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第五届中国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

第五届中国医学论文

据我所知,中国的医院发表的科研论文90%都是假的,数据是编造的。

主要论文著作:曾先后在《中国医学杂志》、《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中华医学实践杂志》、《中医外治杂志》、《中医杂志》等发表论文十余篇。《小针刀疗法治疗骨质增生 998 例》获优秀论文证书,先后被收录《世界针刀医学优秀论文及》、《中国现代医学论文选》、《中华医学优秀成果文选》、《当代中国医学研究》《医学先锋》等国家医学文集中,…………其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综合分析评定,确认临床用途广、效果好, 2004 年被收录《香港国际名医宝典》,并颁发香港国际名医宝典特殊将金牌一枚,及宝殿入选证书。《针刀配合中药治疗骨质增生症》 2005 年被收录《临床绝招汇编》并出席人民大会堂第五届《中国名医论坛》此论文定为 100 篇重点交流论文,《哮喘病中医治验》获临床推广一等奖并收录《中国现代科技创新理论研究》一书中,并批赴 2005 优秀学术成果交流评选大会赴俄罗斯考察活动。 2005 年中国医学协会收录《哮喘病中医治验》全国中医既暨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与临床经验交流大会重点论文专题发言,《中药穴贴治疗风湿》收录《中国现代医学论文选》,《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成果交流会文集》。被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授予中国传统医学专家《中华百业新闻人物》、《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 2005 年海峡两岸及港澳志区中医学术研讨会代表》等大型专著并被《中国民间特效医术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中医研究院针刀医学会》、《中国国际针灸医学会》、《中国中医疑难病研究会》、《中华中医药研究会》等国家著名医学组织吸收为会员。 2005 年 6 月被南京国际针刀医学会授予《中华针刀医学专家称号》。

医学生如何建设健康中国论文例文如下:

弘扬“担当重若泰山”的担当精神,让医者使命更彰显,新时代,作为立志学医的优秀医学生,要“不弛于空想,不鹜于虚声”。

身为新时代医学生,我们要“奋力打造健康中国,谱写新时代健康生活新篇章”,大健康观,绘就新时代健康中国的蓝图。

真正的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用知识武装自己。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建设'健康中国'是新时代每一位医学生的使命与担当.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拓展资料:

医学生是指在医学院校学习各类医学专业的学生,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心理学、康复治疗学、法医学、医学检验、麻醉学、医学影像学、药学、中药学等专业。

成为一名医生也许不是每个医学生最后的归宿;但是对于大部分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来说,成为一名医生却是他们心中一直难以割舍的一个梦想。

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技能;掌握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危、重症的初步处理;具备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课程设置分为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及临床专业课,

主要课程有:医用高等数学、医学物理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统计学、医学伦理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寄生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

儿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性病学、放射线学、核医学等。

中国药学杂志第十一届

2022年北大核心药学类《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哪个比较好投。《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创刊于1985年1月,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承办的学术刊物。据2018年第13期《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页内显示,《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第十一届编委会拥有编委107人。据2020年5月21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总出版文献量为8336篇,总下载次数为1469814次,总被引次数为59018次。 据2020年5月21日维普网显示,《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总发文量为7663篇,总被引量为39748次,H指数为58。

蔡少青, 男,1960年5月出生,宁夏银川人,汉族。1994年加入九三学社。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富山医科药科大学药用资源研究国际合作中心主任。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药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2年1月毕业并留校任担任药学系药学教研室助教。1983年10月赴日本留学,1986年和1989年分别获得富山医科药科大学药学硕士和药学博士学位。回国到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在生药学教研室做博士后研究( ~),博士后出站任副教授,1996年6月升任教授,1999年3月任博士生导师至今;1992年5月任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副主任,1995年4月升任生药学教研室主任;1997年1月任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助理,兼天然药物学系副主任和生药学研究室主任,1999年12月至2004年3月任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2005年3月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富山医科药科大学 药用资源研究国际合作中心主任。1997年1月至1997年3月 兼任日本国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汉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02年6月至2002年10月兼任日本九州大学药学院客座教授,2003年12月兼任台湾嘉南药理科技大学药理学院客座教授;2004年9月被聘为哈尔滨商业大学客座教授,2005年9月被聘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客座教授,2006年6月被聘为河南中医学院名誉教授,2007年9月被聘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曾任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委。北京市第十届政协委员。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首批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药学会理事兼中药和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中医中药专业组评审委员会委员、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基金委员会中医中药专业评审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国家、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编委、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杂志编委、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杂志编委、《中国中药杂志》编委、《中国药学杂志》编委、《中国药品标准》杂志编委等。

中国药学杂志。

据2018年5月19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药学杂志》共出版文献23665篇、总被下载2930812次、总被引11855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据2018年5月1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药学杂志》共载文4932篇、被引量58111、下载量295042,2015年影响因子为。

收录情况:

《中国药学杂志》被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CA)、荷兰《医学文摘》(EM)、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系列文献》(RSC)、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等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同时被中国国内知名的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刊源、《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收录、《中国生物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源期刊。

拉卡宾达树皮片直接作用于缓解体力疲劳,减轻生活的焦虑和压力,增加身体能量,使日常生活能集中更多的能量。

卡宾达树皮是一种a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能选择性地阻断神经节突触前a 2肾上腺素能受体,使血管平滑肌护张,增加外周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因而扩张阴茎的动脉,增加阴茎海绵窦d血流量使阴茎充分勃起;

同时卡宾达树皮中的生物碱通过中枢作用对勃起功能产生有益的作用,通过阻断中枢a 2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及脑去甲肾上腺素能核中的细胞兴奋,使血浆中游离3-甲氧-4羟-苯乙二醇增加,从而使中枢感神经兴奋刺激,从而增加性欲。

树皮的其他作用:

从经济价值看,树皮还是一种“宝物”。

树皮是制作人造板、木砖、化工品、肥料的好材料,白杨的树皮还可当作饲料喂养牲畜。可以预见到,树皮必将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杜仲:源于杜仲科植物,药用部分是干燥树皮,其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可治腰脊酸痛,足膝痿病,高血压。

树皮不仅可以吸附环境中的许多有毒物质,而且还是一员优良的监测大气的尖兵,可以从历年来树皮吸附的有毒物质多少来监测大气环境的污染情况。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卡宾达树皮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树皮

病十九届五中全论文

十九届五中全会,顺利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从根本上说有赖于在党的全面和有效领导下,不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下面我整理党员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五篇,欢迎阅读。

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归根结底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立场,进一步明确和重申了当代中国发展的价值指向与诉求。

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作为发展的重心所在,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为奋斗的最高目标,让发展成果真正转化成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创新发展为了给人民群众创造更有质量的生活;协调发展为了让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民群众都能与国家发展大体同步;绿色发展是通过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开放发展让人民群众在更大范围内、更高水平上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红利;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在发展领域的展开,是为了真正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中“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要求。

新发展理念致力于解决如何发展的问题,体现了当代中国在从大国迈向强国的新发展阶段对发展规律的科学遵循,体现了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发展自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问题、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问题、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等等,都可看作是在新发展阶段对新发展理念的创造性坚持和创新性运用,是辩证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整体性,为我们在新阶段实现新发展确立了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持续增长。“十四五”时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应在以下方面加快补短板,让生态环境得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统筹资源、环境、生态协同发展,全面推进“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国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在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环境综合治理、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以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为例,2019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由2016年的81立方米、立方米降至立方米、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提高到。然而,当前资源节约、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三大领域的协同作用尚未得到很好发挥。事实上,环境综合治理是生态保护修复的必然要求,只有将三大领域的战略规划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议》围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各地应注重提高资源节约、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在政策设计中的地位和占比,更加注重系统观念,统筹资源环境生态源头化治理,加快形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三者相互促进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拓宽生态系统功能,创新生态产品形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兼具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生态产品,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途径。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人民对环境的更高要求和更多期许,需进一步提升生态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近年来,我国生态产品市场迅速扩大。一是绿色生态产品认证数量迅速增长。2005年至2019年,仅以绿色食品为例,其获得认证产品总数从9728个增长到36345个,年均增长量达1901个;二是生态文化产品繁荣发展。以浙江安吉为例,其依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优势塑造的文旅一体化产业2019年总收入达亿元;三是生态产权市场不断扩大。2003年起,福建不断深化林权改革,如今已确定期限长达30年、月息以下的林权抵押贷款制度。然而,我国经济产业对生态资源的利用与融合仍不完善,对生态系统的物质、文化、调节等功能均未充分利用,生态产品的创新开发潜力巨大。挖掘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功能,创新生态产品形式,要充分依托良好环境为产品注入“绿色生态”“特色”“文化”等内涵,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要积极探索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的有效途径。以森林碳汇交易为例,以森林碳排放量作为交易对象,加快设立碳资产管理部门,既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又使得生态资产得到保值增值,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

深化生态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强化生态产品市场化基础。尽管当前我国生态产品市场规范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一定约束。其一,生态产权边界不明晰:一是空气、水等自然资源的自身属性决定其产权无法准确界定,二是国有自然资源的收益群体存在争议,导致产权边界难以界定,由此阻碍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进而影响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其二,缺乏成熟统一市场体系:一是生态产品认证标准制度不完善,生态产品的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明显,二是由于难以统一制定生态产品价格标准,当前林权、水权、碳排放权等生态虚拟产权始终相互分离、自成体系,规范生态产品市场难度很大,市场体系化进程缓慢。为此,需完善生态资源的产权制度,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房所有权、林权、水权等自然资源产权进行确权和赋权,力求“山有界、树有权、地有证”,为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转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需建立完善的生态产品认证标准体系,加强生态产品标志管理,指导和监管生态产品生产过程,助推生态产品品质提升;规范生态产品市场标准,维护生态产品标准化市场秩序,引导生态产品市场消费。

扩大生态补偿覆盖面,完善生态补偿标准。当前,我国生态补偿覆盖面有序增加,逐步由单一的天然林扩展到水域、山区、农田等区域。但生态补偿标准亟待统一,在补偿主体界定、补偿方式、补偿资金来源与数量等方面均缺乏科学界定与统一标准。因此,一要统一生态补偿受益主体标准,改变当前生态补偿受益方多停留在政府层面的现状,将居民纳入生态补偿受益群体。二要统一生态补偿方式标准,当前我国生态补偿方式以单一财政支付为主,如果生态补偿方式标准无法统一,将进一步增大社会资金进入生态补偿体系的风险,从而阻碍生态补偿方式有序创新,导致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单一的困境无法突破。三要统一生态补偿资金标准,加快构建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核算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核算标准,减少补偿资金的随意性,增强生态补偿制度的公平性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生态补偿受益主体标准、生态补偿方式标准、生态补偿资金核算标准,在保障生态补偿资金的补贴性质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其对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激励作用。

拓宽生态系统共建共享半径,激励公众绿色行为。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公共品,其建设维护及获益等各个环节应由全社会共担共建共享。“十四五”时期应着力探索社会参与生态系统共建共享的渠道,建立健全“绿水青山”的社会共建平台和“金山银山”的社会共享平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有不断凝聚社会力量,才能将更多潜在的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一老一小”牵动着亿万家庭,对全周期美好生活具有深刻影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可以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提供切实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工作。近年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制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适时修订,事关“一老一小”的法规政策日趋完善,服务体系不断建立健全,有力促进了老年人、儿童及其家庭的民生福祉。也应看到,在即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我国养老托育服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愈加凸显。

一是地方政府职责不清晰,越位和缺位现象并存。有的地方热衷高端项目,招商引资引来的养老地产项目有养老之名、无服务之实,个别早教项目违背规律、揠苗助长。有的地方“一老一小”工作还停留在保障传统福利对象的层面,城乡特困老年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以外的大量社会老人和儿童难以享受养老托育服务。

二是普惠性服务不足,供求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即,城乡居民家庭和老年人收入增长,却仍难以购买到安全有保障、价格可负担的服务。另一方面,养老托育市场潜在需求巨大,消费快速增长,但行业投资回报率依然偏低,大部分机构处于亏损状态。面向中等收入群体提供的服务短缺,“夹心层”问题突出。

三是传统政策效应式微,养老托育机构融资难。“一老一小”以地方事权为主,重视民生工作、财力雄厚的地方通常是养老托育服务发展较好的地方;片面追求GDP数字、公共财政底子弱的地区养老托育服务则普遍滞后。过去主要靠投资带动、靠贷款支持的政策方式效应在减弱,迫切需要探寻新的政策路径。

四是家庭能力弱化,主体责任履行面临困境。家庭本应是赡养老人、照料儿童的第一责任主体,但责任履行需要能力支撑,“上有老、下有小”的双职工家庭通常难以负荷。家庭规模小型化和能力弱化的趋势,客观上会增加家庭履职尽责不到位的风险。

五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服务方式不适应新要求。在严格防控下,养老机构的家属探视、志愿服务等活动一度按下暂停键,托育机构不得不暂停营业。下一步,亟待探索符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的新型服务方式。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制定了回应社会热点、打通政策堵点的一系列新举措,为上述问题的妥善解决提供了新方案。当前,应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引领,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路径,为美好生活和新发展格局提供助力。

以服务清单为载体,明确政府职责。制定国家基本养老托育服务清单,作为各级政府在“一老一小”领域保基本、兜底线的基本职责。指导地方根据发展水平和公共财力,在国家“规定动作”基础上量力而行增加“自选动作”。基础条件较好、社会需求旺盛的地方,可以探索制定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清单,惠及更多老人和儿童。

以场地设施为重点,降低服务成本。充分挖掘土地、房屋、设施的供给潜能,利用大数据手段,集中梳理可用于养老托育服务的各类空间资源,特别是利用效率较低的地块、商业设施、社区用房、政策性住房等,并且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最大限度降低养老托育服务的硬件成本。

以中央投资为示范,强化融资支持。继续实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等专项行动,增强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支持力度,更加有效带动地方投入和社会资本进入。综合运用失业保险基金、稳岗和培训补贴等手段,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养老托育机构进行政策性救助。探索利用基金、贷款、债券等金融工具,拓宽养老托育机构常态化融资渠道。

以能力建设为支撑,帮助家庭尽责。把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作为巩固家庭养老育幼基础地位的重要抓手和实现途径,以专业照护能力为重点,依托城乡基层和互联网平台开展家庭指导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长期照护失能失智老年人和残疾儿童的家庭成员提供支持。

以业态创新为导向,发展新型服务。探索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养老托育产品中的深度应用,提供智慧化、智能化服务。推广养老机构互联网平台化发展等有益经验,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促进“一老一小”相关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彰显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将开放之门“越开越大”的决心和定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加快从数量型、规模型开放转向质量型、制度型开放成为新一轮扩大开放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缔造了后起大国工业化的增长奇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回溯40多年来走过的发展历程,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经验在于顺应历史前进的大方向、大逻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逐步释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制度红利,从而为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注入了持久的动力和活力,带动中国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的全面提升。如今,中国经济已然牢牢嵌入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而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强动力之一,中国推出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和多样化的外溢效应,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加宽阔的视野,积极探索对外开放新模式,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贡献。

进入新时代,我国扩大对外开放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国际形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化演进的动力机制由资本和成本驱动加快向知识和创新驱动切换,为我国到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了战略机遇。然而,现阶段新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创造效应”尚未充分显现,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长期来看,贸易投资自由化是全球化的主基调,但全球化的历史演进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疫情下,全球供应链出现局部断裂,国际分工体系和一体化生产网络暴露出其固有的脆弱性。

从国内发展条件来看,一方面,随着科技实力提升和资本快速积累,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货物贸易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方式不再局限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而是凭借不断增强的国内配套能力、更加完善的产业体系和日益活跃的创新活动向全球价值链更高端环节攀升。在5G、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我国开始具备与发达国家同步竞争的能力,线上经济更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劳动力、能源、土地等要素价格攀升,我国传统比较优势有所弱化,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来自发达国家高附加值产品服务与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生产的双向竞争和“两端挤压”,出口对GDP的贡献明显下降,迫切需要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成本低、冲击小、相对比较容易凝聚共识的领域逐步开放到位,还有一些部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遭遇“玻璃门”“天花板”。“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就是要对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发起攻坚,对体制机制中的“痛点堵点”标本兼治,这不仅要有开放的新思路新模式,更需要改革与开放相互促动、协同推进。

中国经济韧性强劲,产业体系富有弹性,国内市场规模巨大,新兴业态充满活力,这些突出优势是我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维护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局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的突出优势。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样要在更加开放的制度环境下推进。

开放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迈向大国复兴的必由之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着眼于实现到2035年“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的战略目标,“十四五”时期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机制,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瞄准市场需求热点,加大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网络服务、智慧物流等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等领域引资引智力度,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和国内消费升级。针对现行国家储备体系的短板,鼓励跨国公司投资应急保障物资、数字医疗、高端机器人等相关领域,强化多渠道的技术、产能和人才储备。总结提炼自贸区建设经验,有效复制推广,不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加紧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科学规划,广纳智慧,将海南建成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尽快形成新示范新带动。统筹国内开放与对外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扫除要素市场化配置障碍。以更加开放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应对气候变化、防控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等领域的全球治理,积极开展能源转型、生态环保、绿色发展、减灾扶贫、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国际协调,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推动WTO改革为契机,倡导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议题谈判,共同主导数字时代贸易规则的创新和变革,引领亚太区域价值链重构,着力形成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国际共识和多边准则。

展望“十四五”,开拓开放发展新领域,打造对外开放新门户,搭建开放合作新平台,建立安全预警新机制,构筑全球治理新体系,要多管齐下,建立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从而以更大的开放力度、更宽的开放领域、更高的开放质量、更充分的开放包容、更完备的开放安全、开创互利共赢新格局,有力地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百年交汇,谋篇布局。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必将在中华民族复兴历史、在中国现代化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今后5年乃至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勾画了蓝图。

追求是充实生命的必然途径。时间就像那无情的流水,流去我们的青春光阴。春风拂面,嫩芽绽绿,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我的打算又是什么呢?

莫泊桑说:“人生活在希望之中,一个希望破灭了或实现了,就会有新的希望产生。”新春就是新的企盼、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新的收获。新学期,新起点,新面貌,让我们憧憬更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再一次踏上征途!

在过去的旅途中,无论你是否拥有过欢笑、拥有阳光,这都已成为记忆,加上一把锁将它封闭起来吧!弗兰克林说过:“有非常之胆识始可做非常之事业”,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写一篇好的作文、征服了一道难题、画一幅美丽的图画、唱一支动人的歌曲、打一场漂亮的球赛,都是我们学习征途中的一次次成功。成功中是我们的喜悦,成功背后是我们辛勤的汗水,没有耕耘就哪有收获,没有付出哪有所得?

也许你的目标是考上自己理想的高中,也许你的目标是成绩名列前茅,不同的目标驱动着我们相同的梦想。目标是我们通往成功的地图,只有付出了行动,迈出我们坚实的步伐,才能让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确定我们的目标,就要为了他努力拼搏,我们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我们要定好目标,执着信念,永不言败,塌塌实实地一步步走下去。固然,成就和荣誉往往令人羡慕、钦佩,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使理想成为现实,积累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塌实地朝着宏伟的`目标迈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丧气,把坚韧不拔的毅力体现在学习之中!

新学期,新起点,新征程,新面貌。此时此刻,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心中都充满着奋进的激情,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让我们把握住2010年这个美好的春天,把理想化为宏图,把计划付诸行动,荡起理想的双桨,破浪前行,展现学子的风采,奉献青春的智慧,到达成功的彼岸!

第三届中华医学论文

《通心汤治胸痹35例疗效观察》在全国中医内科心病第四次学术研讨会发表,并刊登在《名医诊疗通鉴》第一卷,于1998年由香港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发行。《针药疗缩阳症》登在《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于1994年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发行,且荣获1996年第三届世界传统医学突出贡献国际优秀成果二等奖。《针药治中风后遗症15例疗效介绍》登在《实用综合医学》第二卷,于1999年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发行,且在香港国际中医药学术交流大会上发表。《三仙汤加味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在1998年第6期《湖南中医杂志》发表,经中国中医研究院选中参评“世纪高新杯大奖”。《综合浅述中风病急症的分期与治疗》评为优秀论文。刊在卫生部1998年第108号文件批准的《面向21世纪医学的创新与发展》一书,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血管性头痛治验》刊在《纪念李时珍逝世400周年全国医药学术论文集》。于1994年由中国医药出版社发行。《百合二仙汤治疗更年期综合症42例》登在1999年北京《中华医学论总集》出版发行。

1. “心复康对实验性心肌梗塞大鼠心肌细胞缺血性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 》1998年第5卷第3期,第一作者。2. “浅谈风池穴的临床应用” 《 针刺研究 》 1998年第23卷第4期,第一作者。3. “急性腰扭伤针刺十穴” 《天津中医》2000年6月第17卷第3期,第一作者。4. “改革针灸专业临床课教学的体会”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第一期,第一作者。5. “浅探刺血疗法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第四届国际针灸临床学术会议论文》1996,第一作者。6. “十个单穴治疗急性腰扭伤” 《中国第二届中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998,第一作者。7. “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 中国第二届中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998,第二作者。8. “脾胃学说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 《中国第三届中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9. “心复康对心肌梗塞大鼠心肌细胞缺血性损伤实验研究”《中外临床医学杂志》2003年7月, 第一作者10.“心理因素对溃疡病的影响和调治”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第四期,第一作者。11.“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 中国第二届中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998,第二作者。12.“太溪与其它原穴的配伍应用” 《针刺研究》1998年第23卷第4期,第三作者。13.“针灸专业中医临床课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6月第18卷增刊14.

户茂来 主任医师。

男,1952年1月出生,山东枣庄人。

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

现江苏省徐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康复病区主任。

主任针炙推拿师、中国文化研究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科分会会员、北京兴华大学、医学课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业绩:从医26年,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国际性论文8篇,国家级杂志14篇,省级杂志1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致痛因素及手法机制》一文,获中华医学论文集优秀论文证书,并获九六年第三届世界传统医学北京、旧金山,优秀论文成果奖,并授世界传统医学突出贡献锦旗。

《肌萎缩侧束硬化症》的研究成果,由国家科委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数据库收录入库。

以针炙、穴位注射、关节腔穿刺、关节腔封闭、局封、常规推拿手法、松驰法、保健手法、被动手法、体疗、药物及功能锻炼相结合,主治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损伤、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脑血管后遗症等常见病,疑难病症具有独到之处和系列手段。

被《当代骨伤人才录》、《中华当代名人辞典.医药卷》、《国际骨伤推拿医师交流手册》、《当代名医诊治秘验》、《现代名医大典》、《中国中医药优秀学术成果文库》、《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人才名典》等十家科名典收录。

发表有《粘连性肩周炎的临床康复》、《手法治疗推动脉型椎病的机理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与手法治疗机制》、《滚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增生性膝关节炎的临床康复与评定》、《踝关节损伤的临床康复》、《手法治疗内伤头痛的操作与机理探讨》、《胃脘痛的手法操作与机理探讨》等论文。

户赦文 1937年8月出生。

西安市人。

大学本科, *** 党员,高级农艺师,现任镇安县农技中血站技术干部,县科协委员。

1958年考入西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1962年毕业并参加工作.1971年至1980年任铁厂区农技站站长。

1982年至1986年任县农技站站长,1987年负责植保工作至今。

三十余年来。

长前深入基层,推广适用技术,对促进农业发展和推动农村科技进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一是解决了全县洋芋低产和晚疫病的危害问题。

1970年在锡铜乡蹲点开展了30个洋芋品种试验,示范、、筛选出高抗高产“安农五号”品种,1971年在铁厂区率先示范繁殖,亩产4一8千斤,校当地洋芋增产1-3倍,深受群众欢迎。

二是解决了全县小麦品种抗病性差和混杂低产问题。

小麦品种,获得成功,在全县大面积种植获得了大丰收,受到了省、地、县各级领导的表影奖励。

三是分类指导,大力推广普及农业实用技术。

并根据全县立体地从、立体气候较为明显的特点,分区分类指导行套,提高复种指数,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78年主持铁厂区农业区划调查依据小麦收获时间,划分”三区六类”,撰写的”区域划分报告”。

荣获陕西省税研成果三等奖。

四是摸清了全县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危害规律,提出了预防办法及防治措施,为确保农业全面丰收做出了贡献.1963年至1980年按县级有关部门评为先进个人8次,1983、1984年被县 *** 评为三等奖科技成果两项,1986年获地区奖励,1993年荣获农业部荣誉奖章。

户振江 男,1952年月日1月生,江苏省邳州市人。

*** 党员、高级讲师。

1980年1月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数学系,1985年轻月在徐州师范学院数学系函授本科毕业。

1997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研究生课程班毕业。

现任灌输省运河师范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

近年来发表的主要论文有:《浅谈三垂线定理的应用》,文章针对三垂线定理这一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问题,例题引路,深入浅出,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例说命题转换的几种非常规策略》是作者多年来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文章涉及面广,提示了数学中的辩证法,对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好效果;《如何正确使用“且”、“和”、“或”》《师范教育》,文章利用诸多实例对“且”、“和”、“或”等几个逻辑连结词在数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透的分析,澄清了学生在逻辑上极易混淆的一个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组三角求值题图证及引申》,文章综合了一组三角求值题的类似解法,并在此基础上导出了一组三角恒等式,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一定的指导和求范作用;《浅谈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文章从不同角度指出了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途径和措施。

另外,还参与编写《代数与初等函数辅导材料》一书。

1985年被评为邳州市优秀 *** 员,1990年受到徐州市“记功“奖励,1993年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1998年再次受到徐州市委、市 *** 表彰,并记二等功。

全国第一届华佗杯医学论文

福州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一九六三年参军,自学于中医针灸,并深造于广东省针灸按摩研究会,曾担任过专家门诊部副主任工作,特别对中草药的研究较深,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国家卫生部医促会授予“中国特持名医”荣誉称号。第一批入选为《世界名中医》,以中草药治疗癌症为主题发表的论文十余篇,其中发表《肺癌晚期的药物疗法》《中药疗法治愈一例分化型鼻咽癌》荣获国际优秀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古方新用治愈鼻咽癌的体会》《中医史发展与现代临床运用》荣获全国第一届“华佗杯”医学论文大赛二等奖和优秀奖、《子宫肌瘤的药物疗法》荣获国家级优秀成果奖,并任《中国当代中医特效疗法临证精萃》一书编委,担任了该书的内科审稿工作,《治疗癌症的成功与体会》登载于《当代中华名医传》书中,并任《中国文化研究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全球执照中医师联合会》会员、《中华成功者研究会》副研究员、会员,《香港中外名中协会》会员,他的事迹已载入于《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华特色名医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华成功者》《中国专家大辞典》等等。系福州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华成功者研究会副研究员,国际中华名医协会顾问,北京聚英才民族医药研究中心访问学者,香港世界传统医学研究会国际学术顾问,加拿大传统医学会理事兼国际医事顾问,中国文化研究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担任《美国中华医药杂志》、《中国当代中医特效疗法临证精萃》、《当代中华名医传》、《名医诊疗通鉴》等书编委。多年以来对中草药的研究,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成绩显著,对于各类肿瘤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论文主要有:《肺癌晚期的药物疗法》发表在《中国当代中医特效疗法临证精萃》一书,并获国际优秀论文二等奖;《中药疗法治愈一例分化型鼻咽癌》发表于《第六届国际名中医药学术文集》,并获国际优秀论文三等奖;《古方新用治愈鼻咽癌的体会》、《中医史发展与现代临床运用》荣获全国第一届“华佗杯”医学论文大赛二等奖和优秀奖,并颁了奖杯及证书;《子宫肌瘤的药物疗法》荣获国家级优秀成果奖,发表于第二次全国农村中医药学术交流会;《治疗癌症的成功与体会》发表于《当代中华名医传》;《癌症并不是绝症》发表于《名医诊疗少通鉴》;《治疗癌症的方法与体会》发表于《亚洲医药杂志》并在98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学术交流大会宣读交流,并获国家卫生部医促会授予“中国特技名医”称号。“国际中华名医协会”、“中华成功者研究会”、“国际健康学研究会”联合授子并颁发了“20世纪中华名医”金匾荣誉称号,国家卫生部医促会信誉度调查委员会评选为全国“德艺双馨”医护工作者,“中国文化研究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全球执照中医师联合会”联合评选为学会优秀干部,第一批入选为“世界名中医”。业绩载入《99中华名医导医台历》。

1982、1983年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及云南省卫生厅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1983~1998年多次被县政府、卫生局、乡政府表彰奖励。1999年4月被昆明市人民政府授予“特等劳模”及“百优”卫生工作者称号。历任二街卫生院副院长、院长、晋宁县第五届政协委员。曾参加首届、二届全国基层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首届基层中医药学术会等多种会议。发表交流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68例临床观察》、《也谈马钱子治兽的用量》、《石韦三金汤治疗石淋168例疗效观察》、《乙肝治疗用药浅谈》、《毒药马钱子、三分三临床运用体会》等7篇论文。《石韦三金汤治疗石淋168例疗效观察》被评为“全国第一届‘华佗杯’医学论文大赛一等奖。《治石淋必须辩证—附726例治疗体会》被译为新医新药国‘华佗杯’论文大赛“金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