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博士延期毕业的主要原因探究及应对措施
论文摘要:随着博士教育规模的迅速增长,如何提高培养质量已成为我国博士生教育中的关键问题,而近年来出现的高校博士生不能按期毕业的情况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主动与被动、合理与不合理等多个层面分析博士延期毕业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博士培养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给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论文关键词:博士;学制;延期毕业;应对措施
作为学历教育的象牙塔尖,博士生的培养教育水平不仅反映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水平,也反映一个国家科学研究的水平。2008年,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2009年,全国在读博士生万名,2010年,全国博士招生计划为万人。由于博士生规模的快速增长与物质和学术资源的配备未能同步进行,一些大学和一些专业的博士培养质量明显地受到影响。在由博士生规模快速增长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中,大量博士不能按期毕业的情况逐渐引起了关注,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博士生不能按期毕业呢,是学校、导师、学生,还是当前的博士生培养制度?本文针对博士毕业延期问题,分析其可能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
一、博士延期毕业的主要原因分析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博士生学习年限为3年,而各个高校往往会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实行3年以上的弹性学制,具体毕业时间上限各不相同。在国内,博士延期毕业似乎已很普遍,而在国外,学习时间在5~8年的也属于正常情况。一方面学校为了保证博士生毕业论文的水平,提高了毕业的门槛,博士导师也加大了博士论文的审核力度,来把好第一把关。如果在外界条件都具备的前提下,对于那些因为自身原因未能达到毕业标准的学生,适当延期属于合理情况;而对于优秀的学生,如果能在科研工作的关键时期适当延期毕业,就很有可能使论据更充分,结论更可信,发表更高质量的论文,这自然是导师学生都希望的结果。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促使博士延期毕业,这给学生身心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也给博士生教育的正常发展带来阻力。延期有些情况是出于学生的主观愿望,但更多的是面对制度的被动选择,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究博士延期毕业可能存在的原因。
1.主动的合理因素——学术发展与获得理想工作的需要
某些学生为了获得高标准的学术成果,会主动提出延期毕业(如冲击全国百篇优博论文),当然导师也非常愿意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条件。另外,由于大量博士毕业进入社会,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过硬的科研成果基础也是竞争的有利条件,适当延期积累成果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一个选择。
2.被动的合理因素
(1)学校设定的博士毕业门槛较高,学生难以在规定学制内达到要求。一般高校对博士生毕业要求的论文数量与质量都有严格的硬性规定,重点高校更是如此。如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质量上要求至少有一篇论文列入SCI或EI或CSSCI等索引的学术刊物,数量上要求至少为2篇(分别为SCI或EI或CSSCI等索引的学术刊物文章和其他学术核心期刊文章),只有满足以上量化指标后,导师才会考虑是否安排博士生进入答辩程序。随着高校博士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对博士论文的审批更加严格,论文达不到标准的学生只能选择延期。
(2)导师对博士生答辩的要求高于学校,博士生需要取得更多更好的学术成果。考虑到学科间的差异,学校制定了不同的毕业量化指标(如不同学科领域重要期刊的认定),而针对同一学科和专业,毕业标准往往由于导师的情况不同而相差较大。有的导师科研项目较多,学术交流频繁,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这都给学生提供了高水平论文研究机会,但同时导师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对提高,往往不仅要求一定数量的SCI论文,同时也要求满足一定的影响因子,部分学生为取得规定的成果只能延期并付出更大的努力。
(3)某些研究领域的特殊性影响了就读时间。某些领域科研周期较长,例如生态学、气象学等领域均需要较长的实验周期,并且这些学科的研究相对辛苦,野外作业往往是家常便饭。而有的领域尽管周期不长,但若深入研究较为困难,出一些好成果也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
(4)由于健康、出国等原因造成的延期。有些学生在博士就读期间患病,而治疗和修养必然会耽误一些时间。此外,在职博士生因工作需要(如外调、援疆等)暂停博士学习,或中途出国学习、出差也是造成延期的原因之一。
3.主动的不合理因素
(1)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存在“入学即毕业”的错误思想。部分学生对主体地位认识不够,轻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觉得考上了就意味着拿到了毕业证,以至于投入研究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而当导师严格以研究成果作为毕业的准绳时,不努力的学生自然会面临毕业延期的境地。
(2)学生频繁更改研究方向。中途频繁更换课题方向往往会给博士研究工作带来较大影响,有的学生缺少专研精神,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而换为其他方向后还是坚持不了多久,反反复复,走了许多弯路,浪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3)学生独立科研的能力不足。部分博士生在本科甚至硕士期间习惯于在导师的指导下工作,不能积极思考科学问题,主动探索解决方法,以致在博士研究方向上进展缓慢。
4.被动的不合理因素
(1)部分导师专业水平较差,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随着博士生队伍的扩大,导师队伍也有了大规模的增加,其中部分导师不能适应现代科技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专业水平有限,责任心不强,和学生缺少必要的交流,这给学生指导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学生长期没有聚焦研究方向,走了不少弯路,进而影响毕业答辩。
(2)导师为获得连续稳定的科研成果而限制学生投稿。部分应用类博士生在课题研究中往往会起到骨干的作用,而在项目关键时期选择毕业,势必对项目的顺利进行产生影响,此时导师往往希望课题达到阶段性突破或找到合适的替代者后,再考虑其答辩事宜。项目进行期间即使学生有论文找导师修改,导师也会找理由迟迟不予答复。而对于理论型博士生,发表高档次论文是最主要的任务,尽管已完成学校和导师答辩的基本要求,但考虑到在投稿件的后续加工,导师还是希望学生能多留些时间,如学生能再多出些好成果,导师更是求之不得。
(3)导师的无关课题占用学生研究时间,使其成为自己的廉价劳动力。部分导师专业水平较低,科研项目与经费较少,不仅不能给学生提供理想的科研环境,反而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廉价劳动力,学生长期从事与本专业方向无关的工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无法专心去做实验、看文献、撰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