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图灵获得了博士学位,其毕业论文题目为“以序数为基础的逻辑系统”,该论文在1939年正式发表,在数理逻辑研究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仍然建议图灵向伦敦数学学会提交论文发表。(从发表的论文看,该学会于 1936 年 5 月 28 日收到它。)图灵在 5 月 29 日给他母亲的信上对此做出了解释: “现在,有一篇论文同时在美国
1946年 进入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参与ACE计算机的研制 1948年 进入曼彻斯特大学,负责曼彻斯特马克一号计算机的编程工作 1950年 发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提出“图灵测试”
1952年,图灵发表了一篇叫《形态发生的化学基础》论文。在这篇论文里,图灵首次给出了形态发生的数学解释。 他用了一个在天文学和原子物理学中都很常见的数学方程式来描述生命过程。
计算机之父阿兰·图灵1952年首次提出了这一理论,并为该理论建立了一个简单数学模型。他认为,动物身上会产生有规律的花纹是一对化学物质“成形素”的相互作
这次来读的是祖师爷A.M.图灵在195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 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 (计算机器与智能). 在这篇论文里, 图灵首先是提出了一个问题:
从1952年直到去世,图灵一直在数理生物学方面做研究。他在1952年发表了一篇论文《形态发生的化学基础》(The Chemical Basis of Morphogenesis)。他主要的兴
同年,他提出关于机器思维的问题,他的论文“计算机和智能(Computingmachiery and intelligence),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深远的影响。1950年10月,图灵发表论文《机器能思考吗》。这一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