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266——论“性” (2021年1月12日星期二9:38) 读《传习录》六十七篇,对于“性”有了重新的认识,改变了原先的看法。 读本文所谈论的“性”不是狭隘的“性”爱方面的“性”,而是人性吧。人与人不同,对“性”的认识也就不同。古人论“性”,各有异同,没有什么统一的定论。有的从本源上说、有的从本体上说、有的从发用上说、有的从流弊处说,真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说各有理,没有什么对错之分。 听读了本文,深刻理解了“性”就是心,就是万物一体,无善无恶的心之本体。从这个根的角度理解,就能理解不同的人,理解事物是不一样的,也就不再那么执着了;从不同人的角度来理解,他站到他的那个角度,就认为自己是对的,也就能同理人了。 庄子有:夏虫不可语于冰。什么意思呢?夏虫就是只在夏天才能生存的一种虫了,它没经历过冬天,自然没见过何为冰了。对于它一生都没见过的东西,你对它大谈特谈冰,它是不理解的,也是不认可的。它就在自己的认知当中去理解万事万物。如果一味地和它争论,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从心之本体的角度去理解它,心里也就释然了。因为它没经历过冰,只承认它的理解认知就是了,何必去争得面红而赤呢? 孔子的弟子与别人争论“3x8=23”对错问题。弟子认为是24,那人只认为是23。并打赌,弟子输了“入帽子”,那人输了“入头”。孔了了解真相后说“23”是对的。弟子不解,孔夫子说,何必过于计较呢,你输了只是一顶帽子而已,人家可是一颗头。他站到他的角度是对的,又何必与其计较呢? 读本文,真的让我的心为之一振,让我认识到看待人事物,何必过于执着呢,那里有什么对与错。万事万物都是一体的,只是人与人不同,理解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 由此想到,小学的课文中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你说两个孩子谁对谁错呢?都没有对错,只是角度不同罢了。过于执着于自己的观点,只会让思想变得僵化,不开通,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才好。 认识到“性”的根就是万事万物为一体,心之本体是无善无恶的,心才会变得纯粹、简单、真诚,才会变得坦坦荡荡。具有“狂者的胸次”,才是真正的圣人的真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