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我国“量子之父”潘建伟院士,第一次登上《Nature》是1997年,那时他27岁;我国结构生物学领军人物的施一公,第一次在《Nature》上发表论文,是在1999年,那时他32岁;而曹原
近日,Nature发布了2019年度十佳论文,其中8篇来自Nature,1篇来自PNAS、一篇来自Science Robotics。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十佳论文中,中国学者表现亮眼,复旦大学和中科院上海有机所
Nature系列期刊一直以专业完善的论文发表流程标榜自己。但是,小编却看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在国外某学术期刊发表交流论坛中,有网友提到了自己在Nature Energy并不完美的投稿经历。“
早在140年前的清朝,就有中国人就在 Nature 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考证律吕说》。他叫徐寿,是这篇题为Acoustics in China的论文作者(之一)。那么,他究竟是谁?说来话长……因
早在140年前的清朝,就有中国人就在 Nature 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考证律吕说》。 他叫徐寿,是这篇题为Acoustics in China的论文作者(之一)。 那么,他究竟是谁?
2019年8月1日刊的《Nature》,封面是清华大学开发出的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天机芯”(Tianjic)。这项研究由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施路平教授带队,实现了中
3 人 赞同了该文章. Nature和Science作为当今全球最具权威的学术期刊,在科学界的影响力不言而喻,易智编译整理了国内常在Nature、Science发文的五个团队。. 易智编译
nature尽管影响因子不是最高,但肯定是影响力最大,知名度最高的杂志之一。与science,cell并称为cns,公认的三大顶级科学杂志。三大期刊一起统计,中国机构一年大概发400篇。包括高校、
另外从国人发文次数来看,在Nature Plants(生物)、Nature Electronics(材料科学)、Nature Catalysis(化学)领域发文占比最高,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这本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