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2006年河北医学杂志

发布时间:

2006年河北医学杂志

异种抗原名词解释

没有质量问题,破伤风抗毒素对人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异种蛋白,对人体是一种过敏原,再加上医院做皮试时未按说明书上的要求做,故经常会出现皮试假阳性,但全量注射后又没事。在临床上会出现99%的假阳性。可以给一论文看看: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原因与对策胡凤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300192)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6.9143(2009)02-0122-02破伤风抗毒素(TAT)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的血清经胃酶消化后,提纯制得的液体制剂,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目前已有人血源的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制剂,效果较好,且能避免发生过敏反应,但其来源较少,制备复杂,尚不能普遍应用,因而TAT仍为预防和治疗破伤风的主要生物制品。传统的皮试方法假阳性率较高,脱敏注射法繁琐耗时。因此,近年来护理同行对造成TAT皮试假阳性的各种可能性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了大量临床实践和研究找出相应对策,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假阳性的原因1.1保存不当l临床上确实存在将破伤风抗毒素以室温存放。TAT是马血清制品,是用类毒素免疫马匹后制备的,属于异体蛋白质室温放置易变质、变性。1.2rAT皮试液配制时稀释液选择不当临床上有些医院仍采用注射用水配制各种皮试液,由于注射用水为低渗液,皮下注射后可引起皮下组织细胞膨胀,引起局部疼痛,疼痛刺激皮肤使局部充血潮红,从而造成假阳性。1.3皮试液浓度传统皮试液的配制方法取0.1mLTAT原液(规格15OOU/mL);0Z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内含~5ou)即为皮试液,即o.1mL含15U的TAT皮试液。TAT皮试液的浓度剂量与局部反应程度成正比关系,浓度高,局部反应程度增强,局部皮肤接受高浓度大分子的异性蛋白后,造成组织渗透压升高而引起的皮肤局部反应。1.4皮试液配制不准确临床上配制TAT皮试液时常使用的注射器是1mL一次性无菌塑料注射器,注射器死腔因素是皮试液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注射器死腔包括3部分,乳头内部空间,乳头与针栓之间的空间,以及针梗空间。多年来经过对破伤风抗毒素原液的剂量进行反复观察,发现各个厂家生产的破伤风抗毒素针剂药量都不足1mL,多则0.8mL,少则0.5mL,按教科书要求方法进行皮试液的配制,造成TAT皮试液浓度过高,使TAT皮试假阳性率升高“。在注射器内吸取作者简介:胡风华(1969.),女,主管护师,大专一定量的破伤风抗毒素后再吸取稀释液时,由于注射器的吸力,稀释液进入注射器中有一定的冲力,该冲力对管内的破伤风抗毒素起了强烈搅拌作用,因而导致泡沫的产生而影响药液剂量六。1.5消毒液使用不当临床上在做皮试前,多采用75%酒精消毒局部皮肤,观察结果时发现有的患者皮试处出现与酒精消毒面积大小相一致的局限性红晕,直径达5cm左右,恰是消毒的范围,因此无法判断是酒精过敏还是1IAT过敏。这样对皮试结果判定带来很大的难度,从而使TAT皮试假阳性率升高。1.6注射针头选择不当皮内注射时选用5号或6.5号针头,因针头粗对局部刺激性大,易出现皮丘发红等皮肤的应激反应,使TAT皮试假阳性率增高。1.7注射时进针方法不妥皮内注射时进针方向与前臂横纹肌垂直,使皮肤产生机械性损伤,加上药液逆流阻力大,易产生撕裂样疼痛,局部疼痛会引起假阳性反应。这就是因操作不当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增加了对局部皮肤的刺激而造成TAT皮试假阳性率增加。1.8传统皮试观察时间过短通过临床观察发现TAT皮试后15min的反应最为强烈,因此,传统皮试观察20min也显得时间过短,假阳性率最高”j。1.9传统皮试结果判断标准过于简单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基础护理学》第3版对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结果判断标准阴性:局部无红肿。阳性:局部反应为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有时有伪足,主诉有痒感,或有其他过敏症状。庞跟娣,李澍等通过1260例临床操作及对照观察,结果发现按习用标准判断阴性反应者8例,不足1%,也就是说将有99%以上患者的皮试反应都超过了阴性的原有规定范围,阳性率很高。1.10d,JL特殊生理特点d,JL皮肤菲薄,富于血管故注入药液后极易扩散,红晕范围大,而皮丘相对较小。如操作时动作不够轻柔,皮肤绷的太紧,用手抓捏,衣袖摩擦等,均可使红晕范围扩大。再就是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对某些阳性表现如发痒、胸闷等不能确切表达,影响试敏人员判断结果,易rjanjinJoumalofNursing,April2009,Vo1.17,No.2·123·造成TAT皮试假阳性,从而使TAT皮试假阳性率升高。1.11其他原因皮试观察时间不够。由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有些试敏人员观察反应在结果不足20min,提前观察,即见到注射对皮肤刺激产生红晕还没有消退,误认为是皮试阳性。有些试敏人员由于对TAT过敏反应有恐惧感,造成对判断标准掌握过严,而没有按皮试阳性判定标准来鉴别,而造成TAT皮试假阳性率提高。某些患者因恐惧、精神紧张或疾病的影响以及疼痛刺激而使感觉异常,诉说皮试处痒或痛,误判为TAT皮试假阳性。2对策2.1妥善管理TAT制剂I’AT制剂应保存在2—8。C暗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药效。注射前需仔细查看,发现制剂混浊、且摇不散的沉淀、异物或安瓶有裂纹、标签不清、过期失效者均不可使用。防止制剂变质,影响皮试的准确率。2.2选择正确的稀释液应选用生理盐水作为配制TAT皮试液时的溶媒。因它为等渗液,渗透压与组织液相等,对皮肤及组织刺激小,降低TAT皮试的假阳性率。2.3推广使用7.5IU为皮试标准浓度以往教科书上TAT皮试以含l5IU为标准,现在医学上推广以7.5IU为标准,含7.5IU为标准的皮试液更能准确地反映病人的阴阳性结果J。既可以避免因假阴性而出现的漏诊,又可以减少假阳性而缩短治疗时间。皮内注射TAT0.1mL含7.5U为最佳剂量,配制浓度75U/mL为最佳浓度,应用这种皮试液既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又减轻了护士工作量,而且皮试液配制方法简单,便于护理人员掌握。2.4改进配制方法黄秀华等测定注射器死腔残余量为0.06·”】,在配制皮试液时应减去残余量。1mL一次性胰岛素专用注射器几乎无死腔,因此是理想的配制皮试液的注射器。配制皮试液时由于各厂家生产的破伤风抗毒素针剂都不足1mL,配制TAT皮试液时,先将每支为1500IU的不足1mL的制剂加适量生理盐水稀释足1mLc。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是经硫酸胺盐析法所制成的生物制品,为表面活性物质的高分子化合物溶液。配制时先抽取生理盐水0.1mL,再抽取TAT0.1mL,这样会加速抗毒素的稀释溶解而不产生泡沫,再抽取生理盐水0.8mL,配制成150IU/mLc”J,再排出0.5mL~=/JU生理盐水0.5mL,即配制出的皮试液为75IU/mL,皮内注射0.1mLc。2.5选用适宜的皮肤消毒液用75%酒精棉签消毒注射部位皮肤(以注射点为中心,用螺旋式动作从中心向外旋转涂擦,直径5cm以上),再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拭注射部位皮肤(方法同酒精消毒,但直径不超过酒精消毒范围5cm,擦拭1次)做TAT皮试较安全、可靠,且可降低TAT皮试阳性率。2.6选用适宜的皮内注射针头选用4号、4.5号的针头。由于针头小皮内注射时减轻了对局部皮肤的刺激,患者就无撕裂样疼痛或只有一点微痛,皮肤的应激反应减轻。2.7改进皮内注射时的进针方法皮试时在患者前臂掌侧横纹上3横指正中与腕横纹皮肤平行进针,因此处是尺神经皮支与桡神经皮支末梢分布最稀少的部位,与皮纹平行方向进针,皮纹向前推移,机械损伤小,且皮纹无断裂现象,药液是顺流阻力小,这样就减轻了皮试液对局部皮肤的刺激,从而降低TAT皮试的假阳性率。2.8规范皮试结果的最佳观察时间规定皮试结果最佳观察时间为30min【7】。对可疑为假阳性反应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用生理盐水作对照及脱敏疗法,重点观察“局部”或“全身痒感”,“皮丘”以及“皮丘质地与形状”等,采用“延时观察法”和“众人证明观察法”,以提高判断准确性“。皮试过程红润出现较普遍,无特异性意义,只能作为TAT过敏反应的佐证。2.9规范皮试结果判断标准皮试结果判断阴性局部无红肿,硬结不超过1eln,无全身及其他部位反应。崔明淑将阳性分级用(+)(++++)表示,见表1(+、++为假阳性,+++为阳性,++++为强阳性),采用此方法进行判断,假阳性率明显降低。表1TAT皮试阳性分级2.1O婴幼儿要用特殊方法对于婴幼儿患者要设法分散其注意力,使其最大限度的配合,操作时要固定好针头,防止针头滑出,同时进针用力要轻,防止进针过深,注入药物过多,从而减少TAT皮试假阳性反应。对于学龄前儿童应询问有无接种白百破三联疫苗,如已接种其中的破伤风抗毒素5岁内有预防破伤风杆菌感染的作用,此类患儿只需注射破伤风类毒素0.5mL即可。参考文献:[1]崔炎.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0[2]马白芳,李彩玲.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浓度的探讨[J].ChineseJoumalofClinicalHealtheare,2004,17(5):384[3]郑艳,涂索华,王玲,等.空针死腔对TAT皮试结果影响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4):379[4]李静,李秀珍,史小景.破伤风抗毒素皮试试验阳性率过高原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O7,7(13):2987[5】苏月巧,郑荣坤,赵连萍.破伤风皮试液不同配制方法的比较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8):78[6]冯月霞,赵润萍,翟谢民.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原因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5):777[7]郑昌炼.避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假阳性的探讨[J].河北医学,213O5,11(10):919[83庞跟娣,李澍,刘改云,等.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判断标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37[9]裴振兰,钱国菊,韩静枫,等.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最佳浓度及剂量探讨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3):102[10]张亚琴.四种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的比较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4):614[11]黄秀华,梁秀萍,黄艳萍,等.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含量与皮试结果关系的观察[盯.广西医学,2007,29(11):1826[12]余佳,陈琼枝.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浓度与皮试结果的临床观察与体会[J].当代护士,2008,2:82[133张胜姣,沈兰花.TAT皮试液配制方法的比较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4(6):483[1nJ李淑华.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皮肤消毒方法改进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06,7(8):150[15]闫玉霞.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进针方法的改进[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5(4):83[16]高娟,马春华.避免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假阳性的临床探讨[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6,27(3):3[17]崔明淑,王艳春.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判断和脱敏治疗[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7):882[18]冯玉娟,冯晓文.小儿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需注意的问题[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234(20o8—1O一06收稿,2009一O1—23修回)

1. 金属硫蛋白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国美容医学,2005年2期。2. 全耳再造术中的耳甲腔和耳屏的重建,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年8期。3. 前臂游离皮瓣在外伤性面部大面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中国美容医学,2007年7期。4. 外源性锌对任意皮瓣成活的影响,中国美容医学,2006年6期。5. 残耳组织在小耳畸形外耳再造中的应用,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年3期。6. 整形外科手术后血肿的研究进展,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12期7. 硫酸锌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年1期。8. 锌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年12期。9. 外源性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超微结构的影响,中国美容医学,2006年1期。10. 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组织中金属硫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中国美容医学,2005年3期。11. 单侧小耳合并对侧杯状耳畸形的治疗,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年3期。12. 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症与乳房下皱襞的解剖关系,中国美容医学,2006年2期。13. 乳房下皱襞的组织学和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5年 06期。14. 乳房下皱襞超微结构的研究及临床意义,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5年 04期。论文被重要学术会议收录并宣读情况:1. 2001年1月参加第四次全国整形外科学术会议(哈尔滨),有论文《应用1064nm调Q激光治疗文眉文身1057例的体会》被大会论文集收录。2. 2005年5月参加第八次全国整形外科学术会议(广州),《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组织中金属硫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被大会论文集收录,并在大会上宣读论文。3. 2007年9月参加第九次全国整形外科学术会议(长沙),论文《残耳组织在小耳畸形外耳再造中的应用》被大会论文集收录,并在大会上宣读论文。课题研究:1. 2005年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外源性锌诱导金属硫蛋白对皮瓣保护作用的研究。(第二主研人)2. 获2006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号:2006JB2006-02)3. 2004年度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先天性小耳-无耳畸形系统化综合治疗(2004468)。(参与课题研究)主要论文谢祥为第一作者的论文选择性单株毛发植入在眉毛部分缺失修复中的应用,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4年11期毛发移植术在治疗小面积外伤性眉缺损中的应用》中国美容医学,2011年4期全耳再造术中的耳甲腔和耳屏的重建,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年8期。前臂游离皮瓣在外伤性面部大面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中国美容医学,2007年7期。外源性锌对任意皮瓣成活的影响,中国美容医学,2006年6期。残耳组织在小耳畸形外耳再造中的应用,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年3期。整形外科手术后血肿的研究进展,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12期谢祥为通讯作者的论文肿胀麻醉在中面部和颈部除皱术中的应用体会,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4期医学美容护士素质浅析,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8期谢祥与其他医生合作的论文术中即时超量扩张技术在内镜辅助隆乳术中的应用,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2年6期内镜辅助下额颞部除皱上提术,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1年6期硫酸锌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年1期。锌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年12期。外源性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超微结构的影响,中国美容医学,2006年1期。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组织中金属硫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中国美容医学,2005年3期。单侧小耳合并对侧杯状耳畸形的治疗,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年3期。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症与乳房下皱襞的解剖关系,中国美容医学,2006年2期。乳房下皱襞的组织学和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5年06期。乳房下皱襞超微结构的研究及临床意义,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年04期。谢祥医生的科普文章《植发:挽救“聪明绝顶”》,2011年3期《鲁尼植发,半年后论成败》,家庭医生,2011年21期

2006年的医学杂志

⒎张文斌 骆文静陈耀明 孟姗姗 赵芳 刘明朝.浅谈提高地方入伍大学生军队卫生学教学质量.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03期 473-474⒏张文斌 侯祥红 骆文静。浅谈如何提高环境卫生学的教学质量。教育训练研究 ⒐陈香郡 张文斌 陈耀明 刘明朝 车红磊 赵芳 姚婷 孟姗姗 马金龙 王基野 李丹 骆文静。JKA97诱导HepG2凋亡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4419-4421+4392⒑王基野 陈耀明 张文斌 郑刚沈学锋 车红磊 柯涛 陈香郡 马金龙 骆文静 陈景元 徐玫。复合营养素对寒冷暴露大鼠骨骼肌功能的保护作用。实用预防医学,2010,17,3-425-427⒒马金龙 郑刚 沈学锋 张文斌 王基野 陈香郡 陈耀明 孟姗姗 陈景元。寒冷对大鼠学习记忆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24,4615-4617⒓杨群王显超 柏维尧 张文斌 柯涛 马金凤史宝欣。高原环境对领悟社会支持及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影响。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27,2,264-266⒔张文斌 季爱玲 曹瑞 曹子鹏 刘寒强 高双斌 王枫 共轭亚油酸对肥胖大鼠脂肪组织瘦素的影响。中国公共卫生 2005年21卷4期⒕曹瑞 王枫 季爱玲 张文斌 刘寒强 曹子鹏 高双斌 共轭亚油酸对肥胖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6年24卷2期⒖丁烨 王枫 张文斌 杨林 曹子鹏 侯祥红 向雪松 曹瑞 季爱玲 徐哲 布伦 赵涛 膳食钙对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 2006年10卷48期⒗刘寒强 王枫 张文斌 季爱玲 曹瑞 侯祥红 曹子鹏.二羟异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生长影响.中国公共卫生 2006年22卷6期⒘曹瑞 季爱玲 张文斌 曹子鹏 向雪松 高双斌 王枫.共轭亚油酸对肥胖大鼠肝脏脂质代谢酶及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007年31卷1期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Thomas Wakley)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 let in light)。

2013年10月,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于钋中毒的说法,并刊登了瑞士科学家的有关调查报告,证实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钋210中毒死亡。

中国药学杂志2006年

只是《中国药学》 的英文版而已,属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主办:中国药学会出版周期:双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英文ISSN:1003-1057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

提示: CSCD核心库(C)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4年版影响因子: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5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5年版影响因子:

中国药学杂志涵盖重点药物化学、生药学、天然产物、药物分析医药科学的所有领域,药剂学和药理学。它发表原创性的研究文章,简短的沟通,评论,在药物研究和引进新的药物的发展。这本杂志向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介绍了药学科学的最新进展和成就,这是本杂志的兴趣。

研究论文(已发表论文120多篇,多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2009年度(1) Wang FD,Feng GH,Chen KS. Defense responses of harvested tomato fruit to burdock fructooligosaccharide,a novel potential elicitor. Postharvest Bio Tec,2009,52: 110-116.(2) Zhang PY,Wang JC,Liu SH,KS Chen. A novel Burdock Fructooligosaccharide induces c hanges in the production of salicylates,activates defence enzymes and induces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to 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 in cucumber seedlings. J Phytopath,2009,157(4): 年度(3) Zhang PY,Chen KS,He PQ,Liu SH,Jiang WF. Effects of crop development on the emission of volatile in tomato leaves and its inhibitory activity to Botrytis cinerea Pers. and Fusarium oxysporum Schl. J Integrat Plant Bio,2008,50(1): 84-91.(4) Qi JS,Chen KS,Li CS,Li M. Toxicity of plant extract from Actinidia chinensis against Plutella xylostella. Allelopathy J,2008,21:年度(5) Zhang YF,Yang LF,Chen KS,Dong L. Effect of Nd on growth,pectinase activity and mycelium permeability of Fusaraum oxysporum. J Rare Earths,2007,25: 100-107.(6) Zhang PY,Chen KS. Inducement of salicylic acid in cucumber cotyledons by Neodymium and Lanthanum. J of Rare Earth,2007,25: 502-507.(7) 石磊,陈靠山,董群,方积年,丁侃. 柘树根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表征. 高等化学学报,2007,28: 1088-1091.(8) Shi L,Chen KS,Fu YL. A novel water-soluble α-(1→4)-glucan from the root of Cudrania tricuspidata. Fitoterapia,2007,78: 298-301.(9) 石磊,傅佑丽,陈靠山. 柘树根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初步研究. 山东大学学报,2007,42: 74-78.(10) 牛德庆,田黎,周俊英,郑立,陈靠山. 南极生境真菌Gliocladium catenulatum T31菌株杀虫活性的研究. 极地研究,2007,19: 131-138(11) 李江,陈靠山,李光友,刘少芳,刘占涛. 南极适冷菌Pseudoalteromonas sp. S215213 胞外多糖EPS2 Ⅱ对小鼠S180肉瘤抑制作用的研究. 中国海洋药物学杂志,2007,26: 9-13.(12) 郭敏,陈靠山. 牛蒡低聚果糖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天然药物开发,2007,19: 642-644(13) 郝林华,孙丕喜,石红旗,陈靠山. 牛蒡寡糖对大菱鲆生长和免疫机能的影响. 海洋科学进展,2007,25: 208-213(14) 李江,何培青,陈靠山,李光友. 南极适冷菌Pseudoaltermonas 胞外多糖低温保护作用的研究. 海洋科学进展,2007,25: 215-219.(15) 郝林华,孙丕喜,王波,陈靠山. 一种新型复合生物制品对大菱鲆生长性能的影响. 海洋科学进展,2007,25(1): 年度(16) 林学政,陈靠山,何培青,沈继红,黄晓航. 种植盐地碱蓬改良滨海盐渍土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生态学报,2006,26(3): 801-807.(17) 李江,陈靠山,李莹玉,刘少芳,李光友. 南极细菌Pseudoalteromonas sp. S-15-13 的分子鉴定及其胞外多糖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 中国海洋药学杂志,2006,26(1): 1-5.(18) 李江,陈靠山,林学政,李光友. 南极菌Pseudoalteromonas sp. S-15-13 产胞外多糖的研究及其分子鉴定. 极地研究,2006,18(12): 130-136.(19) 李江,陈靠山,郝林华,李光友. 细菌胞外多糖的研究进展. 海洋科学. 2006,30(4): 74-77.(20) He PQ,Tian L,Chen KS,Hao LH,Li GY. Induc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of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and its resistance to Botrytis cinerea by Burdock Oligosaccharide. J Integrat Plant Bio,2006,48(5): 550-557.(21) Li J,Chen KS. Production and characterition of an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of antarctic marine bacteria Pseudoalteromnas sp S-15-13. Acta Ocienol Sin,2006,25(6): 1-10.(22) 张玉凤,齐军山,陈靠山,董亮. 钕诱导小麦抗白粉病的效应.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5): 159-162.(23) 张玉凤,齐军山,陈靠山,董亮. 钕的不同作用方式对黄瓜抗枯萎病的效应. 中国稀土学报,2006,24(5): 628-632.(24) 何培青,陈靠山,田黎,李光友. 钕对番茄叶挥发性物质诱导效应的研究. 中国稀土学报,2006,24(3): 338-343.(25) 郝林华,陈靠山,李光友. 牛蒡根不同处理方式对提取牛蒡寡糖的影响及提取工艺的优化. 饲料工业,2006,27(9): 34-37.(26) 郝林华,陈靠山,王能飞,李光友. 钕诱导黄瓜植株小分子抗菌物质的研究. 中国稀土学报,2005,23(87): 111-115.(27) 郝林华,陈靠山,李光友. 牛蒡寡糖促进黄瓜生长及抗低温胁迫的生理效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6,24(1): 6-12.(28) 柳春燕,何培青,陈靠山. 多功能制剂(多霸二)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药效试验. 北方园艺,2006,3: 138-139.(29) 郝林华,陈靠山,牛德庆,张玉凤. 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发酵培养基优化的研究. 海洋科学进展,2006,24(1): 66-73.(30) 张鹏英,何培青,陈靠山,谢寒冰. 番茄几种有机挥发组分对尖镰孢的抑制作用. 植物病理学报,2006,36(1): 91-93.(31) 董国霞,陈靠山,石磊,刘世名,徐誉泰. 柘树根多糖CPS-1基本结构测定.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23): 1831-1833.(32) 郭敏,吴少云,陈靠山,彭正华,徐誉泰. 银杏牛蒡混合发酵食品对小鼠衰老指标的影响. 生物技术,2006,16(5): 30-32.(33) 陈靠山,郭敏,吴少云,彭正华,徐誉泰.一种发酵食品对动物体重和脂肪积累的降低效应.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6,25(4): 241-247.(34) 郭敏,陈靠山. 拟康氏木霉产胞外多糖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 58-61.(35) 田黎,张久明,孙照斌,陈靠山,周俊英. 2个海洋生境微生物菌株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协同抗菌作用初探. 植物病理学报,2006,36(4) : 366-368.(36) 郝林华,石红旗,孙丕喜,陈靠山,李光友. 牛蒡寡糖对黄瓜植株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8): 1612-1616.(37) 郝林华,孙丕喜,姜振波,陈靠山,牛德庆.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液体发酵条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版),2006,24(4): 380-385.(38) 郝林华,孙丕喜,石红旗,陈靠山,李光友. 牛蒡寡糖诱导黄瓜对白粉病的抗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版),2006,24(5): 441-447.(39) 郝林华,林学政,陈靠山. 多功能生物制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应. 植物保护,2006,32(4): 64-67.(40) 王进昌,陈靠山. 牛蒡寡糖诱导黄瓜抗炭疽病的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2006,S1: 323-325.(41) 张玉凤,齐军山,陈靠山,董亮,杨力,张培苹. 钕诱导番茄产生抗性的时间研究. 中国稀土学报,2006,24(S2): 年度(42) 何培青,柳春燕,郝林华,陈靠山,李光友. 植物挥发性物质与植物抗病防御反应.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1): 105-110.(43) 郝林华,陈靠山,李光友. 牛磺酸对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5,23(1): 10-14.(44) He PQ,Chen KS,Li GY. Induc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nents in the leaves of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by chitosan oligomer. High Technol Let,2005,11(1): 95-100.(45) 柳春燕,陈靠山. 复合氨基低聚糖抗病增产剂对几种粮食作物的增产效应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4): 166-167.(46) 郝林华,陈磊,仲娜,陈靠山,李光友. 牛蒡寡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26(7): 1242-1247.(47)郝林华,牛德庆,陈靠山,郭敏. 拟康氏木霉液态发酵条件的研究. 菌物学报,2005,24(2): 235-244.(48) 何培青,张金灿,蒋万枫,陈靠山,李光友. 不同方法收集番茄叶挥发性物质的GC/MS指纹图谱比较. 西北植物学报. 2005,25(9): 1868-1872.(49) 何培青,张鹏英,陈靠山,李光友. 番茄几种挥发性组分对番茄灰葡萄孢的抑制作用. 云南植物研究. 2005,27(3): 315-320.(50) 何培青,柳春燕,李保强,陈靠山,刘克斋,李光友. 多功能制剂“多霸2”诱导番茄挥发性物质及对番茄灰霉病和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2005,31(5): 46-49.(51) 郝林华,陈靠山,李光友. 牛蒡寡糖对双歧杆菌体外生长的促进作用. 海洋科学进展,2005,23(3): 347-352.(52) 郝林华,王晓滨,陈靠山,李光友. 功能性寡糖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饲料工业,2005,26(12): 54-59.(53) 林学政,柳春燕,何培青,陈靠山. 牛蒡叶内绿原酸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 植物保护,2005,31(3): 35-38.(54) 柳春燕,郭敏,林学政,陈靠山. 拟康氏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对黄瓜枯萎病的协同防治作用. 中国生物防治,2005,21(3): 206-208.(55) 田黎,张久明,黄乐平,陈靠山. 混合发酵提高2株海洋微生物菌株抑菌活性的研究. 微生物学报,2005,45(6): 871-875.(56) 董国霞,陈靠山,石磊,宋锦平,李莹辉,徐誉泰. 柘树根多糖的体外免疫增强作用. 现代免疫学,2005,25(3): 年度(57) 郝林华,陈靠山,李光友. 牛蒡菊糖及其制备方法的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3): 423-428.(58) 郝林华,陈靠山,李光友. 耐盐植物牛蒡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海洋科学进展,2004,28(5): 69-72.(59) 郝林华,何培青,柳春燕,陈靠山,李光友. 牛磺酸对小麦幼苗生长的生理效应研究.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4,30(5): 595-598.(60) 柳春燕,毕可正,陈靠山. 复合氨基低聚糖对西洋参的增产防病效果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6): 166-168.(61) 郝林华,陈靠山,李光友. 牛蒡寡糖对黄瓜幼苗诱导抗病性的研究. 高技术通讯,2004,14(9): 43-48.(62) 郝林华,田黎,陈靠山,李光友. 牛蒡寡糖及其协同钕诱导黄瓜幼苗抗白粉病的研究. 中国稀土学报,2004,22: 140-143.(63) 何培青,蒋万枫,张金灿,陈靠山,李光友. 壳寡糖对番茄挥发性抗真菌物质及植保素诱导效应的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34(6): 1008-1012.(64) 张鹏英,柳春燕,陈靠山. NdCl3对黄瓜子叶抗氧胁迫的保护作用. 中国稀土学报,2004,22: 152-155.(65) 林学政,柳春燕,陈靠山,李光友. 不同地域牛蒡叶绿原酸的含量比较及其抑菌实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16(4): 328-330.(66) 刘世名,陈靠山,梁世中. 植物激素IBA与6-BA对摇瓶分批流加异养培养小球藻的生长及化学组成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 65-69.

2009年河北医学杂志

盗汗偏方有;1,盗汗.用白术四两,分别以一两同牡蛎炒,同石斛炒,同麦麸炒.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杰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2,盗汗验方.用防风二两,川芎一两,人参半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临睡时服.3,再方.用龙胆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胆汁三两(滴入少许温酒)调服.治小儿盗汗,可加防风.4,再方.用酸枣仁,人参,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5,再方.用豉一升,微炒香,放清酒三升中泡三天,取汁服(冷热均可).如无效,可多服几剂.6,盗汗,自汗.每夜卧时,带饥吃蒸饼一枚.几天后即可止汗.7,再方.用韭根四十九根.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服下.8,治盗汗不止.用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加水一杯煎至作诚,临时温服.9,虚劳盗汗,烦热口干.用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加人参末麦站冬末各一两,熬至能捏丸时,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后服,米汤送下.此方名“青蒿丸”.10,治盗汗,阴汗.用麻黄根,牡蛎粉,共研为末,扑身上.又方:麻黄根,椒目,等分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外用麻黄根,旧蒲扇,共研为末,扑身上.

1956年,河北中医学校建立。1958年,河北中医学校改称河北中医学院。1962年,河北中医学院建制天津中医学院,史称河北天津中医学院。1970年,河北天津中医学院迁至石家庄与河北医学院合并,改称河北新医大学,设医学、中医两个专业。1972年,石家庄地区卫生学校创建。1979年8月,河北省委决定河北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1993年,石家庄地区卫生学校更名为石家庄卫生学校。同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 1995年5月,根据河北省政府决定,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石家庄卫生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9年11月10日,河北省政府、省教育厅决定石家庄卫校并入河北医科大学,是为河北医科大学西山校区。2013年4月18日,原河北医科大学西校区(中医学院原址)改称河北中医学院橘泉校区,原河北医科大学西山校区(石家庄卫校原址)改称河北中医学院杏苑校区。

省四院在建设大街与健康路交叉口 31路 2路 18路 112路 51 路 21 路 41路都到,站名就是省四院 。离北国商城1站地 ...妇产医院?在中山路上吧,...

这个要到科技部情报研究所的网站去下载即可。百度一下“爱思医学信息网”,这个站也有。

河北日报河北医学杂志

[1]吴琼. 基于博弈分析的食品安全规制研究[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2010.

[2]施蕾. 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体制研究[D].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2010.

[3]本报记者 李涛 孙娜. 我国正稳步构建国家食品安全保障体系[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9-29(001).

[4]张晨博. 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完善[D].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2009.

[5]曾小菱 曾一峰 本报记者 汪启明. 食品安全警钟长鸣[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1/09(005).

[6]记者 虞家琳. 国际食品安全协会在京成立[N]. 中国食品报,2010-04-27(001).

[7]姜艳. 我省打响食品安全攻坚战[N]. 河北日报,2004-09-24

[8]刘颖记者 李涛. 打造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完善食品安全技术保证[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11-24(001).

[9]曾小菱 本报记者 汪启明. 四川首开食品安全成立法听证会[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2/23(001).

[10]徐爱芝本报记者 杨晓伟 冯保良. 食品安全监管就要出重拳了[N]. 锦州日报,2009-04-10(A02).

[11]郑祖婷,郑菲. “五位一体”食品安全监管创新模式研究——基于河北省食品安全监管的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1,(9).

[12]余健. 《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8).

[13]杨爱萍. 从食品安全事件看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2).

[14]叶明. 《食品安全法》框架下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初析[J]. 口岸卫生控制,2011,(1).

[15]白晨,王淑珍,黄玥. 食品安全内涵需要准确把握——“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建设中的理解与认识[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6).

[16]李然. 基于“逆选择”和博弈模型的食品安全分析——兼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制的思考[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7]张永伟,王会敏,郝海鹰,张桃苏.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J]. 职业与健康,2010,(9).

[18]王卫东,赵世琪. 从《食品安全法》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完善[J]. 中国调味品,2010,(6).

[19]李锐,任民红. 超市食品安全消费的博弈分析——佛山市民食品安全意识调查[J]. 特区经济,2010,(7).

[20]武文涵,孙学安. 把握食品安全全程控制起点——从农药残留视角看我国食品安全[J]. 食品科学,2010,(19).

[21]曾光霞,贺稚非,励建荣. 食品安全与系统食品安全观探讨[J]. 食品工业科技,2009,(5).

[22]刘桂华,朱舟,张慧敏,谢建滨,彭朝琼. 食品安全与健康——深圳市卫生部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J]. 化学通报,2009,(7).

[23]于晓光,宋慧宇. 论《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影响[J]. 行政与法,2010,(1).

[24]陶纯洁,朱燕平,王旭峰. 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浅析[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6,(5).

[25]徐萌,陈超. 食品安全目标研究及其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启示[J]. 食品科学,2007,(6).

[26]李怀. 基于我国当代食品安全风险下的食品安全理念与模式的进化[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7,(1).

[27]李金学,董胜华,张卫源,裴宝河,陈俊生,罗生林. 河南省食品安全综合示范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提升研究[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5).

[28]覃海元. 食品安全目标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3).

[29]罗云波,吴广枫. 从国际食品安全管理趋势看我国《食品安全法(草案)》的修改[J]. 中国食品学报,2008,(3).

[30]于军.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动食品安全发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10).

[31]蒋丽红. 加快“餐桌污染”治理期 构筑食品安全防治体系——对龙岩市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2).

[32]廖晖. 中英专家聚会重庆, 探讨食品安全问题 寻求中英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J]. 重庆与世界,2005,(2).

[33]郝记明,马丽艳,李景明.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2).

[34]姚蕊. 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关键是急需食品安全立法[A]. .[C].: ,2005:.

[35]记者 孙延峰. 全面抓好《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工作 切实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N]. 中国工商报,2009-05-13(A01).

[36]记者 赵陈.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N]. 巴中日报,2010-05-30(002).

[37]支树平. 加强全球合作 维护食品安全[N]. 中国质量报,2010-11-09(001).

[38]刘颖李涛. 国家食药监管局四项举措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08-09(001).

[39]深圳商报记者崔霞. 食品安全五大工程今年启动[N]. 深圳商报,2006-03-01(A01).

[40]. [Z]. ISO/TC 34: 2007,.

[41]本报记者 李涛. 龙头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要先行一步[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3/29(001).

[42]本报记者 郭献军. 食品安全:源头监控是关键[N]. 中国商报,2004/11/19

[43]本报记者 陈文波强国韩立. 九大问题考验奥运食品安全[N]. 市场报,2005-07-20(013).

[44] 餐桌污染食品安全备受关注[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04-18(005).

[45]记者周元春. 我市力推食品安全五大工程[N]. 深圳特区报,2006-05-23(A11).

[46]王盼盼. 食品供应链安全(一) 食品供应链与食品安全的关系[J]. 肉类研究,2010,(1).

[47]本报记者 郭燕春. 解决食品安全要从基础开始[N]. 中国商报,2004/11/12

[48]记者 李涛. 全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6-01(001).

[49]记者宋柏松、王玉亮. 秦皇岛市全力打造食品安全净土[N]. 河北日报,2006-07-16(001).

[50]记者方兴业李克军. 重点食品安全基本得到保障[N]. 深圳特区报,2007-01-31(A03).

[1]曾星夏文俊. 开创国际间加强食品安全合作新局面[N]. 中国质量报,2007-11-28(001).

[2]宣讲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经验 助推《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中国-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讨会在京举行[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5).

[3]王晓丽. 我国食品工业食品安全规制模式研究[D].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经济学院,2010.

[4]张潇方. 食品安全与和谐社会[D].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2007.

[5]记者 冯琳. 积极构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N]. 中国工商报,2011-06-16(A01).

[6]记者 乐敏 徐祝君. 食品安全,商场、超市能得几分?[N]. 舟山日报,2011-01-26(002).

[7]本报记者 宗合. 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N]. 阿克苏日报,2009-06-01(005).

[8]记者 胡美兰. 食品安全:新世纪新挑战[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08/17(001).

[9]本报记者 李远方. 保障食品安全应建立监管责任追究制[N]. 中国商报,2005/04/01

[10]记者 聂乔. 我市加强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设[N]. 大连日报,2010-10-05(A01).

[11]陈菲. 食品安全防线能否重塑消费信心[N]. 科技日报,2009-06-02(004).

[12]朱晓京. 社区食品安全监督员上岗[N]. 沈阳日报,2006-05-18(A04).

[13]刘键. 力争食品安全实现历史性突破[N]. 深圳特区报,2006-08-02(A01).

[14]史玉成. 企业要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义务[N]. 中国质量报,2007-11-26(001).

[15]石国胜. 食品安全法 专家有话说[N]. 人民日报,2007-11-21(013).

[16]驻地记者 田洪顺. “组合拳”提升食品安全体系建设[N]. 医药经济报,2007-12-17(006).

[17]沈半. 我省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走在全国前列[N]. 浙江日报,2007-12-28(019).

[18]毛磊. 万条公众建议 聚焦食品安全[N]. 人民日报,2008-06-04(015).

[19]杨国芳本报记者 刘铭. 食品安全示范店 放心消费的金字招牌[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8(A05).

[20]杨林.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最佳思路——以HACCP认证为基础,导入GS1系统[J]. 标准科学,2010,(8).

[21]仇东朝,于春娣,李颖. 浅析《食品安全法》对农村食品安全的影响[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10).

[22]汪自成,卢山. 问题与对策:从食品安全到《食品安全法》[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3]邢曼媛,侯晶晶. 浅议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从《食品安全法》的角度[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0).

[24]任端平,潘思轶,何晖,薛世军. 食品安全、食品卫生与食品质量概念辨析[J]. 食品科学,2006,(6).

[25]陈峰. 提高全民对食品营养及安全的认知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J]. 中国食品学报,2006,(6).

[26]梁黎东. 如何应对众多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食品安全认证融合解决方案[J]. 中国食品工业,2008,(5).

[27]李新生. 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J]. 食品科学,2003,(8).

[28]白丽. 基于食品安全的行业管制与企业行动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5.

[29]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 周伯华.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N]. 中国工商报,2009-05-09(A02).

[30]张云中. 国际食品行业瞩目中国食品安全[N]. 国际商报,2009-05-06(014).

[31]王二伟 本报记者 王会生. 全国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在河南召开[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11/08(001).

[32]锺 选. 食品安全遭遇标准瓶颈[N]. 中国商报,2004/12/17

[33]本报实习记者 郭 宇. 从农田到餐桌 全程食品安全步伐加快[N]. 中国商报,2005/01/28

[34]关磊. 食品安全亚运行活动暨亚运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举行[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11-04(A01).

[35]本报记者 何沙洲. “食品包装安全等同于食品安全”[N]. 经理日报,2009-04-20(C01).

[36]本报记者 孙燕明. 三大食品安全隐患[N]. 中国消费者报,2005-08-24(C01).

[37]本报实习记者 郭 宇.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超市不应负全责[N]. 中国商报,2005-03-18

[38]. [Z]. :2009,.

[39]民以食为天 自动识别技术与食品安全[J].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6,(2).

[40]本报记者 陈华. 一场“被放大”的幼儿园食品安全风波[N]. 工人日报,2011-03-24(005).

[41]记者 石巍. 唐山市食品安全14项指标完成良好[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2/14(001).

[42]任震宇. 关注食品安全有支“星火服务队”[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1(A06).

[43]贾君. 首都工商高科技手段“保驾”奥运食品安全[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6(A01).

[44]本报记者 李涛. 把好餐饮食品安全最后一道关口[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2-27(001).

[45]康琦黄官国. 共同打好世博餐饮食品安全保障攻坚战[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3-02(001).

[46]实习生 易立. 食品安全追溯,何时能进百姓的“菜篮子”?[N]. 科技日报,2010-11-30(004).

[47]本报记者 邓宏鹰 钟少鸿. 广西“少边”力筑食品安全防线 突破差异 各出良策[N]. 中国食品报,2010-11-02(003).

[48]本报记者 马晓华. 食品安全监管:风暴过后 任重道远[N]. 第一财经日报,2009-01-01(T04).

[49]本报记者 赵笛. 食品安全法,给我们保障了些什么[N]. 青岛日报,2009-03-03(016).

[50]本报记者 郭燕春. 标准混乱成为食品安全之痛[N]. 中国商报,2004-12-17

非法刊物黑名单序号 刊名 刊号 所所标出版机构及注册地址 境内办公地址及联络方式 4 中华教育杂志 ISSN1684-0445 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主办香港元朗青山道99-109号元朗贸易中心24号楼香港新闻出版社、香港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香港元朗西裕街兴旺楼11楼A座 深圳0755-266060862691603626600900(传真) 5 中国当代教育杂志 ISSN1682-7317CN(HK)NR4069-194/01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主办香港元朗青山道99-109号元朗贸易中心24号楼 无 6 中华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杂志 ISSN1728-7502CN16-1690/NR 中国教育教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有限公司出版香港德辅道中275号龙记大厦904室 广州昌岗邮局01533信箱(510260)电话:020-87087571 7 中国教育理论杂志 ISSN1683-3767CN(HK)NR4137-53/02 中国和平与发展促进会、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主办香港新闻出版社出版香港元朗青山道99-109号元朗贸易中心24号楼北京:010-68655237686884093 8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 ISSN1726-3018CN18-4258/H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出版中国香港湾仔卢押道20号其康大厦 广州大洲粤垦路邮局01002信箱(510507) 9 中国教育 ISSN1681-1615CN-NR37-02 中国教育研究院主办中国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山东烟台市滨海北路191号东亚研究中心电话:0535-6308086709690传真: 10 中国现代教育杂志 ISSN1682-2706CN35-3917HK/G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内科研究会主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flatA4,7/F,blockA,prat,Mansion,26-36PratAvenue,Tsimshatsui,Kowloon,HongKong 河北秦皇岛 11 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ISSN1728-3531CN03-3569/G-HK 中华素质教育研究会主办香港九龙弥道555号九龙行703 重庆:023-68031 12 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 ISSN1727-5121CN(H)39-7869/G 世界现代教育研究会主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flatA4,7/F,blockA,prat,Mansion,26-36PratAvenue,Tsimshatsui,Kowloon,HongKong 北京市1013信箱(102200)电话:010-80108传真: 13 教学纵横 ISSN1683-514XCN(HK)NR4159/87/02 当代科技文化期刊出版发行有限公司香港湾仔卢押道20号其康大厦808室 无 14 当代教育 ISSN1607-2065CN(HK)NR4064/190/01 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办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出版香港九龙尖沙咀广东道16号2楼 北京朝阳东区工体东路16号电话: 15 中华教育教学实践 ISSN1726-6416CN03-4383/HK 中华国际出版集团主办中华教育与教学编辑委员会、中国(香港)联合商务机构期刊中心编辑出版香港九龙旺角弥登道582-592号信和中心701 重庆沙坪区天陈路12号《中华教育与教学杂志》(重庆师范大学内)电话:023-6536205765363057 16 当代素质教育 ISSN1726-765XCN03-3313/G-HK 中华素质教育研究会主办当代素质教育杂志社编辑出版香港九龙弥敦道 555号九龙行703 深圳红荔路群星广场C座1802号电话: 17 中国教育研究 ISSN1727-0405CN39-7848/G4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中国教育研究杂志社出版flatA4,7/F,blockA,prat,Mansion,26-36PratAvenue,Tsimshatsui,Kowloon,HongKong 武汉市黄鹂路37号1信箱电话:027-86865 18 中国新教育 ISSN1727/7167NR4332/56/03 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主办香港教育出版社出版 无 19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中杂志 ISSN1729-5726CN13-9232/G4 中国教育研究会主办中国科技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香港湾仔卢押道20号其康大厦808室 重庆南岸区南坪邮局1-2信箱 20 中国新世纪教育 ISSN1684-8606CN39-7618/G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与中国现代教育研究会联合主办 河南漯河大学路3966号信箱电话: 21 中国教育探索 ISSN1009-5071CN11-4461/I 中国报刊出版社主办 北京海淀区阜成路8号西院电话:010-8853003888530424非法出版期刊黑名单《中国新世纪教育》ISSN1684-8063《中国教育论坛》ISSN1684-9566;CN43-7772/R《中华教育教学杂志》ISSN1726-6416;CN03-4383/G《中国教育》ISSN1681-1615《教育教学研究》ISSN1002-9605;;CN11-1038/F《中国教育改革》ISSN1727-715,,NR4331/51/03《现代教育研究》ISSN1681-3901《语言文化教育研究》ISSN1605-5047《中国现代教育论坛》CN39-7859HK/G《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ISSN1682-783X;;CN35-1239/HK《教育教学研究》ISSN1002-9605;;CN11-1038/F

我怎么知道.....给个最佳吧.......

问题一:全国法学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哪些可以免费投稿?谢谢! 法学核心期刊可以提供,免费投稿的很少。 法律类核心期刊表 1、法学研究 2、中国法学 3、法学 4、法商研究 5、政法论坛 6、现代法学 7、中外法学 8、法学评论 9、法律科学 10、法制与社会发展 11、法学家 12、比较法研究 13、环球法律评论 14、当代法学 15、法学论坛 16、政治与法律 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法律适用 20、行政法学研究 21、中国刑事法杂志 22、人民司法 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4、人民检察 25、知识产权 26、中国法医学杂志 27、中国司法鉴定 问题二:想了解一下,法律和法学的核心期刊有那些啊? 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法学 4.法学评论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学 9. 法学家 10. 政法论坛 11.人民检察 12. 河北法学 13.法制与社会发展 14.政治与法律 15.环境法律评论 16.比较法研究 17.法学杂志 18.当代法学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适用 21.法学论坛 以上是2004年公布的法学核心期刊目录。此外,在综合类核心期刊上也经常刊登高水平的法学论文。以下是综合类核心期刊: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 92.四川师范大学学......>> 问题三:法学类核心期刊有哪些 核心期刊网上有各种版本,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差不多是那些。 问题四:法学中文核心期刊有哪些? ②公开发行的法学期刊指有公开刊号、公开发行的以刊登法学论文为主的刊物,包括区内的《检察理论与实践》、《广西法治日报》、《广西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等和区外的类似刊物处《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人民公安报》等。③知名期刊包括:《中外法学》、《清华法学》、《法学家》、《法学评论》、《当代法学》、《政法论坛》、《法商研究》、《法学》、《现代法学》、《法律科学》、《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华东政法大学学报》、《黑龙江社会科学》、《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法制与社会发展》、《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环球法律评论》、《比较法研究》、《行政法学研究》、《法学杂志》、《中国司法》、《人民司法》、《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刑事法杂志》、《人民检察》(地方版除外)、《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天津社会科学》、《河北法学》、《内蒙古社会科学》、《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法学论坛》、《河南社会科学》、《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宁夏社会科学》、《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疆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政治与法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贵州社会科学》、《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湖南社会科学》、《中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江西社会科学》、《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④权威报刊是指《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求是》、《人民日报(理论版)》。 这些都是核心的法学期刊,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咨询,如果帮助到你了 请采纳 谢谢 问题五:法学核心期刊有哪些 核心期刊“‘’”包括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商研究》中外法学》清华法学》 问题六:本科生可以发表的法学核心期刊有哪些? 只要文章写的好,不怕没杂志发。介绍三个期刊: 政治与法律,河北法学,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第一个是双核心难发点,后面两个稍容易些。 可以进我的空间咨询我 问题七:有哪些著名的法学期刊 《河北法学》,《法学评论》,《前沿》也有法学的文章 问题八:谁给介绍一下我国比较权威的法学期刊有哪些? 三大权威期刊是:《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 其他的核心期刊有《法学》《法学评论》《法商研究》《中外法学》《现代法学》《政法论坛》《人民检察》《环球法律评论》《当代法学》《比较法研究》《法学杂志》《法律适用》《法学论坛》《法律科学》《政法论坛》《法学家》《政治与法律》《法制与社会发展》《河北法学》《华东政法学院学报》《中国刑事法杂志》《知识产权》等 问题九:求国家级法学期刊列表! 国家级法学核心期刊前十名一般是: 1.法学研究(社科院法学所)2.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 3.中外法学(北大) 4.政法论坛(中国政法) 5.现代法学(西南政法) 6.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 7.法学(华东政法) 7.法律科学(西北政法) 8.法制与社会发展(吉大) 9.法学评论(武大) 10.环球法律评论(社科院法学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