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的整合
论文关键词:高职三大构成整合
论文摘要: 三大构成作为高职院校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着积极作用,但是课程设置相对出现了滞后性,本文从课程时间、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方面提出了三大构成课程整合的措施。 三大构成体系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平面构成是在二维空间里把形态、肌理等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原理进行分解、排列和组合,从而获得全新的视觉形象;色彩构成是利用多个色彩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法则重新搭配和塑造新的色彩形象;立体构成是用各种将基本构成要素如点、线、面、体、色彩和空间等方面按照一定的原则重组成新立体形象。这三门课程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课程依存关系。 一、三大构成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的意义 三大构成体系起源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对世界现代设计产生了深渊影响。它开设了以图形、色彩和材料研究为主的三门课程,也就是今天三大构成的雏形,开设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虽然三大构成经过了将近一百年的发展,但是仍然坚持着包豪斯的设计宗旨。三大构成作为设计教学基础课程体系,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理性思维和发掘学生创造潜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作为基础课程,要求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修养,为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并且它的知识具有深度和较广的辐射面,与多个设计领域有着紧密关系,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设计等,因此通过培养发散思维,拓宽专业方向。此外,三大构成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鉴赏能力和动手能力,达到眼、手、心的高度统一。随着人们对现代设计的享受度不断提升,对现代设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三大构成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不可或缺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二、高职院校三大构成课程设置的不足 由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的开设缺乏一定的经验,主要还是模仿本科艺术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因此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不足性问题。 1.脱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职能 2006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要及时跟踪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可见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服务对象应该是设计市场和社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能胜任设计市场所需,具备独创设计思维和现代设计能力的高素质、高技术设计型人才,因此三大构成课程也必须是为市场服务的,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做出及时调整,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时而变。但是从高职院校开设三大构成课程情况看,开设的针对性不明确。另外艺术设计专业里的方向较多,有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环境设计等,不同的专业方向有各自的专业定位和特点的,但是三大构成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表现出来的却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雷同,甚至课时量也是雷同的,放到任何一个专业方向里开设都是“放诸四海皆准”,更别说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到底它的开设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之间应该如何接轨,高职院校考虑得明显不够深入。 2.教学内容偏重理论 由于高职院校三大构成课程的设置主要还是沿用本科院校的模式,本科院校一直都提出“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思想,自然对学生的专业基础培养要求甚为严格,在三大构成的教学内容设置上也比较注重基础性理论,教学内容没有太大的改革,因此高职院校在模仿本科院校时就容易不假思索地全盘照搬,以传统的理论内容教学为主,很少有理论知识的延伸,即使学生同样做大量训练作业,但是内容的设置上就没有和专业特色挂钩,使得学生的实践操作的目的性不清晰,意义不明确,许多学生表现出对作业的完成是为了应付,因此对培养创新能力和设计发散思维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学生学完课程后仍然对知识一知半解,更无法把三大构成间的各知识点进行串联发展,甚至不知道如何运用到专业领域,这种教学偏差比较普遍。 3.课程开设时间过于分散 三大构成课程按照传统模式,一般在大一大二期间单独安排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对于本科艺术院校来说这样安排还是合理的,毕竟本科是四年制,有利于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但是搬到高职院校使用的话,就显得跨度过大,三年制的高职教育在校学习时间本来就短,其中至少有半年时间外出,等三大构成课程上完了,学生都差不多要毕业了,知识还没来得及在短时间内消化和综合运用,又说要上岗工作了,至于剩下的专业课程更是被走马观花式地学习,导致学生无法将各门课程的知识进行重组内化,学习效果不佳。实际上毕业生进入就业岗位后,就业单位对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多有不满,认为他们对知识理解不透,更别说要他们把知识用到设计当中了。 4.教学手段缺乏创新 三大构成课程一直使用较多的是传统教学手段,任课老师先按照课程安排讲解理论知识点,然后演示技法和布置作业内容,学生就根据要求完成操作训练若干份,一般是以手绘训练为主。虽然多媒体教学的介入已经丰富了师生的视觉感知,但是课堂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完成训练,然而学生入学前基本是没有功底的,因此完成作业的质量也不高。这种强调单一主体性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学生更渴望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挖掘者。尤其高职院校学生清楚知道在高职学习的目的是要学到实在的专业技能以便上岗就业,倘若无法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无法让他们明确学习三大构成的重要性,他们很快就会对这类课程失去兴趣,转而急于求成学习其他专业知识。 因此在当前设计市场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高职院校应考虑三大构成基础课如何紧密跟随时代步伐,走有高职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道路,这样才能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可持续发展。如何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构成理论的同时,又能使其有效地运用到设计领域,是老师要认真思索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三大构成课程的整合措施 由于三大构成是因设计的需要而衍生出来的,因此三大构成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以设计领域为主线,围绕着如何进行设计运用而展开。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构成的基本法则进行创作和设计,探索出更多的设计组合样式,但无论变出多少样式,有一样是不变的,即不脱离实际,时刻与生活中的设计紧密相连,因此,有必要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门课程重组成一门课程,让它和专业特色衔接一块,和时代需要接轨,充分突出课程的传承性。 1.整合课程时间,加强课程连贯性 虽然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可以独立成体,但是三 门课程的部分内容是相互融合的,如果把三门课程分开单独上的话,并穿插到各个学期,既浪费课时,学生学习起来也被搞得糊里糊涂,无法理清各门知识的关系,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合理整合课程开设的时间,将三门课程压缩到大一下学期同步完成,既有大一上学期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基础的铺垫,又能承接大二的专业核心课程,以此加强课程连贯性。将三门课程合成一门《三大构成基础》,课时量适当压缩一点,并平均分摊到整个学期,让学生有时间消化知识,设定理论和训练的比例为1:2,保证学生有更多的训练和创作的时间。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把三门课程合成一门,会不会又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呢?许多知识被浓缩了,就无法体现三大构成的课程特质了?这些疑问是必然的,为了解决这些整合课时产生的问题,有必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进行整合,保存经典实用的,去除重复过时的,才是真正地体现高职的高效率、高技能的培养特色。 2.整合教学内容,凸显课程关联性 三大构成的教学内容涵盖面很广,有平面和立体之分,有关于造型的、装饰的、色彩的、等,如何合理取舍内容,则需要老师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课改能力。另外,老师必须具备前 瞻 性和较高的业务能力,能直接到设计类企业进行调研工作,了解企业所需设计人才的类型和规格,有针对性地把企业对人才需求中重要的能力培养落实到三大构成课程中。由于不同的专业方向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不同的设计企业也对人才规格有不同要求,例如广告设计专业侧重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图形创意和设计能力,因此在课程整合时就应把重点放到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整合;又如动漫设计专业侧重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造型能力和空间能力,因此就应把重点放到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整合中。 将三大构成整合成一门《三大构成基础》课后可以分两阶段进行教学,第一阶段是基础理论教学部分,先单独讲授平构、色构和立构的经典实用内容,例如平构中的点线面的形态变化以及重复构成、渐变构成等常用法则;色构中的色彩三属性和色彩等;立构中的材料运用和形式法则等,实训则以单项训练为主。第二阶段为两两课程融合教学,任课老师结合大量生活中的'设计例子来深入分析每两门构成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尤其要结合专业方向有的放矢地分重点讲解,不能泛泛而谈,例如针对广告设计专业来说,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在平面广告中的综合运用尤为重要。总之不同的专业方向特色,都应该通过三大构成内容的结合体现出来。老师就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相关的专项训练作业。 3.整合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三大构成的教学方法要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传统教学方法是老师讲授理论,演示技法,再由学生完成常规训练作业,形式单一,学习动机未被启动,如果在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则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任务驱动要求学生在老师帮助下,对发放的任务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和解决,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学会建构知识。例如进行理论授课时,老师可以布置下堂课的理论知识作为任务,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内容利用教材或者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并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在课堂分享。另外老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引导学生学习,纯手工制作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应结合电脑制作的手段填补手工制作的不足,既提高了制作的速度和数量,又可以完成一些现实中不能实现的设计构思。为了节省制作时间,更好地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还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摄影技术从生活中寻找美的题材,例如某些立体构成作业就很适合用摄影手段完成了。此外,老师应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掘新材料,让学生养成探索新材料的爱好,进而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激发创新意识。若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则能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整合教学评价,体现成效全面性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课程结束后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分,但是这种方式只重结果,对于那些学习认真,但水平和能力有限的学生而言,他们努力的过程容易被忽视,分数成了全面评定他们的绊脚石。因此提倡老师建立文件夹式的学生“成长记录袋”,内含学生每一次的作业,纵向观察他们成长的过程和进步的大小,横向观察每个同学之间的水平差距。其次通过校内办学生作品展,让其他师生进行客观公平地评价,提升学生学习成就感。其中作品展不应只有作品,还可以通过DV、相机摄录或拍摄学习制作的过程,展示他们的设计构思笔记等方式从多角度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还可以通过师生座谈交流教和学的效果及反思,结合问卷形式就更能客观全面地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了。 结语 三大构成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是连接专业基础和专业特色的桥梁,因此巩固桥梁的基石很重要,让学生更顺利地通往设计的职业岗位,必须对三大构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始终如一地和高职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任冠楠,浅谈三大构成课的改革[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7. [2]姜佳薇,三大构成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如何改革和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8.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