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_static/assets/images/user_logo/e96c9466bfb2dc8416737c3ace87996d4f681fd9.jpg)
会计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100、当前会计改革与发展中的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01、会计造假原因的理性思考
102、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研究
103、面对新形势的会计对策
104、论财务信息的披露成本
105、现代市场经济的成本控制新理念
106、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创新
107、会计研究实验方法
108、企业战略管理与战略咨询
109、会计研究实验方法
110、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111、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会计模式浅谈
112、浅议合伙企业的会计问题
113、浅谈我国保险监管会计制度的构建
114、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理论反思
115、对我国模拟会计报表的思考
116、谈制度安排与会计报表粉饰
117、新经济时代的会计理论与方法
118、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的剖析
119、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120、试析企业会计制度实现的突破
1、增强成本意识,切实加强成本管理;
2、实行责任成本目标是控制成本的有效途径;
3、建立标准成本制度,实施成本控制;
4、关于企业实施成本控制的调查分析;
5、成本控制系统研究;
6、完全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的比较;
7、企业降低物耗的具体做法;
8、成本否决制度的推行;
9、关于现代成本理论的研究;
10、企业成本管理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11、成本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12、企业决策与成本控制;
13、成本核算问题的探讨;
14、定额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的比较
15、关于定额成本的研究;
16、关于成本计算方法的探讨;
17、责任成本的理论与实践;
18、关于质量成本核算,控制与分析;
19、关于成本核算改革的探讨;
20、试论成本的分级分口管理;
21、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22、成本竞争战略与竞争成本管理;
23、战略成本管理基本框架;
24、建立信誉的成本;
25、物流成本初探;
26、日美成本管理比较及启示;
27、战略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模式探析;
28、对成本策划的思考;
29、我国汽车工业的成本管理创新战略;
30、餐饮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探讨;
31、企业公开上市的成本收益权衡与融资决策;
32、供应链中的成本管理;
33、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
34、商业银行推行作业成本法的难点和突破点;
35、传统成本控制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比较和探讨;
36、论成本控制的全过程及典型案例分析;
1、会计档案管理研究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上的运用
3、租赁会计研究
4、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面临的问题
5、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6、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7、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8、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9、论绿色会计
10、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11、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
12、人本主义的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
13、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
14、我国企业集团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15、试论会计监管
16、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17、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18、《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
19、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挑战
20、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会计的影响
21、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22、论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管理
23、通用帐务处理系统中的会计科目的设计
24、Foxpro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
25、关于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的探讨
26、企业合并会计问题探讨
27、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28、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
29、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30、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探讨
31、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32、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其影响分析
33、对反倾销背景下会计管理问题的思考
34、浅析反倾销会计问题与对策
35、反倾销与反倾销会计体制的建立
36、新会计准则下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37、企业年金会计问题研究
38、股份支付会计问题研究
39、股份回购会计问题研究
40、企业合并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1、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
2、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3、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比较探讨
4、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5、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
6、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7、对加强会计监管的思考
8、试论会计的管理职能
9、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的思考
10、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11、试论无形资产范围的界定
12、论税收与会计的关系
13、浅议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14、论内部会计控制与社会监督
15、新准则下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研究
16、新旧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比较研究
17、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问题的探讨
18、浅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
19、新形式下会计人员必备的素质
20、剖析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问题
21、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在存货计价中的应用研究
22、对无形资产价值确定的探讨
23、论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的重要举措
24、对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认识
25、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26、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
27、探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新思路
28、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
29、浅议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
30、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法律责任的设定问题研究
31、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
32、河南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
33、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
34、河南上市公司现状及趋势分析
35、关于研究与开发成本核算的探讨
36、统计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运用情况分析
37、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
38、浅析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及对策
39、无形资产会计制度变迁及经济影响
40、现金流量表分析与运用的研究
41、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动机及防范体系的建立研究
42、试论人力资源会计及前景
43、浅析新准则下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
44、浅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
45、新企业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利润的调节
46、中外租赁业发展比较及经验借鉴
47、××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
48、浅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49、新形势下财务会计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50、会计继续教育体系的架构分析
51、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研究
52、名牌产品如何保持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53、某某股票估价模型应用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54、××公司会计报表分析
55、高科技企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现状调查及分析-以某某为例
56、浅议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58、可转债公司债券投资价值确定的要素分析
59、某某企业竞争力调查分析浅谈企业统计数据质量
60、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61、关于或有事项若干问题的研究
62、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思考
63、民营企业活动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64、农村居民购买力分析
65、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66、固定资产投资指数研究
67、消费者购买动机调查分析
68、某产品销售统计分析
69、某公司营销人员劳动报酬统计分析
70、某公司经济发展中科技进步作用的统计分析
71、定额法的应用及其改革问题的研究
72、关于推行责任成本制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73、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74、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75、民营企业会计监督研究
76、如何提升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77、浅谈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78、小型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
79、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思考
80、集团公司会计委派制研究
81、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发展的探讨
82、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83、浅析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84、对资产减值会计有关问题的思考
85、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86、会计计量对企业会计收益的影响
87、谈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88、谈如何做好一个出纳员
89、商誉的计价与会计处理初探
90、论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91、论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
92、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93、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94、浅谈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
95、浅析如何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监管
96、试论虚假信息产生的原因及治理
97、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98、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99、论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
100、浅谈企业的诚信管理
1 高校会计教学引入国际执业资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国际会计方向班教学实践为例
2 会计稳健性与现金持有价值效应――基于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经验证据
3 谢霖先生银行会计思想研究――以中国银行初创期会计制度改革为例
4 基于会计文化视角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5 会计准则及其国际趋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6 M区教育会计核算中心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结合问题研究
7 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
8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
9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
10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的案例分析
11 营改增对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建筑施工企业为例
12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对策研究
13 我国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以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为例
14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5 ABC广播公司会计报表粉饰案例分析
16 关于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研究
17 所得税改革与企业盈余管理――基于会计―税收差异的实证研究
18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状况研究
19 会计公允价值计量若干问题浅析
20 我国企业养老金的会计问题研究
21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会计稳健性
22 管理会计工具在A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2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会计报告研究
24 信息化环境下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25 云计算环境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
26 推进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问题研究
27 HX集团会计信息系统优化案例研究
28 中美商誉会计处理比较研究――基于中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
1) 析高校会计文化的内蕴
2) 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会计计量中的应用
3)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
4) 油田企业内部财务成本控制体系建构思路探析
5) 新医改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
6) 做好医院财务审核工作的探讨
7) 法务会计实践教学探索
8) 司法会计鉴定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研究
9)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就业方向现状及对策探析
10) 高职会计课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教学研究
11)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经济发展作用探析
12) 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13) 电网企业财务管理
14) 电力行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5) 论公允价值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16) 论云计算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17)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趋势分析
18) 探究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19) 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
20) 如何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
2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计量及管理研究
22) 强化资金经营管理
23)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4) 探讨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25) 实践教学下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
26) 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若干问题探讨
27) 体验式教学在“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中的应用
28) 浅谈提升会计学教学效果心得
29) 高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探究
30)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31) 中职国家示范校建设背景下学生会计实践技能水平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
32) 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33) 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探析
34) 对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探究
35)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36)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及建议
37) 论如何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38) 胜利露天煤矿成本控制管理措施
39) 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方向
40) 基于龙马环卫公司的财务分析研究
41) 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42) 浅析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43) 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44)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管窥
45) 现代酒店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
46)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
47)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及解决对策
48) 银行业内控机制建设路径探析
49) 中国上市银行的风险收益研究
50) 论我国会计规范与国际惯例的协调
51) 破产会计理论探讨
52) 论我国会计准则下的利润操纵及防范
53)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限定的探讨
54) 资产负债表视角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研究
55) 互联网思维破解代理记账行业谜团
56) 关于发展绿色会计的思考
57) 管理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58) 地质勘查单位推行项目预算管理探究
59)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研究
60) 关于新形势下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办法的探讨
61) 林业企业内部资金管理探讨
62) 浅析林业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优化
63) 基于奶畜生产经营的会计核算--以XXX为例
64)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
65) 浅谈财务统计信息在医院财务工作中的重要性
66) 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发展30年
67)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加强教育财务管理研究
68) 中学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9) 基于资产清查视角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探析
70) 浅析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71) 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会计专业问卷调查分析
72)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研究
73) 医学院校科研经费审计质量控制关键路径探析
74) 广西地方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5)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研讨性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76) 高职院校企业所得税会计课程开发的研究
77) 会计“专家”走进高职会计课堂之我见
78) 山西省会计领军人才交流资料--合同能源管理财务核算实务问题分析
79) 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山西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
80) 化学工业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81)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82)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83)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浅析
84)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在管理会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85)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
86) 涌鑫矿业公司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87) 生态成本对露天矿最终境界的影响
88) 露天采矿企业涉税情况及纳税筹划
89) 浅议国外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问题
90) 基于成本风险控制的矿建项目材料采购新对策
91) 联合沃尔比重评分法与杜邦财务分析法构建医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92) 自助终端结算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实践与探讨
93) 浅析公立医院新财会制度下财务管理分析与解读
94) 新形势下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途径研究
95) 浅析司法会计在检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96)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研究--以XXX为例
97) 小议我国高校会计风险和防范
98) 浅谈高校构建智能化财务管理软件的必要性
99) 对当前高校在完善会计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探讨
100) 技术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改革与探讨
1、水产食品加工企业成本核算问题及完善建议
2、复烤企业生产成本能耗预算定额体系构建
3、燃气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4、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促进煤炭循环经济的发展
5、提高煤炭运销企业会计人员分析反映能力的途径及方法
6、中小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效果探讨
7、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运用探究
8、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影响理念、决策及业绩评价
9、企业在新准则下的企业所得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0、试分析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11、宾馆酒店行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12、“国民盛宴”中B2C电商促销方式会计核算的分析
13、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研究
14、刍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整合
15、矿山企业财税管理要点与难点
16、地质勘查单位推行总会计师责任制建设研究
17、浅析地勘事业单位部门预决算差异原因及对策
18、基于价值链管理方法钢铁企业如何有效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19、财务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0、浅谈财务管理在铁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21、路政管理如何做好成本核算
22、分析完善高速公路财务管理的策略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研究
23、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影响
24、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25、企业内控管理构架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启示
26、浅析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27、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运行中的核算漏洞及实施难点分析
28、浅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29、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分析
30、探析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问题
1、政府收支分类在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2、城市园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思考
3、探讨精细化财务管理在水利事业单位中的运用
4、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5、关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探究
6、浅析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及思考
7、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微
8、与基建项目相关的政府补助财务处理实务探讨
9、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研究--基于2005-2014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
10、证券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11、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
12、基于杜邦分析法的兴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13、公允价值计量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14、我国会计行业诚信缺失问题研究
15、物联网条件下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分析
16、用友ERP-U872供应链系统中直运销售业务的处理
17、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18、税务会计实践教学优化探讨
19、“四大”本土化后内资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策略
20、管理会计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21、公允价值会计涉及的三个层次基本理论问题
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论文
财政部正式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在实体内容方面做了改动和变化,其中,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方面,首次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纳入会计制度。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一条国际上所普遍遵循的原则,它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注重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必拘泥于其外在表现形式。笔者认为在会计实务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资产的界定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财务会计中,强调权属是会计主体假设的必然要求,而在这里,所谓控制是指虽然本企业并不拥有该项资产的法定所有权,但是该项资产上的收益和风险已经由本企业所承担,也就是说企业对虽不拥有但行使控制权的资产应作为本企业资产核算。例如,企业对于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从法律形式看,该资产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但从客观的经济实质看,租赁开始日后,与该资产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已经转归本企业,所以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资产的价值,记入本企业资产账户,这样可以客观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情况。
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减值或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在财务会计中,一些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上看其所有权仍属于本企业,但已经不具有资产的实质,若继续作为本企业资产核算,势必使会计信息失真,形成不良资产。
三、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其借款费用是否资本化,主要看所购建的固定资产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如果所购建的固定资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认为该购建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一是固定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装)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完成,二是已经过试生产或试运行,并且其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运行或者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合格产品时,或者试运行结果表明能够正常运转或营业时,三是该项建造的固定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者几乎不再发生,四是所购建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设计或合格要求,或与合同要求相符或基本相符,既使有极个别地方与设计或合同要求不相符,也不足以影响其正常使用。对于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不管是否办理竣工决算其借款费用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这种核算方法注重所购建固定资产的经济实质——是否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而不拘泥于是否办理竣工决算这种外在的表现形式。
四、销售收入的确认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当在下列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一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二是企业即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三是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四是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即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应看其经济实质,而不论是否收到现金。
例如,企业的预收账款业务,虽然已经收到现金,但企业并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换给购货方,这种形式上的现金收入,实质上却是负债。同样,企业对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也都一定程度的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五、或有事项的披露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某些经营发生或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较大影响的或有负债,既使其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极小,也应予以披露,如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未决诉讼、仲裁、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等形成的或有负债,这些或有负债虽然在法律形式上并未确属本企业债务,但从经济活动的实质看,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较大影响,若不予以披露,不能确保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足够充分和详细的信息。《企业会计制度》又规定,对于很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或有资产应在附注中披露,但通常只需披露或有资产的形成原因、预期对企业的财务影响等,这些或有资产,虽然法定所有权并未确属本企业,但该项资产的实质——很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可能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实力的了解。由此看出,或有事项的披露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具体体现。
六、长期股权投资
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进行会计核算。如果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重大决策没有控制权或共同控制权,而且不能产生重大影响,那么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核算;如果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重大决策具有控制权或共同控制权,或可以施加重大影响,那么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进行会计核算。在会计实务中,通常采用持股比例的方法来进行判断和选择,如果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或尽管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如果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的20%(不含)以下,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然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七、待摊费用的摊销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待摊费用应按其受益期限在一年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成本、费用,但是如果某项待摊费用实质上已经不能使企业受益,应当将其摊余价值一次全部转入当期成本、费用,不得继续作为资产核算而待以后期间摊销,这种方法强调待摊费用的核算应以其实质——使企业受益为依据。
综上所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应用非常广泛,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尊重,能够保证会计核算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
本质重于方式准绳,是指在会计核算中确认和计量某项资产、负债、收入或费用时,应按买卖或事项的经济本质停止,而不应仅以买卖或事项的法律方式为根据,也就是说,当某项买卖或事项在经济本质与法律方式上不分歧时,企业应当按其经济本质停止会计核算和反映,而不能按其法律方式停止核算和反映。新企业会计原则与原会计制度相比,在会计核算标准上倾向于准绳导向,但更强调本质重于方式准绳。本文谈谈本质重于方式准绳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一、本质重于方式准绳在企业会计原则中的表现。本质重于方式准绳除在根本会计原则中明白规则了概念外,还在许多详细会计原则中也作出了详细的规则。(一)对本质重于方式的概念性规则。《企业会计原则——根本原则》第十六条规则:企业应当依照买卖或者事项的经济本质停止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买卖或事项的法律方式为根据,本原则第四条又规则:“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会计报告运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情况,运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义务实行状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运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假如企业反映的某项资产或费用,负债或收入仅有法律方式上的根据,但不是其经济本质,则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就是虚无的,会计报告运用者就无法据此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或形成决策者的决策失误。(二)本质重于方式准绳在详细经济业务上的规则。在各个详细会计原则中根本上都明白了本质重于方式准绳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最为明显的主要有以下一些:1、关于融资租赁资产。《企业会计原则第21号——租赁》规则,将承租人租赁的资产分为运营租赁与融资租赁,企业应将融资租入资产确以为企业的资产。2、关于金融资产。《企业会计原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规则,企业应按实践利率(而非票面利率)核算摊余本钱和各期利息费用。并请求将一些初始本钱极少以至无初始本钱的衍生金融工具也归入资产、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3、关于兼并财务报告的范围。《企业会计原则第33号——兼并财务报告》规则,兼并财务报告的范围应当以控制为根底予以肯定,而控制应该是实践意义上的控制,而不只仅是法律方式上的控制。4、关于发行的非衍生金融工具。《企业会计原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规则,企业发行的非衍生金融工具包含有负债和权益成份的,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负债和权益成份停止分拆,分别停止处置,预期将赎回的优先股确以为负债。除上述规则外,在其他详细会计原则中均有与之相顺应的规则,比方各项资产确实认,在各资产会计原则中都规则了除满足相关资产的定义外,还规则与各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等。在收入确实定上,《企业会计原则第14号——收入》规则,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应当同时满足五个条件,其中最根本的条件就是:企业能否已将商品一切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买方等。二,本质重于方式准绳在会计理论中应用(一)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是指应收账款权益主体将其所具有的应收账款依照买卖合同的规则出卖或转让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获取现款的行为。按买卖合同条款又称之为应收账款出卖、应收账款转让、应收账款贴现等,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普通处置程序:首先,买卖双方签署买卖合同或协议,肯定应收账款的对象(即应收单位)、应收金额和收款费用等,其次,卖方向买方移交收款根据等;其三,买方按应收账款的一定比例(普通为70%左右)向卖方预付现款;最后,由买方(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应收账款的客户收取货款。款项收回后,买方可能直接纳入本人的账户,并将金额付给卖方;也可能收入卖方指定账户,再由卖方将预收款退给买方。出卖的应收账款可能附有追索权,也可能不附追索权。此项业务,从法律方式上看,应收账款曾经出卖了,但本质上能否真正出卖,还需求依据本质重于方式准绳作出判别,判别的规范:一是看应收账款的收益能否转移,应收账款收益,主要是指提早收回应收账款所取得的投资收益或其他资金运用收益。二是看应收账款的风险能否转移,包括应收账款延期收回的损失和坏账损失等。只要经过本质性判别,阐明应收账款的风险和报酬都转移给了买方,卖方企业才干终止应收账款确实认,否则不能转销应收账款,所收购方的预付金额应确以为一项负债。例题1,A公司将其局部延期期限为6个月的应收账款500万元,于2007年1月1日签署合同卖给B商业银行,合同有关条款的内容如下:(1)A公司保证提供收款的真实有效证明资料。(2)合同经双方签字生效时,B公司按应收账款总额的70%支付给A公司。其他款项于2007年3月31日。(3)合同收款手续费,B公司按合同标的总额的3%计算,在首笔付款中扣除。(4)A公司继续管理其应收账款,B公司辅佐催收,所收回合同内的应收账款存入A公司在B公司银行开立的专户。(5)应收帐款到期不能收回,A公司按再次延期的款项支付B公司利息12%;如发作坏账损失A公司承当90%,B公司承当10%。请求:A公司按本质重于方式的准绳作出会计判别和会计处置。解:1、按本质得于方式准绳判别能否转销应收账款。(1)应收账款收益权判别,由于应收账款收回后仍存入A公司在B银行开立的专户,所完成的存款利息等收益仍由A公司一切,这阐明应收账款的收益权并没有转移。(2)应收账款活动性风险判别,依据买卖合同规则:应收账款到期不能收回时,A公司应按合同金额向B公司支付年利率12%的利息,这阐明应收账款的活动性风险没有转移,仍由A公司承当。(3)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判别,依据买卖合同规则:假如应收账款发作了坏账损失,A公司承当90%,B公司承当10%,这阐明应收账款的大局部坏账风险仍保存在A公司,阐明绝大局部的坏账风险也未转移。综上所述,A公司固然从方式上将应收账款卖给了B公司,也获得了合同规则的价款,但本质上该应收账款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没有转移进来。因而,A公司获得B公司的款项本质上是以应收账款为押金的融资性质,A公司不能转销应收账款,所收B公司的款项应作短期借款入账。2、A公司会计处置:(1)2007年1月1日收到B公司首笔付款时收款金额:500×[70%-3%]=335万元 B公司承当损失额:500×10%﹦50万元借:银行存款 3350000财务费用 150000贷:短期借款 3000000应收账款 500000(2)2007年3月31日收到B公司余款时借:银行存款 1500000贷:短期借款 1500000(3)若应收账款到期如数收回时借:银行存款 5000000贷:应收账款 5000000同时,出借银行借款借:短期借款 4500000应收账款 500000贷:银行存款 5000000(4)若应收账款到期只收回60%,其他再延期6个月①收回款项时(收回金额=500×60%=300万元)借:银行存款 3000000贷:应收账款 3000000②计提利息时,(500-300)×12%×6÷12=12万元借:财务费用 120000贷:对付利息 120000③收回延期应收账款时借:银行存款 2000000贷:应收账款 2000000④出借银行借款本息时借:短期借款 4500000应收账款 500000对付利息 120000贷:银行存款 5120000(5)若有确切证据标明延期局部应收账款成为坏账时① 肯定坏账时借:管理费用 1800000(2000000×90%)短期借款 200000 (2000000×10%)贷:应收账款 2000000② 出借银行借款时借:短期借款 4300000应收账款 500000贷:银行存款 4800000(二)售后回购业务。售后回购,是指购销双方签署买卖合同或协议,销货方将产品卖给购货方,并收取货款,同时双方又签署一份回购合同,销货方在规则的时间内按规则的价钱从购销方手中买回原产品的一种经济行为。该类业务在房地产企业和大型设备消费企业中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售后回购业务从法律方式上看是两项经济业务,一项是产品销售业务;另一项是商品采购业务。两项业务在方式要件上都契合销售或采购行为,但本质上能否真正完成了销售,应依据本质重于方式准绳加以判别,判别的规范:一是商品的管理权能否转移;二是商品在出卖后的收益能否转移,商品的收益主要是指商品在出卖之后的增值;三是商品的风险能否转移,包括商品的损失风险和商品的降价风险等能否转移等。只要当与商品有关的风险和报酬都本质上转移给了买方,卖刚才能确认收入,否则不能确认收入,所收款项只能确以为负债。例题2,A房地产公司将本人建成的4栋房屋以800万元的价钱销售给C公司,双方签署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为:(1)2007年1月1日,C公司支付房屋价款800万元给A公司;(2)A公司担任该房屋的日常管理、维护和运用工作;(3)A公司承诺到2009年12月31日,不管房地产市场怎样变化,一定以992万元的价钱购该房屋,C公司不得自行转让。请求:A公司依据本质重于方式的准绳作出会计判别及会计处置。解:1、依据本质重于方式准绳判别该项业务能否属于商品销售业务。(1)房产管理权判别。该房产在销售后,仍继续由A公司担任日常维护管理和运用,说该房产的管理权并没有转移。(2)房产收益权判别。该房产到2009年底,A公司以992万元回购,该房产价钱涨得再高,其益处C公司得不到,阐明房产的收益权仍留在A公司,没有转移。(3)房产风险判别,该房产A公司按规则时间、规则价钱回购,不管房产形成何种损失或价钱下跌等,与C公司无关,阐明房产的一切风险也没有转移。综上所述,A公司销售的该房产,还保存了与销售资产一切权相联络的继管理权,并对该资产施行控制;该资产的风险和报酬也并没有本质性转移。因而,A公司不应确认销售收入,一切价款只能作负债入账。2、A公司房产销售的会计处置(1)2007年1月1日收到C公司价款时借:银行存款 8000000贷:长期对付款——C公司 8000000(2)每年计提利息时(假定该款用于消费运营活动)年利息=800×8%=64万元借:财务费用 640000贷:长期对付款—C公司 640000(3)2009年12月31日房产回购付款时借:长期对付款——C公司 9920000贷:银行存款 9920000(三)资产租赁业务。资产租赁,是承租人按规则向出租人支付租金,以取得某项资产运用权的一种经济行为。租赁按其资产的风险与报酬能否转移分为运营租赁和融资租赁。承租人租赁资产能否确以为资产入账呢?应依据本质重于方式准绳肯定它能否属于融资租赁资产,而断定为融资租赁资产的详细规范:1、购置权,即租赁期满时,承租人有购置租赁资产的选择权,其购置价款将远低于其公道价值。2、租赁期,即租赁期限占租赁资产任务寿命的绝大局部。3、租金数额,即租赁开端日的最低租赁付款现值,简直相当于租赁资产的公道价值。4、资产运用范围,即租赁资产在普通状况下,只要承租人才干运用。例题3,A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向D公司租入一套数控机床,该机床的买价值500万元,运用寿命为5年,双方人同签署了一份资产租赁合同,合同的主要条款如下:1、设备租赁期为5年。2、租赁期内A公司于每年年末支付租金132万元;3、租赁期满,在A公司支付了全部租金的条件下,数控机床的一切权无偿转让给A公司。4、租赁期间,由A公司担任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D公司不承当任何费用。请求:A公司依据本质重于方式的准绳作出会计判别和会计处置。解:1、该租赁资产能否确认资产入账的判别。(1)机床管理权判别。在租赁期间A公司承当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和运用,阐明与资产相关的管理权已转移给了A公司。(2)机床收益权判别。该机床合同规则,A公司每年年末支付固定租金132万元,除此之外,设备的消费收益、涨价收益全部归A公司一切,阐明机床的收益权已转移给了A公司。(3)机床风险承当判别。只需A公司每年支付租金132万元,付清全部租金总额660万元后,数控机床的一切权转移给A公司,无论机床的维修费、损耗及涨价损失等均由公司承当,阐明该机床的风险已全部转移给了A公司。综上所述,租赁合同生效后,与数控机床相关的风险和报酬都已转移给了A公司,因而,A公司应将机床确以为资产入账。2、A公司租赁机床的会计处置(1)租入数控机床时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资产 5000000未确认融资租赁费 1600000贷:长期对付款——C公司租金 6600000(2)每年支付租金时借:长期对付款——C公司租金 1320000贷:银行存款 132000(3)每年摊销未确认融资租赁费时(假定按直线法摊销)借:财务费用 320000贷:未确认融资租赁费 320000(4)租赁期满,付清租金时借:固定资产——消费用数控机床 5000000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资产 5000000随着新企业会计原则的贯彻施行,正确了解和把握本质重于方式会计准绳,纯熟地将本质重于方式准绳运用于各项详细会计业务之中,关于正确地展开会计核算,进步会计核算程度,为财务会计报告运用者提供更精确,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希望本文对广阔会计实务工作者正确学习和应用本质重于方式准绳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330 浏览 8 回答
143 浏览 10 回答
343 浏览 12 回答
236 浏览 4 回答
340 浏览 5 回答
196 浏览 3 回答
92 浏览 3 回答
306 浏览 3 回答
114 浏览 6 回答
254 浏览 6 回答
213 浏览 7 回答
254 浏览 7 回答
170 浏览 5 回答
212 浏览 6 回答
255 浏览 10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