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是以线条、色彩、结构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幼儿美术活动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赋予了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创造能力的机会,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就儿童而言,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学前儿童美术创作中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或作品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在作品中反映出来,还从其创作的过程中显示出来,孩子的偶发奇想常常孕育着创造的火花,在孩子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创造是永恒的主旋律。 那么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呢?笔者认为: 一、观察了解幼儿,满足幼儿的表现需要。 1、了解幼儿活动开始时的兴趣,满足幼儿的表现需要。 2、了解幼儿活动过程中的状况,给予幼儿适时的指导。 二、充分尊重幼儿,还给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 1、信任幼儿,坚持艺术表现无对错。 2、减少规定,还给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 3、尊重幼儿,给儿童的活动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使其自由想像不受阻碍。 三、帮助幼儿成为美术活动的真正主人。 1、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幼儿的经验。 2、引导幼儿掌握美术基本技能。 3、帮助幼儿进行创造性的画面表达。 [正 文]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是以线条、色彩、 结构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美术以它的直观性、可视性、 形象生动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 幼儿美术活动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同时也赋予了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创造能力的机会,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表现自我和与人交流的需要, 对孩子来说,美术首先是孩子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 在幼儿尚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这种成人约定俗成的文字符号系统与人交流时,美术成了他们表达思想、 宣泄情境、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 就儿童而言,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儿童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或作品的能力,在学前儿童美术发展过程中,从涂鸦期开始的乱涂,逐渐画出什么东西,并给它命名,到象征期为事物象征性地创造一个多半是不完整的、粗略的轮廊的形象,再到图画期用画来表达多种概念都显示出他们独特的创造力,这种能力不仅在作品中反映出来,还从其创作的过程中显示出来。在幼儿美术作品中,他们可以打破成人美术的条条框框,出现一些在成人看来既可笑又非常可爱的现象。这种超常规独特的现象,正体现出幼儿大胆的想象和神奇的创造力。在幼儿美术创作过程中,他们先是通过感官对外部世界审美客体有情感的感知,伴随审美经验在记忆中的储存,再经过手的技能运作活动,创造性地用作品来传达内心的活动。这一过程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概括地说,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包括两方面:一类创造是实在的可视形象的创造。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儿童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中那些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的造型、主观想像的色彩、随意安排的空间构图等。另一类创造是幼儿审美心理意象的创造,这是幼儿基于自身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能力在特定具体的审美理解活动中的一种创造。《纲要》中的艺术领域对两类艺术创造都做了说明,并且特别强调审美心理意象的创造。指导要点里第二条指出“幼儿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巧和标准要求的偏向”。内容与要求第三条也强调“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综上所述,创造是幼儿美术活动的核心,是永恒不变的主旋律,那在美术活动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呢?笔者以为: 一、观察了解幼儿,满足幼儿的创作需要。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作为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判断幼儿学得是否主动、 积极,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1、了解幼儿活动开始时的兴趣, 满足幼儿的表现需要。 在美术活动中, 教师应运用有效的手段去了解幼儿的创作兴趣,灵活实施活动方案, 以适应幼儿的创作需要。如结合“三八”妇女节, 我们开展了《我爱妈妈》的命题画创作活动。多多(系化名)小朋友的爸爸、 妈妈都在美国, 多多根本没有和妈妈在一起的生活体验,所以他对这次的命题画毫无兴趣。我通过和他交谈, 发现他对星期天和奶奶游儿童乐园的场景津津乐道, 我就建议多多把它画下来,多多欣然接受, 在我的辅导下,一幅《快乐的星期天》跃然纸上, 画面上的多多神采飞扬。由此可见, 当幼儿认为老师的命题妨碍了他的表达方式,或是幼儿近日的生活体验中有他更感兴趣的、 更愿意表达的内容时, 老师可以通过和幼儿交谈或个别辅导,临时改变活动内容,去顺应幼儿的表现需要, 调动幼儿创作的积极性, 尽可能为每个幼儿提供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进行学习的机会。 因为“兴趣”往往是孩子主动创造学习的源动力。 2、了解幼儿活动过程中的状况, 给予幼儿适时的指导。 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幼儿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需要,有的需要具体的指导, 有的需要的只是鼓励和支持。例如绘画《马路上的汽车》, 有一位小朋友在宽阔的马路上画上了公共汽车、 大卡车,后来,他很想再画一辆洒水车,可尝试了几次都画不好,反而使画面更加凌乱,最后他决定放弃。这时, 我及时引导他把洒水车和其它汽车进行比较, 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鼓励他再试一试, 由于我的及时鼓励和指导,这位小朋友再一次有了创作热情,最后他成功了。 因此,教师只有仔细观察幼儿的创作过程, 才能了解幼儿何时需要何种支持、鼓励和帮助, 以避免幼儿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对美术创作失去兴趣, 影响幼儿的发展。 二、充分尊重幼儿,还给幼儿自由、 自主的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罗杰期认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这就是说,宽松的心理环境是人们发挥创造性的前提。一些研究也表明,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人的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情低沉或郁闷时,则思路堵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来自于教师的信任尊重。 1、信任幼儿,坚持艺术表现无对错。 幼儿在进行美术活动时,要把他们的所见、 所想、所感通过视觉媒介转化成为自己的作品, 他们不是按照事物的原型如实地复制, 而是创造出与他们想要表现的事物具有相同特征或结构的形象, 这其间有幼儿自己对事物的理解、经验,也有在经验之上的想象、 创造的参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内容与要求第三条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的想法和创造, 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 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表现及艺术创作,让每个幼儿都能享受成功的欢乐, 始终坚持艺术表现没有对错之分, 因为孩子绘画的表现方式本来就没有外在的标准,即使最简单的线条, 也能被用来表现很复杂的事物,例如:一次秋游结束, 我组织幼儿用笔把自己途中看到的美丽景色画下来, 有的小朋友画了秋天美丽的菊花,有的画了秋天丰收的水果, 有的画了秋天的公园、小朋友在拾落叶等等, 这些幼儿的绘画作品构图合理,色彩明快,线条运用得也较流畅, 基本上能反映秋天的特征,也符合活动的目标。 于是在布置画展时,我将这些作品挂在醒目的地方,并组织幼儿评价, 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岂料,这时, 贝贝(系化名)小朋友说:“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呢?”其实, 最初我已经考虑尽量把全班小朋友的画都展示出来, 只因为贝贝的画实在看不出内容,乱七八糟的线,有的红、有的黄、有的灰, 依稀可辨几片树叶。所以这次就没有把他的画拿出去。 听他这么一说,我把他的画拿出来。“贝贝, 没有展示你的画是老师的疏忽,不过你能不能跟小朋友讲一讲, 你画的是什么? ”贝贝拿着他的绘画作品大声地说:“我画的是秋天的风,秋天的风是金黄色的, 它把树叶吹黄了;秋天的风是灰色的,因为它吹在身上有点儿冷; 秋天的风还是红色的,因为它把苹果吹红了。 ”听了他的介绍,我瞠目结舌, 原来“乱七八糟”里面还有这么丰富的内容,秋天的风竟然也能画得这么精彩! 不拘一格的表现方式正是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呀! 又如:一次写生活动《电视机》, 在引导幼儿观察了电视机的外形特征之后,幼儿开始作画,只见玲玲(系化名)小朋友画的电视机上还装上了两个轮子, 当我问她为什么给汽车装上轮子时, 玲玲回答说:“电视机太重了,奶奶想搬搬不动,装上轮子就省劲多了, 连我也能推动哩!”听了她的一番解释,我不禁咋舌, 孩子的想象真是我们大人无法企及呀! 我及时鼓励了她的大胆想象,而没有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她的作品, 因为创造力正是萌芽于孩子天真浪漫的幻想之中, 他们的偶发奇想常常孕育着创造的火花, 对于孩子来说绘画最重要的价值是使孩子蕴藏的创造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说不定哪天电视机就真的给装上轮子哩! 2、减少规定 ,还给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 人人生而具有创造性,但不一定都能表现出来, 它需要自由的空气、激励的土壤。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必会阻碍创造力的发挥。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减少规定让 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决择并有创造的自由, 才能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受,进行大胆的创作。 譬如在以“金色的秋天”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我先带领幼儿秋游, 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然后引导幼儿想象秋天丰收的景色,最后与幼儿一起讨论创作计划, 如“你打算表现秋天的什么”、“你准备选择什么样的材料”、 “你想运用什么方法”等等,让幼儿自己设定创作内容, 自由选择创作材料,有的幼儿选择了多彩的橡皮泥, 说要用橡皮泥制作秋天的各种水果,有的对绘画情有独钟, 有的是多管齐下,又是折又是剪又是贴。在我们的鼓励下, 幼儿不断创新,一幅幅集画、折、剪、贴为一体的错落有致、生动活泼的秋天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纵观整个创作过程,幼儿极其投入,注入了满腔热情。由此可知, 教师应帮助幼儿考虑自己的计划, 并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去尝试创作,并给予充分的创作时间, 这将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幼儿创新意识的形成。 3、尊重幼儿, 给儿童的活动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使其自由想像不受阻碍。 即不轻易评价幼儿的创新成果,这样会给他们的创造心理带来安全感,消除其怕受评判的紧张情绪,以使他们无所顾忌地自由创造。在教育活动中常有这样一种做法:教师在巡回指导时,觉得某一位幼儿创作的作品不错,于是就将他的作品拿起给其他儿童看,其实这是一种不适宜的教育行为。它既打断了创作者的思路,又为其它的幼儿提供了模仿的对象,阻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因此,给幼儿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这是儿童发挥创造力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尊重、信任、容许、赞美的环境中,幼儿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发挥出创造的潜能。 三、帮助幼儿真正成为美术活动的主人。 1、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幼儿的经验。 丰富的经验是从事艺术创作的原材料。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教师可以经常带幼儿走出幼儿园,通过参观、散步、郊游等方式去亲近自然、了解社会,平时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有趣的、另被他们理解的美术作品,引导他们去欣赏,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 2、引导幼儿掌握美术基本技能。 美术是一种符号系统,幼儿在借助于这一符号系统进行情感表达时,必然受制于他们所使用的美术媒介。在美术活动中,有的孩子会因为美术技能的限制,不善于或是不能将自己想要描绘的事物表现出来,这时孩子可能因不会画而变得不愿画,他的创作欲望就会爱到压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内容与要求第四条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指导要点第三条也提出“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所以帮助幼儿掌握美术基本技能,并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显然是必须的。 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美术基本技能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可多运用启发式教学,侧重运用观察、体验、联想、欣赏等方式进行,重在帮助幼儿掌握运用各种美术工具、材料的方法。 3、帮助幼儿进行创造性的画面表达。 画面表达是指儿童通过美术的工具和材料,把知觉和体验到的东西用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引导幼儿从表现对象的整体结构出发,着重于事物的神韵。例如,创作“放风筝”,需要学习画动态的侧面人物,表现小朋友放风筝的快乐场景。我没有直接去说教怎样画,而是先带幼儿去放风筝,引导幼儿观察同伴放风筝时的神态、动作,并与静态的侧面人物作比较,找出其不同点。让幼儿体验放风筝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再指导他们创作“放风筝”,鼓励多样化、个性化的表现形式,发现幼儿新颖、独特、富有情趣的想法,随时加以肯定,促使他们进一步完善,这样有利于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 2、《学前儿童音乐与美术教育》,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3、《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06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采集或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
多查找资料就行
幼儿教学是为以后读书进行准备,但主要的学习任务不是学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情感、性格和人格。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 教育 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一:幼儿游戏教学的重要性 幼儿教学是为以后读书进行准备,但主要的学习任务不是学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情感、性格和人格,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集体观念,锻炼他们的语言功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概念。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以游戏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和集体观念,在游戏中锻炼语言,培养 记忆力 ,学习数学概念。 一、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正处在大脑发育时期,对一切新事物都具有好奇心,但由于年龄幼小,耐力差,不适合长期坐在一处学习,根据这种特点,幼儿教师应当将游戏和教学联系起来,在游戏中学习。根据幼儿的天性,他们喜欢和同龄人交往,和同龄人一起游戏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根据心理学规律,幼儿和同龄人在一起,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交流能力,使他们学会分享,学会忍让,学会关心,还能学会竞争,这样对于他们人格的形成有积极作用。目前,我国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得到父母、祖父母的多重溺爱,这样的溺爱只会让孩子变得脆弱和自私,并且由于年龄不同,孩子在家和大人的交流沟通很有限,如果在幼儿园里,还像小学生一样按时上下课,就会使他们的感情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自闭、孤僻的性格,而通过幼儿园的游戏,可以让他们敞开心扉。 二、幼儿游戏化教学 (一)生活能力游戏化 幼儿生活能力主要是指动手能力,像扣扣子、穿衣服这样的日常活动。很多孩子这方面能力欠缺,在家里由家长完成,在幼儿园由老师帮助完成。这样的能力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来激发孩子积极参与。幼儿尽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也有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现象。比如对于颜色的识别,很多人只能记住大致的主色,像红、绿、黄、蓝,对于玫红、粉红、浅绿这一类颜色容易忘记。对于这种现象,教师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将不同颜色的纸折成小飞机,然后教师发口令,让指定的幼儿迅速找出相应颜色的飞机,这样促使他们快速记住不同颜色。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可以进行分组游戏,让几个人一组,这样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幼儿就会自发地将同组人看成一个整体。 (二)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 语言教学有两种,一种是书面语言,一种是口头语言。幼儿在三岁到五岁期间,语言能力正处于从单音词向长句迈进的时期,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除了要多说,还要善于记忆。对于书面语言,可以通过读儿歌和五言诗来锻炼,但这种读书法,时间一长,孩子会失去耐心。因此,可以让孩子在学完一篇儿歌后,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来加强记忆,可以让几个孩子分为一组,第一人说出第一句,让后面的人接着说第二句、第三句,这样循环几次,孩子基本能完整掌握,比强记有趣得多。很多幼儿园都注重对书面语言的培养,忽视对口头语言的培养,为了孩子将来能流利地与人交流,在幼儿园应当要多进行口语锻炼。幼儿的生活范围除了家庭就是幼儿园,要他 说说 自己的活动有点难度。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人说说自己的家庭,例如自己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生日,爸爸叫什么,妈妈叫什么,家在哪里。在说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其他人注意听,然后让别人将刚才同学说的复述一遍,看谁复述得最详细。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同时也让孩子对家人多一份了解。这样的游戏要定期开展,说话的内容要不断变化,可以从家庭开始,转到个人 爱好 ,再转到每天活动情况,这样对于孩子以后写 作文 、观察周边事物也有帮助。 (三)幼儿数学概念游戏化教学 在幼儿园期间,对于数学不要求他们进行计算,只要掌握数学概念就可以,像数数,不能让他们像 唱歌 一样从一唱到一百,而是要让他们用实物来表示,至少知道八个和三个各是什么概念,哪个多哪个少。除了数字概念,还要掌握多边形的概念,像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直线和曲线这样的概念,这些可以通过做手工来加强认识,也可以让他们通过吃饼干的形式,“吃”出不同的图形,也可以让他们回家,在家里的家具中找出不同的图形。 三、幼儿游戏化教学必备的条件 在幼儿教学中采用游戏化教学对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能力都有积极作用,但幼儿游戏化教学则要具备几个条件:第一,要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条件,幼儿年龄不同,认知条件也不同,要避免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这样的游戏不仅不会使他们产生兴趣,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第二,要创造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关于语言和数学方面的认知游戏,应该要安排在幼儿精力旺盛时期进行,像刚刚做完体育方面的游戏,幼儿还沉浸在亢奋中,但身体开始疲劳,就不能继续做游戏;也不能安排在即将放学的阶段,幼儿人没走,心已经走了,也不能安心做游戏。第三,教师要精心编排各种游戏,将动手、动脑游戏搭配进行,不能将同一类游戏在短期内反复进行,而是要留下“空白”,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停下,换其他类型。这样下次再做,学生仍然兴趣高涨。要使幼儿对各种游戏有积极参加的兴趣,教师就要多动脑筋,查找资料进行编排。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掌握幼儿心理才能设计出他们喜爱的游戏。 作者:郑自春 单位:镇坪县华坪小学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二:幼儿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分析 多媒体技术具有全方位信息展示的特征,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讲学的模式将课本知识趣味化、动态化以及形象化。多媒体技术也有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特别是能够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的学习集中力提高,教师通过动态的知识教学可以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幼儿园中多媒体运用现状分析 (一)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我国不断地加大在幼儿园教学上的资金投入,却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教育水平差异,导致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化现象。经济落后地区的幼儿园缺乏相应的多媒体教室,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也只有少数的幼儿园建立起功能完善的多媒体教室。总的来说,幼儿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相关专业技术缺陷 部分开展多媒体幼儿教学的课堂仍是较为初级的状态,多数采用的都是基础的投影仪等设备,多媒体课件开发存在很大的缺陷。同时,幼儿园多媒体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他们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能全方面把控,这是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效果 1.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缩减教学时间,同时,它使幼儿教学摆脱了空间上的限制,将静态的知识进行动态展现,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大大增强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官协调。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课程进行多次重复展现,而不必占用过长的时间,这有效提高了幼儿对知识的记忆力。 2.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多媒体设备具有动画、音乐播放等诸多功能,幼儿园多媒体教学受到绝大多数学生与家长的欢迎。同时,多媒体设备还可以进行程序设置,比如当幼儿取得相应收获或进步时,多媒体设备可以自动出现一个笑脸进行表扬与激励,多媒体设备多样化的功能有效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3.多媒体教学案例探讨 以幼儿教学读物《弟子规》为例,教师在开始多媒体教学前,首先需要准备充足的教案资料,其次是对教案资料进行多媒体处理,使课本知识在多媒体技术的转化下,以文字结合图片、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现。由于《弟子规》的内容都是抽象化的概念,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幼儿往往很难理解,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将知识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弟子规》又与幼儿常听的语言 故事 、儿歌不同,它带有很强的古风。因此,可以采用一边播放古典音乐与展示 国画 ,一边教授《弟子规》内涵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中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弟子规》写到“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缓揭帘,勿有声”主要是对古建筑进行的描写,多媒体技术可以播放相关视频,向幼儿展示古代人生活的影像,再加上教师生动的讲解,幼儿就会了解那句话是指轻轻开门的意思。再比如现代的 散文 诗《秋天的雨》教学,幼儿一般会觉得散文内容乏味,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散文内容用静态与动态画 面相 结合的方式进行情景展现,并配以柔和的背景音乐,比如《秋日的私语》:“雨滴滴答答从天上落下,秋天的大门开了,秋天的树叶慢慢飘落了”。多媒体技术将幼儿带入到一个浓厚的秋天环境中去,幼儿真切感受到散文所描绘的意境,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多媒体运用注意事项 多媒体技术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而不应该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教师选用多媒体技术时不能忽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多媒体手段应该与幼儿的年龄与学习状态相适应。同时,在进行多媒体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总之,适当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现代化的必要途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需要与幼儿教育理念相互适应。我们应该在满足幼儿教育适当性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将多媒体教育技术更好地运用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去,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钱雯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群力幼儿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三:幼儿因材施教 教学 方法 研究 一、通过幼儿之间的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作用 幼儿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启蒙阶段。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著名教师于漪就曾经有过一个“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主题演讲,可见因材施教这个概念广泛应用于人生教学的各个阶段。 1.了解幼儿之间的差异在幼儿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对不同幼儿充分了解才能把握他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而对于幼儿的兴趣、脾气、爱好、性格以及认知等多方面情况的了解也是教师需要准备的工作之一。当然,了解 渠道 和方式多种多样,如通过与家长进行沟通、召开家长会、发放问卷、网上留言等方法从而获得幼儿信息情况,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与幼儿沟通相处时对其行为、言语、动作和习惯进行仔细的研究观察。最后进行 总结 和实施教学。这样的方式运用到教学当中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2.幼儿存在不同的认知方式教育心理学研究说明,幼儿的认知发展情况是存在差异的。比如存在场独立和场依存、沉思型和冲动型、复合型和发散型等等。这跟幼儿自小生活环境、家庭影响以及自身因素都密切相关。比如场独立型的孩子更擅长于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而场依存型的孩子则惯于依附旁人的想法从而获得自己的概念和认知。 3.因材施教的作用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与人也是各不相同,性格、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也各有差异,所以教育要因人而异,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实现最佳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结合自身能力和幼儿的基本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十分有必要。 二、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的方法 1.不同的教学引导在对于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幼儿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应该把握不同的方法,如对于场依存型的孩子教师可以进行更多方法教学,让其掌握更多知识和原理从而更好地进行思考创作。而对于场依存型的孩子,教师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引导,让其产生自己的 思维方式 ,学会自我思考。当然,引导不仅仅只存在于幼儿认知方面,同时也存在于幼儿知识技能掌握差异方面,例如一些学校会针对孩子对不同知识的不同掌握程度进行分班补习等等。 2.具体形象思维教学不同的幼儿因为自身所接触的各方面条件差异产生了不同的 兴趣爱好 。当然,这种差异也存在于年龄、性别、民族等。例如在幼儿阶段,孩子们更加偏爱动画片,而其中女孩子会更加偏爱洋娃娃,男孩子则偏爱 赛车 等机械玩具。所以,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时,教师在掌握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还需要注意具体形象思维教学,不能用笼统单薄的语言去引导幼儿,而是应该以具体的形象,用画面感、或是借助多媒体、书本图片来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女孩子喜欢公主的形象,那么教师在说到公主时,应该借助 童话故事 如豌豆公主、白雪公主等采用形象的教学方式传达给孩子,让他们更加深刻的认知和掌握概念。 3.课内外结合型教学因材施教的另一个重点就在于课内外教学应相互结合,很多人都会错误的将幼儿教学定义在幼儿园、定义在幼儿教师,这是一个误区,父母家人,以及周围的环境,其实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幼儿的思维是开放而且发散的,当他第一次做出尝试,并且得到了父母以及周围人的认可后,他就会开始自觉更多的从事这项任务,获得满足感。而如果在幼儿尝试第一次活动后,被周围的人否定,他就会产生内疚感,从而可能不会在从事那项活动。例如大家熟知的,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他儿时玩耍时在地上画了一个圈,并不停地跳跃,他的母亲问他在做什么,他说他要一直跳,一直跳到月亮上去。他母亲听到后,并没有嘲笑他的无知,反而鼓励他并给予他诸多支持,最后他真的成为了世界第一人,为人类跨出了一大步。 三、因材施教对于幼儿教学的发展助力 1.开放式教学,更好的引导幼儿过渡“因材施教”一词出自《论语•先进篇》,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在幼儿成长的关键阶段,正确使用因材施教开放式教学,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每一个孩子在教学中发光。 2.因人而异,培养各方面人才因材施教让孩子能发挥其天分而不浪费,并让其能在有兴趣领域更多的学习、使其更能学好,同时还可以引导幼儿发挥个人先天条件、特长、兴趣等因素,可以按所需不同培养出孩子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引导幼儿走向他们理想的目标和道路。 四、结束语 2014年6月9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就创新人才教育方面指出,“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是以,因材施教适用于各个教学领域和教学方式当中,并成为现代教育当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而幼儿教学,处于人生阶段的启蒙时期,起到非常重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树立作用,采取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方式,可以让祖国的未来成长得更加茁壮。 作者:刘金红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小泊头镇乔家幼儿园 猜你喜欢: 1.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3篇 2.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3篇 3. 幼师教学论文范文 4.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范文3篇 5. 幼师教育论文范文 6. 幼师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173 浏览 3 回答
348 浏览 5 回答
285 浏览 3 回答
225 浏览 2 回答
173 浏览 3 回答
356 浏览 3 回答
189 浏览 2 回答
142 浏览 3 回答
317 浏览 3 回答
102 浏览 4 回答
211 浏览 3 回答
183 浏览 4 回答
93 浏览 3 回答
298 浏览 6 回答
171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