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是医学 教育 的重要学科,加强社会医学教学是健康观念与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并且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社会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医学
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载体是人的生命,其目的是无限地接近人类生命过程的真理。医学应满足社会的医学需求,在社会中实现其维护人类生命的作用,因此医学又具有社会性。医学的社会性体现在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更体现在医学社会工作中。
1 医学的发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防治疾病的科学体系”。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事实上也坚持了“客观性的原则,坚持可检验性、可证实性、可重复性的原则”[1];医学的研究对象本质上是人类的生命过程;并且医生依靠自己掌握的知识与 经验 来保护人们的健康,消除他们的疾苦。医生赖以进行工作的基础是医学科学技术,但由于他的工作对象是人,因而医学不是一种单纯的科学技术,而是高科技与人文科学的高度结合体。
医学的发达与社会的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1)我国在上古时代医生就已经是专门的职业,如周礼天官就有正式文献提到医师的职责。然而,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并非每个医生都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而一般人中只要略有学问且自己对医事有所把握者,都可为人切脉开药,直到如今仍有其余迹。(2)秦汉以来,内外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了中国,从而丰富了人们的药材知识。《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 总结 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还有一本传世巨著,那就是《黄帝内经》,她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3)隋唐时期,由于政治统一,经济 文化 繁荣,内外交通发达,外来药物日益增多,用药经验不断丰富,对药物学成就进一步总结已成为当时客观需要。公元657年唐政府组织苏敬等二十余人集体编修本草,于公元659年完稿,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它比欧洲纽伦堡政府公元1542年颁行的《纽伦堡药典》早883年。该书共54卷,包括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载药850种,在国外影响较大。(4)到了金元时代,中国医学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了《本草纲目》,该书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0000多个,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大约在公元十一世纪,中医即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到了现代,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医学在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绩。2003年抗非典的胜利,就是最好的例子。
医学的发展对人类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1)中国古代医学发展较早,与传统儒学联系紧密,历代许多医学伟人都是由儒入医,积极用世的思想比较突出。儒家思想中的核心问题“仁”与“礼”同时也指导了医学的从业思想。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的“序”非常明确指出“大医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教含灵之苦,”清代袁枚评薛雪从医一语中的“圣学莫好仁,先生能以术全其民,使无夭礼,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从《周礼医师章》到《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一部中国医学院史,“仁”的思想贯穿始终,可以说,中国医学史是一部闪耀着耀眼光芒的人文主义的历史。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不少人为攫取财富,践踏人性,毁灭人伦,无所不用其极。即使在医学界,草菅人命,乘人之危,坑蒙,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以中国医史作为当今医学界澄澈的参照,作为对当今唯利是图的人的棒呵,积极意义是明显的[2]。(2)中国古代的医学伟人。常带着实事求是勇敢探索的精神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从事医疗活动。因而他们在当时以致对后世都具有模范作用。从张机到后来的金元四大家,温病学说大家,他们无不是科学地牢记前人,批判地吸收前人经验,大胆提出自己见解,创立自己学说,推动中国医学事业不断发展,从而不断地促进人类的进步。
2 不同的社会时代有不同的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为保护健康与疾病作斗争时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 方法 。历史上曾有过多种医学模式。(1)西周时已确定了一整套医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置医师,掌医之政令;又分医学为疾医、疡医、食医、兽医等,为医学分科之始。当时政府机关已设官员掌管藏冰,变火,以救时疾。公元前五世纪,医学家秦越人(扁鹊)诊病已用望、问、闻、切的诊断法,尤长切脉诊断。(2)现在正面临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人的属性的认识,包括了人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对疾病的发生和变化,由生物层次探究到社会层次,医学模式增加了心理与社会的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在旧的模式下,不会因不被认识而不发生作用,也不会因被认识而替代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因其影响生物因素成为医学模式的内容,但医学的载体仍然是人体生命,医学所研究的本质上依然是人体生命过程。因而新医学模式并未使医学超出自然科学的范畴,而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科学―实质上就是社会医学[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重视生物因素,也同样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与健康的影响,甚至在此认识上形成了社会医学、心身医学、临床心理学等一系列新兴学科。它认为人类健康的维护取决于医疗技术、生态环境、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卫生保健政策、经济发展等因素,也起着某种程度的决定性作用。这种医学模式不仅从观念上对健康与生命作出了这些理解,而且开始从医学角度对之进行论证,如不同文化心理的人群对于疼痛的忍受力、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治疗的影响、医患关系对老年患者康复的影响、严重自然灾害对 儿童 精神健康的影响等等研究。这些研究不断地从实践上证明了这种医学观符合于人类健康维护的需要。也正因如此,它才在医学领域实现了还原论与整体论、医学技术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有机统一[5]。
3 医学的社会性对医务人员的要求
如今医学社会工作者的足迹已遍布世界许多国家的医院和社区。医学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关注患者的社会属性,把握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担医护技术之外的社会工作,扩展有利于患者和家属应对疾病、死亡等方面的社会心理调适工作,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调动患者机体内在的自愈力,构建医疗技术之外的另一条途径,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目的是强化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与照顾;与医护人员一起努力实现医疗的“全人”服务目标。目前应把化解医患矛盾、降低医疗纠纷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医学社会工作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提高医院声誉,增强医院竞争力,最终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1)医学服务于社会,仅有医学是不够的。若说医学的社会实现“是一门社会科学”可谓恰当,甚而可言为“一门大范围的政治学”。在使用医学过程中进行的卫生服务机构研究、卫生经济学研究、技术及标准评估、决策分析等已不可能是医生所能完成的任务,需要有统计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加入。医学必须与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等一起,共同实现社会赋予的使命。基于这一点,医学应该超越狭窄的视野,在 社会实践 中与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密切结合在一起;而另一方面,促进医学在社会实践中也不能只专注于医学,社会同样也需要战略的眼光,主动运用经济的、社会的手段,促进以医学为基石的公共卫生体系在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医学的社会实践既要落脚于医学,又不能孤立地依赖医学,既要充分地利用医学,又不能将医学的范畴扩大化。(2)医学社会工作关注的重点是患者的社会属性,弥补单纯生物医学的缺陷,强化人文关怀照顾,实现健康服务模式的完善,为此有很多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需要与医院其他部门协调关系[6]。例如,患者对诊断治疗中的情况提出问题和意见,我们可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给予正确的解释,但有些问题必须由医护人员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尤其当前医学社会工作要特别协助医患双方的沟通和理解,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希望、要求和意见,及时反馈给医院的管理者和医护人员,改进医院的工作。(3)社会工作具有国际公认的涵义,即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念主导帮助他人。虽然社会工作的具体专业领域有所不同,但社会工作要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人道主义是最基本的职业伦理原则[7]。维护生命,关爱健康是医学社会工作的第一价值原则,医学社会工作者必须尊重患者,关心患者,一切从患者的健康利益出发,热情、理解和真诚是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医学社会工作者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社会职业角色,要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达到助人活动的有效性。他们要用广博的知识、技能和价值为社会提供安全、有效和建设性的社会服务。我国现在不能要求过高,但经过一定培训还是必要的[8]。价值理论是社会工作的灵魂,价值观和伦理观方面的培训必不可少;社会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是基础。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的学习讨论也很重要;医学 健康知识 的具备有利于医学社会工作的专业需要[9]。
医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又具有社会性。我们所作的医学社会工作还是初步的探索,还需要继续努力,我们相信随着社会转型,医学的发展,健康观念的转变,具有我国特色的医学社会工作一定会发展、成熟起来。
【参考文献】
1 蔡子微,胡怀明,侯维志.生物心理社会生态医学模式初探.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5:23-242.
2 梁浩材.社会医学的历史使命.医学与社会,1998,11(2):1-3.
3 袁震.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临床应用,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5-6.
【摘要】人文素质是医学人才素质的核心,然而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更多的注重专才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要转变医学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努力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医学生 人文素质 重要性 方法与途径
中国医科院院长刘德培院士提出: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医学的使命就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 反思 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更多的注重专才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这不仅偏离了医学的本质要求和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也与时代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要转变医学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努力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现状
我国医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欠缺。
教育教学方式落后。
人文类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2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是医学人才必备的素质
医学人文精神是人类热爱生命、“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医学的灵魂。医学生在治病救人,揭示生命、健康和疾病奥秘的同时,必然包含着对生命的认识,对患者的情感,对人类命运的责任等至关重要的人文使命。医学与人文的不解之缘,势必形成对医学人才的特殊要求,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本身的发展,医学人才的人文素质在医学人才成长过程中成为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内容。高等医学教育培养医学人才,人文素质教育在当今应该摆在首要的位置。
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内在的必然要求。未来社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基本素质主要是由自然科学技术素质和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构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因此,医学教育只有在重视医学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也注重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关注现实、关爱生命、关怀平民的医学人才。
?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医学的人文属性必定使医学突破以往生物、生命科学的框架,朝着整体化、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医学涉及到了社会、心理、伦理、哲学、环境、经济以及法律等人文社会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社会对医学发展要求的变化和医学内涵的不断拓展,必然提高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引起医学教育目标的调整。 3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更新教学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领悟教育的真谛。今天的医学生就是明天救死扶伤的医生,面对病人,医务工作者既需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更需要有一颗慈善的爱心,只有与病人充分地交流合作,才能真正了解病人的痛苦,真正知晓疾病的根源,更好地治疗疾病。 因此做到文理渗透、情理交融、身心统一,用自己的博学与专长去治愈病人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医生素质的最好体现。
因此,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一样都是医学生从事医学事业的必修内容,要把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与科学专业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使施教者明白医学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同时也是“通才教育”,使受教者明白人文精神是医学教育的精神支持、动力源泉。
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医学院校应根据社会与医学发展的要求,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优化和重组医学课程结构,建立一套合理的人文课程体系。不仅要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必修的传统医学生人文课程,而且要根据实际需求有选择的开设人文科学课程。
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 教学方法 应积极尝试多种形式。如指导性自学、实践性学习等。必须讲求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学习成绩评价方法方面,应逐步推广以撰写论文、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考核,侧重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在加强人文教育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直接通过课堂内容学习,还要让学生间接的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人文修养。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学校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引导,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充分发挥医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者,要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学术活动不仅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有利于学生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创新潜能的积淀。?
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还包括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中,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人文关怀。“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培养医学生专业技能的机会,而且是培养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因此,学校应把握好这个环节,协同社会和家庭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建立起回报社会的理念和奉献情怀。
有关社会医学论文相关 文章 :
1.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2. 浅谈社区护理学论文范文
3. 大学医学论文范文
4. 临床医学论文
5. 公共卫生专业论文
近些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有激化趋势。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年来医学的人文性缺失。要改善这种对立的现状、缓和日趋激化的矛盾,需要多方的努力,其中就包括要重视医学的人文性与医生的人文精神。 医学的人文性 医学既具有自然科学性又兼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属性,这一点早已为人们所认同。细胞病理学的创始人魏尔啸早在1849年就提出了“医学本质上是社会科学”的论断。我国著名医学家黄家驷也曾经说过:“人的健康与疾病,不仅受物质环境的支配,而且还受社会制度、经济条件、精神状态的影响。因此,医学又是与社会科学密切相关的。”于光远先生也有过类似的表述:“对于临床,可否理解为世界上许许多多自然过程中的一个特殊自然过程,临床当然不是一个天然的自然过程,而是一个社会的自然过程。就是说,这个过程离开了社会就会不存在,而且临床是有着两重意义的自然过程。它与开矿不同,开矿虽然离不开社会的发展,但矿体是自然的。对临床来说,疾病的发生一般都有其社会的原因,有社会性。医学的治疗行为,包括使用的方法、手段,也是有社会性的。所以,临床是两重的社会自然过程。因此,我认为医学不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而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科学。” 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早已超出了自然科学的层面,由原来单纯从生物学角度转向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全面探询、认识病因。人的健康也不再是单纯的指躯体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如世界卫生组织所定义的那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也就是说,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病原因,除了生物因素外。一般都与心理紧张、吸烟、环境污染等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在西方,自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法以来,心理治疗在医疗实践中已相当普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心理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逐步提高。 随着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的人文性更加显著。医生在使用技术为患者治病疗疾时不能不考虑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医生对病人及医生自己的角色的情感认同也在深深地影响着诊断、手术和与病人交流的方式。西方著名医学史家西格利斯曾说过:“当我说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社会科学的时候,我曾经不止一次地使医学听众感到震惊,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是要使人适应他的环境。”人们常常习惯地把医生看作是一个纯自然科学家,是因为我们对医学本质的认识的偏颇。意大利著名医学史家卡斯蒂格略尼曾说过:“无论科学性如何强的医生,如果没有艺术之光的启示,也不能成为一个完全的医生。” 通常,我们把医学简单地看作是纯自然科学,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医学和技术的界限区别开来,而且忽略了医学浓郁的人文性,特别是没有把人文精神纳入到医学范畴内,这是我们对医学认识偏颇的根本。儒家文化在过去的二千多年里一直影响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医学也不例外。把属于自然科学的医学与属于社会科学的儒学说成是同根的,恰好说明了医学科学的两重性。正如中华民族对医学所形成的共识――“医乃仁术”。尽管当代医学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新成就,然而在医学实践中若撇开社会、道德、文化等因素,仅仅依靠单纯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应该从文化人手来探讨医学的实践问题,因为医生的解释和活动及病人的解释和活动都具有文化的特征。 医生的人文精神 以人为中心是医学人文性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医学实践中的主体――人的作用,可以防止技术的无限制扩张。在医学实践中提倡“以人为本,以技术为辅”的理念是医学本质的必然要求。现代医学设备为维护公众的健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现代医学以计算机和数字通讯为手段,从定性走向了定量,已失去了它应有的激情和人性。医生可以在千里之外进行治疗,病人的病情资料也可以通过网络被传送到千里之外的某家医院或治疗中心。在整个过程中,医患之间根本没有面对面的直接接触,病人和医生之间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信息联系。在这种医学活动中,医生从某种程度上已被当作机器设备的附属物,让失去人性的技术束缚了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同情心。不可否认,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仪器设备的装备水平已成为提高医院知名度和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我们必须看到,仪器不是医学的决定因素,医学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仪器只能提供现象,本质的东西还要人来把握。医生是医学活动的主体,其发展及其价值的实现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我们忽略了对医生的发展的关注、支持和激励,医学就有可能背离它的要义――真、善、美,就有可能变成失去人性的医学。在医院管理或医疗活动中,如果忽视了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与医生人文精神的重塑,就必然会出现问题。当前,我国各级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与以前相比,确实进步显著,但患者对医疗服务态度仍不甚满意。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这与当前医生人文精神的普遍缺失有着密切关联。技术不能代表一切,掌握高技术的医疗工作者并不一定是患者心目中称职的或优秀的医生。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大凡思想圣洁、德高望重之医家,无不具有丰厚的医学人文修养。医生的人文修养决定其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医生的价值观、职业道德时刻会受到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和冲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人往往善于选择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因而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比较方面更具鉴别力。对医院中的某些不良行为,只有把它放到灿烂的人文背景下去比较,才会真正感受到它的污秽和卑劣,从而促成医务工作者价值观念的矫正和自律意识的增强。 培养医生的人文精神 首先,要培养医生的医德。技术不等于文化,掌握高技术的人不一定人文修养就高。提高医生对医学人文性的认识,可以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力,使职业道德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职业道德教育,固然离不开理想信念教育,但同样需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浇灌。只有把思想教育的引导和文化情感激发切实地结合起来,才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医生的人文修养,这是塑造优秀医生的有效途径。 其次。医生要不断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医生除了具备牢固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和掌握本学科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外,还必须涉猎诸如文学、艺术、伦理、法律、心理、社会、哲学、历史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文学可以弥补医生人生经历之不足,增加对人与社会的体察;艺术可以激发医生的想象。使其产生心境的和谐、接受美的熏陶;伦理和法律为医生划出各种关系、语言和行为的界定;心理抚慰和社会关怀不仅是出于对病人生命的珍重,也是出于病人人格和尊严的尊重;哲学为医生分析问题提供智慧和方法;历史特别是医学史,可以让医生会从中领略到诸如《革命医生》中的山姆维斯的敏锐、勇气及无私的奉献精神。 第三,医生在医疗实践中要自觉养成人文关怀的习惯。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应尊重患者的人格,使用得体的称谓,注重医患之间的顺畅沟通与交流,关心患者的疾苦,并适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帮助患者克服自卑、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始终遵循知情同意原则,这些都体现了医生高尚的人文修养。 强调医学的人文性及医生的人文精神,并不是否认医学的科学性。医学是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一体的学科或社会事业。在医学实践中,医生既要坚持科学精神,又要弘扬人文精神。
江朝祥1944年出生,主任医师,广州市第十二医院院长。中文名:江朝祥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44年职业:医生主要成就:擅长各种职业中毒及全肺病的诊治广东省卫生系统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代表作品:《广州市柿生病的研究》基本简介香港大学社会医学系研究员、博士导师,中山医科大学和广州医学院兼职教授,广东省卫生系统"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从事职业医学28年,曾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进修一年,多次作为访问学者到香港大学社会医学系作学术交流、科技合作与学习。主要成就掌握各种职业中毒及全肺病的诊治,熟悉职业健康监护与职业流行病学的实践和研究。曾作为第一完成者,设计和主持国家科委批准,参加加拿大国际研究中心(IDRC)投标中标的"中国广州棉尘病的研究"项目;正在承担与香港大学社会医学系合作的广东省卫生系统"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研究项目《20万职业接触工人吸烟与死亡相关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曾作为主要研究者,主持过4个医学研究项目获科研成果奖。连续三届先后参加1990年9月须加拿大蒙特里尔、1993年9月在法国尼斯、1996年9在瑞典斯特哥尔摩召开的23、24、25届国际职业卫生会议(I-COH)的学术交流;参加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职业医ByssinosisinGuangzhouChina的论文刊登在国际权威杂志BMJ系列"OccupEnvironMed";《广州市柿生病的研究》一文被选入《中国医药卫生学术文库》等等。
李玉荣医学硕士:同济医科大学社会医学研究所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国际保健研究方向-日本国家保健制度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医学硕士学位;中文名:李玉荣职业:教师主要成就:珠海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代表作品:《南方卫生职业教育》职称:中山大学教授人物简介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心副主任【学位/学历】医学硕士学术简历研修生:日本北里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教研室研修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研修结业;医学学士:吉林省吉林医学院医疗系本科,获医学学士学位。学术任职1、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2、广东省肝病学会疾病预防专业委员会常委;3、珠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4、珠海市预防医学会理事;科研项目1、“日本国家保健制度研究“:研究生课题;2、“中国农村办医模式调查”:国家卫生部课题的参与者;3、“长春市公费医疗分担适度研究:长春市卫生局课题,课题组副组长;4、“日本大企业职工紧张刺激研究:研修生课题,在日文杂志发表论文一篇;5、“珠海市15岁以上居民吸烟现况调查”:珠海市卫生局课题,课题负责人;6、“卫校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及STD/AIDS知识、态度的调查研究”课题:珠海市科技局课题,课题负责人;7、“珠港澳健康教育区域合作研究”:珠海市卫生局课题,课题负责人;8、“广东省住院病人疾病的经济负担分析研究”课题的主要参加者(第三名);9、课堂教学中利用课件和教学方法促进理解的策略研究: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子课题,课题负责人;10、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卫生部科研基金课题,主要参与者。代表论著1、珠海市15岁以上居民吸烟情况相关因素分析(论著):《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3年12月20日发表第十二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主办第一作者;2、以“健康新地平线战略”迎接21世纪——我国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现代医院》广东省医院管理学会主管、主办第一作者;3、珠海市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及STD/AIDS知识、态度的调查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黑龙江省农村卫生协会主办第一作者;4、珠海市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杀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论著):《现代预防医学》200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四川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办第一作者;5、珠海市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华南预防医学》广东省疾病控制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2005年8月第一作者;6、优化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新模式——珠海市“电话医院”运行机制浅析:《现代医院》2004年12月广东省医院管理学会主管、主办第一作者;7、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及展望:《华南预防医学》广东省疾病控制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第一作者。主要专著及教材1、《国外健康保险制度》编者:编写日本健康保险部分;2、《社会医学》教材编者;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本人编写万字。学术活动1、参加日本全国劳动与职业卫生学术研讨会;2、2000年全国海峡两岸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3、2001年“第十届全国吸烟与健康学术研讨会”;4、2002年8月担任“全国社区护理研讨班”社区健康教育的对象、形式、原理及工作模式部分的教学。2004年4月又担任“全国社区护理新进展研讨班”社区健康教育部分的教学;5、2003年7月3日、8月3日两次赴广州给中山大学医学院MPH研究生班讲授“医院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和“职业人群、学校健康促进”。同年12月赴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给医务人员讲授“医院健康教育”;6、2003、2005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七、八次社会医学学术年会;7、2009年两岸四地控烟会议;8、2009全国第四届健康教育与健康健康促进研讨会;9、全国第十九次预防医学职业教育工作研讨会暨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教育学会职教分会;10、2010广东省控烟论坛;11、2010年6月1日珠港澳控烟论坛主讲嘉宾;12、2010年6月28日澳门学校卫生与健康促进研讨会主讲嘉宾;13、国家教育部卫生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订专家组成员。主要承担与参加的课题1、“珠港澳健康教育区域合作研究”,珠海市卫生局珠卫函【2009】351号起止时间:负责课题的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及论文的撰写;2、“卫校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及STD/AIDS知识、态度的调查研究”课题。2004年10月经市科技局立项。课题第一负责人。负责课题的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及论文的撰写;3、课堂教学中利用课件和教学方法促进理解的策略研究: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子课题,课题负责人。发表的论文1、“关于卫生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南方卫生职业教育》广东省卫生厅主管、广东省卫生职业教育协会主办2007年第二期(第一作者);2、”珠海市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及STD/AIDS知识、态度的调查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黑龙江省农村卫生协会主办2005年6月(第一作者);3、“卫生中职学校开展校企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机制初探”:《卫生职业教育》杂志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主管2009年4月第七期(P34-36)(第一作者);4、”市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华南预防医学》广东省疾病控制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2005年8月(第一作者)。参编教材与论著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教材: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本人编写万字;2、“市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杀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论著):《现代预防医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四川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办2005年8月(第一作者)。获奖情况1、“卫生中职学校开展校企业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机制初探”:教育部高职高专相关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研究会、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卫生部教材办公室优秀论文三等奖,2008年10月(第一作者);2、“卫生中职学校开展校企业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机制初探”:珠海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8年12月(第一作者);3、“珠海市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及STD/AIDS知识、态度的调查研究”:广东省职业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第一作者);4、“珠海市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杀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广东省职业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06年9月(第一作者)。社会兼职1、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2、广东省肝病学会疾病预防专业委员会常委;3、珠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4、珠海市预防医学会理事;5、珠海市留学生联谊会副秘书长。
所属学科 企业管理研究方向 1.社区卫生服务2.医院管理上海医科大学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学博士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卫生管理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华社会医学分会秘书长,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院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中华社区卫生服务分会委员,中华全科医学分会委员。卫生部社区卫生服务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局社区卫生服务专家组成员。卫生部全科医师资格认证专业委员会委员。实用全科医学杂志副主编委,中国社会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委。先后承担WHO/TDR、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中组部课题。已经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40篇,出版专著14部。
论文(1984-2002)1 .建立中国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性研究研究:第六届亚州与太平洋地区社会科学与医学大会 会议发言。2. 建立中国特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的重要性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3. 影响道外区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多因素分析。医学与社会杂志 。4. 社会性别与中国人口疾病死亡模式关系研究。中国北京卫生改革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会议发言,。5.在中国贫困地区引入特困人口医疗救助计划的必要性。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6. 死亡教育――医学教育的新课题。第二作者。医学与社会杂志。7.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器官移植问题。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8. 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利用及影响因素研究研究 中国卫生管理杂志,。9. 黑龙江省在职人员全科医学培训体系的探讨。中国卫生管理。10. 哈尔滨道外区高血压死亡、影响因素以及自我保健状况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婴儿死亡率研究。医学与社会杂志,。12. 影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意愿的因素研究。中国卫生经济杂志,。13. 对卫生服务提供者的支付方式比较研究。中国卫生经济杂志,。14.社会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含义。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5. 中国人口婚姻状况与相关的社会医学问题。医学与哲学杂志,1997增刊。16. 社区卫生工作者在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17.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期望寿命研究。中国社会医学杂志,。18. 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与死亡率关系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 立体健康观。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 影响儿童卫生知识、行为以及发育的因素研究。1987年人口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21. 哈尔滨市道外区人口出生、死亡、平均期望寿命变动趋势研究。1987意大利佛罗伦萨世界人口学大会会议论文22. 黑龙江省45个县、5个市人口出生、死亡、平均期望寿命研究。中国卫生经济,。 著作副主编教材一部:《医疗服务补偿经济学》;参编全国规划教材两部:《社会医学》、《社会医学》第二版,第三版;主编参考书《与危机共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方略》科学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一部:《医学人口学》、《国家职业医师考试辅导》、《国外社区卫生服务》等。
不好投。《中国社会医学杂志》征稿要求较严格。内容要求:1.医疗卫生体制与新医改等卫生政策性、理论性重点、热点问题.2.社会医学学科建设及理论与方法学探讨.3.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影响及作用,以及疾病的社会预防与控制措.4.社区卫生服务策略与实践.5.与社会医学学科密切相关的卫生经济、卫生法学、健康教育、医学伦理、医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6.国外社会医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方法。稿件要求:来稿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字精炼规范。科研论著、研究报告及综述性文章不超过5000字,应用研究及方法介绍一般不超过4500字,实践经验交流等不超过3500字。所有字数统计均包括中、英文摘要和参考文献。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若发现作者有一稿多投现象者,本刊将对该作者列入“黑名单”系统。《中国社会医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类期刊,主要报道社会医学及相关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进展及研究方向。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内容包括国外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及动态;国外医疗领域政策性、理论性重点、热点问题;社会因素对个体、群体健康的影响;临床社会医学动向,社会心理与行为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作用及相应的治疗;与社会医学相关的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成果。
好的,私信你了。
你可以看下(临床医学进展)里面别人已经发表的论题参考下呗~记住~论题一定是要跟自己的论文是紧密结合的
要看你研究的方向是什么!我们才能给你个全面的回答!
医学论文格式一般都包括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看文献这几个基本的框架,范文你可以到网上去下载几篇规范的论文来看看,还有投稿邮箱也可以上网去查,给你推荐一下吧,觉得创新医学网不错,内容很全面,我一般找资料都去这个网
你可以看下(临床医学进展)里面别人已经发表的论题参考下呗~记住~论题一定是要跟自己的论文是紧密结合的
要看你研究的方向是什么!我们才能给你个全面的回答!
九品论文推荐答案,想要更多资料,可以搜索九品论文。选题是一篇论文的灵魂,一篇论文的好坏主要是看选题,是否有新意,是否值得去研究。如果一篇文章只是重复前人说过的一些理论,或者是总结前人的文章,那么这篇论文就很没有意义。所以说,选题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是很关键的。不可否认,很多临床医生写文章主要是为了职称晋升,或者评奖等。职称论文也是在职称晋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职称论文的选题:方法一:从文献中来选题。这是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大家最熟悉的方法。这个方法分为三级:一级:完全照搬型:看见别人写了一篇“新生儿颅内出血50例临床分析”,就想:喔,这题目可以写,我们科也有很多颅内出血病例。然后就总结病例,这种属于典型的完全照搬型,没有任何新意。二级:借鉴型:这里面又要分借鉴型(初级),借鉴型(中级),借鉴型(高级)。三级:全坤大挪移:这一级需要很深的造诣,基础理论功底要深厚,同时也要有一定悟性才可以。方法二、从临床中的特殊表现、体征来选题。我们写文章,分析病例,最终都是要靠病例资料的,这就要求我们抓住临床中的特殊现象,从临床中发掘题目。方法三:充分利用从各自科室的临床标本,从标本中选题。一谈到标本,你是否就条件反射的想到抽血化验,如果仅仅是这样,那就还要大幅度提高水平。方法四、围绕新技术、新项目选题。这里谈的新技术、新项目对于各个医院、各个领域各不相同,有的新技术对于某些医院来说是新技术,但对于其他医院来说不是。方法五:巧妙撰写“个案报道”。从个案报道中选题如果你发现一例少见疾病,你如何写,这里面大有学问,我又把它分为几级,如果你掌握三、四级的话,发好杂志肯定没有问题。方法六:学会一个制造文章的机器——meta分析
医学论文怎么写医学论文写作一般有几种类型:综述、个案报道、病例分析、临床研究、科研课题论著、学位论文等等。医学论文的撰写要看你的经历和年资,这决定了您对问题理解、了解的深度和广度,也就是能力,简要建议如下:1、在校学生,一般只能写综述等理论探讨型的论文;2、低年资者,综述、病例个案报道、回顾性病例分析等。3、高年资者哪一种类型的论文都可以。至于怎么写医学论文,以下步骤供参考: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和学习,借助数据库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大量参阅相关文献,筛选自己喜欢的、熟悉的内容,找出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的论点,着手撰写。以下内容供参考:医学论文的基本格式及写作方法(一)标题(title)标题要求:1.阐述具体、用语简洁:一般不超过20个字。2.文题相称、确切鲜明:标题体现内容,内容说明标题。3.重点突出、主题明确:突出论文主题,高度概括,一目了然。不足以概括论文内容时,可加副标题(破折号、括号或加序码)。(二)作者署名(author)1.作者署名的意义(1)明确论文责任:文责自负(2)获得应有的荣誉:载入科技发展的史册(3)文献检索的需要:著者检索(4)明确著作权:人身权和财产权2.作者署名的原则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做出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对内容负责的人。(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3.作者署名的要求(1)分为集体署名和个人署名。(2)第一作者应是论文课题的创意者、设计者、执行者,是论文的执笔者。(3)多人合写时,主在前,次在后;多单位合写时,用脚注标明。(4)作者人数不易过多,一般不超过6人。(5)指导、协作、审阅者可列入致谢中。(三)摘要(abstract)1.摘要内容和格式一般格式:(1)目的(objective):说明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及其起源、由来。(2)方法(methods):说明研究时间、参加完成研究的患者或受试者的人数和研究的主要方法。(3)结果(results):说明研究内容中主要结果,包括数据和统计学检验结果。(4)结论(conclusions):说明主要结论,包括直接的临床应用。其它格式(1)目的(objective, purpose, aim, background):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及其起源、由来、研究背景。(2)设计(design):论文基本研究设计。(3)地点(setting):研究地点、单位、等级。(4)对象(subjects, patients):论文研究的时间、参加完成研究的患者或受试者的人数和研究的主要方法。(5)处理(intervention):论文的临床治疗和其它处理方法。(6)检测(measures):论文为评定结果而进行的主要测试项目。(7)结果(results):说明研究内容中主要结果和数据。(8)结论(conclusions):说明主要结论,包括直接的临床应用。2.摘要的写作要求(1)连续写出,不分段落,不加小标题,不举例证。(2)格式规范化。(3)简短、完整,一般占全文文字的10%左右。(4)文字性资料,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5)内容基本一致的英文摘要。(四)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是表达科技文献的要素特征,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或词组。主题词是规范化的关键词,关键词是具有灵活性和广泛性的自由语言。现阶段关键词和主题词都作为检索语言使用。由于关键词是自然语言,同义词、近义词、多意词未统一,造成检索误差,故目前多采用从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选择。1.关键词格式3-8个词或词组,之间空一格书写,不加标点符号。外文字符之间可加逗号,除专有名词的字首外,余均小写。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1)可从标题、摘要和全文内容中选择,以从标题中选择最常用。(2)要严格筛选,充分、准确、全面地反映文章的中心内容。(3)查阅医学主题词表确认。(五)引言(introduction)1.引言的基本内容(1)简要叙述研究此项工作的起因和目的(2)研究此项工作的历史背景(3)国内外对研究此项工作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4)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研究意义(5)适当说明研究此项工作的时间、材料和方法2.引言的写作要求(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一般为200-500字,约占全文的1/8-1/10。(2)实事求是、客观评价:不能蓄意贬低前人,切忌妄下断言。(3)少用套话:水平如何,自有共论。(4)勿与摘要相同,避免与正文重复:不涉及结果或结论。(5)一般不写“引言”字样标题。(六)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1.材料与方法的主要内容(1)实验对象:①动物:名称、品种、数量、来源、年龄、性别、分组标准与方法。②微生物或细胞:种、型、株、系、培养条件和实验室条件。③临床病例:来源、数量、性别、年龄、病因、病程、病理诊断、分型标准、选择标准。(2)实验仪器:仪器设备名称、生产厂家、型号、操作方法、改进之点。(3)实验材料:药品和试剂的名称、成份、规格、纯度、来源、出厂时间、批号、浓度、剂量、给药方法、途径、用药总量。(4)实验方法与条件:①临床病例:观察方法、指标、治疗方法、药物名称、剂量、使用方法、疗程。②手术与标本:手术名称、术式、麻醉方法、标本制备过程。③实验室:实验与记录手段、观察步骤、指标、注意事项、方法改进及依据。(5)统计学方法:(七)结果(results)结果是论文价值所在,是研究成果的结晶。全文的结论由此得出,讨论由此引发,判断推理和建议由此导出。1.结果的内容(1)数据:不用原始数据,要经统计学处理。(2)图表:用于显示规律性和对比性。(3)照片:能形象客观地表达研究结果。(4)文字:对数据、图表、照片加以说明。2.结果的写作要求(1)按实验所得到的事实材料进行安排,可分段、分节,可加小标题。(2)解释客观结果,不要外加作者的评价、分析和推理。(3)结果要真实性,不可将不符合主观设想的数据或其它结果随意删除。(4)因图表和照片所占篇幅较大,能用文字说明的问题,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图表或照片。(八)讨论(discussion)讨论是论文的重要主体部分,是作者对所进行的研究中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和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评价其意义。1.讨论的内容(1)对实验观察过程中各种数据或现象的理论分析和解释。(2)评估自己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与他人结果比较异同,并解释其原因。(3)实验结果的理论意义及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4)(4)作用机制或变化规律的探讨。(5)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及与本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