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是本单元课程中,第三种驱动小车的方式。学生有了用回形针的重力、用气球的反冲力来驱动小车的经验,再来完成用橡皮筋的方式驱动,就显得简单一些。 在聚焦板块,我给学生们分发橡皮筋,让他们感受橡皮筋拉伸后的变化,并提出弹力的概念。在这个环节,其实我有些困惑。如何把握这个概念讲解的深度,毕竟这个内容中学物理才要求具体的掌握。思考再三后,我还是给孩子们感受与观察了橡皮筋在拉扯后会形状变化,但是它在改变后会产生一个恢复原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为了让孩子们理解起来更容易一些,我又给孩子们讲了弹力的经典物体,弹簧。除了拉伸的改变,比如压缩弹簧它也会产生恢复的弹力。 接下来,我与学生们讨论如何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即橡皮筋的组装方法。大部分同学都能想到,因为轮子是由车轴带动的,所以要让橡皮筋绕在车轴上,个别同学还能结合发条小车,采用向后拉,将橡皮筋饶紧在车轴上再释放的方式驱动。经过尝试之后,大部分的小车都能成功的动起来,但是个别小车,放到桌面后出现打滑与轮子空转的现象。我们首先调整了跑道,将车移动到相对粗糙的木板上,其次在驱动部分的车架上放置一个小重物,这样之后大部分的空转都被解决了。 初次实验后,学生们发现每个组小车行驶的距离各不相同,我便进一步提出了探究问题,小车的行驶距离可能与什么有关。对于这个问题,我任教的班级基本都能做出正确的预测,即可能与缠绕的圈数有关,后续的实验也证明了他们的猜想。 在研讨环节,我进一步让孩子们感受橡皮筋的弹力,绕的越多,他们会发现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大,所以小车行驶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