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维纲(1926~ ):辽宁台安人,1955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已并入浙江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生班。曾任杭州师范学院(2007年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教务处长、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1993年,因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荣获国家教委高师院校曾宪梓教育基金奖。下面是他的一个学生对他的回忆( ):樊维纲老师,教我们大四时的“宋代文学”和选修课“乐府研究”。他是我最敬重的母校学者,不仅仅因为他是姜亮夫和夏承焘两先生的弟子,更因为他为人的方正和治学的严谨扎实。谈起湖南师大的学生批斗他的事,师母是牢骚满腹,而樊老师是一笑置之,淡然处之;他可以为了点校一本书,坚持三十年。他晚年写的文章很少,我看到他考证《朱门酒肉臭》中的“臭”的发音的一则论文,以及另一则《随意适变,奇笔层出——论韩愈史论、史笔的艺术特色和美学价值》,其考证之严谨、才情之丰富,令我叹为观止。我知道他们这一代老学者,一辈子可以只写几则有分量的论文而穷经皓首。他研究学问和注解古籍,最好的例子,大家可以看谢国桢先生《瓜蒂庵文集》中的《答樊维纲同志谈〈而庵说唐诗〉》,这里你也可以看到前辈学者对于后辈青年学子的帮助,感受到那个时代浓厚的学术氛围。樊老师因研究辛弃疾诗词,在一个偶然机会接触到了清代初年徐增所选的《而庵说唐诗》,认为它是学习和欣赏唐诗的一个良好读本,并有意校点出版。由于樊老师当时在湖南师大被批斗为“右派”,因此到图书馆工作。师大图书馆这本《而庵说唐诗》不足之处又很多,手头又缺少有关这本书的资料。于是樊老师写信给研究宋史的前辈邓广铭先生,请求帮助。邓先生出于热心,向樊老师推荐了当时在中国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工作并研究明清史的谢国桢先生。谢先生也热心相助,并署名“刚主”在1963年3月10日的《光明日报》上登载了给樊老师的信,当时文章名字是《答樊维纲同志谈〈而庵说唐诗〉》。樊老师校点好后,后来经历了各次运动和文化革命,因此没有条件于当时出版此书。一直要到1990年才由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予以出版。而此时谢先生已归道山多年。樊老师回忆此事,每每唏嘘不已、感慨万千。他说谢老先生是很有学问的大家。我的大学毕业论文,本来方向是现代文学中的鲁迅,可是最终由于那位老师去做什么港台文学和通俗文学的指导,只好改换。最后,我想到了樊老师上“宋代文学”时所说的“陆游梦诗”,由此确定了方向,也确定周建国老师为论文导师。此时,樊老师已以72岁高龄退休在家,为了帮我写好论文,还借我王瑶先生的《中古文学史论》。我至今深深感谢周老师和樊老师他们。樊老师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成老师也七十多了,我祝他们长寿、平安和幸福。1997年我遭遇生活中最大的挫折时,是樊老师提醒我牢记他给我的毕业赠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因此,我一直以之为生活、工作座右铭,牢记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