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英国医学杂志最新发展

发布时间:

英国医学杂志最新发展

● 研究揭示吸烟如何引起糖尿病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Paul J. Kenny研究团队近日取得一项新成果。他们发现缰核区域的TCF7L2基因表达将尼古丁成瘾与糖尿病联系起来。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研究人员发现与糖尿病相关的基因Tcf7l2在啮齿动物大脑的内侧缰核区域中密集表达,在该区域调节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功能。在mHb中抑制TCF7L2信号传导会增加小鼠和大鼠的尼古丁摄入量。尼古丁通过mHb的TCF7L2依赖性刺激来增加血糖水平。病毒追踪实验确定了从mHb到胰腺的多突触连接,具有尼古丁摄入史的野生型大鼠显示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循环水平增加,以及血糖稳态的糖尿病样失调。相比之下,突变的Tcf712大鼠对尼古丁的这些作用具有抗性。这项研究结果表明,TCF7L2调节尼古丁在缰核-胰腺信号轴上的刺激作用,其将尼古丁的成瘾性与其促进糖尿病的作用联系起来。据悉,糖尿病在吸烟者中比非吸烟者更为普遍,但潜在的机制尚不清楚。相关论文信息:● 类器官体单细胞测序揭示人类大脑发育特征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J. Gray Camp、Barbara Treutlein和Zhisong He等研究人员合作绘制了大脑类器官体的单细胞基因组图谱,从而揭示了人类特异的大脑发育特征。该项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6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研究人员使用单细胞转录组学和染色质可及性测序分析了干细胞来源的脑类器官体,以研究特定于人类的基因调节变化。研究人员首先分析了人类全脑器官形成过程中从多能性到神经外胚层和神经上皮阶段的细胞组成,并重建了分化轨迹,然后在背侧和腹侧前脑、中脑和后脑区域内分化为神经元命运。来自不同iPSC品系类器官的大脑区域组成各不相同,但是区域基因表达模式在各个个体之间仍可大致再现。研究人员分析了黑猩猩和猕猴的大脑类器官体,发现与其他两个灵长类动物相比,人类神经元的发育速度较慢。使用分化路径的拟时态比对,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特异性基因表达沿皮质的祖细胞到神经元谱系解析为不同的细胞状态。染色质的可及性在皮层发育过程中是动态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与黑猩猩之间可及性的差异与人特异性基因表达和遗传变化有关。最后,研究人员使用单核RNA测序分析绘制了成年人前额叶皮层中人特异性的表达图,并确定了成年后持续存在的发育差异以及仅在成年大脑中发生的细胞状态特异性变化。这些数据提供了大猿前脑发育的时序细胞图谱,并阐明了人类独有的动态基因调控功能。据悉,自从人类脱离黑猩猩和其他大猿以来,人类的大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导致这种差异的遗传和发育程序尚未完全被理解。相关论文信息:● HP1蛋白促进异染色质相分离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G. J. Narlikar和J. D. Gross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HP1蛋白重塑核小体核心,从而促进异染色质相分离。2019年10月16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研究人员发现由裂殖酵母HP1蛋白Swi6产生的染色质紧缩会导致相分离的液体浓缩物。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Swi6大大增加了核小体中掩盖组蛋白残基的可及性和动态。限制这些动态会损害Swi6染色质在液滴中的紧实度。这些结果表明,Swi6通过一个反常机制将寡聚化与染色质的相分离联系在一起。研究人员认为,通过Swi6对八聚体核心的这种重塑增加了核小体之间多价相互作用的机会,从而促进了相分离。这种机制可能更普遍地驱动染色质组织,而不仅仅是异染色质。据悉,异染色质在多个尺度上影响基因组功能。它能够实现可遗传的基因抑制,维持染色体完整性并为细胞核提供机械刚度。已经提出这些多样化的功能一定程度上由染色质的压缩引起。主要类型的异染色质在其核心处包含HP1蛋白与染色质之间形成的复合物,该复合物在组蛋白H3赖氨酸9上被甲基化。HP1被认为利用寡聚来将染色质压紧成相分离的浓缩物。目前,尚不清楚HP1介导的相分离与染色质压缩的关系。相关论文信息:● 研究统计亿婴幼儿中的死亡情况美国华盛顿大学Simon I. Hay等众多研究人员合作报道了2000-2017年之间亿新生儿、婴儿以及儿童的死亡情况。相关论文发表在2019年10月1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研究人员使用地质统计生存模型对2000-2017年期间99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5岁以下新生儿、婴儿和儿童的死亡数量进行了统计。研究人员估计,截止到2017年,这些国家5岁以下儿童中有32%居住在每千名活产儿中有25个或更少儿童死亡的地区,然而在没有地理不平等的情况下,这些国家可以避免2000年至2017年间58%的儿童死亡。这项研究使人们能够确定高死亡率人群、发展模式和地理不平等状况,从而为适当的投入和实施提供信息,这将有助于改善所有人的健康。研究人员介绍,自2000年以来,许多国家在改善儿童生存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是局部的进展仍不清楚。为了向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信息,科学家需要收集在国家以下层面关于儿童死亡率和趋势的持续的数据。相关论文信息:● 神经兴奋和转录因子REST参与调控寿命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Bruce A. Yankner研究团队发现神经兴奋和转录因子REST参与调控寿命。2019年10月16日,《自然》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的长寿与大脑皮层中独特的转录组特征相关,其特征是与神经兴奋和突触功能相关的基因的下调。在秀丽隐杆线虫中,神经兴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且在全局范围内、或者在谷氨酸能或胆碱能神经元中抑制兴奋能够增加寿命。此外,寿命是由神经回路的兴奋抑制性平衡动态调节的。转录因子REST在长寿人类中被上调,并抑制与兴奋有关的基因。值得注意的是,REST缺陷小鼠在衰老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皮质活性和神经元兴奋性。同样,秀丽隐杆线虫REST直系同源基因spr-3和spr-4的功能丧失突变会增强神经兴奋,并降低长寿突变体daf-2的寿命。在野生型线虫中,spr-4的过度表达会抑制兴奋并延长其寿命。REST、SPR-3、SPR-4以及兴奋的减少分别激活哺乳动物和线虫中与寿命相关的转录因子FOXO1和DAF-16。这些发现揭示了由神经回路活动介导并受REST调节的保守衰老机制。研究人员介绍,目前为止,关于人类寿命延长的机制了解甚少。相关论文信息:《英国医学杂志》● 新发现不支持低危妊娠晚期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Ank de Jonge研究组的一项最新研究,分析了常规妊娠晚期超声检查对降低低危妊娠围产儿不良结局的有效性。2019年10月15日,《英国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荷兰的60个助产机构共招募了13520名孕中期的妇女,平均孕周为周。根据荷兰全国围产期登记处或医院记录,共分析13046名妇女,其中5979名接受常规护理,即连续测量宫高和临床指示超声;7067名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干预措施,即在妊娠28-30周和34-36周接受两次常规生物监测扫描。最终干预组分娩时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为32%,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干预组的严重不良围产儿结局发生率为,常规护理组为。校正混杂因素后,两组间差异不显著。干预组的引产率较高,但催产素催产的发生率较低。总之,在低危妊娠中,孕晚期常规超声检查结合临床指征超声检查,可提高小于胎龄儿的产前检出率,但与常规护理相比,并不能降低严重不良围产儿结局的发生率。该发现不支持低危妊娠晚期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相关论文信息:《美国医学会杂志》:Vol 322 No 15● 营养和行为干预可增加饮食依从性西班牙网络生物医学研究中心Miguel A. Martínez-González课题组在研究中取得进展。他们提出了营养和行为干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能量减少的地中海饮食依从性的影响。相关论文发表在2019年10月15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研究组在西班牙的23个研究中心招募了6874名年龄在55-75岁、患有代谢综合征且无心血管疾病的成年人。将参与者随机分组,其中3406名为干预组,接受鼓励能量减少的地中海饮食、促进体力活动并提供行为支持,3468名为对照组,接受鼓励能量不受限制的地中海饮食。所有参与者均可免费获得特级初榨橄榄油和坚果。根据能量减少地中海饮食评分对依从性进行评估,0-17分,评分越高依从性越强。最终有6583名参与者完成了12个月的随访。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基线er-MedDiet评分分别为分和分,12个月后则分别为分和分,组间差异显著。总之,与遵循能量不受限制的地中海饮食建议相比,鼓励能量减少的地中海饮食和体力活动的干预措施可显著增加12个月后的饮食依从性,但仍需进一步评价参与者的长期心血管效应。据悉,高质量的饮食模式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但关于营养和行为干预对饮食变化影响的数据依然很有限。相关论文信息:● 研究验证Selepressin能否改善脓毒性休克预后美国匹兹堡大学Derek C. Angus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分析了Selepressin与安慰剂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无呼吸机和无血管加压素天数的影响。相关论文发表在2019年10月15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去甲肾上腺素是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一线血管加压药,但并非经常奏效,且有不容忽视的儿茶酚胺不良反应。选择性血管加压素V1a受体激动剂Selepressin是一种非儿茶酚胺类血管加压药,可减轻败血症引起的血管舒张,血管渗漏和水肿,且副作用较少。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研究组在比利时、丹麦、法国、荷兰和美国进行了一项适应性、2b/3期、随机临床试验,共招募了868名脓毒性休克且需要剂量超过5μg/min的去甲肾上腺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其中585例随机接受3种剂量Selepressin中的一种进行治疗,283例接受安慰剂治疗。最终有817名患者完成了试验。研究药物的中位持续时间为个小时。Selepressin组和安慰剂组中无需呼吸机和加压素治疗的时间分别为天和天,90天死亡率分别为和,无需肾脏替代治疗的时间分别为天和天,无需住ICU的时间分别为天和天,差异均不显著。两组的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肠系膜缺血和外周缺血,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之,对于接受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与安慰剂相比,使用Selepressin并不能在一个月内改善无加压素和无呼吸机的天数。相关论文信息:《柳叶刀》● 氨甲环酸对外伤性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近日,CRASH-3试验合作团队探讨了氨甲环酸对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死亡、残疾、血管闭塞事件和其他疾病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4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2012年7月20日至2019年1月31日,研究组在29个国家的175家医院中进行了这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招募了12737名受伤3小时以内的外伤性脑损伤成人,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低于12分,或CT扫描发现颅内出血,且无重大颅外出血。研究组按1:1随机将参与者分为两组,其中6406名接受氨甲环酸治疗,6331名接受安慰剂治疗。共有9202患者在受伤后3小时内接受治疗,其中氨甲环酸组有的患者在住院后28天内死亡,安慰剂组为,风险比为。排除GCS评分3分或双侧瞳孔不收缩的患者后,氨甲环酸组和安慰剂组的颅脑损伤相关死亡风险分别为和,风险比为。对于轻中度颅脑损伤的患者,应用氨甲环酸可降低死亡风险,风险比为;但对于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却不能降低。另外,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晚期治疗,而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治疗或晚期治疗的效果相差不大。氨甲环酸组和安慰剂组发生血管闭塞和癫痫的风险相差无几。结果表明,氨甲环酸对TBI患者安全有效,在受伤后3小时内进行治疗可减少颅脑损伤相关死亡。据悉,氨甲环酸可减少外伤性颅外出血患者的手术出血和死亡率。但TBI后颅内出血很常见,可导致脑疝和死亡。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小柯”是一个科学新闻写作机器人,由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北京大学高水平科研团队研发而成,旨在帮助科学家以中文方式快速获取全球高水平英文论文发布的最新科研进展。《细胞》● 肠道细菌可以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Andrew T. Gewirtz课题组发现分段丝状细菌可预防和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0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尽管清除轮状病毒通常需要适应性免疫,但研究者无意间构建了RV抵抗性免疫缺陷小鼠,研究人员推测这反映某些微生物可以针对性抵抗RV。并且,这种RV抵抗性可通过共宿和粪便移植来传播。通过加热,过滤和抗菌剂来处理保护RV的微生物菌群,然后将稀释的处理过的微生物群转移到无菌小鼠体内并进行微生物组分析。这种方法表明分段的丝状细菌足以保护小鼠免受RV感染和相关的腹泻。这种保护与先前定义的RV阻抗因素无关,包括干扰素、IL-17和IL-22。SFB在回肠的定植诱导宿主基因表达的变化,并加速上皮细胞更新。在体外,将RV与含有SFB的粪便一起孵育可降低RV的感染性,表明RV可被直接中和。因此,不受免疫细胞的影响,SFB可针对某些肠道病毒感染和相关的腹泻病提供保护。据介绍,轮状病毒在各种微生物包围中接触肠道上皮细胞,从而提供了微生物影响RV感染的可能性。相关论文信息:● 科学家提出针对全基因组分析的“白皮书”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Roseann E. Peterson课题组阐述了遗传多样性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机会、方法、缺陷和建议。2019年10月10日的《细胞》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为了方便和促进多族裔和混合人群的研究,研究者概述了主要的方法学考虑因素,并重点介绍了机会,挑战,解决方案和需要发展的领域。尽管研究者认为很难分析来自不同人群的遗传数据,但这在科学和伦理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拥有一个扩展的分析工具箱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据介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主要关注欧洲裔人群,但重要的是,多样化的人群具有更好的代表性。研究参与者之间日益增加的多样性将增进我们对所有人群的遗传结构的了解,并确保遗传研究广泛适用性。相关论文信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早产儿两种递增母乳喂养进度的对照试验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Jon Dorling课题组近日取得一项新成果,他们进行了两种早产儿增加母乳喂养进度的对照试验。相关论文于2019年10月10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研究组招募了2804名超早产儿或超低出生体重婴儿,将其随机分组,其中快速增加组1224名,每天每公斤体重增加30毫升母乳,缓慢增加组1246名,每天每公斤体重增加18毫升母乳,直至达到正常喂养量。快速增加组中有802名婴儿获得无中重度神经发育障碍生存,缓慢增加组中有848名。快速增加组中有的婴儿发生晚发型败血症,缓慢增加组为;快速增加组中有的婴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缓慢增长组为。总而言之,对于超早产或超低出生体重婴儿,每天每公斤增加30毫升母乳与18毫升母乳相比,并未显著增加无中重度神经发育障碍的存活率。据悉,早产儿肠道喂养量的缓慢增加可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风险,但增加了晚发型败血症的风险。相关论文信息:《科学》● 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命运决定机制获揭示近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Thorsten R. Mempel研究发现,迁移性树突状细胞激活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来预处理初始CD8阳性T细胞,从而确立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的命运。该研究于2019年10月11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发现在免疫稳态期间,TGF-β在表观遗传学上调节了静息的初始CD8阳性T细胞,并为在皮肤疫苗接种小鼠模型中形成表皮常驻记忆T细胞做好准备。初始T细胞调节发生在淋巴结中,但不发生在脾脏中,这是通过与周围组织来源的迁移性DC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依赖性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并且取决于TGF-β激活αV型整合素在DC的表达。因此,通过限制LN的信号,免疫前T细胞库能够为向特异性记忆T细胞分化命运做好准备。据介绍,eTRM细胞是屏障组织中的前哨,以防御先前遇到的病原体。eTRM细胞的产生方式对通过免疫接种诱导自身形成或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信息:● 科学家揭示前脑突触的节律调控机制2019年10月11日,瑞士苏黎世大学Steven A. Brown、Shiva K. Tyagarajan和德国慕尼黑大学Maria S. Robles等研究人员合作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揭示了前脑突触转录组由时间调控,但其蛋白质组由睡眠驱动。采取生化方法,研究人员揭示了前脑突触转录本的积累显示出绝大多数的日常节律,三分之二的突触转录本显示了与时间相关的丰度,而与体细胞的振荡无关。这些转录本形成了两个明显的时间和功能簇,清晨之前的转录本与新陈代谢和翻译有关,而傍晚的转录本与突触传递有关。全天候表征突触蛋白质组证明了时间门控对突触过程和能量稳态的功能相关性。出乎意料的是,睡眠剥夺完全消除了蛋白质组,但转录本没有振荡。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了突触中信使RNA的昼夜节律,并且按照睡眠-清醒周期进行翻译。据介绍,神经元形成了将RNA和蛋白质转运到遥远的树突和轴突中的机制。相关论文信息:● 研究揭示睡眠-清醒周期中突触蛋白质磷酸化动态德国慕尼黑大学Maria S. Robles和瑞士苏黎世大学Steven A. Brown等研究人员合作揭示了睡眠-清醒周期引起的突触蛋白质组磷酸化的日常动态。相关论文发表在2019年10月1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对在24小时内分离出的小鼠前脑突触神经小体应用了先进的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可准确定量近8000种磷酸肽。一半的突触磷酸化蛋白在休息-活动和活动-休息过渡时具有最大振幅的节律。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了通过磷酸化对突触功能的总体时间控制,包括突触传递、细胞骨架重组和兴奋/抑制平衡。睡眠剥夺消除了突触神经小体中所有磷酸化周期的98%,这表明睡眠-清醒周期而非昼夜节律信号是突触磷酸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对睡眠和觉醒压力均有反应。据悉,昼夜节律通过调节转录、蛋白质丰度和功能来驱动生理的日常变化,包括睡眠-清醒周期。昼夜节律性磷酸化调控外围器官中的细胞过程,但对其在脑功能和突触活动中的作用知之甚少。相关论文信息:● 研究发现厌恶情绪受NMDA调控法国巴黎塞纳河神经科学大学M. A. Diana小组,研究发现甘氨酸门控GluN1/GluN3A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对成年内侧缰核厌恶情绪的控制。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1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他们发现,GluN1 / GluN3A受体在小鼠成年MHb的神经元中起作用。在MHb中没有甘氨酸能神经元专长的情况下,神经胶质细胞通过GluN1 / GluN3A受体调节神经元活性。降低MHb中的GluN1 / GluN3A受体水平可以防止产生厌恶情绪调控。甘氨酸通过兴奋性甘氨酸能NMDA受体控制负值情绪联想,这项研究借此扩展了甘氨酸的生理和行为含义。据介绍,当与其他结合甘氨酸的亚基GluN1结合时,非经典的NMDA受体亚基GluN3A和GluN3B可以产生纯被甘氨酸激活的兴奋性电导。但是,尚未在天然成人组织中鉴定出功能性GluN1 / GluN3受体。相关论文信息:● 数据分析揭示史前社会不平等关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Heidi Deeg,Philipp W. Stockhammer和Alissa Mittnik研究团队,合作发现欧洲青铜时代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不平等现象。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0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揭示和理解史前社会不平等背后的机制是一项重大挑战。通过组合全基因组数据、同位素证据以及人类学和考古学数据,研究人员超越了考古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超区域方法,从而揭示了青铜时代社会地位、继承规则和迁徙的复杂性。他们采用了深层的微区域方法,并分析了来自德国南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中期的农庄相关墓地的104个人的全基因组数据。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历经几代的个体家庭包括一个高地位的核心家庭和无亲缘关系的个体,这种组织伴随着父权制和女性外来配偶,该体系在700多年来保持稳定。相关论文信息:《英国医学杂志》●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抗血栓治疗的系统回顾近日,加拿大西部大学教授Rodrigo Bagur及其研究团队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抗血栓治疗进行了系统回顾和网络荟萃分析。该研究于2019年10月10日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研究组从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等大型数据库中搜索2019年1月25日之前发表的论文,筛查口服抗血栓药物来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隐静脉移植失败的随机对照试验。最终有20个试验被纳入网络荟萃分析,共包括4803名成人参与者,9种干预措施。分析结果表明,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相比,中度确定性证据支持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替卡格雷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减少隐静脉移植失败。在不同的抗血栓治疗中,大出血、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然而,这些试验的异质性和不连贯性差异较大。总之,这项网络荟萃分析结果提示阿司匹林+替卡格雷或氯吡格雷可有效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隐静脉移植失败。术后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应充分权衡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论文信息:合作事宜:.cn投稿事宜:.cn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1/ 6英国医学杂志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女生看帅哥10分钟,相当于做了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和患心脏病的风险,提高记忆力,更可以延长大约5年寿命 ​2/ 6英国医学杂志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女生看帅哥10分钟,相当于做了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和患心脏病的风险,提高记忆力,更可以延长大约5年寿命 ​3/ 6英国医学杂志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女生看帅哥10分钟,相当于做了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和患心脏病的风险,提高记忆力,更可以延长大约5年寿命 ​4/ 6英国医学杂志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女生看帅哥10分钟,相当于做了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和患心脏病的风险,提高记忆力,更可以延长大约5年寿命 ​5/ 6英国医学杂志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女生看帅哥10分钟,相当于做了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和患心脏病的风险,提高记忆力,更可以延长大约5年寿命 ​6/ 6英国医学杂志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女生看帅哥10分钟,相当于做了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和患心脏病的风险,提高记忆力,更可以延长大约5年寿命

英国医学杂志最新发布

● 研究揭示吸烟如何引起糖尿病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Paul J. Kenny研究团队近日取得一项新成果。他们发现缰核区域的TCF7L2基因表达将尼古丁成瘾与糖尿病联系起来。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研究人员发现与糖尿病相关的基因Tcf7l2在啮齿动物大脑的内侧缰核区域中密集表达,在该区域调节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功能。在mHb中抑制TCF7L2信号传导会增加小鼠和大鼠的尼古丁摄入量。尼古丁通过mHb的TCF7L2依赖性刺激来增加血糖水平。病毒追踪实验确定了从mHb到胰腺的多突触连接,具有尼古丁摄入史的野生型大鼠显示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循环水平增加,以及血糖稳态的糖尿病样失调。相比之下,突变的Tcf712大鼠对尼古丁的这些作用具有抗性。这项研究结果表明,TCF7L2调节尼古丁在缰核-胰腺信号轴上的刺激作用,其将尼古丁的成瘾性与其促进糖尿病的作用联系起来。据悉,糖尿病在吸烟者中比非吸烟者更为普遍,但潜在的机制尚不清楚。相关论文信息:● 类器官体单细胞测序揭示人类大脑发育特征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J. Gray Camp、Barbara Treutlein和Zhisong He等研究人员合作绘制了大脑类器官体的单细胞基因组图谱,从而揭示了人类特异的大脑发育特征。该项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6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研究人员使用单细胞转录组学和染色质可及性测序分析了干细胞来源的脑类器官体,以研究特定于人类的基因调节变化。研究人员首先分析了人类全脑器官形成过程中从多能性到神经外胚层和神经上皮阶段的细胞组成,并重建了分化轨迹,然后在背侧和腹侧前脑、中脑和后脑区域内分化为神经元命运。来自不同iPSC品系类器官的大脑区域组成各不相同,但是区域基因表达模式在各个个体之间仍可大致再现。研究人员分析了黑猩猩和猕猴的大脑类器官体,发现与其他两个灵长类动物相比,人类神经元的发育速度较慢。使用分化路径的拟时态比对,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特异性基因表达沿皮质的祖细胞到神经元谱系解析为不同的细胞状态。染色质的可及性在皮层发育过程中是动态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与黑猩猩之间可及性的差异与人特异性基因表达和遗传变化有关。最后,研究人员使用单核RNA测序分析绘制了成年人前额叶皮层中人特异性的表达图,并确定了成年后持续存在的发育差异以及仅在成年大脑中发生的细胞状态特异性变化。这些数据提供了大猿前脑发育的时序细胞图谱,并阐明了人类独有的动态基因调控功能。据悉,自从人类脱离黑猩猩和其他大猿以来,人类的大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导致这种差异的遗传和发育程序尚未完全被理解。相关论文信息:● HP1蛋白促进异染色质相分离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G. J. Narlikar和J. D. Gross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HP1蛋白重塑核小体核心,从而促进异染色质相分离。2019年10月16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研究人员发现由裂殖酵母HP1蛋白Swi6产生的染色质紧缩会导致相分离的液体浓缩物。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Swi6大大增加了核小体中掩盖组蛋白残基的可及性和动态。限制这些动态会损害Swi6染色质在液滴中的紧实度。这些结果表明,Swi6通过一个反常机制将寡聚化与染色质的相分离联系在一起。研究人员认为,通过Swi6对八聚体核心的这种重塑增加了核小体之间多价相互作用的机会,从而促进了相分离。这种机制可能更普遍地驱动染色质组织,而不仅仅是异染色质。据悉,异染色质在多个尺度上影响基因组功能。它能够实现可遗传的基因抑制,维持染色体完整性并为细胞核提供机械刚度。已经提出这些多样化的功能一定程度上由染色质的压缩引起。主要类型的异染色质在其核心处包含HP1蛋白与染色质之间形成的复合物,该复合物在组蛋白H3赖氨酸9上被甲基化。HP1被认为利用寡聚来将染色质压紧成相分离的浓缩物。目前,尚不清楚HP1介导的相分离与染色质压缩的关系。相关论文信息:● 研究统计亿婴幼儿中的死亡情况美国华盛顿大学Simon I. Hay等众多研究人员合作报道了2000-2017年之间亿新生儿、婴儿以及儿童的死亡情况。相关论文发表在2019年10月1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研究人员使用地质统计生存模型对2000-2017年期间99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5岁以下新生儿、婴儿和儿童的死亡数量进行了统计。研究人员估计,截止到2017年,这些国家5岁以下儿童中有32%居住在每千名活产儿中有25个或更少儿童死亡的地区,然而在没有地理不平等的情况下,这些国家可以避免2000年至2017年间58%的儿童死亡。这项研究使人们能够确定高死亡率人群、发展模式和地理不平等状况,从而为适当的投入和实施提供信息,这将有助于改善所有人的健康。研究人员介绍,自2000年以来,许多国家在改善儿童生存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是局部的进展仍不清楚。为了向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信息,科学家需要收集在国家以下层面关于儿童死亡率和趋势的持续的数据。相关论文信息:● 神经兴奋和转录因子REST参与调控寿命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Bruce A. Yankner研究团队发现神经兴奋和转录因子REST参与调控寿命。2019年10月16日,《自然》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的长寿与大脑皮层中独特的转录组特征相关,其特征是与神经兴奋和突触功能相关的基因的下调。在秀丽隐杆线虫中,神经兴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且在全局范围内、或者在谷氨酸能或胆碱能神经元中抑制兴奋能够增加寿命。此外,寿命是由神经回路的兴奋抑制性平衡动态调节的。转录因子REST在长寿人类中被上调,并抑制与兴奋有关的基因。值得注意的是,REST缺陷小鼠在衰老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皮质活性和神经元兴奋性。同样,秀丽隐杆线虫REST直系同源基因spr-3和spr-4的功能丧失突变会增强神经兴奋,并降低长寿突变体daf-2的寿命。在野生型线虫中,spr-4的过度表达会抑制兴奋并延长其寿命。REST、SPR-3、SPR-4以及兴奋的减少分别激活哺乳动物和线虫中与寿命相关的转录因子FOXO1和DAF-16。这些发现揭示了由神经回路活动介导并受REST调节的保守衰老机制。研究人员介绍,目前为止,关于人类寿命延长的机制了解甚少。相关论文信息:《英国医学杂志》● 新发现不支持低危妊娠晚期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Ank de Jonge研究组的一项最新研究,分析了常规妊娠晚期超声检查对降低低危妊娠围产儿不良结局的有效性。2019年10月15日,《英国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荷兰的60个助产机构共招募了13520名孕中期的妇女,平均孕周为周。根据荷兰全国围产期登记处或医院记录,共分析13046名妇女,其中5979名接受常规护理,即连续测量宫高和临床指示超声;7067名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干预措施,即在妊娠28-30周和34-36周接受两次常规生物监测扫描。最终干预组分娩时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为32%,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干预组的严重不良围产儿结局发生率为,常规护理组为。校正混杂因素后,两组间差异不显著。干预组的引产率较高,但催产素催产的发生率较低。总之,在低危妊娠中,孕晚期常规超声检查结合临床指征超声检查,可提高小于胎龄儿的产前检出率,但与常规护理相比,并不能降低严重不良围产儿结局的发生率。该发现不支持低危妊娠晚期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相关论文信息:《美国医学会杂志》:Vol 322 No 15● 营养和行为干预可增加饮食依从性西班牙网络生物医学研究中心Miguel A. Martínez-González课题组在研究中取得进展。他们提出了营养和行为干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能量减少的地中海饮食依从性的影响。相关论文发表在2019年10月15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研究组在西班牙的23个研究中心招募了6874名年龄在55-75岁、患有代谢综合征且无心血管疾病的成年人。将参与者随机分组,其中3406名为干预组,接受鼓励能量减少的地中海饮食、促进体力活动并提供行为支持,3468名为对照组,接受鼓励能量不受限制的地中海饮食。所有参与者均可免费获得特级初榨橄榄油和坚果。根据能量减少地中海饮食评分对依从性进行评估,0-17分,评分越高依从性越强。最终有6583名参与者完成了12个月的随访。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基线er-MedDiet评分分别为分和分,12个月后则分别为分和分,组间差异显著。总之,与遵循能量不受限制的地中海饮食建议相比,鼓励能量减少的地中海饮食和体力活动的干预措施可显著增加12个月后的饮食依从性,但仍需进一步评价参与者的长期心血管效应。据悉,高质量的饮食模式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但关于营养和行为干预对饮食变化影响的数据依然很有限。相关论文信息:● 研究验证Selepressin能否改善脓毒性休克预后美国匹兹堡大学Derek C. Angus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分析了Selepressin与安慰剂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无呼吸机和无血管加压素天数的影响。相关论文发表在2019年10月15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去甲肾上腺素是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一线血管加压药,但并非经常奏效,且有不容忽视的儿茶酚胺不良反应。选择性血管加压素V1a受体激动剂Selepressin是一种非儿茶酚胺类血管加压药,可减轻败血症引起的血管舒张,血管渗漏和水肿,且副作用较少。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研究组在比利时、丹麦、法国、荷兰和美国进行了一项适应性、2b/3期、随机临床试验,共招募了868名脓毒性休克且需要剂量超过5μg/min的去甲肾上腺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其中585例随机接受3种剂量Selepressin中的一种进行治疗,283例接受安慰剂治疗。最终有817名患者完成了试验。研究药物的中位持续时间为个小时。Selepressin组和安慰剂组中无需呼吸机和加压素治疗的时间分别为天和天,90天死亡率分别为和,无需肾脏替代治疗的时间分别为天和天,无需住ICU的时间分别为天和天,差异均不显著。两组的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肠系膜缺血和外周缺血,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之,对于接受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与安慰剂相比,使用Selepressin并不能在一个月内改善无加压素和无呼吸机的天数。相关论文信息:《柳叶刀》● 氨甲环酸对外伤性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近日,CRASH-3试验合作团队探讨了氨甲环酸对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死亡、残疾、血管闭塞事件和其他疾病的影响。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4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2012年7月20日至2019年1月31日,研究组在29个国家的175家医院中进行了这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招募了12737名受伤3小时以内的外伤性脑损伤成人,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低于12分,或CT扫描发现颅内出血,且无重大颅外出血。研究组按1:1随机将参与者分为两组,其中6406名接受氨甲环酸治疗,6331名接受安慰剂治疗。共有9202患者在受伤后3小时内接受治疗,其中氨甲环酸组有的患者在住院后28天内死亡,安慰剂组为,风险比为。排除GCS评分3分或双侧瞳孔不收缩的患者后,氨甲环酸组和安慰剂组的颅脑损伤相关死亡风险分别为和,风险比为。对于轻中度颅脑损伤的患者,应用氨甲环酸可降低死亡风险,风险比为;但对于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却不能降低。另外,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晚期治疗,而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治疗或晚期治疗的效果相差不大。氨甲环酸组和安慰剂组发生血管闭塞和癫痫的风险相差无几。结果表明,氨甲环酸对TBI患者安全有效,在受伤后3小时内进行治疗可减少颅脑损伤相关死亡。据悉,氨甲环酸可减少外伤性颅外出血患者的手术出血和死亡率。但TBI后颅内出血很常见,可导致脑疝和死亡。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小柯”是一个科学新闻写作机器人,由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北京大学高水平科研团队研发而成,旨在帮助科学家以中文方式快速获取全球高水平英文论文发布的最新科研进展。《细胞》● 肠道细菌可以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Andrew T. Gewirtz课题组发现分段丝状细菌可预防和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0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尽管清除轮状病毒通常需要适应性免疫,但研究者无意间构建了RV抵抗性免疫缺陷小鼠,研究人员推测这反映某些微生物可以针对性抵抗RV。并且,这种RV抵抗性可通过共宿和粪便移植来传播。通过加热,过滤和抗菌剂来处理保护RV的微生物菌群,然后将稀释的处理过的微生物群转移到无菌小鼠体内并进行微生物组分析。这种方法表明分段的丝状细菌足以保护小鼠免受RV感染和相关的腹泻。这种保护与先前定义的RV阻抗因素无关,包括干扰素、IL-17和IL-22。SFB在回肠的定植诱导宿主基因表达的变化,并加速上皮细胞更新。在体外,将RV与含有SFB的粪便一起孵育可降低RV的感染性,表明RV可被直接中和。因此,不受免疫细胞的影响,SFB可针对某些肠道病毒感染和相关的腹泻病提供保护。据介绍,轮状病毒在各种微生物包围中接触肠道上皮细胞,从而提供了微生物影响RV感染的可能性。相关论文信息:● 科学家提出针对全基因组分析的“白皮书”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Roseann E. Peterson课题组阐述了遗传多样性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机会、方法、缺陷和建议。2019年10月10日的《细胞》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为了方便和促进多族裔和混合人群的研究,研究者概述了主要的方法学考虑因素,并重点介绍了机会,挑战,解决方案和需要发展的领域。尽管研究者认为很难分析来自不同人群的遗传数据,但这在科学和伦理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拥有一个扩展的分析工具箱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据介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主要关注欧洲裔人群,但重要的是,多样化的人群具有更好的代表性。研究参与者之间日益增加的多样性将增进我们对所有人群的遗传结构的了解,并确保遗传研究广泛适用性。相关论文信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早产儿两种递增母乳喂养进度的对照试验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Jon Dorling课题组近日取得一项新成果,他们进行了两种早产儿增加母乳喂养进度的对照试验。相关论文于2019年10月10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研究组招募了2804名超早产儿或超低出生体重婴儿,将其随机分组,其中快速增加组1224名,每天每公斤体重增加30毫升母乳,缓慢增加组1246名,每天每公斤体重增加18毫升母乳,直至达到正常喂养量。快速增加组中有802名婴儿获得无中重度神经发育障碍生存,缓慢增加组中有848名。快速增加组中有的婴儿发生晚发型败血症,缓慢增加组为;快速增加组中有的婴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缓慢增长组为。总而言之,对于超早产或超低出生体重婴儿,每天每公斤增加30毫升母乳与18毫升母乳相比,并未显著增加无中重度神经发育障碍的存活率。据悉,早产儿肠道喂养量的缓慢增加可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风险,但增加了晚发型败血症的风险。相关论文信息:《科学》● 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命运决定机制获揭示近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Thorsten R. Mempel研究发现,迁移性树突状细胞激活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来预处理初始CD8阳性T细胞,从而确立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的命运。该研究于2019年10月11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发现在免疫稳态期间,TGF-β在表观遗传学上调节了静息的初始CD8阳性T细胞,并为在皮肤疫苗接种小鼠模型中形成表皮常驻记忆T细胞做好准备。初始T细胞调节发生在淋巴结中,但不发生在脾脏中,这是通过与周围组织来源的迁移性DC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依赖性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并且取决于TGF-β激活αV型整合素在DC的表达。因此,通过限制LN的信号,免疫前T细胞库能够为向特异性记忆T细胞分化命运做好准备。据介绍,eTRM细胞是屏障组织中的前哨,以防御先前遇到的病原体。eTRM细胞的产生方式对通过免疫接种诱导自身形成或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信息:● 科学家揭示前脑突触的节律调控机制2019年10月11日,瑞士苏黎世大学Steven A. Brown、Shiva K. Tyagarajan和德国慕尼黑大学Maria S. Robles等研究人员合作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揭示了前脑突触转录组由时间调控,但其蛋白质组由睡眠驱动。采取生化方法,研究人员揭示了前脑突触转录本的积累显示出绝大多数的日常节律,三分之二的突触转录本显示了与时间相关的丰度,而与体细胞的振荡无关。这些转录本形成了两个明显的时间和功能簇,清晨之前的转录本与新陈代谢和翻译有关,而傍晚的转录本与突触传递有关。全天候表征突触蛋白质组证明了时间门控对突触过程和能量稳态的功能相关性。出乎意料的是,睡眠剥夺完全消除了蛋白质组,但转录本没有振荡。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了突触中信使RNA的昼夜节律,并且按照睡眠-清醒周期进行翻译。据介绍,神经元形成了将RNA和蛋白质转运到遥远的树突和轴突中的机制。相关论文信息:● 研究揭示睡眠-清醒周期中突触蛋白质磷酸化动态德国慕尼黑大学Maria S. Robles和瑞士苏黎世大学Steven A. Brown等研究人员合作揭示了睡眠-清醒周期引起的突触蛋白质组磷酸化的日常动态。相关论文发表在2019年10月1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对在24小时内分离出的小鼠前脑突触神经小体应用了先进的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可准确定量近8000种磷酸肽。一半的突触磷酸化蛋白在休息-活动和活动-休息过渡时具有最大振幅的节律。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了通过磷酸化对突触功能的总体时间控制,包括突触传递、细胞骨架重组和兴奋/抑制平衡。睡眠剥夺消除了突触神经小体中所有磷酸化周期的98%,这表明睡眠-清醒周期而非昼夜节律信号是突触磷酸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对睡眠和觉醒压力均有反应。据悉,昼夜节律通过调节转录、蛋白质丰度和功能来驱动生理的日常变化,包括睡眠-清醒周期。昼夜节律性磷酸化调控外围器官中的细胞过程,但对其在脑功能和突触活动中的作用知之甚少。相关论文信息:● 研究发现厌恶情绪受NMDA调控法国巴黎塞纳河神经科学大学M. A. Diana小组,研究发现甘氨酸门控GluN1/GluN3A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对成年内侧缰核厌恶情绪的控制。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1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他们发现,GluN1 / GluN3A受体在小鼠成年MHb的神经元中起作用。在MHb中没有甘氨酸能神经元专长的情况下,神经胶质细胞通过GluN1 / GluN3A受体调节神经元活性。降低MHb中的GluN1 / GluN3A受体水平可以防止产生厌恶情绪调控。甘氨酸通过兴奋性甘氨酸能NMDA受体控制负值情绪联想,这项研究借此扩展了甘氨酸的生理和行为含义。据介绍,当与其他结合甘氨酸的亚基GluN1结合时,非经典的NMDA受体亚基GluN3A和GluN3B可以产生纯被甘氨酸激活的兴奋性电导。但是,尚未在天然成人组织中鉴定出功能性GluN1 / GluN3受体。相关论文信息:● 数据分析揭示史前社会不平等关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Heidi Deeg,Philipp W. Stockhammer和Alissa Mittnik研究团队,合作发现欧洲青铜时代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不平等现象。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0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揭示和理解史前社会不平等背后的机制是一项重大挑战。通过组合全基因组数据、同位素证据以及人类学和考古学数据,研究人员超越了考古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超区域方法,从而揭示了青铜时代社会地位、继承规则和迁徙的复杂性。他们采用了深层的微区域方法,并分析了来自德国南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中期的农庄相关墓地的104个人的全基因组数据。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历经几代的个体家庭包括一个高地位的核心家庭和无亲缘关系的个体,这种组织伴随着父权制和女性外来配偶,该体系在700多年来保持稳定。相关论文信息:《英国医学杂志》●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抗血栓治疗的系统回顾近日,加拿大西部大学教授Rodrigo Bagur及其研究团队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抗血栓治疗进行了系统回顾和网络荟萃分析。该研究于2019年10月10日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研究组从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等大型数据库中搜索2019年1月25日之前发表的论文,筛查口服抗血栓药物来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隐静脉移植失败的随机对照试验。最终有20个试验被纳入网络荟萃分析,共包括4803名成人参与者,9种干预措施。分析结果表明,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相比,中度确定性证据支持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替卡格雷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减少隐静脉移植失败。在不同的抗血栓治疗中,大出血、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然而,这些试验的异质性和不连贯性差异较大。总之,这项网络荟萃分析结果提示阿司匹林+替卡格雷或氯吡格雷可有效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隐静脉移植失败。术后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应充分权衡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论文信息:合作事宜:.cn投稿事宜:.cn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1/ 6英国医学杂志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女生看帅哥10分钟,相当于做了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和患心脏病的风险,提高记忆力,更可以延长大约5年寿命 ​2/ 6英国医学杂志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女生看帅哥10分钟,相当于做了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和患心脏病的风险,提高记忆力,更可以延长大约5年寿命 ​3/ 6英国医学杂志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女生看帅哥10分钟,相当于做了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和患心脏病的风险,提高记忆力,更可以延长大约5年寿命 ​4/ 6英国医学杂志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女生看帅哥10分钟,相当于做了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和患心脏病的风险,提高记忆力,更可以延长大约5年寿命 ​5/ 6英国医学杂志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女生看帅哥10分钟,相当于做了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和患心脏病的风险,提高记忆力,更可以延长大约5年寿命 ​6/ 6英国医学杂志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女生看帅哥10分钟,相当于做了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和患心脏病的风险,提高记忆力,更可以延长大约5年寿命

英国最新医学杂志

柳叶刀、JAMA、BMJ、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双月刊1001柳叶刀,这是英国权威的医学杂志,由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的高影响力期刊,柳叶刀杂志上面也有大量OA文章,可供小伙伴们免费下载。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该杂志也是国际著名的医学期刊,在网站上注册一个账号,可以下载部分免费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试一试。BMJ,英国医学期刊。同样是著名的国际医学期刊,BMJ官方网站上的很多文章都可以免费下载查看的。BMJ还有一个专门的student-bmj板块,是一份针对医学生和初级医生的月度国际医学期刊,有兴趣有条件的小伙伴倒是可以尝试投稿、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该杂志上面有大量高质量可免费下载和查阅。双月刊1001,英文版属,自然,审核录用简单,Am,中国知网,我想知道下面向我们国内医学界,医学信息国内发行速度最快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

科技核心的期刊包括许多医学领域的重要刊物。其中一些主要的期刊有《柳叶刀》(TheLancet)、《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这些期刊在医学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发表了许多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这些期刊的核心思想是推动医学科技的进步和促进全球医疗健康的发展。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 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medical journal )和综合性医学期刊,1811年由约翰·柯川博士创办,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

1828年,它改为周刊型态出版,也被更名为《波士顿医学与外科期刊》;一百年之后,它就采用现今我们所知道的名称《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期刊内容包含有: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导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英国医学杂志最新疫情

很严重。他们的疫情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发展也并不是非常快速,奥运会可能会让他们爆发更多的疫情。

疫情不是特别严重,但也不容小觑,有部分地区的疫情相当严重。

当地的疫情传播速度非常快,就连奥运会传递的火炬手也被曝出被传染,让他们遭受到了病痛的折磨。

新冠后遗症问题一直是压在民众心里的“大石头”。12月1日,此话题再次登上热搜。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报道,针对后遗症问题,11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教授、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总领队崇雨田表示:“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团队是目前广州地区承担新冠救治工作的主要医疗力量之一。10月底,该院派出超270名队员整建制托管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管理床位1500张;同时,该院岭南医院在11月中上旬接到指令作为新冠定点医院。

崇雨田介绍,后遗症在医学上是有定义的,“一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才会被认为是后遗症。”对于新冠感染者来说,实践中可以观察到,有的病人的临床表现可能持续比较长,比如味觉嗅觉丧失、关节痛、记忆力下降、 胸口疼痛、咳嗽等,有的学者把这些称为“长新冠”。但崇雨田认为,尚不能将其归类为“新冠肺炎的后遗症”。

在此前的11月1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向《南方都市报》表示,目前疫情以无症状感染为主,无症状感染没有后遗症。

那么,在新冠病毒出现即将三年之际,从病毒本身到曾甚嚣尘上的所谓后遗症,都到了一个重新认知的时间点。

此新冠已非彼新冠

事实上,后遗症(sequela)是一个专业的医学用语。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传染病学》中对其定义为:部分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长期都未能恢复正常的情形。

仅就此定义来看,若是自觉头疼、心痛、呼吸急促而非确有器官功能病变的,可能并不构成“后遗症”,而“后遗症”这个词本身也不应该被滥用。

民众对于“新冠后遗症”的印象几乎和新冠疫情的发生进展相生相伴。当前,随着更多研究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将所谓的“新冠后遗症”表述为“长新冠症状”。

今年10月10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JAMA发表“长新冠症状”相关研究,文章标题为《2020年和2021年内罹患新冠肺炎后出现持续性疲劳、认知和呼吸困难症状的患者比例研究》(Estimated Global Proportions of Individuals With Persistent Fatigue, Cognitive, and Respiratory Symptom Clusters Following Symptomatic COVID-19 in 2020 and 2021)一文。

在此项研究中,世界卫生组织统一了“新冠后遗症”的定义为:感染3个月后还有症状,且症状持续最少2个月。这其中的症状包括:一,疲劳伴身体疼痛或情绪波动(包括抑郁);二,认知问题(包括容易忘事、注意力不集中等);三,呼吸系统问题(包括能走长路和爬楼梯,但有咳嗽或重体力活动后呼吸急促)。“长新冠”概念也由此而来,

该研究结果显示,据来自22个国家约120万新冠感染者的健康调研数据,约的新冠感染者在三个月后至少经历了一种长新冠症状,症状随时间推移而缓解。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项研究的对象是2020年和2021年的新冠患者,也就是感染了德尔塔变异株或是更早新冠病毒毒株的患者。而在当下,国内与全球主要流行毒株早已变成奥密克戎系毒株。与此前的几代新冠病毒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已经大大减弱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关于奥密克戎的后遗症问题也有相关研究,6月18日,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刊发首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长新冠症状(Long Covid)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以前的新冠病毒株相比,感染奥密克戎后患长期新冠症状的可能性大幅降低;与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相比,感染奥密克戎后发生长期新冠症状的几率要下降20%至50%。

该研究名为《与新冠病毒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相关的长期新冠症状风险研究》(Risk of long COVID associated with delta versus omicron variants of SARS-CoV-2),来自伦敦国王学院,是全球发表的首个同类别的经同行评审的研究。该研究结果适用于接种了疫苗的人群,回顾了2021年12月20日至今年3月9日期间首次新冠检测呈阳性的万名英国成年人奥密克戎感染者,并且,该研究同时包含有症状的和无症状的感染者。

国内方面,今年6月,中疾控披露了上海疫情期间33816名“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的临床数据,结果显示,所有轻症奥密克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和咳痰,其次是疲劳,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7天,所有感染者核酸转阴天数平均为6天。也就是,平均来说,在感染一周之后,轻症患者便不再有症状。

11月29日,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士在向界面新闻分享其患病经历时表示,其个人在检测阳性一周内出现过发热、咳嗽的症状,但随后身体也就恢复了;虽然他与身边的感染者在感染之初存在过烦恼和担忧,但感染结束后不觉得身体有不适症状,肺部CT也是正常的;并且,大家在出舱之后就如常地“打工和防疫”。关于后遗症,其认为,“后遗症是来自周围的声音,而不是疾病本身。”

而这背后,则是奥密克戎的致病性在不断减弱。

11月2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毒力和致病力的变化,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表示,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具体而言,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系列,包括、和重组体XBB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

常昭瑞指出,国外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比例明显低于之前原始株和关切变异株,这既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也可能与人群接种疫苗免疫水平提高、及时干预治疗等因素有关,国内新冠重症及其关联死亡处于较低水平,这与国内积极的预防策略和统筹优质救治力量有关。

个体感觉还需客观的医学标准

尽管已有不少研究与相关专家对奥密克戎的后遗症问题进行表态,但不容忽视的是,对于普通人而言,“新冠后遗症”这一概念依然会对其产生强烈困扰。尤其是一些身边人、或是网络上真真假假的个体案例,往往会对其产生一叶障目的效果。

而这也是所谓“新冠后遗症”问题会产生困扰民众的一大原因所在,一方面普通人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与分析能力,往往习惯用个体案例代表整体;另一方面,所谓“新冠后遗症”本身严重偏向于样本对象的自我报告,缺乏客观的诊断标准与手段,且研究对象容易受心理暗示影响,无法客观呈现症状的轻重。也就是,所谓“新冠后遗症”研究存在科学性问题。

病毒学家金冬雁就曾表示,有关“长新冠”的定义、成因及发生率,学界并无任何定论。目前没有任何实体的测试方法可以诊断患者是否患有长新冠,完全凭患者自述症状。

实际上,对于互联网上常见的“爬楼喘粗气”等往往被归类为新冠后遗症的呼吸问题,或是身体酸痛、情绪波动、容易疲劳、忘事这一类的症状,可能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有很多,如各类因疾病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研究中也有出现过,而绝非新冠所特有,也未曾被证实为确因新冠感染而引发。

如今年2月,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流行病学家 Ziyad Al-Aly研究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新冠对精神健康长期影响的研究结果。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新冠组精神健康事件诊断或处方的风险增加60%。具体来看,新冠组发生焦虑症的风险增加35%、抑郁症的风险增加39%、压力和适应障碍风险增加38%,使用抗抑郁药的风险增加55%。此外,新冠组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增加80%,睡眠障碍的风险增加41%。

而需要指出的是,在三年疫情期间,早有专家提出需关注普通人的精神状况,长期的疫情状态会使得普通人增加焦虑、抑郁的风险,而并非新冠感染者所特有。

中科院院士陆林曾在科普栏目《科创中国·院士开讲》中表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失眠障碍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了25%。

英国最新医学杂志官网

盐文化最早起源于中国。

古人调味,先要用盐和梅,《尚书》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酸、苦、甘、辛、咸这五味之中,以咸为首,所以盐也是"百味之首"。

有了盐之后,我们的食物才变得有滋有味。可是,我们在享受味蕾刺激的同时,也被食盐中的“钠”悄悄伤害了 健康 : “钠”元素摄入过多,让我们更容易患上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

怎样在兼顾美味的情况下,让自己吃得更 健康 ?《生命时报》结合权威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的一项研究,教你 健康 吃盐。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 陈燊

北京朝阳医院营养师 宋新

《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了一篇模型研究,评估在中国用低钠盐取代普通盐(在餐桌上或在烹饪过程中使用的任意一种盐)的干预措施,对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Matti Marklund联合北京大学的科学家,分析了中国食盐替代与中风研究(SSaSS)的数据,发现 如果在中国使用含25%氯化钾的低钠盐替代食盐,将能每年减少45万例心血管死亡,减少了11% [1]。

低钠盐是一种含钠较少的盐,一般使用25%~67%的氯化钾替换掉食盐中的氯化钠。

使用低钠盐大约能降低5mmHg的收缩压和2mmHg的舒张压。 在中国台湾进行的一项研究也显示,使用低钠盐与较少的心血管死亡相关[6]。

中国疾控中心的调查发现,每3名成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据估计, 中国大约1/7的心血管死亡可归因为高钠摄入,也就是盐吃多了 [3]。而因此减少钠的摄入十分必要。

“低钠盐”,即在氯化钠(NaCl)、碘酸钾(KIO3)或碘化钾(KI)的基础上,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钾和硫酸镁,低钠盐适当降低了食盐中的钠含量,增加了钾含量。

正常成人每天钠需要量为2200毫克, 我国成人一般日常摄入的食物本身大约含有钠1000毫克,需要从食盐中摄入的钠为1200毫克左右(大约3克食盐)。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 健康 成年人一天摄入食盐(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的上限是6克,而我国居民的摄入量远高于这一标准。因此,在营养师看来, 即使吃低钠盐,也尽量控制在6克以内。

虽然食用低钠盐可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不是人人皆宜。

低钠盐中钠的含量减少了,为了不降低咸味,会添加钾。大多数情况下摄入钾离子是安全的,但以下三种情况除外。

1、肾功能不好的人

钾离子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

当肾功能受损时,人体内的钾离子不能顺利排出,会在体内蓄积,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血钾升高。当血钾超过毫摩尔/升,就会对心血管造成威胁。

2、服用“普利”及“沙坦”类降压药物

高血压患者常用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等、氯沙坦、缬沙坦等降压药,会抑制了体内的激素——醛固酮的作用,导致钾离子排出受阻,血钾也就自然升高。

因此服用上述两种降压药物的同时,再食用低钠盐,高血钾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3、服用螺内酯的人

螺内酯是一种常用的利尿剂,也同时是一种降压药物,它也会抑制醛固酮发挥作用。

因此,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也不宜多吃低钠盐。▲

参考资料:

[1] MARKLUND M, SINGH G, GREER R, et al. 2020. Estimated population wide benefits and risks in China of lowering sodium through potassium enriched salt substitution: modelling study. BMJ [J], 369: m824.

[2] Newberry S J, Chung M, Anderson C A M,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sodium and potassium intake on chronic disease outcomes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J].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HRQ), 2018.

[3] Mozaffarian D, Fahimi S, Singh G M, et al. Global sodium consumption and death from cardiovascular cause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 371(7): 624-634.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Thomas Wakley)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 let in light)。

2013年10月,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于钋中毒的说法,并刊登了瑞士科学家的有关调查报告,证实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钋210中毒死亡。

新英格兰杂志怎么看是不是科研型论文 ?最佳回答:新英格兰医学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

五大著名多学科综合医学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1812年创刊),中文译名:《新英格兰医学期刊》JAMA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1883年创刊),中文译名:《美国医学会期刊》The Lancet(1823年创刊),中文译名:《柳叶刀》The BMJ - British Medical Journal(1840年创刊),中文译名:《英国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1995年创刊),中文译名:《自然医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