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是我国制备中药方剂、成药的原材料,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药用植物、药用动物与药用矿物。其中,植物类的药材约占90%。全国应用的药材有1000~1200种,其中野生药材种类占据约80%,栽培药材种类占约20%。栽培药材的供货量则超过药材使用总量的70%,中药材种植已成为我国药材的主要来源。
1我国中药材种植业现状
1.1发展现状
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供应,主要依靠的是野生资源。自20世纪中叶,我国大力发展中药材的栽培和养殖,虽然目前仍有70%左右的中药材品种来自野生资源,但30%来自栽培和养殖的药材品种,其生产量占到了中药材供应量的70%以上。截至2012年,全国药材种植总面积约140万公顷(不含林下种植面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药材品种达616个,种植养殖品种近在300个,其中生产供应以栽培(养殖)为主的近200种,占常规使用品种的40%以上,基本满足了中医药临床用药、中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以贵州省为例,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具有卓越品质的天麻、太子参、杜仲等多种中药材资源,享有“黔地无闲草,草草都是宝”的美誉,是全国第一个通过科技部挂牌验收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近年来,贵州省通过实施“中药材基地县建设工程”,中药材种植面积实现突破,规范化、规模化种植稳步推进。截至2012年,全省人工种植中药材品种达130余种,覆盖贵州省9个市(州),88个县(市、区、特区),辐射药农214万人,其中太子参种植面积达到1.867万公顷,金钗石斛种植面积达到0.267万公顷,均是全国最大的种植基地。
1.2发展困境
1.2.1科技支撑薄弱,中药材质量不达标贵州省的中药材生产通常长期处于自由的发展状态,良种的选育基本上空白,品种的退化和混杂较为严重;中药材的种植技术人才较缺乏,导致中药材的种植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难以深入开展,影响中药材的种植质量与产量;贵州省的中药材种植者大多为农民,其种植的科技水平较低,且没有龙头企业履行技术跟踪服务,导致种植者片面追求中药材的产量,滥用化肥、农药,造成中药材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同一地块重复种植同种中药材,也会导致质量下降。
1.2.2采收不规范采收时间的不同,往往直接影响到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有的中药材生长年限越长,含量就越高;有的生长到一定时期,含量达到最大值,以后呈下降趋势;有的在某一季节或某一时期含量较高,其他季节和时期均较低。因此一些药农违反采收规律,盲目采收,就会严重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1.2.3中药材种植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由于中药材种植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导致其主导产品的优势不明显,生产经营中药材的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不足以支撑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有些虽然前景看好,但是目前还在起步阶段,基地建设零星分散。另外有一些品种处在试种阶段,当前还不能大规模种植。
1.2.4种植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我国中药材的良种繁育仍然水平较低,栽培药材良种的推广率低于10%,基本以“自繁自育、自用”为主。施肥打药、灌溉排水、收获时期等田间操作尚处在传统经验阶段。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播种、除草、采收、初加工等环节主要依赖人工完成。
2我国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建议
2.1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中药材质量
通过加大科技的投入,大力支持中药材的育种,积极推广优良品种,由政府财政部门安排专门的优良品种,进而推广补助经费,鼓励基地、药农示范优良品种;运用重大项目平台,将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注重培养能够承担中药材种植的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国家重大项目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贵州省高校、科研院所中药相关学科体系建设,为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对药农开展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培训,让药农根据中药材生理需要和土壤状况进行施肥。
2.2培植和优化中药材生产基地
对于中药材的种植培育,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要有重点的选择有发展基础的乡(镇)建立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发展一批专业村和种植大户,通过带头、示范,以点促面,促进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
2.3防治病虫害,预防农药残留
夏季是中药材病虫害的高发季节,在中药材病虫害防治中应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以农业措施为主,尽可能选用生物制剂或昆虫天敌进行防治;必须进行化学防治时,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按照中药材生产的要求,控制施用量和次数,掌握好施用间隔期和最后一次用药时间;严禁使用国家禁止在中药材生产中使用的农药。
2.4提高种植效益
通过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效提高药农的经济收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增加药材的种植效益,必须攥紧科技这把金钥匙。要把科学技术运用到中药材生产中去,严把选种、育苗、移栽、管理、加工、收藏等关口,提高药材科技含量,依靠科技增加种植效益。
3结语
中药材种植是中药产业的最基础,良好的基地环境、质量溯源安全意识等,均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中药材种植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需通过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中药材种植业现状、存在的关键问题,把握其发展脉搏,进而保障中药材种植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来自《中国勘察设计》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