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答辩>论文答辩技巧

“论文答辩式”习题讲解法

2016-08-25 16: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高三语文复习中,大量的习题讲解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事实,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模式下是很难改变的。做习题令学生头疼,而讲习题又让他们觉得乏味。那么,如何在讲练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则成为困扰众多高三教师的一个难题。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种卓见成效的论文答辩式习题讲解法。之所以称之为论文答辩式,是因为这种教学方法的课堂设计过程类似于论文答辩技巧。这种教学设计可简要概括为下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这种习题讲解法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恢复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然而它是否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新鲜感、新奇感、追求感,并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呢?现结合教学实践试作简要分析。

 

  第一阶段:课前——教师:发散思维、预设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专项研究

 

  这一过程的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预设问题

 

  客观题(选哪一个?为什么?用了什么方法?)

 

  现代文阅读(主旨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文言文阅读(什么时候?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

 

  ↓

 

  学生分组(二到三人为一组)

 

  ↓

 

  专题讨论、研究(力求在答辩时讲解到位,令人信服)

 

  ↓

 

  等待答辩

 

  以上是课前的准备工作。这种方法实施伊始,我对它并没有太大的信心。然而从其他任课教师口中得知:学生比以前爱学语文了,自习课上做语文习题的人多了。这是个不错的开始,接下来我对自己的课堂更加充满了期待。

 

  第二阶段:课中——师生互动,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上课之初,我首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然后,就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以下截取了一个课堂片段(教学实录)

 

  1.学生:遵循预设,专题答辩。

 

  由于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学生对本课堂充满了期待,这也增强了我对课堂答辩的信心。开始是一道关于病句的客观题。

 

“论文答辩式”习题讲解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斯诺克神奇小子丁俊辉虽然再次无缘世界锦标赛正赛,但他的防控能力和坚忍意志均有较大提高。相信他明年一定会梦想成真。

 

  B.为了增强社会各界对药品价格的监管力度,国家将健全并建立药品市场监测管理制度。

 

  C.在科技人才等方面,我国和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差距,与美国日本的差距更大。

 

  D.海峡两岸高层人士50年首次公开、直接的历史性接触,开启了两岸协商谈判解决问题的大门,这一事件必将载入两岸关系史册。

 

  当我宣布答辩开始时,第一组的同学们激情饱满。

 

  学生甲:这道题选D。因为ABC项分别存在语病,A项属搭配不当,意志提高不能搭配,应在提高后加和增强意识相搭配;B项属语序不当,谓语健全并建立应颠倒位置;C项缺少介词,造成结构混乱,可在后面加介词,这样句子的表达就清楚了。回答完毕。

 

  回答得干净利落。虽然我知道除此之外还存在语病,但如此准确的回答已出乎我的意料,所以我带头给予了她鼓励的掌声,心想:第一次尝试新的教学法,能有这样的效果已属不易,剩下的问题应该由我解决了。然而,掌声刚过,课堂即又被学生掌控,课堂的生成再次超出我的想象。

 

  2.学生:生成疑问,共同探讨。

 

  学生乙怯生生地站起来说:老师,我有问题,可以提吗?我心中一阵窃喜,立即鼓励说:当然可以!课堂是大家的,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有了我的鼓励,学生的胆子大了起来,有几个摆出了跃跃欲试的架势。这让我更加感觉到教师这个角色的重要!一句简单的鼓励居然带给学生这么大的力量,这也让我感到了作为教师肩负的重担。课堂在一句简单话语的鼓动下高潮迭起。

 

  学生乙:我想问A项除了搭配不当外,关联词语的位置得当吗?

 

  课堂出现了片刻的安静。但是十几秒后……

 

  学生丙:A项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因为前面我们学过一个知识点: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面;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前面。而本句前后分句主语不同,所以虽然应放在句首。

 

  话音刚落,课堂再次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用力地鼓掌,心也在有力地跳动,是由于激动,由于自豪,由于惭愧!激动是因为我的学生居然能把知识运用得如此纯熟,自豪是因为我有一群如此出色的学生,而惭愧的是我以前居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随着心的跳动,我的语调也有些颤抖:好!回答得实在太精彩了!理据结合,完美无缺!除此以外,还有没有其他问题呢?

 

  学生丁:我想从修改上提一点意见。我认为C项还有一种修改方法。我们可以调整一下语序,即把我国移到类似的后面,变成我国和发展情况类似我国的印度这样一个并列主语,不知道可不可以?

 

  课堂再次陷入沉默,那是一种思考着的沉默。接下来,断断续续地有人说可以,然后变成十几个,最后变成全体。我被这样的课堂感动了。我的课堂第一次如此活跃,如此热烈,每个学生都调动了自己已有的知识,他们也带动了我的热情,我的胸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3.教师:引导思路,总结技巧。

 

  学生的争论告一段落后,我把课堂了过来,简单总结了一下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这时,我看了看时间,从答辩到总结共用去了六分钟,而平时全由我讲解也得用三分钟,可效果就差远了。多用三分钟,学生就自主学会了,值!

 

  一节课下来,张弛有度,气氛融洽,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这使我认识到课前有针对性的预设对课堂效率的提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阶段:课后——学生分析错误、总结方法、自拟自测

 

  这一环节是一个复习、积累、生成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准备错题本,积累错题、分析出错原因、总结解题技巧等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并培养探究精神。因此,我对错题积累制订了定期自检的计划:

 

  学生自拟试卷(自己做错的习题)→教师保存试卷

 

  ↑ ↓

 

  学生总结错题两周后学生自测

 

  如此循环,学生的错误愈来愈少。几周下来,学生的错题率果然降低了。

 

  以上是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的一整套讲解习题的方法,这一方法从开始就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了学生自己的课堂。而课后的总结自测环节又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了语文知识。

 

  因此,在高考大背景下,这种论文答辩式习题讲解法确实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探究精神的养成,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孙力荣 来源:作文周刊(教师版) 20133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