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在先秦典籍中多称为“夏”或“诸夏”,又称为“华”或“诸华”。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所谓“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左传》定公十年。《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说:“楚失华夏”,是关于“华夏”一词的最早记载。
论文生活休闲外语心理学全部建筑频道建筑文本施组方案交底用户中心充值...发布时间:2007-02-23北京报业七宗罪(七)华夏时报,贪婪(Greed)华——章服之美,夏——礼仪之大。“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
下列诗文中含有“中国”别称的是①楚失华夏②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③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④...
“华夏”一词,在古文献中首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论语》称为“诸夏”:“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诸夏”即华夏族各个诸侯国的意思。先秦时期,人们把中原地区的民族称为华夏、诸夏,而把其他民族称为夷、狄、戎、蛮。
作者简介:吴锐,1967年生,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是中国上古史、中国思想史。代表作有专著《中国思想的起源》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和《神守传统与道教起源》(三民书局,2008年9)等,汇编著作《古史考》九卷(任执行编辑,海…
从汉朝起,汉武帝横扫八方时彻底建立民族统一思想。凡汉皇统御之下,皆以汉为傲,自此再也没有秦人楚人魏人之分,以国号为名,统称汉人。汉武帝继位后,在其前四十年(公元前140~前100)内不断向外扩展疆土,其治下帝国百姓,有"一汉敌五胡"、"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等美名。
华夏民族,在先秦典籍中多称为“夏”或“诸夏”,又称为“华”或“诸华”。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所谓“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左传》定公十年。《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说:“楚失华夏”,是关于“华夏”一词的最早记载。
论文生活休闲外语心理学全部建筑频道建筑文本施组方案交底用户中心充值...发布时间:2007-02-23北京报业七宗罪(七)华夏时报,贪婪(Greed)华——章服之美,夏——礼仪之大。“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
下列诗文中含有“中国”别称的是①楚失华夏②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③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④...
“华夏”一词,在古文献中首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论语》称为“诸夏”:“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诸夏”即华夏族各个诸侯国的意思。先秦时期,人们把中原地区的民族称为华夏、诸夏,而把其他民族称为夷、狄、戎、蛮。
作者简介:吴锐,1967年生,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是中国上古史、中国思想史。代表作有专著《中国思想的起源》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和《神守传统与道教起源》(三民书局,2008年9)等,汇编著作《古史考》九卷(任执行编辑,海…
从汉朝起,汉武帝横扫八方时彻底建立民族统一思想。凡汉皇统御之下,皆以汉为傲,自此再也没有秦人楚人魏人之分,以国号为名,统称汉人。汉武帝继位后,在其前四十年(公元前140~前100)内不断向外扩展疆土,其治下帝国百姓,有"一汉敌五胡"、"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等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