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 2021级博士研究生 从事“双碳”基础研究,开创校内“电气+经管”交叉学科在“双碳”领域的合作研究,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篇,其中包括
不为别的,只因为中国留学生能给他出成果,美国学生再怎么压榨也压不出来什么。我当年一个师兄,博士读了8年,论文早就够了,导师就是拖着不让他毕业,原因
美国密西根大学工程学院助理教授,行星科学方向发表论文20余篇,被引700次。本科毕业于北大大学物理学院,在美国加州理工获得行星科学博士学位,博士后在美国宇航局喷气动力学实验室,熟悉国内外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2014级博士生彭玉桂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祝雪丰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值得关注的是,祝雪丰副教授除了本篇Scie
最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这点:如果一个 PI 从未以任何身份在某知名期刊发过论文,那么由 ta 担
2019年4月12日,《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和创新研究院祝雪丰副教授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合作研究成果。该论文题为:《扩散系统中反宇称时
今年是她做博士后的第三年,这篇论文的发表可谓恰逢其时。 但是相对于这些看得见的收获,她觉得自己在speakman课题组的成长,是更为珍贵的“看不见的收获”。这位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祖小涛教授团队与美国新奥尔良大学Weilie Zhou教授,在国际知名材料物理期刊Materials Today Physics上发表了题为“Rational design of type-II nano-heterojunctions 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