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从“南海Ⅰ号”出土看到宋朝繁华的交通 梦回宋朝:繁华之都——“南海Ⅰ号”的那个年代 1127年,宋高宗赵构南渡称帝,建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南海I号”这艘沉没于840多年前的船,恰好承载着宋高宗失落故国的叹息。她依然完好的巨大船身上,镂刻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而数以万计的器物,从海底带出南宋王朝黎民生活的背影、工商百业的繁盛、海洋文明的兴盛与没落。 因为中原失落,战事频仍,国库难继,宋高宗(1127-1162年在位)针对贸易表现出新的态度:“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贯铜钱)计,岂不胜取之于民?”他组建舰队,改善港口,还在海岸线上每隔30里就建立价值昂贵的灯塔导航系统,中国进入海外贸易的黄金时代。贸易刺激着国内手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奢侈品进口,却也使金、银、铜钱流出海外。国内钱币越来越少,国计民生难以为继,战事挥霍引发苛捐杂税——尾大难掉,一个王朝因而没落,海洋文明的黄金时代从此如同沉船,需要在千年以后的今天,重新起航。 海外贸易:广州曾是中国代称 “花塔、光塔为一城之标,形胜家谓会城如大舶,二塔其樯,五层楼其航楼云。”——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19,形容广州城市形象如同一艘“大舶”。 据专家考证,“南海I号”满载着金、银、铁、瓷器等生活用品,其中有类似阿拉伯手抓饭时使用的“喇叭口”瓷盘,还发现了眼镜蛇骨骸,专家推测为船上曾住有阿拉伯、印度商人,眼镜蛇为其饲养的宠物。专家推测,“南海I号”是一艘驶往西亚的大型商船。 北宋时期,广州、泉州、杭州三路都已设立了市舶司,类似如今的海关,还开辟了往返印度洋的航线,只用3个月时间。到南宋初期,“三方惟广最盛”;广州市舶司的海上贸易收入,仍然是“倍于他路”。毕衍《中书备对》里记载说,明州(今宁波)、杭州两港口收购了一批乳香,共5376斤,广州则一次就收了348,673斤,占总数的98%强。 简单地说,广州那时就是一特大的商品集散地,是全世界的“广交会”。由于声名远播,盛极一时,唐宋来华的印度商人甚至以广州作为中国的代称。唐僧义净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支那国》条注曰“支那即广州也”;赞宁《高僧传》则说:“印度俗呼广府(广州)为‘支那’”。 当时的“广交会”都有些什么东西呢?根据《宋会要稿》记载,广州出口的商品主要是金、银、铅、锡等五金原料和瓷器、丝绸、布帛等手工业品,进口的则主要是奢侈消费品,香料、药物、镶牙、犀角、珊瑚。 总之,是只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而且进口奢侈品的数量,从北宋到南宋,只有增多,没有减少。官吏和有钱人一点也不把劳动人民的钱当钱,南宋时期,每年购入奢侈品花掉的钱,竟占去南宋年度财政总收入的1/20。 宋代广州的贪官也借这些买卖发了财。他们发财的手法,大部分跟现在的贪官差不多。一是“呈祥”,通俗说就是“收回扣”,外国货船一到,先得拿些好的送给官员。 再有就是在阅货时接受“馈赠”,亦即“受贿”。也就是在抽查检验商品时,你给我钱多,我给你定个一级品;给得少,定个合格;没给,对不起,不得销售。 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就是说你这货不行,得低价卖给政府,甚至没收充公。 有的官员还不满足于“分利”这样没有技术含量的行动,跟现在很多领导爱在煤矿参股一样,借助手里能批条子,自己开起公司,私营海外贸易。 私营海外贸易玩得最大的恐怕要数南宋初与岳飞一同被解除兵权的大将张俊。《鹤林玉露》记载,张俊有天看到一个退伍老兵睡在后院,就问他,懒成这样,干嘛呢,会不会干点什么?老兵说他会做生意。问,会做多大的生意呢?回答说是“百万不行,五十万是可以的”。于是他就造了一艘大船,买来一百多个能歌善舞的美女,再买些零落绸缎,奇珍古玩,出海而去。一年后,他回来了,说自己是冒充“大宋回易使”,用美女换名马,以绫锦奇玩换珠犀香药,获利几十倍。 要说宋朝没钱,他是一个将全国财富都盘剥到手的政权;要说他有钱,他却几乎无时无刻不在闹财政危机和经济危机,乃至几乎不能维持其运转。海外贸易的兴衰,正是南宋矛盾的缩影。正如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所总结的:“南宋政府,所以取于民者如此,其民乌得而不困,其国亦乌得而不亡!” 瓷器:风靡世界 “宋瓷成群,举国罕见。……惜哉!彩云易散,宝瓷易碎。洋人巧弄译笔,瓷器代称中国。南宋,乃狼主爪中之釉瓶……” ——《遂宁赋》魏明伦 “南海I号”现已出水2000多件完整瓷器,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多数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出水瓷器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格,被认为是宋代接受海外订货“来样加工”的产品。中国古陶瓷协会会长、陶瓷鉴定泰斗耿宝昌对着“南海I号”上出水的瓷器连呼惊叹:“搞了一辈子的瓷器研究,却从未见过如此多的瓷类珍宝,很多连听都没听说过!” 宋代是中国瓷器第一个鼎盛时代,出现了定、钧、官、哥、汝五大名窑。对比明清时期华丽的珐琅彩,宋瓷以优雅的单色釉著称,被不少瓷器爱好者们奉为中华瓷器中的“大家闺秀”。 宋代各地烧瓷名窑迭出,官窑首屈一指。宋徽宗登基在河南禹州神垕镇建立钧瓷官窑,专门为皇宫烧造花盆、盆奁等陈设贡瓷。在他的主持下,钧瓷表面烧制出异常奇丽、变幻无常的线条,由于后人难以仿制,故有“钧瓷无双”之说。 宋景德年间,宋真宗赵恒命昌南进御瓷,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因其精美绝伦,遂以“景德镇”之名久久风行。随着宋室的南渡,北方许多著名窑场能工巧匠纷纷赶赴景德镇,带来了当时北方先进的制瓷工艺,使景德镇的制瓷技术迅速发展。宋代,景德镇因出产“影青瓷器”、“青白釉瓷器”而闻名于世,并通过泉州、广州两大商港通达海外,成为当时风靡世界的名牌货。据说,荷兰、葡萄牙商人最早将瓷器贩运到欧洲时,瓷的卖价几乎与黄金相等。据赵汝适《诸蕃志》记载,宋代的瓷器被运往全球50多个国家,最远的包括非洲的坦桑尼亚等地。 巨大经济利益驱使下,宋代的泉州、广州、杭州等著名对外贸易的港口附近出现了不少瓷窑,如“南海I号”上发现的福建德化窑、泉州附近的磁灶窑瓷器等就是当年著名的外销瓷。考古学家曾在磁灶窑发现过一些瓷雕塑,人物形象高鼻深目,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贸易口岸“涨海声中万国商”的景象。 宋代,广东瓷业进入一个空前的兴旺期,出现了广州西村窑、潮州笔架山窑等著名窑场,计有窑址80多处,年产瓷器达亿件,比唐代增加近22倍。南宋朱彧《萍洲可谈》记载北宋末年广州商船大量出口瓷器的情况时说:“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有专家称,目前在东南亚各地发现的宋瓷,大部分都是当年广州的外贸商品。 随着宋瓷的光芒远播海外,外国人对宋瓷趋之若鹜。在国外,宋瓷的使用成为阶级和身份的象征,甚至还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习俗。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如今在印尼国家博物馆,还依然摆放有许多产自宋代德化的“喇叭口”大瓷碗。 从“南海I号”上出水的胭脂盒和胭脂瓶。“南海I号”上出水的宋代青白瓷。 海船:世界之冠 “蕃舶如广厦,深涉南海,径数百里,千百人之命,直系于一舵。” ——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 专家告诉记者,“南海I号”之所以采用整体打捞的方案,很大一个原因在“古沉船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考古信息”。由于此前出土的宋代沉船大多破损、残缺,“南海I号”出水后,较为完整的船体将可能为专家破解大量宋代造船术、航海术的谜团。 从公元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船舶开始取代波斯、大食、印度、昆仑等外国海舶,逐渐控制印度洋的海上霸权。面对北方好战民族的侵袭、围困,宋朝发展出中国航海史上的一个高峰。 宋廷鼓励富豪打造海船,购置货物到海外经商,为了引导商船与官船,还在海岸线上每隔30里建立了价值昂贵的灯塔导航系统。宋高宗更是亲自寻求商人协助组成了一支舰队,这支舰队足以向波斯与阿拉伯商人在印度洋上长期掌握的商业霸权挑战。南宋时期,中国拥有了印度洋上最好的船舶,直接将阿拉伯人手中的海上贸易掌控权争夺过来。 一般的宋代远洋商务船平均30米长,10米宽,可载百余吨货物、60余名水手;而最大的船可载300吨以上的货物外加500、600人。对比前朝,宋船的设计更显气魄、规模,船体更加巍峨,装修更为华美。宋船头小,船底变窄有如刀锋一般在海上乘风破浪,船身扁宽、体高大,吃水深,面对狂风巨浪仍然能稳若磐石。宋船还设计了密封隔水舱,配备小船救生艇。 朱彧在《萍洲可谈》中有这样的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观指南针。”据考证,宋代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特别是广州地区的海船使用指南针的时间最晚不迟于11世纪末。当年,广州港外海面上千帆竞过的巨大舶船都配备了指南针导航。宋人糅合了唐人、阿拉伯人的占星术,一起用于远洋航海。宋人还利用发达的天文、地理知识绘制出了初步的航海图。宋钦宗时,徐竞奉使高丽,就曾将所经岛屿绘成了地图。 “一舟数百人,豢豕酿酒其中,置死生于度外……”面对茫茫大海、无限航期,宋船上装载美酒、养猪,鲜肉与醇酒成为宋人海上生活的一大乐事。 宋代遣使出洋的情景蔚为壮观,有官方特别制造的巨型海船“神舟”并雇用民间的大型海船“客舟”尾随,洋洋洒洒数海里。宋神宗曾派臣往聘高丽,命人在明州建了两艘大海舶。两艘神舟“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鹢首”,到达高丽后,高丽人从未见过如此的巨船,“倾城耸观、欢呼出迎”……因此,宋船当时颇具国际盛誉。 宋船模型生活:有点奢华 “碧睛蛮婢头蒙布,黑面胡儿耳带环。几处楼台皆枕水,四周城郭半围山。” ——宋·丘濬《赠五羊太守》 鎏金腰带、精美化妆盒,这些从南海I号出水的生活用品,将800多年前古人生活神秘的面纱掀起了一角。 一千年前的中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都是世界第一。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居民,一千年前的宋人,生活其实很奢华。 今天的人买辆“本田”基本就是高级白领。那时的林冲,放在今天,说不定还不爱坐高级写字楼,他买一把刀,就用了差不多20万元。 《水浒传》中写林冲买刀一段如下: 林冲接在手内,同智深看了,吃了一惊,失口道:“好刀!你要卖几钱?” 那汉道:“索价三千贯,实价二千贯。” 讨价还价,最后以一千贯成交。一贯为一千文铜钱,一文铜钱,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毛5到2毛,一贯钱就是150元到200元人民币,一千贯可不就是15万元—20万元人民币。 宋朝商业高度发达,所以公务员工资也比较高。北宋时,国家财政收入中工商业所比重已经超过了农业!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每年商税收入1975万贯,宋朝商税甚轻,住税3%,行税2%,如以平均%计,则一年纳税商品交易额即达8亿贯,平均每人8贯以上。也就是说1041年至1048年,全国每人年商品贸易收入就超过了1000元人民币。 司马光在《训简示康》一文中叹道:“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做点小生意也穿名牌,农民也穿意大利皮鞋,这说明,宋人生活确实小资。 宋代的娱乐业分得更明确,大致分为了“官妓”、“声妓”、“艺妓”、“商妓”四类。宋代的“妓”,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文艺工作者。她们基本是才貌双全,琴棋书画造诣深的,又数“官妓”最为人仰慕,她们品貌、学识、才智和艺术趣味都出众超群,基本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广州当时虽然比不上首都汴京,但怎么说,也是大中城市,而且是一个异域风情浓厚的大中城市,一片中外文化交融的盛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比较丰富。 唐宋广州聚居大量外国人,唐时据说有10多万。岳飞的儿子岳霖曾任广州地方官,岳霖儿子岳珂到广州来旅游时,四处交游,经常去外国人聚居区泡。他得出一条经验,外国商人中以蒲姓商人为身价最高,生活奢华。绍兴元年(1131年),大食商人蒲亚里进了一次货,全是象牙、犀牛角这样的奢侈品,结果广州市舶司一下子还买不起,还得分期付款,然后拍卖一半货物,才能把蒲亚里的本钱付清。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受番商影响,广州的官员和有钱人,就像现在香港人请一个菲佣一样,蓄养一个“鬼奴”(黑人)干家务活。南宋时浙江温州人周去非为官岭南,卸职后写了一本《岭外代答》,里面说“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拳(卷发),诱以食而擒之,动以千万,卖为蕃奴。”朱彧《萍洲可谈》里也说“广(州)中富人多畜鬼奴,绝有力,可负数百斤……有一种近海野人,入水不眨眼,谓之昆仑奴”。由此可见,黑奴买卖唐宋以来就很盛行。至于后世不断有论说广东人有黑人血统,大概也是据此捕风捉影,开开玩笑。 出水的阿拉伯风格的瓷器碎片鎏金腰带
参考资料:李煜大事年表·后晋天福二年,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1岁,七月七日,李煜生。·后周显德元年,南唐保大十二年(公元954年),18岁,娶娥皇。·后周显德五年,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22岁,长子仲寓生。·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23岁,九月太子弘翼卒,李煜自郑王徙封吴王·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25岁,二月,立为太子.七月,继位于金陵.尊母钟氏为圣尊后,立娥皇为皇后.遣使如宋表陈袭位. 次子仲宣生于此年.·北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26岁,三月,遣使赴宋朝贡.六月,遣使赴宋朝贡.十一月,遣使赴宋朝贡.·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27岁,三月,宋平荆南,遣使犒师.十一月,宋改元.·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28岁,三月,始行铁钱.十一,次子仲宣卒.十一月,皇后娥皇卒,亲撰<昭慧周后诔>·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29岁,正月,葬昭慧后于懿陵.四月,宋灭蜀.贡银绢万计.九月,母圣尊后钟氏卒.·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30岁,奉诏匡胤命,约南汉俱宋事,未成.宋始决议伐南汉.·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32岁,南唐大饥.六月,遣弟从谦赴宋朝贡.十一月,娶小周后并立为皇后.·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33岁,猎青龙山,录囚大理寺,诸郡普渡僧尼。·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35岁,遣弟从谦入宋,贡珍宝数倍于前.十月,遣弟从善入宋朝贡.上表请去南唐国号,印文改为江南国,自称江南国主.·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36岁,正月,贬损仪制,改诏为教,衣紫袍见宋. 闰二月,宋留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于汴梁建礼贤馆,待李煜降.·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3年),37岁,上表愿受宋爵命,宋不许.杀名将林仁肇.·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38岁,上表宋,求从善归国,宋不许.遣使诏李煜入朝,不行,遂伐南唐.·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39岁,六月,宋军与吴越兵围金陵.赵匡胤谕降.十一月二十七日,城破.李煜率子弟及官属4人出降.北上汴梁,南唐亡.·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40岁,正月,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十一月,进封陇西公.·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42岁,七月七日,被赵光义毒杀.追封吴王.十月,以王礼葬于北邙山.小周后亦卒于此年,于李煜同葬.生平简介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第六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李煜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以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 他降宋时作为界线。前期的词已表现出他非凡的才华和出色的技巧,但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一斛珠〕"晚妆初过"、〔菩萨蛮〕"花明月暗飞轻雾"等;也有写离别相思的作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等,写景抒情,融成一片,比较健康可读。到了后期,李煜由小皇帝变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默记》),使他的词的成就大大超过了前期。〔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反映了他身世与词风的转折。《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无言独上西楼"等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主要抒写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抒发了明知时不再来而心终不死的感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主要成就表现在: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见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正如纳兰性德所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说》)李煜诗、文、词以及书、画创作均富,他的旧臣说他有《文集》30卷及"杂说"百篇。《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直斋书录解题》中载《南唐二主词》1卷,现能见到的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墨华斋本,录李煜词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为二首。后清代邵长光又录得 1首,近代王国维为《南唐二主词》补遗,增加了9首,不过其中有问题的似不少。据近代多数学者的意见,能确定为李煜词的不过32首。其词集注本有清刘继增的《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等。詹安泰的《李璟李煜词》,注释颇详。事迹见《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今人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话说李煜感一片凄凉,只留下思绪在徜徉。喜欢他的诗,深恋着他的诗;喜欢他的深沉,深恋着他的惆怅。他的诗,有哀婉悱恻的愁,有刻骨铭心的痛;“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身陷囹圄的他,即使面对再好的“林花春红”,也只能“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故国战火燃烧过后,国家沦陷,他从此成为无根的植物,家亡的囚徒。每每忆起“旧时游上苑”,“花月正春风”,“车如流水马似游龙”的旧景,不禁潸然泪下。即使是“拈花蕊嗅”“醉拍阑干”,终难挡“罗衾不耐五更寒”“心事莫将和泪说”。他的诗,有着太多令我们不能忘记的感动。音律的感动,语言的感动,意境的感动,读来总是让人心碎,却又不可言说……有如深涧里的千年冷泉,有如秋月下呜咽的萧声,饮之令人寒筋彻骨,闻之无不动容。总在想,为什么曾经宝贵的,他却弃之若履?为什么他所固守的赤子之心却为别人所轻掷?为什么别人能追逐的他却不能?这样固执的追问总在心底盘旋……看着他在思乡,悔恨的折磨下衣带渐宽,青春日损,一天天枯萎,我是怎样的心痛和怜惜!面对漫长的黯淡无光的年月,他又是怎样的怀念那些已逝的斑斓!读着他的诗,体会着他的忧伤,却无法给他任何帮助,只有把心默默的流放……终于,他逝去了,如天上悠游的无色的云,飘散的无影无踪,无牵无挂……“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的归去,算是解脱了吧!谈李煜,南唐后主。在中国古代帝王谱中,他是与陈后主,宋徽宗同列的君王。他自幼生长在深宫中,高贵的出身,万姓仰望的尊位,使他不必像下层人为种种生计烦恼,不必为功名利禄忧心忡忡。他不谙世事,不善于管理国家。身为人君,他缺乏一个政治家应有的警觉和处理国事的有效的应对策略。面对风雨飘摇的南唐政权,他手足无措,只有坐以待亡。公元976年,李煜被俘。因曾抗命不降,被封为“伪命侯”。短短几年里,他由皇子到太子,及至皇帝,最后是屈辱的贵族。在为期两年的囚徒生活里,他不甘心却又无力挣扎。在愁思往复递进中,岁月飞逝着带他默默地走向了生命的终点。公元978年农历7月7日,李煜被赐牵机药毒死,时年四十二岁。叹李煜是谁?许多人是一下子未必知道他是何许人也的。但一加上“南唐后主”这以前缀词时,人们便会立刻想起这个可怜兮兮的君王,说他尊崇宋朝,贪图享乐,以求苟活……每每在杂志或报纸上看到对李煜的评价,我常常惶惑不解。“国破”与“昏庸”,“身死”与“无能”有何关系呢?苦思,无果。于是我感叹,文学的力量是巨大的,文人要是在你脸上抹一块黑,千世万世任你如何都是抹不白它的。“不以成败论英雄”,这谁也会说,可人也总会给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扣上许多“莫须有”的罪名,而且一旦扣上了,就再也解不开。所以,李煜在人们眼里至今依然是那个可怜兮兮的君王!人们要是能把要求别人的严格,用到自己身上,而且把要求自己的宽容,用到别人那里,也许……就……记我写此文并无意将李煜“升华”至怎样的完美。不然,我也无异于自己山自己的嘴巴。我仅仅只是为了反驳如今一些人对李煜的看法。他们因他政治上的失败,就将他的音乐素养,文学才情一并抹杀。对此我倍感不平。在我看来,是那个不合理的帝王身份扼杀了这个优秀的才子,他的满腹才情却成为封建世袭的殉葬品,这是在是灿烂的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遗憾。希望以后人们在谈及李煜的时候,不要马上一句“无能的昏君”,而是轻轻吟上一句“春花秋叶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样对于这位凄惨的诗人来说,也就足够了。
我只知道关于李煜的有:赵晓岚的百家讲坛(在百度文库里可以找到),还有姚敏的《独自莫凭栏》写从他的诗词中品读出的他的人生之类的,可以当论文使用。宋徽宗的不太清楚,你看看百家讲坛里有讲过么。
交通业 宋朝政治经济中心向东向南转移,东南地区河道发达,水网密布,是天然的交通网络。宋朝又注重疏浚河道,建造桥梁,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南宋时期,海上交通的发展也格外兴旺。宋代造船技术水平处于当时世界比较先进的行列。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明州造出两艘万料(约600吨)神舟。1974年福建泉州出土一艘宋代古船,有13个隔水仓,在船出海航行过程之中一两个隔水仓漏水,船也不会有多大危险。宋代的主要造船厂分布在江西、浙江、湖南、陕西等地区。虔州、吉州、温州、明州都是重要的造船基地。宋太宗至道年间(995年—997年),全国每年造船达到三千三百余艘。到了南宋,由于南方多水加上海上贸易日益发达,造船业发展更快。临安府(今杭州)、建康府(江宁府,今南京)、平江府(苏州)、扬州、湖州、泉州、广州、潭州、衡州等成为新的造船中心。广州制造的大型海舶木兰舟可“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舵长数仗,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南宋初年还出现了车船、飞虎战船等新式战舰。
议苏轼贬谪儋州时期的散文创作 论文关键词:苏轼 儋 州散文论文摘 要:贬谪 儋 州是苏轼人生的低谷期,但乐观旷达的苏轼不仅以宽敞的胸怀直视生活,而且采取各种方法丰富充实生活。在他的笔下, 儋 州的风土人情也呈现出别样的异彩。 ??绍圣四年四月十七日,苏轼被责授琼州别驾,移昌化军安置。同年七月二日,苏轼与幼子过到达昌化军贬所,即今海南省 儋 州市。元符三年二月,因徽宗登基,恩移廉州安置。四月,因生皇子恩,诏授舒州团练副使。六月二十日,苏轼渡海离开海南岛。至此,他在 儋 州生活了将近三年。苏轼贬谪 儋 州的文(不含书信),据《苏轼年谱》统计共有93篇,其中91篇《苏轼文集》有收,余下2篇《晚香堂苏帖》有增补。 ?与惠州之文相比, 儋 州之文不但在体裁上有明显变化,内容上也有很大不同。就体裁言,赋体惠州时没有,此时则有6篇;史评,惠州时仅有1篇,此时期则有19篇之多。就内容言,最大的不同随体裁变化而来,即史评性文字大量增加,构成了 儋 州之文的一道亮色。 ? 儋 州之文体裁和内容上的变化,无疑与苏轼这次海南之贬有莫大关系。这次贬谪,是苏轼人生三贬中最严重的,也是同时被贬的元祐党人中最悲惨的。虽然在被贬惠州时,苏轼已经能够用一种从容旷达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苦难,但是再次遭逢被贬,而且是贬往国土的最南端,这给苏轼的心灵依然带来了不小的震惊和伤痛。他在《到昌化军谢表》中说:“臣孤老无托,瘴 疠 交攻。子孙痛哭于江边,已为死别,魑魅逢仰于海外,宁许生还。”其生还无望、悲观欲绝,比惠州时要真切的多。 ?谪居海南时,苏轼已经62岁,身边只有苏过一人。生活上又是一派惨淡景象:“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对待未来的生活,如何把握剩余的生命,是垂暮之年的苏轼唯一能做的事情。而东坡之为东坡,给予后人的最深刻印象,也在于此。即便生命所剩无几,即便命运把他逼到角落,他依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他在《书海南风土》中说: ?岭南天气卑湿,地气蒸溽,而海南为甚。夏秋之交,物无不腐坏者。人非金石, ?其何能久。然 儋 耳颇有老人,年百余岁者,往往而是,八九十者不论也。乃知寿夭无定, ?习而安之,则冰蚕火鼠,皆可以生。 虽然岭南的环境恶劣,然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比比皆是。这一现象增强了苏轼的继续生活的信心。既然他们能够适应这个环境,我为什么不能?他的这一想法,也打破了瘴 疠 之地折损性命的世俗观念。 ?苏轼不仅以宽敞的胸怀直视生活,同时也采取各种方法丰富充实生活。首先,以品评的方式对待极度匮乏平淡的食物。如《书龟息法示过》、《老饕赋》、《黍麦说》、《菜羹赋》等。《菜羹赋叙》云:“东坡先生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 菔 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 醯 酱而有自然之味,盖易而可常享,乃为之赋。”在现有的极端困苦的生活条件下,以新的烹饪方法使食物适口,无疑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几分色彩。其次,利用当地条件广采药物,也是苏轼 儋 州生活的.一部分。《海漆录》、《辩漆叶青粘散方》、《苍耳录》、《四神丹说》、《益智录》等短记都是苏轼居 儋 时研究和服食药物的真实记录。最后,著书立说也是苏轼居 儋 生活的重要部分,从《题所作书易传论语说》来看,苏轼在谪居 儋 州时,先后完成了《书传》、《易传》和《论语说》。此外,他还撰写了一批系统性的史评,这也是 儋 州之文变化最明显的一部分。据《邵氏闻见后录》载:“苏叔党为叶少蕴言,东坡先生初欲作《志林》百篇,才就十三篇而先生病。”?1《苏轼文集》卷五就是这13篇的内容。其中《论范 蠡 》、《论伍子胥》乃一分为二所致,加上卷四之《宋襄公论》和《士燮论》,共有16篇。 ?苏轼的这16篇史评,常常是以历史人物或具体的历史事件为评论对象,如《论武王》、《论管仲》、《论孔子》、《论范 蠡 》、《论周东迁》等。针对这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苏轼往往提出一些个人的独到新颖的观点,而不盲从于传统的抽象的道德标准。比如《论武王》中反对孟子企图掩盖武王弑君的说法,认为“武王非圣人”。历史上,武王灭商之后,封纣子武庚禄父于殷,又让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苏轼认为:“杀其父,封其子,其子非人也,则可,使其子而果人也,则必死之。……武王亲以黄 钺 斩纣,使武庚受封而不叛,岂复人也哉??2”也就是说,武王将武庚置于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武王葬送了武庚的父亲商纣王的性命,另一方面,武庚作为一个臣子,又不得不臣服于武王。那么,武庚只有两种选择,要不作乱背叛,要不就像楚令尹子南之子那样选择自尽。这样,苏轼就从伦理道德方面揭示了武庚叛乱与武王灭商的必然联系。 ?不仅如此,苏轼还认为商纣王虽无道,虽可杀,但武王并没有“代商而立”的必要。对待商纣王这样的昏君,首先应该让他“以考终,或死于乱”,甚至可以劝他改过,“若不改过,则殷人改立君”。以兵取之,放之,杀之,都是不可取的。圣人的做法应当是:“天下无王,有圣人者出而天下归之,圣人所不得辞也。”这就打破了儒家传统中的那种道德解读,并不认为“武王伐纣乃解黎民百姓于倒悬”的正义之举,反倒是还原了武王弑君的真实面目。 ?接下来,苏轼又说明了武王为什么要封武庚于殷,而没有像对待商纣王那样直接取其性命。苏轼认为,“殷不伐周,而周伐之,诛其君。夷其社稷,诸侯必有不悦者,故封武庚以慰之。”也就是说,武王之所以要封武庚于殷,目的在于安抚诸侯,以确保自己君主之位的稳定性。《论武王》这篇史论不仅观点鲜明,论证逻辑也十分有条理,而且这种对历史的认识因为剥离了儒家道德的面纱,显得更接近于历史真实。 ?其他的几篇史论,同样也十分精彩。例如《论始皇汉宣李斯》中论秦亡之由,说蒙毅、李斯、赵高、胡亥一起随秦始皇出巡,途中秦始皇生病了,派蒙毅去祭祀山川,蒙毅尚未归还时,秦始皇就驾崩了。李斯、赵高就矫诏立了胡亥。而当时蒙恬、扶苏都掌握着秦朝的主力军队,本有力量与胡亥、赵高抗衡,但却接受了假传的诏命,最终招致杀身之祸。这是为什么呢?苏轼认为是秦法历来严酷,“令行禁止”已成风俗的缘故。又如《论周东迁》认为“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缪者也”,因为周朝建国的根基在西安,迁至洛阳,就好像卖掉了自己的田宅,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总而言之,苏轼的史论文,往往能够透过一些偶然的历史事件,抓住一些必然的因素,比纯粹的论理说教,更具说服力。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苏轼 儋 州之文中关于 儋 州风土人情的描写也颇有意思。他看到当地人民“病不饮药,但杀牛以 祷 ……以巫为医,以牛为药”(《书柳子厚牛赋后》)的落后状态,深感这样下去,既不能治病,又影响生产。于是他就写了《书柳子厚牛赋后》给琼州僧道 赟 ,希望他规劝当地父老,改变这种迷信鬼神的不良习俗。当时 儋 州还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的某些迹象:“土风坐男使女立,男当门户女出入”(《书杜子美诗》),即男子管家务,女子外出谋生。对于这种习俗,苏轼也常常劝导当地百姓,希望得到改变。 ?综观苏轼 儋 州之文,很难用几句话概括它的内容或特色,其体裁之繁复,可谓“文备众体”。题材之广,与黄州、惠州相比又胜一筹。 ? ? 参考文献 ?[1][宋]苏轼撰,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 ?[2][元]脱脱等撰,《宋史》,中华书局,1983年。 ?[3][宋]邵博撰,刘德权、李剑雄点校,《邵氏闻见后录》,中华书局,1983年。 ?[4][宋]苏轼撰,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 ?[5]孔凡礼撰,《苏轼年谱》,中华书局,1998年。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271 浏览 6 回答
100 浏览 7 回答
349 浏览 3 回答
331 浏览 6 回答
292 浏览 8 回答
239 浏览 5 回答
97 浏览 7 回答
104 浏览 5 回答
251 浏览 9 回答
84 浏览 7 回答
337 浏览 5 回答
336 浏览 4 回答
161 浏览 3 回答
148 浏览 3 回答
131 浏览 8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