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药学教育杂志编辑部

发布时间:

药学教育杂志编辑部

姜远英,男,1963年1月生,籍贯山东莱阳,汉族,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1988年获药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0年在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进行访问研究。原任第二军医大学药理学教授、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药学院院长。兼任上海市药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药学会药理学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军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药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药学实践”杂志主编,“药学教育”杂志编委,“药学学报”编委,“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编委等职。近年来,主要从事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及真菌耐药机制研究,以寻找抗耐药真菌新靶点,并研究化合物和天然植物成分对真菌多药抗药蛋白的抑制作用。所率课题组已获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负责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课题、“973计划”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已发表科研文章130多篇,其中SCI论文35篇,通讯作者SCI论文24篇;编写著作13部;获上海市药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第1完成人),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7完成人),二等奖2项(分别为第2和第4完成人)。2010年任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收录情况药学教育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大型检索数据库全文收录。办刊宗旨旨在探讨各层次药学教育规律,研究药学教育理论,发表药学教育改革成果,结合实际介绍药学教育的先进经验。刊物力求突出思想性、学术性、实用性,在药学教育改革中起到宣传、引导、咨询、借鉴、交流作用。主要栏目设有教育研究、学科与课程建设、素质教育、教学园地、实践训练、现代教育技术、教师队伍、学生管理、调研与评估、中等教育、成人教育、国外教育、药学史、药学人物、资料信息等近20个栏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有较大的信息容量。

北京药学教育杂志社编辑部

出版社名称 出版社地址 出版社电话 《求是》杂志社印刷厂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北京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四号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136室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高粱斜街44号 北京科文剑桥图书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208号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6号 北京跨世纪文化事务所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D座 北京劳动就业报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3号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 北京人才市场报 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人民文化宫内 北京人教励耘教育书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东公街60号 北京人教育馨公司 北京市丰台区芳城园三区13号楼 北京人手册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1号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北京师大附中书刊发行部 北京市宣武区安平里1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市天主教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4号天主教堂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燕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100号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体育大学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东路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 北京威科商律出版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9号国际大厦后楼201B 北京新鸿文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0号 北京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二区13号楼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长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0号 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4号 党建读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7号 地震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9号 地质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 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2号 法律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西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德外大街4号 工商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纪家庙育芳园东里23号 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国防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3号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 海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1号 海洋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航空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小关东里14号 红旗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华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甲10号 华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力学胡同3号 华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香河园北里4号 华语教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号楼 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 教育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6号 金城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十一区37楼一层 金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5号 经济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 经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右安门内大街65号北京商业银行506 经理人杂志社北京分部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8号盛世嘉园B座12B01 竞赛画报杂志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8号红都商务会馆B座 军事史林杂志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 开明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 科技与人才(职海) 北京市新世界北办公楼1001崇外大街38号 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路15号 科学普及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6号 蓝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4号 劳动人事出版社北京代理发行站 北京市东城区广义街甲2号 劳务信息 北京市骡马市大街魏染胡同49号 旅游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煤炭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煤炭信息研究711室 民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气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前程周刊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8号招商局大厦14层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洼西里33号清华同方产业楼三层 全国化工工程建设标准编辑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化工大院3号楼 群言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厂胡同北巷1号 人民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166号 人民法院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人民交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0号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沙滩后街55号 人民军医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丙23号B座 人民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2号 人民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 人民体育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8号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芳群园三区3号楼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66号 人民音乐编辑部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2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A座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上海浦东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发行部 北京市丰台区北甲地路2号院玺萌鹏苑6-27-D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 石油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二区1号楼 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 市场报《人才》周刊 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红庙金台里2号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 团结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南街84号 外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文化艺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 西苑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15号 现代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 线装书局 北京市朝阳区春秀路太平庄10号 新华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新华丛书编委会 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95号 新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星球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69号 学苑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言实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五区4号院6号楼 冶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嵩祝院北巷39号 语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南小街51号 原子能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43号 招工招聘快讯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6号月坛公园内西南角 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共党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芙蓉里南街6号院1号楼 中国标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 中国长安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14号 中国城市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21号 中国出版集团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郊定福庄东街一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术语中心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国档案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21号 中国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白纸坊西街3号 中国电力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中国电影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2号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 中国发展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赵登禹路金果胡同8号 中国方正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 中国纺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6号 中国妇女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中国工人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45号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9号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海关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甲9号中国远东大厦305室 中国华侨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20号院3号楼304室 中国画报出版社人文中国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西路33号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 中国检察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北配楼 中国金融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小红庙南里3号 中国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北街3号 中国精神文明大典编委会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路郑常庄323号 中国矿业报《财富珠宝》周刊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70号 中国劳动保障报职业导刊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3区号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号 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内大街刘海胡同7号 中国旅游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甲9号 中国盲文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城内街39号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总编委会 北京市东城区前海西街18号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玉林里7号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18号楼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甲2号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企业家大辞典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东旺胡同41号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94号万信商务大厦502室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6号 中国人口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南街80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兴发大厦807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8号 中国人事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5号 中国三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院12号楼 中国商务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 中国商业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报国寺1号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二条21号 中国社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33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中国摄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红星胡同61号 中国石化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4号 中国书店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中国书籍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楼 中国蔬菜实用新技术大全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中国税务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槐柏树后街21号 中国税务杂志社 北京市宣武区枣林前街68号中国税务杂志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西街8号 中国统计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75号 中国文联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中国文史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 中国物价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3号楼 中国物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 中国戏剧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南村甲81号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 中国新闻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里17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兴路7号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11号 中华诗词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兵马司17号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楼 中信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号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四层 中信联合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701号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中央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大街前毛家湾1号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鲍家街43号中央音乐学院西小院 中医古籍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新仓18号 紫禁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作家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其实去学校阅览室看就好了呀…………

告诉你几个药学核心期刊: 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医院药学杂志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医药工业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药理学通报8中国抗生素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1中国新药杂志12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3中国药房14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5华西药学杂志16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药学学报 ,中国药学杂志 , 中国药理学通报,药物分析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医药工业杂志,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抗生素杂志,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药房,中国生化药物杂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华西药学杂志,安徽医药,白云医药,北方药学,毒理学杂志,儿科药学杂志,广东药学院学报,国际药学研究杂志,国外药讯,国外药讯﹒抗生素分册,海峡药学,华东医药通讯,家庭用药,江苏医药,解放军药学学报,今日药学,抗感染药,辽宁医药,临床药物治疗杂志,临床医药实践,齐鲁药事,人参研究,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上海医药,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综合版,实用药物与临床,食品与药品,世界临床药物 ,天津药物,西北药学杂志,新兴医药三,药品评价﹒肝病专辑,药品评价﹒糖尿病专辑,药物不良反应杂志,药物流行病学杂志,药物生物技术,药物与人,药学服务与研究,药学教育,药学进展,药学实践杂志,药学与临床研究,医药导报 ,医药工程设计,医药快讯,中国处方药,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中国临床药学杂志,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年鉴,中国食品药品年鉴,中国天然药物,中国药店,中国药理通讯,中国药品标准,中国药师,中国药事,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中国药物与临床,中国药学文摘,中国药业,中国医药导刊,中国医药技术与市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中国制药信息, 中南药学等。中国药学杂志 , 中国药理学通报,药物分析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毒理学杂志等比较好,也比较实用。

西部医学杂志编辑部

在刊期初审中。根据查询西部医学杂志官网信息得知,西部医学杂志一个月没进展是因为在刊期初审中,期刊初审在1个月,外审在2个月。杂志,期刊活的定期出版物。

是的。

《西部医学》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

您好,经过在期刊导航网查询,《西部医学》并非核心期刊,以下内容是关于该杂志的简介,希望有所帮助:《西部医学》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原刊名《川北医学杂志》(1989年创刊,内刊),2001年更名为《西部医学》,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2003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为CN 51-1654/R,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672-3511,国内邮发代号为62-243, 国外邮发代号BM 2902,月刊,大16开本,全铜版纸印刷,于每月20号出版。《西部医学》主要设置了专家述评、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 、影像医学 、临床药学 、检验医学 、临床护理、综述与讲座、作者●读者●编者等栏目。《西部医学》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出版形式规范》第一批合格期刊,是《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报刊订阅指南信息库等收录。

中国药学杂志编辑部

新人从小杂志开始投吧,通常来说稿费低一点的杂志要求也会低一些建议你去 品 优 刊,豆瓣稿费银行,天使领域-浮云殿看看里面有各种类型杂志或是报刊的约稿函,稿费标准,征稿要求都有明确的标注

如果外审时间还比较短,就再耐心等等,如果外审时间久了,可以咨询编辑部问问情况。很多外审专家都是兼职的,他们的身份可能是教授、工程师、研究员、学者等等各种身份,人家自己平常也有事需要忙,抽空才会给你审核。

文稿应尽量减少层次,最多不宜超过3层。文题、层次标题、表题、图题及参考文献、致谢等,一律顶格书写。 文题 题名须简明确切,并能反映本文的特定内容,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0字,不要副题。避免使用化学式、公式及不太为读者所熟悉的缩写等。 作者 文稿的作者应是参与来稿专题研究工作的主要科技人员,应对全文的内容负责,并能回答文中的问题,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作者署名的次序按参加者对论文工作的贡献大小排序,第一作者须事先征得本文其他作者的意见,包括排列顺序。附第一作者简介并写明主要研究方向(限20字内);如标有通讯作者也需同时提供简介和主要研究方向,2人以上合写的文稿,应注明联系人,并附联系方式。作者的中英文单位名称要写全名,并附邮政编码。作者如多单位,则应在其名字的右上角注出阿拉伯字序号,并将单位名列在最后作者之后,用“;”号隔开。 摘要 为适应读者了解论文全面内容的需要,并便于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中、英文摘要均要求采用结构式摘要,即摘要内容要明确列出摘要的四个要素,即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结果:实验的、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结果,得到的效果,性能等;结论:结果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 英文摘要(English abstract)写在中文摘要之下,其间空一行。论著要有英文摘要。摘要的英文题名、作者、工作单位和关键词均应与中文一致,ABSTRACT内容可比中文摘要详细些,尤其方法要详细,具体,可独立存在。英文摘要应明确列出四个要素,即OBJECTIVE(目的)、METHODS(方法)、RESULTS(结果)、CONCLUSION(结论)等。力求用词、语法、拼写、含意和逻辑正确。成文后最好请有关专家修改润色。 关键词 为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和便于读者寻找文献,应标注能反映论文特征内容、通用性较强的、符合主题词表的术语为关键词,一般3~8个。中英文关键词数排列应一致。 标出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具体由编辑部填写)。 前言(引言或序言) 概述本题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可列出主要的参考文献),并应明确提出本文目的,尤其指出其创新性。 药物、试剂、动物、植物、主要仪器 应说明来源及规格。药学有关名词以《中国药典》(2005年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药学名词》、《化学名词》(科学出版社)为准。药名采用“国际非专利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INN)”,以《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为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则用批准的药名。药名较长时,可用缩写,但需在首次出现时注明,例如雷尼替丁(ranitidine,Ran)。药名写在剂量前面。不常见的药名,特别是新近上市的新药名,首次出现时,注上英文名。药物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要写明药品生产厂名和批号,住院号、尸检号、门诊号可省略。 方法 凡文献已有记述的方法,一般可引文献。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要写明改进处。如是自己创新的方法,则宜详述,以便他人重复。 计量单位及符号 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以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简称“法定单位”)。请参阅《量和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量名称、量符号应规范使用、书写。量名称有全称与简称之分(如“物质的量浓度”多简称“浓度”或“物质浓度”等),二者可等效使用,且多使用简称。量符号均应使用斜体,如m(质量),t(时间),V(体积),n(物质的量)。某些常用量及其符号,如比重(sp gr,sg)、原子量(AW,aw)、分子量(MW,mw)等,因其不符合有关规定或易与有关符号产生混淆或误解宜停用,应改用“相对密度”(d)、相对原子质量(Ar)、相对分子质量(Mr)等。单位名称也有简称与全称之分,两者可等效使用,数字后带单位者,均用单位符号表示。单位符号前的数字避免使用分数。数字与单位符号间应留一个字符空隙。当数值过大或过小时,应改用适当词头符号如M,p或以10n,10-n的形式表示,但应遵守有效数字及数字修约规则。单位、词头符号及阿拉伯数字一律采用正体。组合单位中的斜线不能多于一条,更不宜将斜线、负指数幂或汉字混用表示相除。如常用法定单位为“mg·kg-1·d-1”,不能再表示为“mg/kg/d”,“mg·kg-1/d”,“每日mg/kg”或“每千克mg/d”等。药物、试剂浓度及各类生化指标使用法定单位的基本原则是:①当其Mr或Ar已准确测得时(如各类电解质、维生素、糖类及其代谢产物、脂类及其代谢产物、非蛋白类含氮物质等),均应采用“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以mol·L-1,mmol·L-1,μmol·L-1,nmol·L-1,pmol·L-1等为法定单位表示。②当为混合物(如总蛋白、总脂、各类免疫球蛋白等)或其Mr或Ar尚未准确测得时,可采用“质量浓度”,分别以g·L-1,mg·L-1,μg·L-1,ng·L-1等为法定单位表示。③习以%,‰,比例数(如1∶1 000)等相对数表示结果者可继续使用;但当表示变动范围时,范围号(~)前后两数值中的%,‰或10n,10-n均应同时写出不能省略前者只写后者,如~(不能写成3~5%),“(~)×1012·L-1”(不能写成~×1012·L-1)等。④习用的各类百分浓度(v/v,w/v,w/w)及其单位g/dl(g%),mg/dl(mg%),ml%(vol%);当量浓度(N)及其单位N(Eq/L),mEq/L,μEq/L;克分子浓度及其单位M,mM,μM;以及表示微量物质含量的ppm,pphm,ppb等均应停用。年龄和体重均须用实际测得的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按体重计算的药物剂量应以“g(mg)·kg-1·d-1”。 放射性核素或元素符号均应用正体且首字母大写。核子数应标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不能再标于右上角),如14CO2,131I-albumin等,当有必要标明受激态时,可将受激态符号标在其右上角,如NO*表示电子受激态,而110Ag*或110Agm则表示核受激态等。元素、离子或基团的化合价应标在右上角,且应数字在前,表示正负化合价或阴阳离子的“+”或“-”在后,如Mg2+(不用Mg++,Mg+2),PO43- (不用PO4-3,PO4---)等。上下角标、幂指数等均应使用较主符号小一号的字母,手写时与主符号位于同一格内。 国际代号与缩写 文中尽可能采用国际代号与缩写,例如1秒写为1 s,2分钟2 min,3小时3 h,4天4 d,雌性♀,雄性,国际单位IU(用于表示酶活力的国际单位用U,不用IU;表示药物含量的单位用u,不用IU),概率P(不是P),紫外UV。静脉注射可用iv,肌内注射im,腹腔注射ip,皮下注射sc,脑室内注射icv,动脉注射ia,口服po,灌胃ig。GPT改用ALT,GOT改用AST等。国际代号不用于无数字的文句中,例如每天不写每d,但每天8 mg可写8 mg·d-1。 数字 作为量词(包括比率、时间等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序词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如星期六;夏历和中国清代前历史纪年用汉字,如正月初五、丙寅年十月十五日等;不定量词一律用汉字,如任何一个病人、3d为一个疗程等。数字的增加可用倍数表示;数字的减少只能用分数或%表示,如增加1倍,减少四分之一或减少25%。年份应写出全数不得省略,例如:“1998年”不写成“98”年。1990~1997年不能写作1990年~97年。避免使用因时间推移而易被误解的词,例如:“今年”、“上月”等,而应采用具体日期(月、日宜采用两位数)。 有效数字 测量数据不能超过其测量仪器的精密度。例如:6 437意指6 000分之1的精密度。任何一个数字,只允许最后一位有误差,前面的位数不应有误差。在一组中的±s应考虑到个体的变差,一般以s的三分之一来定位数,例如:(±s ) g,s的1/3超过100 g,平均数波动在百位数,故应写(±s ) kg,过多的位数并无意义。又如(±s ) mm,它的s/3= mm,达小数点后第二位,故平均数也应写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写成(±s ) mm。有效位数以后的数字修约数小于5则舍,大于5则进,如恰等于5,则前一位数逢奇则进,逢偶(包括“0”)则舍。修约时只可1次完成。例如:,若不要小数点,则应成23,而不应该→→24。百分数的有效位数根据分母数来定:1~10,一般不用百分数表示;11~100,百分数到个位;101~1 000,百分数到小数点后1位;余类推……。 表和图 凡用文字已能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表和图。如用表和图,则文中不需重复其数据,只需强调或摘述其主要发现,不要同时用表和图重复同一数据。包含英文摘要的文章,图题、图注、表题、表注采用中英文对照,图表中内容只用英文;不包含英文摘要的文章,图题、图注、表题、表注及图表中内容只用中文。图表中量和单位应是量的符号在前,单位符号在后,其间加一斜线方式表示,如λ/nm即表示以nm为法定单位的波长。图表要有序号,只有1个时,仍用“表1”或“图1”表示。图表中如采用缩写时,第一次出现时请用全称,以后再用缩写。图表需另用稿纸附在稿后,但在文稿内用框线注明表图的位置,如:表1 △△……和图1△△……Tab. 1△△……Fig. 1△△……表格用三线表,两端开口,不用纵线;栏头左上角不用斜线;除栏头外,表身中不用或少用横线;表内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标点符号;上、下行的数字最好对齐;表内计量单位的名称要使用单位符号。表格最好设计成单栏表,表宽的字数(包括空格和直列与直列间空格在内)不超过33字。表注依序用1),2),3)……表示,写在右上角。 曲线一般应经曲线拟合(curve fitting),并尽可能“直线化”,例如通过对数(lg)、倒数(reciprocal)、概率单位(probit)、算出单位(logit)等转换。直线应根据回归方程绘图。如有图注者应在稿内图位的框线下写明:1-……;2-……;3-……,或者A-……;B-……;C-……。照片用黑白片,必须反差鲜明,清晰易辨,常用大小为127 mm×178 mm。显微镜照片内应画长度标尺,如|—|,示1 μm,必要时,以↑标明上方位。 讨论 应讨论本实验(试验)的新发现及得出的结论和观点。应该交代本实验(试验)的不足之处,尤其是某些实验(试验)条件难以或未能控制之处。对不作为本实验(试验)的内容不必写出。不要重复在结果一项中已叙述过的内容。讨论中应联系实验(试验)的目的与结论,应联系实验(试验)结果与其他结果。避免推想太远,避免不成熟的论断,避免因资料不足得出的结论,避免将本应纳入引言(前言)的内容放在讨论中。 致谢 对论文仅作过某种帮助,或协助作了某项工作,则不一定按作者身份署名,可在文末以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工作表示谢意。致谢只写协助工作或提供资料、材料者,对文稿帮助审阅修改者不列。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必须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主要公开文献为限。尽量勿引内部资料和教科书。“未发表的观察资料”和“个人通讯”不能列为参考文献。书面通讯和内部资料可用圆括号插入正文。已被采用而尚未刊出的稿件,可列入参考文献,但在刊名后加圆括号注明“在印刷中”。尚未被采用的稿件,可在文中用圆括号注明“待发表资料”,但不能列为参考文献。“在印刷中”和“待发表资料”等,作者在投稿时应附复印件以供审稿时核查。正文中引用中文作者姓名时,应写全名,勿写×氏。参考文献序号加[],其格式与标点符号要严格按本刊规定。 为利于计算机处理和保证数据库准确检索与统计的原则,须有参考文献的类型和载体类型标识,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载体类型标识: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张天禄张天禄,药学期刊编辑家,《中国药学杂志》(原名药学通报)创办人之一,他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药学杂志编辑事业,在他长期主编下该刊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多次荣获国家优秀期刊奖。同名者还有艺术家和明末清初将领。中文名:张天禄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四川省简阳县龙泉镇出生日期:1926年5月12日职业:药学期刊编辑家代表作品:《中国药学杂志》个人简历1926年5月12日生于四川省简阳县龙泉镇(现划属成都市龙泉区)。1949年6月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理学院药学系。1949年-1950年任成都标准药房药师;营业主任。任成都泽生药房药师。1950年-1952年5月任成都新药联合制药厂技师。1952年任中国药学会药学通报编辑。1953年-1968年任药学通报编辑、编委。1968年-1972年卫生部江西五七干校;卫生部五七干校医院中医师。1972年-1978年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师。1978年-1998年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杂志(原名药学通报)编委、副主编、主编。1989年中国药学会第18届理事会理事;代理副秘书长。1994年退休。生平简介张天禄,汉族,1926年5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简阳县龙泉镇(现划属成都市龙泉区)一个普通的农、商家庭,父亲经商,其兄务农。念初中时,一天,身体一贯康健的母亲突患腹泻病,找遍镇上名医用遍良药均不见效,拖延月余终因衰竭而亡。张天禄极为悲痛,从此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学习医药,为病患者和家人解除疾苦。1944年冬,高中毕业,因寒假各大学均不招生,他便报名参加了华西协和大学先修班学习(半年)。他学习用功,从未缺席一堂课,期终考试名列全班第二。当时,学校规定,凡先修班考试成绩前两名的学生有权选择学校的任何院系。张天禄起先自己选择了当时最为著名的医学院口腔系。后与家人商议,认为牙科学习年限较长,且无公费资助,当时家境不太好,恐难支撑常年的学、食费用,便在入学后转到惟一有公费资助的理学院药学系学习,终于实现了自己学习医药的志愿。入学后不久,抗日战争胜利,全校同学无不欢欣鼓舞,喜形于色,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但这样美好的日子并不太久,国民党便发动了内战。爱国学子无不痛恨蒋介石大逆不道,不顾人民死活,重又点燃战火,把人民拖回到水深火热之中。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校园里反饥饿、反内战的浪潮,爱国学生纷纷上街游行示威,抗议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张天禄也不例外,类似这样的活动参加了3次。1949年夏大学毕业,随即于7月应聘于成都标准药房工作,任营业主任。12月成都解放,便转入泽生药房工作,1950年5月又转到新建立的成都新药联合制药厂任技师工作。该厂生产的品种不多,只有注射用水、磺胺噻唑、维生素C、维生素B1及阿司匹林片等十几种产品。由于该厂产品质量好,故销路比一般老厂的要好,名声也较大,很快便成为成都地区有影响的药厂之一。1952年,张天禄经厂方同意外出学习,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学习的路线是北京、大连、上海。在北京除了参观数家药厂外,还拜访了当时中国药学会(以下简称药学会)的理事长孟目的老前辈及秘书魏鉴明同志。孟目的对他说学会缺人,正需要有志向的年轻人来创办刊物。并说:“学会是人才荟萃之地,专家教授云集,是年轻人学习最好的地方。另外学会要办的刊物是向广大会员、作者、读者传播药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媒体,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园地。”孟老的一席话,使爱学习的张天禄动了心,同时创办的刊物又是在北京出版,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全国人民最热爱、最向往的地方。1952年5月,在到北京工作是无上荣光的思想驱使下,张天禄舍下多年生活的故乡成都,舍下众多老师及亲朋好友,更重要的是舍下1951年当选为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职的机会,赴北京中国药学会工作。是年11月,学会在北京召开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即第13届年会),张天禄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创办两种刊物,即《药学学报》和《药学通报》。张天禄有志于刊物的编辑工作,随即与陈新谦先生等共同筹划《药学通报》的创刊和出版,并担任该刊的专职编辑,从此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1953年《药学通报》正式出版发行,“文化大革命”期间,杂志停刊。1968年他和学会的同志一起到卫生部江西五七干校学习和劳动,后又调到干校五七医院药房工作。再后同五七医院一起下放在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从事了近十年的中医临床工作。1978年7月《药学通报》复刊后才调回北京继续从事编辑工作。张天禄历任《药学通报》编辑、编委、编辑部主任、编审、《中国药学杂志》(药学通报易名)副主编、主编。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专门从事药学期刊编辑工作屈指可数的几位前辈之一。张天禄曾先后任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代理副秘书长,中国药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国制药企业概况》、《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药学卷》、《中国新药杂志》等书刊副主编,《新编药物学》、《医院药物手册》、《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房》、《中国药学年鉴》、《当代中国的医药事业》等书刊的编委及常务编委。还曾担任成都药业工会、中国药学会工会、中华医学会工会副主席及主席。张天禄事迹曾被载入中宣部出版局编、陈云同志题写书名的《编辑家列传》(1986)及《中国药学杂志》药学人物栏目中(1996)。由于他工作较突出,成果显著,曾多次获奖及先进工作者称号,如获卫生部先进工作者(1959),北京新闻出版局、北京科学技术编辑学会编辑金奖(1992)等。1995年还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论著1张天禄译.苏联药典第一补充版生药检测部分.南京:南山堂出版社,张天禄.谈谈药物的保管法.护理杂志,1956,(3):张天禄.抗生素及其应用.护理学习,1958,(2):于忠,张天禄译.化学试剂与制剂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于忠,张天禄译.无机化学试剂手册.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586于忠,丁汝训,张天禄译.玻璃与玻璃熔融.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张天禄,陈新谦.本草纲目与现代研究.药学通报,1983,18(10):198张天禄.献身于药学编辑事业的陈新谦编审.药学通报,1985,20(12):张天禄,陈新谦.解放前中国药学会分会.药学通报,1986,21(3):张天禄.抗寄生虫病药物;主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陈新谦,金有豫主编.新编药物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51-180;410-460。11陈新谦,张天禄.中国近代药学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生平贡献张天禄从事药学编辑工作近50年,早期主要是协助药学编辑家陈新谦先生从事编辑工作,处理有关编辑业务。他从1988年担任主编后,继承和发扬历届主编们对药学事业的一片赤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为在新形势下办好《药学通报》而奋发工作。在编委会和编辑部同仁的支持下,他首先调整了办刊方针和刊物内容,提出将《药学通报》更名为《中国药学杂志》,并总结了自己多年编辑工作的经验,制定了“新、全、实、活”(即内容要求“新颖”、“全面”、“实用”、“形式活泼”)的四字方针,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编辑工作中,他强调执行国家的有关法令和各项规定。他认为,质量(包括文章质量、编辑质量和印刷质量)是刊物的生命,编辑的责任就是竭尽全力去提高刊物的质量。为此,他亲自拟稿约并不断修改完善,对刊物各栏目的字体字号、排版格式、版面设计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并以身作则认真执行,从而使刊物的编辑出版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不断地提高了刊物的质量。办出自己期刊的特色在办刊工作中,张天禄常说,一个刊物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在众多的刊物中就很难长盛不衰。他还认为要办好刊物最重要的是把好读者的脉搏,了解他们的需要,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稿、选稿。他和编辑部的同仁经常深入基层,到读者当中去,有时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他还经常利用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收集读者的反映和要求,以便刊物做到“有的放矢”。他参加东北三省人参专题学术讨论会后,为配合研究人员攻关,及时组织并发表了有关人参成分的研究、栽培技术、生产经验、商品知识等方面的文章20多篇,其中有的还被《中国药学杂志》评为优秀论文。张主编一贯注意发挥编委的作用,定期召开编委会汇报和讨论编辑出版工作,听取编委的意见。凡杂志的重大事项,都经编委会讨论决定,并认真执行。例如,根据编委会意见,自1991年开始对该杂志发表的文章进行评优,受到了广大读者作者的欢迎,这种做法在他卸任后仍在继续。将文章的英文摘要集中发表改为随正文刊出,也是根据编委的意见改变的。为使刊物反映当代国内外药学各学科的发展,发挥刊物的先导作用,他认真征求编委的意见,商定组稿计划,并亲自组织实施。张天禄自干上编辑工作,便与药学刊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将一生的大好时光都奉献给了杂志。他勤勤恳恳,埋头耕耘,终于结下了丰硕成果。在他担任主编期间,《中国药学杂志》曾连续二次被国家科委等评为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他本人也获得了广大作者、读者的赞誉,成为一位知名的药学编辑家。主要译著张天禄自50年代从事药学刊物编辑工作以来,深知药学科技书刊要以反映当代先进理论和最新技术以及科技动态为重要内容,以使广大读者获取新知识、新技术而推动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因此,他在50年代后期就在办好刊物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翻译前苏联的科技书刊。其主要译著有:《无机化学试剂手册》、《化学试剂与制剂手册》、《玻璃与玻璃熔融》、《纯化学试剂》等6种共100多万字。他早期编撰的药学小丛书有:《药房工作》、《药品生产》、《药品检验工作》、《药用无机化学》、《药用有机化学》等十余种。这些译著和丛书弥补了当时刊物内容的不足,对当时学习和引进苏联先进科学技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其后张天禄还参加了《中国制药企业概况》、《当代中国的医学事业》、《英汉中药大辞典》、《中国药学近代史》、《化学化工大辞典》、《中华药学大辞典》、《新编药物学》、《现代医院药学》、《药学名词》等十余种书籍的编撰工作。由此说明,张天禄不仅在编刊工作中取得很大成绩,在编书工作中也硕果累累。文革后开展的新工作文化大革命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带来了药学期刊蓬勃发展的春天。张天禄担任主编后,在继续办好刊物的基础上,积极支持编辑部开展新工作,拓展为读者、作者服务的领域。(1)他积极参加和组织一些书籍的编辑工作。如为了满足广大药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及病患者掌握新药知识的需要,在张天禄组织下,编辑部将截至1999为止在该刊发表的229种新药资料汇编成册,其后又将近年出现的新药收集整理成新药手册第二册,先后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与编辑部同仁一起组织开展学术活动,推广先进经验。如为了提高我国药学期刊编辑水平,张天禄曾根据当时的情况先后举办了两期药学编辑业务学习班,一次在北京,一次在南京。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的药学期刊编辑部。学习内容包括:编辑的职业道德、编辑的基本知识、编辑的程序,编辑加工要求等。通过学习,学员普遍感到很有收获,对提高药学期刊的编辑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1990在成都由《中国药学杂志》、《成空药学》编辑部和中国药学会成都分会举办了全国大输液技术研讨会。1994年又在长春举办了第2届全国大输液技术研讨会。第一次会议编印了《大输液研究进展》,第2次会议编印了大输液论文集。通过这两次会议,大家交流了大输液生产技术,使大输液,特别是医院药剂科配制的大输液质量有所提高,保证了药品的安全、有效。(3)刊出广告,介绍新设备、新仪器,促进生产、科研和应用。(4)为方便读者查阅本刊资料,在纪念《药学通报》创刊30周年时,张天禄组织编辑部人员编辑了《药学通报》1953~1982年(第1~17卷)文题总索引。通过查阅本索引,可以较快地找到本刊已发表过的文章,充分利用30年来累积的宝贵资料,为我国四化建设服务。在庆祝建国40周年之际,《中国药学杂志》编辑部联合中国药学会主办期刊的其他编辑共同编辑了《中国药学会庆祝建国40周年赠刊》,该刊反映了我国药学研究、药学教育、医药事业、军队药学工作、药政管理、学会工作等方面在新中国建立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还介绍了我国重要药学研究机构及学会主办期刊的概况。(5)征得学会同意,张天禄积极与各方联系,自1988年开始,《中国药学杂志》编辑部与中国农村智力开发函授学院、原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联合创办了函授药学系,共开设课程14门,连续3年向社会招生。学员遍布全国各省、市、区、乡,总数达万余名,仅90年首届毕业生就有5000多人,并达到大专水平。为了帮助学员学习,刊物上还辟有专栏发表辅导材料。人物评价张天禄同志为人正直,作风正派,敢讲真话,对人对事有意见都能在正当场合下直言不讳。他勤奋、忘我的工作精神,赢得了较高的荣誉,曾先后被评为密云水库二等劳动模范、卫生部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协先进工作者。张天禄编审一贯忠诚于人民的编辑事业。坚持学习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在药学编辑岗位上勤勤恳恳,一丝不苟,默默地作着无私的奉献。他胸怀坦荡,谦逊谨慎,待人诚恳,处处按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尊重编委,爱护和培养青年人,全心全意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如今,张天禄编审已是七十余高龄的老学者,但他仍精神矍铄,笔耕不止,与药学界同仁共同编著国内尚属空白的《中华药学大辞典》和其他书籍,继续为药学编辑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药学研究杂志编辑部

不是。 期刊名称: 药学研究 创办日期: 1982年7月 主管部门: 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 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山东省药学会 刊期: 月刊 《药学研究》杂志原名《山东医药工业》、《齐鲁药事》,创刊于1982年。《药学研究》集知识性、学术性、实用性、服务性于一体,重点介绍国内外医药研究的新动态、新趋势、新理论和安全用药知识,交流药品研发、检测技术、新知识和新方法,为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服务,为医药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服务。本刊栏目有:专家论坛、实验研究、制剂研究、综述、临床药学、工业药学、流通药学、药学教育、药品不良反应、药物信息。

黄泰康 性别:男工作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介:1994- 主持 中药系统工程体系的研究, 1990- 主持 中药辞海的编纂研究, 1990-1992 主持 对建立药学教育目标体系的研究, 1989-1991 主持 中成药学研究受奖情况: 1992 宜溧山区药用植物研究 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1989 人参类似品及伪品研究 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1984 治偏痛项目研究 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 国家医药管理局工作简历: 1976-1979 徐州制药厂 技术员, 徐州医药局 药剂师, 中国药科大学 研究员,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教育研究所 副所长, 新加坡中医药研究院 客座教授, 亚洲医药杂志社 常务副总编, 美国中国医学科学院 客座教授 ;沈阳药科大学 客座教授

国际药理学杂志投稿是不收费的,但是该杂志投稿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期刊上投稿的时候,很多博士生或者是高级职称评审人员都会在国外的期刊上投稿,一些SCI类的期刊也都是国外的刊物,所以要投稿SCI期刊的话,一些流程也是需要了解的。一篇科技论文想投中,最核心的还是要有真材实料,在有真材实料的基础上,合理的,正确的投稿方法会减少很多的麻烦和审稿时间。《国际药学研究杂志》创刊于1958年,月刊,是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主管,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学会主办的综合性药学期刊。

1.中国药学

本刊为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药学学术刊物,是一本反映我国药学各学科进展和动态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高、中级药学工作者及其他医药卫生人员为读者对象。本刊内容包括药学各学科...

2.药学学报

《药学学报》创刊于1953年7月,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其前身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学术期刊《中华药学杂志》(1936年创刊)。本刊为报道我国药学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

3.国际药学研究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58年,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主管,毒物药物研究所主办。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是国内侧重报道药学基础和技术研究最新进展的综合性药学信息刊物。设置栏目有综述、编译、文摘和...

4.中国医院药学

主要面向全国医院药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和广大药学工作者,主要介绍国内外药学先进技术、临床合理用药、中西药制剂、药剂科的科学管理与改革、药学基础知识及理论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曾获中国药学会优秀期刊...

5.农药学学报

《农药学学报》创刊于1999年,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药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农药学各分支学科有创造性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综合评述,是了解我国农药学研究动态的理想园地。自1999年创刊至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