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常用的计数制是十进制,它的重要特征是位值制,即写在不同位置上的数字表示着不同的值。当人们在度量可以分割的量时,常常把作为单位的量细分为它的1/10,1/100,1/1000,这样就得到一种以10的幂为分母的特殊分数,这种分数叫十进分数。为了应用上的方便,人们把十进分数改用位值制的记法,这就是小数。在有理数范围内的小数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分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当分数的分母是10,100,1000……时,可以用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等来表示。由十进分数改写的小数都是有限小数,所以所有的有限小数都能改写成分数。 在小学里学生还要遇到无限循环小数,它可由不能化成十进分数的分数改写而成,所以无限循环小数也都可以改写成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范围的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由分数改写得到,它是无理数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小学生认识的数里,只有圆周率π=…是无理数,但这并不需要告诉学生,它只是在计算圆周长的时候才被介绍到。 小数概念的引入,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从生活实例出发;二是从表示度量结果的需要出发。这都是小学生能够理解的。 通常认识小数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小数的初步认识,特点是:(1)联系生活实际中具体的量来认识小数;⑵以一位小数为主;⑶不定义小数,只描述为: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第二阶段较系统地认识小数的意义。特点是⑴给出小数的定义:分母是10,100,1000的数,可以用小数表示;⑵再次扩展数位顺序表,建立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的概念;⑶运用小数的计数单位分析小数的组成,小数的性质,比较小数的大小;⑷把非整万(亿)的大数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小数等。1、充分运用生活经验,建立小数概念。 虽然小数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分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但在生活中是常见的是小数,如元,米,吨 等具体的数量,而不是分数。所以学生认识小数,不一定要从分数的概念入手,可以由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元数的出发引入小数。也可以直接运用生活中各种鲜活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小数的现实作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能够支持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发现小数的性质,进行比较小数大小的活动,从而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2、数形结合,教学小数的知识 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小数的性质也是抽象的数学规律,小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观成分,能有效地降低教学的难度。如用大正方形表示整 数“1”,它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分别表示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依托直尺显示几厘米是百分之几米,是零点零几米;在数轴上建立点与相应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联系……这些都有助于学生领会小数的知识。3、始终把小数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是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性质、比较小数大小的规则、改写大数的方法的基础。 十进分数除了可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形式外,还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即小数。具体地说,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教学小数的意义,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关系,这就是学生需要建立的小数概念。 教学小数的意义,要不要从一位小数到两位小数,再到三位小数、四位小数,依次逐一进行?我们认为不一定,因为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相互关系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了解,只不过学生对这种关系只有初步的感受,并不是很清楚。三位小数、四位小数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在意义上有区别,但本质上又是相通的,有一致的方面。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对三、四位小数具有可迁移性。因此,教学时,可以两位小数的意义为主要研究对象,向前联系一位小数与整数,往后发展到三位小数和四位小数,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以及计数方法。4、利用知识迁移,建立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分数的学习对小数的学习特别是小数意义的理解有直接、显著的影响;小数的意义和整数的大小比较或加减计算对小数的大小比较或加减计算有直接、显著的影响。反过来,后者的学习对前者也有促进作用。迁移,有时在听教师讲角的过程中实现。例如,“5分米和4分米分别是几分之几米”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只要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回忆和思考,就不难解决。然后不妨直接告诉学生:“5/10米还可以写成米,4/10米还可以写成米。”注意:是“还可以写成”,也就是同一对象的两种不同形式,使小数与分数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十分之几和一位小数,百分之几和两位小数……之间的关系。用单名数或复名数表示具体的数量、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表示其中的若干份以及用数轴表示数,过去曾经是认识整数、分数时常用的模型,而现在又拓展到了小数。比如,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100份,其中的若干份既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到了这时,学生理解的小数已经不是具体的量了,自然就接受了不带单位的小数。这些做法,无论对小数意义的接受、理解,还是对小数的模型的建立,培养关于小数的数感,都很有帮助。5、沟通整数与小数与比较方法的关系 整与小数主数方法是一致的,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小数的计数方法是整数计数方法的扩展。教学中要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将整数的计数方法迁移到小数,为学生在计数的经验和方法上建立联系。不仅如此,还要利用这些活动帮助学生整理认数系统,把原来认识的整数数位表扩充到小数,把分数单位和小数的计数单位联系起来,使学生逐步在头脑中建构起完整的认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