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鸡的寄生虫病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鸡的寄生虫病毕业论文

随着数控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数控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数控类技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设计(或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鸡肉和蛋的需求不断增加,这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禽病的防治。而鸡赖利绦虫病的防治在禽病防治中不可小视。

鸡赖利绦虫属于戴文科(Davaineidae)、赖利属(Raillietina),寄生于鸡、火鸡、鸽、孔雀和野生雉鸡类的小肠中。呈全球性分布,对养鸡业危害较大,在流行区域内,放养的雏鸡可能大群感染而引起死亡。赖利绦虫种类较多,在我国各地最常见的鸡赖利绦虫有三种:四角赖利绦虫(Raillietina tetragona)、棘沟赖利绦虫(Raillietina echinobothrida)和有轮赖利绦虫(Raillietina cesticillus)。四角赖利绦虫和棘沟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蚂蚁,孕卵节片和卵袋随鸡的粪便排出体外,被蚂蚁食入后,约经两周发育,六钩蚴发育为似囊尾蚴,鸡啄食含似囊尾蚴的蚂蚁后,似囊尾蚴用吸盘和小钩吸附于小肠壁上,经2~3周发育为成虫。有轮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多种鞘翅目昆虫,如步行虫科、金龟子科和伪步行虫科的甲虫,已发现的有10个科100种以上的甲虫为其天然的和人工感染的中间宿主,虫卵被中间宿主食入后,经14~16d发育为似囊尾蚴,鸡啄食含有似囊尾蚴的甲虫后,经11~20d发育为成虫并开始排出孕节。

上述三种赖利绦虫均为全球性分布,凡养鸡的地方几乎都有这三种绦虫的存在,这可能与中间宿主蚂蚁和鞘翅目昆虫的广泛存在有关。我国各省均有发生,各种年龄的鸡均能感染,但以雏鸡最易感染。该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条件有关,若饲养条件不好且不能及时驱杀中间宿主,则感染和发病较严重,经济损失也较重。

三种绦虫常发生混合感染。虫体固着处由于小钩和吸盘的机械刺激引起肠炎和出血。大量感染时虫体集聚成团,导致肠阻塞,甚至肠破裂而引起腹膜炎。其代谢产物中的毒素被吸收后可引起中毒反应,出现神经性痉挛。棘沟赖利绦虫的顶突深入肠黏膜,引起结核样结节或溃疡。患鸡在临床上表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泻,渴感增加,体弱消瘦,翅下垂,羽毛逆立,蛋鸡产蛋减少或停产。雏鸡发育受阻或停止发育,可能继发其他疾病而死亡,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研究本病对于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意义。

但迄今为止,本病对养鸡业所产生的影响还不够清楚,本病在洛阳地区的发病情况也不太清楚。为此拟题对洛阳周边地区笼养蛋鸡赖利绦虫感染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国内外同类设计(或同类研究)的概况综述

鸡赖利绦虫病是由四角赖利绦虫(Raillietina tetragona)、棘沟赖利绦虫(Raillietina echinobothrida)和有轮赖利绦虫(Raillietina cesticillus)寄生于鸡小肠中而引起的一种绦虫病。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印度、苏丹、老挝、越南、伊朗、巴西、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墨西哥等地均有报道。国外的研究在绦虫的形态结构和药物治疗方面研究较多。如. Nurelhuda, . Elowni, and T. Hassan(1989)对吡喹酮的抗四角赖利绦虫能力的研究; . ELOWNI,. NURELHUDA AND T. HASSAN(1989)对氯硝柳胺的抗赖利绦虫效果的研究,Chiranjeeb Dey ; K. K. Misra(2015)研究的棘沟赖利绦虫体表内膜的超微结构;Madhumita Mondal, Debalina Mukhopadhyay(2015)等人研究的棘沟赖利绦虫的油脂类和脂肪酸的分析;Shyamashree Dasgupta . Bishnupada Roy(20XX)对甲醇提取物的抗赖利绦虫能力的研究等。

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如广西、贵州、四川、云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河南、陕西、新疆、内蒙古、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北等地均有报道。如张序(2015)等人调查统计了黑龙江的棘沟赖利绦虫的感染率为,四角赖利绦虫的感染率为;李正根等(2015)调查了福建赖利绦虫的感染情况;刘孝刚(20XX)等人调查报道了辽宁赖利绦虫的发生情况。本病在河南也不容忽视,李任峰等(2015)也报道了河南赖利绦虫的感染情况;高金海(2015)等人报道了河南赖利绦虫的感染率为。

虽然本病在我国广泛流传,危害严重,但进行的研究工作并不多,国内对本病原引起机体组织损伤的确切分布还未搞清,对肉品质量的鉴定和卫生评价还没有进行。早期诊断技术没有用于生产,各地的发生报道和调查都是以死后的病原学诊断为依据的。目前养禽生产中对本病的防治工作处于一种盲目被动状态,缺乏免疫监测、主动控制以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等。

参考文献:

[1].张序,张继虹,何丽红,鸡赖利绦虫病的诊治 中国家禽期刊,2015年 第26卷 第24期.

[2].刘孝刚,于金玲等,鸡寄生虫流行区系调查 畜牧与兽医,20XX年 第42卷 第3期.

[3].宋铭忻等.兽医寄生虫学[M].科学出版社.

[4]. Madhumita Mondal, Debalina Mukhopadhyay, Debasree Ghosh等,Analysis of Major Lipid Classes and their Fatty Acids in a Cestode Parasite ofDomestic Fowl, Raillietina (Fuhrmannetta) Echinobothrida,Proc. zool. Soc. 62 (2): 131–137 (2015).

课题设计(或研究)的内容

洛阳周边地区笼养蛋鸡赖利绦虫的感染率。

洛阳周边地区笼养蛋鸡赖利绦虫的感染强度。

洛阳周边地区笼养蛋鸡赖利绦虫的种类。

设计(或研究)方法

通过对病死鸡的解剖,调查笼养蛋鸡赖利绦虫的感染情况,统计出其感染率并分析其原因。

通过剖检计数算出感染强度。

通过采集赖利绦虫头节、压片、显微观察及拍照,确定赖利绦虫的种类。

实施计划

(2) ~:实地调查,病原鉴定。

(3) ~:统计数据,撰写论文。

论文题目:企业项目投资全面预算管理探讨

引言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所做出的具体安排。财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等共同构成企业的全面预算。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有利于增加企业的透明度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全面预算是各单位、各部门的奋斗目标、协调的工具、控制的标准、考核的依据,在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手段也在逐步变化,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企业重要管理手段之一。施工企业为实现滚动的可持续发展,更注重 开源节流 ,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 节流 的有效途径。

首先,在市场份额一定、投标报价相差无几的情况下,降低成本费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在扩大承揽任务的基础上,企业始终坚持以成本费用控制为重点,从而为直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全面预算管理实行程序化管理,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讨价还价过程,人人参与,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最后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将经济效益目标落到实处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第三,企业预算管理的重心从经营结果、目标利润延伸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并进而扩展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

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最新数控技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各类报告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全面预算管理是对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是一项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管理工作,需要充分的双向沟通以及所有部门的参与。但目前来讲,大部分的施工企业预算管理是由财务部门 一手包办 ,单纯为了编制预算而编制预算,没有将预算管理与企业的管理结合起来,没有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作用。由财务部门编制的这种全面预算管理完全是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编制的,由于部门隔阂或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全面预算不科学,执行难。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概念理解不深,没有把全面预算管理当作一种管理方法来运用。

施工企业传统管理干扰全面预算的执行对当前施工企业来说,大部分企业仍然是分权式的三级管理模式,分(子)公司或项目部在这种模式下有很大的自主权,只要他们各自能按照所编制的预算完成任务,就能确保公司目标的实现。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虽然分(子)公司经理或项目部经理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毕竟是在公司授权下经营,公司领导有时会因考虑企业整体利益而使得部分单位不能按预算执行,分(子)公司经理或项目部经理有时也会以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为由,跟公司领导诉苦从而不执行预算。遇到这种情况时,大家认为有无预算无所谓,反正都还是听公司领导的。施工企业这种传统的人性化管理方式,阻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推行。

对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没有系统地考评与激励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施工企业仍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每年度对分(子)公司或项目部进行考核,但仅限于对实现利润的考核以及上缴公司管理费、职工工资发放情况等方面;预算执行情况只是简单地与预算值进行比较,没有预算分析说明,也没有对预算执行情况一个系统的评价与相应的激励措施。全面预算管理不能发挥其真正的管理作用。

鸡身上“最脏”的部位 满是寄生虫 好多人还在吃

帮你查到了是鸡螨,它长着四条腿,,鸡螨的防治鸡螨是鸡的一种常见体外寄生虫。 防治: (1)鸡舍彻底消毒。 (2)将患鸡的脚浸入温热的肥皂水中,使痂皮变软,再除去痂皮,涂上20%的硫磺软膏或10%的灭虫丁软膏或2%的石碳酸软膏,间隔数日再涂一次。用敌百虫溶液,先将病鸡的脚浸放在药液中4—5分钟,刮去痂皮,再用小刷刷洗患部。

野鸡寄生虫论文

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说课是一种迅速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好形式。也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新途径。本文以似蚓蛔线虫为例,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说课、似蚓蛔线虫、教学设计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室人员系统的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疑,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医学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它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说课,将其教学设计各环节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其教学改革有极大的帮助。笔者以似蚓蛔线虫为例,本着教学目标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1、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内容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第3版)第6章第2节“似蚓蛔线虫”的教学设计与分析。似蚓蛔线虫为线虫部分的代表虫种,其形态典型、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我们将其做为学习的重点虫种。似蚓蛔线虫为学生学习医学寄生虫学总论后接触到的第一种寄生虫,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总论的学习,掌握了寄生虫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概念,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系统学习本课程知识,并在教学中建立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寄生虫学其他部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本次课起到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临床实践打下基础的作用。同时在总论中我们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接下来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继续的保持下去,本次课的授课水平也有很大的关联。

而我们所面对的,是已经学习了组胚解剖等医学基础课程,能够较好的理解医学寄生虫的定居部位的大二学生,由于其尚未开始学习病理、免疫等课程,对于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学习仍有很大的难度。

2、教学目标

根据之前所述情况,并结合教学大纲,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要求学生掌握蛔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点以及生活史;

②熟悉蛔虫致病、诊断、流行;

③了解蛔虫防治部分内容。

由于形态特点是学习的'首要目的,而生活史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蛔虫并学习其致病及流行、防治等,因此将形态和生活史作为本次课重点学习内容,鉴于之前提到学生相关基础知识不足等特点,将致病作为本次课学习的难点。

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彼此间协作、讨论,培养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3、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教学目标及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拟采用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与讨论式为辅,适当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同时在授课中采用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直观的学习和理解知识。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通过图片及提问等启发学生思考虫体有可能在何处寄生,进而思考虫体寄生部位,同时从生活史上对其致病、流行、防治等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蛔虫生活史的学习及其他要点的掌握。并通过本次讨论帮助学生建立以生活史为基点展开学习的学习方法。

4、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复习总论知识,巩固相关概念,并在复习到寄生虫对宿主造成危害处,提问学生有哪些危害,当学生提到掠夺营养部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展开一篇明星运用蛔虫减肥报道,表明由于虫体掠夺营养,导致人体消瘦。在学生对新闻报道感兴趣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如:她们为什么使用蛔虫减肥、蛔虫减肥的方法是否可行?引出蛔虫,导入新课

结合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讲授法进行形态学习

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量蛔虫成虫、虫卵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蛔虫形态的讲解;

生活史学习

在学生掌握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蛔虫生活史视频,使学生形象的了解生活史;继而通过提问并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视频内容,同时结合图形示意式板书的形式,系统学习生活史;

其他知识要点学习

带领学生共同回顾生活史板书:

回顾蛔虫幼虫移行途径及成虫主要寄生部位,在此处进行延伸,适当采用情景式教学,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条蛔虫,“会如何侵入人体,在人体中如何移行,定居何处。在侵入、移行、定居的过程中与宿主会发生哪些彼此作用”等,在幽默的气氛中掌握蛔虫蛔虫特性与致病的关联,鼓励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思考蛔虫会导致那些疾病,在学生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进行提醒或补充,完善蛔虫致病部分内容,最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归纳展示;

回顾成虫寄生部位及虫卵产出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病原学诊断方法,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回顾并启发学生考虑哪些方式可以感染蛔虫,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归纳蛔虫感染普遍原因,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继而启发学生逆向思考如何预防蛔虫感染。同时并趁热打铁,介绍蛔虫治疗药物,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在授课中,为使学生掌握系统化,感染方式、感染普遍原因、致病、诊断、防治等部分内容需结合多媒体课件共同进行,一般在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告一段落,归纳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利用板书,进行小结

采用边提问,边使用归纳式板书的方式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式掌握并记忆。

强化训练、拓展深化: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如:蛔虫寄生于何处,感染普遍的原因等,当堂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情况;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如:明星蛔虫减肥依据及危害,作为一名临床大夫,怎样诊断并治疗蛔虫病患者,作为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蛔虫感染等,巩固知识,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本次课板书主要是采用图形示意式板书和归纳式板书两种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图形示意式板书—生活史

归纳式板书—总结

(1)形态

①成虫形态:雄虫、雌虫

②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感染期蛔虫卵

(2)生活史:直接发育型

(3)致病:幼虫致病、成虫致病(掠夺营养、超敏反应、并发症)

(4)诊断:病原学诊断、消化内镜诊断

(5)流行与防治:感染普遍原因、流行特点

5、课程总结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索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2],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说课”集交流、切磋、评价、诊断、反馈、探索等功能于一体,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流程等惊喜创造性设计的教研形式[3]。通过说课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各授课教师彼此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强化“说课”训练提升教师素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6):60-61.

[2]田杰,张明淑,王丹丹等.说课教学设计的具体实例与体会-机能实验学《血压影响因素观察实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22-124.

[3]蒋宏雁.“处方”说课设计.[J].临床合理用药,2011,6,4(11):142-143.

对于大规模灭绝危机,人类通常都倾向于考虑体型较大和有魅力的濒危物种。较小的生物,如,微生物、软体动物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几乎没法在人类议程上找到位置。政客、新闻界和民众几乎忽略了它们的生存危机。然而,最近一个科学家团队把这个被忽视的话题推到了聚光灯之下。他们发布了一篇有关寄生虫灭绝的论文,引发了互联网的诸多关注以及主流媒体的大量报道。这篇论文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和研究伙伴们撰写,作者们多年深入研究博物馆的收藏品和其他数据库后才完成了这项研究。该研究提出了一些令人恐慌的预警,它剖析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的意想不到的巨大后果,气候变化带来了大量毁灭全球寄生虫物种的威胁,进而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和人类健康也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分析超过457种寄生虫的数据后,论文作者表示,“按保守模式的预测,单单从气候变化引发栖息地缩减这一因素来看,到2070年,这些物种中有5%至10%可能灭绝。”如果由于气候变化和其他人为干扰因素,寄生虫的宿主物种也灭绝,那么这种寄生虫的大规模死亡可能会加剧。事实上,按最坏的设想,多达三分之一的寄生虫物种可能会绝迹。这项研究表明寄生虫灭绝可能会产生复杂的级联效应。壁虱、螨虫、绦虫、跳蚤和吸虫等寄生虫虽然声誉不佳,但在许多食物网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能够调控寄主动物的免疫系统,甚至可能有助于防止一些病原体的出现和扩散。科林?卡尔森(Colin Carlson)表示,“寄生虫对生态系统贡献颇多。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络链中占据80%的比例,相互作用的物种中它们占绝大多数,也会对宿主群体造成巨大的影响。”他是该论文的主要作者,同时也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是环境科学、政策和管理学。

可以放一些玻璃瓶子在地里,因为玻璃瓶子阳光一照就会反光,野鸡看见那里很刺眼就不会去地里了;而且玻璃瓶子有风的时候还会有呼呼的声音,也可以驱赶野鸡。

野鸡肉有寄生虫。体表常见的是羽虱,还有螨虫。体内常见的有线虫和绦虫,球虫等。野山鸡饮食是没有安全性的,有可能导致体内寄生虫或是病毒的感染,如果人吃了以后是有可能导致寄生虫感染或者病毒感染的。通过新冠肺炎的惨痛教训,吃野味导致大面积传染病发生,造成个人和国家的影响,最好以后不要吃野味,人工喂养的动物饮食,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导致寄生虫感染的几率比较低。吃肉类食物时最好要吃熟透的肉类食物,不要吃变质的肉食和死禽,避免影响身体的健康。

鸡常见寄生虫病论文

1.鸡疟原虫病鸡疟原虫属血孢子虫亚目、疟原虫科,由库蚊、伊蚊传播。在蚊体内的发育过程与鸽血变原虫相似。2.鸡住白细胞虫病鸡住白细胞虫病是由住白细胞虫侵害血液和内脏器官的组织细胞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本病在我国南方比较严重,常呈地方性流行;近年来北方地区也陆续发生。本病对雏鸡危害严重,发病率高,症状明显,常引起大批死亡。3.鸡隐孢子虫病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寄生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皮微绒毛而引起的疾病。我国已发现禽类有2个种,即引起鸡、鸭、鹅、火鸡、鹌鹑法氏囊和呼吸道的贝氏隐孢子虫,以及引起火鸡、鸡、鹌鹑肠道感染的火鸡隐孢子虫。4.鸡蛔虫病鸡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在大群饲养情况下,雏鸡常由于患蛔虫病而影响生长发育,严重的引起死亡。当剖解死鸡时,小肠内常发现大小如细豆芽样的线虫,堵塞肠道。虫体少则几条,多则数百条。肠粘膜发炎、水肿、充血。成年蛔虫虫体呈黄白色,雄虫长50~76毫米,雌虫长60~116毫米。3月龄以下的雏鸡**易感染。5.鸡球虫病鸡球虫病是鸡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它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10~30日龄的雏鸡或 35~60日龄的青年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80%。病愈的雏鸡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成年鸡一般不发病,但为带虫者,增重和产蛋能力降低,是传播球虫病的重要病源。6.鸡虱病鸡虱:鸡身上的一种寄生虫,属昆虫纲食毛目短角鸟虱科,吸食鸡血,会造成鸡的食欲不振,对疾病抵抗力力降低。7.鸡膝螨病由突变膝螨和鸡膝螨寄生于脚和脚趾皮肤磷片下面引起。8.鸡线虫病鸡的胃线虫病是指寄生在鸡的腺胃和肌胃的一类线虫所引起的寄生虫病的总称。以腺胃卡他性炎或溃疡、肌胃粘膜出血性炎症为特征。9.鸡绦虫病鸡绦虫病是由赖利属的多种绦虫寄生于鸡的十二指肠中引起的,常见的赖利绦虫有棘沟赖利绦虫、四角赖利绦虫和有轮赖利绦虫等三种。各种年龄的鸡均能感染,其它如火鸡、雉鸡、珠鸡、孔雀等也可感染,17~40日龄的雏鸡易感性**强,死亡率也**。10.鸡吸虫病鸡吸虫病,是由吸虫寄生于禽类引起的一类寄生虫病,主要有前殖吸虫病 、棘口吸虫病 、背孔吸虫病等主要疾病,虫体一般以水生动植物为中间宿主,病鸡的蛋蛋壳粗糙或产薄壳蛋、软壳蛋、无壳蛋。11.鸡组织滴虫病又称黑头病,本病多发在春末至初秋的暖热季节,鸡、火鸡、鹧鸪和雏鸡均可被感染。本病是由于组织滴虫钻入盲肠壁繁殖,进入血流和寄生于肝脏引起的。2周龄到4月龄的鸡易感性很高,潜伏期7天~12天,成年鸡也会发生,但呈隐性感染,并成为带虫者。12.鸡皮刺螨鸡皮刺螨属于皮刺螨科,寄居于鸡、鸽、家雀等禽类的窝巢内,吸食禽血,有时也吸人血。严重侵袭时,可使鸡日渐消瘦,贫血,产蛋量下降;鸡皮刺螨还可传播禽霍乱和螺旋体病。

随着数控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数控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数控类技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设计(或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鸡肉和蛋的需求不断增加,这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禽病的防治。而鸡赖利绦虫病的防治在禽病防治中不可小视。

鸡赖利绦虫属于戴文科(Davaineidae)、赖利属(Raillietina),寄生于鸡、火鸡、鸽、孔雀和野生雉鸡类的小肠中。呈全球性分布,对养鸡业危害较大,在流行区域内,放养的雏鸡可能大群感染而引起死亡。赖利绦虫种类较多,在我国各地最常见的鸡赖利绦虫有三种:四角赖利绦虫(Raillietina tetragona)、棘沟赖利绦虫(Raillietina echinobothrida)和有轮赖利绦虫(Raillietina cesticillus)。四角赖利绦虫和棘沟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蚂蚁,孕卵节片和卵袋随鸡的粪便排出体外,被蚂蚁食入后,约经两周发育,六钩蚴发育为似囊尾蚴,鸡啄食含似囊尾蚴的蚂蚁后,似囊尾蚴用吸盘和小钩吸附于小肠壁上,经2~3周发育为成虫。有轮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多种鞘翅目昆虫,如步行虫科、金龟子科和伪步行虫科的甲虫,已发现的有10个科100种以上的甲虫为其天然的和人工感染的中间宿主,虫卵被中间宿主食入后,经14~16d发育为似囊尾蚴,鸡啄食含有似囊尾蚴的甲虫后,经11~20d发育为成虫并开始排出孕节。

上述三种赖利绦虫均为全球性分布,凡养鸡的地方几乎都有这三种绦虫的存在,这可能与中间宿主蚂蚁和鞘翅目昆虫的广泛存在有关。我国各省均有发生,各种年龄的鸡均能感染,但以雏鸡最易感染。该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条件有关,若饲养条件不好且不能及时驱杀中间宿主,则感染和发病较严重,经济损失也较重。

三种绦虫常发生混合感染。虫体固着处由于小钩和吸盘的机械刺激引起肠炎和出血。大量感染时虫体集聚成团,导致肠阻塞,甚至肠破裂而引起腹膜炎。其代谢产物中的毒素被吸收后可引起中毒反应,出现神经性痉挛。棘沟赖利绦虫的顶突深入肠黏膜,引起结核样结节或溃疡。患鸡在临床上表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泻,渴感增加,体弱消瘦,翅下垂,羽毛逆立,蛋鸡产蛋减少或停产。雏鸡发育受阻或停止发育,可能继发其他疾病而死亡,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研究本病对于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意义。

但迄今为止,本病对养鸡业所产生的影响还不够清楚,本病在洛阳地区的发病情况也不太清楚。为此拟题对洛阳周边地区笼养蛋鸡赖利绦虫感染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国内外同类设计(或同类研究)的概况综述

鸡赖利绦虫病是由四角赖利绦虫(Raillietina tetragona)、棘沟赖利绦虫(Raillietina echinobothrida)和有轮赖利绦虫(Raillietina cesticillus)寄生于鸡小肠中而引起的一种绦虫病。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印度、苏丹、老挝、越南、伊朗、巴西、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墨西哥等地均有报道。国外的研究在绦虫的形态结构和药物治疗方面研究较多。如. Nurelhuda, . Elowni, and T. Hassan(1989)对吡喹酮的抗四角赖利绦虫能力的研究; . ELOWNI,. NURELHUDA AND T. HASSAN(1989)对氯硝柳胺的抗赖利绦虫效果的研究,Chiranjeeb Dey ; K. K. Misra(2015)研究的棘沟赖利绦虫体表内膜的超微结构;Madhumita Mondal, Debalina Mukhopadhyay(2015)等人研究的棘沟赖利绦虫的油脂类和脂肪酸的分析;Shyamashree Dasgupta . Bishnupada Roy(20XX)对甲醇提取物的抗赖利绦虫能力的研究等。

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如广西、贵州、四川、云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河南、陕西、新疆、内蒙古、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北等地均有报道。如张序(2015)等人调查统计了黑龙江的棘沟赖利绦虫的感染率为,四角赖利绦虫的感染率为;李正根等(2015)调查了福建赖利绦虫的感染情况;刘孝刚(20XX)等人调查报道了辽宁赖利绦虫的发生情况。本病在河南也不容忽视,李任峰等(2015)也报道了河南赖利绦虫的感染情况;高金海(2015)等人报道了河南赖利绦虫的感染率为。

虽然本病在我国广泛流传,危害严重,但进行的研究工作并不多,国内对本病原引起机体组织损伤的确切分布还未搞清,对肉品质量的鉴定和卫生评价还没有进行。早期诊断技术没有用于生产,各地的发生报道和调查都是以死后的病原学诊断为依据的。目前养禽生产中对本病的防治工作处于一种盲目被动状态,缺乏免疫监测、主动控制以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等。

参考文献:

[1].张序,张继虹,何丽红,鸡赖利绦虫病的诊治 中国家禽期刊,2015年 第26卷 第24期.

[2].刘孝刚,于金玲等,鸡寄生虫流行区系调查 畜牧与兽医,20XX年 第42卷 第3期.

[3].宋铭忻等.兽医寄生虫学[M].科学出版社.

[4]. Madhumita Mondal, Debalina Mukhopadhyay, Debasree Ghosh等,Analysis of Major Lipid Classes and their Fatty Acids in a Cestode Parasite ofDomestic Fowl, Raillietina (Fuhrmannetta) Echinobothrida,Proc. zool. Soc. 62 (2): 131–137 (2015).

课题设计(或研究)的内容

洛阳周边地区笼养蛋鸡赖利绦虫的感染率。

洛阳周边地区笼养蛋鸡赖利绦虫的感染强度。

洛阳周边地区笼养蛋鸡赖利绦虫的种类。

设计(或研究)方法

通过对病死鸡的解剖,调查笼养蛋鸡赖利绦虫的感染情况,统计出其感染率并分析其原因。

通过剖检计数算出感染强度。

通过采集赖利绦虫头节、压片、显微观察及拍照,确定赖利绦虫的种类。

实施计划

(2) ~:实地调查,病原鉴定。

(3) ~:统计数据,撰写论文。

论文题目:企业项目投资全面预算管理探讨

引言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所做出的具体安排。财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等共同构成企业的全面预算。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有利于增加企业的透明度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全面预算是各单位、各部门的奋斗目标、协调的工具、控制的标准、考核的依据,在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手段也在逐步变化,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企业重要管理手段之一。施工企业为实现滚动的可持续发展,更注重 开源节流 ,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 节流 的有效途径。

首先,在市场份额一定、投标报价相差无几的情况下,降低成本费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在扩大承揽任务的基础上,企业始终坚持以成本费用控制为重点,从而为直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全面预算管理实行程序化管理,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讨价还价过程,人人参与,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最后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将经济效益目标落到实处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第三,企业预算管理的重心从经营结果、目标利润延伸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并进而扩展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

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最新数控技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各类报告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全面预算管理是对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是一项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管理工作,需要充分的双向沟通以及所有部门的参与。但目前来讲,大部分的施工企业预算管理是由财务部门 一手包办 ,单纯为了编制预算而编制预算,没有将预算管理与企业的管理结合起来,没有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作用。由财务部门编制的这种全面预算管理完全是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编制的,由于部门隔阂或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全面预算不科学,执行难。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概念理解不深,没有把全面预算管理当作一种管理方法来运用。

施工企业传统管理干扰全面预算的执行对当前施工企业来说,大部分企业仍然是分权式的三级管理模式,分(子)公司或项目部在这种模式下有很大的自主权,只要他们各自能按照所编制的预算完成任务,就能确保公司目标的实现。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虽然分(子)公司经理或项目部经理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毕竟是在公司授权下经营,公司领导有时会因考虑企业整体利益而使得部分单位不能按预算执行,分(子)公司经理或项目部经理有时也会以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为由,跟公司领导诉苦从而不执行预算。遇到这种情况时,大家认为有无预算无所谓,反正都还是听公司领导的。施工企业这种传统的人性化管理方式,阻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推行。

对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没有系统地考评与激励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施工企业仍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每年度对分(子)公司或项目部进行考核,但仅限于对实现利润的考核以及上缴公司管理费、职工工资发放情况等方面;预算执行情况只是简单地与预算值进行比较,没有预算分析说明,也没有对预算执行情况一个系统的评价与相应的激励措施。全面预算管理不能发挥其真正的管理作用。

关于鸡的寄生虫论文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各高校也开始开设兽医专业,兽医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实施家畜家禽疾病的诊疗、防治、检疫及畜产品卫生检验等。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畜牧兽医 毕业 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鸡大肠杆菌病病因分析和预防治疗

在近十几年的肉鸡生产中,养殖户为了控制大肠杆菌及某些细菌感染,在使用饲料添加剂及治疗中盲目应用一些抗菌药物,从而导致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并日趋严重。事实上,因为大肠杆菌可通过菌毛将其抗药性质粒传递给其他大肠杆菌,所以,大肠杆菌的抗药性形成较快,环境中大肠杆菌耐药性菌株越来越多。

近几年来,地区实验室曾多次无菌采取疑似大肠杆菌病的本地病鸡、死鸡的心血、肝、脾、肾等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引起试验鸡只发病的病原为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地区大肠杆菌对硫酸安普霉素、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对新霉素、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耐药。曾经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出现了不敏感和不同程度的耐药,提示在以后的肉鸡生产中应慎用抗生素,在使用药物治疗大肠杆菌病时,要充分利用药敏试验,为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并需注意交替用药,按疗程投药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1、病因分析

免疫抑制

主要是由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的感染继发造成。往往会先破坏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屏障系统的完整性,致使被感染鸡只不同程度地出现免疫抑制等,从而为大肠杆菌的入侵打开了门户。

免疫应激

某些应激反应可引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如接种疫苗时鸡群产生的应激反应以及免疫程序设计不当都会引起鸡群抵抗力下降或呼吸道症状,从而造成大肠杆菌感染和继发感染。

有害环境

有害的环境因素也是引起大肠杆菌感染主要原因之一。 饲养 管理差,环境污染严重,应激因素长期存在,都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如气候突变、寒冷、闷热、通风换气不良、氨味过浓等应激因素,使鸡群抗病力减弱,大肠杆菌乘机侵入,引起机体发病。卫生条件差,粪便、污水、病死鸡等不能无害化处理,从而造成了鸡场环境污染严重,细菌、病毒大量存在。对消毒工作不重视或不严格,饲养密度过大,潮湿的环境又为大肠杆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饮饲及营养状况

日常生产中,饲养方式、饮水等会直接影响到鸡群营养状况的好坏,日粮营养水平的高低以及不同营养成分之间的平衡状况等都是引发大肠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如饲料营养缺乏(维生素等含量不足)、饲料霉变等,会导致鸡抵抗力下降,对大肠杆菌易感性增加,引起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2、预防与治疗

对本病的防控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治疗要坚持尽早发现、尽快投药治疗的原则。

预防 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对饲料进行合理搭配,保持饲料、饮水清洁,及时清除粪便等。饲养密度过大的鸡群,要适度调整,保持良好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骤冷骤热,以减少各种应激等诱发因素。

加强消毒。定期对场地、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注重带鸡消毒。污染严重或常发病鸡场,要根据情况适当缩短消毒间隔时间,一般5~7d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疫苗接种预防。接种大肠杆菌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该病的发生,但因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对有条件的已发生污染的鸡场建议用本场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制作灭活菌苗进行免疫接种,效果可靠。

加强种蛋管理,建立健康的种鸡群。大肠杆菌可因种蛋带菌而垂直传播,因此,必须做好种鸡群大肠杆菌病的净化工作。

对病鸡不能留作种用,一律淘汰。另外,种蛋本身不带菌,但由于捡拾不及时或者产蛋箱卫生状况不良,使种蛋与粪便接触而受到污染。因此,孵化场还须作好对种蛋的消毒,以减少种蛋污染。在种蛋入孵前必须做好药物消毒工作。如果有条件,种蛋产出后2h内应用药物熏蒸消毒或用的过氧乙酸进行带鸡喷雾消毒,确保种蛋有最高的孵化率和健雏率。

实行全进全出制。全进全出的饲养 方法 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避免不同日龄、不同批次鸡群间的交叉感染。同时,鸡群尽可能采用封闭式管理,这样可减少或杜绝鸡群与大肠杆菌的污染物接触,防止本病发生。

加强饲料饮水的兽医卫生监测。饲料的采购、贮存和加工等环节要加强卫生管理,防止发霉、变质,减少大肠杆菌的污染。对水井、水塔和水箱等储水设施以及输水管道要经常清理、定时消毒。

药物预防。在饮水或饲料中按预防剂量投喂抗生素可对该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有效控制其他疾病。在基层服务中发现,很多其他疾病导致大肠杆菌病的继发或混合感染,如鸡沙门氏菌病、霉形体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喉气管炎、新城疫等。对于这些疾病,目前都有较好的疫苗或药物进行预防。因此应制定适合本场的防疫程序并认真实施,尽可能防止其他疾病的发生,这样也就间接的起到预防和减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治疗

(1)首先,病鸡隔离,及时治疗。对急性经过的不及救治的病死鸡做好焚烧掩埋及消毒工作。(2)加强饲养管理,消除诱因,加强卫生消毒。(3)合理使用抗菌药。通过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克服盲目用药,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择和交替使用抗菌素。(4)使用中药。一般情况下,单纯因大肠杆菌感染而发病者较少,大部分都是继发或混合感染,辩症施治,合理搭配中药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方剂:黄连50g、黄芩60g、紫花地丁40g、赤芍30g、栀子30g、地榆60g、大黄40g、木香30g、白头翁50g、知母30g、秦皮50g、甘草30g,烘干粉碎后,按500g拌饲料100kg自由采食,连喂3d,可较好的控制病情。(5)综合措施。根据用药史及病情,全面分析药理并通过药敏实验筛选,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式综合治疗,并在饲料中2倍量投服维生素C保健粉,同时饮用电解多维,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防制该病的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各个环节的卫生消毒,减少各种诱发因素,严格执行卫生防疫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有效控制容易并发和继发该病的病原是防止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由于各地大肠杆菌的血清型,特别是优势血清型存在差异,有效而通用的菌苗尚未出现,因此筛选地区性免疫原性优良的大肠杆菌菌株制作菌苗,乃是防制鸡大肠杆菌病及有效进行免疫预防的基础。建议有条件的鸡场,最好采用自家灭活苗,这样效果可靠,更适用于血清型复杂的地区。

参考文献:

[1]郭万柱,吴彤,陈瑶先.动物微生物学[M].四川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丁红雷,王豪举,杨红军.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J].动物医学进展,2005,(8):111-113.

[3]刘玉涛,周伦江.闽北地区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血甭型鉴定[J].福建农业学报,2000;15(3):15-17.

浅谈鸭曲霉菌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剖解和治疗

鸭曲霉菌病,又称鸭曲霉菌性肺炎,主要是由烟曲霉等真菌引起的鸭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在呼吸器官组织中发生炎症,尤其是在肺和气囊出现灰黄色的结节,胸腹部气囊也可能有霉菌斑。此病主要发生于雏鸭,多呈急性经过,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成年鸭多为散发。2013年5月罗山县某鸭场饲养的肉鸭发生了一起以肺和气囊出现灰黄的结节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及实验室检查,初步确定为鸭曲霉菌病,并结合病情,给予药物治疗,基本控制了病情。

1、发病情况

该鸭场饲养的5 000只樱桃谷肉鸭,在16~18日龄起开始发病,最初每天发病10~20只,后每日发病达30~50只,每日有15~20只鸭死亡,全程共发病约1 800只,死亡516只,发病率36%,病死率。在发病初期,养殖户认为是大肠杆菌病,并使用抗生素治疗,但不见效果。

2、临床症状

患鸭病初精神不振,眼半闭,羽毛松乱无光,食欲减退或废绝。随病情发展,病鸭气喘、呼吸困难、加快,胸膜部明显煽动,渴欲增加,嗜睡,常呆立或伏卧在地,气喘,口腔和鼻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粪便稀薄,呈白色或绿色,急剧消瘦,出现死亡。

3、剖检变化

主要病变在肺和气囊,肺充血、切面流出红色泡沫液,肺实质中有大量大头针帽或小米粒大小的灰黄色结节,有的在胸部气囊也可见,病程稍长的鸭肺部结节融合成更大的黄白干酪样结节,结节切面呈明显的层状结构,气囊增厚、混浊,肝脏轻度肿大,肠粘膜充血,有的可见腹膜炎。

4、实验室诊断

取肺病灶的霉菌结节或霉菌斑少许,涂于载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钾溶液1~2滴,混匀透明后,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可见有分枝和横隔的曲霉菌菌丝及孢子。

5、治疗

立即更换新鲜的饲料,更换垫料,并把垫料下的土铲去一层,同时,配合中草药治疗。

方组:升桔梗260 g、蒲公英500 g、苏叶500 g、枇杷叶15 g、知母20 g、金银花30 g。上药共煎汤得1 000 ml(1 000羽雏鸭1 d用量),拌料内服,3次/d,另外在饮水中加高锰酸钾。同时,对病重雏鸭进行特殊护理,用滴管滴服上述药液,2次/d, ml/次。鸭群按以上方法治疗5 d后症状逐渐消失,7 d后停止用药,但是仍有个别病重鸭死亡。

6、体会

曲霉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一般最常见而且致病性最强的为烟曲霉菌,其孢子在自然界分布较广泛,常污染垫草及饲料,除此之外,其他曲霉菌也可引起感染,如黄曲霉、黑曲霉及构巢曲霉等。曲霉菌对外界具有显著的抵抗力,干热120℃经1 h、煮沸5 min,方可杀死。消毒剂,如,福尔马林、水杨酸、碘酊等需经1~3 h,方可灭活。霉菌孢子可随空气传播,健康鸭通过吸入含有霉菌孢子的空气或采食染菌饲料,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在种蛋孵化过程中,霉菌还可穿透蛋壳而使初生鸭感染。因此,防控曲霉菌病的综合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此病目前还没特效治疗办法,重在预防,特别要注意鸭舍的通风和防潮湿。(2)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理鸭粪,更换垫料,不垫发霉的垫料。(3)加强饲料贮存和保管工作,不喂已霉变的饲料。(4)鸭舍、饲槽、饮水器等器具要定期消毒。(5)喂料时要少喂勤添,避免料槽中饲料积压。(6)如果鸭群已被污染发病,病鸭要及时隔离,清除垫料和更换饲料,鸭舍要彻底消毒。

试谈犬皮肤病的诊断

1发病情况

犬的皮肤病病因复杂,种类繁多,防治难度较大,其中一些还可传染给人。凡能惹起犬皮肤瘙痒、脱毛、结痂和皮肤异常变化的疾病统称为皮肤病。如何进步治愈率,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复发率,是宽广宠物医护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犬皮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作,但以夏、秋季多发,冰冷的冬季少发。经过对109例皮肤病犬的 总结 ,发现犬皮肤病主要为螨病(62例,占)和真菌性皮肤病(32例,占),且大多数还是螨虫和真菌的混合感染性皮肤病。

螨病中常见的螨虫有蠕形螨、疥螨和耳痒螨,真菌性皮肤病主要为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感染;此外,犬皮肤病中尚有过敏性皮肤病(5例,占)、营养缺乏性皮肤病(4例,占)等。犬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病,病因复杂,种类繁多,防治难度较大,一些还是人兽共患。2012年以来,笔者曾先后接诊犬皮肤病75例。犬皮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作,但以夏季、秋季多发,冰冷的冬季少发。47例皮肤病中,螨病28例,占,真菌性皮肤病19例,占。大多数是二者混合感染。螨病中,常见蠕形螨、疥螨和耳痒螨,真菌性皮肤病主要为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感染。

2病症

病原为耳痒螨,主要寄生于犬耳道内,有时也爬到身体其他部位惹起局部损伤,有高度传染性。临床表现为耳道发炎、充血、耳道内有多量红褐色或灰白色分泌物,并有腥臭味,耳壳内侧潮红糜烂,犬不时抓耳挠腮,或用头磨蹭空中或笼壁,体表散布拇指盖大血痂并构成脱毛区。犬皮肤病普通临床表现为剧痒、脱毛、结痂、皮肤肥厚以及患部呈现红斑、丘疹等,病症相似。要做好鉴别诊断。

蠕形螨病

由犬蠕形螨寄生于犬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内惹起。正常情况下,犬体表也有少量蠕形螨存在。当机体应激或抵御力降落时,大量繁衍,引发疾病。患犬病初表现颜面两侧皮肤潮红、充血。

继之脱毛并构成许多皱褶,然后扩散到额部、背部、胸腹下以致全身。病部有1~5个小的和周围界限明白的红斑状病变,痒感不剧烈。严重时,身体大面积脱毛,浮肿,呈现红斑、皮脂溢出和脓性皮炎,瘙痒。

疥螨病

本病病原体为犬疥螨,传染性较强。主要经过接触感染,过度拥堵、暗淡、潮湿等较差的卫生条件会加剧疾病的发作和展开,人接触病犬也可感染。检查发现,虫体主要寄生于耳尖外侧、尾根、脚爪、口周围及眼圈等皮薄毛稀的部位,病变也多发作于此,严重者可扩散至全身。表现剧痒,不时抓挠啃咬,患部脱毛、结痂,耳壳边缘、尾根、脚爪处皮肤增厚,密布糠麸样厚痂。

根据病史和奇痒、脱毛、结痂等临床病症可树立初步诊断。确诊用皮肤病诊断液,方法同蠕形螨病。犬疥螨呈宽卵圆形,雌虫平均大小约为380μ×270μ,半透明,白色,体表覆以相互对等的细毛;雄虫平均大小约为220μ×170μ,其外形同雌虫相似。

耳痒螨病

根据病史和临床病症可树立初步诊断。确诊也可用皮肤病诊断液,方法如下:用掏耳勺刮取耳道分泌物,置于载玻片上,滴加诊断液2~3滴,混匀后加盖玻片,压薄后镜检。若被感染,则虫体和虫卵明晰可见。痒螨呈椭圆形,足体凸出。雄虫第4对足不兴隆,不能伸出体边缘,比第3对足短3倍:雌虫第3、4对足无吸盘。

皮肤癣菌病

又称癣,是由皮肤癣菌侵袭毛发、爪和皮肤等角质组织惹起的真菌性皮肤病,病原体主要有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等。潮湿、暖和的气候,拥堵、不洁的环境以及缺乏阳光映照等是惹起本病的主要诱因。患犬大面积严重脱毛、瘙痒,体表散布红色丘疹,脱毛区掩盖油性厚痂,刮去痂皮暴露潮红或溃烂的表皮,严重者构成溃疡。随着病程延长,患部呈现色素冷静,毛根易脱,毛干易断。

过敏性皮肤病

如湿疹、荨麻疹等。湿疹是表皮和乳头层由致敏物质所惹起毛细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高的一种过敏性炎症反响,临床上以患病皮肤发作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及鳞屑等皮损,并伴有热、痛、痒病症为特性。荨麻疹是皮肤乳头层和棘状层血管渗出液增加的一种过敏性疾病,临床以患病皮肤突然发作许多圆形或扁平的疹块和疾速消散,并伴有皮肤瘙痒为特性。惹起犬过敏的要素有昆虫的叮咬、暗淡潮湿的环境、烈日暴晒、刺激性药物、营养失调、代谢紊乱以及机体内在的一些过敏因子等。

营养缺乏性皮肤病

本病有一定群发性,多由饲养管理不当、消化吸收障碍招致某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而惹起。如犬食物单一,或长期饲喂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或饲喂蜕变食物等可构成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硒、钙等缺乏。患病犬被毛干枯,毛易断易脱,皮肤表面有豆粒大或拇指盖大小的出血斑,皮屑增加,痒感不明显。

其他

包括由葡萄球菌等惹起的细菌感染,由犬瘟热病毒感染呈现的硬脚垫病,角质层下脓疱性皮肤病,维生素A过多症,毛细血管扩张症,溢脂性皮炎,中毒性皮炎,自体免疫性皮肤病等。

3治疗

根据皮肤病盛行特性,采取“彻底检查,洗浴去痂、重复用药、辨证施治、消弭病因、消毒环境”等综合性防治准绳,中止平面式用药(体内、体表、环境),根据病情不同,采用“轻则治其标,重则治其本”的方法,治疗务须彻底,以防复发。

伊维菌素注射液

该药为广谱驱外寄生虫药,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疥螨、蠕形螨、耳痒螨惹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对虱子、跳蚤和蜱也有防治作用。犬按~ ml/kg体重量·次,皮下注射,1次/周。

癣螨净擦剂

该药为纯中药配方,无毒反作用,具有杀螨、抗菌、止痒以及除虱、灭蚤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疥螨病、耳痒螨病、蠕形螨病、真菌性皮肤病、过敏性皮炎、湿疹等惹起的皮肤病。该药外用,于患部涂擦,1~2次/d。耳痒螨病、中耳炎时,应向耳道内滴入药液3~5滴,再清算干净,1次/3d。

癣螨净浴液

该药也系纯中药配方,无毒反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晚期全身性、顽固性皮肤病,如疥螨病、蠕形螨与真菌混合感染性皮肤病、真菌性皮炎、脓皮病、过敏性皮炎、湿疹、脱毛症及自咬症等。该药外用,用前先用温水稀释100~200倍,将患犬药浴8~10 min。另外该药还可用于环境、宠物用具的消毒。

癣螨净注射液

药具有杀螨抑菌功用强、作用耐久等特性。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螨虫、真菌惹起的传染性皮肤病。特别对蠕形螨、真菌混合感染的顽固性皮肤病、脓皮病有特效。剂量:005~ ml/ kg体重量·次,皮下注射,1次/7d。

益康唑霜

该药为广谱抗真菌药,对皮肤真菌有杀菌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犬的皮肤、毛发、爪的真菌病。该药外用,于患病涂擦,2次/d。

灰黄霉素

其能有效抑止小孢子菌、毛癣菌等真菌,临床用来治疗由真菌惹起的皮肤病。剂量:20 mg/ kg体重量·次口服,连用30 d。

受体阻断药

本类药物主要有盐酸苯海拉明、盐酸异丙嗪、扑尔敏、扑敏灵等,能选择性地对立H1受体所致的血管扩张作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各种皮肤、粘膜的过敏反响,如湿疹、荨麻疹等。另外,维生素C、糖皮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钙制剂、麻黄碱等也有抗过敏作用,是防治皮肤病常用的辅助药物。苯海拉明,剂量:~1 mg/kg体重,肌肉注射。内服:30~60 mg/次。

由各种寄生虫引起的鸡病,叫做鸡的寄生虫病。根据鸡寄生虫寄生的部位可将其分为体内和体表两类。体内的寄生虫主要是原虫和蠕虫。体表寄生虫主要是螨虱等。表3列出了常见寄生虫的种类、寄生部位和特征及鸡感染后的主要症状和危害:

" role="table

表3 鸡常见寄生虫及其感染后的主要症状

" role="table

表3 鸡常见寄生虫及其感染后的主要症状(续)-1

鸡寄生虫病的发生需要其具有一定的致病作用和数量,有的寄生虫还需要中间宿主或传播者作媒介,有适当的外界环境条件。同时还有易感鸡的存在,即鸡处于易感年龄或因其他原因而使抗病能力降低。当这些条件都具备时,鸡寄生虫病就会发生或大规模流行,鸡的寄生虫病虽种类很多,但大多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

(1)一般情况下,多呈慢性发病经过,病程较长,并具有传染性。这是因为寄生虫从侵入鸡的机体到发育繁殖,并达到一定的数量,需要有一个过程。所以开始时病情并不明显,只有当虫体数量增加、发育达到成熟,有的产生相当量的毒素时,症状才明显表现出来。

(2)同营养缺乏症相似,出现消瘦和贫血等。因为寄生虫无论寄生在体内还是体表,均从所寄生的鸡体获取营养,从而导致鸡缺乏营养,降低了鸡的生产性能,致使鸡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鸡的肉、蛋品质下降,有的鸡甚至要废弃淘汰,从而使经济效益降低。同时,降低了鸡的抗病能力,诱发其他各种疾病。

(3)组织器官受损。寄生虫入侵鸡体后,给鸡带来各种损害:多种寄生虫吸食鸡的血液或细胞组织,损伤鸡的肠粘膜等,比如鸡蛔虫幼虫在鸡体内移行,穿过内脏组织器官,从而使其受损伤。这些幼虫也常可携带病原微生物,使鸡感染相应传染病;而且,这种组织损伤又为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创造了条件。此外,有些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大量寄生时,常团聚在一起,导致肠道、胆管受阻塞等。还有些寄生虫在鸡体内寄生,并生长发育,结果体积逐渐增大,压迫周围的组织器官。

(4)毒素中毒。有些寄生虫在生活过程中分泌毒素,使鸡中毒,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引起鸡的生理机能紊乱。

1.土鸡常见吸虫病病性前殖吸虫病病性 前殖吸虫病又称蛋蛭病,是由于前殖吸虫寄生于鸡的直肠、输卵管、法氏囊、泄殖腔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以输卵管炎、产蛋机能紊乱为特征。本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 前殖吸虫的生活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是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是各种蜻蜓的幼虫和成虫。前殖吸虫成虫在宿主寄生部位产卵后,虫卵随粪便进入水中被淡水螺吞食,虫卵在淡水螺依次发育为毛蚴、胞蚴和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在水中进入蜻蜓幼虫体内发育成囊蚴,囊蚴在蜻蜓幼虫或成虫体内长期保持活力,当鸡啄食了含有囊蚴的蜻蜓幼虫或成虫而感染,囊蚴进入鸡体内发育成童虫,童虫运行到泄殖腔、输卵管及法氏囊等处寄生,并发育成成虫。 本病在野生禽之间的流行常构成自然疫源,带虫鸡是本病的主要污染源。本病流行多出现在有蜻蜓的季节。江湖河流交错的地区,各种淡水螺的滋生和蜻蜓的繁殖,有利于本病的流行。 前殖吸虫对鸡可引起明显的症状,初期食欲、产蛋正常,但由于虫体刺激输卵管粘膜,并破坏腺体的正常机能,使产蛋量下降,畸形蛋、软壳蛋、无壳蛋增加。随着输卵管炎症的加剧,病情继续发展,患鸡出现食欲减退、消瘦、精神不振、羽毛脱落、产蛋停止,有时从泄殖腔中排出卵壳的碎片或石灰水样液体,并可见腹部膨大,肛门潮红突出。后期体温升高,渴欲增加,严重者甚至死亡。 鸡棘口吸虫病病性 鸡棘口吸虫病是由棘口科的吸虫寄生于鸡的直肠、盲肠和小肠中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除鸡以外,火鸡、鸭、鹅、其他鸟类等也易感。鸡棘口吸虫病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对雏鸡的危害性较大。 棘口吸虫的生活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是锥实螺,第二中间宿主除锥实螺外还有扁卷螺和蝌蚪等水生动物。棘口吸虫的成虫在宿主体内产卵,虫卵随粪便排至外界。落于水中的虫卵在31℃~32℃的条件下,孵出毛蚴。毛蚴游于水中,遇第一宿主螺即侵入,先发育成胞幼,再发育成尾蚴。尾蚴离开螺体,游动于水中,又钻入第二中间宿主体内变为囊蚴。也有成熟的尾蚴不离开螺体,直接发育成为囊蚴的。当鸡吞食了这些含有囊蚴的宿主或囊蚴而被感染,囊蚴在鸡的消化道内囊壁被消化液溶解,幼虫脱囊而出,吸附在鸡的直肠和盲肠粘膜上经16~22天发育为成虫。 病鸡由于棘口吸虫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和毒素作用,引起肠粘膜损伤和出血,表现症状为食欲减退、下痢、消瘦、贫血、生长发育受阻,严重的引起死亡。 鸡背孔吸虫病病性 鸡背孔吸虫病是由背孔属的多种吸虫寄生于鸡的盲肠和直肠内引起的病变。该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呈地方性流行发病。 背孔吸虫的中间宿主是圆扁螺。背孔吸虫的成虫在鸡的肠腔内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卵在适宜的环境下,孵出毛蚴。毛蚴进入圆扁螺体后,先发育为胞蚴,再发育成雷蚴和尾蚴。成熟的尾蚴在圆扁螺体内或离开螺体附着在水生植物上发育成囊蚴。当鸡啄食含有囊蚴的圆扁螺或水草时被感染,囊蚴附着在鸡的盲肠粘膜上发育为成虫。 感染鸡背孔吸虫病的病鸡出现下痢,稀便中常带粉红色粘液,渐进性消瘦和贫血,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严重者可发生死亡。剖检可见盲肠粘膜损伤、发炎、粘液增多,粘膜面可发现大量叶片状虫体。 2.土鸡常见吸虫病的治疗 丙硫苯咪唑:内服,一次量,每kg体重20mL,休药期10天;伊维菌素注射液:皮下注射,一次量,每kg体重(以伊维菌素计量),停药期35日;阿苯达唑:内服,一次量,每kg体重 15mL;芬苯达唑粉:3个月驱虫一次,饲料拌入本品700g/t,连喂7天。 3.土鸡常见吸虫病的预防 加强土鸡放牧管理 给土鸡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不要在沼泽和低洼地区放养土鸡。避免鸡在清晨、傍晚以及雨后到池塘边采食蜻蜓幼虫和成虫。 加强青饲料和饮水的卫生管理 不用新鲜水生青饲料喂鸡。在低湿、沼泽地采集的水生青饲料要经过阳光曝晒等无害化处理。饮用水要来自清洁的井水、自来水或流动的河水。 定期驱虫 驱虫的次数和时间必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及条件相结合。预防性驱虫可选用低毒、安全的驱虫药。常用伊维菌素预混剂按每kg体重,混合在饲料中投喂,连用 5 天。 搞好粪便处理 鸡的粪便要及时清除并进行堆积发酵等处理杀死虫卵,特别是驱虫后的粪便更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平时鸡汤喝多了,你有没有想过鸡身上有哪些地方是不能吃的呢?哪些部位又是营养价值最高的?跟着我来了解这些生活小常识,选择健康的食物,过精致的生活吧~

鸡有适合人吃的部位和不适合吃的部位,只要你吃对位置,对身体还是益处多多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鸡身上那些不适合吃(并非绝对)的部位:

1、不能吃鸡皮

鸡肉富含优质蛋白,同时单位脂肪含量极低,但是鸡身上并非没有脂肪。鸡身上绝大多数的脂肪都贮存在鸡皮里。脂肪的高热量会影响人体健康,另外其脂肪酸构成对人体来说也不合宜。另外,鸡皮中还有一些淋巴组织,这些淋巴组织也是不适合食用的。还有,鸡皮中还容易蓄积大量的寄生虫,如果处理不干净,很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

2、不能吃鸡屁股

鸡屁股除了含有大量脂肪外,还聚集着无数个淋巴小结,这些淋巴中含有大量吞噬病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但无法被分解,长时间饲养之后,鸡屁股就成了贮存病毒、病菌的“大仓库”,所以,鸡屁股不能食用。

3、不能多吃鸡杂

一般的鸡杂包括鸡心、鸡肝、鸡肠和鸡胗等。我们知道,肝脏是代谢、解毒的器官,肾脏是排泄有害物质的器官,鸡胗则是磨碎食物的场所。这三种内脏与一些有害物的代谢直接相关,有害物质可能会在此残留,而心脏则没有此类问题。因此,鸡肝、鸡肾、鸡胗、鸡肠不要频繁大量地食用,当然,偶尔食用无妨。

说了这么多,那么鸡身上到底哪个部位能吃呢?建议大家只吃鸡肉。鸡肉的营养构成非常健康,拥有充足的蛋白质,没有大量的脂肪和有毒害物质,这也是小于老师推荐大家吃鸡肉的原因。

鸡的脂肪少,容易消化,有益五脏、健脾胃、补虚亏、强筋骨及美容等功效。中医认为鸡肉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益五脏、补虚损的功效,可用于脾胃气虚、阳虚引起的乏力、胃脘隐痛、浮肿、产后乳少、虚弱头晕的调补,对于肾精不足所致的小便频数、耳聋、精少精冷等症也有很好的辅助疗效。

鸡肉:具有益气养血、滋养补虚,母鸡偏于补养阴血,用于老人、妇女产后虚弱、体弱多病者。公鸡偏于温补阳气,青壮年食之较为适宜。

鸡蛋:用于养阴润燥,益血安胎,和胃补脾,病后体虚,乳汁减少,治心烦不眠等。

鸡蛋壳:能制酸止血,能治疗胃病、胃酸反胃、呕吐、咳血、便血、治溃肠病、胃炎有泛酸者等病症,研末内服,成人每次3g,每日3次,小儿酌减。

鸡蛋清:具有清火消炎的功能,润肝利咽,清热解毒,主要用于治疗腮腺炎,用蛋清调少许白矾,涂于腮腺肿胀周围亦可用蛋清治疗烧伤、烫伤,涂于患处即可。

鸡蛋黄:滋阴养血。

鸡油:能够消炎润肤。对治疗烧伤、烫伤有较好的疗效。将适量的鸡油置于瓶内,塞紧瓶盖,数日后变成液体,用消毒棉球蘸涂患处。

鸡血:具有祛风、活血、通络的功效,对月经不调、子宫出血、哮喘溃疡、慢性肝炎有一定疗效。对小儿惊风、口面歪斜、目赤流泪等病症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鸡肫(胃内膜):黄色,多皱纹,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具有消食积、健脾胃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食积胀满、呕吐反胃,尿遗精遗等,研末吞服,每次3g。

鸡皮:用于烧疮面的植皮。

鸡脑:补脑填髓、养心镇惊,能够治疗心虚胆怯、多梦易惊,小儿惊悸。

鸡肝:能够补肝明目,益肾安胎。常用于肝虚目昏,视物不清,阳萎不举等症。

鸡胆汁:具有消炎止咳,解毒去痰,明目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百日咳、慢性气管炎,小儿菌痢等症。

鸡心:能够补心养心,和血安神。适用于心慌气短,出汗乏力,心烦失眠,低热盗汗等症。

鸡寄生虫病主要有鸡蛔虫、鸡绦虫、鸡羽虱、鸡螨等4种,对鸡生长发育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以减少这些病害给养鸡户养鸡造成的损失。

这种虫子主要寄生在鸡的小肠子里,是一种圆形,淡黄色的线虫,一般长50~110毫米。鸡得了这种病后,产蛋量下降,严重时贫血,甚至由于蛔虫堵塞肠道死亡。治疗方法是:早晨放鸡的时候,给鸡吃2片“驱虫净”,一星期后再给鸡吃2片“驱虫净”,就可以把蛔虫给打下来。也可用鲜辣椒给鸡驱虫,每只鸡每次用鲜辣椒一个切碎,给鸡灌服,也有较好的驱虫效果。

这种虫一般都寄生在鸡的小肠子里,是一种白色的带状分节虫,大约长25厘米以上,小的只有0.5~3厘米,头节上有吸盘和钩子,刺附在鸡肠上。鸡得了这种病,瘦弱、贫血、严重时死亡。治疗方法是:可以给鸡吃“杀绦灵”,用量可以根据鸡的病情来定。用槟榔煎汁给鸡喝,效果也较好。

常见的有鸡大体虱,羽干虱和头虱。大体虱长约3~4毫米,大都寄生在鸡的肛门下面,胸、背、翅膀下面也有。头虱长约2.5毫米。寄生在鸡的头部和颈部。羽干虱长约1.7~2毫米,寄生在鸡翅膀上。这几种鸡虱对鸡的生长发育和下蛋都有一定的影响。治疗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600倍液喷洒在鸡身上轻轻地揉搓,使药液均匀,就能把鸡虱杀死。过10天再按此方法治一次。还可用神奇药笔捣碎撒洒在鸡窝。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鸡螨鸡螨大约有20多种。其中:鸡刺皮螨白天隐藏在鸡窝的暗缝里,夜里爬出来吸鸡的血,对鸡的危害很大。治疗方法是:用神奇药笔研成粉末,撒洒在鸡羽毛上。每隔5~7天一次,连续:2~3次。

「 」

牛寄生虫病的毕业论文

随着畜牧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兽医行业的发展也应该不断的加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畜牧兽医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畜牧兽医体系逐渐得到完善,为我国畜牧兽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我国畜牧兽医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促进畜牧业的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畜牧兽医;法律法规;问题;对策

畜牧兽医体系所包含的范围广泛,其中不仅仅包括着畜牧兽医技术方面以及服务方面的一些体系,还包括着 政策法规 体系以及法律法规体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接触的就是畜牧兽医技术以及服务方面的体系。但随着现代动物疫病的不断出现,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及健康,国家政策已经对畜牧兽医的发展上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以保证畜牧兽医体系更好的发展。

1我国畜牧兽医法规体系的现状

畜牧兽医所从事的有关畜禽 饲养 管理技术工作,饲料厂从事化验员、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工作,各级兽医站从事地区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各级卫生防疫站或监测站从事畜禽防疫和检疫工作,宠物医院从事诊疗、美容等工作可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及食品安全,并且能够保障农牧业的良好发展。在畜牧兽医的法规体系之中,有着规章、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等诸多的法规,其中畜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数十部之多。这数十部的法律法规,还对畜牧业相关的工作人员制订了工作规范,对一些相关的部门制订了日常的畜禽养殖、饲料兽药、动物防疫以及质量安全等所需要去履行的各项职能。但由于我国畜牧兽医业起步较低,发展较慢,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普遍较差,所以这些法律的实施就比较困难,从而暴露出这些法律法规中的一些不完善之处。

2我国畜牧兽医法规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执法困难

目前,虽然我国畜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总数已有了数十部之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首先执法主体上的问题,在我国,若是发生突发事件或是重大疫病时,动物防疫部门、食品安全部门以及卫生部门等都会运用自身的行政执法能力解决问题,但是根据《动物防疫法》来说,行政执法的能力只存在于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但在处理事件时,许多部门的加入就导致了执法主体的分歧。这样一来,就会降低各部门的行政执法效率,若是事件处理不当,相关部门之间就可能互相推卸自身的责任,最为严重的就是延误了受害群众的救治及保护时间,后果不堪设想;其次,执法规范以及执法人员的素质问题,就我国目前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来说,其中对一些执法规范的要求非常的不严谨,这就会使得执法人员在执法中没有一个参考标准,导致对执法把握不准从而导致一些严重的问题发生。

对畜禽产品的检验检疫以及监管力度不够

在近年来,由于畜禽产品安全而导致的问题,使得人们的生命财产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也证明了畜禽产品的检验检疫以及监管方面力度不够。造成这类问题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让不少的畜牧产品经营者有空子可钻。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在畜牧兽医方面法律虽多,但还有着诸多的不完善之处,一些法律的实施细则也并不能及时地对外公布,这就使得一些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实行。我国在兽医以及动物屠宰方面,只有相关的规范进行约束,这些规范从根本上说并不能算作是法律,故而也就缺少了法律所带来的威慑力,导致人们对这些规范视而不见,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3我国畜牧兽医法规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完善畜牧兽医法律法规

一是要去对已有法律进行完善以及细化,及时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法规或是实施细则;二是要使我国目前的畜牧兽医法规与国际相接轨;三是要去填补一些畜牧兽医领域的法律法规空白,从而使得畜牧兽医的法律法规能够更加的完善。

严格执行畜禽产品检验检疫以及监管制度

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检验检疫的标准比较宽松,故而就导致了我国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所以说必须要严格畜禽产品的检验检疫标准。《动物检疫法》以及《兽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对官方的兽医制定更加明确的标准,才能实现真正的专业化。

加强畜牧兽医相关的行政执法能力

目前我国畜牧兽医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在其执法的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所以必须要加强畜牧兽医相关的行政执法能力。一是改变多方执法的缺点,统一执法部门;二是提高相关执法人员的素质;三是要加强对畜牧兽医相关的行政部门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包玉华,贺艳,张博.我国畜牧兽医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2):1-3.

[2]张辅.试论当前畜牧兽医行政执法中的问题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01):26-28.

[3]赵乐乐.基层畜牧兽医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23):46-47.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CAI)是人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来开发学习资源,去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当今时代,CAI已成为 教育 科学与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教育实现现代化的诱人前景。

1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简况

CAI最早起源于美国、西欧,1958年IBM公司开发了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美国已推出的著名CAI系统有:LOGO系统、PLATO教学系统[1]。四十多年来,CAI为教育发展现代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CAI软件已成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内容包括: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专业教育。在医学方面,因特网上有大量的医学教学软件可供医学教学与医学科研使用,如解剖教学软件、心脏病多媒体教学软件、内科教学软件[2]。在畜牧兽医方面,美国与德国的“兽医外科技术教学、自学软件”,“计算机多媒体在奶牛繁殖、疾病防治方面教学网络的建设”均取得很大的进展,成功地应用到了教学、技能培训中[3,4]。比利时研究人员开发的“猪病预警系统”,具有听音辨病的“活化功能”,计算机对咳嗽等声音的辨音图正确率达92%[5]。Veltmandeng(1984)设计出了家禽系列教学软件,内容包括家禽管理、品质控制、疾病防疫等;Delaware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教学软件,Georgia的教学软件家禽管理经济学(1990)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国内,由于CAI的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刻苦努力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我国的一些高等农业院校,如:内蒙古畜牧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畜牧兽医专业,均把CAI的研究作为下个世纪发展高等农业教育的方向,内蒙古农牧大学研制的动物病理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采用标本、画面、图像、动画、视频真实地反映了动物的基本病理过程、系统器官疾病以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病理特征,是病理学教学中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解决学生因缺乏感性知识而学习困难的有力工具,并可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教学环境,是 教学 方法 和教学模式的一次飞跃[6]。苏清浦运用现代数值与计算机计量医学研制出《禽病诊断专家系统》和《猪病诊断专家系统》达到远程诊断与教学使用[7]。总之,这些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为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提供了有利条件。

2畜牧兽医专业特点与CAI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属于形态学科,直观性强,大多数通过直观性、形象性来获取专业知识,如: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病理解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传染病学、临床诊断与卫生检验学等。

目前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形式的优点和不足

对于多数院校的教学有如下几种形式:(1)利用黑板、挂图、实物标本的讲授,具有灵活性,但由于课时限制,使之不能多次重复或面面俱到。这对于畜牧兽医专业的一些技能操作的规范性、熟练性无疑是一个阻碍。(2)利用幻灯和投影教学,虽能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地显示在学生面前,但缺乏动感。(3)电视教学表现力强,形象生动,不受时空限制,扩大了教学规模和范围,获得了广泛应用,但缺点是具有一过性、强制性,不能直接进行交流与反馈。

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的优势

与以往的电化教学手段相比,CAI是交互的双向教学方式,与教师的一般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计算机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具有按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个别化学习方式。与一般教师相比,计算机是一个客观的没有感情的教师,因而对待学生不厌其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减少学习压力,增加学习动力。

畜牧兽医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

CAI的核心问题是课件,一个高质量的软件才能把CAI教学系统的巨大作用发挥出来。开发人员最好由专业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将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方法与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相结合,才能开发出满足教学目的、具备科学性,而且能更好的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人机界面友好,使用方便、可靠的软件,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知识,当然有计算机专业人员和电教人员协作会作出更好的应用软件。目前应用于多媒体制作工具包括:Pow-erpoint,VisualbasicToolBook,Action,Director,Au-thorware,方正奥斯(FounderAuthorToo98),洪图多媒体编著系统,摩天和银河多媒体编著系统等,而配合CAI开发的工具软件有AdobePhotoshop、Cool3D、3DMAX、3Dstudio、CoreldRAW8、XARA3D等[8]。

3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前景

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交互性,使人与媒体的关系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学习者就能够完全有效地控制媒体的运行,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改变了以往媒体的顺序贮存、播放的缺点。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CAI软件广泛地采用了动画、影像、音响等多媒体形式,集语言、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于一体,具有电视机、录像机、幻灯、音响等传统媒体的功能,使用方便,效果更好。正在开发的畜牧兽医CAI软件的推广应用将适合未来农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职业教育、业余教育、终身教育、远程教育、远程网络诊断系统中,CAI将会日益拓展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到下一个世纪初,我国的CAI研究与开发将使我国的农业高等教育上一个新台阶,也可以缩短与国外CAI教育研究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刘国章,吕小定.医学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337.

[2]周勃,张延龄,张洁,等.电脑报[Z].1998年合订本下册,351~356.

[3]AllenSW,[J].JofVetMedi-calEducation,1997,24(1):2~5.

[4]GallandYGC,[J].JofVetMediEducation,1994,21(2):35~39.

[5]新华通讯社主办参考消息,1999年11月3日第七版.

[6]郝先谱,林曦,裴喜春,等.动物病理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J].动物医学进展,1999,20(3):11~12.

[7]苏清浦.兽医临床诊断数字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计算机与农业,1999,3,32~34.

[8]陈荣,陈华.多媒体设计宝典[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0 引言

河南是农牧业大省,要构建符合省情的现代农牧业,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把河南省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优质畜牧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食品工业基地,就迫切需要大量的畜牧兽医人才和技术支撑。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是教育部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的协作成员单位,是全国教指委动物科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理事长单位。目前学校已拥有一批精品课程专题网站,其中国家级精品精品6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教指委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55门;此外,该校还成功申请了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

为了充分发挥该校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着力体现该校畜牧兽医学科的专业优势以及和行业结合紧密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可以提供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和学习的平台,满足在校师生和非在校人员个性化学习、自主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为河南培养出更多专业的畜牧兽医人才,为河南畜牧业的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1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

由畜牧兽医优秀教师组成教学资源开发团队,参照国家及企业的技术标准、专业建设标准和岗位技能标准,整合学校优质的精品课程资源和共享资源课,建设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畜牧兽医资源库主要包含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岗位资源库、培训资源库和素材资源库5个资源库。

专业资源库建设

参照国家相关专业技术标准,制定畜牧兽医专业资源库建设内容。畜牧兽医专业资源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技术标准、专业建设指南、行业信息、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国家政策法规等。其中专业技术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在专业技术建设时应参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建设;专业建设指南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调研表、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配备建议、实验实训配备建议、职业能力要求、专业教学标准等,具体专业在建设时应参照专业建设指南进行建设;行业信息主要包括行业政策动态、行业相关网站链接、行业专家信息、行业培训信息、行业会议信息、新工艺、新技术信息,为用户提供行业相关信息;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包括家畜饲养工国家职业标准、家畜繁殖工国家职业标准、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国家疫病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乳品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乳品预处理工国家职业标准、饲料检验化验员国家职业标准、兽医化验员国家职业标准、畜禽产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饲料厂中央控制室操作工国家职业标准、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工国家职业标准标准等,各种人才培养时应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培养;国家政策法规主要包括行业法规、行业法令、管理条例、管理办法、行政许可、行政规程、行政细则、行政规定、行政方案、行政意见等方面,可以依据国家规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对各个内容进行填充,以供专业建设时参考。

课程资源库建设

畜牧兽医课程资源库建设以《猪病与猪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动物育种与繁殖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以学习单元的形式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标准与课程大纲、课程教案、课程教学课件、实验实训指导书、标本图片、课程视频、作业库、试题库、参考资料、教材、课程答疑、论坛等。

岗位资源库建设

岗位资源库建设主要包括岗位设置、岗位标准、生产文件、求职者信息和企业信息等。其中岗位设置主要提供了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家畜繁殖工、家禽繁殖工、宠物美容师、宠物养护员、兽医化验员、乳品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药营销员、饲料营销员、畜产品营销员等主要岗位及其各岗位要求的岗位核心技能;岗位标准包括岗位操作标准和 岗位职责 ;生产文件包括 安全生产 规范、操作规范、生产计划单、工作手册和作业指导书等;求职者信息包括应往届畜牧兽医 毕业 生的求职简历及各种求职信息等,企业可以通过求职者的信息招聘求职者;企业信息包括企业网站链接、企业产品信息介绍、企业招聘信息等,求职者可以通过企业招聘信息找工作。 培训资源库建设

培训资源库建设主要包括师资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创新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技能大赛培训等。其中师资培训主要是专业教学能力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学校和企业进行校企进行校企合作,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企业 入职 培训、岗位技能强化培训、新技术培训、班组长培训等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创新培训主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指导撰写创业创新计划书及创业过程指导等;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是通过专业的培训辅导,帮助大学生和员工通过国家规定的相关职业资格认证和技能鉴定;技能大赛培训是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使学生具备犬外科手术、鸡新城疫检测方面的技能,参加相关机构组织的畜牧兽医技能大赛,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素材资源库建设

畜牧兽医教学素材库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更新的过程。教学素材库按照媒体类型可以分为:文本库、视频库、图片库、图形库、教学课件、音频库、动画库、虚拟作品、虚拟仿真软件、企业案例等;教学素材库按照类别分类可以分为:猪资源库、禽资源库、牛羊资源库、水产资源库、宠物资源库、饲料资源库、兽药资源库、畜产品资源库等。

2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

对畜牧兽医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全面整合,并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的优势,研发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环境,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以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管理、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学员培训过程的管理、素材资源的管理、岗位资源的管理、课程考试的管理、教师上传资源的评价管理等功能,为在校师生和非在校学员提供优质的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和学习的平台,以实现自主性、主动式学习。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主要包括资源中心、学习中心、就业中心、资源检索等功能模块的建设,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框架图如图1所示。

资源中心模块

资源中心模块包括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岗位资源库、培训资源库和素材资源库五个子模块,这五个子模块分别按照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进行建设。

学习中心模块

学习中心模块包括选课模块、课程学习模块、课程考试模块和互动交流模块等子模块,其中选课模块可以实现在校学生和非在学校学的选课功能;课程学习模块利用课程学习控制技术,学习途中有记录,不能跳转,只能循序渐进地去学习,不能拖拉,只有通过相应测试才能进行下一章节学习;考试模块中提供了题库,待学员学完课程以后,进入考试模块,系统会自动从系统中的题库中抽取相应题目构成试卷供学员考试,考试通过后,该课程的学习才计入成绩;互动交流模块提供在线答疑和论坛的功能,供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

就业中心模块

就业中心模块包括就业政策、企业招聘模块和求职者应聘模块等子模块。其中就业政策对当前就业形势及就业相关政策进行了规定,为求职者提供帮助;企业招聘板块主要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招聘岗位的职位要求及职责要求等,招聘者还可以对应聘者的信息进行筛选,选择优秀应聘者入职;求职者应聘模块主要为求职者提供企业招聘岗位信息供求职者填写自己的求职信息。

资源检索模块

资源检索模块包括类别树检索模块、关键字检索模块等子模块。对畜牧兽医教学资源按照专业、课程、岗位、培训、素材的结构进行分类存储,并做好关键字段的设计和确定,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并能够实现按类别树、按关键字方式进行全文检索,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3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的有效应用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是网络教学的载体

为了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师生的网络化教学,学校部署了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并出台了相关的网络教学改革方案,督促14个教学院系使用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进行了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数据统计如图2所示。全校利用平台共建立网络课程422门,总访问量469329人次,使用平台进行网络教学的教师总数是428人,占总教师总人数的59%,使用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的学生人数为10577人,占总学生人数的。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可以统计教师的各种教学活动数据并加以分析,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考评,还可以统计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和活动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和考评。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是教学资源的优秀展示平台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学校利用平台组织了的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海润杯”教学技能竞赛,46名老师参加了比赛,并利用平台上传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全校师生可以通过平台对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观摩学习;学校利用平台完成了27门教学改革试点课程的立项工作,并利用平台进行网络教学;学校还利用平台对参加全国微课比赛的38门优秀的微课课程作品展示、选拔,全校师生可以通过平台对微课课程进行在线学习。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以促进教学改革,实现资源共享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以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是示范性院校展示和推广本校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平台。教学资源库建设平台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和进行网络教学为核心,搭建由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岗位资源库、培训资源库、素材资源库五大资源库组成的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共上传各类教学资源6TB,建立网络课程422门,“海润杯”教学竞赛优质课程46门,教改立项课程27门,微课课程38门,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的快速上传、检索、归档并运用到教学中,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以满足不同人员的个性化学习、发展需求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中的培训资源库提供了师资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创新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技能大赛培训等功能为畜牧兽医师资水平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员工职业职格认定、提高行业水平、加强校企合作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满足了教师、学生、企业员工、社会学习者等人员的教学需求、职业发展需求、终身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平台的就业中心中有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各类新成立公司的信息,吸引毕业学生和社会人员创建新公司18个,为150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学校先后组织各类畜牧兽医技能培训10余次,为800多毕业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了专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

4 结束语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更新完善的系统工程。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能够整合畜牧类的优质资源,突出畜牧兽医专业的优势,将优质资源共享给社会,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畜牧兽医类人才做出重要贡献。

1. 畜牧兽医实习总结范文

2. 畜牧兽医方面年度个人总结范文

3. 畜牧兽医专业求职信范文

4. 畜牧场述职报告范文

5. 地质录井方法与技术探讨论文

第八章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寄生虫病能在一个地区流行,该地区必须具备完成寄生虫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也就是存在寄生虫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此外,尚受生物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当这三方面因素有利于寄生虫病传播时,在此地区才可有相当数量的人获得感染,而引起寄生虫病的流行。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一)传染源 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是指有人体寄生虫寄生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储蓄宿主(家畜,家养动物及野生动物)。作为传染源,其体内存在并可排出寄生虫生活史中的某个发育阶段,且能在外界或另一宿主体内继续发育。例如感染多种蠕虫的带虫者或患者从粪便排出蠕虫卵;溶组织阿米巴带虫者可排出包囊;虫卵或包囊在排出时即有感染性,或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发育到感染阶段(感染期)。感染阶段是指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二)传播途径 指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过程。人体寄生虫常见的传播途径有下列几方面: 土壤 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期存活于地面的土壤中。如蛔虫卵、鞭虫卵在粪便污染的土壤发育为感染性卵;钩虫和粪类圆线虫的虫卵在土壤发育为感染期幼虫。人体感染与接触土壤有关。 水 多种寄生虫可通过淡水而达到人体。如水中可含有感染期的阿米巴与贾第虫包囊、猪带绦虫卵、某些感染性线虫卵、血吸虫尾蚴和布氏姜片虫囊蚴等。 食物 主要是蔬菜与鱼肉等食品。由于广大农村用新鲜粪便施肥,使蔬菜常成为寄生虫传播的主要途径。如感染性蛔虫卵、鞭虫卵、猪带绦虫卵和钩虫的感染期幼虫,以及原有包囊等,皆可以由食用未洗净或未煮熟的蔬菜而传播,旋毛虫、猪带绦虫可以通过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而传播。某些淡水鱼类可传播华支睾吸虫等。 节肢动物传播媒介,很多医学节肢动物可作为多种寄生虫的传播媒介。如蚊为疟原虫、丝虫,白蛉为利什曼原虫,蚤为膜壳绦虫的传播媒介。 人体直接传播 人和人的直接接触可以直接传播某些寄生虫。如阴道滴虫可由于性交而传播,疥螨由于直接接触患者皮肤而传播。 人体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经口感染 多种寄生虫的感染期可以通过食物、饮水、污染的手指、玩具或其他媒介经口进入人体,这是最常见的感染方式。如蛔虫、鞭虫、蛲虫、华支睾吸虫、猪囊尾蚴等。 经皮肤感染 有的寄生虫是其感染期主动地经皮肤侵入人体,如土壤中的钩虫丝状蚴、水中的血吸虫尾蚴以及疥螨、蠕形螨等直接侵入皮肤。有的寄生虫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媒介的刺叮经皮肤进入人体。如蚊传播疟原虫、丝虫、白蛉传播利什曼原虫。 自身感染有的寄生虫可以在宿主体内引起自体内重复感染,如短膜壳绦虫的虫卵可在小肠内孵出六钩蚴,幼虫可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在小肠内寄生的猪带绦虫,其脱落的孕节由于呕吐而逆流至胃内被消化,虫卵由胃到达小肠后,孵出六钩蚴,钻入肠壁随血循环到达身体各部位,引起囊尾蚴的自身感染。 逆行感染蛲虫在人体肛周产卵,虫卵可在肛门附近孵化,幼虫经肛门进入肠内寄生部位发育至成虫。 经胎盘感染 有些寄生虫可以随母血,通过胎盘而使胎儿感染,如弓形虫、疟原虫、钩虫的幼虫等。 此外,有的寄生虫可经呼吸道,如卡氏肺孢子虫;如阴道滴虫经阴道;如疟原虫经输血等途径进入人体。 (三)易感人群 易感者是指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的人。人体感染寄生虫后,通常可产生获得性免疫,但多属于带虫免疫,当寄生虫从人体消失以后,免疫力即逐渐下降、消退。所以,当有感染机会即易于感染该种寄生虫。非流行区或在本地已根除疟疾的地区的人进入疟区后,由于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成为易感者。易感性还与年龄有关,一般儿童的免疫力低于成年人。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因素 (一)自然因素 包括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候因素,以及地理环境和生物种群等。气候因素影响寄生虫在外界的生长发育,如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在土壤中的蠕虫卵和幼虫的发育;气候影响中间宿主或媒介节肢动物的孳生活动与繁殖,同时,也影响在其体内的寄生虫的发育生长,如温度低于15~16摄氏度或高于摄氏度,疟原虫便不能在蚊体内发育。温暖潮湿的气候,既有利于蚊虫的生长、繁殖,也适合蚊虫吸血活动,增加传播疟疾、丝虫病的机会。温度影响寄生虫的侵袭力,如血吸虫尾蚴对人体的感染力与温度有关。地理环境与中间宿主的生长发育及媒介节肢动物的孳生和栖息均有密切关系,可间接影响寄生虫病流行。土壤性质则直接影响土源性蠕虫的虫卵或幼虫的发育。 (二)生物因素 生活史的发育为间接型的寄生虫,其中间宿主或节肢动物的存在是这些寄生虫病流行的必需条件,如我国血吸虫的流行在长江以南地区,与钉螺的地理分布一致;丝虫病与疟疾的流行同其蚊虫宿主或蚊媒的地理分布与活动季节相符合。 (三)社会因素 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科学水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防疫保健以及人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等。这些因素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在某一个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因素往往是可变的,尤其随着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动,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然和生物因素。经济文化的落后必然伴有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不良的卫生习惯和卫生环境。因而不可避免造成许多寄生虫病的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社会因素是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至关重要。 三、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一)地方性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分布常有明显的地方性。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气候条件,如多数寄生虫病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流行且分布较广泛;与中间宿主或媒介节肢动物的地理分布有关,如吸虫的流行区与其中间宿主的分布有密切关系,又如黑热病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与媒介昆虫白蛉的分布也在长江以北地区有密切关系;与人群的生活习惯有关,如猪带绦虫病与牛带绦虫病多流行于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牛肉的地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于习惯吃生鱼或未煮熟鱼的地区;与生产方式有关,如钩虫病常流行于用人粪施肥的旱地农作物地区。 (二)季节性 寄生虫病的流行往往有明显的季节性。生活史中需要节肢动物作为宿主或传播媒介的寄生虫,此类寄生虫病的流行季节与有关节肢动物的季节消长相一致,如间日疟原虫的流行季节与中华按蚊或嗜人按蚊的活动季节一致;又如人源性黑热病与中华白蛉活动的关系一致。其次是人群的生产活动或生活活动形成感染的季节性,如急性血吸虫病常出现于夏季,人们因农田生产或下水活动接触疫水而感染血吸虫。 (三)自然疫源性 在人体寄生虫病中,有的寄生虫病可以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noses)。在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这些寄生虫可以一直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人偶然进入该地区时,则可从脊椎动物通过一定途径传播给人。这类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这种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寄生虫病的这种自然疫源性不仅反映寄生虫病在自然界的进化过程,同时也说明某些寄生虫病在流行病学和防治方面的复杂性。 四、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寄生虫的生活史因种不同,有的比较复杂,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也多种多样,因此要达到有效的防治目的,必须在了解各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根据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和因素,采取下列几项措施,阻止寄生虫生活史的完成,以期控制和消灭寄生虫病。 1.消灭传染源 通过普查普治带虫者和患者,查治或处理储蓄宿主。此外,还应做流动人口的监测,控制流行区传染源的输入和扩散。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和水源的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以及控制或杀灭媒介肢动物和中间宿主。 3.保护易感者 加强集体和个人防护工作,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改进生产方法和生产条件,用驱避剂涂抹皮肤以防吸血节肢动物媒介叮刺,对某些寄生虫病还可采取预防服药的措施。 在开展寄生虫病的防治过程中,必须根据各地区,以及各种寄生虫的具体情况,制订防治方案。对土源性蠕虫及经口感染的寄生虫的控制与消灭,首先是注意管好粪便、水源,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如华支睾吸虫和肺吸虫病的感染分别为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和溪蟹、蝲蛄引起的;猪、牛带绦虫病以及旋毛虫病系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牛肉所致,这些蠕虫病,也称食物源性蠕虫病,其防治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教育群众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加强粪管和肉品检查、以减少传播机会。包虫病的防治则屠宰卫生管理和家犬管理及药物驱虫为主,结合我国疫区的实际情况,实行对病犬“无污染性驱虫”将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对策。 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只有动员广大群众乃至全社会积极参与才能搞好。所以必须加强宣传,让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耳闻目睹寄生虫病对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危害、认识到“区区小虫”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及防治寄生虫病的重要意义,使各级领导将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的目标;通过对寄生虫生活史的宣传,增加群众预防寄生虫病的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和防病意识。这样才能开展群防群治,并巩固和提高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效果。 五、我国防治寄生虫病的成就和现状 建国以后,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才被提到议事日程,首先对流行严重,危害最甚的五大寄生虫病的防治付出极大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50年代初期,我国疟疾的年发病人数逾3000万,1990年降到万;1992年全国疟疾1829个流行县(市)中,已有937县(市)达基本消灭的标准。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流域12个省(市、区),患者人数达1190万,经过几十年防治工作,累计治愈病人1100万人;1992年底,全国380个流行县(市)已有259个县(市)达到消灭或基本消灭标准。淋巴丝虫病在建国初期估计感染人数为3099万,流行的15个省(区、市)的864个县(市),到1990年,除1个省28个县外,均已达基本消灭的指标。曾经流行于长江以北16个省(区、市)的665个县(市)的黑热病,患者达53万,经治疗病人和消灭媒介白蛉的措施,1958年即得到全面有效地控制,现在只有6个省(区、市)的30余个县有零星散在病例,70年代以来的防治工作重点是对西北荒漠地区的散在病例和某些大山区局部流行的控制。 但是,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已取得显著成绩的寄生虫病的疫情不稳定,在部分地区出现了疫情反复。如疟疾流行因素尚无根本改变,海南、云南二省的恶性疟未得到有效控制,传疟的蚊媒难于消灭,仍广泛存在,加上人口的大量流动和恶性疟抗药性的增加,近年时有暴发流行和局部疫情回升现象;血吸虫病近年在某些原已控制的地区死灰复燃,急性感染人数增加,在洞庭湖、鄱阳湖等广大湖沼地区与地形复杂的川滇广大地区,钉螺分布面积大,这些湖区和大山区至今还在探求行之有效的科学防治办法;丝虫病经过多年的群众性服药治疗,虽然在控制传染源方面效果显著,但由于虫媒问题未能解决,此病威胁仍然存在,而且已基本消灭丝虫病的地区监测工作发展不平衡;在西北地区散在发生的黑热病病例从未间断,陇南、川北地区又出现新病例;此外,多种其他寄生虫病仍在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随着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兴起,国内外人民交往频繁,某些寄生虫病和媒介动物的输入,给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带来新问题。 六、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的今后任务 在全国基本完成了卫生部关于“七五”期间开展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决定的基础上,1992年8月1日卫生部又颁布全国寄生虫病防治“八五计划”和2000年规划的文件。文件的指导方针和发展战略明确指出:“控制和消灭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是90年代突出预防保健和农村卫生两个重点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和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总结和发扬建国以来的成功经验,并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寄生虫的危害程度,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治理、制定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战略目标”。 关于2000年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的总目标是:“继续控制疟疾,实现基本消灭丝虫病,巩固和发展黑热病的防治成果、降低钩虫病等土源性蠕虫病及包虫病、绦虫病和囊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旋毛虫病等的感染率和发病率。”该文件对上述寄生虫病到1995年和2000年的防治目标均作出了具体规定,并提出,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开展阿米巴病、贾第虫病、弓形虫病等的调查研究和防治。1992年12月召开了全国血防工作会议,会议上明确了今后血防工作要继续贯彻“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方针,加强领导,将各项防治任务落到基层”。同时制订了血防工作“八五规划”,对流行地区逐年逐步地提出消灭标准,包括减少钉螺面积,减少急性、慢性和晚期病人的数字等。提出加快血防改革步伐,努力完成“八五规划”规定的各项防治任务。 我国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的方针、路线、目标和措施均已明确,为综合治理指明了方向;但要使防治措施更有成效,尚需加强科学研究,进一步贯彻科学防治的方针,以促进寄生虫病防治的深入进行。目前寄生虫病诊断和防治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提高寄生虫病血清学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巩固防治工作的成果,避免已基本消灭的寄生虫病的回升;疟疾和丝虫病防治后期的监测工作;晚期丝虫病患者的治疗;中间宿主和媒介节肢动物的消灭问题;以及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索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相互关系,及探讨寄生虫病诊断技术;寄生虫疫苗制备等新课题,都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来解决。 寄生虫病的防治具有极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群众性,需要各级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配合,专业人员的认真负责,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长期反复地努力工作,才有可能实现从控制直至消灭寄生虫病的目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