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潘建伟、赵博研究团队首次观测到了超低温下原子与分子三体系统之间的碰撞共振,意味着利用feshbach共振实现三原子分子合成是可行的。 今年2月,团队发表在nature上的论
近年,潘建伟团队已在《自然》《科学》《物理评论快报》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约200篇,被广泛引用。 科学带来内心安宁 实验中难免有让人灰心丧气
7月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陆朝阳、曹原应邀在国际物理学权威综述期刊《现代物理评论》[1](Review of Modern Physics)上发表了题为“基于
潘建伟,男,1970年3月生,浙江东阳人。. 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95年获该校理论物理硕士学位,1999年获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实验物理
在 Nature、Science、Nature 子刊、PNAS 和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等重要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180 余篇,并受国际权威综述期刊 Reviews of Modern
2005年,潘建伟与杨涛、彭承志等同事们发表了题为“13公里自由空间纠缠光子分发:朝向基于人造卫星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的研究论文后,13公里-那个目前国际上自由空间纠缠光子分发
而其中一位,奥地利物理学家Anton Zeilinger不仅是中国科大潘建伟院士的导师,还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至今,Zeilinger教授已经发表了538篇,共被引用76000余次。他在理论和实验上
据我了解,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在国际学术界拥有极高的地位,他的论文被评为影响人类进程的百大之一,跟爱因斯坦、菜布尼兹等是一档。 你怀疑他是个,这
由于潘建伟及其同事在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系统性工作,他分别被重要综述杂志Phys.Rep.和Rev.Mod.Phys.邀请撰写有关量子通信和多光子纠缠操纵的实验综述论文,其中后者是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