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理论的先驱弗兰克帕森斯认为:职业选择不是个人生活中面临择业时的单一事件,而是一个过程,人的职业态度和要求也不是面临就业时才有的,而是在童年时期就开始孕育职业选择的萌芽。
但现在的孩子从小学业和职业就是割裂开的,后果就是在大家即将就业 时尚 未做好任何准备,以至于面临着工作目标迷茫、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工作上走弯路等各种问题……
那么,如何在今天培养出未来不失业的孩子?
作者:静思。独立撰稿人,已出版《关键突破:25个直击问题本质的解决利器》、《一辈子很长,要活出高级感》等作品。
........................................
2013年,牛津大学两位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员,Carl Benedikt Frey和Michael A. Osborne做了一项令人焦虑的研究。
在他们合著的论文里,两位科学家根据建模判断2045年将是AI取代人类工作的一个主要年份,他们还对702个工种做了详细的预测,并按照消失的速度进行了分类排序。
就业前景堪忧,市场僧多粥少
在第一类一定会消失的工作里,除了我们意料之中的司机、服务类工作从业者、公司非核心技术类的工种(比如行政/秘书类)外,还有一些我们现在看上去不错的职业—— 飞行员/机长,翻译类工作(文字翻译、口译),外语老师, 体育 赛事裁判,刑侦破案人员,他们也是最先被AI取代的工作。
第二类,现在暂时不会但以后会消失的工作里,都是一些我们现在看来算是金饭碗的工作, 比如,普通门诊医生、化验员、会计、初级程序员、初级律师。
第三类轻易不会消失的工作里,包括 小学老师 (中学老师会比小学老师更容易取代,因为小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需要有人带领和监), 法官,创作型设计师、歌手、音乐家、作家。 凡是涉及到人伦伦理以及创新、想象、自我意识类的工作,AI很难替代人类。
这项研究绝不是科学家危言耸听,人工智能的发展,会涌现一批新的职业,但也会淘汰更多“中低”端职业。
AI抢走我们的工作,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从幼儿园到高中
欧美国家的职业教育
现在的孩子、包括我们自己, 从小学业和职业就是割裂开的 ,后果就是在大家即将就业 时尚 未做好任何准备,以至于面临着工作目标迷茫、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工作上走弯路等各种问题。
从一生的周期来看,工作对我们成年后的人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生活质量、人物联结、与 社会 的关系、对世界的态度……这些都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幸福。所以, 职业观绝对要从小培养,而不是等到毕业走出象牙塔时才临时抱佛脚。
在欧美等国家,对孩子的职业培养可谓是从娃娃抓起。
在幼儿园(pre school)阶段就开始对孩子进行职业启蒙。 老师会请班里的家长定期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职业。
疫情前,我孩子班里就组织了为期几周的Talk Career活动。
有创业的家长给3-5岁的小朋友介绍什么是创业者、自己的业务是包包,这项工作的意义是什么。还有家长是大学化学系教授,她通过有趣的小实验向孩子们讲了什么化学变化、以及化学家每天工作都在做什么。
(图片由作者提供)
通过这些,孩子能对什么是工作、职业有最基本的印象。
到了小学阶段,职业启蒙会更深入。 美国成立了国家职业信息协会委员(NOICC),并规定,孩子从6岁开始就要接受职业指导,要学会对自己的兴趣、特长、特点、能力等方面进行“自我认识”,要进行“教育与职业关系的 探索 ”。
NOICC还有与之相配套的小学生职业能力测试及指标,比如:描述工作技能如何用于家庭和 社会 、描述本地职业市场上的各种工作、描述工作是如何满足他人需要的、制订、开发一份小学生的职业计划等。
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都将被用来测试美国小学生的自我与职业、职业认识等的水平,该测试不是教会他们如何回答这些问题,而是如何 让他们通过这些问题产生属于自己的认知。
而且小学每年都会有career day,学校也会邀请很多政府职能部门来学校上课。比如警察、消防员、医护工作者,他们每次的准备都很充分和仔细。警察会把警车、警犬、防弹衣等“道具”放在现场让孩子体验,医护工作者会介绍自己看病的工具。
到了初中阶段,每个学生都会完成“职业兴趣分析报告”。
职业兴趣分析首先将 社会 上各行各业分为农业、建筑、机械、交通等十五种类型。然后设计了上百个看上去毫无关联的问题让学生作答。比如你爱吃什么?养不养动物?
这些问题看似没有逻辑,实则细致入微,以小见大。 报告中不仅会指出最符合该学生兴趣的领域,告诉学生该领域有哪些职业,还会告诉他们这些职业的基本要求,应该怎样努力,怎样迈开第一步。
有了如此翔实的报告,初中生可以规划自己的未来,朝着感兴趣的职业方向努力。
进入高中后开始有了关于职业的实战。
很多综合型中学会开设众多选修课程,既有为准备参与大学升学的学生开设的学术性课程,也有为高中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开设的各种职业技能课程。比如,农业、计算机、商业管理,甚至兽医多个领域。
第一学年学生们会 探索 性地参加几个项目课程,看自己对什么职业感兴趣,然后找机会访谈相关的职业人士。确定了职业项目方向后,学生会接受职业项目中的基础性课程。
到了高年级时,他们就会聚焦于具体行业的职业技能学习,同时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许多人一边上学一边实习,基本具备适应复杂 社会 的能力,毕业后学生已经完全可以进入 社会 。
总之,关于工作这件终身大事,欧美的学校可谓未雨绸缪,一切只为了让孩子在真正踏入职场时更得心应手。
六部高分纪录片
开始职业启蒙第一步
即使职业启蒙教育目前在我们的学校里还比较欠缺,家长还是可以为孩子补上一课。除了日常向孩子科普大众职业、多带孩子阅读一些职业类的书籍外,看行业纪录片也是有效的方法。
行业纪录片通过图文并茂、采访业内人士的方式,能让孩子更直观地理解一个行业的工作内容、意义,以及知晓在这个行业里的代表人物,找到自己的 career model ,让他们不仅为孩子的学习找到更充实的意义,还能成为孩子未来迈向职场的桥梁。
这里向大家介绍6部不同行业的高分纪录片,设计建筑师、音乐家、外科医生、工业设计等各行业。带着孩子一起看,开始职业启蒙的第一步。
这是 介绍建筑界巨擎、已故华裔美籍建筑师贝聿铭 的纪录片。
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的贝律铭,他一生的作品包括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巴黎卢浮宫拿破仑广场的透明金字塔等70余件。这部纪录片能让孩子看到 建筑大师的成长和经历,以及这个职业为世界带来的美丽。
(观看链接:
)
练琴,是很多中国孩子的一项必修课,过程让家长和孩子都苦不堪言。很多人坚持不下去的原因可能就是不知道这项练习的意义是什么?
从美国公共电视网(PBS)制作的这档关于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的纪录片里,很多孩子也许能从中找到共鸣和鼓励。
练琴的痛苦和表演时的不自信都是相似的,大师也不例外。
而音乐的终极奥义,不仅仅是演奏者用音符带来的美妙,更重要的是这项艺术首先要对自己的内核产生震颤。
你要让音乐能够先协调你自己,才能坚持下去,从一名练琴的人最终成长为大师。
(观看链接:
)
宫崎骏的动漫是多少人心头的白月光,他的作品就像是一部侵染灵魂的生活诗集,那些绚美纯净的画面、天马行空的想象、令人神往的梦境.......让我们每个人都能看见被平凡的生活所遮蔽的灵动世界。
那创造出这些神来之笔的大师有着怎样的故事?他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漫画家、动画导演这条路的?为什么他能几十年如一日的进行创作灵感没有枯竭?他动画背后的那些深刻意义又是如何形成的?
《不了神话宫崎骏》这部纪录片可以 让孩子们看到动漫大师的真面目,以及动漫行业人士日常承受的巨大压力。
宫崎骏身边的人都称他为“动画界的魔鬼“,对待工作,他是个极度认真的人。
某位员工画出来的东西让宫崎骏很不满意。宫崎骏就直言不讳:“你活着都不动脑子的么?不行就别干了,快点滚蛋。”
在看完几位CG技术开发人员做出来的东西后,他面带愠色说:“你们做的这些,让人极度不爽。这么恶心的东西你们想做就擅自做了也没有关系。但是我绝对不会让它和我的工作扯上半点关系。我总觉得这些对生命有了极大的侮辱。”
宫崎骏所说的:因为世界的美才要做动画,为了发现不被世人察觉的美,我想用这样的眼睛来观察世界。
这也是从工匠到艺术家大师的觉悟与修炼。
(观看链接:
)
这场全球灾难疫情让大家对医护人员的崇敬之情更上一层楼。正是他们的付出,我们更多人才得到了挽救。
是什么样的动力和精神让他们能够勇敢做出“牺牲小我”这样的选择?作为普罗大众眼中救死扶伤的“神”,要成为一名医术精湛又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医生需要经历那些修炼?
Netflix去年上映的纪录片《外科医生是怎样练成的》能让你管中窥豹,看到 医生这个职业的打怪升级之路。
纪录片里讲了四位在不同领域做到出类拔萃的医生,每一位都令人肃然起敬。片子不只有励志,也有真诚的剖析,直言作为大夫的恐惧。只是职业精神让他们每一次都选择克服恐惧、向前看。
很多医生最后都具有很强烈的奉献精神,也许有些人就是带着使命降生在这个世界的。
(观看链接:
)
BBC出品的这部纪录片,一开始认为是讲些新的古怪的设计,看下去才知道原来 通过产品告诉我们什么是设计师、成为设计师意味着什么?
如果孩子对图画创作和设计感兴趣,通过这部纪录片,可以更好地帮他搭建起设计师这个职业的框架,那就是技术、艺术、时代与责任。
(观看链接:
)
《行行出状元》已经出到第六季了。在这部纪录片里,主持人Mike Rowe在片中成为他们的学徒,向观众介绍这些劳动者,亲身参与并且带领观众深入了解各种“脏活”。
从动物园兽笼清洁工到道路尸体清理员,从垃圾回收员到下水道检查员,从养猪场清理员到化粪场工人,各种“脏、乱、臭”的工作都被主持人一一试遍。我们一生中能从事的工种有限,透过这部剧,不仅能 让孩子了解到更多行业,也能让孩子看到那些辛苦工作的无名英雄们。
(观看链接:
)
真正的职业启蒙教育,不是强迫孩子“继承衣钵”、或者学会一技去傍身。而是 让他们看到这个 社会 是如何通过各行各业的合作 健康 运作,并能在其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投身参与其中。
参考资料:《美国儿童的职业启蒙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