十万块大洋,一任就是五年,连任就是十年,想怎么搂,就怎么搂!乙:那是美差呀!甲:美什么呀?广西!当时官府管那儿叫“久反之地”!都害怕苗族、瑶族动的人动不动就闹事呀。乙:那是让汉族的官儿给欺负的。甲:所以呀。到那儿的官儿都有两手儿准备——一手抓钱,一手准备卷行李——跑!乙:好嘛!拖家带口的,能跑那么利索吗?甲:他有办法,不带家眷哪!乙:一天两天行哪。一气儿就是五年;好一好儿,十年就下去啦!甲:他也为难哪,一气儿就是五年、十年的,不带太太,多闷得慌啊!想来想去,就想到您这儿啦!乙:噢,让我当太太去呀,不去!甲:您别生气。人家的意思,是在没事儿的时候让您给说几段相声或者给读读三列国,东西汉,水浒、聊斋、济公传——好解解闷儿!乙 吓我一跳。甲:一月五千块大洋,您去不去?乙:那,当然去啦!甲:可有一样,人家总督大人不带太太,您能带着我嫂子吗?乙:那可不能。甲:可是,您刚结婚才一个多月,您又上无三兄,下无四弟;三亲六故走的走,死的死,在这个地方就是我这么一个朋友,留下个花卜愣登的小媳妇,托付给谁好呢?乙:嘿!(向观众)是门儿他都堵死啦,只好交给他啦!(对乙)唉,那就托付……给你吧……唉……甲:把媳妇交给我——你放心吗?乙:(咬着后槽牙)……放心!甲:大家听听他这动静儿,(学乙)“放心”!你放心哪?我还不放心哪!乙:你有什么不放心的?甲:你走啦,我不把你媳妇接我家来吧,又怕万一出点事儿,我对不起朋友。乙:那就……接你家去吧。甲:嗐!你媳妇那年纪儿,我这个岁数儿,这年头儿舌头根子底下压死人,万一传出去,好说不好听的——我是活着我是死呀?我得要(指自己脸)这个。乙:他还是位要脸的人。甲:我狠了狠心,在胡同里给租一个正两厢的一所三合院儿。跟房东说好了,每月到我家取房钱。平常让你媳妇把街门上闩——这叫“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省得流氓无赖捣乱。乙:想得真周到。甲:月初我关了钱,先买一袋儿白面,二十斤大米,二百斤煤球,五十斤劈柴,油、盐、酱、醋办齐喽,雇一辆车,到门口卸下来,冲街门一喊:“嫂子,东西齐全啦,您开门自己慢慢捣腾吧,我走啦!”乙:嗐,你给送进去怕什么的?甲:嗐,你媳妇那年纪儿,我这岁数儿,这年头儿舌头根子底下压死人,万一传出去,好说不好听的——我是活着我是死?我得要(指自己脸)这个。乙:嗯,避点嫌疑也好。甲:这个十天半个月的,我就用布口袋装上十块八块的走到墙根儿底下:“嫂子,这是几块零花钱,你接着。”——随着墙扔进去啦!你媳妇把钱收好了,把口袋扔出来啦!乙:你就叫开门,进去递给她多省事。甲:嗐,你媳妇那年纪儿,我这岁数儿,这年头儿……乙甲:舌头根子底下压死人,万一传出去——我是活着我是死?乙:我就知道是这句嘛!甲:您放心,白天我是一天一天的不进去!乙:对啦!晚上你是整夜整夜的不出来!甲:那不能,我得要(指自己脸)这个。乙:你的(指甲脸)这个,还不如(指自己臀部)这个哪!甲:你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白天不去,晚上更不去啦!古语说:“朋友妻不可欺”呀!乙:说得有点儿道理。甲:简断截说,一晃儿差两个月就到十年啦!这天我忽然接到您一封信,说您攒了四十来万现大洋了,下个月回家。还托付我给看几所房子,合适就买下,回家就养老啦,这是好事吧?乙:行,我这老运还不错。甲:我看完这信,心里这……乙:高兴啊。甲:难过呀?乙:难过?甲:这回不能不进你媳妇家门啦。乙:嗯?甲:到你媳妇那儿,她正给孩子喂奶哪!乙:喂奶?甲:啊。小不点儿,刚怀抱儿哇!我坐下之后就叫她:“嗨!”乙:“嗨”?这是什么称呼哇?!甲:“他来信啦,最近就要回来。咱俩得商量商量啦!”乙:“商量商量”?甲:你媳妇说:“你看着办吧,反正也这样儿啦……”乙:我听这话怎么这么别扭哇!甲:正说到这儿,俩大孩子放学啦!大的八岁,二的六岁,进门一摘书包就叫我“爸爸”。乙:“爸爸”?甲:我每人给个嘴巴:“别他妈叫爸爸啦!叫爸爸就出人命啦!记住喽,从明天起,一概不准叫我爸爸,等过个一个来月,来一个人,这人长得(根据乙的模样形容身材、面貌、穿戴)这样儿。你们俩给他磕头管他叫爸爸。再见到我就改口叫叔叔,明白了吗?要是记住了,我每天偷偷给你们俩每人两毛钱买糖吃。要是叫走了嘴,我扒你们的皮!”乙:(阴阳怪气地)仨孩子,小个儿的也得嘱咐嘱咐哇。甲:不用。才怀抱儿,不会叫人呢。又过了一个月,接到您的电报,说×月×日×时到家。我租了两辆汽车带着你媳妇跟孩子们,到车站把您接回来,家里早把火锅儿生好啦,烤鸭子也叫来啦,您往当中一坐,左边是我陪着,右边是你媳妇,对面是孩子,团团围住,轮流斟酒。您可真称得起是衣锦还乡,贤妻娇子,人财两旺,富贵荣华呀!您说,没我这朋友行吗?乙:真是。我可得好好谢谢你。甲:这就见外啦!往后咱还得交哪?乙:交?我他妈拿开水(打甲)浇你!(边打边说)浇你?气急了我还烧你哪!甲:我怎么啦?乙:怎么啦?我问问你:我出门几年?甲:整整十年!乙:这些孩子都多大?甲:大的八岁,二的六岁,怀抱儿小丫头八个月。乙:我问你,这仨孩子(打甲)哪我来的?甲:你先别打,听我说。……乙:(打甲)快说!甲:你总打,我就说不完全啦!乙:(停手)好,你说!甲:我先问问你,你今年多大啦?乙:四十二。甲:再出门十年呢?乙:五十二。甲:对呀,您结婚一个多月,夫妻就离开了。一分手就是十年,再回来已经年过半百啦!结婚一个月,哪儿能那么巧就怀孕哪!十年当中是发了大财啦!可是回家以后就该伤心啦!乙:怎么?甲:这叫“财齐人不齐”呀!膝下连一儿半女的都没有,心里能不愁吗?乙:是呀,我愁死也不用你(打甲)帮忙!甲:(着急地)又打上啦!您容我把话说完了好不好?!乙:快说!说不出个“子午卯酉”来,完不了!甲:(大声地)好,干脆我挑明了说吧!你五十二岁才回家,就算转过年来,你媳妇给你生了个儿子,你可就五十三啦!把孩子拉巴到十七岁,你就正好七十三啦!甭说得孩子的济,吉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弄巧了,连儿媳妇都没等娶上,你就魂归西天啦!我为了朋友,把自己的亲生骨肉四个孩子当中的俩个小子一个姑娘挑出仨来——大小子八岁,二小子六岁,小丫头儿怀抱儿都给你啦,我自己就把四岁的三小子留下啦,为的是让你回家能够儿女双全(哭泣)……让你享享天伦之乐……想不到……让你连打带骂……这是我交朋友的……下场啊……乙:哎呀兄弟,哥哥错怪你啦!甲:我算瞎了眼啦……乙:别生气啦。甲:我委屈……能不气嘛!乙:兄弟,你再生气,我就跪下啦。甲:那倒不必……把我的心情表明出来就行啦。乙:全清楚啦。怪我性子太急啦!甲:这回你明白了吧?——孩子是我的!乙:这我就放心啦。甲:可是你媳妇养的!乙:一个样啊!
101 浏览 8 回答
219 浏览 9 回答
114 浏览 3 回答
226 浏览 9 回答
179 浏览 5 回答
249 浏览 8 回答
344 浏览 6 回答
297 浏览 2 回答
243 浏览 9 回答
131 浏览 9 回答
252 浏览 6 回答
334 浏览 4 回答
270 浏览 7 回答
137 浏览 5 回答
174 浏览 9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