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肺小细胞癌论文

发布时间:

肺小细胞癌论文

肺小细胞癌的治疗:化疗+Vm26,化疗时必须配合中药双灵固本散,保护白细胞,减轻毒副反应.

小细胞肺癌并不是不治之症,只是因为它的转移速度是比较快,往往发现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转移了,所以没有手术治疗的价值,但是相对来说如果发现的早,手术治疗之后也可以恢复的。

小细胞肺癌不是不治之症,尽管和其他类型肺癌性比,它的存活率要低一些,但是只要发现的早的话,并且积极配合治疗的话,生存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它容易全身转移,所以小细胞肺癌一般不适合手术。

一、 氩氦刀靶向治疗系统介绍(一) 背景与发展1993年,美国人应用数十项太空专利技术发明了氩氦冷冻治疗系统,即通常所说的氩氦刀。1998年,经过5年的临床试验,FDA批准氩氦刀进入临床应用,同时美国氩氦刀也获得了欧盟的CE认证,开始用于实体肿瘤的靶向治疗。1999年,中国广州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的张积仁教授引进了亚洲第一台氩氦刀,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氩氦刀培训和示范中心,为氩氦刀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奠定的基础。2000年,日本人(日本东京大学)从中国学习氩氦刀肿瘤治疗技术并开始临床应用,2年后,日本东京大学发表论文证实:美国氩氦刀靶向治疗肝癌有效率达97%以上。2000年,美国财政部将氩氦刀治疗前列腺癌纳入全民医保计划。2002年,美国泌尿外科联合会宣布:前列腺癌的治疗首选氩氦刀,氩氦刀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7%以上,从而在美国改写了前列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历史。2003年,美国使用氩氦刀的医院达到300多家,欧洲达到160多家,而中国也已经有30家医院开始使用氩氦刀技术。2003年,中国的张积仁教授总结并主编了世界第一部氩氦刀技术规范性文献《氩氦靶向肿瘤治疗技术》。2003年,国际肿瘤靶向治疗大会认定:氩氦刀治疗是肺癌治疗的最佳方法之一。在美国已是肺癌专科治疗的常规设备。(二) 技术简介1、 氩氦刀的技术原理氩氦靶向治疗系统独特的高压氩气快速冷冻系统、实时电脑温控系统和高压氦气快速加热系统,强调微创、靶向和一次性彻底摧毁肿瘤,并最大限度的保存正常组织。其治疗和摧毁肿瘤的全过程更可由B超或CT实时监控,做到了肿瘤治疗的术中评价,并可确保治疗效果。氩氦刀治疗技术可使医务人员更精确定位和准确摧毁癌细胞而又不损伤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它为快速消除肿瘤提供了新的治疗技术,成为肿瘤治疗的又一新的、有效的发展方向。氩氦刀有4或8个能单独控制的热绝缘超冷刀。超冷刀中空,内有循环管道系统,可输出高压常温氩气(冷媒)或高压常温氦气(热媒)。温差电偶直接安装在刀尖,可连续监测刀尖的温度。氩气快速超低温致冷技术,可籍氩气在刀尖急速膨胀,在60秒内冷冻病变组织至零下140-190°C,冷冻15分钟后,又可籍氦气在刀尖急速膨胀,急速加热处于超低温状态的病变组织,使肿瘤组织从零下一百多度极速升温至零上30-50°C从而施行快速热疗。此种冷热逆转疗法,对病变组织的摧毁尤为彻底。其降温及升温的速度、时间和温度,摧毁区域的尺寸与形状,可由计算机控制和精确设定。更重要的是由于氩氦刀制冷或加热只局限在超冷刀尖端,刀杆不会对穿刺路径上的组织产生冷热伤害。氩氦刀是目前唯一可进行微创经皮穿刺冷冻治疗的仪器。氩氦刀配有直径细至2毫米的超冷刀,可大大降低患者损伤、减少出血、使患者迅速康复。2、 氩氦刀治疗肿瘤机理① 肿瘤细胞溶解坏死基于细胞组织的生理病理学特点,病变组织能够被低温摧毁,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温度过低-结冰-化冻。为了保证癌细胞的彻底摧毁,四个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最低温度,冷冻速度(速率),冷冻时间,冷冻次数。温度过低现象发生在摄氏零下10—15度左右,只有当冰晶开始在细胞质中形成时,才能造成细胞组织坏死。基于这个原理,结冰阶段的功效全靠结冰速度。在温度下降过程中,如果结冰速度慢,先在细胞组织间隙形成的冰会从细胞内部吸收水分。组织内部失水会妨碍内部结冰,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细胞免于坏死。因此,细胞内部结冰是该阶段的关键时刻。一旦发生,结晶就会通过细胞之间的桥梁延伸到所有的细胞组织,产生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在冷冻结束时,化冻就开始了,化冻也能对细胞组织造成伤害。在温度从-40℃逐渐回升到-20℃的过程中,冰晶会发生膨胀现象,使在冷冻过程中形成的冰球爆裂,这一过程也如同冷冻过程一样,具有高度摧毁性。——摘自意大利特斯提大学解剖病理学系商克纳提教授(《低温论坛》1997年9月)超低温摧毁癌细胞的理论分析:低温作用(高于零度的低温):零度以上的低温也是有害的。这些现象包括: 膜的类脂质转换可能导致细胞内容物的渗漏 由于减弱了生物化学反应的作用,可能减低离子泵功能 细胞结构的损失可导致受冻细胞更大的脆性 这些损伤方式常可逆转,当然假设冷冻持续几小时,损伤将持续低温作用(零度或以下的低温):细胞脱水:当温度低于 ℃,细胞间液体将毫无妨碍的冷冻,但细胞内的水仍不冷冻。这个阶段将引起细胞内外化学潜在的差异,这种潜在的结果导致了细胞脱水,由脱水所致的损伤包括: 蛋白质变性所致的细胞内液浓度增加引起细胞内分子的化学性损伤 由于脱水所致的细胞形状改变损伤细胞膜 来自细胞外冰结晶压迫所致的细胞膜损伤这些损伤很大程度上依赖温度,随着温度的降低,损伤将增强。更多的损伤机制与细胞骨架有关,细胞骨架结构依赖于存在于细胞膜蛋白和细胞构架之间的化学键。温度的降低削弱化学键的活力,而使细胞骨架特别容易受到机械损害。冷冻率影响:实验观察到细胞内结冰几乎总是诱导细胞死亡,尚不能确定细胞内结冰是如何形成的,当然有几种可能的解释。通过细胞膜的水是流动的,其动力过程是依赖于转运率。当冷冻迅速时,无足够的时间让水离开细胞以平衡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差异。超冷冻水有突然聚集及冰冻趋势,聚集可以由细胞内蛋白或通过细胞膜的一些细胞外作用诱导。无论何种机制,细胞内的冰晶会突然形成,并破坏细胞。血小板的温度如果低于类脂相位的转变温度,可导致钙离子流入, 引发血小板的激活,导致冻结病变区的血小板聚集及血管阻塞。伴随细胞一系列冷冻的病理生理改变,如Ca2++超载,Ca2++-ATP酶活性下降,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细胞间液张力过强,细胞内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肿胀或消失。细胞核碎裂或溶解, 血管基底膜肿胀或断裂等表现。冷冻时间的作用:保持细胞冷冻状态一定时间有进一步增加损害的趋势,这可能由于完成了个别细胞的脱水过程及也可能导致一种被称为重结冰晶的现象。在重结冰晶的过程中,个别冰晶聚集形成更大的冰晶,最终压迫细胞 ,导致进一步损伤。当然在冰冻外科中,由于发生时间和原始记录不应被这种损伤修改,重结冰晶损伤不是总体损伤的明显部分。多次冷冻的作用:在冷冻外科中,多次融冻循环是常见的。第二次冷冻所致损伤的机制与第一次相同。暴露于脱水及重脱水循环的细胞以减慢冷冻,额外增加了在快速冷冻过程中的可能性,将明显增加冷冻手术的破坏作用。——摘自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首席教授Boris Rubinsky教授报告细胞冷冻生物学的研究结果提示:组织细胞被低温损伤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温度过低-冰晶形成-解冻复温。解冻和回暖也会导致细胞的损伤的过程。在冷冻状态下,如果开始回暖,在较高的低冰点温度下,冰晶有再次冰晶化的趋向。再次冰晶化将导致细胞外空间的分解,并导致组织细胞的裂解。在消融过程中,随着冰的融化,细胞外的溶液可以部分或完全的成为高渗液,使水分进入细胞,使细胞膜进一步扩张或破裂。当消融的速度很快,某些细胞将在体温的条件下保持高渗, 因而导致代谢的破坏和进一步的附加损害。基于这一原理,美国Cryocare氩氦刀在氩气冷冻后,采用氦气快速复温融解, 进一步保证了消融靶区细胞坏死的治疗效果。② 靶向冷冻栓塞效应氩氦刀靶向治疗中,靶区的冷热交替,冻融循环,可引起微小血管内皮细胞的电解质和渗透压的改变,导致细胞脱水;蛋白质变性;脂质层融解;微小血管内膜损伤;细胞膜破裂。冰晶及微血栓在微静脉及微动脉内形成;小血管的冷凝栓塞效应,对于亚临床病灶有明显治疗作用. 部分临床医生在实施肝癌氩氦靶向治疗时发现,对供血主干的瘤体实施氩氦靶向治疗后,其边缘微小病灶也随之消失。病理研究成果证实,治疗后冰晶及微血栓在微静脉及微动脉内形成,小血管冷凝栓塞。③ 提高抗肿瘤免疫能力——超低温靶向治疗调控细胞因子和抗体的分泌氩氦靶向治疗肿瘤后,患者白介素-2,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和特异性抗体的水平分泌增加,分泌水平与冷冻靶区大小和时间有关。——超低温靶向治疗调控肿瘤抗原影响肿瘤的免疫逃避氩氦靶向治疗肿瘤时,肿瘤组织细胞反复冻融,细胞破裂,细胞膜融解,从而促使细胞内和处于遮蔽状态的抗原释放。肿瘤细胞的坏死,使得肿瘤正常分泌的抗原停止分泌,肿瘤免疫抑制状态解除。国内外许多研究成果均已证明:肿瘤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EA,AFP,PSA的水平可以反映肿瘤的增殖活性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当患者接受氩氦靶向治疗后1-2周,血清肿瘤抗原水平显著下降,它不仅用于评价和监测氩氦靶向治疗的疗效,而且也可用于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情况。东方肝胆医院钱国军研究博士证实,中晚期肝癌治疗后AFP,CEA,CA19-9,CEA联合CA19-9血清水平明显降低。④ 增加综合治疗疗效氩氦靶向超低温冷冻和热融解过程对组织细胞的损伤与温度的变化和调控密切相关。超低温冷冻引起的细胞内外电解质和渗透压的改变导致细胞脱水,细胞膜损伤。细胞内外形成冰晶和微静脉及微动脉内血栓形成,细胞和小血管破坏破裂,导致相应的病理组织学变化。Endocare临床医学专家Suzy Chosy, Rukstalis, Peter Littrup等报告的动物实验结果证实,肝脏氩氦靶向超低温冷冻和热融解后,组织病理学呈现一个不可逆的充血、水肿、出血、变性、凝固性坏死过程。术后切除的大体标本,可以看见与冷冻冰球形状相符的凝固性坏死区,邻近氩氦刀探头的组织典型的表现是凝固性坏死。国内氩氦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对治疗前后的肿瘤组织,进行了实验研究。光镜下检查可以看见损伤区细胞肿胀明显,透亮度增加,部分细胞空泡样变性, 细胞变圆皱缩,细胞间隙及血管周围间隙显著增宽,并可见灶性出血,部分区域液化,凝固。3、 氩氦刀治疗范围(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氩氦刀适用学科:介入科、肿瘤科、放疗科、胸外科、肝胆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妇科、皮肤科、乳腺病科、呼吸内科、耳目一鼻喉科及直肠病科等。氩氦刀适用病症:——恶性实体肿瘤:肝癌、肺癌、脑肿瘤、乳腺癌、胰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肾脏及肾上腺肿瘤、腹腔及盆腔肿瘤、骨肿瘤、软组织肿瘤、头颈部及皮肤肿瘤,转移性胃肠肿瘤等实体肿瘤——良性肿瘤及良性增生病变:前列腺增生、乳腺良性肿瘤、血管瘤、子宫肌瘤、囊肿、疣、痔疮、复发性癌前病变、口腔白斑病等4、 氩氦刀适应征肺癌 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周围型肺癌 手术探查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肺癌 累及叶支气管的中央型肺癌 部分靠近肺门区的中央型肺癌 较为局限的转移性肺癌肝癌 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直径10cm或肿瘤占肝体积50%以下者 原发性肝癌癌灶3个以下,转病灶应在5个以下 肝功能评价为Child A级或B级者 合并肝外局限性转移灶且可通过手术或联合冷冻切除者肾癌 双侧或多个小的肾肿瘤 肾实质内单个肿瘤小于3厘米 基础肾功能较差不能手术,肿瘤浸润范围小于1/3 部分肾切除术仍是有代偿肾功能单侧肾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法前列腺癌 一叶或二叶前列腺癌患者 年龄较大不能承受其他手术者 已行去势或减雄激素治疗或肿瘤手术后复发或残留者 曾经行放、化疗失败而无其他治疗选择者 对部分已有骨转移而全身状况良好,仍可选用局部冷冻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 具备有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 无尿道狭窄 无严重心肺疾病 无明显的细菌性前列腺炎 无明显肝肾功能异常 凝血机制正常脑肿瘤 脑胶质瘤:尤其是手术中无法分辨边界的肿瘤 脑膜瘤:(占脑瘤的10%)尤其位于脑深部及颅底血管区的脑膜瘤 其他脑肿瘤:海绵状血管瘤、巨大垂体瘤、脊索瘤等手术联合氩氦靶向治疗中晚期胰腺癌不能行常规手术切除、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病变较局限,尚未发生远处转移者。手术联合氩氦靶向治疗中晚期胆囊癌 Ⅴ期患者,肝脏有局限性孤立性浸润包块,或少量散在转移灶,未侵及肝实质大部 原发病灶切除后,肝脏内仍残留其他散在转移病灶无法切除者 Ⅲ期、Ⅳ期患者实行扩大胆囊切除术或肝脏楔形切除术后,肝脏创面遗有残留癌者 实行胆囊癌根治性手术后,出现肝脏局部复发、转移病灶者 高龄、严重并存病、主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创伤大的手术切除治疗经皮穿刺氩氦靶向治疗盆腔肿瘤 失去常规根治性手术治疗机会的中晚期患者 局限性盆腔转移癌,肿块位置低,与肠腔无浸润者 骶尾部原发性肿瘤或术后复发者术中直视下氩氦靶向治疗盆腔肿瘤——适应症 子宫、宫颈癌术后复发 直肠癌术后复发经皮穿刺冷冻有困难者 盆腔转移癌无法手术切除者 肿瘤虽已浸润直肠,改行人工肛门后残瘤仍可行冷冻灭活者术中直视下氩氦靶向治疗盆腔肿瘤——禁忌症 肿瘤浸润双侧输尿管及膀胱三角区者 肿瘤已广泛转移者 全身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者5、治疗优点① 病人损伤小—不开刀、不出血或少出血,经皮或经腔镜治疗,病人痛苦小;② 效果显著!—对于病灶大的肿瘤,氩氦冷冻手术可杀死80%的癌细胞,对于比较小的肿瘤病灶,癌细胞可达到100%地被消灭——具有良好的成功率;③ 操作容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又因冷冻止血、止痛,病人易接受;④ 损害轻微,对正常器官组织细胞无毒性,可重复及反复做; ⑤ 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对病人要求条件相对较低,一般病人都能耐受;⑥ 可单独施行,也可与放疗、化疗或手术疗法结合应用;⑦ 费用低廉,手术费用在万左右,一般一次治疗即可结束,观察3-5天即可出院,因而非治疗性开支少;易于病人接受;⑧ 氩氦冷冻所致的肿瘤免疫提高明显,冷冻治疗后相当于在体内产生了肿瘤疫苗;⑨ 适合于各期实体瘤病人,尤其可用于无法手术或其他治疗失败的病例。

右肺小细胞癌的论文

肺小细胞癌的治疗:化疗+Vm26,化疗时必须配合中药双灵固本散,保护白细胞,减轻毒副反应.

小细胞肺癌局限期没扩散,首先先手术治疗以后,再做化疗,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还是很敏感的,效果非常的好的,不过化疗有很大的副作用,你可以同时配合服用中药,减轻其副作用,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小细胞肺癌是属于恶性肿瘤,目前自然是处于晚期,已经有肝上的转移,那是无法完全治愈的,目前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治愈恶性肿瘤。这种情况可以进行放化疗治疗,另外可以做介入治疗,对于延缓肿瘤生长和延长生存期有帮助,这些具体能够存活多长时间,这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不好一概而论,如果治疗后效果比较好,有可能存活几年时间,如果效果不好,有可能只存活几个月。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问题综论文

【 摘要 】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8例肺癌患者为肺癌组, 6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CEA、CYFRA21-1、NSE、SCCA含量, 并比较肿瘤标志物单独或联合检测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肺癌组血清CEA、CYFRA21-1、NSE、SCC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1%, 准确度为86%, 明显高于单独检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血清CEA、CYFRA21-1、NSE、SCCA检测在肺癌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且具有较好的特异度, 有助于提高肺癌的检出率。

【关键词】 肺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

目前,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我国恶性肿瘤之首[1]。肺癌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清肿瘤标志物不仅可用于肿瘤诊断, 并且对肿瘤分期、疗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 但单项检测肿瘤标志物具有局限性, 本文通过检测CEA、CYFRA21-1、NSE、SCCA这4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探讨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联合检测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肺癌患者68例为肺癌组, 男39例, 女29例, 平均年龄(±)岁, 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鳞癌的27例, 腺癌24例, 小细胞肺癌17例, 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为对照组, 男37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具有可比性。

1. 2 检测方法 采集受检者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 及时分离血清, 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 用深圳新产业PLUS200仪器及配套试剂检测CEA、CYFRA21-1、NSE、SCCA水平, 严格按仪器标准操作规程及试剂说明书操作, 检测当日室内质控均再控。正常参考区间分别为CEA 0~5 ng/ml, CYFRA21-1 0~7 ng/ml, NSE 0~10 ng/ml, SCCA 0~ ng/L。

1. 3 阳性判定标准 单项检测时以结果大于正常参考区间上限为阳性, 联合检测时4种肿瘤标志物中有一项为阳性即判定为阳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标准公式计算肿瘤标志物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 ;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100%。

2 结果

2. 1 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比较 肺癌组血清CEA、CYFRA21-1、NSE、SCC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

2. 2 不同病理组织类型肺癌患者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比较 CEA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高于鳞癌和小细胞肺癌(P<);cyfra21-1在3种肺癌中的阳性率均较高, p="">);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高于鳞癌和腺癌(P<);SCCA在鳞癌中的阳性率高于腺癌和小细胞肺癌(P<)。4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单项检测。见表2。

2. 3 4种肿瘤标志物单项和联合检测用于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4种肿瘤标志物单独用于诊断肺癌时, 灵敏度最高的是CYFRA21-1(56%), 最低的.是CEA (29%), 4种指标联合检测后灵敏度可达81%, 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各项单独检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联合检测后特异度略有下降, p="">)。见表3。

3 讨论

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 虽然临床肿瘤诊断和治疗学有着很大的进展, 但肺癌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3], 肺癌的诊断除影像学、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以外,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是一种主要方法。肿瘤标志物主要是指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可检测到的与肿瘤相关的物质, 这些物质达到一定的水平时能揭示某些肿瘤的存在,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发生明显影像学改变之前就可以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出来, 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由于肺癌组织病理的多样性, 同种病理组织细胞的异质性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复杂性, 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不失为一种能有效提高肺癌检出率的手段[4]。

CEA属于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 也是最早被发现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在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肿瘤状态时, 癌细胞分泌CEA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 因此肿瘤患者血清中CEA含量可见不同程度的升高。本研究表明, 肺癌患者血清CE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并且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达到75%, 在鳞癌和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较低, 分别为26%和24%, 因此CEA可作为肺腺癌的辅助性诊断指标之一。

NSE是一种糖酵解酶, 为烯醇化酶的同工酶, 存在于中枢、周围神经组织和神经外胚层起源的恶性肿瘤中,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起源的肿瘤, NSE作为小细胞肺癌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6]。本研究结果显示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为71%, 在鳞癌和腺癌中的阳性率较低, 分别为22%和25%, 也证明了NSE在鳞癌和腺癌的诊断中意义较低, 可作为小细胞肺癌的辅助性诊断指标之一。

CYFRA21-1是细胞角蛋白19的片段, 为正常及恶性的上皮细胞支架蛋白, 主要分布在单层上皮细胞, 在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组织中的含量明显增高, 是非小细胞肺癌较敏感的肿瘤标志物[7]。本研究观察到CYFRA21-1在肺鳞癌中的阳性率为78%, 其次是肺腺癌, 阳性率为54%, 在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很低, 与文献报道一致。

SCCA为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 是用单克隆技术从肿瘤相关抗原TA4提纯出的一个糖蛋白片段, 本研究观察到SCCA在肺鳞癌中的阳性率为67%, 在腺癌和小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均较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4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明这4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在肺癌的临床诊断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均不高, CEA仅在肺腺癌中阳性率较高, NSE可作为小细胞肺癌的辅助性诊断指标之一, CYFRA21-1在肺鳞癌中的阳性率较高, SCCA是具有较好特异度的鳞癌标志物。而这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后在各组织类型的肺癌中均具有较高阳性率。研究也表明, 它们作为单一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但灵敏度和准确度均不理想, 联合检测后提高了灵敏度和准确度, 有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代敏, 任建松, 李霓, 等.中国2008年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估计及预测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33(1):57-61.

[2]Hu W, Chen H, Shi Z, et al. Dual signal amplification of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 for sensitive immunoassay of tumor marker. Anal Biochem, 2014, 4(453):16-21.

[4]陈建忠, 顾利江. 肺癌患者血清CEA、NSE、CA19-9、VEGF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8):28-29.

[5]Canbay E, Ishibashi H, Sako S, et al. Preoperative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level predicts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pesudomyxoma peritonei treated with cytoreductive surgery and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World J Surg, 2013, 37(6):1271-1276.

[6]Pujol JL , Boher JM , Grenier J, et al. Neuron specitic enolase and prognosis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rospective study in 621 patients. Lung Cancer, 2001, 31(3):221-228.

关于肺小细胞癌的论文

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20%,恶性程度高,倍增时间短,转移早而广泛,对化疗、放疗敏感,初治缓解率高,但极易发生继发性耐药,容易复发,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

小细胞肺癌的病因

发病原因

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SCLC与吸烟关系密切。根据对1970-1999年世界范围内吸烟与肺癌的汇总分析,肺癌与吸烟强度(吸烟量)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SCLC的关系最为明显。

发病机制

过去几十年中SCLC发生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多,提示SCLC的发生可能包含多种基因的参与。有研究认为抑癌基因p53、RB基因(视神经母细胞瘤基因),癌基因Bcl-2基因、Myc基因, 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途径等均与SCLC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病理生理

一般认为小细胞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上皮内的Kulchitsky细胞(嗜银细胞),属APUD瘤。也有人认为其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中可向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干细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分化最低,恶性程度最高的一 型。多发生于肺中央部,生长迅速,转移较早。光镜下,癌细胞小而呈短梭形或淋巴细胞样,胞浆少,形似裸核。癌细胞密集成群排列,由结缔组织加以分隔,有时癌细胞围绕小血管排列成团。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瘤细胞胞浆中含有典型的轴样神经内分泌颗粒,但颗粒的量多少不等,并证明和5-HT及ACTH有关。从免疫 组织化学研究看,瘤细胞对NSE,5-HT,CgA,另有部分病例(10%)对Sy呈阳性反应,证明小细胞癌具有神经内分泌的功能。另外,在同一肿瘤中同 时对CK和EMA呈阳性免疫组织化学反应。

小细胞肺癌的症状

一、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一)咳嗽:为常见的早期症状,多为刺激性干咳,当肿瘤引起支气管狭窄,可出现持续性、高调金属音咳嗽。咳嗽多伴少量黏液痰,当继发感染时可合并脓痰。

(二)咯血:多为痰中带血或间断血痰,少数因侵蚀大血管出现大咯血。

(三)胸闷、气短:肿瘤引起支气管狭窄,或肿瘤转移至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压迫主支气管或气管隆突。

二、肿瘤在胸腔内扩展所致的症状和体征

(一)胸痛:肿瘤直接侵犯胸膜、肋骨或胸壁,引起不同程度的胸痛。

(二)上腔静脉综合征:多为上腔静脉受压迫或较少见的腔内瘤栓阻塞所致,表现为颜面、颈部、上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胸前部淤血及静脉曲张,可伴头晕、头涨、头痛。

(三)咽下困难:肿瘤侵犯或压迫食道,引起吞咽困难。

(四)呛咳:气管食管瘘或喉返神经麻痹引起饮水或进食流质食物时呛咳。

(五)声音嘶哑:肿瘤直接压迫或转移致淋巴结压迫喉返神经(多为左侧)时出现。

(六)Horner综合征:位于肺上尖部的肺癌称为肺上沟癌(Pancoast癌)。

(七)肺部感染:由于肿瘤阻塞气道引起的、在同一部位可以呈反复发生的炎症,亦称作阻塞性肺炎。

三、肿瘤肺外转移引起的症状体征

(一)转移至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多固定,质地坚硬,逐渐增大、增多、融合,多无痛感。

(二)转移至胸膜:引起胸痛、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多为血性。

(三)转移至骨:多呈隐匿经过,仅1/3有局部症状,如疼痛、病理性骨折。当转移至脊柱压迫脊髓神经根时,疼痛为持续性且夜间加重。脊髓内转移可于短时间内迅速出现不可逆的截瘫症候群。

(四)转移至脑:可由于颅内病灶水肿造成颅高压,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的症状。也可由于占位效应导致复视、共济失调、颅神经麻痹、一侧肢体无力甚至偏瘫。

(五)转移至心包:可出现心包积液,甚至出现心包压塞的表现,呼吸困难,平卧时明显,颈静脉怒张,血压降低,脉压差缩小,体循环淤血,尿量减少等。

(五)转移至肾上腺、肝脏等部位,引起局部周围脏器功能紊乱。

四、肿瘤肺外表现及全身症状:肿瘤肺外表现包括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如乏力、厌食、体重下降。

小细胞肺癌的检查

胸部X线检查,是最简单易行,且廉价的检查方法。

胸部CT:能显示普通X线检查所不能发现的病变,显示肺门淋巴结及纵隔内受累的范围及程度。

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发现肺部小病灶方面不如CT,但可较明显显示肿瘤与大血管之间的关系。在明确有无颅内转移时,增强MRI为首选。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PET):全身PET在确定肺内肿块、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方面精确性明显高于CT及放射性核素骨扫描。

痰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与肿瘤所在的部位、大小,痰的质量、是否并发感染等有关,中心型肺癌检出率较高,但难以明确类型,目前已不推荐应用。

纤维支气管镜:可以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及支气管腔内浸润范围,并取得组织行病理学检查。气道内超声是一项新技术,对于仅有气道受压而无腔内肿物的病变,此检查可以帮助明确病变范围,提高透壁活检的准确性。

经皮穿刺肺活检:在CT引导下完成,活检阳性率高达90%,若肿瘤含大部分坏死区则常呈假阴性。

纵隔镜:对于常规方法难以确诊的可考虑纵隔镜活检,对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或前纵隔淋巴结侵犯的诊断意义较大。

胸腔镜和开胸活检:对难以确诊的周围型病变、纵隔病变或胸膜病变可考虑胸腔镜或开胸探查活检。

浅表淋巴结超声:SCLC易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超声扫查颈部、锁骨上、腋窝等处确定淋巴结转移分期。

腹部超声、CT或MRI:肝脏及肾上腺是SCLC容易转移的部位,初诊患者应行腹部影像学检查明确分期。

头颅增强MRI:增强MRI对脑转移灶较CT更为敏感。

全身骨扫描:全身骨扫描提示高代谢的部位,应仔细询问病史、结合MRI确定是否为转移。

肿瘤标记物检查:主要标记物为NSE、CEA、SCC、CYFR21-1等,缺乏特异性,对病情监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以化疗为主,可以联合或序贯以放疗,对于不到5%的仅限于肺实质内的早期患者考虑手术治疗。局限期 SCLC以同步放化疗或化疗、放疗序贯治疗为主,同步放化疗优于序贯治疗,同步放化疗应尽早,并应给予预防性全脑放疗,预防性全脑放疗对生存的益处显著。广泛期SCLC以化疗为主,择期行局部或转移灶治疗。

手术治疗

按照TNM分期T1-2N0M0的患者经纵隔镜或外科分期证实者可行手术切除,即使是达到完全切除的患者术后亦需行化疗。

药物治疗

单药方案,1990s以前针对许多药物单药对SCLC的疗效的研究较多。

2000年以前多个在SC LC广泛期患者中进行的III期临床研究证实了EP方案、CAV方案等在延长生存方面较单药所具有的优势。目前推荐的一线化疗方案主要是联合化疗方案,如下:

EP方案:依托泊甙 联合 顺铂。

CAV方案:环磷酰胺(CTX)+阿霉素(ADM)+长春新碱(VCR)1。

伊立替康 联合 顺铂。

一线后可考虑选用托泊替康、紫杉类及氨柔比星等。

放射治疗

可分为根治性和姑息性治疗两种,剂量 60-70Gy/2Gy/f。

小细胞肺癌的饮食

肺癌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1)宜多食具有增强机体免疫、抗肺癌作用的食物,如薏米、甜杏仁、菱、牡蛎、海蜇、黄鱼、海龟、蟹、鲎、蚶、海参、茯苓、山药、大枣、乌梢蛇、四季豆、香菇、核桃、甲鱼。

(2)咳嗽多痰宜吃白果、萝卜、芥菜、杏仁、橘皮、枇杷、橄榄、橘饼、海蜇、荸荠、海带、紫菜、冬瓜、丝瓜、芝麻、无花果、松子、核桃、淡菜、罗汉果、桃、橙、柚等。

(3)发热宜吃黄瓜、冬瓜、苦瓜、莴苣、茄子、发菜、百合、苋菜、荠菜、蕹菜、石花菜、马齿苋、梅、西瓜、菠萝、梨、柿、橘、柠檬、橄榄、桑椹子、荸荠、鸭、青鱼。

(4)咯血宜吃青梅、藕、甘蔗、梨、棉、海蜇、海参、莲子、菱、海带、芥麦、黑豆、豆腐、荠菜、茄子、牛奶、鲫鱼、龟、鲩鱼、乌贼、黄鱼、甲鱼、牡蛎、淡菜。

(5)宜吃减轻放疗、化疗副作用的食物:鹅血、蘑菇、鲨鱼、桂圆、黄鳝、核桃、甲鱼、乌龟、猕猴桃、莼菜、金针菜、大枣、葵花籽、苹果、鲤鱼、绿豆、黄豆、赤豆、虾、蟹、银豆、泥鳅、塘虱、鲩鱼、马哈鱼、绿茶、田螺。

(6)每日进食水果、蔬菜、粗制谷类;

肺癌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戒除吸烟,这是预防肺癌最有效的方法;

(2)少饮烈性酒;

(3)不吃霉烂变质食物,少食腌制食品;

(4)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不食过烫食物;

小细胞肺癌的预防

疾病预后

局限期平均生存(MS)12-20个月,5年生存率(SR)10-20%;广泛期MS 7-12个月,5年SR小于2%。

疾病预防

肺癌的预防胜于治疗,主要分为三级预防。一级预防针对健康人群,主要包括不吸烟,远离二手烟污染。尽量避免室外空气污染、厨房油烟。选用环保型装修材料。营养均衡,多食谷物、蔬菜、水果。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心理适应力。二级预防早诊、早治针对高危人群,主要针对40岁以上长期吸烟者,吸烟20年以上,20岁以下开始吸烟机每天吸烟20支以上,经常接触煤烟、煤焦油和油烟者,接受过量放射线照射者(采矿者等)、慢性咳嗽、痰中带血者及有肺癌家族史者。高危人群最好能每年定期全面体检,有条件的行CT检查。如出现刺激性咳嗽、血痰火咯血等症状应及时医院就诊。三级预防即康复性预防,肺癌患者应遵医嘱按期到医院复查。

此外,相关数据显示,吸二手烟亦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不吸烟却患非小细胞肺癌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群是由吸二手烟引起的。因此,拒绝抽烟在一定程度上能使自己与他人远离恶性肺癌。

《肺癌现代治疗》主编,出版;《肺癌诊治规范》主编,1989年出版,1991年第21版;《肺癌诊治规范》主编,1989年出版;《小细胞肺癌的手术预后》论文,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1982年61(2):75;《现代肺癌治疗》主编,1997年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出版社;《肺癌》丛书主编,2003年国家医学监督管理局出版社;《化疗结合手术多学科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学术论文,发表于《中华结核和呼吸病杂志》1987年10:129等。

肺小细胞癌化疗论文提纲

肺小细胞癌的治疗:化疗+Vm26,化疗时必须配合中药双灵固本散,保护白细胞,减轻毒副反应.

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中医中药治疗。手术是治疗肺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因为只有把肺部的肿块或者肺部的肿瘤切除掉以后,才是对肿瘤的治疗是比较彻底的。另外辅助性的放疗和化疗,对于可能残存的肿瘤细胞,也可以进行重要的杀灭。对于晚期的肺癌,化疗、放疗以及分子靶向药,相对而言可能就起更重要的作用。另外中医中药的治疗,在肺癌的治疗当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对于减少患者术后康复的时间,或者放化疗的毒副反应,以及改善患者生存的质量,都起一定的作用。

一、 氩氦刀靶向治疗系统介绍(一) 背景与发展1993年,美国人应用数十项太空专利技术发明了氩氦冷冻治疗系统,即通常所说的氩氦刀。1998年,经过5年的临床试验,FDA批准氩氦刀进入临床应用,同时美国氩氦刀也获得了欧盟的CE认证,开始用于实体肿瘤的靶向治疗。1999年,中国广州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的张积仁教授引进了亚洲第一台氩氦刀,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氩氦刀培训和示范中心,为氩氦刀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奠定的基础。2000年,日本人(日本东京大学)从中国学习氩氦刀肿瘤治疗技术并开始临床应用,2年后,日本东京大学发表论文证实:美国氩氦刀靶向治疗肝癌有效率达97%以上。2000年,美国财政部将氩氦刀治疗前列腺癌纳入全民医保计划。2002年,美国泌尿外科联合会宣布:前列腺癌的治疗首选氩氦刀,氩氦刀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7%以上,从而在美国改写了前列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历史。2003年,美国使用氩氦刀的医院达到300多家,欧洲达到160多家,而中国也已经有30家医院开始使用氩氦刀技术。2003年,中国的张积仁教授总结并主编了世界第一部氩氦刀技术规范性文献《氩氦靶向肿瘤治疗技术》。2003年,国际肿瘤靶向治疗大会认定:氩氦刀治疗是肺癌治疗的最佳方法之一。在美国已是肺癌专科治疗的常规设备。(二) 技术简介1、 氩氦刀的技术原理氩氦靶向治疗系统独特的高压氩气快速冷冻系统、实时电脑温控系统和高压氦气快速加热系统,强调微创、靶向和一次性彻底摧毁肿瘤,并最大限度的保存正常组织。其治疗和摧毁肿瘤的全过程更可由B超或CT实时监控,做到了肿瘤治疗的术中评价,并可确保治疗效果。氩氦刀治疗技术可使医务人员更精确定位和准确摧毁癌细胞而又不损伤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它为快速消除肿瘤提供了新的治疗技术,成为肿瘤治疗的又一新的、有效的发展方向。氩氦刀有4或8个能单独控制的热绝缘超冷刀。超冷刀中空,内有循环管道系统,可输出高压常温氩气(冷媒)或高压常温氦气(热媒)。温差电偶直接安装在刀尖,可连续监测刀尖的温度。氩气快速超低温致冷技术,可籍氩气在刀尖急速膨胀,在60秒内冷冻病变组织至零下140-190°C,冷冻15分钟后,又可籍氦气在刀尖急速膨胀,急速加热处于超低温状态的病变组织,使肿瘤组织从零下一百多度极速升温至零上30-50°C从而施行快速热疗。此种冷热逆转疗法,对病变组织的摧毁尤为彻底。其降温及升温的速度、时间和温度,摧毁区域的尺寸与形状,可由计算机控制和精确设定。更重要的是由于氩氦刀制冷或加热只局限在超冷刀尖端,刀杆不会对穿刺路径上的组织产生冷热伤害。氩氦刀是目前唯一可进行微创经皮穿刺冷冻治疗的仪器。氩氦刀配有直径细至2毫米的超冷刀,可大大降低患者损伤、减少出血、使患者迅速康复。2、 氩氦刀治疗肿瘤机理① 肿瘤细胞溶解坏死基于细胞组织的生理病理学特点,病变组织能够被低温摧毁,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温度过低-结冰-化冻。为了保证癌细胞的彻底摧毁,四个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最低温度,冷冻速度(速率),冷冻时间,冷冻次数。温度过低现象发生在摄氏零下10—15度左右,只有当冰晶开始在细胞质中形成时,才能造成细胞组织坏死。基于这个原理,结冰阶段的功效全靠结冰速度。在温度下降过程中,如果结冰速度慢,先在细胞组织间隙形成的冰会从细胞内部吸收水分。组织内部失水会妨碍内部结冰,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细胞免于坏死。因此,细胞内部结冰是该阶段的关键时刻。一旦发生,结晶就会通过细胞之间的桥梁延伸到所有的细胞组织,产生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在冷冻结束时,化冻就开始了,化冻也能对细胞组织造成伤害。在温度从-40℃逐渐回升到-20℃的过程中,冰晶会发生膨胀现象,使在冷冻过程中形成的冰球爆裂,这一过程也如同冷冻过程一样,具有高度摧毁性。——摘自意大利特斯提大学解剖病理学系商克纳提教授(《低温论坛》1997年9月)超低温摧毁癌细胞的理论分析:低温作用(高于零度的低温):零度以上的低温也是有害的。这些现象包括: 膜的类脂质转换可能导致细胞内容物的渗漏 由于减弱了生物化学反应的作用,可能减低离子泵功能 细胞结构的损失可导致受冻细胞更大的脆性 这些损伤方式常可逆转,当然假设冷冻持续几小时,损伤将持续低温作用(零度或以下的低温):细胞脱水:当温度低于 ℃,细胞间液体将毫无妨碍的冷冻,但细胞内的水仍不冷冻。这个阶段将引起细胞内外化学潜在的差异,这种潜在的结果导致了细胞脱水,由脱水所致的损伤包括: 蛋白质变性所致的细胞内液浓度增加引起细胞内分子的化学性损伤 由于脱水所致的细胞形状改变损伤细胞膜 来自细胞外冰结晶压迫所致的细胞膜损伤这些损伤很大程度上依赖温度,随着温度的降低,损伤将增强。更多的损伤机制与细胞骨架有关,细胞骨架结构依赖于存在于细胞膜蛋白和细胞构架之间的化学键。温度的降低削弱化学键的活力,而使细胞骨架特别容易受到机械损害。冷冻率影响:实验观察到细胞内结冰几乎总是诱导细胞死亡,尚不能确定细胞内结冰是如何形成的,当然有几种可能的解释。通过细胞膜的水是流动的,其动力过程是依赖于转运率。当冷冻迅速时,无足够的时间让水离开细胞以平衡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差异。超冷冻水有突然聚集及冰冻趋势,聚集可以由细胞内蛋白或通过细胞膜的一些细胞外作用诱导。无论何种机制,细胞内的冰晶会突然形成,并破坏细胞。血小板的温度如果低于类脂相位的转变温度,可导致钙离子流入, 引发血小板的激活,导致冻结病变区的血小板聚集及血管阻塞。伴随细胞一系列冷冻的病理生理改变,如Ca2++超载,Ca2++-ATP酶活性下降,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细胞间液张力过强,细胞内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肿胀或消失。细胞核碎裂或溶解, 血管基底膜肿胀或断裂等表现。冷冻时间的作用:保持细胞冷冻状态一定时间有进一步增加损害的趋势,这可能由于完成了个别细胞的脱水过程及也可能导致一种被称为重结冰晶的现象。在重结冰晶的过程中,个别冰晶聚集形成更大的冰晶,最终压迫细胞 ,导致进一步损伤。当然在冰冻外科中,由于发生时间和原始记录不应被这种损伤修改,重结冰晶损伤不是总体损伤的明显部分。多次冷冻的作用:在冷冻外科中,多次融冻循环是常见的。第二次冷冻所致损伤的机制与第一次相同。暴露于脱水及重脱水循环的细胞以减慢冷冻,额外增加了在快速冷冻过程中的可能性,将明显增加冷冻手术的破坏作用。——摘自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首席教授Boris Rubinsky教授报告细胞冷冻生物学的研究结果提示:组织细胞被低温损伤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温度过低-冰晶形成-解冻复温。解冻和回暖也会导致细胞的损伤的过程。在冷冻状态下,如果开始回暖,在较高的低冰点温度下,冰晶有再次冰晶化的趋向。再次冰晶化将导致细胞外空间的分解,并导致组织细胞的裂解。在消融过程中,随着冰的融化,细胞外的溶液可以部分或完全的成为高渗液,使水分进入细胞,使细胞膜进一步扩张或破裂。当消融的速度很快,某些细胞将在体温的条件下保持高渗, 因而导致代谢的破坏和进一步的附加损害。基于这一原理,美国Cryocare氩氦刀在氩气冷冻后,采用氦气快速复温融解, 进一步保证了消融靶区细胞坏死的治疗效果。② 靶向冷冻栓塞效应氩氦刀靶向治疗中,靶区的冷热交替,冻融循环,可引起微小血管内皮细胞的电解质和渗透压的改变,导致细胞脱水;蛋白质变性;脂质层融解;微小血管内膜损伤;细胞膜破裂。冰晶及微血栓在微静脉及微动脉内形成;小血管的冷凝栓塞效应,对于亚临床病灶有明显治疗作用. 部分临床医生在实施肝癌氩氦靶向治疗时发现,对供血主干的瘤体实施氩氦靶向治疗后,其边缘微小病灶也随之消失。病理研究成果证实,治疗后冰晶及微血栓在微静脉及微动脉内形成,小血管冷凝栓塞。③ 提高抗肿瘤免疫能力——超低温靶向治疗调控细胞因子和抗体的分泌氩氦靶向治疗肿瘤后,患者白介素-2,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和特异性抗体的水平分泌增加,分泌水平与冷冻靶区大小和时间有关。——超低温靶向治疗调控肿瘤抗原影响肿瘤的免疫逃避氩氦靶向治疗肿瘤时,肿瘤组织细胞反复冻融,细胞破裂,细胞膜融解,从而促使细胞内和处于遮蔽状态的抗原释放。肿瘤细胞的坏死,使得肿瘤正常分泌的抗原停止分泌,肿瘤免疫抑制状态解除。国内外许多研究成果均已证明:肿瘤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EA,AFP,PSA的水平可以反映肿瘤的增殖活性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当患者接受氩氦靶向治疗后1-2周,血清肿瘤抗原水平显著下降,它不仅用于评价和监测氩氦靶向治疗的疗效,而且也可用于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情况。东方肝胆医院钱国军研究博士证实,中晚期肝癌治疗后AFP,CEA,CA19-9,CEA联合CA19-9血清水平明显降低。④ 增加综合治疗疗效氩氦靶向超低温冷冻和热融解过程对组织细胞的损伤与温度的变化和调控密切相关。超低温冷冻引起的细胞内外电解质和渗透压的改变导致细胞脱水,细胞膜损伤。细胞内外形成冰晶和微静脉及微动脉内血栓形成,细胞和小血管破坏破裂,导致相应的病理组织学变化。Endocare临床医学专家Suzy Chosy, Rukstalis, Peter Littrup等报告的动物实验结果证实,肝脏氩氦靶向超低温冷冻和热融解后,组织病理学呈现一个不可逆的充血、水肿、出血、变性、凝固性坏死过程。术后切除的大体标本,可以看见与冷冻冰球形状相符的凝固性坏死区,邻近氩氦刀探头的组织典型的表现是凝固性坏死。国内氩氦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对治疗前后的肿瘤组织,进行了实验研究。光镜下检查可以看见损伤区细胞肿胀明显,透亮度增加,部分细胞空泡样变性, 细胞变圆皱缩,细胞间隙及血管周围间隙显著增宽,并可见灶性出血,部分区域液化,凝固。3、 氩氦刀治疗范围(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氩氦刀适用学科:介入科、肿瘤科、放疗科、胸外科、肝胆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妇科、皮肤科、乳腺病科、呼吸内科、耳目一鼻喉科及直肠病科等。氩氦刀适用病症:——恶性实体肿瘤:肝癌、肺癌、脑肿瘤、乳腺癌、胰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肾脏及肾上腺肿瘤、腹腔及盆腔肿瘤、骨肿瘤、软组织肿瘤、头颈部及皮肤肿瘤,转移性胃肠肿瘤等实体肿瘤——良性肿瘤及良性增生病变:前列腺增生、乳腺良性肿瘤、血管瘤、子宫肌瘤、囊肿、疣、痔疮、复发性癌前病变、口腔白斑病等4、 氩氦刀适应征肺癌 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周围型肺癌 手术探查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肺癌 累及叶支气管的中央型肺癌 部分靠近肺门区的中央型肺癌 较为局限的转移性肺癌肝癌 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直径10cm或肿瘤占肝体积50%以下者 原发性肝癌癌灶3个以下,转病灶应在5个以下 肝功能评价为Child A级或B级者 合并肝外局限性转移灶且可通过手术或联合冷冻切除者肾癌 双侧或多个小的肾肿瘤 肾实质内单个肿瘤小于3厘米 基础肾功能较差不能手术,肿瘤浸润范围小于1/3 部分肾切除术仍是有代偿肾功能单侧肾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法前列腺癌 一叶或二叶前列腺癌患者 年龄较大不能承受其他手术者 已行去势或减雄激素治疗或肿瘤手术后复发或残留者 曾经行放、化疗失败而无其他治疗选择者 对部分已有骨转移而全身状况良好,仍可选用局部冷冻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 具备有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 无尿道狭窄 无严重心肺疾病 无明显的细菌性前列腺炎 无明显肝肾功能异常 凝血机制正常脑肿瘤 脑胶质瘤:尤其是手术中无法分辨边界的肿瘤 脑膜瘤:(占脑瘤的10%)尤其位于脑深部及颅底血管区的脑膜瘤 其他脑肿瘤:海绵状血管瘤、巨大垂体瘤、脊索瘤等手术联合氩氦靶向治疗中晚期胰腺癌不能行常规手术切除、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病变较局限,尚未发生远处转移者。手术联合氩氦靶向治疗中晚期胆囊癌 Ⅴ期患者,肝脏有局限性孤立性浸润包块,或少量散在转移灶,未侵及肝实质大部 原发病灶切除后,肝脏内仍残留其他散在转移病灶无法切除者 Ⅲ期、Ⅳ期患者实行扩大胆囊切除术或肝脏楔形切除术后,肝脏创面遗有残留癌者 实行胆囊癌根治性手术后,出现肝脏局部复发、转移病灶者 高龄、严重并存病、主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创伤大的手术切除治疗经皮穿刺氩氦靶向治疗盆腔肿瘤 失去常规根治性手术治疗机会的中晚期患者 局限性盆腔转移癌,肿块位置低,与肠腔无浸润者 骶尾部原发性肿瘤或术后复发者术中直视下氩氦靶向治疗盆腔肿瘤——适应症 子宫、宫颈癌术后复发 直肠癌术后复发经皮穿刺冷冻有困难者 盆腔转移癌无法手术切除者 肿瘤虽已浸润直肠,改行人工肛门后残瘤仍可行冷冻灭活者术中直视下氩氦靶向治疗盆腔肿瘤——禁忌症 肿瘤浸润双侧输尿管及膀胱三角区者 肿瘤已广泛转移者 全身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者5、治疗优点① 病人损伤小—不开刀、不出血或少出血,经皮或经腔镜治疗,病人痛苦小;② 效果显著!—对于病灶大的肿瘤,氩氦冷冻手术可杀死80%的癌细胞,对于比较小的肿瘤病灶,癌细胞可达到100%地被消灭——具有良好的成功率;③ 操作容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又因冷冻止血、止痛,病人易接受;④ 损害轻微,对正常器官组织细胞无毒性,可重复及反复做; ⑤ 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对病人要求条件相对较低,一般病人都能耐受;⑥ 可单独施行,也可与放疗、化疗或手术疗法结合应用;⑦ 费用低廉,手术费用在万左右,一般一次治疗即可结束,观察3-5天即可出院,因而非治疗性开支少;易于病人接受;⑧ 氩氦冷冻所致的肿瘤免疫提高明显,冷冻治疗后相当于在体内产生了肿瘤疫苗;⑨ 适合于各期实体瘤病人,尤其可用于无法手术或其他治疗失败的病例。

(一)化学治疗化疗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90%以上的肺癌需要接受化疗治疗。化疗对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无论早期或晚期均较肯定,甚至有约1%的早期小细胞肺癌通过化疗治愈。化疗也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缓解率为40%~50%。化疗一般不能治愈非小细胞肺癌,只能延长患者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化疗分为治疗性化疗和辅助性化疗。化疗需根据肺癌组织学类型不同选用不同的化疗药物和不同的化疗方案。化疗除能杀死肿瘤细胞外,对人体正常细胞也有损害,因此化疗需要在肿瘤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近年化疗在肺癌中的作用已不再限于不能手术的晚期肺癌患者,而常作为全身治疗列入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化疗会抑制骨髓造血系统,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可以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血小板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分为治疗性化疗和辅助性化疗。(二)放射治疗1.治疗原则放疗对小细胞肺癌疗效最佳,鳞状细胞癌次之,腺癌最差。肺癌放疗照射野应包括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的纵隔区。同时要辅以药物治疗。鳞状细胞癌对射线有中等度的敏感性,病变以局部侵犯为主,转移相对较慢,故多用根治治疗。腺癌对射线敏感性差,且容易血道转移,故较少采用单纯放射治疗。放疗是一种局部治疗,常常需要联合化疗。放疗与化疗的联合可以视病人的情况不同,采取同步放化疗或交替化放疗的方法。2. 放疗的分类根据治疗的目的不同分为根治治疗、姑息治疗、术前新辅助放疗、术后辅助放疗及腔内放疗等。3.放疗的并发症肺癌放疗的并发症包括: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纤维化和放射性脊髓炎。上述放射治疗相关并发症与放疗剂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性。(三)肺癌的外科治疗外科治疗是肺癌首选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也是惟一能使肺癌治愈的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治疗肺癌的目的是:完全切除肺癌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达到临床治愈;切除肿瘤的绝大部分,为其他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即减瘤手术;减状手术:适合于少数病人,如难治性胸膜腔和心包积液,通过切除胸膜和心包种植结节,切除部分心包和胸膜,治愈或缓解心包和胸膜腔积液导致的临床症状,延长生命或改善生活质量。减状手术需同时作局部和全身化疗。外科手术治疗常常需在术前或术后作辅助化疗、放疗治疗,以提高外科手术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率。肺癌外科治疗的五年生存率为30%~44%;外科手术治疗的死亡率1%~2%。1.手术适应证肺癌外科治疗主要适合于早中期(Ⅰ~Ⅱ期)肺癌、Ⅲa期肺癌和肿瘤局限在一侧胸腔的部分选择性的IIIb期肺癌。(1)Ⅰ、Ⅱ期肺癌;(2)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3)病变局限于一侧胸腔,能完全切除的部分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4)Ⅲa期及部分Ⅲb期肺癌,经术前新辅助化疗后降期的病人;(5)伴有孤立性转移(即颅内、肾上腺或肝脏)的非小细胞肺癌,如果原发肿瘤和转移瘤均适合于外科治疗,又无外科手术禁忌证,并能达到原发肿瘤和转移瘤完全切除者;(6)诊断明确的非小细胞Ⅲb期肺癌,肿瘤侵犯心包、大血管、膈肌、气管隆突,经各种检查排除了远处或/和微转移,病变局限,患者无生理性手术禁忌证,能够达到肿瘤伢受侵组织器官完全切除者;2.手术禁忌证(1)已有广泛转移的IV期肺癌(2)伴有多组融合性纵隔淋巴结转移,尤其是侵袭性纵隔淋巴结转移者;(3)伴有对侧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的Ⅲb期肺癌;(4)伴有严重内脏功能不全,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5)患有出血性疾病,又不能纠正者。3. 肺癌外科手术术式的选择手术沂切除的原则为:彻底切除原发灶和胸腔内有可能转移的淋巴结,且尽可能保留正常的肺组织,全肺切除术宜慎重。(1)肺楔形及局部切除术 是指楔形癌块切除及部分肺段切除。主要适合于体积较小、年老体弱、肺功能差或癌分化好恶性度较低的早期肺癌;(2)肺段切除术 是解剖肺段的切除术。主要适合于老年、心肺功能较差的周围型孤立性早期肺癌,或病变局限的位于肺癌根部的部分中心型肺癌;(3)肺叶切除术 肺叶切除术适合于肺癌局限于一个肺叶内的周围型和部分中心型肺癌,中心型肺癌必须保证支气管残端无癌残留。如果肺癌累及两叶或中间支气管可行上中叶或下中叶两叶肺切除术;(4)支气管袖状成型肺叶切除术 这种术式主要适合于肺癌位于肺叶支气管或中间支气管开口的中心型肺癌。该术式的好处是即到达了肺癌的完全切除,又保留了健康的肺组织;(5)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型肺叶切除术 种术式主要适合于肺癌位于肺叶支气管或中间支气管开口、肺癌同时侵犯肺动脉干的中心型肺癌。手术除需要进行支气管切除重建外,还需要同时进行肺动脉干的切除重建。该术式的好处是即到达了肺癌的完全切除,又保留了健康的肺组织;(6)气管隆突切除重建术 肺瘤超过主支气管累及隆突或气管侧壁但未超过2cm时,可作气管隆突切除重建术或袖式全肺切除,若还保留一叶肺叶时,应力争保留肺叶的气管隆突切除重建术。(7)全肺切除术 全肺切除术是指一侧全肺,即右侧或左侧全肺切除术,主要适合于心肺功能良好、病变较为广泛、年龄较轻,不适合于肺叶或袖式肺叶切除术的肺癌。全肺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均不如肺叶切除术,故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4.复发性肺癌的外科治疗复发性肺癌包括外科手术后局部残留癌的复发和肺部新发生的第二个原发性肺癌。对于支气管残端残留癌复发,应争取再手术,施行支气管袖状成型切除残留癌。对于肺癌完全切除术后发生的第二个原发性肺癌,只要肺癌适合于外科治疗,病人内脏功能能耐受再手术治疗,同时也不存在外科技术上的问题,就应该考虑再施行开胸手术切除复发性肺癌。

肺大细胞癌论文

1.传统抗肿瘤药物[2]根据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理,可以大致将其分为四类:直接作用于 DNA,破坏其结构和功能的药物;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抗有丝分裂的药物;基于肿瘤生物学机制的药物。 直接作用于 DNA 的药物 烷化剂类作用机制。 从有机化学的角度看,烷化剂和 DNA 之间的反应,实质是亲核取代反应。 烷化剂上有较好的离去集团,能在体内形成缺电子的活泼中间体或其他具有活泼亲电性集团的化合物 ,DNA 中含有富电子的集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等),在和 DNA 反 应时,烷化剂或通过生成正碳离子的途径与 DNA 发生 SN2 反应,或直接和 DNA 按 SN1 的方式进行烷基化,从而影响或破坏 DNA 的结构和功能,使 DNA 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不能发挥作用。 金属铂络合物作用机制。 顺铂络合物进入肿瘤细胞后水解成水合物,该水合物在体内与 DNA 的两个鸟嘌呤碱基 N7 位络合成一个封闭的五元螯合环, 从而破坏了两条多聚核苷酸链上嘌呤基和胞嘧啶之间的氢键,扰乱了 DNA 的正常双螺旋结构,使其局部变性失活而丧失复制能力。 反式铂络合物则无此作用。 博来霉素类作用机制。 博来霉素类抗肿瘤药物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糖肽类抗肿瘤抗生素,它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 DNA,使 DNA 链断裂和裂解,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 作用机制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又称为抗代谢抗肿瘤药物,通过抑制 DNA合成中所需的叶酸、嘌呤、嘧啶及嘧啶核苷代谢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药物分类叶酸拮抗物、嘧啶拮抗物、嘌呤拮抗物 抗有丝分裂的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干扰细胞周期的有丝分裂阶段 (M 期), 抑制细胞分裂和增殖。 在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质中形成纺锤体,复制后的染色体排列在中间的赤道板上,到有丝分裂的后期,这两套染色体靠纺锤体中的微管及马达蛋白的相互作用向两极的中心体移动。 抗有丝分裂药物作用于细胞中的微管,从而阻止了染色体向两极中心体的移动,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3]。有丝分裂抑制剂与微管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这些抑制剂大多数是从高等植物提取的天然产物及衍生物。2.新型抗肿瘤药物传统抗肿瘤药物都是通过影响 DNA 合成和细胞有丝分裂而发挥作用的,这些肿瘤药物的作用比较强,但缺乏选择性,毒副作用也比较大。 人们希望能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高度选择地打击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组织。随着生命科学学科的发展,有关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生物学机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始走向靶向合理药物设计的研究途径,产生了一些新的高选择性药物。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靶向药物。 从抗肿瘤药物靶向治疗的角度看,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把药物定向地输入到肿瘤发生的部位,如临床上已采用的介入治疗,这是器官水平的靶向治疗,亦称为被动靶向治疗。第二个层次:利用肿瘤细胞摄取或代谢等生物学上的特点,将药物定位到要杀伤的肿瘤细胞上,即细胞靶向,它带有主动定向的性质。如利用瘤细胞抗原性质的差异,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4])与毒素、核素或抗癌物的偶联物,定向地积聚在肿瘤细胞上,进行杀伤,效果较好[6]。第三个层次:分子靶向,利用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包括基因、酶、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细胞融合、吞饮及代谢上的不同特性, 将抗癌药定位到靶细胞的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最后使其死亡。血管抑制剂药物的发展。 肿瘤生长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在癌发展和转移的过程中新的血管生长是必要的条件[3]。 新的血管生成涉及到多种环节, 例如在血管内皮基底膜降解时金属蛋白酶活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重建新生血管及形成新的基底膜时有许多生长调节 因 子 参 与 , 包 括 纤 维 生 成 因 子 (FGF)、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生 长 因 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及转化生长因子(TGF)。 它们能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使 DNA 合成增加。 另有一些调节因子能抑制血管内皮的生长,如血管抑素、 内皮抑素、干扰素 α 和干扰素 γ 等。 针对上述不同的环节及有关靶点,已研发出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例如对金属蛋白酶有抑制作用的 Marimastat,抑制血管内皮生长的内皮抑素 Endostatin,抑制整合蛋白识别的 Vitaxin 抗体及非特异性抑制剂反应停等。 此类新药进入临床试用的已有数十种,对多种肿瘤及肿瘤转移显示出治疗效果,它们与常用抗癌药合用时能提高疗效,但其确切疗效仍需临床验证的最后报告。3.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前景 靶向抗肿瘤药物将继续不断发展(多药耐药)逆转剂MDR(耐药性)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肿瘤化疗的一大难点,因此寻找发展 MDR(多药耐药)逆转剂是非常必要的,或者加用两种或更多种抗肿瘤靶向药物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传统细胞毒化疗方案的抗肿瘤效果[4]。 抗肿瘤转移药物临床诊断的肿瘤患者大约有 50%以上的已经发生了转移,而大部分癌症患者最后都死于转移,因此研究开发抗肿瘤转移药,如肿瘤转移多肽抑制剂、肿瘤细胞水解酶抑制剂也是必须的。 吕彦恩等人通过对 IL-2 基因修饰的细胞毒 T 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IL-2 基因转染的 CTL 过继回输,可直接杀伤和诱导激活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使体内抗肿瘤效果显著增强,有效抑制实验性肺转移瘤的生长[5]。 基因治疗2002 年 10 月 7 日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的发现项目是:“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 这项发现使得人们认识到,随着基因导入系统、基因表达的可控性的深入研究以及更好更多的治疗基因的发现,人们可以通过导入野生型抑癌基因、自杀基因、抗耐药基因及反义寡核苷酸、肿瘤基因工程瘤菌等来治疗癌症[3]。 基因治疗将会成为综合治疗恶性肿瘤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4.总结传统抗肿瘤药物虽然作用比较强,但是特异性较差,毒副作用较大, 因此, 它在今后的抗肿瘤药物市场中所占比列将会日益下降;同时,具有靶向功能的抗肿瘤药物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占据市场很大的份额;而基因治疗手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问题综论文

【 摘要 】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8例肺癌患者为肺癌组, 6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CEA、CYFRA21-1、NSE、SCCA含量, 并比较肿瘤标志物单独或联合检测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肺癌组血清CEA、CYFRA21-1、NSE、SCC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1%, 准确度为86%, 明显高于单独检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血清CEA、CYFRA21-1、NSE、SCCA检测在肺癌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且具有较好的特异度, 有助于提高肺癌的检出率。

【关键词】 肺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

目前,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我国恶性肿瘤之首[1]。肺癌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清肿瘤标志物不仅可用于肿瘤诊断, 并且对肿瘤分期、疗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 但单项检测肿瘤标志物具有局限性, 本文通过检测CEA、CYFRA21-1、NSE、SCCA这4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探讨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联合检测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肺癌患者68例为肺癌组, 男39例, 女29例, 平均年龄(±)岁, 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鳞癌的27例, 腺癌24例, 小细胞肺癌17例, 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为对照组, 男37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具有可比性。

1. 2 检测方法 采集受检者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 及时分离血清, 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 用深圳新产业PLUS200仪器及配套试剂检测CEA、CYFRA21-1、NSE、SCCA水平, 严格按仪器标准操作规程及试剂说明书操作, 检测当日室内质控均再控。正常参考区间分别为CEA 0~5 ng/ml, CYFRA21-1 0~7 ng/ml, NSE 0~10 ng/ml, SCCA 0~ ng/L。

1. 3 阳性判定标准 单项检测时以结果大于正常参考区间上限为阳性, 联合检测时4种肿瘤标志物中有一项为阳性即判定为阳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标准公式计算肿瘤标志物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 ;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100%。

2 结果

2. 1 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比较 肺癌组血清CEA、CYFRA21-1、NSE、SCC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

2. 2 不同病理组织类型肺癌患者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比较 CEA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高于鳞癌和小细胞肺癌(P<);cyfra21-1在3种肺癌中的阳性率均较高, p="">);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高于鳞癌和腺癌(P<);SCCA在鳞癌中的阳性率高于腺癌和小细胞肺癌(P<)。4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单项检测。见表2。

2. 3 4种肿瘤标志物单项和联合检测用于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4种肿瘤标志物单独用于诊断肺癌时, 灵敏度最高的是CYFRA21-1(56%), 最低的.是CEA (29%), 4种指标联合检测后灵敏度可达81%, 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各项单独检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联合检测后特异度略有下降, p="">)。见表3。

3 讨论

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 虽然临床肿瘤诊断和治疗学有着很大的进展, 但肺癌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3], 肺癌的诊断除影像学、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以外,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是一种主要方法。肿瘤标志物主要是指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可检测到的与肿瘤相关的物质, 这些物质达到一定的水平时能揭示某些肿瘤的存在,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发生明显影像学改变之前就可以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出来, 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由于肺癌组织病理的多样性, 同种病理组织细胞的异质性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复杂性, 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不失为一种能有效提高肺癌检出率的手段[4]。

CEA属于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 也是最早被发现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在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肿瘤状态时, 癌细胞分泌CEA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 因此肿瘤患者血清中CEA含量可见不同程度的升高。本研究表明, 肺癌患者血清CE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并且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达到75%, 在鳞癌和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较低, 分别为26%和24%, 因此CEA可作为肺腺癌的辅助性诊断指标之一。

NSE是一种糖酵解酶, 为烯醇化酶的同工酶, 存在于中枢、周围神经组织和神经外胚层起源的恶性肿瘤中,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起源的肿瘤, NSE作为小细胞肺癌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6]。本研究结果显示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为71%, 在鳞癌和腺癌中的阳性率较低, 分别为22%和25%, 也证明了NSE在鳞癌和腺癌的诊断中意义较低, 可作为小细胞肺癌的辅助性诊断指标之一。

CYFRA21-1是细胞角蛋白19的片段, 为正常及恶性的上皮细胞支架蛋白, 主要分布在单层上皮细胞, 在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组织中的含量明显增高, 是非小细胞肺癌较敏感的肿瘤标志物[7]。本研究观察到CYFRA21-1在肺鳞癌中的阳性率为78%, 其次是肺腺癌, 阳性率为54%, 在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很低, 与文献报道一致。

SCCA为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 是用单克隆技术从肿瘤相关抗原TA4提纯出的一个糖蛋白片段, 本研究观察到SCCA在肺鳞癌中的阳性率为67%, 在腺癌和小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均较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4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明这4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在肺癌的临床诊断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均不高, CEA仅在肺腺癌中阳性率较高, NSE可作为小细胞肺癌的辅助性诊断指标之一, CYFRA21-1在肺鳞癌中的阳性率较高, SCCA是具有较好特异度的鳞癌标志物。而这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后在各组织类型的肺癌中均具有较高阳性率。研究也表明, 它们作为单一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但灵敏度和准确度均不理想, 联合检测后提高了灵敏度和准确度, 有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代敏, 任建松, 李霓, 等.中国2008年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估计及预测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33(1):57-61.

[2]Hu W, Chen H, Shi Z, et al. Dual signal amplification of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 for sensitive immunoassay of tumor marker. Anal Biochem, 2014, 4(453):16-21.

[4]陈建忠, 顾利江. 肺癌患者血清CEA、NSE、CA19-9、VEGF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8):28-29.

[5]Canbay E, Ishibashi H, Sako S, et al. Preoperative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level predicts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pesudomyxoma peritonei treated with cytoreductive surgery and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World J Surg, 2013, 37(6):1271-1276.

[6]Pujol JL , Boher JM , Grenier J, et al. Neuron specitic enolase and prognosis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rospective study in 621 patients. Lung Cancer, 2001, 31(3):221-228.

这些论文主要是研究科学的起源,还有宇宙的奥秘,人类的进步,还有一些生物的基因等等。

肿瘤内科的护理是保证工作的安全性,让肿瘤患者得到更加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肿瘤内科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 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建立出院回访制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肿瘤内科;护理;临床观察;生存质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肿瘤化学治疗在姑息性治疗肿瘤中起步,经过多年不断的努力,已成为可以治愈肿瘤的根治性治疗手段。通过化学治疗使肿瘤细胞完全消失,达到治愈,是肿瘤内科治疗的最终目的[1]。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明显,现 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龄35-75岁,平均(±)岁。经临床、影像学、病理检验确诊,包括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胃癌、肝癌、鼻咽癌、淋巴瘤等。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情上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建立出院回访制度。

2 护理 措施

心理护理 护士针对患者的恐惧心理,要做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化疗,讲解一些疗效好的病例,告诉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是暂时的、可预防的,而机体收益是长远的,稳定的情绪可增加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可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2]。

饮食护理 治疗期间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调整食物的色、香、昧,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有些患者害怕呕吐而禁食,护士要告诉患者空腹呕吐会伤胃,指导患者少量多餐,进食细嚼慢咽,必要时餐前30min给予胃复安肌肉注射。对呕吐严重,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酌情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严格记录出入水量,评估脱水情况,必要时检查血电解质,及时补液。

保持病房整洁安静,为患者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对 爱好 音乐的患者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分散注意力,减轻化疗中的恶心呕吐,当患者出现呕吐时,给予安慰,协助患者坐起,呕吐后帮助患者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必要时更换床单位。

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止吐药物应用,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辅助治疗[3]。

某些口服化疗药物尽可能睡前服用。

告诉患者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小剂量镇静剂可减轻消化道

反应。

3 结 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

4 讨 论

肿瘤内科治疗的迅速发展,拓宽了肿瘤内科护理的领域和内容,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改变观念,积极参与和配合新技术、新疗法的临床应用,熟悉其基本原理,毒副作用的观察及处理,操作过程等,从而制定出全面的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周到安全的护理[4]。

临床肿瘤护理学正是顺应了肿瘤学科发展的需要。本章将介绍:化学治疗患者的护理,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给药方法,识别化疗药物副作用,了解其作用机理,掌握化疗及其护理要点,做好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等;学习腔内治疗患者的护理;了解免疫治疗的原理,掌握免疫制剂的保存、使用方法以及免疫治疗患者的护理;掌握化疗防护知识。化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血管,防止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引起组织损伤[5]。①使用外周静脉输液时,尽量选择前臂静脉,避开关节、肌腱、韧带,避免使用钢针。患者有上肢静脉压迫时,应采用下肢静脉输液。还应避免在24小时内被穿刺过的静脉点下方重新穿刺。②静脉冲人化疗药时,应边抽吸回血边注药,注药完毕后继续输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确保不发生外漏。③对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选用中心静脉如PICC、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④若发生药物外渗,应按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原则及时给处理。在化疗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变化。有否感染性疾病所致全身毒性反应,如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衰竭等;以及本系统疾病的局部表现如咳嗽、咳痰、咯血、哮喘、胸痛等。有无药物毒性反应发生,如出血、呕吐、皮疹、便秘、腹泻、便血等病情变化,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防止胃肠道反应:用药前给镇静止吐剂,以减轻反应。本组资料显示,通过对36例肿瘤内科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护理干预能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舒洋.当前护理工作压力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08):98-99.

[2] 王永红,金钰梅.护理服务价格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08):143-145.

[3] 谢新永.老年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8(04):42-43.

[4] 王生华.浅淡护理纠纷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9(21):78-79.

[5] 乔莉生.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1(07):102-103.

【摘要】 目的:在肿瘤内科住院部,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运用效果。方法:在进入我院治疗的肿瘤病人中随机选取16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肿瘤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主要内容有:心理干预制度、社会干预制度、术后回访制度。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将上面两组的失误率、并发症发生率、与病人家属纠纷情况、病人是否满意等各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因为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所以治疗失误情况几乎没有、病人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很少、没有出现与病人家属的纠纷情况,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t05),病人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结论: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护理工作中出现失误,使病人达到最高满意状态。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肿瘤内科

【中图分类号】R473. 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5-0019(2013)12-0231-01

现阶段,各种疾病的治疗技术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很多病人的保健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具有高水平的护理工作[l]。传统护理办法只注意针对治病人员的护理,人们显然已经不满足于这样的护理方式,为了满足人们的护理要求,依据优质护理模式,我院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护理培训,依据传统护理办法,不断进行研究与开发。优质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提高护理质量,受到了病人的普遍欢迎。本文主要利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办法,研究了优质扩理服务在肿瘤内科的运用情况, 总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在2009年至2012年三年间,对于入住我院的160个肿瘤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基本情况如下:在对照组中,有62人是男性,18人是女性,病人年龄在19岁-71岁之间,年龄平均42岁,住院时间为7-90天,平均住院时间30天;在观察组中,有65人是男性,15人是女性,年龄在19岁-69岁之间,年龄平均39岁,这一组的住院时间在7天-97天之间,平均时间为35天。这两个小组的各项基本条件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对比实验。

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不改变,依然运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开展护理工作。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文件精神和活动方案,以及护理工作通知,医院首先对参与观察组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上岗培训。并以此为基础,对参加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重新分组,调整了原来的人员分组情况,运用分层级护理办法。保证在每一个护理小组中,都有高级、中级和初级护理人员,使护理小组的人员分配更加合理。再有,要求病人和医生共同对护士的工作提出意见,加强考核工作,使护理工作不断提高质量。在平时护理中,还要落实查房制度,可以及时发觉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护理人员及时改正。

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此次研究中,运用 Excel 及SPSS软件进行计算工作,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一般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在P<时说明这个实验具有实际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研究两个小组的工作失误率、病人的治疗情况、病人家属的反应情况、病人的态度等。

2 结果

在运用两种护理办法进行护理过程中,各种护理指标如表1。依据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失误率减少、病人的治疗情况获得好转、没有出现纠纷情况,病人非常满意护理工作,说明这一实验比较成功。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护理状况比较(n(%))

3 讨论

在医院的日常护理工作中,传统护理模式逐步得到淘汰,而优质护理模式得到人们的认可,并逐步得到推广,现阶段,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护理工作必须注重以人为本,不应只关注病人的生理指标,在做好疾病护理工作的同时,还需了解病人的其他需要,如心理护理和情绪护理,尤其是肿瘤病人,好多此类型病人悲观失望,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不愿配合医生的治疗,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使病人正确看待死亡。告知病人,只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治疗方法正确,病人是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同时要求病人家属也要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鼓起病人生活的风帆,使病人的情绪保持平稳,有利于医生开展治疗。

通过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心理工作,使病人的情绪得到了稳定,从而大量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使病人治疗时间大量缩短,所以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重要,应该不再运用传统护理办法,应该积极与病人建立沟通和交流关系,利用各种形式的交谈,使病人信任护理人员,相信通过医生的治疗,自己的病情一定能够得到好转,使病人的心理更加稳定,使病人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满意。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要求医院必须具有高水平的护理工作,这和护理人员本身的素质密切相关,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经常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护理能力,主动接近病人,了解病人的需要,掌握病人的基本情况,为病人做好服务工作。本文的研究也可以证明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有效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出现,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总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大幅提高护理质量,转变护理认识,使病人得到高度满意,因此,这种服务模式应在医院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敏,任正华.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进展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11(03)

[2]刘庆素,于蕾,周风伟,王建华,陈艳芝,安秀艳.住院病人与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7(25)

[3]赵桂英,李艳.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输液室护理质量[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6)

[4]蔡宏澜.浅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效果[J].青海医药杂志.2011(0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